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2024-05-12

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共8篇)

篇1: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毕业论文是检验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文档,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也成为每个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论文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对世界部分语言文字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尴尬的汉语言文字应用教育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汉语言文字作为母语所面临的空前危机及当今国人英语学习狂潮的副效应,并就如何改变汉语言文字弱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应用;教育。

汉语言文字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化交往的大背景下,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而汉语言文字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处于弱势语言地位。因此保护汉文化,强化汉语言文字应用教育,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对世界部分语言文字的历史回顾

在语言世界的自然王国中,世界语言种类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正急剧减少,大部分语言已属于使用不足10万人的“族语”,大批的语言和方言处于濒危状况,部分语言多则数千、数百人,少则寥寥几个人会说,已经濒临灭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全世界95%的语言只被4%的人使用,平均每月就有两种语言消亡。

拉丁语原是意大利拉提姆的方言,后因发源于此的罗马帝国军事强大和势力范围的扩张使拉丁语成为欧洲通用的语言。基督教在欧洲流传后,进一步扩大了拉丁语的影响。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拉丁语随之衰落,现除梵蒂冈尚在使用拉丁语外,只有一些学术术语或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等还在用拉丁语,但拉丁字母现在仍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字母。

古希腊作为文明古国,有着三千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公元前5 世纪为希腊的鼎盛时期,随着罗马帝国军团侵入希腊中东一带,同时希腊语被带到欧洲各地,希腊语最终取代了拉丁语,并逐步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希腊语失去了自身的活力。

阿拉伯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起源于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在中东地区的扩张。公元8世纪,摩尔人的军队将阿拉伯语带到北非和中东。阿拉伯语言在中世纪数百年内成为世界学术文化使用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并被作为中东很多国家的书面语,对欧洲语言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阿拉伯字母是除拉丁字母外,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字母。

法语曾因法兰西的崛起一度成为世界性的语言。法兰西人借助武力将他们的语言扩张到非洲、美洲和远东。在17世纪,法语成为欧洲外交用语,是英语兴起之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随着英语的兴起,法语的世界地位日趋衰落。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环球航线开辟之后,大力发展海军,进行海外殖民地扩张。西班牙在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依靠海外贸易与殖民统治把西班牙语带到南美等很多国家。葡萄牙语的兴起是因为葡萄牙在非洲的西海岸、中东、南亚和东南亚以及中南美洲建立起的庞大殖民帝国。

英语在公元13还只是英格兰人所说“低阶层”语言,直到公元1500年以后,才逐步形成现代英语。18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兴起,英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把英语推向世界,使英语地位逐渐赶超法语。虽然二战以后英国国力日渐衰落,但因美国崛起并成为世界军事、科技强国,使英语再次强势,并逐渐成为世界第一超强语言。

汉语言文字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曾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文言”(古代汉语书面语)曾在很长历史时期为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借用。越南于10-13世纪开始利用汉字“六书”方法,创造出本国的“字喃”(意为“喃字”,即越南汉字),并和汉语文言文并用,现在越南语大部分词汇仍源于汉语。朝鲜于高句丽国(三国时期)就已用汉字着《留记》等着作,百济时统治阶层汉语水平已经很高,至新罗时,汉字开始用来书写朝鲜语。朝鲜在15世纪中叶开始使用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谚文)。至1894年,朝鲜政府宣布“训民正音”可作公用文字,但汉字与谚文仍一直混合使用。现在韩文中有约70%的汉字词,朝鲜则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日本最初借用整个汉字做音符书写日本语,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后,已开始利用汉字来记录日本语。日本学者利用汉字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以后,仍继续使用汉字。

通过对世界部分语言文字历史的回顾,似乎语言文字总是伴随着军事、经济、政治等国力的强大而强盛,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微。强国通过军事、经济、政治等霸权地位使其语言成为强势语言,弱国的语言则会呈弱势,走向没落甚至消亡。另外,语言强势不是仅仅依靠军事、经济、政治的强势,还有其他社会历史条件因素,如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使用语言人口多少、语言结构系统及其交际功能的完善程度等等。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证,一些强势民族或国家的语言在军事上占领弱势民族或国家后,其语言被融入弱势民族或国家的语言。

中华文明历史上,中国北方曾无数次被外族征服,但这些外来的强势民族最后却都融入被征服民族的汉语言文化之中。中国北魏(386-543)时期,属于“东胡”的鲜卑族在对中国北部长达一百四十多年的统治中,受到高度文明的汉文化熏陶,鲜卑语最终被汉语所取代。希腊在地域、人口数量、国力上都远不如古罗马帝国的强大,但古希腊璀璨的文明和文化艺术却征服了古罗马帝国尚武的军事强权文化,强大的罗马统治者的语言融入了希腊语之中。

汉语言文字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仅仅依靠军事、经济等霸权强力是不可能被征服的。在中华民族觉醒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英语的进一步走强,更多的是依靠其现代科技、网络文化的助推。我们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当今社会,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是一种承载着璀璨文化的语言,是一种极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语言。汉语言文字是可以通过和平崛起使其成为世界最强势语言。实现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应发挥其使用人数最多的优势,极大加强国人的汉语言文字学习与应用。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传播手段,大力加强汉语言文字的国际化教育,不断创新现代科技文化和网络文化,使汉语言文字国际化。

篇2: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内容摘要】本文对世界部分语言文字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尴尬的汉语言文字应用教育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汉语言文字作为母语所面临的空前危机及当今国人英语学习狂潮的副效应,并就如何改变汉语言文字弱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应用;教育。

汉语言文字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化交往的大背景下,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而汉语言文字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处于弱势语言地位。因此保护汉文化,强化汉语言文字应用教育,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对世界部分语言文字的历史回顾

在语言世界的自然王国中,世界语言种类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正急剧减少,大部分语言已属于使用不足10万人的“族语”,大批的语言和方言处于濒危状况,部分语言多则数千、数百人,少则寥寥几个人会说,已经濒临灭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全世界95%的语言只被4%的人使用,平均每月就有两种语言消亡。

拉丁语原是意大利拉提姆的方言,后因发源于此的罗马帝国军事强大和势力范围的扩张使拉丁语成为欧洲通用的语言。基督教在欧洲流传后,进一步扩大了拉丁语的影响。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拉丁语随之衰落,现除梵蒂冈尚在使用拉丁语外,只有一些学术术语或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等还在用拉丁语,但拉丁字母现在仍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字母。

古希腊作为文明古国,有着三千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为希腊的鼎盛时期,随着罗马帝国军团侵入希腊中东一带,同时希腊语被带到欧洲各地,希腊语最终取代了拉丁语,并逐步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希腊语失去了自身的活力。

阿拉伯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起源于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在中东地区的扩张。公元8世纪,摩尔人的军队将阿拉伯语带到北非和中东。阿拉伯语言在中世纪数百年内成为世界学术文化使用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并被作为中东很多国家的书面语,对欧洲语言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阿拉伯字母是除拉丁字母外,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字母。

法语曾因法兰西的崛起一度成为世界性的语言。法兰西人借助武力将他们的语言扩张到非洲、美洲和远东。在17世纪,法语成为欧洲外交用语,是英语兴起之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随着英语的兴起,法语的世界地位日趋衰落。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环球航线开辟之后,大力发展海军,进行海外殖民地扩张。西班牙在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依靠海外贸易与殖民统治把西班牙语带到南美等很多国家。葡萄牙语的.兴起是因为葡萄牙在非洲的西海岸、中东、南亚和东南亚以及中南美洲建立起的庞大殖民帝国。

英语在公元1300年还只是英格兰人所说“低阶层”语言,直到公元1500年以后,才逐步形成现代英语。18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兴起,英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把英语推向世界,使英语地位逐渐赶超法语。虽然二战以后英国国力日渐衰落,但因美国崛起并成为世界军事、科技强国,使英语再次强势,并逐渐成为世界第一超强语言。

汉语言文字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曾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文言”(古代汉语书面语)曾在很长历史时期为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借用。越南于10-13世纪开始利用汉字“六书”方法,创造出本国的“字喃”(意为“喃字”,即越南汉字),并和汉语文言文并用,现在越南语大部分词汇仍源于汉语。朝鲜于高句丽国(三国时期)就已用汉字著《留记》等著作,百济时统治阶层汉语水平已经很高,至新罗时,汉字开始用来书写朝鲜语。朝鲜在15世纪中叶开始使用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谚文)。至1894年,朝鲜政府宣布“训民正音”可作公用文字,但汉字与谚文仍一直混合使用。现在韩文中有约70%的汉字词,朝鲜则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日本最初借用整个汉字做音符书写日本语,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后,已开始利用汉字来记录日本语。日本学者利用汉字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以后,仍继续使用汉字。

通过对世界部分语言文字历史的回顾,似乎语言文字总是伴随着军事、经济、政治等国力的强大而强盛,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微。强国通过军事、经济、政治等霸权地位使其语言成为强势语言,弱国的语言则会呈弱势,走向没落甚至消亡。另外,语言强势不是仅仅依靠军事、经济、政治的强势,还有其他社会历史条件因素,如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使用语言人口多少、语言结构系统及其交际功能的完善程度等等。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证,一些强势民族或国家的语言在军事上占领弱势民族或国家后,其语言被融入弱势民族或国家的语言。

二、英语强势挤压下的汉语言文字应用教育

几十年来,英语在全民学英语的现象造成汉语言文字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报考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直到博士后,英语考试成绩成为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我国少年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至少也得学习十六年英语,在学校(大学)教室可以看到十个学生中有八个在看英语!这么多的时间看英语,那他的专业咋办?大学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是专业人才,而不是英语人才。虽然苦读英语大半生,但绝大部分人收效甚微,而且学无所用。国家规定的入学、应聘、升职、晋职等现代“科举考试”大都考英语,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英语,似乎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但极少能真正用于实际,而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文字却被人忽略了。参加工作后,不管是从事什么专业的人员,即便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都必须参加英语考试。不问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的,人们的任职和晋职都要先考英语,还要同工资和各种待遇挂上钩。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考过了英语晋升了职称的人,中文写作却不及格,时常会看到逻辑不清的文件、报告、通知、信件、说明书,常看到语病百出、词不达意的广告、新闻、书刊、论文。再看那英语单词和汉语的混用,英文的词汇加中文的语法,还有那满街的英文缩写夹在汉语里边的新说法,组合出:住在cbd,当上了ceo,特爱去ktv,专喝xo,还知道点儿wto之类的“时尚”句子。这些自认语言奴隶、以耻为荣的“中西合璧”,能不让每一个有良心的国人痛心疾首吗?

据一些教育研究机构人员及语言教育培训机构人员估计,

全民学英语的副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造成了全民学习能力的一种巨大浪费。学习英语浪费了国人太多的精力与时间,致使放松了对专业的学习,最终使我国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绝大多数国人用了大量的时间坚持学了大半辈子英语,而有多少人有必要看英文报纸或查英文资料?真正有必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毕竟是极少数人。浪费学习能力,也就是浪费了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其结果是造成全民性的愚昧。

其二,制约了专业人才的进一步成长。考硕士、博士的一个最大的难关就是考英语。很多专业成绩很好的人就因为英语这一关不能读研究生,不能评中级职称,不能拿学位,极大地影响了专业人才的成长。这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其三,对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文字学习造成巨大的冲击。一个小学生甚至一个幼儿园的幼童,其对母语的认识处在启蒙阶段,就被迫学习英语,这必然会影响母语的学习。对母语的冲击,实际上是对

参考文献:

篇3: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关键词:表记,汉字,汉日比较

0 引言

关于日语中“表記”的定义, 『明治書院精選·国語辞典』作出如下解释:文字·記号などで書き表すこと。∕用文字符号等记录。即表记是用文字符号等以书面形式, 把声音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字语言。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母等属于表音文字, 即只表示文字的发音;与此相对, 汉字等属于表意文字, 即汉字在表示该字发音的同时也表达一定的意义。从文字角度来观察, 可以发现日语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各种文字放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汉字与假名的混用更是决定了日语书面文体的基本结构。日本古代并没有文字, 汉字是经过朝鲜传入日本, 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 至今已经演化成为表记日语的一种非常重要、成熟的文字。但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两国汉字的表记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表现为一定的差异。

1 日语表记的分类

日语的表记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和罗马字拼音。

1.1 平假名

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假名是借来文字之意。而平假名则是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一种表音文字。平假名之称源自于日本的江户时代, 公元885年之后, 平假名已经在广大贵族, 官吏阶层的妇女中间普及, 当时称为“女手”或“女文字”。从每一个平假名的个体来看, 基本上都能从中国的草书体中找到原字, 并没有构成一个独立的平假名体系。几乎所有的平假名都是原来汉字的简写, 它在保持了原有风格的同时, 又彰显了艺术性。平假名主要用来记录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助动词、连体词、接续词、感叹词等, 用途非常广泛。

1.2 片假名

取自汉字楷书偏旁而来的称为片假名。据说片假名最初的功用是僧侣们拿来记录佛典的, 它从诞生的时候起就肩负着直接导入异文化的重任。片假名主要用于书写外来语、外国的人名、地名。还可以书写拟声词、拟态词。书写一些俗语、隐语等。此外片假名表记具有时尚等特性, 广泛受到现代日本人的欢迎。

1.3 汉字

中国的文化曾经影响过日本, 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美国著名的学者赖肖尔曾经说过“中日两国之间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背景, 因为日本的文化是从中国借鉴来的。”日本吸收中国的古代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是汉字的借用。原本汉字是为了表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 因此在表记与汉语的系统有着很大差异日语时, 按理说没有必然的理由需要使用汉字。然而在现在的日语词汇中存在着相当多的汉字, 汉字正被广泛的使用。中日两国均使用汉字这一文字, 很容易使西方人产生“同文”的感觉, 东方人也常常为其表象所迷惑。实际上中日两国的汉字简而言之, 表面相同, 实际不同,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1.4 罗马字拼音

罗马字是在16世纪中叶由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时与“基督教文化”一起被带入日本的。罗马字拼音即每个假名用拉丁字母拼写。日语的这种书写常用于日本人名、地名标音、制作商标和广告宣传品、拍电报等, 有些工具书也用罗马字编排词序。如:KYOTO (京都) 、TOYOTA (豊田) 、FUJI (富士) 。日语中的罗马字可以和日语文字体系中的其它任何一种文字和由相应文字组成的词汇结合而构成复合词。

除此之外, 还有从印度经过阿拉伯传向欧洲, 继而传到日本的阿拉伯数字。由此可见日语的表记富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在世界诸多的语言中也是罕见的。在日本同时使用几种文字, 可以对所见文字的内容迅速进行把握。

2 汉字表记的汉日比较

日语中的汉语词汇的源流来自中国, 但日语中的汉语词汇并非全部是中国语。中日两国虽然都是以汉字表记, 但绝非“同文同种”。汉字具有表意功能, 在尽快让人理解内容等方面, 假名无法与之媲美。

1) 表记完全相同

1981年10月1日, 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 规定了现代日语中1945个常用汉字的标准字形和读音。而这些常用汉字中有1121个与中国汉字字形相同, 占日本常用汉字的57.6%.

中国语:位、意、育、王、雨、夏、科……

日语:位、意、育、王、雨、夏、科……

2) 改变汉字原有的笔画或部件

中国语:灰、广、图、龙、猎、卖、迟……

日语:、広、図、竜、猟、売、遅……

3) 减少或增加笔画

中国语:惠、压、臭、历、骚、单、对、带、步……

日语:恵、圧、臭、歴、騒、単、対、帯、歩……

4) 日本制汉语

“和製漢語”即日本制造的汉字词。中日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 以汉字为媒介, 近两千年以来两国间展开了诸多的文化交流, 而这样的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性的。汉民族发明的汉字对日本语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日本民族所创造的大量“和製漢語”在流入中国后, 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国字

国字早在平安时代就已经出现, 日本人在利用汉字进行记录日语时, 找不到适当的汉字来表达, 于是仿照汉字自造了一些日语专用汉字, 称为“国字”, 其改造的主要特征是使用了中国汉字六书里的会意法。国字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等组合而成的, 具有和汉字一样的理据, 对于汉字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大都数的国字采用训读, 极少数用音读。如:

峠 (とうげ) :山顶, 顶点。是由山字旁和“上”“下”两个汉字相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表示“山路由上山转向下山的最高处”。

込 (こみ) :表示进去。基本义是“装入, 注入”其他义项由此引申。

畑 (はたけ) :农耕地, 旱田。火烧杂草之后播种的田地。

收录在《常用汉字表》中的国字共有六个:「働」、「匁」、「畑」、「込」、「峠」、「枠」。国字的出现增加了日文汉字的数量, 反映了日本人的固有文化, 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有助于日语的不断发展。

(2) 训读向音读的转变

返事かえりごと―へんじ

大根おほね―だいこん

出張ではる―しゅっちょう

立腹はらだち―りっぷく……

以上各词源自于和语, 而后表记汉字由训读变成了音读, 最终成了“和製漢語”

(3) 逆向输入中国的日本制汉语

日本自近代以后, 由于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制造了与各个领域的欧美语言相对应的汉语, 而这些日本制汉语又传到中国, 这类词汇的流入极大地充实了汉语。

如:政治、经济、社会、哲学、小说、国际、民主主义、人民、共产党、教授、解放、人权、知识…… (中国语)

政治、経済、社会、哲学、小説、国際、民主主義、人民、共産党教授、解放、人権、知識…… (日语)

这类汉字的表记大多跟中国语相同, 往往采用现代汉语中的繁体字。

(4) 语序相反, 意思相同

中国语:原野、介绍、花草、设施、黑白、侦探、痛苦、会面、欺诈、赞赏……

日语:野原、紹介、草花、施設、白黒、探偵、苦痛、面会、詐欺、賞賛……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汉字表记的对照研究, 发现现代日语中汉字词汇的特点以及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 作为汉字的表记有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可以说汉字文化的基础教育在日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语学习者应当充分注意到中日汉字的差异, 尤其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就应当充分注意要严格书写日文汉字, 尽量避免一些书写上的错误。当然中日两国的汉字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对照研究, 笔者期待以此汉日表记异同的研究为契机, 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 06.

[3]顾海根.日本语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篇4: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文化传播;措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代表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流传和语言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如今,中国正走向国际及更广阔的全球化经济社会舞台,传播中国文明,树立中国良好形象都无法脱离汉语言文字。但也正因为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网络语言的普遍使用,都极大地威胁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推进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首先是人们日常生活正常交流需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汉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们传递思想观念的载体。不规范的汉语言文字使用现象会使人们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精准度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为了降低信息交流的误差和保证语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应规范化汉语言文字使用并及时纠正身边不规范或错误使用汉语言文字现象,使人们更加顺利的交流沟通。其次对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想让社会群体行为高度一致,就应语言文字规范化,因为汉语语言服从于社会交际所需。作为我国主流交际语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规范化使用汉语言文字能增强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统一性,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二、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存在问题

1.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1)多音字误读。多音字即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读音用法、表义及词性都存有差异。例如“薄”,若读“bo(二声)”,一般用于合成词,厚古薄今、薄利。若读“bao(二声)”,为不厚的意思,一般用于薄纸、薄饼;若读“bo(四声)是专用名词,指薄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多音字语境或组词,较易出现误读情况,导致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多音字误读也是汉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某台大型晚会上,主持人就将恐吓(he四声)读为恐吓(xia四声)。(2)词义误解。目前社会上大量存在不理解词语意义就随意使用现象,导致不少因词义误解而乱用词语的现象。例如“高屋建瓴”比喻势不可挡或居高临下的含义,然而不少人却将此成语与“高瞻远瞩”混淆。也有不少人会出现胡乱搭配动词、宾语现象,如“锻炼水平”或“提升数量”等。

2.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问题。(1)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当前一些行业领域根据实际需要都出台了相关标准,也细分了部分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也不断推行汉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测试。然而很多人在思想观念上对汉语言文字规划化使用的认识还有较大距离。部分人认为所传递对象能理解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即可并能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其规范化并不重要。甚至相关个人与单位认为地方语言极其有特色,还予以大量宣传和推广。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也影响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正是这种偏颇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汉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2)缺乏健全的规范化机制。我国一直以来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都给予高度重视,不过都是通过规章制度对具体规范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并没有一个较为健全和完善的统一工作机构负责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展、统筹及管理,以至于目前所开展的规范化工作都各自为政,人们除了认为政府对此项工作不重视,还会让其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导致规范化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3)推广宣传方式单一。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宣传汉语言文字规范使用,都会在每年举办相应的活动。然而在推进工作中,由于思想不够解放,推广方式集中于汉语言文字规范化计划和宣传阶段,只是单纯的以召开会议、贴海报、口头传输等,这些宣传区域和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以至于方言占据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大部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宣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流于表面,使部分地区人们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接受程度较低。

三、加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相关机制。面对上述汉语言文字规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法律法规机制入手,利益法律的强制性使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成为硬性标准和规范。2000年我国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是首部规范语言文字的法律,因为法律是具有权威性的,它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实施,正是这部法律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逐渐走向法制化方向,加快推进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进程的同时极大地肯定了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地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因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有了强制性保障,进而成为全国上下语言使用单位规范的标准。此外,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借助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可以有效促进社会法制的构建,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格局。(2)采取多元化宣传推广手段。以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因宣传推广方式较为单一,导致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微弱的宣传力度使规范化工作影响范围甚小,不能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关注。对此,需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当下流行的新媒体渠道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及方针。例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2013年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引发了许多观众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思考。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键盘打字,手写能力开始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汉语言文字的认识。此节目的播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宣传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督促当下人们都能使用正确的汉语言文字,对振兴我国汉字文化,建立学习型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很强的助推作用。电视媒体或网络媒体有较强的宣传和舆论功效,应广泛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让人们认识到汉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然而媒体及各种宣传渠道在运用汉语言文字时也应以严格规范的标准,避免出现读音错误、词意错误及多音字误读等常识性错误,尽可能地为广大受众提供规范标准的语言环境。(3)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学校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规范化汉语言文字的水平,是开展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推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电子白板教学的推广应用,备课用笔写教案及上课用粉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无纸化办公。所以,利用学校教育优势可以规范教师对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必要时可以将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工作机制纳入学校长远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例如学校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规范化使用汉语言文字,发挥榜样效果,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向学生推广标准汉字和普通话,促使学生树立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意识。

综上所述,增強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当代文化传播的要求。这是一项异常艰巨且迫切的工作任务,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依靠国家、社会及广大群众共同努力,通过法律法规使汉语言文字规划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也应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予以辅助,树立群众汉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必要时可借助学校教育平台,加快推进汉语言文字使用工作进程,进一步保证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成效。(作者单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①张荆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93~95

②孙媛媛.浅议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24~24,53

篇5: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班级:1207011

姓名:周晓宇

学号:120701127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的文秘工作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文秘工作也会得心应手。而且,我们还将拥有一笔财富,那就是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以提高人文素养与培养专业技能并重,兼顾理论修养和促进就业为原则。

作为该专业学生,我们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直至毕业,我们将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教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具有文学修养、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可以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我们还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复兴、繁荣、理性和回归四个阶段。从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是一个文学创作与文学风格逐渐回归本源的过程,这有两个标志,一是内容上向现实主义回归,一是风格上向写实传统回归。当代文学的这种嬗变的过程今天看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未来四年,我们将会学习包括英语、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毛邓

三、计算机、体育在内的通识课程;语言类、文学类、秘书类三类主干课程;修业期间,我们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工程训练、社会实践、文化考察、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学年论文(共2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汉语言文学的主干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其相关学科有新闻学、传播学、文秘教育等,需要修业四年才能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范围比较广泛。毕业生适宜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型公司、涉外经济机构等单位从事文秘、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部门、新闻出版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和编辑工作。

同时,就业方向也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教师。要求文笔好,口才好,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各类编辑职务。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

3、文秘。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有相关资格证书。

4、文案策划人员。要求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

5、记者。要求普通话水平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就业前景总体供大于求,但需求量比较大。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对文学及写作又比较感兴趣,可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从而找到满意的工作。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

就业优势是就业面宽,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比较专业的部门可以是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同样的,本专业又存在就业劣势:

1、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

2、知识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

3、国家教育体制落后,现今所采用的“应试教育”,只按分数说话,限制了学生个体的潜力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的了解,接下来我想对自己的学业做出分析和规划。对于每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对自己所学专业做出严谨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从总体上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就成为我的大学生涯的第一个任务。明其志,方能知所赴!

首先,我认为要进行自身条件的客观分析。

我对待工作和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但往往工作效率较低,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付出同样多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和别人一样多的成效。效率低已经基本成为困扰我的最大的问题。态度认真,却发现效果不好时,我就会有些焦躁,不过我一般都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能够戒骄戒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学习和未来工作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性格随和宽容,可以和各种性格的人成为朋友,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强,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缺少自信,能够主动走进别人与之成为朋友。对于已经认识但还不熟悉的同学,我也经常会主动找机会与之进一步交流。进入大学近两个月了,我不仅认识了很多人,还和很多人成为相互熟悉的朋友。鉴于性格优势,我认为我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更好的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以便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兴趣方面,很难找出什么鲜明的好恶。喜欢的事有很多,如音乐、旅游等。但可能是因为学习

效率低的原因吧,从前用在发展兴趣上的时间很少,所以兴趣都只是感兴趣而已,算不上特长。而且常常觉得自己知识面有些窄。还是因为效率低,有限的精力基本都被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对于休闲娱乐、时事新闻等了解的并不多。

我会调整自己,喜欢做计划,这些可以算是一些优点吧。关于生活和学业会经常思考,定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及时调整。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和生活。

关于价值观,我特别认同一句话——知足者常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奶酪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惦记别人的。我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对社会作出多么大的贡献,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知道那都是虚话、空话、套话,只有我努力做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那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的价值观教我做好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奢谈空想。

常常被问起有什么人生理想,常常无言以对。我实在找不到一个特别具体的事件或成就作为自己的人生的奋斗目标。但是对于生活的期许有很多,愿望有很多。这些期许和愿望一个个的让它们实现也许就构成了我的梦想吧。

比如,我要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不用像现在这样为了生计辛苦奔波。比如,我想“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即想读很多书,去很多地方旅行。我想要有一个圆满的家庭和一些真诚、要好的朋友。也许归结起来就是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吧。

其次,我想总结一下开学以来我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个时候做规划不同于初来时,因为现在我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具体规划前做一些总结。

这两个月的时间总体来讲过得有些混乱。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对大学生活的不了解造成了一种盲目,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好,学习方法也不是最优的。

主要问题是学习方面不太理想。社团的工作和班级活动占去了很多时间,导致有时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于是听课效果不好,造成课下需要更多的时间自学,一旦没时间自学下一节课又听不好。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我觉得我应该更好地权衡社团活动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参加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参加了两个社团,做了很多从前没做过的事情,比如做志愿者、跟活动、做宣传等。很多时候做宣传需要强迫自己去和陌生人交流,并且在被拒绝或是被无视的时候,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些朋友,但我觉的仍然需要更多的交流。如果刚进校门时就更多的和学长学姐交流,也许在社团工作和学习上就会少做一些无用功。

总体而言,我为自己从大一到大三做出的规划如下。大一时:

1.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初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扩大交际圈,适当的参加学校的活动;

2.继续努力学习英语,希望能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3.继续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面以及深度;

4.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

5.时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否适合我的情况进行评估,修正且保持长远战略的正确导向性和长远积极性;

6.形成个人鲜明的风格和魅力和洒脱从容的生活方式;

7.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

8.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

9.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时:

1.继续深造,努力学好各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2.加深对专业的的大范围学习及其课外深广度学习,争取比书本知识更深一层,能更好的驾驭书本知识;

3.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大三时:

1.开始为就业积极做准备,学会简历的撰写,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应聘能力.继续学好各门功课;

3.继续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 接下来,就是我给自己的学业做出的具体规划。

1、计算机、文学概论等课程要做到先预习。只有经过预习,上课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2、上课勤动笔,随堂笔记不用记得太整齐,但老师讲课时一定要一起思考。由动手带动动脑,而且记下课上讲的知识结构也方便课后复习。

3、课后作业要及时做。并不是说,按时交作业了就算及时做作业了。一般科目都是一周收一次作业,大多数人常常上完课一周不翻书。直到第二天要交作业了,才把书本拿出来,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都已经忘了。所以以后的学习中,要做到留作业的当天或第二天内把作业完成。

4、及时回顾。我们专业的课程大多比较偏向于理论方面,所以每章学完了要自己把这章学了什么回想起来,并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网络。要注意是自己回想,不是简单的翻一遍书。

5、思修课及其他非专业课,平时学到哪争取把书看到哪,不要都留到期末。但是这还要根据具体科目及当前学期的紧张程度做具体的计划。

6、英语的学习,对于我们这种纯文科的专业而言,不学高数,那么英语就是大学的重头戏了,所以我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做了细致规划:

⑴、每篇课文都要仔细的看过,单词要背过,这是基本的。为了解决单词背了就忘的问题,决

定多读课文,在课文中背单词效果比较好。挑出一些段落或文章背下来。每周至少背一段。

⑵、坚持每天出声读二十分钟英语。反复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文,争取背下来。坚持!坚持!坚持!

⑶、每周听两个小时以上的英语。可以看英文电影之类的,或者就是坚持利用视听说教材来训练听力和语感。

⑷、坚持每天听校园广播训练听力。多听英文歌曲,加强对英语的熟悉感。

7、现在加入了两个社团。下学期准备退掉一个,然后去找份工作,希望可以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初步的打算是去做家教或在校内找一份勤工俭学的职位。之后,计划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或实验室去实习,即使不赚钱。

8、在社团中的工作要懂得取舍,不能因为社团活动耽误学业,学会适当拒绝,但只要是接受的工作就要做好。

最后,是我对自己生活的规划。

生活上,在大学四年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能使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养成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的习惯;并且在课堂上要认真详细的记笔记。

大学同样是一个施展表现你的个人才华的大舞台。好好利用它,也是一个任务。怎么说呢?有人说:“社会经验道义后社会上去培养也来得及,现在读好书不就行了么?”我认为这是各误区能力的培养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就比如语言能力,我们从小就开始训练,对么?但你可以说——我现在的语言功底、交际能力非常出色了么?很少有!即使我们平时一直在培养的东西尚且如此,更何况工作能力呢?它常需要一定条件,一定时间空间的。许多大一没有从事任何社会工作的同学,往

往到了大

二、大三就很难加入学生会、团委,等等,为什么呢?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把握大学里这个机会充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各类大小社团所推出的活动络绎不绝,只要你在校园逛逛,回寝室时便会发现手里捧着一大堆海报、传单。这儿一个报告,那儿一个音乐沙龙,东边一场篮球赛,西边一处美食节。择其一二参加可以帮助自己缓解学习的压力,舒缓自己情绪,又可以广交朋友,走进大学的社团身份,对将来人生多元化有百利而无一害。

篇6:信息化视角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关键词:信息化;汉语言文学;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

1、教育理念需要改革和发展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了现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就传统的教学形式而言,仅仅只是单向地传输知识,教学方式不灵活,存在一定的弊端,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多元化与创新型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所以,要想真正地转变教学方式,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使信息化和汉语言文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引进新的教学方式,改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创新,并发挥其思维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兴趣与素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文采都是比较好的,而且他们思维都比较敏捷,气质都很高雅,就这些而言,他们可以干各种各样的工作,像文学创作、文字编辑等,他们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他们应当更好地掌握一些信息化技术,使其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更好地结合,以此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与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把握住机遇。

3、构建知识价值体系的需要

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改正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面临的现状

1、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缺少动力

就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实现了信息化,但是那只是表面状况,并没有实质的作用。

尽管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以此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加之政府对此关注度不高,其基地的建设只是一个简单的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给予其动力,更难以促进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与发展,从而不利于其基地的建设与进步。

2、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育不到位

就当前来看,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教育的宗旨背道相驰。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理论与知识的发展,完善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过程,注重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育仅仅处于低端水平,并不符合以上几点要求,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发展与我国教育事业的革新。

3、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安排不当

当前,在绝大多数实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的学校中,他们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的实际安排与原本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情况大相径庭。

而且加之学生日常学习汉语言信息化的时间很少,使得教学实际情况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违背了教学规律,从而不利于汉语言文学和信息化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就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关于如何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

1、构建并完善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体系

新时期,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信息化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学习,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起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学习能力,构建并完善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体系,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推动教育体制与教育课程的革新,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断推动我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

2、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在目前状况下,我们要注重教育事业的革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加以改革,使得更多的学生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墨守成规,死板教条地让学生学习这一专业。

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见到实际效果,看到实际绩效,才有利于更好地教学。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安排,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加强我国汉语言文学在自主化方面的发展,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才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3、注重强化师资力量,培育实用人才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更加注重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要强化学校的师资力量,任用部分专业性老师,而且要以培养使用人才为目标,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学习力度,使得学校能够培育出更多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进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还存在某些问题,且在一定时间内暂时无法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真正实现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革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延萍.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的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4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8

篇7: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一、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思想是新时代背景之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 主要由理论型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及实践型教育思想三部分组成,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素质教育思想、科教兴国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创新实践教育思想等。现代教育思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 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关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必须落实现代教育思想, 从而有效地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 切实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成效, 使当代汉语言文学焕发新的活力。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落实现代教育思想,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现代教育思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

为了切实将现代教育思想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 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基于现代教育思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 希望能够对有关教育教学人员的工作有所启发。

(一) 创新教育教学观念

想要切实将现代教育思想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 必须创新教育观念,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学素养、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原则, 以此为基础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开展教学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导向, 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导, 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对课堂教学有着关键的意义。长期以来, 我国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 学生在课堂上大多只是作为倾听者, 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融入现代教育思想之后, 教师要能够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手段,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汉语言文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 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切实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来说许多教师都能够不断地引进新的教学方法, 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而言十分有利。情境教学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手段, 能够有效地改善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 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并将古代文学语言、古代礼仪融入情境之中,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掌握。

(三) 丰富教学内容

将现代教育思想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 要积极地创新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根据当前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设置教学内容, 就目前来说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主要有现代文学、古文言文、古诗词、古汉语等几部分教学内容, 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将一些历史、人文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使教学内容持续化、科学化。比如, 在学习古文言文时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履历等, 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时, 就当前我国的国情、政治形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丰富课堂内容。

综上所述, 本文中主要就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重点从三个方面就现代教育思想影响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讨论, 仅为各职业及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简单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热西提.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6 (1) .

[2]李长.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分析[J].现代交际, 2016 (15) .

篇8:试论危机中的汉语言文字

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专业教学地位的弱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多元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强调功利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地位开始受到诸多挑战。目前,有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旧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其显性应用价值不够明显,专业教育厚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导致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出现了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欲望降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偏低等情况,这从侧面反映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地位在不断下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教学挑战也在不断增多。

2. 专业教学模式的固化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很多人认为应该采取母语性教学方式,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所以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多是对传统教育经验的积累与沿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选择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情境性教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应用,这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需求。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也需要加强创新,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时代性和多元性特征。

3.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伴随着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碰撞和渗透,必然会对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带来一些难度。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体系,其教学内容可以说主要是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不足,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很多教材内容以古代汉语知识的教授为主体,对所阅读的材料以名著、名句、名诗为题材,而对现代作品的赏析不足,也常常缺乏与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的对比性分析,从而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以及现实应用性上的不足。

4.人才培养上的标准化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主要采取统一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学生能够自我发挥的空间太小。但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应当增强开放性、人文性,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和多变,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改革和调整教育方向,不仅仅要积极承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还需要兼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一方面,要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体系能够承载文化培养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如专业课程可以体现专业深度和传统文化特性,实践课程可以体现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选修课程则可以导入多种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和特长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

2.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相对枯燥的,所以有不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和厌倦心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减少教师的硬性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记忆,引导学生摒弃那种学与不学都无所谓的学习态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方法多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其次,教师要树立平等教学思想,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不要一味充当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实践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的专业学习潜能,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开放与平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放松和自如。再次,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外教学的方法,即减少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融入新鲜元素,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效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 引导学生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比性学习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不能脱离国际文化的大环境,所以在积极传授中国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学习和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拓展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多阅读一些外国经典名著,同时与中国同时期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探索中西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重点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探索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同时,对于一些消极文化和消极思想要进行批判性的对比与学习,减少自身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偏颇与主流价值观的背离,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方向。

4. 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教学

为了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不能一味强调文化性和理论性,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应用性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技能和练笔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是在专业课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在写作实践和操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写作的创造力和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即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需求多渠道搜索学习素材,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实现知识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同步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必须结合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人文性、实用性和教育性,激发出当代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尊重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出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在价值观上的偏离。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需要增强学生对各种文化价值的认知力、辨别力。对此,本文在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对策。

关键词:多元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秦廷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3]李人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美育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

[4]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

[5]钟其鹏、黄宇鸿:《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学为例》,《高教论坛》2010年第7期。

上一篇:企业IPO审核过程中涉及到刑事案件的案例下一篇: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