91元素周期律学案

2024-04-25

91元素周期律学案(精选8篇)

篇1:91元素周期律学案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

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 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3、重、难点分析: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课时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体现。难点:元素的“位、构、性”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的,故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主要采用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突出重点。

3、将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1、基本学习环节: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作业中的研究性课题。

2、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索,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研究者。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为此,在课前将教材中“交流·研讨”栏目前置,作为学生的预习作业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前一课时已完成“元素周期律”教学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

1.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直观导学

(1)创设情景:

1、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2、为解决这一问题,哪位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在预习之后,一般都有正确结论,由学生自由交流预习成果,将他们的答案板书为课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2)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讨论交流后,将自己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

(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在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板书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族的分类。此时,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导入下一阶段:短、长、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数和元素起止、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2.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

(1)提出疑问:对元素周期律在周期表中怎么体现?

问题: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引导:引导学生绘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IA、VIIA、0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已有认知或周期表相关内容,循序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表述的问题基本内容一般是较准确的,此时,要针对问题实质渐进地鼓励学生将表述趋于科学准确后,将其板书为周期表的成表规则。让他们收获成功。)(2)深化认识: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位、构关系 问题: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如何变?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何变化?

(对于问题3和问题4的第一部分,学生可得出准确完整的结论,应予以板书肯定。对于问题4的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规律,学生会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又不尽相同,这时要诱导学生计算各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差)3.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1)创设情景:展现第3周期和ⅠA、ⅦA

问题:

5、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6、ⅠA的碱金属元素、ⅦA的卤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什么特点或递变规律?

(这两个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升华,以便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设疑诱思、总结归纳

问题:

7、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为什么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8、金属性最强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

9、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引导: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和ⅠA、ⅦA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表述结论。

(在学生思考、探究后表述的结论中很可能会出现离题较远的对映关系。鼓励学生大胆面对挑战,在他们达到或接近问题实质时,进行点评归纳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

目的: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设计:引用2010年高考9题

小结: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预期目标进行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首先提醒学生通过回忆,想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学生参照学习目标自主小结并表述小结内容。)

5.教学延伸阶段——课外拓展、提升能力

目的:在于强化主干内容,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开拓性。设计:

1、教材习题练习:

一、1-7,三、1-3;

2、课外探究题:绘制主族元素周期表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

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主族 族

副族 第VIII族

0族

同周期(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周期(从左到右):

电子层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

化合价(可设计成表格)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金属性、非金属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篇2:91元素周期律学案

修文中学化学组

陆恩兰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回过头来对本节课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达到了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的讲解透彻细腻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认真,学生的参与意识高,当有的学生想回答但又不敢举手时,我充分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对与错都给出回应和一定的评价。在教学技能方面:讲授正确,语言规范,语速适当,表达清晰,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这应该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功。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另外,板书精简,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又快又好。

其次,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开始准备时想法是:要运用多媒体、在正式上之前演练一遍,但后来由于未准备好,所以只设计了学案,也也没有能试讲一遍。因此本节课有一些环节没有处理好,如时间分配不是太合理,造成最后时间有点紧,勉强讲完内容,所以在位、构、性知识点上用的时间太少,没有突出该知识点。此外,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经意的去接学生的话,生生互动的机会有点少。

重新上一遍采取的措施:时间上重新分配,学生回答问题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回答完,在学生犹豫不决时适当加以引导,增加生生讨论的时间,在位、构、性知识点上稍加以讲解,然后才通过题目巩固练习。

篇3:91元素周期律学案

一、重视基础知识, 形成知识规律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

(1) 电子层数=周期数 (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 .

(2)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价电子数.

(3)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 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 (限ⅣA~ⅦA族) .

(5) 原子半径越大, 失电子越易, 还原性越强, 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 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6) 原子半径越小, 得电子越易, 氧化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 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

(1) 原子结构示意图法:基本公式: (1)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 周期数=电子层数 (此法适用于原子序数较小时) .

(2) 0族元素定位法:基本公式:差值=原子序数-区域尾序数 (2, 10, 18, 36, 54, 86) , 对于18号以前的元素, 若0<差值≤7时, 元素在下一周期, 差值为主族序数;若差值为0, 则元素在区域尾序数所在的周期, 为0族元素;对于19号以后的元素分为三种情况: (1) 若差值为1~7时, 差值为族序数, 位于Ⅷ族左侧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 (2) 若差值为8、9、10时, 为Ⅷ族元素; (3) 若差值为11~17时, 差值减去10为族序数, 位于Ⅷ族右侧 (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

二、分析热点, 把握命题趋向

1. 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 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处周期表中的位置, 然后根据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

例1已知元素砷 (As) 的原子序数为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砷元素的最高正价为+3

(B) 砷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 砷原子的第三电子层有18个电子

(D) 砷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解析:由砷的原子序数可以推出砷处于第四周期、ⅤA族, 为一非金属元素, 因此它的最高正价为+5价, 其氧化物的水溶液应呈酸性.答案: (B) (C)

2. 确定所给元素的化合物形式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点, 判断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定元素, 推价态, 想可能, 得化学式.

例2X和Y属短周期元素,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Y位于X的前一周期, 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解析:短周期中,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有Li和Si, 它们的前一周期中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分别是H和Li, 所以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只有Li H.答案: (A)

3. 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

该类题目综合性强, 难度较大, 解法较灵活.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和第二卷笔答题.

例3关于ⅠA和ⅡA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周期中, ⅠA族单质的熔点比ⅡA族的高

(B) 浓度都是0.01 mol/L时, 氢氧化钾溶液的p H比氢氧化钡的小

(C) 氧化钠的熔点比氧化镁的高

(D) 加热时, 碳酸钠比碳酸镁易分解

解析:同周期的ⅠA族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比ⅡA族元素的大, 价电子数少, 故ⅠA族单质熔点应比ⅡA族单质低.因Mg2+的半径小于Na+的半径, MgO中的离子键强于Na2O中的离子键, MgO中的熔点高于Na2O.难溶性的碳酸盐受热易分解.答案: (B)

例4已知: (1) 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 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2) 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 (3) 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可得到B和C. (4) 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 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1) 元素X是________, Z是________.

(2) 写出 (3)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 (4)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篇4:91元素周期律学案

不过,他在编排元素周期表时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且指出了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的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数值有错误。他还认识到在个别地方,即使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是可靠的,也不能完全按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简单地排列,而要结合元素的性质全面地加以分析处理。这样,他就恰当地把钴(原子量58.9)排在了镍(原子量58.7)之前,把碲(原子量127.6)排在了碘(原子量126.9)之前。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人们逐步预言和发现了包括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在内的许多元素,到1944年就全部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的所有92种元素。

但由于時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们发现,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不是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是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且发现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顺序和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后来,科学家又对元素周期表作了许多改进,把元素周期表修正为现在的形式。

篇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教案

2009年12月27日

保藏2009-12-27 18:03:43阅览34品题0字号:大中小定阅讲授方针

知识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周期、族等概念。

能力培养:经由过程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思维能力;经由过程对于元素原子布局、位置间的瓜葛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科学思惟:经由过程对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瓜葛的熟悉,渗入运用辩证唯物论不雅点分析征象和素质的瓜葛。

科学品位:经由过程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密谨慎和创新的优良品位;提高学生的进修乐趣

科学方法:经由过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显露原形式的讲授,举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重点同周期、同主族性子的递变纪律;元素原子的布局、性子、位置之间的瓜葛。

不容易处理完成之处同周期、同主族性子的递变纪律;元素原子的布局、性子、位置之间的瓜葛。

讲授历程预设西席勾当学生勾当预设意图【提问】前次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叙述的吗?

【过渡】对于!如许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咱们懂得元素周期律是天然界事物的布局和性子变化的纪律。既是是纪律,咱们只能去发明它,应用它,而不能违背它。可是,咱们可否找到一种表显露原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颠末多年的摸索,许多人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类好的表显露原形什么减肥药最好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显露原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彼此接洽的纪律。它是许多人的预设,以是可以如许预设,也能够那样预设。汗青上原来有“表”的雏形,颠末漫长的历程,现在有了比力成熟,获得各人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差别的用途可以预设差别的周期表,差别的周期表有差别的编排原则,各人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回应元素周期律的内部实质意义即:元素的性子跟着元素原子序的递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认真听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之间存在的瓜葛,领会周期表只是元素周期律的一种外在的表显露原形式。

谛听周期表根据差别的编排原则可以有差别的表现行式,也就存在各类各样形式的周期表,咱们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①引入研究内部实质意义;

②使学生大白周期律和周期表之间的瓜葛。

引出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一种表显露原形式,是将周期律具体化。

扩展学生的视阈,使其大白根据差别的编排原则可以排办差别形式的元素周期表。黑板字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递加挨次从左到右摆列;

2.将电子层数不异的元素摆列成一个行动蛮横;

3.把最外层电子数不异的元素摆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加挨次)。

【评价】请同学评价两种编排形式哪种更合理。

【反馈】两种摆列方法都符合以上编排原则,但哪种形式更合理呢?熬头种什么减肥药最好形式中he和ne、ar排在一列,并且各人懂得她们的性子是很是相是的。而第二种形式he排在第二列,很显然he和第二列的其他元素的性子迥然差别。因此熬头种形式更合理。不雅看、思考、编排元素周期表。

编排成果

形式1 1h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形式2 1h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对于这两种编排形式举行评价。

谛听评价优劣的理由。①自己亲自领会怎样编排元素周期表;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需要解答的题目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引出将次进修的元素周期表,学会评价事物的优劣,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过渡】如果按上面所说的原则将现在所懂得的元素都编排在统一个表中,就是咱们现在所谓元素周期表,各人把书击倒最后一页的`元素周期表,咱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布局。看著作后面元素周期表。先对于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熟悉和相识。【指导阅览】各人对于照元素周期表阅览讲义第133~134页后,回应下面所开列需要解答的题目。

1.周期的概念是啥子?

2.周期是怎样分类的?每周期中包罗有多少元素。

3.每周期有啥子特点?

4.族的概念是啥子?

5.族是怎样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啥子,包孕哪一些列,怎样暗示?

6.各族有何特点?

【归纳、小结】

【黑板字】1、元素周期表的布局

1.行动蛮横,周期

①概念讲义第133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罗元素的个数(见附2)。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不异;

b.统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1~8重复着周期性的变化,熬头周期不计算在内;

c.每周期从左到右依次是:碱金属_,过渡元素_,罕见气体_。

2.纵列,族

①概念见讲义第134页;

②主族和副族相比较;(见附3)

③特点:

a.主族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b.另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ㄗ濉8据阅览纲要阅览讲义第133~134页,并回应需要解答的题目。

小结适才阅览内部实质意义,掌握这些个基本概念。①自己熟悉周期表的布局;

②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阅览能力。

①落到实处要掌握的内部实质意义;

②对于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有深刻的熟悉,掌握周期和族的概念、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反馈】经由过程上面所说的的进修若给各人一个原子序,应该快速而精确的判断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过来若懂得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判谛听和思考怎样

布局之间的瓜葛。使学生大白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应到达啥子样的要求,到达啥子样的水平和方针。断出它的原子序和写出它的原子布局简图。这需要各人最佳能记住罕见气体元素的原子序,经由过程增加或者削减来判断之。【随堂操练】1.推算原子序为六、1三、3四、5三、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下面所开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门(表中数码为原子序),其中不错的是()。

3.下面所开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暗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a)142434(b)263135

(c)51520(d)111718①考查位置和原子序之间的换算;

②假座此题考查思维规律思维能力。

①考查周期表的特点;

②经由过程对于局部周期表的判断,考查思维规律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①考查原子序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瓜葛。

②考查学生的思维规律思维和推理能力。图表1图表2主族副族界说长短周期配合构成仅由长周期构成暗示ia iia…ib iib…个数7个7个图表3原子序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到达不变布局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 11~2 23~10 21~8 811~18 31~8 8图表4

原子序12元素符号hhe首要化合价1 o实例h2o he原子序3 45 67 89 10元素符号li be bc no fne首要化合价1 23四、-4五、-3-2-1 0实例li2o becl2bf3 co二、ch4 hno3 nh3 h2o hf ne原子序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s cl ar首要化合价1 23四、-4五、-3六、-2 7、-1 0实例nacl mgcl2 alcl3 sio2 sih4 h3po四、ph3 h2so四、h2s hclo四、hcl ar论断:

跟着原子序的递加,元素化合价出现周其性变化。

历史上的今天:

篇6:高中元素周期律教案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长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

3.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经典题型】

题型一:几个量的关系( X)

例1 已知某元素的阳离子R2+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则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

A. B.

C. (A-n+2)mol D.

点拨: 由A→M→n→N

规律总结: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巩固:1 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题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及电子排布的规律运用

例2 写出10电子的微粒的化学式

指出5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点拨:10电子的稳定结构→Ne→以Ne为中心→左右移动

54号元素是第5号0族元素→回答的是53号→前推一位

规律总结: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很强:2、10、18、36、54、86、118相隔二个8、二个18、二个32;8、18、32就是该周期容纳的元素种类。阴、阳离子的稳定结构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 R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C )

A. 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④ B. 当它形成②时,不可能形成③、④

C. 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②、③ D. 当它形成②时,可以形成①

点拨:易漏解应全面思考

规律总结:

⑴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⑶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

巩固:2 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的是 ( CD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C. 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一半 D. K、L层电子数之和比M、N层电子数之和大1

3 分别处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2层。已知A处于第m族;B处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价。则A、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分别为 ( D )

A. m、n B. 3、7 C. m-2、10n D. m+2、n+10

题型三:推断元素原子序数差

例4 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D)

A. 1 B. 2 C. 5 D. 6

点拨:设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X和Y,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即X为+3价,Y为-2价,在短周期元素中满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规律总结:

从化合价入手或从直觉----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巩固:4 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

题型四:位、构、性三者关系

例5 下表是X、Y、Z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某些性质: ( B )

元素熔点/℃沸点/℃与水的反应导电性(纯液体)

X-283-162不反应不导电

Y-10219放热反应,形成酸性溶液不导电

Z680/剧烈反应,生成H2,并形成碱性溶液导电

若X、Y、Z这三种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是

A. X、Y、Z B. Z、X、Y C. Y、X、Z D. Z、Y、X

点拨:导电性→化合物类型;与水反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例6 砹(At)是原子序数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A. HAt很稳定 B. 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 AgAt不溶于水 D. 是有色固体

点拨:位近性近

例7 在一定条件下,RO3n-中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 + F2 +2OH-=RO4- +2F-- +H2O 已知R为短周期元素,则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点拨:离子方程式的电荷守恒和氟无正价

规律总结: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正价数

|正价|+|负价|=8

巩固:5 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学式是 ;1mol Z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mol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条件下,Y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反应生成X和Z,单质A是 。

6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 B. 非金属性:X>Y>Z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 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7 周期表中相邻的A、B、C三元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三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为41。则这三种元素是A___S__、B__Cl___、C___O___(填元素符号)。

随堂作业:

1 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中正确的是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 若碳原子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

2 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D)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无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 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 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发生反应 D. 该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2,设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和b,则下列对a和b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

①a+b=15 ②a=b+15 ③a=b-5 ④a+b=22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 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 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 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6重水A与普通水B分别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B. 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C. 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

D. 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

7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二者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条件下,A、B的密度之比为15:22,且当A、B以体积比1:3混合后,对H2的相对密度为20.25。试写出X、Y的元素符号及A、B的化学式。

8 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体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

⑴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画出E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D2A2和EB4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D单质与铜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单质ABCDEFGHIJ

熔点(℃)-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不发生化学反应√√

相对于A元素的

原子质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

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以上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10 已知1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kg,1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1个氧原子(16O)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式量为_______________。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 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锂XY

失去第一个电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9550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篇7:《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学方法。

为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本节教材可分五步进行: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仿照表5—5的形式,取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三项,依次在黑板上列出。然后向学生提问: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按上述规律应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在小结时指出:如果对质子数大于18的元素继续研究,同样可以发现,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象Na到Cl一样从1个递增到7个,最后到8个电子的现象,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普遍性。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启发学生根据电学知识,推测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内正负电荷越多,静电引力越大,因而次减小。然后对照教材表5—5,对有关数据进行验证,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到F、Na到Cl的主要化合价。然后组织学生对照教材表5—5,验证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并完成教材表5—8。

4、研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1)借鉴已学碱金属、卤素的知识,介绍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组织学生回忆分析,从哪些实验事实可以说明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推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讨论并指出: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或2),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因而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建议增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镁、铝与盐酸的反应为边讲边做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按钠、镁、铝的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的结论与上面的推论是一致的。教学中,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指出铝虽是金属,但已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归纳教材表5—9。

在研究硅、磷、硫、氯等元素的性质时,教师可和学生一起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及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归纳出表5—10,从而得出从硅到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结论。

还应当指出,对其他元素进行研究,如从钾到溴,从铷到碘,也会出现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5、概括元素周期律。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四、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

[实验5—1]可以用镁带跟水反应,不要用表面已氧化的镁粉跟水反应。反应前要用砂纸擦去氧化膜,反应时要加热试管至水沸腾。镁跟冷水的反应相当缓慢,这是由于镁的化学性质不如钾、钠活泼,并且镁跟水反应时在镁的表面会形成一层难溶的氢氧化镁薄膜,阻碍内部金属继续跟水反应。因此必须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看到反应迅速地进行。

镁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气量较少,不易点燃。为清楚看到氢气泡,而不是加热时由于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应该在停止加热,水不沸腾是立即观察。

[实验5—3]制取Al(OH)3沉淀时,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量要恰当。如果NaOH的量不足,试管中残留有AlCl3,当Al(OH)3跟NaOH溶液作用时,将会看到沉淀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如果NaOH过量,试管中有部分Al(OH)3沉淀溶解,生成了NaAlO2Al(OH)3跟H2SO4作用时,也会看到沉淀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上述现象都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因此原则上AlCl3跟NaOH最好能完全作用,即所用3mol/LNaOH溶液和1mol/LAlCl3溶液的体积应相等。

建议学生思考:如果将1mol/LAlCl3溶液逐滴滴加到3mol/LNaOH溶液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五、布置作业:

篇8:91元素周期律学案

一、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意义

( 一) 元素周期律

化学学科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作为一门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 核心在于化学元素的分析。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下, 人们对物质结构不断有着新的认识, 元素周期律的相关技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的作用下收获了诸多的成果。 传统的元素周期律定义由门捷列夫得出, 其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的分析, 认为是伴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 此为元素周期律。时代发展至今, 科学技术的深入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了元素周期律, 决定了现代元素周期律的定义被赋予了新的解释, 表述为元素的性质根据核电荷数的不同而变化, 核电荷数的递增, 使元素的性质产生了周期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便是元素周期律。

就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来看, 通常情况下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 2) 主要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 3)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化学学科内容的重点即在于此, 可见提升元素周期律教学效果是保证后续化学实践性有所提升的关键。

( 二)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最早也是由门捷列夫所制定, 最初是按照原子量所排列, 但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深入, 后人发现按照核电荷数也就是元素的原子系数的递增来排列,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为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 纵行为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 使现代元素周期表更具科学性。

无论是元素周期律还是元素周期表, 均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 尤其是中职化学教学为了服务于实践, 因此使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并切实掌握元素周期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在今后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学以致用, 全面提升化学应用水平。

二、当前中职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化学教学方法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职教育也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职教学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应当被纳入改革的重点内容当中。 毕竟中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比之下并不高, 而教学方法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中职化学教学方法需要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背景下。 而以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 教学方法依然相对落后, 墨守成规, 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 元素周期表只让学生死记硬背, 元素周期律也停留在元素本身, 无法通过拓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

( 二) 化学教育重点偏于应试教育模式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而目前部分中职院校的化学教学仍然以应试作为主要目的。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 虽然其是学好化学学科的关键, 但能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更能够为化学应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 化学教育重点偏于应试教育模式, 也严重限制了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领域的拓展, 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 三) 化学教育主体仍以教师教育为先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学要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好积极的主导作用。 中职化学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复杂、枯燥, 保证教学效果必须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存在,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保守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 教学质量也就因此难有保障。

三、提高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教学效果的建议

中职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又是理论性极强的知识, 传统教学理念及方式的弊端已经越发明显, 只有切实调整, 才能保证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所提高。

( 一) 创新教学方法

化学教育方法创新的有效性, 需要以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作为参照。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系统性较强, 中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又普遍具有局限性, 因此, 化学学科该内容的教学应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为宗旨。 比如, 元素周期表的教学, 可以采用“ 顺口溜教学法”等创新形式的教学方法,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要尽可能多地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原子核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具体特点等, 最终目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为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 二) 明确教学目标

中职教育本身有着特定的教学目标,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些年中职院校已经开始明确自身的定位, 并通过校企合作等多元教学模式实践着对教学目标的调整。 化学专业亦是如此, 无论是何种方向的化学教学,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都是必要基础, 因此, 中职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并不应当以应试为主, 而是应当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应当尽可能以实践教学为主, 在教学条件与教学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完善实验种类和方案, 使学生真正理解原子的电子能力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层数和电子数等。

( 三) 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 主要是要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 中职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低, 加之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高难度特点, 决定了很多中职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薄弱, 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 仅从教学方式上下工夫显然难以奏效, 只有教师真正给予学生以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对学生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才能通过情感的教化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对教师的热爱逐渐培养起对化学知识的热爱。

综上所述, 中职阶段的化学教育相比于传统高中来说具有不同的特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实践应用型教学的切实需求, 教学内容往往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学进度也因为同实践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体现出更高的复杂性和进度快等特点。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起步知识, 元素周期律反映的是化学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学价等化学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教学地位。 只有中职院校切实认识到现存的问题, 才能保证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小玲.基于程序教学法的中等卫校化学教学实践探讨: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12) :41-42.

[2]谢晓鹏.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实体教学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14 (10) :120-122.

[3]叶少曼, 衷明华.谈谈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题的解题方法[J].江西化工, 2015 (3) :176-177.

上一篇:文明校园行为国旗下致辞下一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