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概念论文

2024-05-05

逻辑学概念论文(精选6篇)

篇1:逻辑学概念论文

逻辑学概念要点

一.思维

1.思维的定义:思维由思维内容与形式结构两方面组成;

思维内容就是概念、命题、推理的思想内容;

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命题和推理本身各部分之间所共同具有的联结方式。

2.思维逻辑的形式结构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

变项:是指形式结构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代入的可变部分;

若将命题代入变项,则称为命题变项;若是将概念代入变项,则称为概念变项。

3.普通逻辑:是研究除去思维内容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4.普通逻辑的性质:a.具有全人类性b.具有工具性

二.命题

命题:是构成推理的最小单位,命题就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也即对情况的陈述。

2.命题的逻辑特性:具有真假性。

命题的真或假称为命题的真值(或称为逻辑值),命题以真或假为取值范围,不可既真又假。

3.命题的分类:根据命题中是否含有模态词,可以把命题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可以把命题分为复合命题和简单命题。

4.复合命题是由肢命题和命题连接词构成。

肢命题:就是复合命题所包含的命题;

命题连接词:就是把肢命题联结成复合命题的词项。

5.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肢命题的真假决定复合命题的真假。

三.推理

1.推理: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2.推理的种类

I.根据思维进程方向性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由个别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就是由个别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II.根据前提数量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直接推理:就是以一个命题为前提的推理;

间接推理:就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命题为前提的推理。

III.根据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必然性推理:就是有必然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必真;

或然性推理:就是不具有必然性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真。

3.推理形式:是指具有前提和结论的逻辑关系(又称推出关系)的、并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命题形式序列。

4.有效式的定义:就是能够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形式。

推理有效的成立条件:a.前提内容真实 b.推理形式有效

5.真值表:真值表就是通过赋值的方法,用图表将某一种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表现出来真值表的判定作用:

a.判定各复合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b.判定推理形式是否有效

通过将推理式转化为蕴涵式,再用真值表判定该蕴涵式是否为永真式的判定方法称为完全永真式判定法

6.简化真值表判定法:简化法又称归谬赋值法,遵循归谬原则:先假设蕴涵式非永真,即存在前真后假的情况,然后找出一赋值使前件真后件假,则假设成立,则推理形式无效。如果在假设条件下的推理中出现了肢命题或概念的真值赋值既真又假,即赋值矛盾,说明该假设不成立,则不存在令蕴涵式为假的情况,说明推理形式有效。

注意,倒推假设时可能出现多个分支情况,要一一加以计算,全部矛盾才能证明推理有效。

四.简单命题推理

1.概念的定义: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事物的性质与事物间的关系,逻辑上统称为事物的属性

2.概念的逻辑特征包括外延和内涵

内涵: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概念的种类

集合的特性:集合体由若干个体构成,但构成集合体的个体未必具有集合体的特有属性 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集合体作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如“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中的中国人(不是每个都勤劳勇敢)

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集合体作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如“树是植物”中的树(所有树都是植物)

4.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属加种差定义法:将定义项概念放入比其外延更大的概念中,并加入大概念中其他种概念与其之间的差别(种差)得到

定义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违反该规则的错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规则的错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定义项不能有含混不清的概念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式

5.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法分为一次划分、连续划分和二分法

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是相互排斥的(违反规则的错误:子项相容)

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

划分所得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违反规则的错误:子项不全或多出子项)

6.周延性:一个项被量项或联项表达了其全部外延,则该项是周延的。

五.三段论推理

I.三段论定义:就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由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推理

II.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

1.中项在两个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2.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3.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4.如果有一否定前提,得结论只能否定

5.如果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得结论只能肯定

6.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7.如果有一个特称前提,得结论只能为特称

8.三段论有效式(11个):AAA,AEE,AII,AOO;EAE,IAI,OAO;EAO,EIO;AAI,AEO。

六.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和其自身是同一的2.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或任一命题都必须保持自身利益的同一

3.违反要求的逻辑错误:

A。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当作相同的概念使用,并用其中一个概念代替已被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在:随意改变已被使用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把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B.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改变原来命题的断定内容,扩大或缩小原命题的断定范围,或用一个与原命题不同的命题来取而代之。表现 在:用相似而不同的命题代替原命题,或在论证过程中改变原论题;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确定的论题,或远离确定的论题。

〈二〉矛盾律

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不能同真的命题不能同时予以肯定

违反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三〉排中律

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逻辑要求:对于不能同假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予以否定

违反要求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表现在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全都否定或不做明确的表态,闪烁其辞。

篇2:逻辑学概念论文

什么是逻辑学?

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推理。要进行推理,就离不开运用判断,推理就是由作为推理根据即前提的判断而推出作为推理结论的判断的。可见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判断离不开概念。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一门科学,而人们把概念、判断、推理称为基本的思维形式。逻辑学如何来研究思维形式呢?

首先,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通过相应的词语、语句和复句来表达的,因此逻辑学就只能是结合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其次,逻辑学在研究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由判断组成的推理时,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而是一般形式。

最后,还必须明确逻辑形式可以是正确的,逻辑学上称之为有效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即无效的。学习逻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区分何为正确的,何为不正确的。

2.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 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 代表。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如果它真 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 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3.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 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 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 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 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4.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 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 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5.将观念付诸语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 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 表达出来。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 交流。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 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 不达意的经历吗? 6.有效沟通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以下是一些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1)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 的意思

(2)说完整的句子

(3)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4)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5)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7.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1)模糊:一个词语的指代物不明确,它就是模糊的。(2)多义:(在逻辑学上称为双关语),顾名思义,它 一般包含多重含义,且无法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在所讲事 物中到底反映的是哪种含义。

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 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 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避免造成歧义的惟一方法就是,尽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 8.避免闪避式语言

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 误解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在建议你要口无遮拦,人应该可以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9.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

1.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点或本质来反映某个或某类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2.任何一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3.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才能存在和表达出来。这些能表达概念的词语也就是逻辑学中所说的词项。(1)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2)同一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4.词语对概念的表达必须是明确的。5.对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必须是明确的。

6.明确概念,就是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概念明确,才能使判断、推理明确的,无歧义。

明确概念的两种主要方法:定义和划分。

概念明确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明确的。明确概念也就相应有两种主要的方法: 一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下定义 二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划分 2.下定义应遵守的规则

(1)下定义概念的外延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应当是相等的。(2)下定义的概念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的概念。(3)下定义的概念中不能使用含混的不清晰的概念和词语。3.什么是划分

逻辑学上所说的对概念外延的划分,简称划分。划分是将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按照某个或某些性质分为若干小类的一种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即一种通过明确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又一种主要的方法。4.划分应遵守的规则

(1)划分应当是相应相称的。具体一点说,即划分的母项的外延与划分所得的诸子项的外延之和应当是相等的。

(2)划分后所得子项在外延上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正确区分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正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不要把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当作非同一关系的概念 不要把不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当作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 不要把不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当作从属关系来使用,也不能把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当作具有并列关系的概念来运用。

判断就是人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思维所涉及的对象进行各种各样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的一个基本逻辑特征:对思维对象有肯定或否定。这种有真有假能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就是我们常说的命题。只有陈述句才能对思维对象,即一切事物情况做出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因而才能直接表达判断而成为命题,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都不能直接表达判断,因而不是命题。

首先,判断恰当的问题就是判断最为一种思维形式,标志着人们对对象有所认识,从而成为人们正确思维和有效实际的工具而言,也就是把判断视为人类知识的基本细胞而就其独立运用而来的。

其次,判断恰当的要求是人们基于实践活动的具体性而对判断做出的要求。最后,判断恰当与判断真实或者判断不正确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其本身的组成,结构必须做到恰当。

另一方面,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工具,而作为工具,自然就存在着人们对这种工具应用的是否恰当的问题。所以判断的应用也必须是恰当的。(1)简单判断:自身不包括其他判断的判断。

直言判断:断定某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由主项、谓项、联想和量项构成。

关系判断:断定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有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构成。(2)复合判断:包含了其他判断的判断,用逻辑词连接几个判断。

联言判断:断定事物若干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

选言判断: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的判断。

1.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必须明确,只有主项和谓项明确的判断才可能是恰当的。2.主项和谓项的搭配要恰当

命题:就是有真有假的能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

伪命题:也就是假命题,但假命题首先必须是一个命题,只不过是一个未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情况的命题罢了。

3.直言判断的量项使用更恰当。直言判断的两种量项:全称量项(每个、任何、没有)和特称量项(有的)

4.直言判断的联项性质(肯定或否定)要恰当

5.再看复合判断的恰当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恰当地运用各种复合判断的连接词问题

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环境,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话的时间、地点以及交际者共同具有的指示等因素。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即书面语言的上下文或口头语言的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表达思想时的社会环境

预设: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和命题。

预设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给定语境中,说话人无论是进行陈述,提出问题,还是发出命令,提出请求,在说话时总是相信或假定了一些前提条件(某个事实)或背景知识(用命题表示的),这些假定作为说话双方所共同接受的前提条件或背景知识就是这一语境中该话语(语句)的预设

评价一个判断是否恰当,可以通过分析其预设是否成立,即分析预设的真假。只有当一个判断的预设是一个真命题时,该判断才有可能是恰当的,反之,必然是不恰当的。

1.判断(以及表达判断的命题)必须是真的,其中也包括作为判断成立的前提和预设必须是真的。

2.判断(或者判断表达的命题)的断定含义必须清晰、明确、无歧义。

3.分析判断所面对的具体实践要求以明确判断的目的和任务。换句话,就是要分析和明确判断所面对的语境及其所需要判断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据以形成和做出判断 4.重视话语艺术

5.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仅就判断整体而言,并没有针对不同种类的判断在判断恰当方面有何不同的要求。

6.判断种类不同会使得由其组成的推理及其规则不同,这就涉及到不同种类的推理问题。

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前提:在推理中作为推理依据的命题(即作为推理据以出发而推出另一个新命题的那些命题,如前例中在横线上方的那些命题),称为推理的前提。推理的结论:由前提推出的命题(如前例中横线下方的命题),称为推理的结论。推理也就是由前提推出结论的一种思维形式。

1.一切推理都是由命题组成的。命题形式不同,组成的推理形式也不相同。

2.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离不开推理,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要把前提、结论排列得整整齐齐,一丝不差。人们对推理的运用是有所简略的,有时甚至前提和结论颠倒。

3.逻辑分析的任务(检验和评价某个人的发言或论述)就在于要透过言语或论述找出其推理结构,对推理是否合乎逻辑予以评定。要想正确地使用一种推理,以保证从真前提能必然推出真结论,就不仅要求推理的前提是真的,而且要求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即合乎该种推理的规则。也只有这种推理形式有效的推理才能称得上是合乎逻辑的推理,而那些违反逻辑规则的、推理形式无效的推理就只能是不合逻辑的推理了。

逻辑学所要研究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逻辑学对推理的要求必然是而且也只能是推理要符合逻辑(1)演绎推理(必然性推理):即由真前提必然能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在逻辑学上把这类推理称为演绎推理,也就是前提能蕴含结论的推理。在这类推理中,其推理形式能够保证由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那么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而进行的推理(即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称为有效推理。反之,如果真前提推出了假结论,我们称为无效推理。

(2)非必然性推理:在逻辑学中,我们把那种由真前提并不能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称为非必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就传统逻辑而言,这类推理主要是归纳推理,其主要特点在于,运用这种推理,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

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前提的数目及其所涉及范围的大小来确定,即当前提的数目越多,涉及的范围越广而未发现反例时,结论的可信度就越高,该归纳推理就越合理。逻辑学家主要是借助概率方法来描述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当概率越大时,结论的可信度越高,该归纳推理就越合理。

简单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和关系命题(断定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命题)重点来说一下四种直言命题 我们用S表示主项,P表示谓项

(1)全称肯定命题:断定某类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所有S是P,通常写作SAP,简写为A。例:所有团员都是青年。

(2)全称否定命题:断定某类对象中每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所有S不是P,通常写作SEP,简写为E。例:所有鲸鱼不是鱼。

(3)特称肯定命题:断定某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有的S是P,通常写作SIP,简写为I。

(4)特称否定命题:断定某类对象中有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有的S不是P,通常写作SOP,简写为O

通过改变前提中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作为前提的原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作为结论。这就是直言命题推理中的换位法推理,简称换位法。

进行换位法必须遵守的两条原则:

(1)换位法只是改换原命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原命题的质保持不变。即作为前提的原命题如为肯定(或否定)命题,通过换位后结论仍为肯定(或否定)命题。

(2)换位后的主项和谓项在原命题中如没有被断定其全部外延(逻辑上称为不周延),换位后不得断定其全部外延(逻辑上称为周延)。

通过改变命题的质(即把更肯定命题改变为否定命题,或把否定命题改变为肯定命题),并将原命题的谓项改为否定概念而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方法,称为换质法推理,简称换质法。通过换质法,可将原来的肯定命题改变成与之等值的否定命题,即如果原命题是真的,则变换后所得到的命题也是真的。

(1)A与E:二者的制约关系是: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另一个真假不定。也就是说,当二者中一个为假时,另一个是可假也可真的,亦即二者可以同假,但不能同真。这种关系逻辑学上称为反对关系或对立关系。

(2)A与I或E与O:当全称命题为真时,特称命题必为真;当全称命题为假时,特称命题在一种情况下为真,在另一种情况下为假。概括即:全称真,则特称必真;全称假,则特称真假不定。可见二者的关系是既可同真也可同假。这种关系逻辑学上称为差等关系。(3)I与O:一个镇,另一个真假不定;一个假,另一个必为真。概括地说,二者只能同真,不能同假。逻辑学上称此为下反对关系。

(4)A与O或E与I:一个真,另一个必为假;一个假,另一个必为真,概括地说,二者的关系是不可同真,不可同假。逻辑学上称此为矛盾关系。

直言推理的间接推理主要指由两个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另一个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就是传统逻辑所说的三段论 1.一个三段论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多不能少。多了,就将不只有构成三段论所必须的三个命题;少了,则构不成三个命题,因此这条规则是关于三段论本身结构的规则。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这就是说,中项在前提中可以两次周延,但不能一次也不周延。否则,即使前提真,而且结论在事实上也真,但在逻辑上却是错误的,无效的。这是关于中项的一条规则。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相对于三段论来说,可以具体为: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就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命题作为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命题,结论必然是否定命题;当结论为否定命题时,前提之一应为否定命题。这是两条关于三段论前提的规则。

5.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命题,则结论必然是特征命题。这是关于三段论前提的另一条规则

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某种关系的命题就是关系命题

任何一个关系命题都由一下三个部分组成:关系项(表示对象与对象之间某种关系的词项,如“迟于”),关系者项(表示具有某种关系的对象的词项,如“小赵”)可以将其中的前者称为关系者前项,后者称为关系者后项,量项(表示关系者项外延数量的词项)。

关系推理就是一种以关系命题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

对称关系:两个对象之间,如果其中一个与另一个有某种关系,另一个也与之有某种关系,那么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叫做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如甲对象与乙对象有某种关系,而乙对象与丙对象也有某种关系,那么甲对象与丙对象也有这种关系。

既包括关系命题,由包含直言命题,被称为混合关系推理

复合命题是那种自身包含有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复合命题所包含的命题,统称为复合命题的支命题。将支命题联接起来构成复合命题的语词称为命题联结词。其次,复合命题的支命题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是复合命题

最后,基于联结词的不同,复合命题有五种:负命题(并非,没有),联言命题(和,而且),选言命题(或者),假言命题(如果),等值命题(当且仅当)

负命题,就是否定某个命题的命题 负命题有效推理:以负命题作为推理的仅有前提或结论,并根据负命题的逻辑特性所进行的推理。

联言命题,就是断定事物的若干情况同时存在的一种复合命题。联言命题的支命题至少有两个。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既然联言命题同时断定了事物的若干情况,那就意味着只有当它所断定的几种情况都是存在的,亦即所有联言支都为真时,该联言命题才是真的;只要其联言支有一个为假,整个联言命题就是假的,这就是联言命题的基本逻辑特征。

联言推理,是以联言命题为前提或结论,并依据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演绎推理。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由一个联言命题的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

联言命题的组合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命题推出以这些命题为支命题的联言命题为真。

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的命题。

选言支:反映事物若干可能情况的命题是选言命题的支命题,称为选言支。选言命题的选言支至少有两个。相容选言命题:是指所断定的若干可能情况可以同时并存,因而其选言支可以同时为真的选言命题。p∨q 读作p和q的析取

不相容选言命题:是断定几种可能情况不能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相容选言推理:前提中的选言命题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只能有否定肯定式,而不能有肯定否定式 不相容选言推理:是前提中的选言命题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命题所断定的事物的若干可能情况不能同时并存,即其选言支是不可能同时为真的。即,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只有当选言支有且只有一个为真时,该命题才是真。(1)肯定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2)否定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其余选言之(就二支的前提而言)或其余选言支的不相容析取(就三支以上的选言前提而言)

假言命题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既然是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那就意味着有充当条件的事物情况,也有作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事物情况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纯假言推理 前提和结论均为假言命题的假言推理。

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是人们在论辩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运用这种推理的一方常常会提出具有两种可能性的选言前提,对方不论选择其中哪一种可能,结果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这种推理又叫二难推理。

假言联言推理 是以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合取跟一个联言命题(其联言支的数目与假言命题的数目相同,或是对假言命题前件的肯定或是其后件的否定)为前提而推出一个联言命题为结论的复合命题推理。

逻辑思维规律是指在人们的一切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中普遍起作用的那些规律,大体上就是指传统形式逻辑的三条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同一律是传统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因此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或判断的确定和同一。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 主要是混淆和偷换概念的错误与转移或偷换论题(判断)的错误。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保证概念、判断以及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确定和同一是十分重要的。

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任何一种思想,包括任何一个判断,一种理论或一种理论体系,只要包含着逻辑矛盾,它就是不成立的。对于任何思想或言论,不能既肯定它,同时又否定它,或者说得更简单些,对同一个判断,不能既说它是真的又说它是假的。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排除思维及其表达过程中的一切逻辑矛盾,以保证思维及其表达过程中的无矛盾性,即首尾一贯是极其重要的。排中律也是传统形式逻辑的一条基本规律。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是假的。排中律逻辑要求

在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就必须承认其中有一个是真的,给予明确的肯定,不能对两者同时加以否定。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常常表现在是非、真假之间骑墙居中,在争论上表现出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或然推理不像演绎推理那样有严格的规则可以遵循,因此其前提真而结论假并非是不可能的,而演绎推理的推理形式只要合乎逻辑规则,其前提真而结论假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于或然推理,只要其结论的得出有一定的根据,记得到了前提的一定程度的智齿,就可以认为它是有合理性的,因而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或然性推理(如归纳推理)和必然性推理(如演绎推理)在合乎逻辑上的不同含义和要求。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对某类对象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已知它们都具有某种性质,由此得出结论说:该类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完全归纳推理遵循的规则:(1)对于个别对象的断定是真实的(2)被断定的个别对象是该类的全部个别对象。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在前提中对某类对象的部分个别对象做了考察,发现它们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于是在结论中断定该类对象的一切个别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注意: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以能从某类对象的部分个别对象的考察,推出有关该类对象的全部个别对象的一般结论,仅仅是根据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对于一般结论来说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此,简单枚举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即可真也可假),只能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线索,不能作为论证的根据

类比推理是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性质上的相同,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类比的一个或一类对象上所具有,而在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上相同。类比推理的结论只具有或然性,即可能真,也可能假。

提高结论可靠度的方法

(1)要尽可能的从两个或两类对象较本质的属性进行类比(2)要尽可能找到类比对象间更多的共同属性

假说也叫假设,它是根据已掌握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是否存在,原因及其发展规律所作出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假说的特点

(1)具有推测的性质

(2)必须以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为根据(3)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一种形式 假说的构成,通常都要经过如下五个步骤:

(1)观察、收集所研究对象的各种情况,占有各种事实材料

(2)运用有关科学知识,对已占有的各种事实材料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假说,即作出有关某一事实是否存在及其原因、规律性的假定。(3)从假定作出推断,即形成这样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如果假定成立,那么就会存在某些推断。

(4)验证这些推断事实上是否存在

(5)如果推断事实存在,则假说成立;如果这些推断事实上不存在,则假说不成立,就应另作假定,提出新的假说

论证是借助于断定一个或一些命题的真实性,通过逻辑推理来确定另一个命题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论证实际上就是逻辑论证。首先,论证总是借助逻辑推理来进行的 其次,由于论证是借助真实性已经得到判定的某个或某些命题,通过逻辑推理来确定另一个命题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过程,所以论证是确定另一个命题真实性的过程,即证明的过程,证实的过程

再次,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通过论证方式而组成

什么是充足理由原则?

简单的说,一个论证,只要遵守了传统逻辑的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该论证就是合乎逻辑的,有说服力的。充足理由原则基本内容

作为正确论证基本逻辑原则的充足理由原则,即传统逻辑的充足理由律,其基本内容是:在思维过程中,一个正确思想的存在总有其充足理由,就论证来说,在任何论证过程中,一个论题被确定为真,总有其充足理由。

公式表述为:A真,因为B真并且由B必然能推出A 充足理由,就是一个正确命题和思想得以成立的真实而足够的证据。充足理由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理由(作为论据的命题)应该是被断定为真的命题

第二:理由(作为论据的命题)和推断(作为论题的命题)之间应当具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即论题应当是合乎逻辑的由论据必然提出。

最根本的是既要遵守基本的逻辑思维规律的逻辑要求,又必须遵守作为论证基本原则的逻辑要求。

1.要使论证合乎逻辑,有说服力,就论题来说,必须遵守两条规则: 第一,论题必须明确

第二,论题必须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始终保持同一

很显然,这两条规则集中地体现了同一律在逻辑论证过程中的逻辑要求,因而是我们在任何论证过程中都必须自觉遵守的。

2.为了论证合理,有充足的理由,对于论据来说,要遵守的规则:

第一:论据应当是真实的,而且其真实性应当是已经被判明的了

第二: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论题来说明。

很明显,这两条规则实际上就是充足理由原则的逻辑要求的具体体现

3.为了使论证有充足理由,有说服力,还必须对论证中的论证方式提出一条规则:

篇3:海洋经济概念界定的逻辑

从理论建构的角度而言,海洋经济定义的模糊会造成海洋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不够完善, 从而导致其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当前国内涉海高校关于海洋经济大多挂靠在农林经济学科或者农学学科之下。显然,海洋经济活动与农林经济或者农学有着较大的区别, 学科定位不清,海洋经济在当前学科体系中没有任何话语权,使得研究者常常面临学术交流和研究方法论不被认可的尴尬局面。理论研究的薄弱也给海洋产业的实践者带来颇多困扰。海洋经济太过宽泛的声音不绝于耳。突出的证据之一是很多产业如临海工业在人们观念中并不具备与海洋固有的、天然的联系的特征,而临海工业却频频出现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

系统科学分析海洋经济这一概念的界定逻 辑和海洋经济的概念实质,对于海洋经济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明确海洋经济理论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经济的内涵界定,厘清海洋经济概念界定的研究逻辑,在此基础上总结海洋经济概念界定应注意的问题。

1国内海洋经济定义的研究进展

1.1国内学者

国内最早给海洋经济一词定义的是杨金森, 在《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实行统筹兼顾的方针》一文中提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徐质斌认为,海洋经济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1]。徐质斌、牛福增认为,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区位选择和初级产品原料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此概念界定将特定依存关系列表具体化。各种海洋经济活动与海洋依存关系见表1[2]。

陈可文则将海洋经济划分为3个层次,包括狭义范围的海洋经济、广义的海洋经济以及泛义的海洋经济。此海洋经济的3层次划分,将前人论述的 “直接相关”“间接相关”或 “特定依存 关系”具体化,进行了分层说明,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和理解相对更加全面和完善[3]。何广顺认为,尽管学者各自对海洋经济的界定不同,但其内涵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海洋经济的范畴不仅包括海洋产业活动,也包括与海洋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 二是海洋经济不仅包括海上经济活动,也包括陆域的涉海经济活动[4]。徐敬俊、韩立民认为,“海洋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制度下,通过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以获取社会利益、 环境利益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5]。

以上学者界定大多从研究者对于海洋经济活动本身的感知经验为出发点,尽可能地抽象出海洋经济活 动的特征 来进行海 洋经济的 界定。 当然,不同学者在概念对象、海洋经济特征抽象、 理论加工维度等方面的略有异同,这些差异为海洋经济概念的科学定义奠定了基础。

1.2国家标准

学者们的定义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共性认识度不高,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没有与其概念界定相匹配的度量体系。国内关于海洋经济研究大多基于国家海洋局1999年和2006年分别制定的 《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及《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中关于海洋经济的定义。按照现行标准的定义,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互关联的活动的总和。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两大部分(图1)。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 和服务活 动; 2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活动;3直接应用与海洋和海洋开发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活动;4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5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属于上述5个方面之一的经济活动,均可视为海洋产业。

海洋相关产业是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 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

从概念的演进视角来看,2006年国标界定的海洋经济的内涵在3个方面有所拓展:一是内涵中对经济活动 类型的扩 展,从最初的 “开发、利用”拓展为“开发、利用、保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运用;二是在外延明确了海洋空间作为投入要素的经济活动;三是对原有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中所隐含的海洋经济活动在沿海地区这一思想进行拓展,明确海洋产业的地理区位并不仅限于沿海地区。

2国外海洋经济定义的研究进展

2.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 海洋经济 总量最大 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海洋产业的研究术语为海洋部门,在1972年发布的《海岸带管理法案》中就使用了海洋经济一词。Pontecorvo在 《科学》 杂志上发表的 题为 “海洋部门 对美国经 济的贡献”中指出,海洋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指的是海岸带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活动[6]。Luger则认为海洋经济是位于海岸带与海洋有着固有联系的生产与服务活动[7]。Colgan指出,海洋经济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的投入品来自于海洋或者五大湖的所有经济活动。海洋经济是产业和地理两个变量的函数。尽管大部分海洋经济位于海岸带地区,但也有些海洋经济比如游艇制造和海产品零售位于非沿海地区[8]。Colgan主持的国家海洋经济项目(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ject,NOEP)中所界定 的海洋经 济的范围 比Pontecorvo和Luger所界定的多4个行业,分别是游艇零售业、休闲公园和露营地产业、码头经营业以及搜索和导航设备业。Colgan在2004年美国海洋经济项目(NOEP)报告中指出,海洋经济是依赖海洋作为生产过程投入的经济活动或者是发生在海洋空间上与海洋地理空间有着固有的联系的经济活动[9]。随着对海洋 经济认识 的进一步 深化,Colgan认为,海洋及其资源直接或者间接作为生产或者服务投入的经济活动称为海洋经济。 具体而言,要么一种 产业与海 洋有着固 有的联系,要么该产业与海洋相关并位于临海区域,则该产业的经济 活动就属 于海洋经 济的范畴[10]。 同时,美国海洋经济项目组强调,定义海洋经济要综合产业和地理视角,直接利用海洋的产业必然包括在内,其他相关产业是否属于海洋经济则取决于其产业活动的地理位置与海洋的邻近性。 此定义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根据上述原则,Colgan主持的NEOP归纳了海洋经济的经济活动范畴。海洋经济包括6个部类的经济活动,分别是:海洋相关设施及构筑物部类、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部类、矿产类、船舶修造类、滨海旅游与休闲部类以及海洋运输部 类。 其中,海洋相关设施构筑类包括涉海建筑及构筑产业、涉海设施的维护与维修业、渔业孵化及恢复设施业;海洋生物 资源利用 类包括海 洋捕捞业、海产品市场及海产品加工业;矿产类包括滨海砂矿及石灰矿开采业、油气勘探与开采业;旅游与休闲部类包括滨海娱乐休闲服务业、游艇零售产业、餐饮业、旅馆及住 宿业、游艇码头 经营业、休闲车船停靠经营业、水上观光产业、运动器材零售产业、动物园以及水族馆经营业。

美国涉海行业分类并未建立海洋行业分类 的相关标准以及独立的海洋产业分类体系,只是按照《北美产业分类系统》对海洋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归类,同时从产业和地理两个角度综合确定海洋经济的行业范畴。

2.2爱尔兰

长期以来,爱尔兰将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加工视同为海洋产业,但是21世纪的爱尔兰海洋经济 已经以海 洋服务经 济为主导[11,12]。 按照Shields的定义,爱尔兰海洋经济由交通、食品、能源、旅游和技术部门5个部类的大量公司的经济活动组成,这些经济活动可以分为海洋服务 业、 海洋资源利用业、海洋装备 制造业以 及海洋研 究、教育和培训业四大类[13]。其中,海洋服务业包括滨海旅游休闲业、海洋运输、海洋贸易业、其他海洋服务业以及国际巡航业;海洋资源利用业分为海洋能源利用、海洋食品开发以及海洋矿物开发3个子类;海洋科研、教育及培训业分为海洋教育业和海洋研发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分为游艇建造业、生物利用装备制造业、海洋技术装备制造业及其他海洋制造业。

3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逻辑

3.1以海洋经济的产业特征为基础定义海洋经济的内涵

美国和爱尔兰的国家海洋经济报告中指出, 海洋或者是海洋资源作为海洋经济活动的投入要素。在确定海洋经济问题过程中,不仅要考量自然资源问题,同时也要考虑该经济活动的区域边界与海洋地理空间之间的联系。国内的学者和标准在界定海洋经济时考虑了海洋资源的价值属性和海洋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属性。可以看出,中国、美国、爱尔兰研究者在分析海洋经济概念内涵的逻辑路径极为相似,就是抽象出海洋经济这一多元经济活动的共性特征。这个特征是与海洋或者与海洋资源相关,但较少发掘海洋这一资源、区域、环境复合体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关系,忽略各种海洋经济活动比如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产业与海洋依存之间的差异,把这些经济活动中的共同要素———海洋作为同一体而去处理它们。这一貌似简单的处理却概括了海洋经济的前提,也便于化解各种不同海洋经济事实对理论的有效冲击。这种定义海洋经济概念的逻辑是将海洋这一复合体的外生性、非人格化视为海洋的重要特征,通过外生化海洋要素来解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3.2以列举法明确海洋经济的外延

究其本源,以海洋经济活动的特征是从海洋的特性延伸而来。众所周知,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海底及海岸区域又储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一些海洋产业如海洋客运、货运、仓储、滨海旅游等依存的地理空间。因此,海洋作为资源、空间、区位的复合体,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属性客观 上必然是多重的。更重要的是,海洋与各种海洋经济活动之间的依存和相关关系的特征不具有并列性,各种海洋经济活动的产品或服务相差很远,产业链条的联系并不紧密,相关价值链环节交集很少。这些差异使得研究者很难用严格准确的术语固定海洋经济概念的内容。我们知道,概念范畴的界定过程是主观描述、刻画客观属性和事实。海洋经济活动属性的多重性加剧了研究者准确抽象化描述海洋经济共性特征的难度,因此海洋经济的概念只能大概地反推出所属经济活动,描述比较模糊, 如与海洋“相关”并与海洋在地理上“邻近”这些模糊表述则需要从外延的角度说明海洋经济的范围。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比较国内外对海洋经济概念的外延,不难发现,大多数都是依据本国的国民经济账户的分类体系进行 划分出其下的与海洋有关的全部下位概念来描述海洋经济外延的。

3.3数据的可得性影响海洋经济的外延

数据是海洋经济深入研究的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是评估海洋部门贡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Colgan在NOEP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定义海洋经济的逻辑出发点是为了衡量海洋经济的贡献,其方法论是:从统计的视角、从已有的统计体系(NAICS)中挖掘出与海洋及海洋资源相关的经济活动数据。英国海洋经济统计基础是欧洲共同体经济活动编码体系[10]。中国海洋经济估算方法论与美国、爱尔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类似,首先根据海洋经济的定义从国民经济统计账户中,其次是估算一个经济部门中海洋经济的比例[14]。中国的估算方法是通过查看此行业内部公司的概况,区分其产品或者服务中海洋与非海洋业务的比例。

Zhao比较了中国与美国四位数代码的海洋经济子产业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我国统计范围更为宽泛,而且部分海洋产业子类的统计部类差异较大[14]。一般而言,实际估算过程中,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数据估算需要在行业和部门数据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英美国家由于体制的原因,各沿海州、县而其他的行业没有按照一致的方法归类,因此难以从大类中剥离出海洋或海岸带相关的数据。由于大部分的数据都是较高层次的总计数据,而不是适合层次的总计数 据, 国家海洋经济项目获得的数据不够详细,难以对涵盖的六大行业开展相互兼容和比较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海洋经济研究的范畴。事实上,在与本国经济行业分类数据体系衔接的时候,研究者们不得不根据数据的可得性调整海洋经济研究对象的范围,使研究对象和数据两个层面上达到统一,从而影响了研究者们对海洋经济概念的外延所包括对象的理解和解释。

4结论

海洋对沿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 加,海洋经济研究也日益深入。海洋经济概念是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海洋经济理论体系建构迟缓很重要的原因是海洋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论研究不足。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从海洋区域、资源、地理单元和经济活动的关系入手,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国内外研究 者界定海 洋经济的 逻辑路径 相似。 在界定海洋经济内涵时,忽略海洋这一资源、区域、环境复合体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关系,而是把海洋经济活动中共同的要素———海洋外生化处理来解释海洋经济的根本属性,研究者进行这样概念加工的根本原因是很难用准确的符号或者语言刻画海洋这一复体;内涵描述的模糊性使得列举法成为各国研究者明确海洋经济的外延时的首选,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海洋经济的外延不断扩展,各种新兴海洋产业在未来将会纳入海洋经济的视野中。由于各国 经济行业 分类体系、制度的原 因,各国海洋经济的统计子类并不相同,而且各海洋子类所归属的大类也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洋经济跨地区和行业的比较研究的兼容性,也影响了 研究者对 海洋经济 外延的解 释。我们对海洋经济概念界定逻辑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凸显海洋经济这一概念界定的问题所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脉络。

从以上研究不难看出,在界定海洋经济概念时,准确刻画其内涵是很困难的。在用列举法解释其外延时,应更多地凸显其内涵中难以描述的海洋这一抽象符号的资源与空间多维度特征,即明确其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要素、地理空间以及环境基础的特征,尤其需要阐释清楚什么情况下海洋作为经济活动的间接投入可纳入海洋经济的范畴,与海洋有多远的空间距离可认为是海洋经济活动。同时,需考虑与现行统计体系匹配兼容,毕竟经济研 究没有数 据支持也 难以深入 开展。综合产业、地理和统计的视角,海洋经济概念的框架才会趋于完整,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同。

篇4:武术概念之逻辑学探究

【关键词】武术概念;逻辑学;本质属性;外延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martial arts more clearly present in front of peopl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rtial arts, this paper has a logical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martial arts in the ancien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 analysis. It points out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definition of martial arts put forward by the past scholar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using correct logical form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Wushu, clearing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the martial arts, distinguishing the extension of martial arts.

【Key words】concept of martial arts; logic; essential attribute; extension

引言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以及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思维方式。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曾在其《概念论》中称:“概念无疑是形式,但必须认为是无限的有创造性的形式,它包含一切充实的内容在自身内,并能够同时不为内容所限制或束缚。概念乃是内含于事物本身之中的东西:事物之所以是事物,即有其中包含概念,因此把握一个对象,即是意识着这对象的概念〔1〕。”因此,对武术概念的逻辑学探究,一方面能揭示武术这一技击内涵,建立良好的武术思维的基础,另一方面能明确武术的外延,亦是形成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条件。

然而,武术这一运动文化载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既要看到古代、近现代的大社会背景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又要看到当代“大武术观”对武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指导性意义,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明确武术这一概念。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运用形式逻辑定义武术概念,吸收前辈们对武术概念的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升华武术概念这一理性认识。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武术概念的定义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导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等专著以及相关文献资料。

逻辑分析法:从武术概念的整体到武术概念的部分,再从武术概念的部分到武术概念的整体,以此为逻辑基础,运用归纳、演绎论证方法,对武术概念进行逻辑分析。

2武术概念的演变及逻辑分析

2.1武术概念的历史演变

2.1.1古代武术概念的萌芽

任何事物的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漫长久远年代里走过来的武术,今天的概念和往昔的概念及所涵盖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少差异,但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武术”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与门下文人共同编定的《文选》中,但不具有今天武术概念所具有的含义,文中有诗句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南朝宋·朱颜年《皇太子释奠会》),其意指停止武战,发扬文治,并非反映今之武术的概念。后人将“武术”一词作为自卫强身之术的专门用语。“武”在甲骨文中指人持戈行进。“术”在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城邑中的道路。《辞海》解释“武”字有多个义项,其中前两个义项是:①“泛称干戈军旅之事”;②“勇猛”。《说文解字》中称“术”字为“邑中道也”,后引申为“技艺”,即方法、技术,如同道路是通达目的的手段。实际上,中国的“武”字,(字面上是战斗),其实是由“止”字(表示“停止”)和“戈”字(意指“矛”)组成的。所谓止戈为“武”。意思是:“停止战争”或者“维护和平”。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古代武术只发挥了其军事功能、防身功效,即与人斗、与兽斗的指导思想。

2.1.2近、现代武术概念的初探

近、现代武术概念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究其原因,在政治上帝国列强的侵入、封建制度的瓦解、新政的出现;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经济开始瓦解;文化上,闭关锁国政策不再,中西文化开始碰撞,武术吸收了西方的“体育说”,但武术的技击本质属性、外延没有明确,只是确定了武术的功能和意义,正如以下概述:

1932年编写的国民体育实施方案认为国术原为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供给自卫技能,一方面可以锻炼体格之工具〔2〕。

1943年《中国国术馆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宣言》对武术的定义是:“所谓民族体育者,即我国固有之武术也!源远流长,体用兼备,不独在运动工具具有相当之价值,且对于自卫上有显著之功效〔3〕。”

1949年10月26日至27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武术名家张文广发言:“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强身健体的特点〔4〕。”

2.1.3当代武术概念的争鸣

当代武术概念的争鸣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体制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上百废待兴,为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而在这个阶段,武术概念的表述出现了唯技击论。

1957年3月张之江在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主要的体育活动方式,这个体育活动方式,在民族健康、民族自卫以及民族医学治疗上,都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5〕。

1957年6月“关于武术性质问题的讨论”,诸专家认为:武术是民族形式体育的内容之一,具有健身、技击、艺术的成分,它是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思想品德,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6〕。

1961年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则认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筋健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财产〔7〕。

1987年出版的武术教材认为,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以及包括对抗技击内容的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8〕。

1988年2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武术被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9〕。

1988年武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认为,武术是一种由踢、打、摔、拿、劈、刺等攻防动作组成的徒手与持器械者搏斗的套路和对抗性运动〔10〕。

1988年由张高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武术教材认为,武术亦称武艺,是由中国古代技击格斗技术演化而成的一项兼具套路演练及攻防搏斗演练形式的体育运动〔11〕。

1989年由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写的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认为,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12〕。

1990年由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体育运动学校教材则认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13〕。同年,由马明保、张中尧、黄益苏主编的武术教材认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14〕。而这一年由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人教版武术教材则认为,武术是以带有攻防含义的动作为素材,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和规则要求,以套路演练或技击格斗为不同的表现形式,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15〕。

1992年由孟昭祥、王建华编著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教材认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6〕。

1995年由马明保、张中尧、黄益苏主编的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科教材则认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散打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7〕。

1996年由武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武术教材认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8〕。

1997年由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武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体育院校函授教材则认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9〕。

武术概念的稳定期在21世纪以后,如表1中所著:大部分学者基本认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2武术概念的逻辑分析

2.2.1界定武术概念的形式逻辑规则及意义

从形式逻辑上对武术概念下定义包括三个部分,即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也就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分类、武术的上位概念。而形式逻辑也规定对武术概念下定义的规则:第一,定义必须揭示武术的区别性特征。第二,定义项(武术)和被定义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外延必须相等,否则会犯形式逻辑的定义过窄错误(即一个定义把本来属于被定义概念外延的对象排除该概念的外延之外),例如:1988年12月,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上,武术的概念被界定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该定义就犯有定义过窄的错误,对武术的分类缺少了功法运动形式。当然,对武术的定义也会出现定义过宽的错误(一个定义把本来不属于被定义概念外延的对象也包括在该概念的外延之内)。又如:1961年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则认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筋健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财产。该定义就没有指出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仅仅指出了武术的体育属性,同时提出了武术的运动形式,而且把武术表述为体育,把武术的外延给扩大了。第三,定义不能恶性循环。在用定义项去刻画、说明被定义项时,定义项本身又需要或依赖于被定义项说明。第四,定义不可用含混、隐晦或比喻性词语来表示。第五,除非必要,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或负概念。

那么,我们该运用何种方法对武术准确定义呢?形式逻辑上规定属加种差定义是对武术概念最准确的定义方法。即找出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然后找出相应的种类,被定义项就等于种差加上属。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后者的外延并不全部包含在前者的外延之中,则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有种属关系,前一概念是后一概念的种概念,后一概念则是前一概念的属概念。而武术概念的属就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概念的种差就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对武术的准确定义,有助于人们能够把对武术的已有认识总结、巩固下来作为以后新的认识武术活动的基础,有助于人们揭示武术这个词语、概念、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明确武术的使用范围,进而弄清楚武术这个词语、概念、命题的使用是否合适,是否存在逻辑方面的错误;有助于人们在武术理性的交流与传播中,所使用的武术术语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从而避免因误解、误读所产生的无谓争论,大大提高武术交流的可能性,促进武术传承与传播。

因此,可以将武术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2.2武术的内涵:体育属性、技能属性、文化属性、技击属性

武术作为身体运动方式的存在,是记载身体运动的符号,也体现出了武术的体育属性,那么武术的概念应该表述为:武术是一种中国传统攻防技击的体育运动。但是,除了武术,其他运动项目也具有身体运动的属性。所以说,体育属性不具有排他性,不能作为武术的本质属性。

武术内容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它在古代军事斗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古以来武术就一直发挥着技能方面的作用,无论是看家护院的家丁,还是镖师、艺人、拳师,都将武术作为一种防身自卫技能。如果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能属性,那么武术概念的表述应为:武术是具有技能属性,以攻防意识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但从中不难发现,跆拳道甚至拳击也具有这样的技能属性,因此,技能属性也不能作为武术的本质属性。

武术不仅具有技能属性、体育属性,还是诠释文化的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阐释着中国文化,如果其作为武术的本质属性,那么武术则是具有文化属性的攻防意识的传统体育项目,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其他的民族传统项目太极拳也具有文化属性。所以说文化属性作为武术的内涵也是不妥的。

武术是中国历代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将零乱的攻防技术不断综合整理、发展,并用套路、格斗、功法形式提炼出来的技术体系。技击属性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因此,武术的概念必须反映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及其技术范畴,如徒手的踢、打、摔、拿和器械的劈、砍、扎、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法。

2.2.3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对抗格斗、套路演练和功法

武术的概念不仅要反映武术的本质属性,而且要反映武术的运动形式。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它们平行存在,相互补充。对抗格斗是武术攻防技术在双方直接对抗中的应用,套路演练是武术攻防技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体现,两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抗性练习,可以提高攻防技术,具有强健体魄、防身自卫价值:通过套路练习,既能掌握一定的攻防技能,又能熟练地展示武术的艺术性,具有观赏审美价值。武术概念反映的运动形式既属于体育范畴,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2.2.4“内外兼修”反映了武术的文化属性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思想的影响,自然地融会了中国传统的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军事学、美学、养生等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邃,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性,又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运动中的智慧结晶。使武术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技术层次,也超越了以体能形态为主的竞技的西方体育。武术以阴阳哲学为基础,以“主动”与“主静”及中庸为支架,体现了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虚实说,等等,形成了独具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它是中国文化在人体运动中的表现和载体,从一个侧面辉映出东方民族文化的光彩。“内外兼修”的内容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武术追求外在的形健和内在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武术训练中既强调练“内”,又强调练“外”,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武术的“内三合”与“外三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一种高度的协调与统一,体现了整体运动观;武术追求内外交修之功,要求武德与拳理、技术与修养结合,达到武术育人的最高境界。所以“内外兼修”一语较形象地表达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属性。

总括起来说,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归属于传统的民族体育,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广义上的武术,是一种包含实用技击的人体文化;狭义上的武术,应称为武术运动,是一种体育运动,主要包含套路和格斗、功法运动形式。从逻辑学上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是武术的属概念,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则是概念的外延。比较确切的提法,作为体育项目之一的武术应称为武术运动。

3结论

3.1准确运用形式逻辑界定武术概念

武术概念的界定既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又要体现其本质属性技击和套路、格斗、功法运动形式,以及“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属性。因此,在对武术概念下定义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形式逻辑上对概念的属加种差的定义规则,又要认识到武术的属、种差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对武术概念下定义既不能定义过宽,也不能定义过窄。

3.2明确武术的本质属性

体育学是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而民族传统体育又是体育学的下支,那么民族传统体育是武术的上位概念,其中,三者是从属关系。因此,选择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论,既要看到武术的整体民族传统体育学,又要看到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组成部分武术;也要从体育学这一宏观视角把握武术这一微观定义。这样才会对研究武术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3.3正确区分武术概念外延

据刘兰英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可知,庄子和老子均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普遍存在的,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因此,要以运动的观点来对待武术,武术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文化中完善的。但是,我们也应该以传承的观点来对待武术文化,其中张岱年先生认为:新文化承认原有文化基础的历史继承性,承认文化的发展进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变化,否则就失去了文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同时,这种新文化也承认原有文化在空间上的交流、民族间的沟通,以开放的胸襟迎接、吸纳新的文化要素,不断充实和增强生命活力〔20〕。这就启示我们要在发扬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的武术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会使武术发扬光大,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刷;1996:323.

〔2〕邱丕相,蔡仲林.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3〕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

〔4〕张文广.我的武术生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5〕中央国术馆史编辑委员会.中央国术馆史〔M〕.合肥:黄山书社,1996:75.

〔6〕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7〕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6.

〔8〕毛景广,吴姗姗,赖国耀.武术〔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

〔9〕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10〕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

〔11〕张高顺.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

〔1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

〔13〕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

〔14〕马明保,张中尧,黄益苏.武术〔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

〔15〕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

〔16〕孟昭祥,王建华.武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

〔17〕马明保,张中尧,黄益苏.武术〔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

〔18〕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

〔19〕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3.

〔20〕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65.

篇5:逻辑相关知识(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需要借助于语词才能传达,语词是语言的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而语词是表达概念所依赖的的物质形式。

语词中实词一般具有实在意义,表达一种概念;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表达概念。但是有些虚词也是表达概念的,如连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并且”、“或者”等。这些虚词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因此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如“北京”和“中国的首都”,“父亲”和“爸爸”,“医生”和“大夫”。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眼花缭乱”和“花香鸟语”中的花表示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例如:“三角形”的内涵是指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其外延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三)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不同,可以将概念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空概念。

① 单独概念是外延中只包含一个对象的概念。如“中国”、“亚洲”、“秦始皇”等。

② 普遍概念是外延至少包含两个对象的概念。如:“三角形”、“动物”、“中国人”等。

③ 空概念是指外延不包括任何对象的概念。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属性概念与关系概念。

① 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如“书”、“大海”、“电视”。② 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如“拥挤”、“华丽”、“可爱”。③ 关系概念是反映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概念。如“大于”、“在……之上”。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也称为正概念。例如“金属”、“党员”、“合理”等。

否定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也称为负概念。例如“非金属”、“非党员”、“不合理”等。

在汉语中,否定概念一般用带有“非”、“不”、“无”、“没”等否定词的词或词组表示。

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就是反映由若干个别事物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例如 “森林”、“联合国”、“人类”等。

构成集合体的个别对象不必然具有集合体的性质。集合体的这个根本特征,决定集合

概念只反映集合体,不反映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如“中国人是勤劳的。”,其中“中国人”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具备的性质,不要求每个中国人都具备。

非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构成非集合体的对象必然具备该非集合体的性质。如“牛有四条腿。”中“牛”是非集合概念,这里牛具有的性质,要求每头牛具备。

1.中国人是勤劳的 2.中国人是亚洲人 3.今天我读了一本书 4.书可以让你充满智慧。5.杭州人是秀气的。6.老王是杭州人。7.顾客是上帝

8.丽丽是这个商场的顾客。9.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鲁迅的小说是一天内读不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所以,狂人日记》是一天内读不完的。

2.我们班同学做了很多好事,小明是我们班的同学,故小明做了很多好事。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是人民的一员,所以,我是国家的主人。4.顾客是上帝,我你们的顾客,所以,我是你们的上帝。5.杭州人是秀气的,老王是杭州人,所以,老王是秀气的。6.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瞎子阿炳是群众,所以瞎子阿炳的眼睛是雪亮的。

7.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猪八戒是中国人,所以,猪八戒是勤劳勇敢的。

例题1.鲁讯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E.循环论证

例题2.克鲁特是德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北极熊,北极熊是北极名副其实的霸主,因此,克鲁特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以下哪项除外,均与上述论证中出现的谬误相似?

A.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小雅是儿童,因此,小雅是祖国的花朵。B.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作品。因此《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C.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我是中国人。因此,我是不怕困难的。D.康怡花园坐落在清水街,清水街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因此,康怡花园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

E.西班牙语是外语,外语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因此西班牙语是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

例题3.小李将自家护栏边的绿地毁坏,种上了黄瓜。小区物业人员发现后,提醒小李:护栏边的绿地是公共绿地,属于小区的所有人。物业为此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小李限期恢复绿地。小李对此辩称:“我难道不是小区的人吗?护栏边的绿地既然属于小区的所有人,当然也属于我。因此,我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瓜。” 以下哪项论证,和小李的错误最为相似?

A.所有人都要为他的错误行为负责,小梁没有对他的错误行为负责,所以小梁的这次行为没有错误。

B.所有参展的兰花在这次博览会上被定购一空,李阳花大价钱买了一盆花,由此可见,李阳买的必定是兰花。

C.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大仲马的所有作品,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三个火枪手》,因此,《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作品之一。

D.所有莫尔碧骑士组成的军队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翼雅王是莫尔碧骑士之一,所以翼雅王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

E.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当今世界的所有知识,地心说不是当今世界的知识,因此,有些人可以掌握地心说。

例题4.公达律师事务所以为刑事案件的被告进行有效辩护而著称,成功率达90%以上。老余是一位以专门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成功辩护而著称的律师。因此,老余不可能是公达律师事务所的成员。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A.公达律师事务所具有的特征,其成员不一定具有。B.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C.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D.没有提供公达律师事务所统计数据的来源。E.老余具有的特征,其所在工作单位不一定具有。

例题5.舞蹈学院张教授批评本市芭蕾舞团最近的演出没能充分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他的同事林教授认为这一批评是个人偏见。作为芭蕾舞技巧专家,林教授考察过芭蕾舞团的表演者,结论是每一位表演者都拥有足够的技巧和才能来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以下哪项最恰当的概括了林教授反驳中的漏洞?

A.他对张教授的评论风格进行攻击而不是对其观点加以批驳。B.他无视张教授的批评意见是与现实相符的。C.他仅从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的角度加以反驳。D.他依据一个特殊事例轻率概括出一个普遍结论。

E.他不当的假设,如果一个团体每个成员具有某种特征,那么这个团体就总能体现这种特征。

(四)概念之间的关系

1.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有重合,概念间的关系可以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①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② 北京和中国的首都 ③ 偶数和能被2整除的数 ④中国人和北京人 ⑤马和白马 ⑥学生和小学生 ⑦男人和老人 ⑧教授和科学家 ⑨2的倍数和3的倍数

① 机动车、非机动车② 广东人、非广东

反对③ 黑、白④ 湖北人、湖南人

指出或画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手、手指 2.中国、北京 3.中国人、北京人 4.志愿者、大学生 5.土豆、马铃薯 6.中共党员、法官 7.女人、男人 8.朋友、敌人

例题6.老虎:大象

以下哪项中概念间关系与以上两个概念的关系相同? A.教授:科学家 B.志愿者:大学生 C.土豆:马铃薯 D.检察官:法官

例题7.概念A与概念B之间有交叉关系,当且仅当,(1)存在对象x,x既属于A又属于B;(2)存在对象y,y属于A但是不属于B;(3)存在对象z,z属于B但是不属于A。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加点的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

(A)国画按题材分主要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等;按技法分主要有工笔画和写意画等等。

(B)《盗梦空间》除了是最佳影片的有力争夺者外,它在技术类奖项的争夺中也将有所斩获。

(C)洛邑小学30岁的食堂总经理为了改善伙食,在食堂放了几个意见本,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D)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出氯气。(E)高校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

例题8.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3个人是足球爱好者,4个是亚洲人,2个

是韩国人,5个是商人。以上叙述涉及了所有晚会参加者,其中韩国人

不经商。那么,参加晚会的人数是: A.最多14人,最少5人。B.最多14人,最少7人。C.最多12人,最少7人。D.最多12人,最少5人。E.最多12人,最少8人。

例题9.陈先生要举办一个亲朋好友的聚会。他出面邀请了他父亲的姐夫,他姐夫的父亲,他哥哥的岳母,他岳母的哥哥。陈先生最少出面邀请了几个客人?

A.未邀请客人 B.1个客人 C.2个客人 D.3个客人 E.4个客人

例题10.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即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三个贫困生(即有特殊经济困难的学生)。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

B.贫困生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E.福州人不是贫困生。

例题11.所有的灰狼都是狼。这一断定显然是真的。因此,所有的疑似SARS病例都是SARS病例,这一断定也是真的。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题干论证的漏洞?

A.题干的论证忽略了:一个判断是真的,不等于具有该判断形式的任一判断都是真的。

B.题干的论证忽略了:灰狼与狼的关系,不同于疑似SARS病例和SARS病例的关系。

C.题干的论证忽略了:在疑似SARS病例中,大部分不是SARS病例。

D.题干的论证忽略了:许多狼不是灰色的。

E.题干的论证忽略了:此种论证方式会得出其他许多明显违反事实的结论。

(五)定义

1.定义(下定义):是指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对语词的涵义予以简要的说明或解释。定义由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定义的一般形式: 被定义项Ds 定义联项就是Dp。定义项

定义可分为实体定义和语词定义。实体定义就是对概念内涵揭示的定义。

语词定义就是对语词涵义进行说明或规定的定义。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消费者一般是指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GDP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2.实体定义常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具体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能定义和关系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种差指区别于同一属概念中其他种概念的属性)

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定义)

圆是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发生定义)

笔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功能定义)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关系定义)

质数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自然数。(关系定义)(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笔是用来写字的工具。(定义过窄)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定义过宽)人是两足独立行走的动物。(定义过宽)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

例如:

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同语反复)原因就是引起结果出现的现象。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现象。(循环定义)

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循环定义)(3)定义联项应当是肯定的。否则,就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例如:无机物不是含碳的化合物。(否定定义)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否定定义)

(4)定义项应当比被定义项更清楚确切,不能使用含混的言辞或比喻。例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用比喻代替定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

例题12.在某次思维训练课上,张老师提出“尚左数”这一概念的定义:在连续排列的一组数字中,如果一个数字左边的数字都比其大(或无数字),且其右边的数字都比其小(或无数字),则称这个数字为尚左数。根据张老师的定义,在8、9、7、6、4、5、3、2这列数字中,以下哪项包含了该列数字中所有的尚左数?

A.4、5、7和9 C.3、6、7和8 E.2、3、6和8 B.2、3、6和7 D.5、6、7和8

例题13.“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B.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例题14.甲:什么是战争? 乙:战争是和平的中断。甲:什么是和平? 乙:和平是战争的中断。上述对话中的逻辑谬误也类似地存在于以下哪项对话中?

A.甲:什么是人? 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甲:什么是动物? 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B.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C.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 基础的一种社会群体。

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就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六)划分

划分是根据一定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如:三角形按角度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人按性别不同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

概念的划分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三部分组成。

1.二分法和多分法

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二分法)学生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多分法)2.一次划分和多层次划分

3.单角度划分和多角度划分多层次划分

三角形按角度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的关系

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多角度划分)(1)各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2)每一次划分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3)子项间不得相容。

注意区分:分解与划分,分解不是划分。分解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如:树可以分为根、干、枝、叶、花、果。(分解)地球大陆可以分为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五大洲。(分解)

判断以下划分是否正确

(1)大学生可以分为男生、女生、理科生、文科生。(2)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3)男人分为帅男人、有钱男人、有才男人、坏男人。

例题15.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上述陈列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的。(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E)在“古典的”后面,没有紧接着指出“现代的”。

例题16.某校以年级为单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在一学年中,各门考试总分前10%的为优;后30%的为差,其余的为良与中。在上以学年中,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B.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C.高二年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D.高二年成绩为优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E.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中的学生。

例题17.某综合性大学只有理科与文科,理科学生多于文科学生,女生多于男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关于该大学学生的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文科的女生多于文科的男生。Ⅱ理科的男生多于文科的男生。Ⅲ 理科的女生多于文科的男生。A.只有Ⅰ和Ⅱ。B.只有Ⅲ。C.只有Ⅱ和Ⅲ。D.Ⅰ、Ⅱ和Ⅲ。E.Ⅰ、Ⅱ和Ⅲ都不一定是真的。

例题18.参加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31人,博士33人,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根据上述陈述,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亚裔博士有几人?

A.1人 B.2人 C.4人 D.7人 E.8人

例题18.参加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 31人,博士33人,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根据上述陈述,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亚裔博士有几人?

篇6:物理概念的逻辑分类

刘延2013101787

【摘要】:处于青少年期的初、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这一时期如果能够使物理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发展过程良性互动,利用物理学科知识和物理学科体系的建立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充分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反过来促进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授有关思维发展的专业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物理概念 逻辑学

一、思维的内涵和分类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简洁、概括的反映,是组成人智力的核心。1由于思维任务的性质不同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思维分成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依托于具体动作,例如口渴了,拿起水杯喝水,水喝完了,动作停止,这种思维也停止了。具体形象思维依托于直观形象和表象,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幼儿数苹果个数,幼儿需要看到苹果实物才能进行思考。语词逻辑思维是指依托于具体的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进而得出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思维。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就是运用这种思维。语词逻辑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二者是思维由低级到高级连续发展的两个阶段。形式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抽象理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初步加工,形成反映事物抽象规定的概念,即抽象概念或一般概念。辨证理论思维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将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反映事物的全面性、抽象性和具体性。

二、初、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初、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语词逻辑思维占主要优势。初中生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感性经验的支撑。高中生逻辑思维更加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基本形成。具体表现为可以运用假设进行思维,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辩证逻辑思维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导致虽然思维的概括能力提高但是容易被表面特征迷惑。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导致不能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三、利用物理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物理学是建立在大量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判断、推理、规律以至整个物理知识体系。概念作为物理学的基石,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是学好物理学的先决条件。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逻辑学知识对物理概念1 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认识到概念反映物理本质的视角可能存在的差别,那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众多概念形成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机械运动概念的内涵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力概念的内涵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概念已经撇开了一个个具体的运动形态或具体的相互作用形式,概括出了同类物理事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即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例如,机械运动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物体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一本质属性的各种运动形态,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内涵的多少和外延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概念其外延越大。

2、物理概念的形式逻辑分类

(1)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数量不同而划分。在中学物理中,“力”就是普遍概念,它反映了一切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个单独的对象。力学中的“重力”、“惯性质量”、“引力质量”等都是单独概念。

(2)实体概念、属性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是对象本身,还是对象的属性的不同划分。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例如:导体、光子、棱镜、参照物、电场、磁场、重力场等都是实体概念。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它反映的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例如:质点、点电荷、电场强度、大气压强、密度、电力线、电势等都是属性概念。

这种划分方式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质点概念时,许多学生将质点理解成实体概念,将课本和练习题中常提到的具体事物理解成质点。教师帮助学生将质点划分为属性概念后,排除了具体形象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加深了学生对质点概念本质的理解。

(3)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根据反映对象的形式不同(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划分。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晶体、保守力、弹性碰撞、可见光等。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非晶体、非保守力、非弹性碰撞、不可见光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对比着教学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事物是否构成集合体而划分。集合概念是反映由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作为集合体中的每个个体不一定都具有该集合体的属性。例如:气体是由许多气体分子组成的集合体。它的外延不包括每个气体分子,而包括每一种气体。并且气体对盛装它的容器壁有压强作用,但单个气体分子不具有这种性质。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5)真实概念和虚构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不是具有真实性来划分。真实概念是反映一切实际存在或者具有可能性与必然性、能够转化为现实性的事物的概念。如:光心、焦点、超导体等。虚构概念是反映非客观存在的或根本不具有现实性的虚假事物的概念。如:理想气体、绝对真空、光滑平面、惯性力等。反映人类科学探索过程中由于认识错误而虚构的东西又叫做虚假概念,如燃素、永动机等。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把理想气体、绝对真空、光滑平面等称为理想模型,如果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加以辅助说明“这些概念是反映非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虚构概念”,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6)定量概念和非定量概念:

定量概念是指其内涵通过量化语言进行描述的物理概念。定量概念不仅揭示了认识对象所具有的某种物理属性,而且精确揭示了认识对象具有该属性的程度。例如,“电流强度”的概念,其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非定量概念是指其内涵只揭示认识对象所具有某种物理属性,而不去描述认识对象具有该属性的程度。

(7)形象概念和非形象概念

非形象概念指其内涵仅仅用词汇进行描述而无法形成形象化物理表象的物理概念。例如:容抗、感抗、电动势等。形象概念是指能够形成形象化物理表象的物理概念。如:质点、光线、点电荷、光滑平面等。初、高中生的形象思维发展的很好,有时会将形象概念理解为具体实物,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有些形象概念同时也是属性概念,例如:质点,点电荷。

3、物理概念的辩证逻辑分类

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这就是逻辑矛盾和辨证矛盾。逻辑矛盾,狭义是指具有对当关系中矛盾关系的两个思想之间的矛盾,其矛盾的双方不能同真,必有一真一假。这种逻辑矛盾的双方不能同真,却可以同假。辨证矛盾是指正确反映现实事物统一整体的对立规定性的思想所构成的矛盾。辨证矛盾的双方同时都是真的。“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就是典型的辨证矛盾。它是现实事物统一整体对立规定性的正确反映,矛盾的双方同时是真实的。

(1)具体概念的涵义

具体概念是以凝缩的形式反映事物内外整体的本质规定的思维形式。例如,“质量”的概念包括:“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惯性的量度”;“受到和产生引力大小的量度;“物体所蕴涵能量的量度(E=mc)”。

(2)具体概念的理解

具体概念是对物理概念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刻的反映,明确辩证逻辑的具体概念和形式逻辑概念的不同,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发展是动态的、变化的,不是对之前学习过的概念的否定,而是概念的升华与深化,有利于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系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

四、小结

2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基石,对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由于初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教学中对概念的逻辑学分类。同时对概念的划分使学生明白物理概念反映物理本质的角度和层次并不相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仅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理解概念描述的视角。对物理概念的逻辑分类有利于学生理清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脉络,消除理解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双维《物理教学逻辑讲义》东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中国梦200字作文下一篇:暑假社会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