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2024-05-12

浅议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共10篇)

篇1:浅议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浅议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金庆鑫

(山东省阳谷县第一中学

山东 阳谷

252300)

摘要 导入新课是打造高效课堂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它是一堂课的起点和关键。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才能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化学这一学科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课上下功夫,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聚焦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将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关键词 化学 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至关重要。精彩绝伦、不同凡响的导入势必会起到先声夺人、唤起注意、激发兴趣、拉近距离、启迪思维的作用。新课导入必须遵循简捷性、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的原则。教师的导入语言要精练生动、鲜明准确、诙谐幽默,富有鼓动性;导入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能扯虎皮拉大旗,生拉硬拽,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以便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富有启发性、新颖、有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发学生们的共鸣,调动学生身心愉悦、自觉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将高深的化学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实际。例如《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塑料餐具、铜丝、铝箔、发卡等实物导入新课。

图片内容丰富多彩、景色艳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秘密武器,如在讲胶体一节时,笔者先收集了有关硅及其的图片,如水晶、玛瑙、硅太阳能电池、硅芯片等,当把这些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时,他们都被这些东西吸引了,迫切的想知道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于是我们兴趣盎然的进入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世界。

展示模型导入新课,在高一和高二的有机化学教学时,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方法。例如,在讲到简单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特点时,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的,也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同时,也可以准备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拼接和组装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从三维角度观察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又如讲“同分异构体”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同时也使得学生直观认识同分异构体本质上的差别。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二、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果在导课设计中教师利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演示实验配以恰当的设问、设疑启思、吸引注意、激发动机,不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体现化学的无穷魅力。例如,必修1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的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l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又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呢?然后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NH4Cl、NaAc两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三、直接导入法。

如果教学内容较多或新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问题难以找到恰当“切入”,为简化导入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可常采用直接导入法,此法要求教师导语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例如《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可这样导入,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来描述 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又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我们知道,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到溶液,在初中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为了操作方便,一般取用溶液时不是称质量,而是量体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个新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四、温故知新法。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与旧知识的联系,使旧的知识自然地过度到新知识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高二化学选修4弱电解质的教学中,在新课之前可以用旧知识回顾并引发新问题的导入方法。设置如下思考问题:(1)什么是电解质?请举例说明。(2)什么是非电解质?这样导入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五、诗词导入法。

在自然科学课堂上吟诗咏词,引经据典,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学习有机化学《乙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往今来,人们对酒非常喜欢,高兴时饮酒相庆,忧伤时借酒消愁。那么同学们可知道饮用酒的成分是什么?(酒精或乙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六、化学故事导入法。

教师通过讲述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 开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如下故事来引入新课: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它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热点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等,需要大家因地制宜,各取所需,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仅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我们教师要做到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即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等;导其动口,即引导学生讨论、训练表达;导其动眼,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导其动手,即引导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画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脑并用,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2.邓涛,《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

“魔棒生烟”的实验,就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和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学生立刻观察到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必修一,讲到离子反应一节时,新课前可让学生先写出氯化钾、氯化钡、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再做教材【实验2-1】实验(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溶液中四种离子不反应没现象,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产生了白色沉淀,原因是混合液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由此可见,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就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篇2:浅议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段学生描述体育课开始部分的文字:“上课开始了,只听体育老师一声哨响,不管同学们情愿不情愿,高兴不高兴,都得无条件地立定。接着就是那些‘一二一’、‘向右看齐’、‘向前看’---在操纵着我们的神经细胞,主导着我们的动作。哎!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都练了几千几万遍了。我恨不得马上听到下课铃响。”所述的现象尽管不能代表所有学生,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的课堂导入必须要改变了。什么样的导入才是有效的,如何设计才能更加合理呢,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到了几点体会。

一、掌握多种导入策略,实践中提升自己

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和有关杂志及网络检索发现目前较流行的导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整理后见下表(部分为网络搜索,作者不详):

以上这么多的导入设计可以说是凝聚了许多教师的智慧,是从反复失败与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目前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规导入应用的比较多,且年老的教师居多。在应用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导入设计需要其它条件的支撑,如,多媒体导入法。因此,在应用时要灵活机动,不求次次新只求次次有效。

二、掌握设计原则,及时修改策略

1.连贯性(整体性)原则

所谓连贯性(整体性)原则就是你的导入设计要和你的主教学内容能容为一体,两者间应衔接紧密,不能没关系的强行放在一起,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例如,上武术课时教师采用明星介绍的导入策略,可讲的内容确是其它项目的事情,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2.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就是你的设计要具有时间短实用性强的特点,而不能时间花费很长却不实用。例如,应用提问导入法时,你的问题就不能太多要切中要害。争取在最少的几个问题就能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和学习欲望。

3.宁缺勿滥(稳重求变)原则

就是说在考虑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求成,要稳重求变。这样做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成长,否则会事倍功半。

4.身心发展规律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我们设计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生长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才会更加有效。

例如,利用价值导入策略时就要考虑学生身心特点。

三、不同策略的选择应用

笔者对较常用的导入策略进行针对性的实践,在应用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解决有些仍在研究中。

4.2.1 策略一(常规导入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上课时直接将学习内容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从而进行开始教学活动。

点:应用范围广,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准备简单操作方便。

适用范围:所有内容

点: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利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例:背越式跳高(反躬身)的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背越式跳高的反躬身„„

应用建议:结合其它的策略进行运用,可在新课时运用。

4.2.2 策略二(温故导入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上课前通过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后再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适用范围:所有内容

点: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准备简单操作方便。

点:难以较大激发学生兴趣。

例:背越式跳高(反躬身)的导入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想想其动作是什么?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背越式跳高的反躬身动作„„

议:在运用时可以结合情境导入或视听导入策略,注意教师的语言上精炼

4.2.3策略三(故事导入法)

定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上课前通过故事的(与所学内容有联系)形式,以故事提到的人或事的典型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所要讲的教学内容。

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适用范围:所有内容

点:所花费精力较多,不易重复使用。

例:篮球(原地运球)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代篮球巨星乔丹吗?

师:他的成长并不顺利,曾经被教练拒绝门外。事情是这样的„„

故事内容:(一天清早,高中生乔丹和朋友一起到校运动馆的布告栏前去看调整后的校队名单,发现自己已被淘汰出局!那天他憋着一肚子气说不出话来,虽然坚持把课都上完了,却根本不知道老师教了些什么。放学回家后,乔丹把房门关上,然后大哭了一场。母亲下班回来,他告诉母亲说:“我被校队除名了。”泪水马上再度夺眶而出,最后母亲也忍不住拥着儿子一起哭了起来„„

球季快要结束时,乔丹鼓起勇气去向弗雷德?利克教练请求,允许他搭车随队观看比赛。教练开始说不可以,直到他再次执着要求,并答应为上场队员抱衣服,教练才点头同意。为了提高技艺,乔丹苦练了一年,每天自己在球场上练习运球、投篮,终于又回到了校队。乔丹曾说过: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

师:同学们,要想打好篮球运球技术很重要,好,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原地运球。

议:在故事的选择上要注意其典型性和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不能讲学生没有听过和遇到的人或事。

4.2.4 策略四(插图导入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上课前利用书本上或收集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从而引出上课内容。

点:直观性强,易于激发兴趣。

适用范围:所有内容

点:需花费一定的精力,携带和摆放不方便。

例:背越式跳高(反躬身)的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共同看一下这几张图片(优秀运动员跳高过杆动作——反躬身)

师:你们说他们的工作漂亮吗,我们也可以!好现在我们来学习反躬身动作方法„„

议:注意插图的大小以及摆放工具的布置。

4.2.5策略五(提问<悬念>)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上课前利用提问的形式引出所要讲的内容。

点:花费精力少,利用率高。

点:容易产生教师自问自答

例:跳远(助跑)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跳远的动作有几个技术环节组成吗?

生:(略)

师:对,四个部分!好,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部分——助跑„„

议:问题设计要紧扣学习内容,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2.6 策略六(情境导入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渲染某种气氛、创设某种情境以激发学生情绪导入新课的方法。

点:学生易于被激发,效果明显。

点:需花费精力多,利用频率低。

例:鱼跃前滚翻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双眼(播放爆炸及爆炸后火场的录音)

师:同学,我们现在已经被大火包围,现在只有窗户那里火势小且可以通过,怎么办?想想我们在影片中明星是如何跳出窗外的„„

对,鱼跃跳出!„„

师:对,刚才我们进了一次模拟逃生过程,其中用到了鱼跃前滚翻的动作,你们会吗?好,现在我们开始学习这个动作。

议:情境导入设计比较繁琐且应用不灵活,故要平时多积累相关经验!

4.2.7 策略七(视听导入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文内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进而引入教学。

点:学生易于被激发,效果明显。

点:需花费精力多,受器材场地的制约。

例:武术三路长拳的导入设计

师:上课,同学们好!我们现在看一段视频。

(播放一段优秀运动员比赛视频)

师:同学们,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呀,对,三级跳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议:此法受场地的约束,在选择内容时要考虑移动少且对场地要求低的项目,如,健美操、技巧类项目!

4.2.8 策略八(游戏导入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编排游戏进而导入教学内容。

点:学生易于被激发,效果明显。

点:需花费精力多,利用频率低,占有课堂时间多。

例:实心球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看谁打得准,积分高!注意每人一只球,只能抛一次呦!

师:刚才,同学游戏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得分很高而且动作也漂亮,而有些同学连1分区也抛不到!知道问什么吗,原因就是动作不正确!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正面双手抛实心球技术!

议:要加强游戏设计的针对性

4.2.9 策略九(激励导入法)

义:本策略主要是教师通过激励(物质、精神)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主要内容。

点:学生易于被激发,效果明显。

点:利用频率低

例:耐久跑导入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要进行耐久跑练习!如果能在练习中跑进xx秒内,就可以少跑一组!

师:好,现在开始第一组练习!

议:用前要在了解学生方面下一番功夫,对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实践后笔者认为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必须认真发掘教材的内涵,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尽量能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当然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有时一个教学内容同时用几个导入策略,所以说课堂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结束语,体育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以上还有歌曲导入、笑话导入等等,但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应用。在策略设计上笔者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或者说几个建议吧。

首先,设计不能盲目与求新创异

体育课的导入贵为重要,但也不能盲目应用,更不能为了与众不同而进行导入设计。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听课领导、教师的眼球而想出奇思怪招。结果却是表面热闹而实质无益,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养成教师虚荣心的毛病。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重求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路。

其次,设计要反复实践,耐心修改

体育课的性质特殊,一个好的导入策略并不具有万能性。也就是说在这节课用的导入设计,下一节用效果就不一定好;同一教学内容的导入,换了另一个班效果也会出现不同。所以教师要不停地修改和反复实践,往往有些教师缺乏耐心一个有借鉴意义的导入策略就半途夭折了。

最后,设计要符合实际,以服务为主

篇3:化学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一、新课导入的原则

(1) 新课导入要有针对性。一方面要紧扣教学目的, 新课导入要与该课教学内容建立有机联系, 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 不能游离于化学教学之外;另一方面, 新课导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知识基础, 选择合适的方法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要有启发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积极是化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伊始就应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热烈追求。启发式的新课导入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 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 新课导入要有趣味性。充满情趣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剂课堂教学气氛和节奏, 但也要注意思想性, 雅而不俗。

(4) 新课导入要简洁。新课导入要精心设计, 力求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 迅速而巧妙地融合师生感情, 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中来, 若新课导入用时过长, 则是失败的。

(5) 新课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 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 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 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1)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导入。有许多化学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通过复习、对比,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新知识上来, 从而起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 合理利用故事, 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而学生又是天生比较好奇, 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喜闻乐见。上课开始, 可运用与教学有关的故事、传说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 还可以制造悬念, 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 从而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例如, 讲“食品中的有机物———醋酸”时, 一上课, 老师便问学生:“我们经常说某某人爱吃醋, 有谁知道醋字的由来吗?”这时候学生有可能一时半会儿回答不上来, 老师便讲我国山西地方流传的“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故事, 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这节课要讲解的内容。这样的新课导入,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主题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引入要注意把握时间, 不能把故事讲得太长, 喧宾夺主, 使学生沉浸在故事中不能自拔。

(3) 演示趣味实验, 创设情境导入。化学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 就是十分强调以实验为基础, 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问, 急切想知道为什么, 因此, 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 老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 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各种刺激, 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问题。例如, 讲“溶液的酸碱性”时, 可先做一个实验:“取一张白纸, 用毛笔蘸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白纸上写下“化学”两个字, 接着往纸上喷洒无色酚酞试液, 这时同学们看到都是无色的溶液一混合就变成红色, 很是惊讶。老师自然过渡:“这个‘魔术’本身并不神奇, 神奇的是化学世界, 请大家和我一起探索溶液的酸碱性吧!”

(4) 善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导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 各种先进的传媒走进了课堂, 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造意境, 可以让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冲动。例如, 学习“燃烧的条件”时, 除了可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也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老师问:“请问同学们, 水一定能灭火吗?”有的同学说一定, 也有的同学会说不一定, 这时老师播放一段经过剪辑的视频———悉尼奥运会火炬水中传递。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火炬能在水中燃烧而不会熄灭呢?”这时, 同学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从而为燃烧条件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

(5) 巧用谜语, 创设情境导入。用谜语导入新课妙趣横生, 能抓住学生的心弦, 立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可通过“金库被盗———猜一化学物质”引入“铁的性质”的教学, “望梅止渴———猜一化学物质”引入“硫酸”的教学等。这些有趣的谜语都能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 并为教学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

篇4:浅议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指导;初中化学;课堂导入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化学教学的过程十分复杂,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初中化学课堂的组织形式也正在逐渐改变。化学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导入,是整堂化学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在整堂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眼球转移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高师生间的互动程度,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课堂导入方面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怎样设计巧妙而富含趣味性的导入抓住学生的思想?怎样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本文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心理学看,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将学习化学当成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自觉学习。化学新课标中强调: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以说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电教手段演示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化学课堂导入,多媒体声像并茂的优势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效果。

二、创设问题,设置疑问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书需要思维,思维源于疑问,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质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设疑主要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思维障碍,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通过设置问题导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述“原子结构”这一章节时,可以设问:“古代点石成金若能成功,你们觉得是物质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种物质真的能变成另外一种物质么?”面对新问题的提出,学生已经难以用所学的知识去回答,于是产生了一种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欲望,进而集中注意力,带着疑问参与到课堂。这种设疑问的导入方法,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浪花,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逐步揭开答案,对提高学生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化学实验巧布疑阵,引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了重要地位。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操作一般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官上感受声、态、色、嗅等方面的刺激,并提出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化学实验上来,使得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学生在学习之初的特点是对事物充满好奇,解惑心理特别急迫,如果教师操作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验,将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找出切入点,导入课堂

化学源于社会,源于生活,与我们周围生活的很多物质都是密切相关的。化学教师利用日常甚或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导入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还能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奇闻异事,在分析具体事例时,找出与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层层剖析,新的一堂课就开始了。这种源于生活的事例对学生来,印象都比较深刻,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如煤和石油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讲解“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这一章节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国民经济的命脉主要是工业,而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是工业的粮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共同研究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方法。”

总之,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里面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设计巧妙的导入,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静芝.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6).

[2]施雪娟.例谈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0(2).

[3]杨金平.关于初中化学导入技巧的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2(3).

篇5:化学教学的新课导入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加大,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其中,课堂导入环节是化学课堂的重中之重,所以笔者对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对课堂教学调研与反思,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和原则,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新课导入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导入;导入原则;导入方法

自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但要求教师要教好,还要达到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冶、“会冶学。在化学课程中,新课的导入方法尤为重要,好的导入方法不但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新课的学习,而且能够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以由加德纳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基本理论的新课程改革下,笔者针对新课改中的要求,提出了有关在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新课导入的原则

(一)确定性原则

新课的导入要遵循确定性原则,我们知道,在任何一门学科新课前教师都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导入新课。当然,化学教学更是离不开明确的新课导入设计,这样才能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求知欲。[1]教师应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重、难点和关键,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此外,还要明确该课程对以后化学学习所能起到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使新旧知识链接起来。要从教学内容整体来进行考量,不可舍本求末。

(二)直观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么设计一堂新课导入方案,都要遵循直观性原则。我们可以采取实验法、情境法、直接法、总结归纳法等不同新课导入方法,但是在诸多的新课导入方法中,无论采取怎样的设计方案,作为教师首要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听懂并接受新知识。教师切记不要拐弯抹角、模棱两可地去讲授新课,这样不但可能让学生走入误区,还可能使一节新课因此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让学生们失去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在直观导入新课的基础上,要使其具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三)科学性原则

新课导入方案要依据已有的科学理论知识,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方能确保其准确性及科学性。导入的过程关系到多方面的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其中人的要素主要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不可变,并是首要考虑的要素;其次就是物的要素,主要与选择的新课导入方法有直接关系,方法不同,其要素不同,可选择多媒体、图片、演示实验等设备和工具。导入借用的事件要真实,遵循科学,不可伪造。导入的材料与教学内容要有主要的关联,才能成功导入新课。

(四)冲突性原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自己的领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更持久,记忆更加深刻,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故意制造矛盾,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疑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求。

二、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笔者认为也可以说是“温故知新冶导入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冶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认为以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即通过回顾上节课或是已学过的知识引出新课的方式,这对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起到更大的巩固作用。[4]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新课导入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化学概念———分散系和胶体。为了更好地引出新课的讲解,我们可以先复习物质的.分类: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物质主要有两大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这是以宏观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而本节课,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即微观的角度,以粒子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分类。以这种方法引课,便很自然地过渡到对新内容的学习,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二)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许多理论知识是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的。化学实验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导入新课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我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将实验室中储存的金属钠取来,依据教学目标,并进行一系列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金属钠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我们在初中阶段接触到酸碱指示剂、物质的溶解度等相关内容,都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在感官上给以学生视觉的冲击力,引导学生对新课的学习,还能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就是教师依据新课教学目标设置相关问题,并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新课的学习。这种导入方法,在中学课堂上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式。它主要是以教师的角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的导入方式。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时,根据上节课对化学键的认识,我们了解旧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那么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这种能量的变化与化学反应有怎样的关系?这种能量的变化对我们判断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有何用处呢?能量的变化与之前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反应有何关系?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学习新课,紧扣教学目标,增强对新课重、难点的学习。[6-7]

(四)联系实际导入法

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化工生产、建筑材料等方面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更贴切生活,同时不脱离教材。如在“化学肥料冶一课时,农作物的生长与田园蔬菜都需要对其施加肥料才能有果实,而这就与本节课学习的化学肥料有着很大的联系。[8]打开汽水瓶盖、向鱼缸中通入空气,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与气体的溶解度变化因素有关。诸如此例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依据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导入课堂,可让学生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五)讨论导入法

引入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例如我们在学习原电池时,可以引出在物理中学过的电路知识,再提出如果要形成原电池,都需要哪些条件呢?结合化学反应原理,对原电池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以这种方法进行引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来加深对新课的学习。[9]

(六)归纳导入法

归纳导入就是教师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引入新课,也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学过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还能使新旧知识紧密连接起来。这种方法的使用在多数课堂导入中都能够用到,如我们在讲必修一《物质的量》一节时,物质的量的计算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回顾已教过的方法,再进行新课的讲授,这样可加强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记忆与学习。

(七)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虽然不是很新颖,但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在讲课前引入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习《空气的组成》这节课时,法国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曾将少量的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并对其进行加热,结果发现容器银白色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且容器中气体减少了约容器的五分之一。[10-11]后来经实验验证,减少的这部分气体,恰恰就是氧气,也就证明了氧气占空气组成的五分之一。讲完故事后再进一步引出空气中其他气体的组成成分即可。以上有关于新课导入的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是本人通过理论和实践并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出来的,这些新课导入方法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新课导入。当然,其他化学教师也可以从中借鉴对其教学有用的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很实用的,同时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及时采纳并完善。

三、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篇6:初中化学新课导入策略论文

摘要:新课导入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开门见山式、旧知铺垫式、故事引入式、实验启迪式以及悬疑设置式等常用的初中化学新课导入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导入;导入策略;案例分析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凤头”。一个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对新知的探索欲望,也能够成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一、开门见山式

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这些难点和重点均为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采取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导入,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如此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起明确的知识体系,起到把控全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水的组成”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由于考虑到水是学生们熟知的物质,笔者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便采取了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了新课内容。首先,笔者拿着一杯水问学生们:“这是一杯水,谁能告诉我水总共有哪几种物理形态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给出了如是答案:“水有三种物理形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非常不错,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水的物理状态改变时,它的化学成分是否改变呢?”学生们无法回答。见此情景,笔者便接着说到:“不知道没有关系,接下来的这节课我们就将一起探究一下水的组成。”此时,学生们的注意力被迅速聚焦在“水的组成”这个问题上,趁此机会,笔者便直奔主题开启了新课的教学。

二、旧知铺垫式

系统性是化学知识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很多化学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成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的化学旧知识基础作为新课导入的铺垫,从而自然而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除此之外,以旧知为基础的课堂导入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巩固和复习旧知识点,从而加深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构建。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节课的时候,由于考虑到学生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所以笔者便选择了旧知铺垫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首先,笔者引导学生们回顾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氧气制取的化学方程式的复习以及氧气制取的实验室操作过程。之后,笔者便问学生们:“现在大家应当已经完全想起了我们当时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全过程了,现在你们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够制取氢气呢?”此时,一些已经做过课前预习的学生们便快速地说出了氢气制取的方程式,于是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接着,在学习完制取氢气的方法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们从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的方法来思考收集和检验氢气的方法。如此,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在旧知的.基础上快速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结合旧知来掌握和学习新知识。

三、故事引入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乏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容易降低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化学教学的质量。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这类枯燥性的知识点时,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引入式的新课导入方式还能够让学生们对化学知识有一种亲切感,从而缓解对化学知识的畏难情绪。例如,在教学“金属”这个单元的时候,笔者便借助故事引入的方式完成了新课导入。笔者问“你们知道越王勾践的剑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吗?”学生们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于是笔者接着说:“越王勾践的剑属于青铜器,它的主要成分是铜,而铜又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不容易被锈蚀,而且在越王勾践的剑保存的椁室四周又有一种称之为白膏泥的物质,完全隔绝了它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所以越王勾践的剑才千年不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越王勾践的剑的历史故事和保存方法,还对金属的化学知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之后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启迪式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关键所在。通过完成化学实验,学生可以获取化学知识并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能够激起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型的化学实验来帮助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启迪学生的化学思维。例如,在教学“金属化学性质”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在新课导入的时候直接给学生们演示了一个金属反应的实验。首先,笔者拿出一根铁丝并对其进行除锈,除锈之后,铁丝变得光亮无比,这时笔者迅速将这根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丝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迅速变成了红色,学生们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学生们发现并非是铁丝变成了红色,而是铁丝的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的物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问道:“红色的物质是什么?”笔者并未立即告诉学生们正确的答案,而是说道:“一般新物质的生成都伴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所以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这个反应过程吧。”于是笔者便在和学生一起探究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借助化学实验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并调动了学生们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了相应的铺垫工作。

五、悬疑设置式

疑问是发展进步的源泉所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少设置疑问,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思维能力的深层次发展。为此,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悬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在解决层层疑问的过程中引出新课内容。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这一课时,考虑到分子和原子的相关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较低且不易理解和掌握,于是笔者通过设置层层的疑问来引导学生们学习新课知识。首先,笔者从生物学中细胞的构成设置了如是疑问:“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又是由其他微小粒子构成的,你们知道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如是回答:“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是细胞,而细胞又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我觉得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另一个学生疑惑地问道:“分子是什么?它还可以继续分解成更小的物质吗?”笔者点点头,并说道:“肯定是可以的,就像细胞对于一个器官、一个人来说已经是极为微小的了,但是它同样还可以继续分成更小的物质――分子,因此从理论上而言,分子也是可以继续往下分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微粒吧。”此时便完成了新课导入环节,成功进入到了新课授课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施雪娟.例谈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设计[J].化学教与学,(2).

[2]于海强.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新课导入创意设计[J].化学教学,(12).

篇7:化学课堂导入情境设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很快进入角色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使学生如坠云雾,不知所云,学生的听课效果当然就大打折扣。高尔基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 最难的是开始,也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单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地去找它。”教师同样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导语。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下面就化学课堂导入情境设计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魔术式导入,具有趣味性

魔术新奇有趣,变化莫测,常常令人着迷。将魔术恰当地运用 于课堂教学中,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其中的知识和科学。如讲解初中化学“绪言”一节时,不急于讲解化学研究的是什么,而是演示一个小魔术: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将四个预先涂有不同无色液体的小烧杯置于讲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这时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烧杯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的颜色。学生既感到惊奇,又不可思议,用一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教师,希望得到答案。但教师却说:“ 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答案就在这本书上。”接着扬起了手中的化学课本,开始了化学的第一堂课。在讲解“ 乙醇”一节时,做个“烧不坏的手帕”的小魔术,将手帕用乙醇湿透,然后点燃,等火焰熄灭后展开,再让学生看手帕,竟然完好如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适时导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魔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探究其中的奥秘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使所学内容长期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二、典故式导入,具有生动性

有些化学知识,学生往往对于干巴巴的概念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中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主题。如讲解“ 空气”一节时,把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作为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再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

态,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授“ 铁”一章时,用古代“干将莫邪铸剑”的典故作为导语引入,既让学生了解我国钢铁冶炼的历史,又让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民族责任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三、实验式引入,具有直观性

学生对实验都有着极大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做几个小实验,能快速引领学生游入知识的海洋,如讲解“ 氢气的性质”一节时,先用氢气吹肥皂泡,然后再让一名学生来点燃。通过实验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学生立即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无意识地掌握了氢气比空气轻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等性质,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谜语式引入,具有启发性

篇8:浅议高三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确定层次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标杆,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所能取得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种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也是目前高中阶段化学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学生,衡量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水平.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尤其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讲求层次性. 例如,在教学中,自主设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案,在学案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适合本组的学习任务. 在练习的设置中, 分别有基础题,中档题,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这样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1].

二、把握教学重难点

高三化学课堂容量相对高一高二阶段要明显增加,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如果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采用平均化的教学进行讲解,学生就会难以判断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同时,一些重难点知识也难有机会透彻理解,这样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原电池的复习课中,如果在分析讨论原电池原理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太多的话,就导致在对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和规律分析的时候,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应当重点分析讲解的内容就只能用几分钟的时间一语带过了. 这显然偏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自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注意预设与生成相互辉映

进入高三阶段,教学任务相对较为繁重,为了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完成,很多教师会更加精心地设计教案.

例如,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HBr、SO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该气体通入适量氯水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剩余气体. 将所得到的无色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 NO3溶液、Ba 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气体中一定有SO2,一定没有HBr

( B) 原气体中可能有SO2

( C) 原气体中一定有HCl

( D) 不能确定有无HCl,但一定没有CO2

答案: ( A) ( D)

解析: 混合气体通入适量氯水后,气体无剩余,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没有CO2. 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酸化的Ba 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生成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 SO4,从而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当它通入氯水时发生了反应: Cl2+ SO2+ 2H2O = H2SO4+ 2HCl 1,生成了SO24,同时有了Cl-生成. 因此当向溶液中加入酸化的Ag NO3产生白色沉淀时可确定原混合气体中没有HBr气体( 因为Ag Br为淡黄色沉淀) ,但不能确定是否有HCl气体,因为反应1中也生成了Cl-. 因此选项A和D符合题意.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即使是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量很大的情况下,教师也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生成性资源,使得预设与生成相互辉映.

四、抓住机会深化探究

在高三化学课堂上,在目标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尤其是上复习课时更是如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的时候,在遇到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化探究,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教学带给学生的疲劳感,还能够有效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复习“离子反应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时候,首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一下基本知识点,接下来给学生呈现经典考题Fe( OH)3+ HI的反应,在看到题目以后,大多数学生依然只是从酸碱中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给一些提示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民主讨论下,学生终于发现了Fe3 +和I-的氧化还原过程,使得这一传统的题目经过探究以后迸发出了新的价值,在深化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2].

高三的化学课堂是一个学生由量变到质变转化的关键过程,教师能否实现对高三化学课堂的优化,能否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改为指导,以科学而开放的理念对化学课堂进行积极的优化,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摘要: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课堂也是决胜的关键场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科学的理念对化学课堂进行优化,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篇9: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导入策略

学生在初中化學课程开展以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化学学习,这导致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差,能力低下。这也意味着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为了促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采用课堂教学导入策略不可或缺。本文从多方面指出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并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导入,推动学生的化学学习。

1.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意义

1.1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学生由于化学基础不足和了解不够,很容易在化学学习中产生畏难心理,并导致学习兴趣低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化学课堂导入,能够增加化学教学的亲和度和趣味性,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展开。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1.2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化学教材内容较多,化学课时有限,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化学课堂导入能够让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2.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实施

2.1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导入

化学教学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化学实验能够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透彻的明白化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既可以让学生观看化学现象的发生,又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通过化学实验导入课程,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教师在讲关于气体的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点一支蜡烛,然后在拿出两个装有不同气体的封闭试管,当靠近蜡烛打开A试管时,火焰变得更旺了,当打开B试管时,蜡烛的火焰变弱了。这时学生就好觉得很神奇,并很好奇为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猜猜两个试管中的气体是什么,然后由此引出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后就会明白A试管中是氧气,B试管中是二氧化碳。这种化学实验导入的教学策略能够增添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2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导入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增添光彩。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致,就应当多向学生提起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导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溶洞的美丽图片,当学生赞叹于溶洞的美丽和神奇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溶洞的形成是由于碳酸钙受水与二氧化碳相作用而形成的。这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强大作用,就可以导入教材知识的讲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家中的水壶,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就会生成很厚的水垢,加入食醋后过一会就可以有效溶解,这也是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讲其中的原理,并展开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师通过生活的化学实施导入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化学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2.3教师通过化学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是导入的最直接方式,有意义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认真听课,从而通过化学教学解决自己的疑惑,掌握教材内容。同时化学问题导入也能够更快速的导入课程,促进课程高效进行。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化学问题导入,有效展开教学内容的讲解。例如,教师在讲关于水和水资源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海洋占据了很大部分,为什么人类可用的水资源却非常有限呢,人类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为什么,教师就可以导入水的组成和水资源的利用等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解开自己的疑惑。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看看美丽的金刚石和普通的石墨,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为什么它们的形状和质地会如此不同呢?在学生思考和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展开教材内容的讲解,带领学生领会化学的奥秘。教师通过化学问题导入能够有效的开展化学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

2.4通过化学教学媒体导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化学课堂教学设备的完善,化学教学媒体也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现代化学教学媒体为教师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化学教学媒体,实施有效导入,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开展。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化学教学媒体开展有效导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导入。例如,金属材料有的与氧气反应,有的几乎不反应。只是口头讲解学生很难记住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后的样子,从而让学生记住金属是否活泼,加深学生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有效导入。例如,对于有机合成材料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人们经常用的塑料袋,穿在身上的合成纤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媒体导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进步。

3.总结

教师作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当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通过有效导入策略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展开,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普通创造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2.孙俊三《教育原理》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篇10: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俗话说:“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恰当与否都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导入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呢?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基于此,围绕导入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4401

1利用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直入主题为主,将需要讲授的化学知识罗列出来,殊不知,这样的教学不能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渐渐地,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兴趣。为此,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疑问,利用问题导出新课,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提升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探究《盐类水解》这节内容时,在上课之初,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以便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探索当中:“在初中我们都知道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主要是呈中性,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所有的盐溶液在常温下pH都等于7呢?请大家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钾溶液、硝酸铵溶液以及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问题的设置也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而且还把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论,这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利用pH试纸检测完溶液的酸碱性之后,为产生疑问,进而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呈酸性,有的盐溶液则呈碱性呢,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呈中性的呢?这与盐溶液的组成有联系吗?”在学生的疑问下导入新课,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则会高度集中。

2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用具体的实物教具引入新课

借助实物教具导入新课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将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实物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时,先准备两杯水,一杯是清澈见底的,另一杯则是浑浊的,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两杯水的来源,一杯是购买来的矿泉水,一杯则是从学校池塘里取来的。让学生就这两杯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饮用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这杯浑浊的水让人看到后感觉恶心,很难去饮用,对身体也不好,清澈的水让人一见就感觉舒服,对口渴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上好的解渴佳品。此时,教师再将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如果想要将这杯浑浊的水变清澈,应该如何做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再引出新课,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而且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整节课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完成。

3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产生很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验现象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些原本比较抽象化的概念规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所以,在化学课堂上借助化学实验导入新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解“浓硫酸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在上课一开始,先问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使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听到这个问题,大家纷纷表示没办法。这时候,教师再为学生做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先取出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将其放在玻璃片上,接着再在高锰酸钾上滴上两三滴浓硫酸,然后使用玻璃棒蘸取一些液体再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这时候,神奇的现象出现了,酒精灯则像变魔法一样被一根普通的玻璃棒给点燃了。学生们很快被这个神奇的实验现象吸引住了,大家纷纷讨论起玻璃棒点燃酒精灯的奥秘所在。借助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成功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既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本节课的内容活动起来,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铺垫作用。

4热点导入法

热点导入法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目前社会上十分热点且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热点问题作为新课的导入点,让学生分析,一步步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有效思考、分析的方法。鉴于该热点问题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以此作为导入必定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而且也利于将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兴趣调动起来。这样也利于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更容易实现,既能体验知识再生的过程,也能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内容时,可以先播放一段神

六、神七的相关视频,然后再放一段嫦娥一号奔月的视频,将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与爱国之情激发出来,再通过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速的状况进行有效分析,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再顺利导入新课。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学成果教学设计下一篇:项目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