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2024-05-07

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精选5篇)

篇1: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11月希腊新总理上台后,发现上届政府隐瞒了真实的财政状况,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宏观经济角度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出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过于单一、集中,而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电器、汽车和船舶等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20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62%。同时,政府从国外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福利支出而不是用于发展经济,资金的边际产出很低。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终究不能用国家债务来弥补,所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也不能幸免。

(二)三大评级公司的不公正评级

从欧债危机爆发到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过程中,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下调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接着,在发布欧元区诸国偿债高峰危机警示的非常时期,三大评级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相应救助方案后,受援国家制定改革计划时,三大机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受援国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联系之前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不得不对其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评级机构的并不公正的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对危机的升级有推波助澜之嫌。

(三)欧元区内部制度问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潜藏着分裂的隐患。欧元货币体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等存在差异,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当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欧元体系自然难以维系。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

其次,欧元区缺乏有效的制度或机制遏制国家间的“劫贫济富”的局面。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利率自主权,也没有调控汇率的能力。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和不同的利益诉求,采取的`统一的汇率相当于各成员国的平均汇率水平。对经济实力强的德国等国家而言,汇率被低估,从而有利于出口;但对经济实力弱的希腊等国家,出口则受到压制。这就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使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财富由穷国向富国转移的机制。但因欧元区没有形成一套对冲机制,最终导致欧元区经济不发达国家不堪重负,率先出现问题。

最后,欧元区制度僵硬,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汇率调整,这是欧元区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同时兼顾各国的需求,只能偏向经济发展成熟的德国等国,而使得边缘国家的经济逐步恶化,经济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现象。例如20,欧洲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利率,实施扩张货币政策,使得德国经济增长加速而导致爱尔兰等国原本很高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升高。

(四)历史原因:希腊从开始加入欧元区时就不满足要求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指出,“欧债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几十年错误积累的结果”。这就是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历史原因的积淀所致。关于欧债危机的历史原因,主要包含两点:

其一,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时潜藏的危机。欧元区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在短期利益驱使下,通过各种手段修改财政数据,加入欧元货币体系,如希腊希腊为加入欧元区时,使用“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账面上的10亿欧元债务暂时消失,留下了10年偿还90亿欧元的债务,为危机埋下伏笔。为维护欧元区经济稳定,减小风险,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3%,债务规模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60%。但月,新上任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前希腊总理公布的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应由3.7%上调至12.5%,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调为113%,均远远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比例。

其二,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学术界有大量研究表明: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着内在联系。在金融危机中,欧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金融机构实施救援,使得财政预算支出水平和赤字规模大幅上升。而但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已诱发了政府主权债务危机。Reinhart和Rogoff分析出全球金融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的传导机制:首先是私人债务的激增导致银行业出现危机,政府为尽快从危机中走出,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造成主权债务危机。

(五)高福利增加了财政负担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加上高福利是各政党竞争上台筹码,()一些欧元区的边缘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逐渐向德国等核心国家看齐。这些国家并没有敦实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却要努力维持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政府支出和债务不断加大。当借债的规模不断膨胀,而国家却无力偿还债务时,便产生了主权债务危机。

二、一体化理论角度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体化思想出发,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种一体化的异化。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一体化有三个条件:生产发展、制度协调和意识认同。在生产发展方面,最先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工业基础薄弱,在金融危机刺激下支柱产业也严重萎缩,生产力水平很难适应欧元区的发展水平;在制度方面,欧元区结构特殊,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同时又缺乏统一的政治联盟作为保障,各个国家的利益争论不断,在没有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建立货币联盟,显得本末倒置;在意识认同方面,欧元区各成员国从本国利益考虑,分别设立不同的政策目标,并不存在意识的趋同。因此,欧元区一体化并不满足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生产—制度—意识”三大条件。异化的一体化使得欧债危机爆发后,迅速在欧元区扩散蔓延。

三、货币经济学角度

欧债危机是虚拟性货币时代,政府以实体性货币理论去求解虚拟性货币问题的后果。从历史到现在,各国政府都奉行传统的货币理论——实体性货币理论。但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的货币都进入了虚拟化的时代。如果人们还是按照实体性货币理论去认识经济活动,自然会刻舟求剑。欧洲各国为了使民众免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不断地发债,加大各种民生补贴,最终导致政府债台高筑。因此,从货币理论的视角看,欧洲危机的本质是陈旧的货币理论的问题。

篇2: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摘要】继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欧债危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是政府信用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虽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欧债危机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先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别从经济结构、外部因素、欧元区制度、历史原因、社会福利制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再从马克思一体化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全新的视角,尝试剖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宏观经济学;一体化理论;货币化理论

月希腊新总理上台后,发现上届政府隐瞒了真实的财政状况,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20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20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宏观经济角度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出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过于单一、集中,而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电器、汽车和船舶等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62%。同时,政府从国外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福利支出而不是用于发展经济,资金的边际产出很低。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终究不能用国家债务来弥补,所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也不能幸免。

(二)三大评级公司的不公正评级

从欧债危机爆发到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过程中,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下调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接着,在发布欧元区诸国偿债高峰危机警示的非常时期,三大评级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相应救助方案后,受援国家制定改革计划时,三大机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受援国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联系之前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不得不对其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评级机构的并不公正的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对危机的升级有推波助澜之嫌。

(三)欧元区内部制度问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潜藏着分裂的隐患。欧元货币体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等存在差异,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当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欧元体系自然难以维系。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

其次,欧元区缺乏有效的制度或机制遏制国家间的“劫贫济富”的局面。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利率自主权,也没有调控汇率的能力。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和不同的利益诉求,采取的统一的汇率相当于各成员国的平均汇率水平。对经济实力强的德国等国家而言,汇率被低估,从而有利于出口;但对经济实力弱的希腊等国家,出口则受到压制。这就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使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财富由穷国向富国转移的机制。但因欧元区没有形成一套对冲机制,最终导致欧元区经济不发达国家不堪重负,率先出现问题。

最后,欧元区制度僵硬,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汇率调整,这是欧元区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同时兼顾各国的需求,只能偏向经济发展成熟的德国等国,而使得边缘国家的`经济逐步恶化,经济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现象。例如20,欧洲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利率,实施扩张货币政策,使得德国经济增长加速而导致爱尔兰等国原本很高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升高。

(四)历史原因:希腊从开始加入欧元区时就不满足要求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指出,“欧债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几十年错误积累的结果”。这就是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历史原因的积淀所致。关于欧债危机的历史原因,主要包含两点:

其一,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时潜藏的危机。欧元区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在短期利益驱使下,通过各种手段修改财政数据,加入欧元货币体系,如希腊希腊为加入欧元区时,使用“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账面上的10亿欧元债务暂时消失,留下了10年偿还90亿欧元的债务,为危机埋下伏笔。为维护欧元区经济稳定,减小风险,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3%,债务规模不得超过本国GDP总量的60%。但年11月,新上任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前希腊总理公布的2009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应由3.7%上调至12.5%,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调为113%,均远远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比例。

其二,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学术界有大量研究表明: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着内在联系。在金融危机中,欧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金融机构实施救援,使得财政预算支出水平和赤字规模大幅上升。而但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已诱发了政府主权债务危机。Reinhart和Rogoff(2010)分析出全球金融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的传导机制:首先是私人债务的激增导致银行业出现危机,政府为尽快从危机中走出,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造成主权债务危机。

相关文章推荐:

1.经济危机的调查报告

2.金融市场的内在经济特征与金融危机

3.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争议与评价

4.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5.浅谈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启示

6.经济危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管理

7.谈经济欠发达地区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危机

8.人学视域下的经济金融危机原因和策略

9.当前公共危机中政府塑造实施中的不足之处

篇3:美国次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

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 它以次级房贷违约为导火索, 金融机构的破产为主体, 人们的信心崩溃为症结, 向实体经济蔓延为趋势, 全球央行的行动为解救手段。本文认为此次危机表面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向实体经济波及, 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泡沫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经济事件具有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 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的经济危机, 每一次危机的实质都有相似性, 但每一次危机都是特殊事件, 有其特殊的背景。此次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实体经济本身的泡沫膨胀, 也是所有危机的共性。既然投机是共性, 人们深受历史之害, 为什么还不断的犯错误。本文将对高级衍生工具进行分析, 看它是如何助长投机的狂热, 使得金融风险远远超出人们的控制范围。

人们深受历史之害, 为什么还任其产生?一种观点是代际遗忘, 意思是上一次的大危机由上一代人经历, 新一代人没有经历过, 感受不深, 所以任由危机发生。笔者认为, 不是人们记性不好, 而是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和金融工具的新发展将本质掩盖, 使得发现问题、防范风险以及监管风险的难度层层增加, 也即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又在无意识状态下为投机的膨胀创造条件。虽然本意是解决问题, 却在无意识中创造了新问题, 并且这些新的问题开始不会被感知, 只能积累到一定程度, 才能被人们意识到。那么, 在这次危机中由人类发明的高级衍生工具是怎么助长了投机之风呢?

一、对CDO和CDS的简介及特征分析

首先必须对这些复杂的工具做一个框架介绍。贷款的证券化是本次衍生的起点, 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以商业银行贷出去的款作为一个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这些证券称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 。证券化过程中, 涉及发起人 (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 、住房抵押贷款经纪人、消费信用核查机构、特殊目的机构 (SPV) 、评级机构等十多个参与机构。虽然发行证券对应的资产池是同一的, 但发行出来的证券还是分等级:优先级、中间级、股权级, 这个级别是由评级机构来确定。次贷证券化的过程使得次贷的风险由住房抵押贷款金融机构转移到SPV再转移到投资者。中间段级的MBS信用评级相对较低, 风险较高, 而发行MBS的金融机构希望提高这些资产的收益, 于是以中间段级为基础, 进行新一轮证券化, 这些以中间级MBS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被称为担保债务权证 (CDO) 。CDO也像MBS一样被划分为不同段或等级:优先级、中间段、股权段。中间段的CDO又会被进一步证券化并作为另一个CDO的基础资产, 这种过程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于是出现了CDO平方、立方……之类的证券。这个次贷被证券化的过程, 就是一个衍生金融产品被创造出来的过程。这样, 由一个收入较低、无固定资产的居民 (被政策支持可以买房子) 同当地某一住房金融公司签订抵押住房贷款合同所产生的风险, 通过一系列衍生品的创造与销售被传递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另一个重要的衍生工具是信用违约互换 (CDS) , 这是一种在两个交易对方之间建立的信用衍生品合同, 买方向卖方定期支付保费, 如果合同中指定的第三方参照实体在合同有效期内发生信用事件时, 买方将获得来自卖方的赔付 (Wikipedia, 2008) 。CDS的本来目的是用来保险的, 但是随着CDS市场的发展, 它由最初套期保值的功能扩大到投机和套利的功能。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 投机者大量购买CDS, CDS作为一种场外衍生交易工具, 其供应量可以是无限的。CDS的价值总额一度达到62万亿美元, 大大超过了作为其投保参照实体的价值总额。CDS的出现, 增加了债券市场的扩张, 一旦当参照实体大部分出现信用危机时, CDS交易的对方赔付能力有限, 危机就不可避免。次贷危机爆发前, 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英国子公司AIG金融产品公司销售了超过5, 130亿美元的CDS产品, 约占AIG集团总资产的50% (New York Times, 2008) , AIG之所以破产, 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此。

理论上, 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各种债券的债券和保险工具具有两大功能:转移风险、增强资金流动性, 这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相一致的, 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欢迎使用这些工具。但是, 这些高级衍生工具的另两个特征是模型设计的欠缺性和复杂性。首先, 这些工具背后的模型设计是有缺陷的, 主要在于它们并不能在市场崩溃之前使人们观察到问题的存在, 根据模型, 由大量房贷构成的证券的价格仅有很小的可能会流失它们原本市场价格的10%, 同时根据过去的历史, 在同一时间根本不可能会有大量的毁约行为发生。模型并不能预示到房产价格下跌、利率提高、经济低迷等一系列状况会使相关风险提高, 会使毁约的概率提升。其次, 模型的复杂性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复杂性是相对于人类平均的理解能力、适应能力而言的, 具体来说, 这个复杂性是相对于投资者、监管者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而言的。下面第二部分主要从高级衍生工具的复杂性给这三方面主体行为带来的影响来分析其助长了人们的投机之风, 加速了实体经济泡沫的膨胀。

二、高级衍生工具使得相关主体的行为异常

第一, 金融创新的复杂性使得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没完全清楚次级债产品的风险涵义之前, 就在资产组合中大量配置这种产品。基于同一笔次级抵押贷款, 衍生出了MBS、CDO、CDO平方等产品, 被分拆出售给不同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于持有某种CDO的投资者而言, 他甚至可能并不知道支持这种产品的最原始资产是什么。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导致次级债产品违约率空前之低, 故而历史回报率空前之高, 诱使机构投资者没有搞明白就大量的配置该证券资产。风险转移的链条几乎可以无限的延长, 以至于投资者会误认为风险已经消失。但是, 尽管证券化可以转移风险, 却不会减少、更不能消灭风险。甚至由于证券化, 贷款者和借款者不再有一对一的面对面接触, 反而使得风险增加。而同时最终投资者往往低估自己所承担的风险。

第二, 金融创新的复杂过程使得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把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任拱手让予金融机构自身。首先必须认识到, 贷款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本身没有自我约束机制, 必须要有评级机构和监管机构这些第三方约束机制。而且, 将抵押贷款打包成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特别需要依靠评级机构评级, 这样以来对评级机构的要求是比原来远远提高了。但是, 评级机构受雇于那些委托他们进行评级的公司, 为了取悦委托者, 它们自然会给这些委托者“好的分数”, 同时, 评级机构对于这些新产品也不是完全精通, 需要依赖于产品发明者提供的信息, 他们相信投资银行可以把F等级的资产变成A等级。从监管方面来说, 当新产品的复杂程度到了监管当局无法计算风险, 并开始依赖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手段时, 监管部门对市场就失去了控制, 用斯蒂格利茨的说法就是, 金融系统实际上利用这些高级衍生工具进行了一场监管套利的活动。可以说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就是在没有完全理解该产品的复杂机理之前就轻率地给予金融机构放行或给出高评级的。

第三, 金融创新的复杂性使得政府忽视了泡沫。笔者认为, 人类是理性的, 在犯了多次错误之后肯定是会吸取教训的, 然而金融工具的复杂性起了障眼法的作用, 政府在高级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面前显得迟钝。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起到了鼓励消费者借贷的作用, 一开始金融当局感觉不到真实的危险, 用简单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出现的小问题, 例如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并寻找其他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措施进一步鼓励了市场参与者买卖新型的金融工具, 进行风险更高的投资, 因为总有政府给他们提供流动性。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从2000年到2004年, 美联储连续降息, 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 贷款买房无需担保和首付, 于是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 于是加剧了投机, 加速了次贷和相关衍生市场的继续膨胀。

三、小结

综合以上的分析, 高级衍生工具的产生使得风险增加、泡沫膨胀;如果产生后监管部门和政府能够及时关注到问题并采取适应的措施抑制泡沫, 问题也不会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可怕的是高级衍生的复杂性使得金融主体对市场的评估变得复杂, 监管部门和政府已无力做出正确的预测和正确的宏观政策指导, 泡沫前行的道路上非但没有红灯, 没有路障, 而且加了大量的润滑油。

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中出现的新特征就是高级衍生工具的发展。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或者说社会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的, 投机是必然的, 所以高级金融工具的发展也是必然的, 那么是不是说危机的爆发也是必然的呢?人类对其无能为力?本文并不是这个意思。通过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 既然投机和高级衍生工具的发展是必然, 人们又想避免危机的爆发, 唯一的出路就是对风险和泡沫的监管一定要跟得上金融工具的发展速度, 怎样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什么范围又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拿什么标准来量化, 标准怎样根据实践的发展而变革, 这对监管部门的要求非常高, 值得人们不断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 2008.9.

[2]张明.透视CDO:类型、构造、评级与市场[J].国际金融研究, 2008.6.

[3]张明.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及其前景.www.rcif.org.cn, 2008.1.

[4]高盛次贷分析报告.2008.

[5]摩根富明林报告——历史上重大金融危机面面观.2008.10.

[6]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www.rcif.org.cn, 2008.10.

篇4: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经济结构;高赤字;高福利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04-02

2009年10月初,正当全球经济艰难地摆脱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初冲击,步履蹒跚地开始缓慢复苏之际,希腊政府突然宣布,预计该国政府2009年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远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一向以事后推波助澜为能事的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即标普、穆迪和惠誉,立即相继调低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帷幕。至2010年以来,占欧元区GDP总额仅6.3%的欧元区三国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被推向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纷纷被迫接受外部救助。从爆发蔓延到升级,欧债危机正朝着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发展着,那么究竟是什么充当了这场漩涡的背后幕后黑手。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欧元运作和共同货币政策的执行,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短时间内没有暴露出来,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并把矛头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也出现了以德国为基准的有利于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整体扩充的收敛特征,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建立时所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因此,在欧元启用后,虽然欧元区各国金融市场在共同货币政策下走上了加速一体化的道路,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却不尽相同,具有较强的内生性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一致地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仅仅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001年,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是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希腊与两项标准相差甚远。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如果你对高福利政策有点陌生,你可以看看这个例子:在瑞典,失业者可以从政府领到失业津贴,55岁以下的人可连续领300天,55岁以上的人则能领取450天,而金额相当于本人工资的90%左右。所以在一些瑞典人看来,失业只不过是一段“带薪休假”而已,这也使很多人不愿再去寻找新的工作。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而高支出必然伴随着高税收。高额的税收抑制了投资,抬高了劳动力成本,随着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和低廉劳动力的吸引,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不断流入新兴市场,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等产业不断萎缩,就业机会减少,税基缩小,税收增长不能跟上福利开支的增长。正是由于欧洲国家历来的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大的经济体之一,至今正在欧债危机的漩涡里面挣扎,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要在金融监管、财政税收、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和建设。此外,中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净出口国,我们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防止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带来的出口萎缩以及经济增长放慢等相关问题。

总之,我们应该全面审视欧元区的主权债务问题,引以为戒。特别是对于现在正在推行的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试点工作,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由于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有限且不稳定,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又要加大开支,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持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对经济实体的复苏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间接但是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永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起源与演进[J].浙江金融,2010(08).

[2]曹金玲.希腊债务危机实录[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0(03).

[3]姚秋.欧洲债务危机:起因、影响与展望[J].银行家,2011(08).

[4]张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观察[J].西南金融,2010(04).

[5]卫新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保险,2010(08).

篇5: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对周期性较强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欧洲国民经济在危机面前显得异常脆弱希腊、等国过于依赖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周期性产业, 例如, 希腊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旅游业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而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较低。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 则希腊经济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依赖外部经济环境的发展模式是不稳定的, 也是不能长久的。

(二) 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协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较高的福利政策和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普遍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较优越的社会福利政策, 加上人口老龄化资产报酬率低, 支出不断在上升, 但是财政税收等收入部分相对来说增长过慢, 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多年积攒下来,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 债务风险也不断累积, 从而为发生在现在的债务危机埋下了历史的隐患。

(三) 货币制度的单一性

单一的货币制度对欧元区各国经济起到了降低成本、增加贸易便利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 但也有一定的缺陷, 这种缺陷首先表现在欧元区各国在充分享受统一货币低成本的同时, 也让渡甚至部分丧失了对于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权, 因为欧元内所有国家, 不论穷国富国, 财政状况和进出口形势如何, 都实施“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其次还表现在单一货币制度与欧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主权债务危机往往会通过“传染效应”向其他国家扩散, 从而扩大危机影响的范围。最后还表现在欧盟现有法律框架下, 欧洲央行不能对危机成员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 这就更客观上加剧市场看空欧元和欧元区经济前景的冲动。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欧元区的希腊却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进一步放慢。欧洲主要国家的主权债务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担忧。发达国家高额的外债规模, 使人们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提出了疑问。

(一) 快速蔓延的恐慌情绪

希腊等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市场出于对希腊及欧元区主权债务的担忧, 纷纷看空欧元, 导致欧元对美元快速下跌, 短短3个月时间里, 欧元对美元已经跌去近10%, 甚至不排除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此外, 由于“金融传染” (Financial Contagion) 机制的作用, 国际其他金融市场也饱受拖累。特别是2010年2月初, 葡萄牙政府称可能削弱缩减赤字的努力及西班牙披露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将高于预测更是导致市场的不稳定, 欧元遭到大肆抛售, 引发欧洲股市暴跌, 整个欧元区面临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二) 短期动荡中的国际货币体系

自希腊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元对美元汇率急转直下, 由于欧洲央行对成员国缺乏直接的管理权, 加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国财政状况恶化, 欧元对美元汇率在未来将出现阶段性贬值, 直至欧元区国家财政好转。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欧元, 对美元汇率出现频繁波动, 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 影响全球的投资环境。

(三) 转变中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及发达国家高额的外债规模改变了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的风险对比和风险溢价。通常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风险较发达国家高, 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一般都优于新兴市场国家但这次的主权债务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可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而且随着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其稳健的财政体制必将吸引更多资金的流入。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欧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看到严重依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应抓住时机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扩大内需, 增加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 将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内需带动的增长模式中。

(二) 自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使经济发展多元化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而我国由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以及对外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出口出现了萎缩, 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而靠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短期内可以有较好的效果, 但不具有持久性。因此, 增加国内需求, 尤其是增加占人口比例接近一半的农村人口的需求, 才是我国经济不断健康发展的长久动力。

(三) 谨慎发展房地产业, 避免资产价格泡沫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 对带动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几年以来, 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 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收入的增长水平, 也远远超过了一般居民的承受能力。虽然我国人口较多, 对住房的需求也较大, 但据统计, 目前已售的楼房仍保持着较高的空置率, 这无疑增加了我国房地产业的风险, 需要对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保持谨慎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2010年2月武汉出版社

[2]李扬.四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J].理论视野2010

[3]王东.聚焦主权债务危机.[M].国际融资2010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下一篇: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