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与分权读书报告

2024-04-28

宪政与分权读书报告(精选3篇)

篇1:宪政与分权读书报告

《宪政与分权》读书报告

● 胡桂芳

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历史上宪政与分权学说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专论,作者通过回顾西方近三个世纪的分权学说史,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它表明了分权学说作为一种政府理论,始终没有为一个有效稳定的政治制度提供一个足够的基础,但它的演化反映了西方世界中赋予三种支配性价值的重要性,那就是效率、民主和正义,这些价值仍然是今天西方社会不可忽视的价值,同时,它一直想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即一方面要控制权力的行使,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政府的有效运作,也仍然是今天西方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里,作者选取了三个均以权力分立作为它们立宪政府基础的国家——英国、美国和法国来进行考察。这三个国家在分权学说的历史上基本上遵循了相同的历史进程,有着许多相同的历史遭遇,但它们不同的传统、革命历程和政治情境,以及受不同的主导学说和理论的影响,又决定了它们将走着一条非常不同的道路。

一、分权学说在英国

无论从理论还是政制实践上来看,英国都可视为是近代分权学说的发源地。

在17世纪中叶以前,关于分权的理论都只是一些分散的思想碎片。分权的观点最早可以从古代政治思想家们关于法治和法律至上的观点中看出,从亚里士多德到14世纪的马西里乌斯,他们都认为只有两种统治职能,即制定法律的职能和执行法律的职能,而且从上帝神启法律到统治者制定法律再演化到立法权或立法职能,其间又掺杂了许多其他的观点。如自然法理论、法律的命令理论、博丹的主权理论。同样,执行权则与司法权始终交织在一起,有的将王权分为统治权和司法权(P24),有的将统治权分为立法权和执行权,直到17世纪中期,始有人提出立法、司法和执行三分的观点(P28-29),但这里的司法是指作出判决,执行仅指执行法院的判决而言。这些混乱的关于职能划分的观点直到孟德斯鸠才得以实现向现代意义的完全转化。

与分权的古代观点不同,混合政体的古代理论,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纪哈林顿的《大洋国》(1656年),1都得到了广泛的赞美。混合政体的中心旋律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P31)。其意在通过社会中不同阶级参与统治来防止某个阶级独揽权力,进行暴虐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有限政府的理论。这种理论在君主统治的社会里是一种有利于中产阶级的理论,所以,它在英国成了新贵族和上升中的资产阶级与国王相妥协的政制形态,并且始终占据了英国政制理论的首要地位,而权力分立只是一个从属的、第二位的要素。

权力分立是在国会与国王的长期争战中引入英国政治生活的主题的。并开始与混合政体理论相结合。(P36-37)英国内战的早期,查尔斯·赫尔勒、菲力普·亨顿2两人的思想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后来的米尔顿、萨德勒、戴利森3等则主张纯粹的分权学说。但长期国会的现实和克伦威尔摄政的失败,证明了没有制约的立法至上和纯粹的分 12 这些古代思想家还有亚里士多德、波利安比等。P32-33。

其中赫尔勒认为混合政体的三种要素:国王、贵族院和平民院,应当置于同等的地位,还第一个提出来关于机构的职能划分的任何理论都具有的基本问题:如果立法机关限于仅仅通过法律的话,那么它有什么来保证它的命令将被恰当地执行呢?亨顿认为,政府的三个要素,如果其中有一个占主导地位,将会有一个更稳定的政制。但这种混合不能强大到足以推毁君主制。于是他主张授予君主悬制否决权,主张立法权分享(实际上主张君主至上)。3 戴利森还看到了法官的独立并行使相当独特的职能这一点,P42。

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8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第一、大陆会议式的大会制政府被拒绝了,它在独立革命时期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集中行使政府一切权力可能带来的威胁使各州放弃了这一作法;第二,纯粹分权学说被拒绝了,它曾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佛蒙特州作为它们立宪政府的基础,但接踵而至的内部剧变同时宣告了它的破产。当然,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保留了下来,如权力恰当分立的思想、制衡的思想、人民授权的思想、设置两院制的思想、司法审查的思想(P147)等等,并且这些思想在美国国父们那儿得到了很好的整理,1781年,杰佛逊出版了《弗吉尼亚州札记》(P142),强调了权力不仅只是分立,而且要受到其他权力的积极制约和约束。在1787年的制宪大会以及《联邦党人文集》中,詹姆斯·威迩逊和麦迪逊等人更加精辟地阐述了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的思想,他们强调了人民至上的观点、强调了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的重要性、以及联邦与州分权的思想等等。(P148-162)他们的思想不仅给予反对派有力的反击,而且成了美国宪法的基础,虽然我们在此无法作详细的回顾,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与美国宪法联系在了一起。

三、分权学说在法国

18世纪的法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法国人民需要彻底的革命,他们拒绝与君主妥协,拒绝那种英国式的混合政体,而抽取了孟德斯鸠分权学说中关于权力分立的部分,以适应当时的政治情境。但他们的极端使他们一次次掉进他们无意设置的陷阱之中,拿破仑帝制、波旁王朝复辟、巴黎公社等等的复杂经历使他们的革命漫长而又艰难,这是美国所没有的,因此,作者把1789年到1958年分权学说在法国170年的历史喻为是1776年到1787年10年间美国历史的延长。(P227)当然,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这里有一些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不同的力量在起作用,法国思想家们探索自己政府理论和政治制度的过程与美国国父们一样有意义。我们可以把分权学说在法国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748年到1789年,我们称其为理论酝酿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两个具有特别影响的人物,那就是孟德斯鸠和卢梭。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一书,它带给法国的影响正如法国革命一样,是革命性的,虽然它也对英国和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是那样强烈而持久地占据了法国人们的头脑,以致大大影响了法国政治的进程。(孟德斯鸠对分权学说的经典阐述我们可以在书的第83页至第84页看到。这是那个时代的人们不能忽视的语言,即使现在的人们谈起分权,就没法不想到孟德斯鸠,不想到他的这些精辟的阐述。)与孟德斯鸠齐名的另一位人物是卢梭,他于1762年发表了《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他的人民主权理论,他将人的活动区分为表达意志和执行意志,从而与他所理解的立法权和执行权相对应。并强调了两者分离的重要性,强调立法权只能属于人民,一切形式的政府都受制于人民的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立法权。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似乎比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更适合革命年代的法国,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修改和掩盖了孟德斯鸠的理论,成为法国人民战斗的口号;但也给予了分权学说一些新的方向和新的力量,为法国向议会制政府迈进开辟了道路。

第二个阶段是1789年到1875年,我们称其纯粹分权学说的时期。这也是法国历史上最不稳定的时期,立宪君主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第一帝国(拿破仑)、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波拿巴)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一期间间立宪活动不止,其中1791年宪法采取的是立宪君主制、1793年宪法采取的是民主共和制、1795年宪法采取的是议会君主制,1848年宪法是一部总统共和制,这些宪法虽然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它们却提供了以权力分立为基础的立宪政府的不同 8 1762年,奥蒂斯最早提出了美洲人对那种今天被称之为司法审查的制度要求。P121。

看到隐藏在这些制度结构背后的基本价值。

然后,作者在此批判行为主义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分权学说的历史和19世纪、20世纪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的一些新变化,提出了自己关于宪政理论的一个基本模式。这个模式以价值为中心线索,以职能、结构和程序为基本要素,并且通过价值把它们联系和区别开来。这是一个融贯的、开放的模式,是一个由价值需求引起职能、结构和程序变化,而职能、结构和程序变化必须回应社会价值的互动过程。

首先,作者对分权学说长期使用的职能概念进行了新的分析。他指出,传统的政府职能三重划分(即将政府职能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职能和三个部门的作法)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即使可能,事实上也不可欲,因为它将涉及政府活动的中断,而这是无法容忍的。(P303)他又提到了阿尔蒙德关于政府有多重职能的观点,并指出任何职能划分的努力都是不可能的。他举了两个例子来予以说明,第一个来自法院,第二个来自文职官员,事实上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行使着全部三种职能,他还以英美法为例,表明规则制定权是如何在三个部门中融合的(P303-304)。那么,在过去那些年代,分权学说和制度理论是如何在这三种职能之间维持区分的呢?他提到了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确立一个规则的等级体系,其他规则要服从最终规则制定权的检验;二是职业忠诚或正直,即某个部门的人员都承认某些职能是他们的首要职能。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将政治体制(他没有使用政府一词)的职能分为两个层面,共六种职能。首要的层面关系到政府与公民或其他政府之间关系,或称外部职能,包括规则制定、某种裁量性的职能、规则适用和规则解释,这是法治或立宪政府的基本要求,同时他还指出了裁量权的重要性。(P311)第二层面的职能关涉到政府各部分之间的内部关系,或称内部职能,包括控制和协调两种,在西方早先的几个世纪,更多强调控制性的职能,这种控制包括划分政府、平衡权力等内在控制手段,也包括选举制、人民主权等外在控制手段,现代的控制手段则更趋多样化,包括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的大众控制。协调职能则是19世纪后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为要求权力的合作和融合,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因此,如何在控制职能和协调职能之间取得平衡也一直是政治体制努力的目标。通过这些新的关于职能的分析,作者试图摆脱任何表面化的权力分立,而是挖掘深藏在传统的职能三分后面的基本意图。

其次,作者还分析了与职能紧密相关的关于组织结构的概念。一般来说,西方制度史直到19世纪末就是政府逐渐演化成为三个重大分支或部门的历史,然而,到本世纪中期,这种演化似乎停止了,制度发展采取了一种新的、更复杂的模式,如美国独立管制机构的出现、英国各种委员会形式的组织的出现、各国总统、内阁等行政权力的扩张等等。部门之间的界限显得模糊了。因此开始有人论辩说,这一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分工的问题而与权力分立无关。作者在此区分了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科层结构或称等级结构,另一种是同等机构,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价值模式,等级性结构强调速度和效率,特点是行动统一而迅速;同等性结构强调意见一致和民主,但行动难免冗长复杂,会阻碍决策。实际上,大多数组织都是等级结构和同等结构因素的结合,英国政制中议会中的国王、国会中的国王代表了它们的某种结合。但同等机构组织与一般规则的制定似乎先验地紧密关联,而等级结构的组织与法律的适用看来相互间非常协调。(P323)这就是为什么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从马西里乌斯到目前,作者一直有一种倾向,认为只有两种政府职能,两种似乎与组织结构的“自然”倾向如此齐整对应的倾向。(P324)但事实上,每一种结构完成的都不是一个压倒一切的工作,而是若干工作。这些工作与它的结构相联系而不是与它的职能相联系,如立法机关就不仅只是立法,同时它还完成一些诸如财政控制、监督行政、纠正冤错等与它的同等结构相联系的任务。司法体系的建立则是一种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型组织的价值结合起来以实现特定目的努力,它是在效率

篇2:宪政与分权读书报告

一 作者简介:

M.J.C维尔,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宪法学家、法学家。他在宪法和法学领域影响较大。曾发表过《宪政与分权》一书,在20世纪的英国乃至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二 本书简介:

这是一部20世纪的主要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对分权和宪政学说加以分析的重要著作。宪政和分权问题是西方政治法律学说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心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的组织构成。其表现为二,一是如何有效地制约权力,防止滥用权力,因此有了种种分权学说。但分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分权的问题,分权之后还有一个如何协调分立的权力以有效实现国家职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分权和宪政问题的另一表现。

17、18世纪洛克和孟德斯鸠正式提出了近代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标志着分权学说是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此后,尽管英、美、法国等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分别有不少新的经验和做法,也有一些作者分别就本国的宪政分权问题作了极有贡献的阐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很少有人系统地,特别是全面地在一般层面上阐述宪政与分权问题。因此,维尔的这部19世纪60年代中期的著作,总结了到其写作时西方国家的宪政分权实践和经验,容纳了直至当时的一些历史上的重要研究成果,无疑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三 主要观点评述

(一)分权学说和制度理论

“权力行使是实现西方制度理论家的社会价值的关键:他们所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即要保证政府的权力行使受到控制,以便政府的权力行使不致摧毁政府权力有意促进的价值”。分权学说和代议制政府理论同样构成宪政政府的主要支柱,分权学说的精髓思想仍然是今天西方政治理想的实践的至关紧要的成分。这部著作就是考察宪政思想的一个重大问题:分权学说,同时考察与之相联系的一些混合整体理论和制衡理论。分权的“纯粹学说”也许可以这样表述:“为了政治自由的建立和维护,关键是要将政府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门或三部分。三个部门的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可确定的政府职能,即立法、行政和司法的职能。政府的每个部门都一定要限于行使自己的职能,不允许侵蚀其他部门的职能。进而,组成这三个政府机构的人员一定要保持分离和不同,不允许任何个人同时是一个以上部门的成员。这样一来,每个部门将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群人将能够控制国家的全部机器。分权学说的最后部分实际是纯粹理论的改造,引进了混合政体的理论,即“对权力行使实行一套积极限制”的观点,给与每个部门一种权力,可以对其他部门行使一定的直接控制。

(二)分权学说之基础

政府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职能,这些职能范畴今天构成了我们思考政府结构及其运作的基础,但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些范畴是一些反映了有关政府性质问题的观念逐渐发展的结果。

分权思想首先得益于古代思想。“古代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强调了法治,强调了法律对于统治者的至高无上”中世纪认为,法律是上帝之律法在社区习惯的体现,因此政府只能有一种职能,即司法的职能。“促使‘立法权’的出现是法律的命令理论的发展;这种观点认为,从根本上看,法律是一种秩序或禁止的表现,而不是一种不变的习惯模式;14世纪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的著作明确显示了立法职能和执行职能概念的出现与中世纪对待自然法的态度之结束的联系。但马氏也没有区分司法职能和执行职能,而事实上分立的行政职能这种观念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一直到18世纪末才比较完全发展起来。

17世纪,约翰·萨德勒和乔治·劳森都提出勒立法、司法和执行三重职能划分并作了论述。他们都是从判决和执行法院判决来看待司法和执行职能的。在英国内战,分权学说的一个根本要素,即将政府职能抽象分类成两个或三个范畴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

然而,分权的另一要素,即不同职能由不同的人掌握,这点则来自混合政体的理论。“混合政体理论的中心旋律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并且我们将看到,在分权学说发展的某些阶段,有一种将这些制度分别等同于行政、司法和立法‘权力’的倾向”。当然,两种理论的换档过程是缓慢的。混合政体理论为分权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两种理论都关心在政府内建立内在制约来限制权力。”(32)。在前者,权力分为君主、贵族院和平民院;在后者,为不同职能的机构。从前者到后者的困难在于,这两类机关并非对应。因此,“在混合政体这一古代理论向现代分权学说的转化中,要注意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坚持特定机构应限于行使特定职能。第二是出现了对独立的司法部门的承认,这些司法部门将拥有与君主、贵族院和平民院同等的地位”(34)。

这个过程起点是国会支持者查尔斯·赫尔勒,他强调国王、贵族院和平民院具有同等地位。亨顿也主张混合政体,但为保证君主至高无上,需确认君主是行政权的唯一源泉。后来随着国王和议会的斗争,“那种国王是唯一执行者的要求被转化为一种非常不同的要求,即国王只能关注法律的执行”(40)。

发展的下一步是,认为到“如果要使个人自由不受侵犯,立法机关也一定要受限制;这种限制很多不是限制国会行使真正的立法职能,而是限制国会的一些统治企图,限制它们干预那些令立法成员不快的个人之生命和财产”(40)。立法机关一定要限于制定法律并且其自身不插手具体案件。

(三)均衡政制理论

随着王朝复辟,分权理论为一种更适合复辟的君主制政府性质的观点所取代,但立法至上,以及权力分立的基本思想都成了基本的思想要素。在这过程中,自主的“司法权”的观点得到发展。劳森的观点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司法和执行。

洛克则协调了均衡政制理论中立法至上与权力分立的关系。洛克从自然状态下下人民拥有的各种权力中找到了立法权和执行权的源泉。他强调独立、不偏私的法官,但并未提出与立法行政权相并列的司法权。洛克提出了第三种权力,即结盟权。洛克坚持这种分类原因在于,在对外事务上,政府不是在“执行”,不是在实施法律,政府不可能对国内事务受事先控制。

洛克主张立法和执行权一定要置于不同的手中,否弃绝对君主制的中心点。他强调立法至上,但这不是指执行者只是一个帮差,他在行使自己的职能时应当完全从属于立法机构。相反,立法机构的权力限于行使自己的恰当职能,只能限于分配正义,并由已颁布的持续的法律和其授权为人所知晓的法官来决定臣民的权利。立法至上不是立法机构以它希望做的任何方式做它所希望做的任何事的权利。对于执行权,“由于他心目中想到的是复辟了的君主制,因此在立法职能的行使上,洛克给予国王一定份额”,当然,“洛克和美国的国父相似,认为在这方面执行者的作用本质上是否定性的作用。国王的正式权力是同意或不同意两院通过的立法”。

在洛克那里,有了均衡政府理论的一些主要因素,即立法权威的分享,以及政府职能的划分。到了18世纪,该理论探讨的是权力分立的三个部门是应当尽可能相互独立还是应当精心保证其各自的真正独立受到其他部门的权力的限制。博林鲁克强调,由不同人员组成的机构之间的政府职能的部分分享和部分分立是英国政府体系的根本特点。这显示了在十八世纪,混合政府理论同化并取代了权力分立理论,英国人对待其宪制的态度将长期保持这种模式。

(四)孟德斯鸠的思想

《论法的精神》出版于1748年,因此在欧洲和美洲伟大变革、发展时期的开始之际,它很有帮助。孟德斯鸠对人性不抱有信心,所以必须控制权力。他界定了三种类型的政府:共和国、君主制和专制国。共和政府还分为贵族制和民主制,他暗示了某种形式的权力分立对一个民主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孟氏对君主制的态度接近其本土的资源,它不是英国意义上的有限君主制,而是一种由法律统治的君主制。他对君主制的表述也隐含了机构和职能分离的思想。孟氏把英国的制度看成是一个也许可以公正地称之为共和国,却穿着君主制外衣的国家。在此,他表述了三种权力,立法、执行和司法,也就是颁布法律的权力、执行这种公众决议的权力以及审判个人性案件的权力。其实根据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说法,政府应该有四种职能:立法、执行、对外权、司法。孟氏将中间二者合为“执行”,这种做法模糊了一个事实,“在政府活动的大量领域内,那些负责政府日常决策的人并不是在‘执行法律’,而是在行使一种非常广泛的裁量”。孟德斯鸠的伟大的创新意义在于他对“裁判权”的讨论。他不仅坚持司法和立法执行并列,而且将这一权力从立法机构中的贵族部分中分离出来,授予国家的一般法院。他强调立法执行代表了社会力量,而司法机关则不应当附属于任何具体的阶级或职业。

他对司法部门的强调还有两点影响深远,其一,法官一定要遵守法律的文字。其二,他强调在对个人保护问题上司法程序的重要性。“坚持‘正当程序’是宪政学说的精髓;在这一学说的发展中,孟德斯鸠的思想构成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台阶”。

“他还确立了政府有三个部门:立法、执行和司法的观点”,“各个职能应当由恰当的政府机构行使”,“三个部门的人员不应重合”。他还谈到了立法权和执行权的制约和平衡,这主要吸取了混合政体的理论。首先法院不需要受到制约,“法院只是法律的代言人,它是代表了每个人同时又不代表任何个人的机构,不代表国家的任何社会力量;它不被视为一种制约,也不必须对它实行制约”。总的来说,“他改变了先前半个世纪中英国作者对于立法至上和混合政制的强调,他因此为权力分立学说再次作为一种自主的政府理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从这时起,权力分立理论就不再是一种英国的理论;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关于立宪政府的普适标准”。

(五)无敌宪制及其敌人

“均衡政制和权力分立,这两种理论构成了1640年之后的二百年里宪政理论的一种模式,它们以一种奇怪的、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关系而相互联结。权力分立是均衡政制中不可或缺的,因为平衡这个概念必然要假定以分立为基础;但这种必然性强加给均衡政制理论一个负担,即要维护其自身毁灭的渊源”。因为权力分立明显适应上升中的中产阶级的需要,“那种趋向更大程度民主制的运动产生的后果是抽去均衡政制理论中的君主制和贵族制因素,只剩下权力分立作为立宪政府理论的唯一基础”。

《论法的精神》强调了权力分立的重要性,虽然其来源于英国的均衡政制的著述。而对于大多数英国思想家权力分立只是对维持政府的三个部分——国王、贵族和平民——的权力限制的必不可少的一个从属方面。布莱克斯东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吸收孟氏的学说,“承认权力分立是英国政制理论的一个关键部分”。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权和执行权分立是一种必需的观点,他说,执行权必须应当是一个部门,但作为整体的立法机关不必是一个部门。布莱克斯通所述的司法权比孟氏所述更为重大,他说:由国王提名但不能由国王随意撤职的人组成的特定机构,这种独特和分立的司法权的存在构成一个维护公共自由的主要因素,除了在某种程度上普通司法既与立法权又与执行权分立,这种司法权是不能长期维持的。“这就是美国宪法司法权的位置得以确定的基础;布莱克斯通是孟德斯鸠和首席大法官马歇尔之间的关键联系,因此,尽管布莱克斯通没有倡导对立法进行司法审查,但美国人对司法部门的看法是来自布莱克斯通而不是来自孟德斯鸠”。在其他方面,布莱克斯通追随了洛克继续强调了立法至上。

在这段时期的很多政制斗争,人们都借助权力分立学说作为支持。反对改革的人和温和的改革者则使用均衡政制理论。而在美国,人民则拒绝接受当时已确立的政制理论。民主情绪高涨,激进派拒绝一切君主和贵族的特权。如潘恩出版的《常识》强烈地抨击了混合政体和均衡政制。而边沁的思想演化,则说明了英国激进派和美国和法国的政制发展相似。“权力分立学说,虽然在英国1770到1830年间作为唯一的激进思想很有意思,但它再也无望达到它曾首先在新独立的美洲殖民地、然后又在大革命的法国达到的广泛流行和意义重大的巅峰”。

(六)分权学说在美国

《弗吉利亚州宪法》是一个标志,分权学说第一次独自作为一种立宪政府理论而树立起来。到18世纪中期,均衡政制理论在美洲确立起来。但随着与英国的关系的恶化,它开始受到批评。批评的武器是权力分立的学说,原因有二,首先殖民地政府的政务会的权力过于集中。政务会由英王任命,是立法机构的上院,向总督提出建议,还在总督领导下充当殖民地的最高法院。第二,在美洲人看来殖民地制度没有恰当地使权力分立。常常存在总督抱怨立法权过大,而立法机构则坚持一些权力比如控制住财源是他们保持自身独立的唯一手段。双方各诉诸孟德斯鸠的两个思想,混合政制理论和权力分立理论,进行争辩。

为了将殖民地制度改造适合权力分立理论。“在革命时期,殖民者对总督职务的态度就是剥夺其一切专有权,并将之转化为一个纯粹的执行性位置。他们并不想重新创制英王总督,他们是按照执行权这个词的恰当含义第一次将一种执行权制度化”。1776年宾州宪法建立了一个单院制立法机构,一个由人民直接选举的多头行政机构,即最高执行委员会。它建立了一个检察委员会,每七年审查一次宪法的运作,并调查立法和执行部门。但纯粹分权学说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与混合政体的以权力抗衡权力的理论不同,纯粹权力分立学说依赖智识上对政府各种职能的区分来保证权力分立,并依赖选举来获得认可。在其中,亚当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影响了马萨诸塞州宪法。逐渐的18世纪中期的均衡政制的全部着重点都改造了。

(七)分权学说在法国

分权学说在法国革命前并未有制度实践,因此可以说法国的制度变革相对美国是革命性的。进一步说,该学说在法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得到坚持。这里面不得不提到卢梭。卢梭确信人民主权不可分割蔑视均衡平衡的理论。但他的观点仅限于主权层次,政府职能却是可能区分的。政府职能分为立法和执行,立法权只能属于人民。“卢梭的执行部门指的是‘政府’的全部机器,并且卢梭拒不允许将这种权力委托给一个代表性议会,因此,任何这种议会,如果存在的话,也只是‘执行部门’的一部分”。实际上,“卢梭将孟德斯鸠的一切理想型政府都归在‘执行权’之下。一切形式的政府,无论其如何组成,都受制于人民的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立法权”。至于执行部门如何组成,则是一个便利与否的问题,在某些国家分割“执行权”是可欲的。卢梭对大众主权的强调符合了革命时期法国的情绪。卢梭的观点是对混合和均衡制思想的直接抨击,但并未直接与孟德斯鸠的权力分立观点不一致,因此在冲突中权力分立的观点保留下来了。而后,马布利和西哀士的著作将来自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加以合并,并使之适应代议制政府。西哀士创造了一种第四“权力”,即制宪权,这种权力只在民族手中。这个民族通过把立法权委托给议会、把执行权委托给国王来行使这种权力。因此,这每一种权力都具有“代表”的特点,并且他们都享有某种同等的地位。各个权力都必须限制在其恰当的职能范围之内,并防止其他权力的干涉。“因此,西哀士又回到一种更符合孟德斯鸠而不是卢梭的关于立法部门和执行部门的观点。

1791年宪法的基础是一种极端型的权力分立学说,它一开始就横扫了所有特权、贵族等级以及封建或其他的社会区别。1795年宪法再次确认纯粹权力分立。比较美国和法国的思想可以发现,法国的革命从来没有完结,君主和贵族的威胁依然存在,制约平衡理论必定会不可避免地相联系。而后,1815到1848年整个时期的政制论述都围绕着国王、大臣和议会的角色问题,其背景与英国争论的背景相似,在论述中都使用了英国政治的经验作为证据来支持这种或那种观点。并且,他们的着重点在于政府各部分之间的行动统一。而后1814-1889年混合政体思想占主导地位。可惜的是当时是极端腐败的制度,因此在1848年的革命中分权又作为革命思想上升,可惜“在法国,这最后一次同纯粹分权学说的调情如同前几次一样都以专制告终”。而在这之后,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政制思想开始越来越少强调法律和政制的形式,更多注意政治生活中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八)政治理论,宪政和行为主义的方法

20世纪行为主义者对政治理论展开了批评,宪政理论受到了抨击。作者把佩恩、纳米尔、达尔当作三位极端的行为主义者,他们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人性’,以致完全排斥政府机制;支撑性假设是,认为‘群体’的相对力量提供了政治体制一些独立变量,而一切其他因素都取决于这些变量。作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宪政的精华之处不在于它可以完全制约社会中的坏人,而在于它们可以在某些方向而不是在其他方向沟通政治行为,在于普通公民将不为好人或坏人的人性所左右,并在政府人员发生变化时将具有某些确定的至关重要的活动连续性。

纳密尔立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假设社会中的各种派别和利益集团的存在独立于政治体制的性质或者独立于它们必须借以寻求表现的渠道。“必须在一套特定关系之内来理解和评价社会力量,没有这些关系,这些力量就不可能存在或具有意义”。因此,纳密尔的行为主义方法是错误的,它低估了政治体制中对秩序的要求,并错误地把诸如英国和美国等立宪国家的制度华秩序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主义者们集中关注的是由政治提供的有序体制内部实际发生的问题,而忽视了作为这些行为之背景的长期稳定和先决条件。他们倾向于忽视秩序要件对特定时间下政治情境的制约”。

达尔的理论在《民主理论序言》中以麦迪逊的思想作为他分析的起点。麦迪逊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制约的限制,任何个人、一些人或许多人实行的暴政,那么就必须有政制的限制。达尔认为这一立场是虚假的,并且要证明与社会力量的相对重要性相比,一般性政制规则的相对重要性无关紧要。这一观点能否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的层面。

对达尔的主要反驳是,他没有足够清楚权力分立,也没有在否证麦迪逊假说时严谨地运用经验性研究。因此,三位行为主义者的根本性错误是,他们在“政制”和“社会诸力量”之间作了一种虚假的两分法。达尔在讨论“多头政治”时提出一个假说,即多头政治是规范共识的一个函数,而这里的规范就是多头政治的定义性特点,并且他进一步假定这种共识的程度取决于在这些规范方面的社会训练程度。而“社会训练”不是一个产生特殊宪政结构的“自变量”;它自己就是政治体制历史演化的结果和对政治体制运作的承认。因此,宪政的以及研究宪政的作用就比行为主义者所提议的要复杂得多,也重要得多。

(九)一种宪政理论的一个模式

在过去一百年间,西方先进国家的制度发展中的新趋势在某种程度上难以适合这些比较旧的范畴,而必须发现一些新概念。必须考虑过程这个概念。因此作者如此展开论述:“即从职能、结构和过程这三个相联系的观点入手研究政制体系;显示它们是如何互相依赖、互相促动,以及它们如何紧密地与某些价值模式相联系;并强调合宪性的特点在于职能、结构和过程的相互渗透”。

首先探讨的是职能的观念。作者认为,“应当从政制体制的职能而不是从政府的职能来进行思考,因为处于政制思想之核心的是控制政府活动的问题,这个问题必然要有一个对职能的总体看法,而不是仅仅关注隐含在先前用法中的那种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作者批评了纯粹权力分立学说,认为实际纯粹的权力分立从来也没有实现过,即使可能,事实也不可欲,“因为它将涉及政府活动的中断,而这是无法容忍的”。

或许可以从政治体制分析的意义上保留这种职能主义的思想。作者从对规则制定权的分析得出结论:“有一些规则,在这里是一些正式的规则,它们为职能的观点看待英国的规则制定权提供了某种依据。然而,这些正式规则需要支持”。“在英国,一直由第二套非正式的、超法律的行为规则提供着这种支持”,这里作者指的是从业者的职业忠诚。而在美国则是外在的规则。但是这种意义上的规则制定职能,和所谓立法权已经大不一样的。因为这种部分的权力的分立实际上变成了结构性的。“我们不必为机构不再制定法律而诋毁它,因为它对法律起草方式施加了重大制约”。我们更不能同意所谓权力三分的观点。

为此,作者提出政治体制的职能有两个层面,首要的和二等的。首要层面有四种而非三种职能,它关系到政府与公民或其他政府之间的关系。第二层面关系到政府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首要层面上,过去几个世纪中西方体制的运作看来体现了四种职能,规则制定、某种裁量性职能、规则适用和规则解释。

在第二层面上,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在两种职能要求上,控制和协调。“控制的职能要求有某种方式的平衡概念,而不论这种平衡时表现在政府机器之内,政府和人民之间,还是在媒体控制自身之间”。当代,必须重述先前的一些理论,“使它们不再仅仅在执行部门、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寻求平衡,而是还要使它们包括现代政府的一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政党、压力群体、新闻、电台和电视”。

“协调的职能也许可以被描述为20世纪政治体制的最突出职能。”在控制和协调间保持两者平衡,“重要的是,具体的结构应当同时履行这两种职能,以及,任何单一结构都不应当单独对这种或那种职能负责”。自此,作者提出了两种组织性结构,即科层结构和同等结构。西方政府体制运作可以视为在这两种组织类型之间的一种张力,可以视为把等级结构的速度和效率与从同等结构中获得的信息和同意相结合的一种努力。

最后作者谈到了过程。每个政制程序都必定有一种程序。它不是一套不变的、刻版的规则,而是一套灵活的律令,包含了如何修改自身的规定。构成了每一个政治过程之要害和核心的程序也许可以视为特定社会的价值模式的制度化表现。这些价值模式是极其复杂的,但宽泛地说来,现今时代政府的三种主要程序的演化反映了西方世界中赋予三种支配性价值的重要性,这就使效率、民主和正义。“然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一种新价值涌现了,它不能从属于前面三者,这就是社会正义。”这种新价值以一种新方式同其他三种价值交叉,并且它不可能简单地导致构建新结构和新程序来形成一个新的权力四重分立。主要因为社会主义这个目标主要通过这同一个机器来实现,而在先前时代中这个机器一直关心的几乎是维持秩序、进行战争和外交,或者处理最低限度的社会常规需求。“这种新价值以及保证其实现的一些结构的兴起,必定意味着任何表面化的‘权力分立’观已经死亡”。(334)“一个政府体制,如果要这些要求、要回应各种价值,回应其职能性和结构性标准,就一定要努力调和新旧结构和程序”《“20世纪政治理论家的任务就是,恰当地配置这些价值,并提出可以使这些价值得以调和的制度性手段”。

三、关于本书的思考

《宪政与分权》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其社会学的分析视角。社会学方法的重要特色在于分析过程的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维尔在本书中的社会学立场使该书具有客观和科学意味。作者描绘了纯粹分权学说与混合政体理论的结合过程。

首先,未明确指出一个严格意义的宪政概念和宪政与分权的因果性联系。即:是在宪政体制下研究分权学说的演进,还是在分权实践的同时实现宪政。更有意义的是,在本文的叙述中,宪政的价值纯粹预设于政治体制意义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维尔的描述纯粹围绕着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相互之间的官方权力演变历程。但是究竟这三种权力此消彼长的背后原因和推动势力作者并未作进一步的探析。

篇3:宪政与分权读书报告

摘 要:美国宪法是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然法思想的一个灿烂结晶。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美国宪政理念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学说。人民主权学说说明了宪政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而分权制衡学说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主权之目的的基本手段。从人民主权与分权制衡的角度研究美国宪政理念,为其他民主国家的政治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民主权;分权制衡;美国宪政理念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55-02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教授曾经指出:“美国对人类进步所作的真正贡献,不在于它在技术、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在于发展了这样的思想:法律是制约权力的手段。”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宪政社会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同时其又是实现政治正义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正是宪政制度本身巩固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基础,从而为美国人民带来了长期的稳定与繁荣。因此,我们要挖掘美国宪政成功的奥秘,必然离不开探讨美国的宪政理念。美国宪政理念的制度设计基于人民主权的学说,而在美国发扬光大的分权学说则是促进人民主权的重要手段。

一、人民主权视角下的美国宪政理念

我们从美国宪政的逻辑起点来看,人民主权的理念正是美国宪政制度设计的重要基石。从封建制度专制到民主宪政实践,其关键便在于国家主权的归属问题。我们从逻辑上来看,对于个人专权和主权在君理念的抨击必然从逻辑上推导出主权在民——即人民主权。人民主权理念主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政府之所以享有权力其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重要财产。我们就权利的来源来看,亚里士多德时代以及古罗马法当中早有关于主权学说的基本论述。在古罗马时期,在以西塞罗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思想当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人民主权观念和社会契约论的基本雏形。在当时,主权观念被表述为“国王的意志天然的具有等同于法律的力量,其原因就在于人民已然将其自身的全部权利与权力转移给了国王。”法国思想家布丹他首创了近现代意义上的主权观念,其目的在于努力使版图上分散零碎的法国社会回复安定团结的局面,从某种意义而言这种主权观念在根本上将主权与王权二者紧密结合为一体。但洛克对近代美国乃至世界的宪政制度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其认为作为整体概念上的人民通常意义上并不直接行使主权,而一般要将其委托给某一特定机关来行使。因而某一机关必须要为保障人民切实享有各项权利而努力,并且也仅仅服从于这一目的。由此不难发现,洛克在这里所主张的人民主权学说,其制度设计的路径是代议制。依照洛克的理论设计,一旦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并建立国家以后,那么国家的最高权力就将是立法权。洛克的这种思想主张被杰斐逊所继承,并在《独立宣言》当中得到了全面体现,并促使其成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指导思想。于是乎,美国宪法之父们将人民主权的理论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并将其发扬光大。

从美国建国初期来看,各种政治思想交锋激烈,尽管不同派别的政治力量之间在观念上各不相同,但在关于主权在民这一思想上达成了高度共识。确切来说,在美国人民主权思想的广泛传播首先离不开民主派。杰斐逊曾经多次说道:“人民在一个国家地位重要,他们是任何国家中全部权威的重要来源。”不仅开民主派大力主张人民主权,即使是公开反对极端民主的联邦党人那里,他们也充分肯定人民主权的重要效用。在《联邦党人文集》当中,麦迪逊曾谈到:“我们不管权力它来自于何方,我们必须坚信政府的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只能归属于人民。”华盛顿曾多次谈到:“我们通过宪法得以保障并予以合理配置的权力必须永远掌握在广大民众的手中,否则宪法也就失去了意义。”在麦古洛克诉马里兰(McCulockvMaryland)等一系列判例中,最高法院对案件进行了说理,并通过宪法判例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的判例渊源。人民主权的原则不但为美国宪政制度的建构提供了的民主理念的基础,而且其后来进一步成为推动美国宪政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美国的宪政实践来看,人民主权思想体现了个人权利与政府权力二者间相互制约,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所谓宪政就是通过充分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宪法条款进一步来规范国家权力得以运行的基本架构。正是从这一视角来看,人民主权这一概念其既有静态意义的基本秉性,同时又是一个富于变幻性的动态实现过程。托克维尔也曾经在描述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时做了以下的描述:“在美国社会当中,提倡自己管理,并且其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自己。同时,所有的权力都来源人民自身,并且是作为整体归社会所有,而不属于任何一个个体。很少有个体去寻租特权。社会各界的人民则通过选举立法人员这一延长民主链条的方式来参与到立法实践活动当中去。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在那里是人民自己治理自己的,而剩余那些留给政府的权力是极其稀少的,并且其还要受到人民的各种监督。代表多元利益的人民对于美国政治局势的掌控,就如同上帝统治整个宇宙一般。”美国宪法的制度设计当中,共和国政府的产生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人民的选举,否则其将丧失掉政府统治的合理性所在,而这恰恰体现了政府享有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基本理念。在这里所谓“人民主权即人民通过其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府,并在这种情形之下实现对自己的管理与监督。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体仍旧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仍然享有某些最初的某些基本权利,而享有这些权利从而确保了任何个体免受迫害。”根据《独立宣言》当中的基本内容,在美国刚刚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之时,北美的每一个殖民地都首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然后在通过联合声明的形式将独立国家联合起来。然而,独立战争爆发后,战争的客观形势迫切要求要统一指挥一致打击英国殖民者。而13个分散的殖民地显然很难达到这一要求,于是进一步联合成立全国政府,于是原来相对独立的国家被确立为州,这也标志着由从邦联制国家走向了联邦制国家,于是为了顺应形势的需要,巩固胜利的果实《合众国宪法》便于1789年在美洲大地诞生。由于“联邦是建立在各州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各州在达成联合声明时并没有申明放弃自己所享有的主权,也没有申明成立一个单一的国家。”正是立基于此,美国的联邦制主权的基本理念与欧洲传统联邦制国家所倡导和实践的主权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异。托克维尔曾认为“美国联邦制主权”的特别之处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于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在推动。应该说人民主权原则在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所体现,但通常是以隐蔽的形式出现的。但在美国则不同,这一原则已经被社会广大民众所认可,并在法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美国,人民主权原则已经取得了人们可以想象的一切进展,甚至其发达程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

二、分权制衡视角下的美国宪政理念

如果说人民主权原则可以被认为是宪政制度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的话,分权制衡原则可以看作是实现国家稳定团结的极为有效政权组织形态。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又制约平衡,确保政府运作良好,是美国宪政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分权与制衡方面,制宪者们表现出极大的智慧与政治操作技巧。他们思考的逻辑是:政府各部门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定,但它们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宪法条文只是限制一个部门控制另一个部门的全部权力,但不反对部分地参与、配合另一个部门的工作,这主要源于各部门的权力来源相同;各部门权力“相对”分立又互相交叉渗透,从而产生制衡。制宪者们从始至终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增强联邦政府权力的同时,有效地限制联邦的权力。在他们看来“立法、行政、司法权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立宪者们所构设的宪政还旨在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有限政府。他们认为,只要政府的权力得以分立,政府就会受到限制。立法权应与行政权分立,而这两者都应与司法权分立。”因此,联邦宪法对政府权力作了相当细致和繁琐的划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权力交错纵横,大体看来,权力分立主要通过两个脉络:一是横向分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权分立。二是纵向分权,主要是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立。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应该互相独立,一个部门不能控制另一个部门的全部权力,各部门的主管都享有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的法定手段和个人主动。但即使这样,由于各部门权力不可能做到绝对独立,各部门之间影响也只能做到“尽可能少地起作用”。权力的相对分立与胶着,为权力之间的制衡提供了契机。联邦宪法使政府各部门权力相对分立,同时又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对另一政府权力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之间的权力分立与制约平衡。

三、结论

美国宪政理念是西方传统政法思想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个灿烂结晶。从美国宪法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宪政理念当中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学说。人民主权学说明了宪政为何产生以及产生的目的何在,而分权制衡学说则是为了充分贯彻落实人民主权学说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手段。在美国宪政理念的人民主权学说和分权制衡学说中包含了人类政治实践所发掘出来的丰富经验以及法治实践当中逐步清晰的必然的共同规律。对于人民主权学说以及分权制衡学说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必将进一步推动深入认识美国的宪政理念,同时其又为当代民主国家的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路径,故此,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孔小宁.美国宪政思想基础浅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美]华盛顿.华盛顿选集[M].聂崇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美]亨金.权利的时代[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

[4][美]保罗.S.芮恩施.平民政治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上一篇:偷玉米小学作文300字下一篇:调查问卷暑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