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概论完美小抄

2024-05-06

电子商务概论完美小抄(共6篇)

篇1:电子商务概论完美小抄

社会学概论复习完美版

选择题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

4.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3.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14.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16.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19.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20.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21.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2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23.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24.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5.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26.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2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2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29.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和心理特征和总和。

30.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1.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32.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33.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35.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36.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7.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38.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39.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40.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41.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42.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不发达国家。

43.“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四、简答及论述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A、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B、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C、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D、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公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E、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两者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是 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2)两者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功能:A、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B、增长社会管理才于,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D、为发展边缘科学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4.社会需要的涵义: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5.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6.社会化的基本内容:A、传授生活技能。B、教导社会规定。C、指点生活目标。D、提供角色人选。

7.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间,先后经过社会化的三种不同场所,这就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这三个场所虽有先后,也有区别,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牵连在一起,人们的个性主要就在这样的场所中逐步形成的,家庭成叫之间的关系,是血统和亲属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年青人发育成长的摇篮。学校中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是相互交流知识、思想的关系,严肃而认真,理多于情感,是人们生活的庄严殿堂。而邻里社会却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情况复杂多变,对人们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决定性影响。

8.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A、它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B、它的目标简单、明确。C、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D、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E、社会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9.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第一,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转。第二,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第四,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的力量。第五,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活动成效的高低。

10.社会交往的意义:A、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B、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C、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1.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来、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12.社会分层的具体标准:A、财富即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B、声望即指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C、权力即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13.社会分层需要论:分层存在于任何社会,能够长期存在并发挥一定效能,是基于四个先决条件: A、组织中有效的角色分配B、必须有一定分配位置来表现他们C、担任角色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D、这些角色是自觉地表现自己的;该理论的观点认为,衡量分层位置上的重要性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功能不可替代。另一个是地位联系别人的程度,联系程度越大,重要性越大。

1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A概念系统。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B、规则系统。社会制度包含一套活动规则,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C、组织系统。制度的有形代表就是它的组织系统,用于推动和检查它的执行。D、设

备系统。设备系统包括实用设备象征设备。

15.社会制度的功能:A、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B、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C、对社会起整合作用。D、传递社会文化。

16.社会制度的特征:A、普遍性。B、变异性。C、相对稳定性。D、阶级性。

17.社会控制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2)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3)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发挥社会控制积极功能时,要注意它的反功能。

18.社会问题的成因:A、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原生环境问题;二是与次生环境的问题。B社会关系失调,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19.社会工作的功能:A、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 B、挖掘受助者潜能,促进其发展; C、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D、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20.社会保障的特点:A、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B、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由国家(或企业)包揽下来,在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己力量解决问题。C、行政推动。社会保障是借助各级各类组织运行而起作用的。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推行体系合一。政府和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者和有效执行者。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21.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的意义:从广义上讲社会流动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上的社会流动一搬反指个人在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A、按流动主体分: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B、按流动方向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C、按流动参照物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22.社会变迁的原因:A、自然环境的变化。B、人口的变动。C、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最终引起社会的变迁。D、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23.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1)内容:第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很难推进和持久。第三,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所有人类创造的文化的各方面都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要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城乡一体化是二者繁荣到一个水平上,打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分彼此,融为一个新一体的现代化。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组织管理的科层制。第六,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者。(2)特征:A、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B、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C、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24.社会趋同论: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休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25.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内容A、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B、政治现代化。C、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D、城乡社区现代化。E、群体组织现代化。F、人的现代化。他的特征:A、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B、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C、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26.社区的构成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7.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A、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B、(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

社会的特征是劳动。C、(3)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8.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

29.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1)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人与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2)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3)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4)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一种交往的基础。

30.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反之,则是对社会发展起着阻滞作用。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主要理解和掌握马斯洛需要论的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

32.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乡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由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A、实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到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B、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C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33.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34.试述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刺激劳动潜力;(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5)社会保障的反功能。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或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在实行高福利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求进取。

35.我国消灭剥削阶级的具体做法:(1)对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没收的办法,即没收官僚资本。(2)对于封建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的办法来解决。(3)对于资本家阶级,采取了赎买的政策。1956年基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将长期存在。

36.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表现为人口数量多;素质低。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A、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和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B、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C、人口文化程度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D、老龄群体迅速扩大,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办法: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7.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特点:A、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B、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C、行政推动。D、存在的问题。改革方向:A、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B、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C、发展社区服务。

38.城市社区的特征:(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3)成员的异质性高。(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39.城市化的动力:1)工农业经济的发展。2)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3)城乡差别。4)城市的中心作用。

40.农村社区的特征:(1)居住特征: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2)产业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3)社会关系特征: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占支配地位;(4)生活特征:生活节奏慢,自给性

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41.为什么说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①社会问题加大了社会运行的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②社会问题直接给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以威胁,以致造成痛苦。③社会问题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42.什么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制度。主要包括老年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和失业保险。它具有行政推动、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

43.如何理解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人的社会需要。我国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的。A、1党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布署,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学说的光辉体现。B、2人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C、3“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我们应善于掌握这个规律,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44.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特征及功能: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A、它是自然形成的。B、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C、一般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D、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E、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A、它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B、它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C、它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D、它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

45.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1)仍存在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2)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3)独生子女问题;(4)老人赡养问题;(5)离婚问题。

46.影响人际关系和因素: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B、态度的类似性。C、双方距离的远近。

D、交往频率。

47.科层制的主要特征:A、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B、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C、组织面员都具备各专来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D、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来的所有者。E、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玩例外地普遍适用。F、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48.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习俗与道德的区别:A、约束力不同。B义务感不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具体在于:A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B、二才的支持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力支持,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支持。C、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

49.手段——目标论: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段——目标论”。他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合法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上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即社会结构的特征不一定能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供条件,达成目标。这样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对社会的要求发生一定的偏离,属于越轨行为。

50.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劳动就业问题是批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主要有:A、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B、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个休经营,这对缓解就为大力有很好的作用。C、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为了不使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严格控制人口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D、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为了不使失业和待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51.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是中外古今社会思想中一直存在着极为普遍的论点。历史循环论认为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按着产生、增长、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轨迹循环往复。

52.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

1、1911年的辛亥革命;

2、1919年的“五四”运动;

3、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消灭了延续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53.依附理论: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导致后者不发达。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他认为可以将”核心—边陲“称为”宗主与卫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与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

篇2:电子商务概论完美小抄

1.电子商务

狭义:电子商务是指商务活动参与方之间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以及与交易活动直接相关的商务活动

广义:是指市场经济主体,在全球或内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所进行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2.物流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件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电子现金

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具有现金属性,是电子商务中较为重要的付款方式之一 4.计算机网络

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将分散在不同地域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5.客户关系管理

将企业的客户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变坐等客户上门为主动上门向客户推销产品,变针对客户群的服务为更为个性化服务,以重视客户价值为导向,以加强企业与客户关系为手段,组织企业经济活动,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全面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获得长期、稳定的高额利润

1、网络协议

因为计算机网络可以将许多地理区域不同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这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操作规则,这个操作规则就是网络协议。一般网络协议主要是由语法、语义、时序三要素组成。

2、CA

电子商务认证机构(CA)是为了解决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交易参与各方身份、资信的认定,维护交易活动的安全,从根本上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设立的。电子商务交易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安全问题。

3、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就是广告主以付费方式运用互联网络劝说公众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有人将其列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后面,称为第五大广告媒体。

4、电子政府

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也就是说,电子政府实际上是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边界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5、网络营销

是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二开展的营销活动,统称网络营销

1、数字签名: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技术是将摘要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与解密的摘要对比,若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修改,否则,被修改过,不是原信息。同时,也证明发送者不能否认自己发送了信息。.这样,数字签名就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2、通信协议 :通讯双方在通信时使用的约定。在INTERNET上存在着大量的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3、数字证书:数字证书(digital ID)又称为数字凭证、数字标识。它含有证书持有者的有关信息,以标识他们的身份。证书包括以下的内容:证书拥有者的姓名;证书拥有者的公钥;公钥的有效期;颁发数字证书的单位;颁发数字证书单位的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的序列号。

4、数字现金 :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是能被客户和商家、银行接受的、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的一种交易媒介。电子现金与信用卡不同,每个用户的钱都是挂在自己货币系统的帐号上,交易的结果都是从一个持卡人帐户到另一个持卡人帐户的数字形式的“钞票”的转移。它比信用卡方便,在进行联机购物时,可通过INTERNET把钱转给卖主,而无须经过银行及电子资金转帐系统。

5、网上零售:网上零售(B2C)是个人通过INTERNET购买商品或服务。购买者可以浏览网上商品目录,比较、选择满意的商品或服务,通过INTERNET下定单,通过网上付款或离线付款,卖方处理定单,网上送货或离线送货,完成整个网上购物过程。

1.发行权的“一次权力用尽原则”

答:它是指版权人出售或以其它形式转让了作品复制件的所有权以后,发行权即用尽,版权人不得再以发行权为由干涉复制件的转售、分销。经过发行权人允许购买到复制件的买主以及以后的买主可以将复制件再一次转售、分销,而无须征得发行权人的同意。2.数字现金

答: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是能被客户和商家、银行接受的、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的一种交易媒介。电子现金与信用卡不同,每个用户的钱都是挂在自己货币系统的帐号上,交易的结果都是从一个持卡人帐户到另一个持卡人帐户的数字形式的“钞票”的转移。它比信用卡方便,在进行联机购物时,可通过INTERNET把钱转给卖主,而无须经过银行及电子资金转帐系统。3.隐私权

答: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判断题

1,开展电子商务存在风险,而传统商务活动则没有风险X 2,电子商务是革命而非改良X

3,开展电子商务必须保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一步到位X 4,电子现金非常适合小额交易V

5,保险公司建立网上保险系统的目的包括更好地满足投保人的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促进客户关系管理.V 6,第三方物流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之上.V 7,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企业,跨行业管理.V

8,电子证书是由特定的授权机构—CA中心发放,具有法律效力V 9,EDI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不高,所以应用广泛.X 10,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就是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X

1、B..NETC..MILD..GOV6.网络广告的特点有(ABC)。

A.快速准确B.成本低廉C.信息丰富D.不能保存 7.B2C模式中,参与电子商务的当事方至少必须有(D)。

A.5B.4C.2D.3 8.Internet最早是用于(C)。

A.生产B.商业C.军事D.教育 9.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包括(ABCD)。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管理员D.用户和应用程序 10.认证中心的核心职能是(B)

A.IP地址认证B.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C.域名认证D.服务器认证 11.Internet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包括(ACD)。

A.保证网络上的每个节点具有独立的功能B.节点具有不同的地位和权限 C.资源共享D.异种计算机实现通信。12.互联网中负责邮件接收的协议是(B)。

A.SMTPB.POP3C.TCP/IPD.FTP 13.传输速度可能最快的接入方式是(C)。

A.MODEMB.ISDNC.ADSLD.B-ISDN 14.不合法的网址是(AD)。

A.162.23.2.422B.202.11.0.23C.316.34.34.5D.224.3.35.23 15.判断网络是否连通的命令是(C)。

A.tracertB.commandC.pingD.regedit1、网络顾客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C)。A 没有必然的联系B 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 具有推动作用D 没有联系

2、在电子商务的“四流”中,(C)处于领导和核心地位。A 资金流B 技术流C 信息流D 物流

3、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C)来完成资金流动的。A 现金流转B 票据转让C 数字流转D 银行汇兑

4、亚马逊网上书店是一家以(A)业务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A B2CB B2BC C2CD B2B5、目前,困扰电子支付发展的最关键的问题是(B)。

A 技术问题B 安全问题C 成本问题D 观念问题

6、网络教育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平等地获得优质的教育和自我提高的机会,但在(C)上还不能完全克服传统教育的限制。

A 空间B 时间

C 师生的相互沟通D 受教育年龄

7、EDI是(A)之间的数据传输。

A 计算机应用系统B 应用系统与个人C 个人与应用系统D 个人

8、下列不属于域名的是(C)。

AB./love/flashD

9、广义地讲,买主和卖主之间的在线资金交换被称为(A)。A 电子结算B 支票结算C 现金结算D 信用卡结算

10、有效的网站指(B)。

A 只要能满足公司目标的网站就是有效的B 能满足公司目标并且很有吸引力的网站C 访问率很高的网站

D 只要有吸引力的网站就行 11.Dell与客户的沟通方式主要有:AC

A.电话沟通 B.网络沟通 C.邮寄沟通 D.门店沟通

12.适用于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结合的业务流程有:BCD

A.昂贵珠宝和古董的销售 B.寻找合作伙伴的服务 C.汽车的购销 D.在线金融服务 E.时装的购销

13.Internet 电子商务总体结构中主要包括(ABCD)等元素.A.用户 B.银行 C.政府 D.支付网关

14.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收益模式主要包括:BCD A.收取广告代理费 B.收取服务费 C.会员制 D.扩大销售额 E.增加商品数量

15.商品在线销售对于企业来说,其优点是(BCD)

A.先收钱后交货 B.提高利润 C.企业可以向潜在客户发送电子广告 D.加强同顾客的沟通 E.企业可以做免费广告 1.小型企业接入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主要是(D)A.主机托管B.直接接入互联网 C.独立服务器D.虚拟主机 2.相对于传统书店,网上书店容易做到(B)A.存书量最小、成本最高B.存书量最大、成本最小 C.存书量最大、成本最高D.存书量最小、成本最小 3.若用户采用虚拟主机技术,则只需要维护(C)A.与服务器相关的软件B.与服务器相关的硬件 C.自己的信息D.通信线路 4.电子商务不.能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明显作用的是(C)A.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B.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 C.加速企业产品的创新

D.提高企业的通讯水平

5.以下不.

属于网上百货销售特点的是(C)A.不受物理空间的影响B.不受时间的影响 C.不受硬件设备的影响D.不受企业规模限制 6.下列接入Internet的方式中,费用最高的是(A)A.PSTNB.DSL C.ISDND.DDN7.阿里巴巴网站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子商务站点(B)A.C-CB.B-B C.B-CD.B-G 8.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微机局域网操作系统是(C)A.Windows 3.2B.Windows NT C.Net WareD.UNIX 9.在网络商品中介交易中,不.

发生直接业务联系的两个机构是(B)A.交易中心与银行B.认证中心与配送部门 C.供应方与需求方D.交易中心与认证中心 10.目前功能较强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是(A)A.SET协议B.TCP协议 C.IP协议D.SSL协议 11.从业务流程涉及的角色看, CA包括:ABCDE

A.认证机构 B.数字证书库和黑名单库 C.密钥托管处理系统 D.证书目录服务 E.证书审批和作废处理系统

12.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CDE

A.企业内部网的建设 B.企业的网页制作 C.企业信息门户 D.企业营销门户 E.企业交易门户

13.电子商务常用的安全措施包括:ABCD

A.防火墙 B.数据加密 C.建立认证系统 D.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标准E.病毒防范

14.企业开展Internet商务的第一步是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如通过()等进行产品介绍,形象展示,策略宣传,营造展销环境,寻求商贸机会等.ACD A.BBS B.PDA C.主页 D.E-Mail 15.检索引擎由哪几部分组成ABC

A.网络蜘蛛 B.索引 C.检索引擎实用程序 D.目录 E.浏览器 1.小型企业接入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主要是(D)A.主机托管B.直接接入互联网 C.独立服务器D.虚拟主机 2.相对于传统书店,网上书店容易做到(B)

A.存书量最小、成本最高B.存书量最大、成本最小 C.存书量最大、成本最高D.存书量最小、成本最小 3.若用户采用虚拟主机技术,则只需要维护(C)A.与服务器相关的软件B.与服务器相关的硬件 C.自己的信息D.通信线路 4.电子商务不.能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明显作用的是(B)A.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B.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 C.加速企业产品的创新

D.提高企业的通讯水平

5.以下不.

属于网上百货销售特点的是(C)A.不受物理空间的影响B.不受时间的影响 C.不受硬件设备的影响D.不受企业规模限制 6.下列接入Internet的方式中,费用最高的是(A)A.PSTNB.DSL C.ISDND.DDN7.阿里巴巴网站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子商务站点(B)A.C-CB.B-B C.B-CD.B-G 8.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微机局域网操作系统是(C)A.Windows 3.2B.Windows NT C.Net WareD.UNIX 9.在网络商品中介交易中,不.

发生直接业务联系的两个机构是(B)A.交易中心与银行B.认证中心与配送部门 C.供应方与需求方D.交易中心与认证中心 10.目前功能较强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是(A)A.SET协议B.TCP协议 C.IP协议D.SSL协议 11.从业务流程涉及的角色看, CA包括(ACE)

A.认证机构 B.数字证书库和黑名单库 C.密钥托管处理系统 D.证书目录服务 E.证书审批和作废处理系统

12.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CDE)A.企业内部网的建设 B.企业的网页制作 C.企业信息门户 D.企业营销门户 E.企业交易门户

13.电子商务常用的安全措施包括:(ABCD)

A.防火墙 B.数据加密 C.建立认证系统 D.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标准E.病毒防范

14.企业开展Internet商务的第一步是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如通过(ACD)等进行产品介绍,形象展示,策略宣传,营造展销环境,寻求商贸机会等.A.BBS B.PDA C.主页 D.E-Mail

15.检索引擎由哪几部分组成(ABC)

A.网络蜘蛛 B.索引 C.检索引擎实用程序 D.目录 E.浏览器

论述题

1.1, 决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否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答:(1)企业领导者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定位(2)企业员工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信息化水平(3)上下游厂家的信息化水平

(4)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及其相关政策,法律环境(5)是否有一个正确的电子商务战略

2.网上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其采取的措施

• 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信用环境不健全

2、传统现金支付方式

3、法律法规不健全

4、互联网安全存在问题

5、监管方式滞后

由于虚拟化、业务内容大幅增加,现有的监管方式在效率、质量、辐射等方面存在问题,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面临严峻挑战。

• 采取的措施

1、开展银行再造工程

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营销体系

2、扩大网上银行规模

主要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的认知度。

3、提高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构建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加强网上银行的外部监控

4、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在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两大问题:跨行间资金清算和后台支持。一是解决银行网际网络互联问题,二是整合前台与后台,实现前端和后端无缝衔接

1.网上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是什么,在进行网上客户关系管理时注意哪些问题 网上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是: 提高网站的可用性和可信性 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进行网上客户关系管理时要注意的问题:

竞争不能单靠价格优势,还要给客户提供便利和博得客户的信任。

服务客户的最佳方法是不断变化,留意与每个客户关系的每一阶段,并在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把与客户的沟通做到最好

根据“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

2.论述并比较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三种策略。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有三种策略:

(1).采用自行开发的方式。成本较低,开发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中小型的企业;(2).将工作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电子商务供应商。虽省事,控制难度大,费用高(3).购买一套集成所有功能的电子商务套件。费用高 1 电子商务安全含义与特征 电子商务安全含义

电子商务安全可分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商务交易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网络系统、数据库安全,以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商务交易安全:实现商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保证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

电子商务安全特征

(1)安全是一个系统概念。安全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

(2)安全是有代价的。为系统安全保障采取的任何措施或技术,都需要付出成本或代价。不同的安全保障需求可

能需要不同的成本或代价

(3)安全是发展的、动态的。需要不断检查、评估和调整安全策略,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和一蹴而就的安全。2.试述防火墙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

•控制不安全的服务:过滤不安全服务,减低内网受到非法攻击的风险。

•控制访问站点:可以限定允许外部网络访问主机,大部分内网仅允许外网访问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传输服务器和www服务器,其他主机靠防火墙封闭

• 集中式安全保护:所有或大多数需要修改的软件和附加的安全控制软件都可以放在防火墙上。

• 增强私有资源的保密性:使用防火墙后,站点可以封锁控制某些显示用户信息的服务,防止服务信息泄露 •

网络记录功能:防火墙可以记录每次往返的访问,并通过日志对一些可能的攻击进行分析。同时还能提供信息流量、网络使用率有价值的统计数字

简答题

1.简述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高效性 便捷性

普遍性:普及于企业、组织、个人、政府 高安全需求

集成性:各种现代技术和商务活动集成为一体 层次性:初级水平的电子商务,高级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变革内涵

变革的对象:变革的对象是组织内部传统的业务流程、组织与组织之间的 业务流程及组织与消费者之间的流程

变革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变革现有的流程,以达到资 源及时、准确、共享

变革的重点:将新的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同现有的组织内部系统以及属于 顾客和供应商的外部系统集成起来 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通信: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这是网络的基本功能

资源共享:共享网络中的数据、数据库、软件和硬件资源,这是网路的主要功能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网络借助硬件和软件的可替代性资源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进行分布处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然后分配到网络中各个计算机完成集中控制、管理和分配网络中的软件、硬件资源:通过网络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答:交流与尝试、自由与控制、娱乐、信息搜集、个性化、价格便宜、方便 5.电子现金支付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1)银行个卖方之间应有协议的授权关系

(2)买方,卖方和电子现金发放银行都需要使用E-Cash软件

(3)因为数字现金可以申请到非常小的面额,所以非常适合小额交易

(4)身份验证是由E-Cash本身完成的,银行在发放E-Cash时使用了数字签名,卖方在每次交易中,将E-Cash传送给发放银行,由E-Cash发放银行验证买方支付的E-Cash是否有效.(5)电子现金发放银行负责买方和卖方之间资金的转移

(6)支付安全可靠,买卖双方都无法伪造银行的数字签名,双方都可以确信支付是有效是,因为每一方都知道银行的公钥.银行可以避免受到欺诈.客户隐私权交好的保护.1.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的特点

信息管理的对象数量大、分布范围广 信息标引、检索、组织更为困难:

电子商务信息来源分散、无序,没有统一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发布标准,难以控制与管理 信息管理的对象更加多样化: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需要更加复杂、功能更加 强大的标引和检索系统 信息传播自由性和任意性大 2.物流的基本职能 包装 搬运装卸 运输 储存 流通加工 配送

废旧物回收与处理 情报信息

3.供应链管理基本内容:

(1)计划:管理所有资源的策略,建立一系列方法监测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价值的服务

(2)采购: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监控和改善管理(3)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

(4)配送:调整客户的订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客户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等

(5)退货: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于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是提供支持。

4.简述国内电子商务的立法现状

国内已有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涉及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的适用、经营、管理和安全问题,但没有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法律问题、电子合同订立、电子信息交易、电子支付制度等进行规定。目前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尚不能适应国内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因此,研究电子商务立法面临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5.试述网络消费的概念及其分类

网络消费是一种以电子商务网络为媒介,通过网路实施选择、决策、购买、支付行为来实现消费的一种现代化消费

网络消费的分类 按交易对象:

•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消费 • 企业间的网络消费 • 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网络消费 • 消费者之间的网络消费

按照交易商品的内容分

• 有形商品网络消费 • 无形商品网络消费

1.电子商务系统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有哪些?

答:电子商务系统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主要 1)信息的保密性2)数据的完整性3)用户的身份验证4)授权5)数据原发者鉴别6)数据原发者的不可抵赖和不可否认性7)合法用户的安全性8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 2. 简述电子现金的工作原理

答:消费者到银行开户,然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银行并得到身份证明

在银行确认消费者身份后,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数字现金,然后从消费者帐户上减去相同数额的金额.3.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

电子商务使传统企业管理方式从资源管理转向信息管理 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促使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商务使传统企业以产品为根本的经营理念向以服务为根本的经营理念转变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拓展了传统企业的市场范围,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电子商务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4.简述影响网络消费的环境因素 1)、政治法律因素

产品政策对网络消费的影响 价格政策对网络消费的影响 分销渠道对网络消费者的影响 促销对网络消费者的影响 2)、文化因素 3)、经济因素 4)、物质技术因素

篇3:“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该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 实践课时非常少。而电子商务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 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极其薄弱。

其次, 我校该课程教学一直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 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按照传统方式讲授下来, 很多学生却反应课程枯燥乏味, 教师讲的内容听完就忘。因此,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该课程的教学需要, 改变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2《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针对我校该专业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以下几个观点[2,3]:

(1) 教学模式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电子商务概论》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以理论知识介绍、概念理解为主,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快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既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进入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分析,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图像, 声音、动画、视频等直观的反映出来, 这既便于学生理解, 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效果显著。

(2) 课堂理论教学应变填鸭式为主动式。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的商务活动, 由于网络的普及, 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网络, 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等并不陌生。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电子商务概论》第一课的内容, 主要是电子商务概念、特点、交易模式等概念的介绍, 目的是让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样, 第一节课又是引起学生兴趣至关重要的一节课, 意义重大。如何把知识介绍清楚又能引起同学们的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不能按照课本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电子商务, 有哪些特点等, 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来讲述他们利用网络所从事的一些活动, 从而引出网上购物, 然后再让参与网上购物的同学讲述一下他的购物体验。然后借势提问“电子商务是不是就是网上购物呢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在学生都集中思索的时候告诉学生:网上购物是一种具体的电子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不等同于网上购物, 然后给出电子商务的概念。最后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网上购物的体验和传统购物比较, 总结出电子商务的特点及电子商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通过实践发现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效果理想。

(3)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案例教学目前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本上都是教师课前搜集筛选案例, 然后课堂上讲述案例, 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电子商务概论》案例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第一, 扩大知识面, 通过讲述一些经典案例增加学生的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第二,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通过小组讨论、观点陈述,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因此, 《电子商务概论》案例教学法应该有所突破, 即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指先明确要讲什么案例, 该案例中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再把这些问题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课前先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 解决给出的问题。然后, 课堂上由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资料, 分组讨论总结出问题的答案。最后由教师再根据学生讲述和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补充完善。如, 在讲B 2B电子商务模式时, 该模式典型的代表是阿里巴巴, 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对阿里巴巴案例进行分析。具体过程:首先给出任务:如了解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及其创业历程?登录阿里巴巴网站, 了解其基本情况及功能?阿里巴巴的目标客户群?阿里巴巴提供那些服务?盈利模式以什么为主?营销策略是什么?企业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然后先让学生课下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 课堂上再让学生相互介绍查阅到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小组的最佳答案。最后用一小部分时间由教师补充完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能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实践教学法, 让学生亲自体验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实践性较强, 比如网上购物、网上开店、网上支付、网上缴费等许多内容只有自己动手亲自尝试后, 才会清晰地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以淘宝网上购物为例, 要在淘宝网上购物, 必须先注册成为淘宝的用户, 然后挑选满意的商品, 在进行电子支付后等待收货, 最后再确认付款。如何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每一个环节应该做什么,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 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购物的过程, 即采用实践教学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要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出实验报告, 然后再把学生带到实验室, 让学生自己动手, 然后填写提交实验报告。在整个实践过程中, 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这种教学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效果要明显的多。

3 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 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能把这些方法完全独立开来用, 也不能把这些教学方法杂糅在一起,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方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海英.关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J].科教文汇, 2009 (6) :112-113.

[2]雷玲.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6 (8) :38-40.

篇4:电子商务传递完美生活

据骆念蓓教授介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至今已有14年历史,其起步是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商务应用相结合开始的,并且基本上是跟美国同时起步。美国的起步是在1995年,一开始便投入大众化使用。由于他们前期的基础较好,所以针对企业的商务运用发展也比较快。但在进入使用后,曾经历了一个很大的波折,也就是在1999年,发生了一场网络泡沫的破裂。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瀛海威的成功和“8848”创始人王峻涛的成功吸引了许多开始搞IT和计算机技术的人进入到电子商务领域中拓展。那时候大多数是完全在互联网早期技术的基础上创办的一些虚拟企业。但之后在全世界,网络股票泡沫的产生导致了许多网络企业的倒闭。直到2000年底,纯粹的虚拟企业基本上倒闭完毕,陷入低谷。

当时比较早的如新浪、搜狐和雅虎,在纳斯达克股市上缩水非常厉害,但是也就在那个时候,世界上有非常多的传统企业,包括知名度很高的沃尔玛,也才刚开始介入互联网领域。因为之前他们不甚了解电子商务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到底能够用互联网为企业的商业活动和业务活动做什么。当时社会上大多数的网络沟通还只是通过Email进行。所以,如果抛开技术发展的专利和关键技术所拥有者来讲的话,我国和美国的发展起点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严格来说,还只是在互联网技术的范畴内,还不是企业的商务运用。

根据骆念蓓教授的回忆,在90年代中期,她本人在美国做学术访问的时候。便感觉到美国人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大一样。比如美国人购买CD唱片或者书,不是像我们当时的购买行为那样到音像店和书店去找寻,而是通过书店邮寄来的清单进行有选择性地购买,并使用个人支票和信用卡支付,这些行为便是在今天的中国还在谈论的关于B2B、C2C等支付问题。对我们而言是问题,对他们而言,在还没有触及电子商务概念的时代,就已经是这样的情形了。所以,这些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很自然的,因为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大的信息和更多的品种丰富,在无形中已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在经历了2000年网络泡沫的低谷后,美国许多拥有丰厚资金的企业,如IBM等公司不再自主进行项目研发,而是采取并购的方式,买下一些市值存在很大潜力的某项技术或某家公司,并将产业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以此开始帮助企业进行深度的信息化,并助之发展,使其在销售和市场结构上面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就颁布了相关法律,声明企业在涉及互联网交易的时候可以免税,以此进一步影响和开放给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些成员国。这样,他们很快就进入成熟期。而我国进入互联网经济领域差不多和美国是同期,但在发展方面,骆念蓓教授表示,当时主要是着重于计算机和IT技术领域的发展,包括像新浪的王志东和搜狐的张朝阳在早期也都是技术行业出身。但是在企业运营和技术革新取得平衡方面,张朝阳更懂得利用国外的资金来进行运作,还包括后来在本土的搜狐再成长。

骆念蓓教授认为,中国在2000年的发展属于比较理性的发展,许多虚拟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和国外的资金在运作。而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则处于带有自发性质的发展期。有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比较挣扎和痛苦,只有很少的一些企业成长起来,比如阿里巴巴和中国制造网。虽说中国的电子商务在2005年之前的五年发展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看到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经过多方的努力,如银行的电子支付服务、物流服务和web2.0技术等多元化形态的支撑,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是有了显著的起色,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效率。

2005年至今,中国的电子商务正逐步进入成长期。据骆念蓓教授反映,从去年底至今,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有许多利好的消息传出:如我省的惠好连锁药业目前已经取得国家药监局的网上药店批号,能够真实地在网上销售药品,这已经超出常规的运营模式了,实属不易。

当谈及判断一家网络企业盈利的标准之时,骆念蓓教授则坦言道,我们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不要绝对地划定它是类属所谓的传统企业还是有形的实体店或者网络企业。企业的终极目标是盈利,但不是说一开始就能够盈利。初始的商务模式并非完全一定是盈利的商务模式,因为企业的盈利决定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决定于对商务模式的定位以及目标客户的锁定,这其中一定要经过市场的运作和检验。

另外,提及关于打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和运用的经济环境问题时,骆念蓓教授认为,首先政府的导向很重要。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实就和媒体一样,打个比方说,电话的出现使得造纸商十分抵触,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两者是可以和谐共存的。电话之后又有了电视和电脑,但其实它们的存在都各有所需,并不矛盾。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补充,因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因繁忙而无瑕外出采购,所以网购的交易量目前是相当庞大。其实,这种行为对国家的资源也是一种节约,省略了许多中间环节,使得社会交流更为顺畅,经济发展更为繁荣,这是很好的现象。

其次,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其实中国人的消费意识还是很强的,但是国内的网络运营商的服务有时不尽如人意,不够准确。不论是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的,还是基于移动商务方面的服务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电子商务运用的环境。

再有,就是希望国内银行加大对网络银行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懂得使用,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这么做的同时也会增加银行自身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政府应引导更多的人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了解电子商务。因此,尽快宣传普及电子商务有关知识,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正确的导向会使得更多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更为注重电子商务的发展。

篇5:教育行政概论小抄

1、教育行政具有领导、服务、监督功能。

2、我国最早建立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是隋朝;元代在承袭宋朝的教育行政体制外,还开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3、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有

4、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

5、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6、课程行政是指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7、从规划所涉及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有:综合性教育规划 专题性教育规划。

8、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主要有教育预算制度教育决算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

9、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是:确定评价方案,收集和处理评价信息,撰写评价报告和反馈。

10、教育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原则有:(1)按责定岗,因事择人。(2)选贤任能,德才兼重;(3)注重实绩,论功行赏;(4)动态平衡,合理流动。

11、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12、教育行政的目的: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13、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

14、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

15、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基金、各种社会力量和学生家庭及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16、单轨制:是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下衔接,自下而上构成连接阶梯的统一的直线型学制;

17、双轨制: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督导是:指政府或其教育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的教育专家,对下级政府或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反馈的教育行政管理活动。

教育督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健全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需要。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担任某种特定的职务,涉及到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率属于同一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检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有: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教学计划是编制和审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主要依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督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

(1)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2)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

(3)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课程行政的内容:

(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建议等,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3)教科书教科书概述 教科书,又称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力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种合作和平行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权力范围内的事务无权干涉,地方自主决定自身权限范围内的事务。教育事业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举办和管理。只在必要范围内才由国家干预,中央政府处于援助、指导地位。

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1)精简。精简的内容包括:精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精简行政机构领导者的职数和工作人员的数量;

精简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

(2)统一。统一是指建立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行政机构体系。有三个要求: 统一指挥;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责与权相统一。

(3)效能。效能既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1)精简。精简的内容包括:精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精简行政机构领导者的职数和工作人员的数量;精简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

(2)统一。统一是指建立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行政机构体系。有三个要求: 统一指挥;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责与权相统一。

(3)效能。效能既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

(1)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2)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

(3)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制定教育规划的程序包括:

确定规划组织形式;建立规划工作程序;建立教育规划资料库;确定规划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拟订规划草案;评估论证;决策实施。

教育行政体制是: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及有关教育行政制度。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首先,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萎缩的现象:第一,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盘活企业,盘活市场,增加就业机会;第二,用人单位改变用人观念,保证单位人才的合理结构;第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注意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第四,国家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其次,对于普通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注意根据具体条件按四种模式进行规划.一部分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大部分要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兼有;少部分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少量成为特色学校。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第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第二,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要结合起来;第三,提高中间与扩展两头结合,把成人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成人研究生教育将成为发展的热点。

结合实际谈谈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具体改革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教学计划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三个面向”的论述为指导方针,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这个总目标,将对现行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和改革,具体改革方向是:

(1)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其结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通盘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 主。初中阶段,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或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和或以分科与综合组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上。

(3)扩大选修课程。各地在保证国家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必修课门类及课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个性、兴趣及特长和当地社会的需要,设置丰富多采的选修课程。

(4)加强劳动技术课程。中等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通用技术的学习,培养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城市中学也要开设合适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高中阶段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应适当设置技术教育课程。

我国教育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

(1)推行教育法规实施。推行教育法规的实施,主要是依照有关教育法规作出决定,采取措施,直接规范公民个体、学校、教师、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对有关教育权利的享受和有关教育义务的履行。

(2)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公民个体、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是否正当行使教育权利和履行教育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除了从正面采取推行教育法规的行政措施,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还包括对公民个体、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遵守教育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防止违反教育法法规的行为发生,或者做到及时纠正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

(3)进行教育行政司法,进行教育行政司法,主要是指通过行政途径,处理教育法律纠纷,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采取一定的制裁措施。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教育行政处罚的,必须按照《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所明确的范围、手段和程序进行。这是就教育内部而言的,如果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超出该“实施办法”的处罚范围,则应适用国家其他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试分析不同的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的优缺点。

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服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指导的教育行政体制。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是:

(1)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教育行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集中在中央;(2)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由国家于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接受国家权力的指导和监督,地方的自主权相对较小。

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的优点在于:它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教育方针,统一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中央调节各地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 扶持帮助;有利于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有利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实施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国家教育政策、法令的执行,在全国范围提高教育行政效率。

这种体制的不足在于:容易造成不顾地方特点,强求全国一致,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地方缺少自主权,容易导致地方教育行政缺少灵活性,教育行政效率低下。对此,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扩大地方教育行政的权限。

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力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主要特点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表现为一种平行或合作关系,中央对地方权力范围的事务无权干涉,教育事业是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举办和管理的,只在必要范围内才由国家干预,中央主要通过宏观的法律、财政等杠杆对教育进行干预。

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各地固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的发展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及时处理或决断有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行政效率。

这种体制的不足在于:教育行政权力分散,不易统一政令、统—标准、统筹兼顾;各地条件不同,对教育事业认识不同,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不利于组织地方教育协作。对此,实行分权制的国家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篇6: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的小抄

2人力资本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的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各种知识、技能等的集合。涵义: A人力资本并非指劳动者本身,而是指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等。B人力资本的获取或存量的增加,必须经由有意识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形成。C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能力,即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具有生产性。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组织通过各种政策、制度、技术和管理实践,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工作规范(任职者资格)::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一系列人员特征。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显性、隐性。⑵职位分

析报告:内容泛,主要阐述职位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组织管理的问题、矛盾及解决方法。

12职位分析的程序和方法: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总结完成阶段、运用修订阶段。方法:①通用方法:访谈法、问卷法、主题专家会议法(SMEs)、文献分析法、工作日志法、观察法;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职位分析方法;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职位分析方法;传统方法。

13职位评价:⑴概念::职位评价是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设岗位的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等相对价值的多少进行评价。⑵特点:①评价中心是“事” “物”,而不是“人”②对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③对同类从而影响雇员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以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①吸引:a、确认企业中的工作要求;b、确定任职者数量及资格;c、对有资格的申请者提供均等的选择机会。②录用:据工作需要定最合适人选的过程。③保持:a、保持员工有效工作的积极性;b、保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④发展:提高员工KASOS以保持和增强其竞争性。⑤评价:即对工作、工作表现以及人事政策的服从情况等作观察和鉴定。⑥调整:试图让员工保持所要求达到的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5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1954年,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企业的主要功能:营销与创新。管理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未来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修炼:A、掌握自己的时间;B、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成果,重视贡献(以服务对象为中心);C、利用优势作贡献;D、要事优先;E、善于做有效决策。

6企业竞争力:⑴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持续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张维迎《竞争力与企业成长》)。⑵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企业内部积累的互补性知识;企业的信誉。⑶基本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成本领先、差别化、重点集中。

7企业的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如:联想集团。核心能力的特点:价值性、独特性、难模仿性、组织化。来源: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有二:一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产,尤其是互补性知识资产;二是企业信誉(企业唯一的价值)。

8人力资源管理发展:①科学管理前阶段:亦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时期。②科学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③人际关系运动阶段:梅奥:“霍桑实验”。④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人口是基础,人力资源是关键,人才资源是核心,人才是结果。关键:激励。

9.职位分析:是一种应用系统方法,收集、分析、确定组织中职务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人员要求等基本因素的过程。——它是对某特定的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责任等资格条件的过程。内容:①职位界定。对工作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界定;再对岗位活动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岗位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关系等。②任职者资格要求。知识、经验、道德、心理、身体等。③成果表述。按规定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形式,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职位分析的最终目的:实现人—职匹配;促进人—组织匹配。

10KSAOs:①Knowledge 知识: 指对信息,尤其是客观的、程序性的事物本质的理解,这种理解有助于成功地完成工作任务。②Skill 技能:在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表现出的个体的熟练性和资格的级别。③Ability 能力:更通用的概念,表示在开始完成一项任务时体现的持久的特性或工作能力,例如完成一项体力的或智力功能的能力。④其它个性特点(other Personalities):包括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动机。11职位分析的成果表现:⑴职位说明书:①工作描述(职位描述):规范职位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的描述性文件。②

不同层级岗位相对价值衡量评比⑶原则:

对岗不对人;参与原则;结果公开。⑷基本功能: ①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②定性分析,定量测评工作岗位的综合特征;③使各岗位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显示各岗位地位和作用;④为岗位归级列等奠定基础。⑸职位评价方法:①非解析法(排列法、分类法):整个岗位的内容和其他岗位相比较并以比较的结果来确定该岗位在岗位序列中的位置。②解析法(因素比较法、评分法):把一个工作岗位的内容划分为基本要素,进行要素之间的相互比较。然后汇总把各部分比较结果来排列该岗位的名次。排列法(适合规模小、生产单

一、岗位少):简单排列法(序列法),选择排列法(交替排列法),成对比较法(两两配对比较);分类法——排列法的改进(适合岗位差别明显企业)。因素比较法——评分法的改进(适合有薪酬调查企业);评分法——点数法(适合大中型企业)。

14人力资源规划:①广义: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筹划和安排的过程。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②狭义: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作出预测,并据此储备、调整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根本目的:寻求人力资源供需动态平衡。

15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①内部因素:企业目标的变化;员工素质的变化;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最高领导层的理念。②外部因素: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政府相关政策、法律的变化;行业发展状况变化。16迈克尔·波特:“钻石体系”。影响宏观竞争优势的五个方面关键要素:生产要素,人为要素比自然条件重要;需求条件(产业冲刺动力),主要国内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即企业战略、结构、竞争;政府,致力于干预与放任的平衡,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17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关键性规划。②组织规划,整体框架。③制度规划,重要保证。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HR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⑤费用规划,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具体表现:总规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分配计划;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工资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

18人力资源规划程序:三阶段:信息收集与处理阶段;总体规划与分析阶段;制订与实施计划阶段。七步骤:①明确战略对HR规划的要求、HR规划对战略的支持;②现有人力资源盘点;③人力资源需求预测;④人力资源供给预测;⑤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⑥执行并监控人力资源战略规划;⑦评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19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层次:①企业层次(“一把手”亲自参与)::基于经营战略,确定指导方针、政策。②跨部门层次(副总参与):对各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协调、监督、效果评估。③部门层次:a.HRM部门:专家、制订者、指导者、销售者;b.其他部门:部门经理应参与规划制定。

20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者:专职部门推动执行,各级管理者合作。有三种方式:HR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配合;某个具有部分人事职能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协同负责;由各部门选出代表组成跨职能团队。

21HR规划的系统推进:①与招聘的关联性:招聘应在其指导下,形成合理人才梯队。②与绩效评估关联性:完善的评估提供企业各员工平衡发展的信息。评估结果体现在规划上,提高人员配置适应性和规划科学性。③与薪酬管

理的关联性:规划中的人工成本,体现薪酬管理策略。④与培训的关联性:规划中涉及员工能力需求与现状差距分析,为现有员工培训指明目标与方向。

22素质:是驱动一个人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下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荐或自荐,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其他(使用临时工或短期员工、员工租赁等、非正式招聘)。

28人员甄选:定义:指按一定标准,从所有来应聘组织中空缺岗位的候选人中进行选择的活动。人员甄选技术:(1)考试: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相关知识(2)测试:身体能力、心理测验(个性、智力)、职业性向等。(3)管理评素质构成要素:①动机是推动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②个性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等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

③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④社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⑤态度是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⑥知识是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⑦技能是个体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23素质行为绩效的驱动关系:适合的素质+有效的行为=高绩效。

24素质模型:定义:承担某一特定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素质要素总和。三要素:素质名称;素质定义:界定素质的关键性要素;行为指标等级:行为表现差异。主要素质模型:①麦克利兰的素质模型:素质词典:三级:行为的强度与完整性(核心)、影响范围大小、主动程度。6个具体的素质族。21项素质要项。②管理类通用素质模型:影响力,成就导向,培养人才,自信,团队合作。③领导力胜任模型

25员工素质模型建立:(1)建立流程:①准备阶段:明确企业战略与目标职位②素质研究与开发—五步骤:A选定研究职位。关键职位。方法:组织图、战略计划执行记录;高层访谈。B明确绩优标准。C任务要项分析。分解绩优标准为具体任务。D行为事件访谈。寻找绩效差异关键特征。E信息整理与归类编码。③素质模型的评估与确认④素质模型的应用

(2)构建方法A行为事件访谈:①开发者:麦克利兰 ②实施步骤(5步骤):a访谈准备——了解被访者、准备访谈提纲及设备、安排地点等;b访谈内容介绍说明;c梳理工作职责;d进行访谈,4-6个关键事件;e提炼与描述工作所需素质特征;f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③STAR工具—情境、任务、行为、结果 ④案例 B主题分析C专家小组、评价中心、问卷调查:最常用、效果最佳:行为事件访谈法 评价中心技术:是依据素质模型综合运用各种测量手段,包括公文处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测评出相关人员素质水平的过程,通常必须由经过专业训练、熟悉整个潜能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设计并实施。评价中心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包括心理测验,公文处理法,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26招聘的含义:①招聘。指为企事业组织中空缺的职位寻找合适人选予以录用的管理过程。②招募。指组织确定工作需要,根据需要吸引候选人来填补空缺岗位的活动。③甄选。指从所有来应聘组织中空缺岗位的候选人中按一定标准进行选择的活动。④录用。依据选拔结果作出录用决策并进行安置的活动。招聘主要活动:(1)定义需求:前提:HR规划、工作说明书、素质模型。HR规划中的净需求预测决定拟招聘职位与部门,数量,时限,类型等因素。工作说明书为录用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应聘者提供了关于该工作的详细信息。素质模型界定某绩效目标的应聘者要求。(2)招募候选人:发布招募信息、评估候选人、确定是否需要外部机构介入(3)甄选候选人。27人员招募:(1)招募含义:指组织确定工作需要,根据需要吸引候选人来填补空缺岗位的活动。(2)招募三决策:A人事政策(影响工作的类型):①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②薪酬水平;③发展机会; ④保障性等。B招募来源(影响应聘者的类型)C招募者的特征与行为:招募者的工作是吸引求职者,其特征和行为影响求职者对发布职位的关注程度、认为自己与工作之间、组织之间的匹配程度。①招募者的职能范围。由人力资源专家、工作专家,两者谁更受求职者欢迎?②招募者的特征:热心(亲和)、信息提供性(正负信息如何管制?)、年龄、性别、长相、仪表等。同时具备热心和提供信息的招募者会使求职者有积极反应。③增强招募者的影响力:培训招募者,统一思想、规范言行;向求职者提供及时反馈;避免作出可能导致求职者对组织产生错误印象的行为;以团队方式招募(直线人员、人力资源专家应参与)。(3)招募来源:A内部招聘:①来源:布告法;推荐法;档案法。②具体做法:提升;平行调用、轮岗;内部公开招聘;重新聘用或召回以前的雇员。B外部招聘:发布广告,校园招募,网络招募,推

价中心(情景模拟)(4)面试。

29甄选方法的科学性标准:①信度—可靠性程度:指一种测试手段不受随机误差干扰的程度,即通过某项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②效度—有效性或准确性:指测试结果与实际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程度。③普遍适用性:指在特定背景下建立的人员选拔方法的效度同样适用于其他情况的程度。④效用:甄选方法的成本与组织收益的相对大小。⑤合法性 录用决策:人员录用最关键内容是做好录用决策。主要的录用决策或策略:①多重淘汰式(依次淘汰、通过者按得分排名、择优录用)②补偿式(成绩互补、设定权数、择优录用)③结合式(先通过淘汰式测试再进行他项测试)[注意事项]录用决策:a尽量使用全面衡量方法;b减少作出录用决策的人员;c不能求全责备。30招聘效果评估:(1)成本效益评估(先调查核实,后对照预算评价):①招聘成本②成本效用评估(招聘成本产生的效果)③招聘收益成本比(经济性、有效性评价)(2)数量与质量评估(3)信度与效度评估:①信度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②郊度评估(有效性和精确性)。

31成功面试:⑴择业定位:①自身因素。个人背景、个性和价值观与组织文化、价值观等的符合性。②工作本身相关因素。工作性质和特点、企业、行业特点等。如,企业吸引力(薪酬、提升和发展机会)、工作吸引力(工作性质、工作安排、工作自由度)、替代性工作机会(数量和吸引力)。③招聘活动。招聘人态度、仪表,回复申请的速度、招聘方式、甄选的严谨度。④亲朋因素。⑤其它。宏观因素、择业竞争态势。⑵制作简历并投送:①写简历前先决定你的求职方向。简历基本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联系办法或性别);职业目标、教育背景、所受奖励;校园及课外活动、兼职工作经验;培训、实习及专业认证、兴趣特长。简历前附一封简短求职信,有时会有出奇效果。②有效表达个人信息。简历的基本守则:A求职目标清晰明确;B突出你的过人之处;C、用事实和数字说明你的强项;D、自信但不自夸;E、适当表达对招聘单位的关注及兴趣。③包装。目的:让你从成堆的简历中脱颖而出。吸引对方的好奇、兴趣、好感。程序:封面、自荐信、内容、附件。忌讳:脏、乱、有折叠、潦草、错字等。⑶成功面试:①准备赢得这份工作:自我介绍,中英文。求职动机。自我认知、评价、定位:最喜欢从事的事业是什么,及你最后(或正在)从事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强调你的最高和最低要求。你最擅长的是什么。选出和你要应聘工作最为接近的一个特长,并举例说明以体现其真实性。你的弱点是什么?有关行业、企业、竞争者的信息。②成功面试技巧: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认真耐心地倾听问题;尽早询问或核实职位要求;说明你如何能满足这个要求;用故事来支持你的观点;在结束时获得招聘者对你看法;处理不利因素;发现事实。评估工作机会和公司情况。⑷恰当沟通:确定沟通目的;确定沟通对象;确定沟通方式、时机;确定沟通内容、时间;设法留下继续沟通机会。▲与应聘方电话沟通要点:①确定沟通目的和对象②时机和时间③通话时间④通话内容:推销1-2个优点,简明扼要;措辞要精心组织,结束时给下次联系打下基础;思考:如何结束交谈?⑤尊称的语气和礼貌用语的使用。32培训:培训是对员工提供(改进)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社会行为的过程。开发是指企业帮助员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而开发自身潜能的各种活动。培训是指“提供和开发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以满足需求的过程”。分类:①按培训对象划分:管理人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行政事务人员培训,业务人员培训等。②按在职时间划分:新员工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③按是否脱产划分: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④按培训内容划分: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价值观与态度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

33培训系统:①确定培训需求: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培训谁 ②确定培训目标:a知识目标:培训后受训者将知道什么;b行为目标:受训者将在工作中做什么;c结果目标:通过培训获得什么最终结果 ③拟定培训方案④实施培训⑤培训成果转化⑥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方法:直接传授;视听技术法;讨论法;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法;自学法;互动小组法(敏感训练法);企业内部电脑网络培训法(或INTER-NET)。

34培训效果评估:是指企业按一定组织形式和目的要求,对所进行的培训活动,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审查和评估培训是否达到即定目标的过程。包括对受训者的评估和对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两方面内容。培训效果评估程序:培训需求评估;确定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实施评估和反馈;撰写评估报告;健全评估信息系统。四个层次的评估:反应、知识、行为、绩效。收集信息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直接观察、测验和模拟、档案记录分析。35绩效管理:绩效:①绩效。业绩、成效等,指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产生的成绩和成果。②员工绩效。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工作态度与工作结果之和,它体现了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大小、价值大小。③组织绩效。制度与平衡计分卡挂钩。7定期检查与改进。常采用员工意见修正平衡计分卡衡量指标并改进公司战略。

40薪酬:概念:指员工从事企业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所表现的补偿,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指雇员从组织中获得的基于劳动付出的各种补偿,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补偿。薪金(水)、工资、报酬、收入、福利。薪酬实质上是一种交换或交易。构成:(1)经济的:①直接:基础绩效、奖金、股权、红利、津贴;②间接:保险、补助、优惠、服务、带薪休息。(2)非经济的:①工作本身: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趣味感、个人成长、自我实现;②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管理制度、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组织经营管理活动效率和效果。两者最大区别:前者着重于员工的产出和行为,后者侧重于组织的产出与行为。绩效评价(绩效考核):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工作时间和衡量标准,考察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绩效管理(员工):管理者为了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及产出能够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雷蒙德·A·诺伊。绩效管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绩效的界定、绩效评价(衡量)和绩效反馈。——雷蒙德·A·诺伊。绩效管理,是通过管理者和个人经过沟通,制定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以促进员工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主旨:系统思考和持续改进。

36绩效管理的目的:(1)战略目的: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2)管理目的:组织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管理信息:薪酬、晋升、奖惩、保留/解雇/临时解雇和对个人绩效的承认等。(3)可持续发展目的(根本):是为了持续改善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37绩效管理的流程: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价;绩效反馈。

38绩效评价: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工作目标,工作时间和衡量标准,考察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员工绩效评价的内容:①工作能力:包括体能,知识,智能和技能等内容。②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指员工的工作成果和效率。③工作态度:主要指纪律性,积极性,服从,归属,敬业和团队精神等。绩效评估方法:(1)品质主导型:考评重点潜质,“德”“能”“人怎么样”操作性、信度和效度较差;(2)行为主导型:重点工作方式和行为“勤”着眼于“干什么、如何干”,操作性较强重过程,适合管理性、事务性(服务员)工作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关键事件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3)效果主导型:着眼于“做了什么” “绩”重点考评员工或组织组织工作效果,操作性强。重结果(产出与贡献),适合:生产性、操作性、成果可量化工作。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主观评价法(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比较法);客观评价法(关键事件、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①目标管理法②绩效标准法:它采用更直接的工作绩效衡量的指标,适用于非管理岗位的员工。优点:为下属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努力方向,对员工具有更加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缺点: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高的管理成本。③直接指标法④成绩记录法。

39关键绩效指标体系:(1)概念:是将组织宏观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KPI反映策略执行效果,强调战略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2)演进过程:成本绩效评价时期(19-20世纪初),财务绩效评价时期(20世纪初-90年代),经营绩效评价创新时期(90年代后)。(3)平衡计分卡:提出者:罗伯特和戴维,1992年,概念:它是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四个维度:财务方面: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 顾客方面:其目标是解决“顾客如何看待我们?” 内部过程方面: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擅长什么?” 学习和创新方面:解决“我们是在进步吗?” 最大特点: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平衡什么?外部计量和内部计量之间的平衡;所要求的成果和成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定量衡量和定性衡量之间的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应用步骤:1建立公司的远景与战略。简明业绩指标。2在企业的高层管理层中对公司的远景及战略达成共识。成立平衡计分卡小组或委员会3为四方面具体目标确定业绩衡量指标。4加强企业内部沟通与教育。知晓指标。5确定每年、每季、每月业绩衡量指标值,与公司的计划和预算相结合。6将每年的报酬奖励

③组织特征:组织、文化、业界、声望、管理水平、地位前景。

41影响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①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企业工资支付能力;地区和行业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需求弹性;工会的力量;企业的薪酬策略。②员工个人薪酬水平:劳动绩效;职务或或岗位;综合素质与技能;工作条件;年龄与工龄。

42薪酬管理:概念: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确定其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其目的在于吸引和留住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各种潜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内容:

1、薪酬水平指企业内部各类职位和人员平均薪酬的高低状况,反映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2、薪酬结构指企业内部各类职位和人员之间薪酬的相互关系,反映薪酬的内部一致性。

3、薪酬形式则是员工和企业总体的薪酬中,不同类型的薪酬的组合方式。

4、薪酬调整使企业根据各因素的变化,对薪酬水平、结构和形式进行相应的变动。

5、薪酬控制是指企业对支付的薪酬总额进行测算和监控,以维持正常的薪酬成本,避免为企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薪酬管理的四个方面内容:

1、员工工资总额管理:包括工资总额的计划与控制、调整的计划与控制。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工资。工资总额管理方法:(1)确定合理的工资总额需要考虑的因素(2)计算合理的工资总额。

2、薪酬水平的控制:(1)界定各类员工的薪酬水平是薪酬管理重要内容,考虑影响薪酬水平的整体和个人因素。正确做法:根据员工贡献决定薪酬水平。(2)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社会消费水平对总体薪酬水平适时调整。对内对外公平。

3、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1)工资结构设计完善:薪酬项目构成及比例(2)工资等级标准设计(3)薪酬支付形式设计:确定薪酬按时间、定额、业绩等;支付方式和时间。关键: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及实际相适应

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五方面):(1)开展薪酬的市场调查(2)制定薪酬激励计划(3)了解员工薪酬状况,满意度调查(4)人工成本核算,检查人工成本计划执行(5)薪酬调整。

43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策略:薪酬水平策略:市场领先 ;市场跟随;成本导向;混合薪酬。薪酬结构策略:高弹性薪酬模式;高稳定薪酬模式;调和型薪酬模式。

44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功能;

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3、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薪资关系;

6、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4方面:用工系统、绩效考核系统、技能开发系统、晋升调配系统。

45制定薪酬管理制度基本依据:

1、薪酬调查。了解市场薪酬水平的25%、50%、75%处。

2、岗位分析与评价。

3、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4、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的要求

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7、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

8、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的区别。46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内部一致性(与岗位贡献一致)

(二)外部竞争性(整体薪酬定位)

(三)激励性(业绩、薪酬差距)

(四)管理可行性(有效运行)—成本控制。国内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行为准则。

47衡量薪酬制度的标准:

(一)员工的认可度:体现多数,90%以上员工接受

(二)员工的感知度:明确简化的原则

(三)员工的满足度:等价交换的原则

(四)合法性

48工资奖金调整:

(一)工资调整的几种方式:

1、奖励性调整。依功行赏

2、生活指数调整。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导致实际收入的无形减少

3、工龄工资调整。

4、特殊调整。对有特殊贡献或属于市稀缺的岗位人才采取特殊工资奖金政策。(二)奖金体系的设计形式(方式):

1、组织奖励(1)依据——组织整体绩效,衡量方法: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2)对象和分配方式(非全员、非平均):基于参与者的职位评价点数;基于参与者的基础工资;基于参与者的职位等级;基于参与者的绩效水平。

2、团队奖励(两种模式):(1)利润分享计划。关键:确定利润分享额。总体利润为基数,按比例分享;超额利润分享;累进分享比例。(2)收益分享计划。成本节约的分享:斯坎伦计划;拉克计划;分享生产率计划。

3、个人奖励与综合奖励计划:个人、团队、组织三位一体 49福利:

(一)福利的本质——补充性报酬。

(二)形式(非货币形式):以服务或者实物形式支付给员工。

1、全员性福利。针对针对所有员工。

2、特殊福利。如按级别给报费用

3、困难补助。福利管理主要内容:

1、确定福利总额。在应付工资中核算,福利费用在工资总额基础上按14%计提。

2、明确实施福利的目标。

3、确定福利支付形式和对象。

4、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50社会保障:

(一)三个基本要素:

1、经济福利性。受益者的所得一定大于支出

2、社会化行为。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实施

3、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

(二)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实现。

2、服务保障。安老服务、康复服务。

3、精神保障。文化、伦理、心理慰藉,层次高。

(三)构成:

1、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

2、社会救济:贫困户、残疾人、灾民

3、社会福利:公共设施、财政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贴、集体福利

4、社会优抚: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烈属抚恤、其他。

按有关法律条款,缴费基数一般为个人工资。养老保险:单位是基数的20%,个人是8%;医疗保险:单位是基数的10%,个人是2%+3;失业保险:单位是基数的1.5%,个人是0.5%;工伤0.5%和生育险0.8%,个人不交,单位交。

51职业生涯(职业经历):指个人职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历程。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设计、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包含职业生涯决策、设计和开发。

1、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来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目的,它是通过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实来体现企业的发展。

52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五步法:

1、我是谁?

2、我想做什么?

3、我会做什么?

4、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5、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53自我管理:

(一)自我管理中的自我含义: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施事(行为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潜意识活动的自我(ego),一种是作为对象或客体(object)具有反身意识性质的自我或自身(self)。前者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后者则是非精神分析理论意义上的自我。主要研究后者。自我管理的含义:

1、Berger(2003)。认知、情感、行为管理。

2、Mezo(2005)。自我的监控、评价、强化。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量表(SCMS)。

3、王益明等(2002)。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冲动,克服不利情景,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

4、张国礼等(09)。监控、评价、强化、时间(1)自我监控:自我定位、目标设定(2)自我评价:情绪稳定、情绪调节(3)自我强化:学习行为、日常行为(4)时间管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54彼得·圣吉的观点—《第五项修炼》: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体学习

5、系统思考。德鲁克的自我管理(1999年)—《21世纪的管理挑战》,自我管理是人事上的革命:

1、了解自身的长处。反馈分析法

2、懂得自己该如何做事。倾听、阅读?

3、了解自己的价值观。镜像检验法

4、了解自己的归属。

5、了解自己应该作出的贡献。

6、对关系负责。人际沟通

7、管理自己的下半生。

55自我管理四维度:⑴自我思想管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集体观、荣誉观、金钱观、责任观、管理观;职业观、岗位观、友情观、爱情观、家庭观。⑵自我心理管理—心理保健与心理调节:①自我认知:a心理现象;b自我诊断:你属于何种气质类型?c个体行为模式;d自我认知结构 ②情绪良好③应对挫折④

人际和谐

⑶自我行为管理:规范言行,仪态大方;提高执行力;培育高绩效团队 ⑷自我形象管理:法则赏析;利用社会知觉效应;塑造个人品牌形成良好形象。★团队建设八招:

1、欢迎新人;

2、提供帮助;

3、请求帮助;

4、平等互利;

5、信息畅通;

6、有效沟通;

7、尊重事实;

8、保持幽默。

56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劳动付给与工资支付而产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经济关系。实质:冲突与合作。关系主体:企业和劳动者是享有经济主权市场主体。

(一)狭义

1、雇员、雇员团体(主要形式:工会)

2、雇主、雇主组织(主要形式:雇主协会)

(二)广义(包括:政府)57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一)劳动法律法规

(二)劳动合同

(三)集体合同

(四)民主管理制度

(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58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一)含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关系转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

1、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

2、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三)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二次调整:劳动 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对其运行出 现障碍(违约、侵权)的继续进行调整。

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构成要素:

1、主体:雇主和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2、内容: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3、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59劳动合同:

1、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2、订立目的: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当事双方权利义务。

3、基本特点: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意志。

4、主要条款:(《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60集体合同:

1、概念: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 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2、签订双方: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没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

3、基本特点: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4订立原则:

1、合法原则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61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集体合同(制度)的概念: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第五十一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二)特征:

1、一般特征: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约束性。

2、自身特点:规定劳动关系;工会或劳动者代表与企业签订;定期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

6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前者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后者的当事人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2、内容不同。前者是关于企业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力和义务为内容。后者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上一篇:《今天怎样当教师》读书心得下一篇:玉米高产节水灌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