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期摊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2024-04-09

跨期摊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精选4篇)

篇1:跨期摊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跨期摊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准则修订前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的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在准则和准则指南中都没有说明跨期摊提费用怎么进行账务处理。本文对该问题作一探讨。

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第二种观点:设置“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例1: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 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 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反映。

例2:假定某企业2007年1月1日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7000元,每季初支付租金。1月1日支付租金时:

借:预付账款——预付租金 21000

贷:银行存款21000

2007年1~3月份摊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设备租金 7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租金 7000

例3:假定某企业2007年12月预付2008年上半年报刊杂志费12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007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的借方余额12000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预付款项”项目中

2008年1~6月份摊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报刊杂志费 2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 2000

例4: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 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 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 400

贷: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 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

行存款”。

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

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例5:甲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3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贷:其他应付款 8000

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

(2)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费用 8000

其他应付款16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不预提,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第二种观点: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例6:甲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3月末支付一季度的保险费,则1月末、2月末预提保险费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3月末支付保险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等,贷记“银行存款”。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宁波明州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刘克文(搜集整理)

手机:***

篇2:跨期摊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的设置和应用是权责发生制的产物, 它把预先支付或需要以后支付的相关费用, 按照收益的期间均衡地加以摊销或提取, 使各个月份的成本费用均衡发生, 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

一、权责发生制下跨期摊提费用账户设置

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权责发生制强调收入和费用要在“发生”时确认并用于对全部会计要素的确认。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反映物权转移, 准确核算企业收入;反映所应负担的费用, 并与本期收入相配比;确定各期收益, 反映当期会计期间的利润。

跨期摊提费用是指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性支付, 但应该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如保险费、报刊订阅费、固定资产修理费、银行借款利息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等跨期摊提账户, 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而设置的, 以严格划分跨期摊提费用之受益期间, 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成本和盈亏, 体现“谁受益、谁负担”原则。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别归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 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专项列示。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再使用这两个科目, 且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取消了这两个项目, 给企业会计人员和会计教学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惑。

二、旧准则权责发生制下跨期摊配费用会计处理

(一)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 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 (含1年) 的各项费用。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订阅费等。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 受益摊销在后。例如:2009年9月30日, A企业以银行存款预付第四季度生产车间租入的设备租金60 000元。2009年9月30日支付时:借记“待摊费用———设备租金”60 000元, 贷记“银行存款”60 000元;2009年10月、11月、12月分摊时:借记“制造费用”20 000元, 贷记“待摊费用———设备租金”20 000元。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比如: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等。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 支付在后。例如:2010年1月31目, A企业预提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5 000元。预提借款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借款利息”5 000元, 贷记“预提费用”5 000元。

(二)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跨期摊提账户在调节分配跨期间费用核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企业为了非法目的往往加以人为修饰, 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1. 待摊费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滥用待摊费用的情况有:故意混淆待摊费用和其他费用, 将应摊入管理费

2. 预提费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滥用预提费用的情况有:提而不用。发生预提费用时, 直接在当期列支;将短期借款利息转入下期;不提或者少提, 虚增当期利润;多提或预提数额大于实际数额而不予冲转。比如长期挂在“预提费用”账户上, 或转入其他账户隐匿起来, 以便用作不正当支出。

由此可以看出, 旧准则下的权责发生制由于划分会计要素归属的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都是人为的规定, 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待摊费用是已经发生的费用, 但在损益表中没有反映, 却作为资产被列入资产负债表, 这与谨慎性原则相矛盾;赊销收入实现时纳税义务成立导致企业利润虚增、税负加重等。同时, 对企业常规性费用按月来摊配, 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均衡年度内月份之间的利润, 将不具备资产、负债功能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计入资产负债表, 影响了报表质量, 也为企业调节利润留下了隐患。同时,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与预付账项和应付账项的核算内容容易混淆, 使非会计专业报表使用者不易理解。

三、新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下跨期摊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 新准则取消跨期摊提账户的意义

1. 兼顾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关原则。

旧准则中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体现权责发生制最主要的科目, 但却违背了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待摊费用发生时相关资产已经流出企业, 只是按权责发生制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人为列作资产使得当期资产虚增, 费用减少。与谨慎性原则要求的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相矛盾。同时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相关性角度来看, 跨期摊提费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小, 取消相关账户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不大, 并且可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合理的披露。

2. 实现“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作为旧准则权责发生制下收入费用观的典型体现,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新会计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 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下, 会计准则将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作为规范准则的核心。而待摊费用直接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和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因此不能被划入资产范畴。预提费用并非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它核算的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同样也不符合新会计准则中负债的定义。

3. 可以有效避免人为调节利润的不正当行为。

为了贯彻权责发生制而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 以正确核算跨期摊配费用, 反映各期成本和盈亏。而在会计实务中, “待摊费用”经常成为企业调节利润、虚增资产的工具, “预提费用”存在当期多计负债、少计利润等问题。新会计准则取消这两个科目, 既简化了会计核算, 又可以有效预防人为调节利润,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 新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下

跨期摊提费用的处理规定及应用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把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一般原则中取消, 在总则第九条中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直接明确了权责发生制的基础地位。

1. 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及应用。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 增设了“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规定企业发生的分摊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根据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也可以单独设置“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科目。“周转材料”按材料的种类, 分别以“在库”、“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新会计准则规定,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一般采用一次摊销法或五五摊销法, 避开使用“待摊费用”科目。采用一次摊销法的, 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 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账户。采用五五摊销法的, 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 借记“周转材料 (在用) ”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 (在库) ”科目;摊销时按摊销额, 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 (摊销) ”科目。

(2) 预付保险费、租金和报刊费。对于先预付后期才逐渐形成费用的项目, 新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 可以通过“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在预付相关款项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记“预付账款”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对于预付款项逐月摊销。每月摊销时, 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直至摊销完毕。

(3) 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根据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科目。由此可知, 企业在计算应缴纳的印花税时, 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实际支付时, 直接冲减“应交税费”科目, 不再进行分摊。

2. 预提费用的处理规定及应用。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 相关业务发生时, 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1) 预提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 银行一般于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借款利息, 银行一般于每季度末或年末收取借款利息。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借款, 银行收取的利息均未超过一年。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也可以在实际支付时计入当月“财务费用” (一次性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 分月预提利息可通过“长期借款———应付利息”核算) 。这既不影响年度报表信息的客观性, 同时也适当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

(2)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及保险费。关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新会计准则规定,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否则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是为了维护和保持固定资产正常工作状态, 发生的修理费不需要预提或者待摊, 发生时可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当期应负担的租金和保险费, 也不进行预提, 待实际支付时, 按支付的金额计入有关成本或当期损益。

四、对权责发生制下跨期摊提费用会计处理的看法

长期以来, 跨期摊提费用的会计处理是权责发生制在成本费用核算中的典型范例,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设置是具体体现。鉴于新旧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下跨期摊提费用会计处理的不同规定, 笔者提出如下看法:

(一) 新会计准则简化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 降低了核算成本

旧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基于均衡月份之间的成本、费用、利润等, 把“本期”细化并固定化为“本月”。而权责发生制并非一定要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跨月摊配费用。新会计准则强调年报, 金额小的费用不必均衡到每个月, 把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简化了会计核算。

(二) 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可以更真实反映现金流量

新会计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不再作为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而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新会计准则不再设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使得通过这两个账户人为调整费用、利润的空间减少, 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关要求。

(三)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完美结合

新会计准则对旧准则下权责发生制存在的局限进行了妥善处理:如金额小的待摊和预提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损益;自创商誉不得作为资产入账, 外购商誉才可以 (收付实现制的处理原则) ;在金融工具大量存在的情况下, 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 对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承担的金融负债以及金融交易形成的利润, 改按收付实现制来确认等等, 这些规定既可以反映实际现金流变化, 又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实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完美结合。

(四) 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使会计核算科目更规范

新会计准则取消“待摊费用”科目, 完全否定了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按月分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办法, 而取消“预提费用”科目是规范因预提而形成的各种负债类科目的体现。按照旧准则未支付款项所形成的负债, 如未支付工资、未支付利润、未支付材料费等, 分别通过“应付工资”、“应付利润”、“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而由于银行借款而产生的利息为什么就不是“应付利息”而是“预提费用”?取消“预提费用”科目后, 短期借款利息按季度或半年支付时, 各月利息费用通过“应付利息”来核算, 使得会计核算科目更规范。

(五) 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没有违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基础强调,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新会计准则去掉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保留了“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表明新会计准则注重年度内收入与费用配比, 并没有违背权责发生制, 反而是成本费用核算的一个重大改革, 不但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内涵, 而且体现了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 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与有用性。

篇3:跨期摊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第二种观点:设置“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例1: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 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 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反映。

例2:假定某企业2007年1月1日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7000元,每季初支付租金。1月1日支付租金时:

借:预付账款——预付租金 21000

贷:银行存款21000

2007年1~3月份摊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设备租金 7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租金 7000

例3:假定某企业2007年12月预付2008年上半年报刊杂志费12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007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的借方余额12000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预付款项”项目中。

2008年1~6月份摊销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报刊杂志费 2000

贷:预付账款——预付报刊杂志费 2000

例4: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 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 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 400

贷:预付账款——预付保险费 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

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例5:甲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3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贷:其他应付款 8000

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

(2)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费用 8000

其他应付款16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不预提,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第二种观点: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第三种观点: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例6:甲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3月末支付一季度的保险费,则1月末、2月末预提保险费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3月末支付保险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等,贷记“银行存款”。

篇4:跨期摊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旧会计准则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

(一) 待摊费用的概念及会计账务处理

1、待摊费用的概念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 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 (含1年) 的各项费用。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订阅费、摊销期在一年 (含一年) 以内的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费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 受益、摊销在后。待摊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分期摊销, 如果其所应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 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2、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当期支出的需要在本期及以后期间分期摊销的费用, 在发生时应借记“待摊费用”科目, 贷记相关科目。在每期摊销时, 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例如:2005年9月28日A企业以银行存款预付第四季度生产车间租入设备的租金60000元。 (其中:生产车间设备42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9000元, 行政管理部门9000元。)

2005年9月30日企业的账务处理:

借:待摊费用—设备租金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2005年10月分摊时: (2005年11月;2005年12月分摊一样)

借:制造费用 17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待摊费用—设备租金 20000

(二) 预提费用的概念及会计账务处理

1、预提费用的概念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比如:预提的租金和保险费、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 支付在后。

2、预提费用的会计账务处理

根据预提费用的概念, 企业对于应当归属于本期但暂时不用支付的费用, 应当在义务形成时借记相关费用科目, 贷记“预提费用”。在实际支出时, 借记“预提费用”, 贷记相关科目。

例如:2005年1月31日A企业预提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5000元。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借:财务费用---借款利息5000

贷:预提费用5000

(三)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两个科目常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调节剂”, 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加以修饰处理, 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特别是待摊费用科目, 更是被众多会计学者称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垃圾桶。此外, 由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别具有预付和应付的性质, 与预付账项和应付账项的核算容易产生混淆, 对于众多非会计专业的报表使用者来说不易理解。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同时使会计核算更具有可理解性, 有必要对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必要的修改。

二、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 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 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借记“销售费用”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 应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 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 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 借记“周转材料 (在用) ”, 贷记“周转材料 (在库) ”;摊销时应按摊销额, 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贷记“周转材料 (摊销) ”。

(二) 除上述几项业务外, 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杂志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 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 (有看法认为准则及应用指南并未明确取消这个科目, 而按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规定) 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 有几种看法。

看法一、设置“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 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所以, 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 企业仍然可以设置“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例1】假定A企业4月末通过银行预付第2季度财产保险费2262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13620元, 辅助生产车间48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400元, 专设的销售机构18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22620

贷:银行存款22620

4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 (略) , 然后, 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6140

管理费用—保险费800

营业费用—保险费6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7540

该企业5、6月份再做与4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看法二、一次记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 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 (包括一年) 的费用, 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这里认为, 这样处理不符合企业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 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 不能体现“谁受益, 谁分担”的原则。如:2008年12月支付2009年的报刊杂志费或财产保险费等等, 是不能计入2008年损益的。

看法三、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以及一次性购买大额的印花税票时, 可以一次性摊销或者暂记为“预付账款”, 企业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等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科目中反映。

三、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 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按照新企业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 借记“财务费用”, 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 借记“应付利息”, 贷记“银行存款”。

2、预提的固定资产租金。

按照新准则, 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例2】A公司从2008年1月1日起,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 每月租金5000元, 按季支付。3月31日, A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A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5000

贷:其他应付款5000

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

(2) 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费用5000

其他应付款1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

(二) 除上述两项业务外, 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

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在新会计科目表中, 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 也有几种看法。

看法一、一次记入损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 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笔者认为, 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看法二、设置“预提费用”科目

核算时, 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看法三、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 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企业预提的借款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 这里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 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 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 (2006) 》及其应用指南中均未再出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对此比较倾向于第二种看法。认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所核算的内容不太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而实务中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相关科目来核算原应由这两个科目核算的内容, 且更便于报表阅读者理解相关信息。如按照《企业会计制度 (2001) 》的规定, 待摊费用核算内容包括“低值易耗品、预付保险费、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应当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 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在执行新的准则后, 这些费用受益期限超过一年的, 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不超过一年的, 对低值易耗品企业可以以在周转材料科目或单设“低值易耗品”科目下设置“在库”“在用”和“摊销”等进行明细核算, 其摊销通过“周转材料 (摊销) ”或“低值易耗品 (摊销) ”等来核算。对预付的保险费和一次性购买较大额的印花税票等可以一次摊销或者暂记为“预付账款”, 预付的经营性租赁的租金可以通过“预付账款”等科目核算。相应的对原制度规定通过预提费用核算的项目, 符合负债定义的直接通过相关的负债科目核算, 如预提的借款利息通过“应付利息”核算, 预提的租金等通过“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所以笔者还是倾向于这种看法。

由于会计处理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准则或制度没有规定应该怎样处理交易或者事项, 会计人员可以根参考类似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因此, 对新准则中具有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费用支出的分析, 也仅是笔者在参考类似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进行的

摘要: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旧会计准则中的两个重要的会计科目, 但是在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2006) 》和《企业会计准则-运用指南 (2006) 》中均未这两个会计科目。对此, 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针对跨期摊提费用在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期,摊提费用,会计,新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新编会计原理, 冯钧陶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锐器伤职业暴露登记表下一篇:激趣教学让学生快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