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生命周期

2024-05-13

验证生命周期(精选六篇)

验证生命周期 篇1

虽然各种版本的GMP都规定制药企业必须对清洁验证规程进行验证,但是近年来药监部门在飞行检查中仍多次披露存在“制药企业共用生产设备的清洁方法未经有效验证”的情况,造成交叉污染问题严重[1]。

因此,清洁验证引起了药品监管机构和制药企业的极大重视。

清洁验证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采集足够的数据,以证实按规定的方法清洁后的设备能够始终如一地达到预定的清洁标准,是对清洁规程效力的确认。制药企业在更换生产品种时,若对上一生产品种的清洁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就会成为共线生产的最大风险。

确认与验证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对于清洁验证,其生命周期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清洁工艺开发阶段、技术转移阶段、验证阶段、持续维护阶段[2]。

本文以制药企业的共线生产为实例,重点说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共线生产清洁验证阶段关键控制点的设计。

1 清洁工艺开发阶段

清洁工艺开发阶段属于实验室设计阶段,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制药企业在参考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清洁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综合分析各生产线上的设备结构、产品理化性质、生产工艺等因素,拟定实验室清洁研究方案,制定各设备的清洁规程。

清洁规程主要包括清洗方法及影响清洁效果的各项具体规定,如清洗前设备的拆卸、清洁剂的种类及浓度、清洗操作的温度、清洗步骤、待清洁保留时间及清洁周期等。

1.1 工艺清洁剂的选择

工艺清洁剂可以是包括一种或多种成分的配方,可采用溶解、分散、水解等多种清洗机制清洗。从验证角度来说,企业应根据残留物性质和设备结构形状,尽量选择组分简单、成分确切的清洁剂,也可以使用自行配制一定浓度的酸、碱清洁剂,但不宜采用成分复杂的家用清洁剂[3]。

1.2 清洁方式的选择

清洁方式的选择应考虑设备的材质及结构用途、产品的性质及工艺路线、清洁工艺效果等各方面,工艺设备的清洁通常有手动清洁方式、自动清洁方式或手动和自动清洁相结合的方式。

1.3 清洗参数的确定

清洗参数主要包括清洗时间、冲洗强度、清洗液浓度和温度以及其他影响清洗效果的参数,清洗参数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清洁剂使用说明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清洗工艺,通过生产工艺实验室评定、现场确认步骤来确定。

2 技术转移阶段

经实验室设计并验证的清洁SOP在转移到车间使用之前,应及时做好各方面的计划和准备工作,评估技术输出方和接收方的具体情况,找到所有各方面的差距,并做好参与清洁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清洁技术在生产车间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就技术输出方和接收方的具体情况,从“人、机、料、法、环”以及操作方面做出清洁工艺转移风险因素的鱼骨图(图1)评估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转出方与接收方之间所存的差距,清洁工艺的技术转移应基于产品特性,结合设备现状进行适当的再次开发[2]。

3 验证阶段

本阶段的关键在于清洁规程的执行和数据的收集,重点就清洁验证的影响因素编制清洁验证计划方案,并认真执行。

3.1 验证前准备

为确保清洁验证的顺利实施,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务必在清洁验证之前保证引用文件及标准经确认符合要求,相关的硬件设施(厂房设施、HVAC系统、纯化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关键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等)经验证合格[4],生产现场的清场工作经初步确认符合要求,对员工进行了相应的必要的清洁验证培训。

3.2 清洁验证计划

GMP第134条规定: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5],制定相应的清洁验证计划,评估并确定共线生产清洁验证的关键影响因素。

3.2.1 清洁标记物的确定

一般对于共用生产线,首先需要对所生产产品的溶解性、毒性(LD50)、清洁难易程度、批投料量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选择产品组中溶解度小、活性或毒性高的成分作为清洁标记物[6]。

以某公司共线生产的中药制剂E产品(颗粒)、F产品(片剂)为例,产品信息如表1所示,选择产品E的活性成分e作为清洁标记物。

3.2.2 清洁残留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5]

对于设备清洁残留物可接受限度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生物活性限度(最低日治疗剂量的1/1 000)和浓度限度(10 ppm),欧盟和WHO有提出第三种基于毒理学特性数据的计算标准[7],但前两者较为常用,在考虑可接受残留限度标准时,综合考虑两种方法,选择最严格的标准作为清洁验证的合格标准。

3.2.2. 1 生物活性可接受限度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中采用擦拭法进行清洁验证的参考公式为:

表面残留物Ld(μg/cm2)=(最低日治疗量MTDD/1 000)×(下批产品的最小生产批量B/单个制剂的质量Uw)×(1/下批产品的最多使用制剂数Dd)×(1/总表面积SA)

转换成主药成分百分比计算,即Ld=(MTDD×B×W)/(1 000×MDDD×SA)

如上述某公司共线生产E产品(颗粒)、F产品(片剂),两产品共线设备分别有粉碎机(12 000 cm2)、湿法制粒机(15 300 cm2)、槽形混合机(7 500 cm2)、摇摆式颗粒机(6300cm2)、热风循环烘箱(62000cm2)、三维摆动混合机(8 700 cm2)、其他(14 000 cm2),公用设备与药品直接接触面积为125 800 cm2。

计算单位面积上的残留限度:

根据上述结果,以产品E更换产品F与以产品F更换产品E比较,单位面积上的残留限度前者严格于后者,也验证了本次验证的清洁标记物为溶解性较差的产品E。

3.2.2. 2 浓度限度(10×10-6即10 ppm)

如上述所示,E产品的生产批量280 kg,公用设备总表面积125 800 cm2,则每批残留物总量=E产品的生产批量×10×10-6=280 kg×10×10-6=2 800 mg,表面残留物限度L=每批残留物总量/公用设备总表面积=0.02 mg/cm2。为确保安全,一般除以安全因子F,如取安全因子F=10,则最后的表面残留物限度L=0.002 mg/cm2。

如上计算,浓度限度计算中的限度标准严格于生物活性限度计算中的限度。因此,以E产品的浓度限度计算的表面残留物限度L=0.002 mg/cm2作为残留物清洁验证合格标准。

3.2.3 取样方法和取样点位置的设置

在清洁验证中如何确定合适的取样方法和取样点,是验证方案的关键内容之一。

3.2.3. 1 取样方法

为实现可重现、可靠的清洁性能,取样方法应考虑污染残留量、水的质量、取样的材质等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最终淋洗取样法和棉签擦拭法。其中,最终淋洗取样法在表面积较大、无法触及、无法常规拆卸的设备或系统上优势比较明显,一般选择淋洗路线相对最下游的一个或几个排水口为取样口进行取样,以最后一次淋洗液作为清洁检测样本进行检测[8];棉签擦拭法主要是针对难清洁部位直接取样,考察最具代表性的最难清洁部位残留物水平来评价整套生产设备的清洁状况。由于共线生产设备的清洁验证取样环境复杂,产品主药成分的水溶性较差,因此选择擦拭法进行取样[9]。

为真实反映清洁标记物的残留情况,取样方法需经过验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下的回收率实验验证取样过程的回收率和重现性。棉签擦拭回收率受到棉签、溶剂、取样员的取样技术以及取样位置的影响[10],通常取样回收率标准首选为70%,一般也不得小于50%[11]。

3.2.3. 2 取样点的设置条件

采用擦拭法取样时,必须有合适的理由来确定取样点,取样点应能够代表设备的最难清洗点,如死角、清洁剂清洁不到的部位、压力小、流速低的部位、管径变化处、容易吸附残留物的部位[12]。应当注意,微生物取样和化学取样需在不同区域进行,且微生物取样在化学取样之前。

3.2.4 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验证

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专属性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和非专属性方法(目视法、p H测定、电导率、总有机碳TOC法等),这些方法均可用来证明设备已清洁,基本上无残留。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总有机碳TOC检测方法,近几年在中药制剂的清洁验证中应用越来越多[13]。

清洁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都必须经过验证。如果采用的是国家药典标准,只需要对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做系统适应性验证;如果不是国家药典标准方法,则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就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范围、定量限进行验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要求对检测限进行验证。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考虑清洁样品的特殊性。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方法的验证一般要求线性范围应达残留物限度的50%~150%,精密度RSD<10%[14]。

4 验证的实施

按照已经批准的验证方案,由经过培训的岗位正式操作人员实施验证,进行设备清洁、取样、采集数据、分析,并及时、准确地填写清洁规程执行记录,对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若验证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及时调查原因,记录并评估是否产生实质影响。在审核了所有清洁作业记录、检验原始记录、化验报告、偏差记录之后得出最终验证结论。一般连续进行3次验证实验,只有所有数据都符合限度标准,才能得出验证合格的结论,生成最终清洁验证报告[15]。

5 持续维护阶段

清洁验证报告一经批准,清洁验证即告完成,相关的清洁工艺即可正式投入使用。本阶段主要是对经批准的清洁工艺进行监控和维护,并在实际生产运行中进一步考核清洁工艺的科学合理性。

为了保证清洁验证可以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应建立验证状态维护计划,定期检测、分析数据变化趋势,确保清洁工艺的适时优化,以涵盖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对已验证设备、清洁规程的任何变更以及诸如改变产品处方、增加新产品等可能导致清洁规程或设备变更的变更,应有专门人员审核变更申请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验证。当以下情形发生时,应进行清洁规程的再验证:第一,清洁剂改变或清洁程序作重要修改;第二,增加生产相对更难清洁的产品;第三,设备有重大变更;第四,清洁规程有定期再验证的要求[16,17]。

6 结语

验证生命周期 篇2

时间:2013-06-20 作者:jxjyadmin

各区、县级市教育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学校,教师:

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周期验证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函〔2013〕400号文)的要求:2013年申请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在6月30日前登陆广州人事网(网址:

http:///)“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简称“系统”)完成注册和个人信息的录入,以及申请提交,但个人参加继续教育的信息无须在“系统”录入。教师须统一于6月30日前在“系统”中提出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申请,过期不再办理。学校进行继续教育验证的初验核实工作从7月1日开始,在7月30日前完成,在此之前的其他时间,请不要进行此项工作。学校进行初验的数据是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平台”相应的数据为准。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美国事件验证孔子学院生命力 篇3

“17号公告”一出,全球哗然。

正当公众和舆论陷入困惑不解之时,事件却突然峰回路转。

5月25日,美国国务院再次发布新修订的公告说,在美大学设立的孔子学院不需要进行资质认证;美方不再要求目前在美国中小学教课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在6月30日离境等。

之前的一切限制全部取消,事件得以比较完美地解决。

美国“驱逐”孔子学院教师风波之后,《望东方周刊》第一时间独家专访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女士,听这位全球孔子学院“掌门人”讲述风波始末,以及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81封信,一封一封地写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一直在处理这件事情吧?这次是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平息了风波的?

许琳:一共用了3天就解决了。美国当地时间5月17日(北京时间17日夜间),美国国务院一发布这个公告,我就在第一时间以我个人的名义分别给美国81所开设孔子学院的高校校长写了一封信。不是群发,是一封一封地写。

信中我写到三点:第一,中方尊重美国的法律法规;第二,关于签证问题,一部分老师和志愿者持有J- 1签证不是今天的事,已经近10年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沒有人提出质疑,偏偏现在提出来;第三,如果要按照美国国务院公告实施的话,对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所在大学以及合作的中方院校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北京时间5月18日一早,我就收到81所在美孔子学院的“急救呼号”。18日下午,我将81封写给校长的邮件发出去了。应该说,我们是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作出了反应。给校长们发信的同时,又报告了中国外交部和教育部。

此时,美国的81所高校的校长们除了对公告表示“很震惊”之外也迅速地行动起来。威廉玛丽大学校长亲自写信给此次公告的签署人说:“作为美国最新设立孔子学院的大学,仅仅揭牌一个月,威廉玛丽已直接感受到该项目对我校中国语言与文化教学、研究、社区服务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的美方院长哈瑞福特也公开表示:“孔子学院为宾夕法尼亚州的学生打开了了解中国的窗口,我们不会就这样放弃。”

还有一些开设了汉语课的中小学校将此公告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和学生,家长中有些是国会议员和州议员,其中有40多位议员集体咨询美国国务院,表示被通知下学期没有老师给我的孩子们上中文课了。

美国媒体也穷追不舍,一直在质疑该公告的合法性。

对汉办来说,压力非常大。因为目前在美国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共有600多人。公告一出,在美的中方院长、老师和志愿者们都非常紧张。有的老师才刚到美国,还没安顿好。于是,我们又立即给在美的老师们写信,说祖国和人民就在你们身后,不要害怕,我们正在跟美方交涉,相信很快会解决的。然后又给中国的合作高校校长们写信,说目前我们正在跟美方交涉,也希望他们能跟合作的美方院校协商。据说,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等都第一时间给美方合作院校写信沟通。

所以说,美国的81所高校、美国民众和媒体三方面形成了合力,才使事件得以如此快速地解决。

风雨还会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这是不是自2004年孔子学院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冲击?

许琳:是的。这的确是孔子学院成立以来面对的最大的一次冲击,当时真有点灭顶的感觉。

实际上,自2010年,美国方面就开始全面调查在美孔子学院的“所作所为”。2010年,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开始抽查在美孔子学院,要求孔子学院提供与中国合作院校、汉办往来的财务报表;调看所有孔子学院与总部之间的邮件往来;严格审查教材,查看教材中是否有共产主义、红色思想、有没有价值观输入等。

这种“地毯式”的调查什么也没查出来。最后,他们只从教材中找到了一个地方“不合适”。中小学教材中有一篇《哪吒闹海》,他们说哪吒穿肚兜相当于裸体,而美国的中小学教材中不允许有裸体。事实上,孔子学院的教材中只讲授中国的历史、书法、武术、中医等文化,更多的内容是汉语言。

多次无功而返,这次他们拿办学资质认证和签证做起了文章。

在这个事件的背后,确确实实反应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文化走出去和软实力的增强对美国乃至整个欧洲心理上的冲击,在孔子学院的事件上他们表现出了某种担忧。

《望东方周刊》:这次事件带来什么启示?

许琳:从效果上看,这次事件可以说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本来美国官方对于孔子学院从来没说过“NO”,但也没说过“YES”,而这次先说了“NO”,后面又坚决说了“YES”。所以从政府层面上,以后就很难再说孔子学院不合法了。也可以说,这次孔子学院取得了同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协会同等的地位。

我觉得,这件事情处理得最成功之处就是,我们把美国81所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也验证了汉办最初对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设计是最合理的。孔子学院采取自愿合作办学的模式,这是在中国文化大国地位在全世界还没有完全确立的情况下唯一正确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这次81所美国大学没有

把美国国会针对孔子学院的“驱逐令”当作是中国的事情,而当作是他们各自学校的事情。所以他们最先起来反对。

在此之前很多国内高校的老师都不理解,明明是合作办学,各出一半钱,为什么挂牌时只有外方学校的名称却没有中方学校的名称。这次事件发生后,不少人都理解了。

如果说这次风波是公务外交的一个案例,那应该说是,美国人自己说服了美国人。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外,孔子学院还急需做什么工作?

许琳:这件事件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挑战。我现在想,如果没有把美国孔院的事情处理好,欧洲和日本立刻就会跟上。这次我们是利用了美国高校的力量修正了美国国务院的公告,但是如果有一天,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法律和政策来跟美国或其他国家政府正面交涉的话,怎么办?

现在,国家对于孔子学院没有立法,甚至于社会上在认识方面也有些摇摆不定。如果可以在《教育法》或《文化产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中设有一章,或写明一个条款的话,再遇到此类事件我们就有法可依了,而现在就只有一个孔子学院章程。因此,目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要尽快制定针对孔子学院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

另外,我们急需建立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我相信美国这次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 ,所以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应对准备。

规模就是影响力

《瞭望东方周刊》: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至今已经有8年时间,请谈谈最初创办孔子学院时的情况。

许琳:说实话,最早成立的那一批孔子学院是我找了一些熟人。

在此之前,我在教育部财务司工作,负责世界银行贷款,认识了一些行业专家,其中有不少国际著名大学的校长和教授;2000年至2004年底,我又任中国驻加拿大温哥华总领馆教育参赞,在此期间也结识了诸多教育人士。

第一批获批的孔子学院一共27家,3家是我来之前就签了协议,其他24个都是我此前工作中认识的校长教授们。

在2005年7月份举办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国家领导人给这27家孔子学院授牌。在那次大会上,我们邀请了5000多名外国大中学生和600多名来自于全球67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主流大学校长、汉学家和教师。这次大会和孔子学院的首次授牌仪式对国外高校触动很大,会议结束不到半年就有100多所高校向汉办提出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

我认为,什么是质量?影响力就是质量;什么是影响力?规模就是影响力。所以要先把规模搞上去。于是,汉办就开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到2006年时,孔子学院的发展形势跟2005年相比,一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快就形成了规模,发展为200余所。

2008年春天,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董事长访问中国,他对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想见见汉办的许琳。他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最棒的品牌。见到我后,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原来你是个女的啊!

他对我说,现在孔子学院在英国非常时髦。48家集团俱乐部经常举办社交聚会,以前大家见面都说西班牙语,以显示自己的国际学识;现在都改说“你好”“吃了么”甚至还有说“饱了饱了”。可见,汉语在英国上层社会开始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他们讲一两句汉语的意义不在于学习了汉语,而是把中国当作了他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并以此为荣耀。

从第一批27张孔子学院牌子发出去之后,全世界申办孔子学院的浪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始终没有间断过,而且是直线上升。直到今天,发生了美国公告事件,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排队等着申请设立孔子学院,其中包括50多个美国的机构。

《望东方周刊》:未来将建立多少所孔子学院?

许琳:到2015年建立500所!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望东方周刊》:如何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许琳:目前,国家对于孔子学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不足的。急需调兵遣将,派最好的人到一线去。可现在却做不到。

人力方面。世界著名的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都有专职队伍,歌德学院有近3000人的专职人员,但我们却没有,我们有点像“抓壮丁”!目前,汉办外派的中方院长、教师、志愿者都是临时的,从各个高校借调而来。每年派出1万名老师,对这些老师个人而言是出国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个人的阅历,但是对汉办来说是投入大于产出,因为每位老师平均在外工作两年,刚刚积累了经验就到期了,而汉办又不得不从头培养新人。

打造一支专职队伍,不说像造原子弹一样,也应该像当年开垦北大荒一样,或者像改革开放初期对公检法队伍的充实一样,来对待孔子学院的队伍建设。我希望我们能够打造出一支具有传教士式牺牲精神的队伍。

财力方面,目前外派老师的工资比外交官低50%,很多老师不愿意出去,尤其是去一些动乱或条件比较差的国家。

《望东方周刊》:汉办注意到这次事件发生后那些质疑孔子学院的声音么?

许琳:当然。这次美国官方改正得非常快,但国内反而有一些人希望看孔子学院的笑话。有的网民说,“活该,你们就不应该去,让人撵回来了吧!”还有说“中国有那么多失学儿童,农民工子女,为什么还要拿钱帮助外国人去?”

在我看来,这些观点都是比较狭隘的。一些网民的谩骂和不理解最终中伤的不是外国人,而是我们自己。有的国内媒体也质疑孔子学院,负面的报道和情绪被一些境外媒体所转载。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特别是英美的智库精英们都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上是成功的,但在文化和经济并行走出去上却不是很理想,文化的脚步是滞后的。文化滞后的结果是什么?以非洲为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驻非洲,但企业只是走出去了,却没有走进去。为什么没有走进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文化匹配。企业在当地修一所大桥,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中国修的?但文化传播就会不一样。

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和单位,能做到像汉办这样在全球已有900个点,而这些点都是文化走出去的基地。

其实,不到8年的时间孔子学院已经影响了一大批对所在国家有影响力的人。同时,孔子学院还是中华文化自醒自新的一个渠道。但国内还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孔子学院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这也说明,汉办在说服国人方面做得不够。

《瞭望东方周刊》:因为不了解就可能产生误解误判,请谈谈孔子学院这些年所做的成绩以及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的意义。

许琳: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给汉办写的申办孔子学院材料上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为了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

2010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跟我要一个汉语教师。该学会有一所全美著名的精英私立中学昊济思学校,该校曾培养了多位美国驻华大使。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中有不少成为未来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校长对我说,“你如果能影响这所中学,你将影响未来的中美关系。所以请给我派一个老师,办一个孔子课堂。”于是,我们共同签署了昊济思学校孔子课堂协议,并派出一位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的女研究生。

目前她已经在该校执教两年,一个月只领1000美元的生活补助,但她所做的却可能是影响中美未来关系的大事。很多美国上流社会友好人士说,“孔子学院坚持这样办下去30年不动摇,世界一定会大变样。”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20多位国际政要参加过孔子学院活动,有些不止一次。比利时鲁汶工程大学校长韩德华对我说:孔子学院就是一张大圆桌。很可能没有坐在圆桌之前,有的国家对中国有成见,甚至是敌视。但是大家围着圆桌坐下来开始对话,就会相互倾听,就会相互影响,最后就成了奥运会的“五环”,不求完全重叠,但至少部分会有重叠,共识就会越来越多。

除了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更重要的通过孔子学院这一渠道,加速了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训诂学专家许嘉璐先生曾总结:孔子学院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通过孔子学院这一渠道,我国的知识分子成建制地走出去了,而且是一直在走着。

验证生命周期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A公司提供的二氧化碳酶法测定试剂盒 (批号:1209071) 、H公司提供的二氧化碳酶法测定试剂盒 (批号:090551) 。

1.1.2 仪器

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1.3 标本

英国朗道质控品 (批号430 UE) , 均值为37.00 mmol/L, 复溶后分装成数份, 冰冻保存。

1.2 方法

1.2.1 将以上两种试剂置于仪器试剂仓中,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用试剂盒提供的校准品校准后, 每次取分装好的质控品6份, 分别用两种试剂测定质控品3次, 结果取平均值。观察质控品结果变化情况, 以批间相对偏差大于10%作为失控的判断标准[1]。

1.2.2 测定频率为连续监测5 d后, 每间隔5 d再测, 直到30 d为止。

2 结果

2.1 两种二氧化碳酶法试剂检测结果见表1, 表中A代表A公司试剂, H代表H公司试剂。

2.2 以均值±10% (37.0±3.7 mmol/L) 作为判断限作图见图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A公司试剂开瓶后可稳定30 d, H公司试剂开瓶后, 只能稳定约10 d (偏差为10%) , 即10 d后结果超限。两种试剂启用数天后检测结果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试剂说明书标示校准周期为7 d, 对实验室有参考意义。

3 讨论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有三种运输方式, 其浓度随动脉血与静脉血转换而不同。其中70%~80%由红细胞中的碳酸酐酶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而存在于血液中;另一种是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HbNHCOOH) , 约占5%~10%溶解于血清中。二氧化碳是局部血液供应调节的重要因素, 血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决定了血液的pH值, 同时人的呼吸频率也会影响二氧化碳在体内的浓度, 呼吸浅慢将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反之则造成呼吸性碱中毒。所以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是判断患者身体酸碱平衡情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 二氧化碳酶法测定试剂比较成熟, 可以方便地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但二氧化碳测定影响因素较多, 从样品采集到分析时间, 从仪器状态到试剂稳定性都对结果有直接的影响[2]。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商品试剂开瓶稳定性和校准周期进行评估、验证, 从而掌握产品的稳定性能,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组结果显示:二氧化碳试剂在开瓶后, 测定结果会有下降的趋势, 而不同厂家的试剂这种下降趋势有明显差异。A公司试剂在开瓶30 d后, 测定值下降在10%左右, 而H公司试剂在开瓶10 d后测定偏差就超出10%的的范围。说明A公司试剂开瓶稳定性与说明书标示值相符, 为30 d, H公司试剂开瓶稳定性与说明书标示值有差异, 仅为10 d。而两者标示的校准周期均为7 d, 有参考意义。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本实验室条件即检测系统来确定校准周期。

目前采用的二氧化碳酶法测定原理是:血浆 (血清) 中的碳酸氢根离子 (HCO3-) 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 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反应, 生成草酰乙酸和磷酸;草酰乙酸在苹果酸脱氢酶 (MDH) 催化下, 生成苹果酸。同时NADH被氧化生成NAD+, 在340 nm波长处, 吸光度下降的速率与样品中HCO3-含量呈正比, 由此可计算血清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3]。而此试剂中NADH的稳定性是影响开瓶稳定性的直接因素, 不同厂家之间, 对于防止空气中CO2溶解入试剂, 对稳定NADH采取的方法不同, 其效果也不一样。同时, 开瓶稳定性与校准周期的参数也是检测结果的重要保证。目前大多数厂家说明书标示的开瓶稳定性都在30 d左右, 校准周期一般为7 d, 如果没有对试剂开瓶稳定性进行验证, 没有合适的校准周期, 将会导致开瓶有效期内检测结果不可靠。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 A公司二氧化碳试剂开瓶稳定性可达30 d, 校准周期在未更换试剂批号的情况下, 可在标示的时间基础上适当延长;而H公司二氧化碳试剂开瓶稳定性仅为10 d, 与标示的30 d相差较大, 校准频率应比A公司试剂高。说明不同厂家试剂间的开瓶稳定性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 实验室应在自身条件下, 对商品试剂盒标示的开瓶稳定性和校准周期进行验证, 并做好室内质控, 以保证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79.

[2]谢细娜, 陈尤佳.影响血液二氧化碳测定的不稳定因素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0 (5) :86.

生命·周期 篇5

我们在欣赏各种当代艺术的同时,自己更热衷于架上雕塑。不过与传统的架上雕塑不同的是,我们的艺术观念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这些都体现在表现内容、形式以及材料上。

首先,我们保持了固有的形式美感,深化了架上雕塑的触觉表现;其次,题材的选择表现上更加直接;再者,以统一的造型元素表现不同阶段的重点。它既要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方式,同时又替自己设制了一道障碍,在有限的变幻空间里必须表达出所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一定要是形象语言。所有的观念都要求从视觉和触觉中传达出来。

人体肢体的构造从来都是作为雕塑艺术最为重要的表现语言。我们从古希腊雕塑躯体的表现形式中体会到肢体的张力和细腻的魅力,躯体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效果是完美的。但同时也会留下不确定的因素和缺憾。所以才有一些人一定要替“阿弗洛蒂德”装上手臂,以求真实的完美。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与其留下形成缺憾可能,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去除容易产生缺憾的元素。我的这些作品将躯体完全化、单体化,同时又是独立的形体。通过柔软单体自由的挤压,置于不同的空间方位,形成强烈集中的表现手法,将对于生命体的理解通过变化观念的方式,浓缩地表达出女性生命体同期的情绪与状态,挖掘出人类最原始生命体崇拜的本能。从表象的形式当中读出当代人的真实情怀。那种不需要修正、不需要遮掩、无需做作,浑然天成的纯真情怀。

艺术的表达从直观上看都是感性的,其实没有理性的实施,感性是没有依托的。架上雕塑更是如此,一种感性的表达一定是综合性的理解贯穿始终。我们在沉迷于传统经典材料表现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于各种实验性材料的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的变化,跟情绪有很大的关联。实验性材料为我们开拓丰富的表现力。我们改变了传统材料的制作方式,改变重量、改变质感、改变肌理、改变色彩,目的只有一个,充分表达作品的主题。这点我们是不会改变的。

小议安全生命周期管理 篇6

关键词: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人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日益严格, 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但如何做到真正的安全发展则是一个严肃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做到安全发展, 这就必须引入安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进行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生命周期是指从一个事物或一个项目的出现直至它的消亡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也就是说, 从事物或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报废、拆除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安全, 保证其不被破坏, 同时不危害周围与之相关联的事物或者项目。

一、特点

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主要特点就是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 包括人员、机械、材料、法规、环境等, 其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 因为大部分安全管理的失误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如果从一个项目或事物最初阶段直至消亡就注重人的因素管理, 可以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人在安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最具主动性和可塑性, 也就说人在安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样全过程管理中具有战略意义。

二、安全生命周期管理

下面从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内容、时间、方式进行分析。

(一) 实施内容

1. 规划设计

一个事物或项目从其诞生, 甚至诞生前, 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管理, 也就是从规划设计入手严把安全质量关, 把安全隐患消灭在图纸上, 为以后安全管理奠定扎实基础。

2. 施工

一个大型项目的完工, 包括一系列的施工, 而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安全使用。而在施工的过程本身也存在安全施工和安全管理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必须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 也就说安全管理要做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3. 使用

如何实现使用安全?除了借助前面已有的安全基础, 如安全本质化手段之外, 最主要还是要懂得该事物或项目安全使用规范。如建筑, 其是否配备消防设施、不同场地禁止的事项、人员消防意识的提升等。

4. 报废

一个事物或者项目最终都有不能使用的时候, 这时必须进入报废程序, 实现报废安全管理。事实上, 很大一部分安全事故的发生, 都是由于该报废而不报废且继续使用从而导致事故频发。如交通安全方面的机动车, 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报废车的使用而导致。

5. 拆除或拆卸

为了腾出空间或者排除其对周围环境的可能有害影响, 已报废的的事物或项目面临拆除, 而拆除过程如何做到安全拆除同时保证拆除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这也是当前环境与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 实施时间

针对不同的项目或事物, 其安全发展过程有其具体的内容, 应对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时间段实施。这当中要注意节点的控制, 做到事事有人管, 事事有监督, 事事有记录, 事事有评价。

(三) 管理方式

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式有多种, 具体选用哪种方式与项目或事物的本身有关。但其主要实施方为时间顺序式。时间顺序式是按照项目或事物的发展时间过程进行管理, 这种方式是所有实施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时间直至报废拆除时间都是以时间限制来管理。

(四) 人的安全生命周期管理

如前所述, 人在安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样全过程管理中具有战略性, 而且安全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人是社会中的人,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类似的, 人也具有安全生命周期, 比如从大的方面来说, 人口的计划生育就是对应前所述的项目规划设计, 做好了这个“规划设计”, 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可以防止人口的过度或过低增长, 保证人口社会结构的合理和稳定性, 通过各种社会安全计划的实施, 可以做到社会人力资本的最大、最优利用, 实现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 对于老年人这一群体, 实施“老有所用, 老有所养, 老有所终”计划, 全面实现社会人口的安全稳定发展;从小的方面来说, 就是一个人的出生直至死亡, 都要实现其安全发展, 也就是说, 从其出生前、出生后, 父母亲都要对其安全生产、安全呵护、培养等都得引入安全发展理念, 让其不被人伤害;成年后, 通过社会教育培训使其安全发展理念根植于心, 做到一切行事都在安全状态之内, 即其不被伤害, 同时不伤害周围, 年老时能做到“善有所终”。

三、展望及结论

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以后的安全管理中将会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的事物或项目。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1) 安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其对于当前深入推进的安全发展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2) 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具体的项目或事物具有不同管理方式, 但它们总具有相似性和类比性。

参考文献

[1]许秦坤, 陈海焱.爆破粉尘及炮烟控制现状及研究进展[J].爆破, 2010.

[2]朱金华, 夏军, 梁钱福, 马磊.建筑物爆破粉尘控制[J].采矿技术, 200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验证生命周期】相关文章:

周期验证工作范文06-05

顾客生命周期05-08

生命周期成本05-09

财务生命周期05-12

数据生命周期05-27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05-10

生命周期管理论文05-11

事业生命周期范文06-01

全生命周期理财04-23

产品全生命周期05-08

上一篇:健康下一篇:取消旁路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