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路漫漫

2024-05-04

民办高等教育路漫漫(通用9篇)

篇1:民办高等教育路漫漫

中国的教育,路漫漫

——读《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泗洪县太平实验学校 杨洁

下班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载了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的《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连续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有震惊;每读一遍,都有感慨;每读一遍,都有思考。

江先生从中国的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六个方面就行了精辟的论述,许多素材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实践,有理有据,充分折射出了当今中国教育的一系列严重的扭曲和变形。委实令人触目惊心,很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江先生认为,中国的教育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比,至少落后一百多年;中国在教育上已经“惨败”给了西方,若长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像我们一样,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子孙后代“自愧不如”。教育上的败北,输的可是几代人呀!这一个个字眼仿佛就是一把把闪闪发光的利刃,无不刺痛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教育机构管理层人员乃至全社会人们的心!

我绝不敢怎样怎样来否定我们的国民教育,但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我有许多话要说,因为我们在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也许能反映出我们当今教育的一部分,这一小部分也是我们对现行教育的理解与思考,也许会对“辩证施治”我们的国民教育存在的一些顽疾,起到一点点辅助作用。

一、中国的家长们需要领取资格证

关于家庭教育,我到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们读一读《哈佛教子枕边书》、《剑桥家训》和《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三本书。有人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家庭教育,这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体系有关,一味注重知识的累积,小视孩子道德方面的东西。尤其是精英阶层,家庭教育更差,没有教养孩子的意识,只是用物欲淹没孩子。

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验型的传统家庭教育为主,其余大部分是支离破碎的、零散的、盲目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年龄在20-30岁占首位,大学生占50%,10个孩子中就有2个大学生有自杀倾向。你愿意你的孩子在这里面吗?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回答,这是一个很讨厌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占20%,初中生占31%,高中生占4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发生在学校的社会的不良行为追根溯源都能在家庭里找到答案。古代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代人说,孩子六岁以前定乾坤!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家长们应该领取资格证!否则没有权利做孩子的监护人和引路人。

整个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基本的目的都应该是教会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德行的人,有是非善恶,有基本的价值观的人,知道自己的本分的人。问题是作为家长的教育观没有改变,中国的家长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具有科学体系的培训合格、领取资格证之后,才会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教孩子多读经书,发展仁心。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其次才是各种能力,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这个顺序不能反了。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先育人,后教书”,而不是相反。

而我们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多都是:人前温顺如羊,内在粗野癫狂;表面顺从乖巧,内心愤世嫉俗。

下面是我们农村儿童的早期教育案例,也许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真实回放:

案例1:爸在看文件,妈在家带孩子,孩子放学回家,家长被告知孩子在校咬人。爸对妈:孩子

为什么会咬人?你看你带的孩子!妈:我带不好,你带啊,整天看看看……(孩子:我觉得很害怕,我感觉自己是个负担……)

案例2:爸去世了,妈独自抚养孩子,孩子要买ⅹⅹ东西,妈不给。妈说:你爸死得早,妈没本事,你要懂事!我这一辈子全是为了你啊~

孩子哭:妈,以后我再也不要了,我是妈妈的负担……(孩子过早地承当了超过自己压力,这孩子完全没有自我了,她认为为妈妈而活。认为她妈妈不幸福认为自己也不会幸福,不如早早死掉算了……)

案例3:孩子要玩东西,家长怕东西被弄坏,手机不可以玩,电视不能摸,会弄坏;书橱不可以翻,抽纸不可以抽,会浪费。墙上不能画啊…(当你愈不愿意让孩子去尝试时,他的占有欲就愈强…不给就哭,人的占有欲就是这样来的!等过一段时间,你在给他这东西就不一样了。时间长了,孩子很害怕再也不敢去尝试,也不愿意去尝试。)

案例4: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家带孩子,从来不闻不问,不关心孩子,任其自由发展。这种属冷漠型的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目的不明确,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冷淡,缺乏教育孩子的热情,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信心,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价值;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考虑孩子将来的发展。

教育往往是点点滴滴的。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就能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这种爱不是强加的。我们往往能听到家长对学生说,你要尊重老师,就给老师鞠个躬!学生连忙给老师鞠了个躬。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我们有时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夫妻俩结婚时,妻子看中一条裙子,由于当时手头拮据没买。婚后若干年,妻子想起来就在丈夫面前唠叨,丈夫急了,扔了一张银行卡说,你拿去,买100条裙子!妻子不紧不慢:我不要,我就要结婚时的那条裙子!你看看,一个成年人,竟然才有一个4岁孩子的智商!

真正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而0-6岁的婴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关键时期,对今后性格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来不得半点大意和疏忽。我们只有多方携手,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拥有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品德、修养的培育,注重培养未来公民的习惯。《哈佛家训》中威廉.贝纳德有这样一段论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缺少正确的指导,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小心误入歧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念,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健康的习惯……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是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啊。“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我们不能鄙视成长中的任何一个孩子!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先生在《教养凋零,成绩再好亦堪忧》一文中阐述道,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内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一个称职父母应该努力的几个方面: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家庭要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尊重孩子的爱好,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论语.学而》中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反省自己。面对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家长们,我们的教育官员们,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是不是也应该“三省吾身”呢?我们的教育,伤不起!

二、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确实存在诸多弊端

我们的教育的究竟惨败在哪?经济学家江濡山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已经严重扭曲和变形,而且这种畸变“非一日之功”……中国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力度越大,中国无数为人父母者心里越难受,而且这种难受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

关于我们的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不敢信口雌黄,但我坚信,我们的教育体系和体制不健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必然出现一系列的“畸变”。这种畸变波及广泛、影响深远。

1、孩子的品德教育着实令人堪忧

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我国也是比较糟糕的,教科书大多空洞、乏味,所举的案例也比较陈旧,有的甚至是10年前、几十年前发生的事例,针对性和指向性不强,无说服力。而国外的德行教育则比较具体化。再看我国某一次国家级的运动会结束以后,全场一片狼藉,令人万般无奈;今年端午节节放假结束,某海滩到处是垃圾、塑料袋、废纸,令人不堪入目。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国民素质吗?回答只能是无语!

(1)记得有篇报道,日本的德育比较具体实在,有一次,日本教师对学生说,孩子们,我现在要求你们做一件事,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每个人必须认真完成,请在天安门城楼前数数每一分钟有多少量日本生产的汽车通过!

(2)另据网络报道,韩国某公司领导买了一辆非本国产的汽车,结果被全公司的员工鄙视、指责、嘲笑。

众所周知的闻名世界的“到此一游”,在国内这也是普遍现象,而绝非偶然。难道仅仅是家长之过?是否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有没有存在什么问题呢?

人生真的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人生既然是场马拉松,那就会出现,谁要是在马拉松的起跑点上就争先要赢,那通常是最后的输家。

2、现在孩子许多方面的能力远不如以前,出现明显下滑现象。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书本上的好多东西,可是他们的生存能力、交际能力、处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等等究竟怎么样呢?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简单的例子:

(1)比如游泳:我们世世代代生在洪泽湖西岸,享受着大湖的恩泽,泗洪是一个用水来诠释的地方,而我们的孩子们却几乎都是“旱鸭子”!我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好几个班级,会游水的不足十分之一。就是因为我们惧怕伤害、惧怕溺水,所以拒绝游泳,当遇到风险时,必然成为一个个牺牲品。而现在50、60后的人几乎人人都会游泳,还有很多甚至是游泳高手!据电视报道,今年6月3日晚,河北某大学学生10余人在河边吃烧烤,有四名大学生坠河,三名溺水身亡。

遇到这种情形,我们的媒体舆论导向往往强调的是,加强安全防范,可有些事故是防不胜防的呀?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增强人的求生技能、增强人的游泳技能训练等方面来考虑呢?为什么我们的学校不加强这方面的技能培训呢?人的生命一旦失去了是不能回来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2)再如春游:首先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校长们,你们学校的学生每年春游吗?你们敢安排你们的孩子去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吗?从养生角度来说,我国古代人就懂得,人要修身养性,健康长寿,就必须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积极地与之适应,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即“天人合一”),这是因为组成人体的60兆生命细胞从600万年前由“猿”变成“人”的时候,就和万物一样有着一定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春季养生,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论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育者还有什么理由违背人类的生命规律,把我们的孩子成年累月地关在学校这个笼子里,与“世”隔绝呢?就像我们市场上到处都是问题食品一样,是不是我们因为这些问题食品的存在就绝食了呢?难道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就永远的把学生“关”起来吗?

3、中外教育简单对比

我们来看国外的教育: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强邻环伺的小国,就因为这样,他们认为唯一能建构起国家未来的,只有人力资源。而良好的教育,就是把人力资源转换成人才的唯一窍门。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和师生群体所拥有的多种焦虑、竞逐,在芬兰却都归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以行之自然、不急不徐、不争不抢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来就不是要去挫折学生与老师的士气,和成为讥评他人落后、不长进的工具。

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硕士陈之华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中介绍到芬兰学校教育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从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理念与方法,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完善、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公民,这样才能形成世代良善的文化循环,最终成就国与民的共同繁盛。

“平等、品质、公正”是所有教育都应该不断强调的,我们的教师应该得到教育制度的最大信任,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善待学生,对学生有益处,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或自己的教学成绩拿第一。教育体系虽然提出不带头、不鼓动、不排名,希望落实相对的“平等”,以此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但在现行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落实的怎么样呢?

当整个社会从小到大都在“比”,从学业成绩、工作绩效、职场成就等等无所不比,不管资源与人员配置是否不同,就大家搅在一起地去比成效、比考核,丧失的不再只是人心的良善与互助,更让长期社会发展趋向狭窄的功利与恶质竞争。乍看之下看似公平的能力表现评核制度,仔细推敲其实处处有着明显的不公平。本来资源、对象、起跑点都不同,为什么要比?如何去比?放下起跑点不公平与评鉴制度的不平等,人性尊严和自我实践才会自然浮现!

实际上,只要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教师自行订出一整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规划下一阶段或明年的教学计划要如何达成,总结去年之中最令自己满意的教学成绩是什么,为什么会让自己满意或不满意?校长和老师一起以每个人不同的条件与情况去评估,这就是一种对自我期许的鼓励。老师们从实际教学状况、对现在与未来有所构思与规划,再加上回顾过去教学的讨论方式,让老师自己找到生涯规划的真谛,找到自我成长、策励的动力!

其次,让校方、家长、学生等不同层面来对教师进行评价,每学期,老师会收到不同意见与满意度数据,这些是让老师们对于校方、家长、学生等各方反应有全盘的了解与省思,也知道自己教学方法和内容会引起怎么样的效果与回响。而不是以单一用"甲乙丙丁 来打考绩,或依照人数比例分配下的绩效考核,而出现总是被当做牺牲品的菜鸟,或总是轮到考绩垫底,或被定为重点管理单位的倒霉鬼。再来看看我们,我们评比孩子的模式是考试和分数制,对老师的评比也是绩效挂帅;最后,总是有老师和学生为了分数和考核不择手段,扭曲了多少原先对这份工作与学习有热情、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和孩子们。

也许我们应该确立以自我肯定、自订目标与标准的评估模式。如果一味的从不同的起跑点去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用分数至上来评判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就无异于拿了同一把尺子,去通量每个不同的评估的对象。这是“有教无类”还是“因材施教”呢?

伫立于孟夏的成子胡畔,暖风习习,凝视着湖水泛起的涟漪:是的,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何时才能摸到石头,淌过河呢? 敢问我们的教育,路在何方?

2014年6月10日

附:参考书目:《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文集》、《哈佛家训》、《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教养凋零成绩再好也堪忧》、《增广贤文》。

篇2:民办高等教育路漫漫

四天写了三篇文章,共一万多字,点击量过千,收获了99颗红❤,粉丝数也迅速涨到99,几位陌生的简友加我微信,备注标记写着:我喜欢你的文章。

看着双99这吉利的数字,我不由得随手打开简书,静静品味,竟然莫名地被自己所感动。

带着这份感动,我怀着愉悦的心情赏读简友们的美文,其中何沐芝的《岁月静好 感谢时光》《爱的传递,让我有帮助人的能力》传递给我满满的正能量,再次感觉到生活是那么充实快乐,我情不自禁忆起了教育工作中给予我帮助的一些人!

写作是我少年时的梦想,教书育人是我一生的事业。因为恩师、前辈和同事的真诚关心,无私帮助,我在漫漫的教育征途一路欢笑,一路收获。所幸,我可以用文字一一记录下这些可爱的名字,采撷记忆深处令我感动的某一个瞬间。

马兰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王红英老师是我第一个要感恩的人。

秋,因工作需要我调到马兰小学教三年级的语文课。几天后学校举行听课教研活动,我心里异常紧张。当时我讲的是《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我重点抓住小萝卜头的外貌描写,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

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由于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王老师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看到她那慈祥的面庞,温和的目光,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一轮课听完了,评课的时候,王老师在全校语文老师面前表扬了我。我记得清清楚楚,她当时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春英老师讲得不错。”

初来乍到,第一次听课得到教研组长的认可,对我来说,是喜悦,更是莫大的鼓励。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努力工作,进步比较快,对讲公开课不再畏惧,而是充满了信心。

马兰中心小学张庚増校长是我要感恩的第二个人。

春季,乡教办室要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要求各学校选出一名优秀班主任。当时用的是全体老师投票选举的办法,我没有被选上。

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张校长来了。他面带微笑,关切地说:“我知道你平时喜欢看书,潜心研究班级管理,有先进的理念。我已经安排好了,好好准备发言稿吧!”

说实在的,那些年我当班主任的确非常下功夫,为了家校合力教育孩子,我还编写了一本《小学生家长手册》。为此,教育时报的记者亲自来我校采访了我。

听了张校长的话,我心里暖融融的。出席班主任交流会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张校长看到了我的付出和努力。被理解、被赏识的感觉对任何人都是最美好最温润的,无疑也成了我前行的动力。

老店乡教办室蒋明义主任是我要感谢的第三个人。

3月,在选拔乡优质课赛课活动中,蒋主任带领评审组到全乡各个学校听课,并选拔出五名优胜者(三名语文老师,两名数学老师)组成讲师团,赴全乡各小学巡回作课,我有幸忝列其中。

巡回作课时,我执教的课文是《我爱故乡的杨梅》,蒋主任在评课时给了我极高的评价。他说:“魏春英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教法灵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激励鼓舞的话语,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快乐成长。

滑县教体局教研员曹书珍老师是我要感恩的第四个人。

204月中旬,滑县各乡镇选出的优质课教师要参加县优质课大赛。在瓦岗乡赛区赛课时,我有幸结识了德高望重的曹书珍老师。我执教的《丰碑》一课,曹老师和其他评委给了我一等奖的荣誉。以后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了曹老师的诸多关心和栽培。

年冬,曹老师让我参与城关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和我一起的令外两名老师,是县城省级优质课教师,我心里不免有些胆怯。

篇3:漫漫求职路

我已经步入社会工作一年了, 但想起刚毕业时候的自己该如何选择就业之路的那种迷茫的心情还是无比清晰。我是考研失利之后才开始重拾心情准备找工作的。一心准备考研的时候放弃了找心仪工作的机会, 考研结束的时候大型的校园招聘也基本告一段落了, 这个时候就面临着是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还是先找个对口工作先稳定下来的问题。在外省上了四年学的我迫切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漂泊够了想稳定在生我养我的亲切的故乡。恰逢新乡银行招聘, 虽然觉得银行工作压力大, 也有学长进银行的都抱怨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可是毕竟刚毕业的我应该理性一点, 做什么工作不是最重要的, 能否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能力, 才是最重要的。“先就业”有啥干啥, 有业先就, 也未必就是大材小用;我觉得在一个岗位上尽心尽力, 用自己的才智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 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笔试面试顺利入职, 开始了封闭式培训的日子, 这个时候的日子是轻松快乐的, 一批刚毕业的小伙伴们青春洋溢地加入了新乡银行的大家庭。这期间, 每天都会进行讲座每天都会学到新的知识, 和小伙伴们也逐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对银行金融知识的了解也从空白到有了初步的认知。当今社会, 竞争无处不在。入职培训无疑是竞争的又一起跑线, 如果宁可不就业也不肯“低就业”, 那么在守株待兔的时候, 选择了宁可“低就业”也不能不就业的人, 也许已经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更不必说, 放低身段从基层做起, 从小小的银行柜员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下去, 兢兢业业, 这样也才能在以后的择业中拥有足够的实力。

真正步入正式上班的节奏了, 一切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临柜的日子虽然辛苦, 但是每天都可以和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 和小伙伴们一起并肩作战, 日子也是多彩的。每天骑着自行车走在熟悉的家乡的小路上, 吹着清风, 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在进入工作之后, 我一边工作, 一边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去学习充实自己, 在工作一年期间, 我抽时间考取了银行从业资格证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掌握的知识也更加专业。所以我认为, 不管在哪个职位都可以去提升自己,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努力。这个时候, 我发现我爱上了我的工作, 并且有信心在这条职业生涯上越走越远。刚就业时对银行职业的种种顾虑也逐渐消失了, 更多的是满腔的热情去投身到我的工作中去。入职大概半年, 中原银行成立, 由原新乡银行、开封银行等13家城市商业银行以新设合并方式而成, 也致力将中原银行打造成为一家特色鲜明、富有活力, 以创新领跑中原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原银行的成立也为员工施展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我也有幸成为了中原银行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也将以更加全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

先就业也可以让自己尽早地从家庭中独立出来, 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减轻家庭的负担。当把工资给尚在上学的姐姐当生活费, 当给家里买日用品, 给父母买礼物, 给自己买喜欢的书的时候心里是幸福的, 也是骄傲自豪的, 觉得自己长大了。

在我工作了一年之后, 才开始理解职场, 理解公司企业, 理解如何和同事和领导去相处, 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进而开始适应自己周边的大环境。所以, 我认为, 大学生毕业时有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如果在没有能力去挑选自己钟情的职业之前, 先就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自己的工作理想够高, 就不要担心工作起点够低。也许一开始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但是你也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职业技能、人际社交能力, 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在将来转行、跳槽、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理想的职业时, 也可以在新岗位上更加成熟专业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了, 如果在职业发展上走了弯路, 但只要现在意识到了, 只要现在开始职业规划就是新的开始。对于现在的你来说, “从哪里来”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你要“往哪里去”。

篇4:农村幼儿教育路漫漫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莫言的提案直指农村幼儿教育,在阐述提案时,莫言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园舍的空间限制、音乐器材等教学设备的不完善、任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等,以及“幼儿教学的教育理念并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莫言的提案让农村幼儿教育的问题被社会所广关注。

农村幼儿园教学设备和师资少

赵女士,江西某行政村一个私人幼儿园的老师,早些年是村小的代课老师,后来出去打工,2011年,她和一妯娌合伙在自家房子里开办了一所私人幼儿园。赵女士称,幼儿园里设有两个班,一个大班,一个小班,加起来一共40来个学生,她和妯娌都是40岁的人,带着这么多的孩子现在也感觉有点吃力。

大班的学生大都五六岁,小班最小的学生不足两岁,幼儿园对待两班孩子采取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大班的孩子以学习为主,小班的孩子就是以管教为主,家长把那么小的孩子送来,也是为了让小孩在学校安分点,在家里经常调皮捣蛋,爷爷奶奶也管不了,小班的孩子偶尔也学点知识。农村幼儿园的老师,大多和赵女士一样,扮演着老师和保育员两种角色

幼儿园刚办的时候,学费是一学期750元,2013年,县上要求幼儿园学费统一,像赵女士开办的这种幼儿园,统一学费为一学期600元,县里也没有给幼儿园任何补贴。对于幼儿教学,学校给孩子们上的是语文和数学,偶尔有音乐课,其他的课程几乎没有。因为这些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为了中午不需要再跑一趟接孩子吃饭,家里远点的就花2元钱让孩子在学校里吃,还有些家长在外面打工,家里又没有人帮忙带孩子,就把孩子托管在老师家里,包吃住,加上暑期给孩子补课,一学期给个上千元。一年下来,赵女士也就挣个两万多。由于资金有限,赵女士也没有能力增设一些游乐设施,就算增加了游乐设施,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师管理,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负不起责任,所以只能给小孩子添置一些简单的玩具。

赵女士说,虽然没有外面打工挣的多,但是在家,工作也不是很累,却也知足,而且也方便了村里一些留守幼儿的学习和托管。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几乎每个行政村就有一个私人幼儿园,大量的农村适龄幼儿因为家庭因素,只能选择在离家近的幼儿园上学,但农村幼儿园的现状却又令人堪忧。

家长早教观念传统 幼教抢跑

我国在1981年就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幼儿教育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但是在中国,许多家长还是存在着上幼儿园就是开始识文断字的误区里,这种误区正与莫言提出的“幼儿教学的教育理念并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吻合。

朱先生的孙女以前在一个较大的幼儿园上学,幼儿园里有各类娱乐设施,还配有一辆标准校车,老师教音乐、美术等,包中餐、包接送,每学期学费1500元。但因为不是公立幼儿园,老师都是一些没正规幼师证的乡村老师。朱先生的孙女在此读了一年,但连最基本的扳手指运算都不会。幼儿园的小孩子多,老师管不过来,小孩打闹了,便用训斥的方式来教导。中午吃饭也没人管,许多小孩都吃不饱。孙女回家告诉了朱先生,朱先生不敢耽误孩子的学习,也不敢让孩子在人多的幼儿园受委屈,便将孙女送到了赵女士那读书。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教委将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的情况。也就是说,上英语、拼音课、做20以上的加减乘除的幼儿园将被严查!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幼儿园“抢跑”教育现象还是大量存在,许多家长从小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同龄人优秀,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还存在着“你现在不学,上了小学就会吃力,被别的孩子落下”的传统教育观念,但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有压力。

推动农村学前教育需各方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曾对江苏农村学前教育进行过专门调研,他发现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教师总数严重不足,一些幼儿园师生比高达1∶30,多數幼儿园师生比在1∶23至1∶26之间;许多幼儿园直接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也非常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朱晓进建议政府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财政扶持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改善;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拓展学前教师培养渠道,加速师资数量的提升;积极推进农村幼儿园在职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师资的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莫言也呼吁从立法层面对农村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予以重视,而且希望国家进一步富强之后可以考虑把学前教育纳入到免费教育的范畴里去。

孩子是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就是在为我们的国家构筑财富,为中华民族储备人才。

篇5:抒情散文《人生漫漫路漫漫》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总难免要踌躇张望。有时欢笑,有时流涕,有时着慌,有时释然,似一汪水流,又如一首乐曲,有高潮,有低谷,总不会是一直平静。正因如此,人生才见得诸多风景,生活才不致于陷入枯燥无味的危险。

生命的美好与单纯恰如一枚蓝色的水晶,它带给人至高享受与美艳,同时阅尽人间万千种种。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时间的轨道有去无回。昨日的晚霞再美,它已成为记忆中的风景;曾经无数激动的时刻,早已尘封而不再重复。就如曾经流行的音乐,在风靡一时之后便会归于沉寂,或许还是会有很多人想起唱起,但那已经属于经典与回忆,与现实早已远去。

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一首曲目。这曲目或许很长,又或许很短,或许很有名,又或许默默无闻,但无论怎样,它都是属于我的,属于每一个人的。曲目里的欢喜悲忧只有自己懂,节奏的急骤与舒缓也只有自己能够把握,他人,只是一个旁观者。在这首曲目中,音乐的式样与风格并不单一,有时它是一段九曲回肠的大合奏,有轻柔婉转的古典乐,也有火热刚劲的吉他贝斯;有时它是一段清音独唱的`单曲,既无伴奏,也无乐声,一段音乐就是一段情,一段音乐也是一段故事。人生在音乐中开场,也将在音乐中结束。

高兴得意的时候,我们需要听温暖感动的歌,它能让我们静心回首过去,洗尽人世铅华;伤心失望的时候,我们需要听高亢鼓舞的歌,它能让我们甩掉消极低落情绪的困扰,早日踏上前进的步伐。有音乐陪伴的日子是幸运的,在音乐中漫步人生路的人是幸福的。我们一直在期冀过一种自由而幸福的生活,当你在音乐中穿梭,岁月远去之时,再回首听一听同样的歌,不正有老友重逢时光再现的充实与满足吗?音乐在人生道路上响起,人生在音乐中推演。漫漫人生路,有音乐陪伴,是多么幸运呵!

曾经有很多伤痛摆在人生面前,很多人被伤痛打败,就此沉沦下去,他们整日抚摩着伤口度日,死死追寻着曾经的美好和受伤的根本;也有很多人淌过了伤痛的漩涡,正直而勇敢地奔向了新的曙光,奔向了美好的明天。回忆能让人生充实,洞悉岁月得失,增加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得到生活的确证,但习惯回忆却是一种病,它有时会让你意志消沉,看不到生活的出路。会回忆的人玩味人生,不会回忆的人蹉跎岁月。记忆是人生的财富,而不应该成为前行道路上的拖累。

人生这一条单行道,忙碌而匆匆,而道旁的诱惑却很多,很多人被路途的诱惑所耽,像一锅刚煮熟的米饭,一不留神,它就变质了。人生的岔道也很多,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误入歧途,有时走得深,有时走得浅,可无论走多远,最终都会被时间拉回正途,走向衰老。很想很想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地体验人生,铭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感人的,欢笑的,伤心的,意味深长的,可生命的长度和容量都有限度,淌过了这一条河,就无法涉足另一条河。有时执着顽强地想要拼命去追逐,除了最后的身心疲惫,什么也抓不住,留不下。

篇6:路漫漫

青竹任尔东西,苍翠蔽其南北。你怀着一颗兼济天下的赤心,涌起满腔沸腾的热血,带着年少无知的懵懂,如初生牛犊般不知人世险恶,企图以一己之力济苍生而救万物。知其不可而为之,君子也。你的信念宛若青竹扎根于岩石之间,虽不知被山岩割断了多少次,但仍向下生根,将挺立的身躯置身于风口浪尖,直面接连而至的狂风暴雨。雨水冲刷着竹叶的尘埃,飓风袭卷着摇曳的枝丫,待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是一抹生机盎然大地。

式微,式微,曷不归?

朱华出淤不染,芳泽益清香远。绿水击荡着残败交缠的青荇,接天荠荷随水光浮动,上下飘摇却未尝沉陷于中。亦有小荷才露,几束无限近似于透明的朱红的蝉翼裹着积蓄待发的绚目蕊黄;或是芙蓉流丹,令其玉珠黯然失色。清风飘飘,吹落朱华朵朵,化作小舟芥芥,朝着风的方向逆流而上,去往不知何处的前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白衣蕙v,揽为裳。夏日细雨飘扬在空中,溅起阵阵涟漪,打破了溪流宁静,沾湿了你的衣裳。烟雨朦胧,你的身影如惊鸿一瞥,惊艳世人,消失在丛林深处。

式微,式微,奚不归?

黄菊独傲孤秋,东篱暗香把酒。庭中三径,门口桑榆,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西风卷帘,带来盈袖暗香,南窗远眺,日至云气出岫。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鸟倦飞尚知还,人厌世胡不归?黄花堆积,枯蝶萦飞。欲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奈何桃之落矣,其黄而陨,再难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虽无桃花源,却有容膝所,悠然采菊,拄杖流憩,带月荷锄归。

式微,式微,何不归?

荒丘孤松雪,落日黄昏云。天地飞雪白,万千梨花开。你独自踏足于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登上孤松所在之处。夕阳西下,几缕暗光堪堪透过云霞,洒在孤松之上,久久不曾离开。树下斑白,抚着粗砺的树皮,指尖从一条条脉络上滑过。一次又一次的爱抚,不知何时,一道道伤疤早已了然于心。当最后一线阳光消失在地平线上,整个世界便都安宁,安宁得让人空虚害怕。大雪遮掩了来时的足迹,再次踏入雪中,留下新的脚印,深深浅浅,蜿蜓远方。雪花仍在飞扬,一点一点淹没去来的.痕迹,一切又恢复原态。无人知晓你的停与留,除了孤松。远处传来枝丫断裂声,不知又是谁屈服在大雪之下。唯有孤松,屹立于山巅,俯瞰世间万物百态。

篇7:漫漫环保路

节能减排便于环保话题联系在了一起,如今环保作为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但又是否只有了议论而非实效?

漫漫环保路,需要大家从自己做起,改变一点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对环保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街道上现在基本都有了简易分类的垃圾筒,两个连体的筒上清楚地写着类型,但很多时候我也只是很顺手的将垃圾扔入,忽视了分类。而小区中的那几个高高的.各色的垃圾筒,我更说不清有些什么类别。想必普罗大众也有太多像我一样没有意识到这一举手之劳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人认为是多此一举。从这一点看来,就可知道大家虽然把环保挂于嘴边,但又有多少人真的去实践了呢?住户为了自己的方便总是习惯性的按下两边的电梯按键;A4纸还是会单面打印……

漫漫环保路,人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也需要身体力行才能对改善环境起到真正的作用。

篇8:漫漫修改路

近年来, 各种有关公款吃喝、公款旅游、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报道不绝于耳, 看病贵、上学难、老无所养、住无所居的现象时常见诸报刊网站, 人们除了叫苦不迭, 就是希望有关法律能够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那么什么法律管的了这些事呢?它就是我们在本文要讨论的《预算法》。

《预算法》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小到乞丐、流浪者的安置, 大到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支出, 无不受《预算法》约束。就这样一部重要的法律, 我们过去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是随着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民生问题的日益严重, 民众对反腐败和政府支出的关注持续升温, 财政预算公开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高, 修改财政预算法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今年的两会上, 部分代表再次提出加快财政预算法修改进程, 使得财政预算法修订这一话题成为两会焦点。

事实上, 关于财政预算法修订的动议由来已久, 关于财政预算法的修订工作一直未曾间断。从2006年财政预算法修订被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的一类项目算起, 已整整过了7年。但是, 7年后的今天, 我们仍然执行的是1994年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法》!我们很想知道, 关于财政预算法修订的呼声为什么如此之高, 为什么修订的历程又如此漫长而艰难。

财政预算法被称之为经济领域的“亚宪法”, 对国家公共财政管理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预算法》是1994年3月22日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 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至今。这部法律是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创制的,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对促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体制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 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新的问题逐渐产生, 一些新的矛盾日益凸显, 这要求对《预算法》适时进行修订, 税制改革也要求相应的《预算法》修订, 财政收入的提高和财政结构、职能的变化更要求相应的《预算法》修订, 可以说修订《预算法》不仅是大部分国民的共识, 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修改16年, 还是意见稿

1997年全国人大提出修改《预算法》的动议, 但参与修订的学者李炜光透露, 此稿修改力度最大, 最终搁置。

2004年全国人大《预算法》修改工作小组成立, 3月22日, 工作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当年, 《预算法》的修改已经正式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

2006年6月, 全国人大预算工委法制室主任俞光远对媒体表示, 新修订的《预算法》力争8月提交一审。“预算法属于本届人大任内审议且必须完成的59件法律案之一。”但“06版”的修订稿在征求意见中因分歧太大, 未能在人大常委会上进行审议。

2007年颁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要求政府公开预算和决算报告信息。全国人大预算工委起草了一份修改草案, 力度非常大, 但修订工作随后被搁置。

2009年财政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等部委重新成立起草小组, 放弃2007年版本, 另起炉灶起草修改草案。2009年, 曾担任过财政部副部长的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出任全国人大预工委主任。在十一届人大任期开始不久, 全国人大预工委联合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成立了预算法修订小组, 由全国人大主导, 财政部和全国人大同时起草修改稿, 各有各的班子、学者, 修改以后, 汇集到一起, 进行讨论征求意见。

2010年全国人大预工委和财政部各自起草, 并初步共同形成了一份双方均认可的“修正案” (草案) 初稿。2010年初, 第二份修订稿出炉, 被很多人称为“10版”。这份修订稿从当年3月至5月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中央部门、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进行意见征求。

为了尽快通过, 这一次《预算法》修订搁置了全面修订的设想, 而是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通过加快修订频次, 对一些亟待解决, 且政策措施基本成熟, 并已经付诸实施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多位学者表示, 总体感觉“10版”修订力度上没有“06版”强, 有一些条款可以看出是平衡后的结果。“10版”修订稿被寄予厚望, 最初设计在2010年8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 再经过10月、12月两次常委会的审议, 于当年完成三读, 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但此后又因为一些部门之间的分歧, 修订稿被推迟到2011年4月份上会初审。但直到当年6月, 初审的消息也迟迟没有传出。原来, 此前一直由全国人大和财政部共同参与的预算法修订工作, 已经被全国人大预工委移交给国务院法制办, 接下来的各项工作由国务院法制办来完成并推进, 最终由法制办向全国人大提交审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11年11月才宣告结束, 国务院常委会原则通过草案, 并于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次年6月提交二审。

2011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将征求意见稿送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并修改, 形成了“修正案” (草案) , 经国务院第18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 11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1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通过各种渠道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2012年6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

2012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终于在人大官网向社会公开二审稿草案, 并公开征集意见。当年7月6日至8月5日, 《预算法修正案 (草案二次审议稿) 》经历了一个月的征求意见期, 据悉, 收到了近33万条意见, 超过个税修正案创下的23万多条意见的纪录。中国人大网公布的《预算法修正草案与现行预算法的对照表》, 对该草案全文进行统计, 可见现行《预算法》共79条, 草案则改为95条, 其中新增28条、修改36条、未修改31条。虽然最终收获的意见很多, 但《预算法》修正案征集开始时却遭冷遇。征集时间过半时, 网民提交的意见有3.9万多条, 远逊于《劳动合同法》达20万条的意见数, 而且其中实质性意见不多。有学者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给《预算法》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也有学者在网上公开给草案“挑刺”。随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7月20日发表的《预算法修订怎能“静悄悄”?》一文在微博上快速传播, 人们对预算法草案的关注度开始升温。在公共舆论的推动下, 《预算法》逐步成为新闻关键词, 京沪各地也陆续召开研讨会, 意见征求数也上演了“冷热逆转”。但修正草案充分引起关注的时间不过半月, 看似从最初的万马齐喑到随后的众声喧哗, 民众对《预算法》的了解仍很有限。有普通市民对媒体表示, 预算法太专业, 不像个人所得税法修订“起征点”那样与大家的钱包直接相关,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出来指引, 普通人确实不知道草案有些什么问题, 也提不出什么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上了全国人大相关网页, 发现提意见的人只能在全国人大的网上填写自己的意见, 但不能看到其他人对相同条款有什么意见。他说, 这样一来, 参与者中大多数人看法如何, 就无从知晓。

2012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预算法修正案 (草案) 》的审议不在常委会第30次会议议程之内。

篇9:漫漫教育路 破茧待重生

2016年全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刚刚结束,在一周的培训中,聆听了于维涛、赵桂霞、于会祥、赵勇、宋萑等多位全国知名专家、校长的报告,又参观了两处先进学校。干了二十余年教肓,发现自己如此浅薄。专家们的报告即高屋建翎又深入浅出,指出现在教育的误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给人以启迪,下面将自己培训中的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校长要做学术研究的引领者,要有教育家情怀

听了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北京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山大附中赵勇校长的报告,我深刻的感受到,在这几位名校长身上焕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教育家的情怀。反思我们,整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教育时间能有多少?当广文中学的赵桂霞校长刚接手一所新学校时,她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她认为,教育在于唤醒,在于引导,在于激发,在于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正如一枚鸡蛋从外部打破,它只能成为千篇一律的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它将会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基于这样的理念,赵校长找到了她办学的方向——适才教育,创办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北京育英学校的于会祥校长一直在思考,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他认为,校园生活是学生当下生活的重要部分,学校教育要积极实现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鲜活教育,把人性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彼此关照相互温暖,承担责任,让学校成为学生寻找伙伴的地方,成为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基于这样的理念,于校长找到了他的“成长伙伴”教育;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赵勇校长为中国孩子身上的缺憾而痛心:他们缺少自主选择能力,缺少责任意识,僵化的课堂造成我们的孩子不会进行真正的学习,他们没有学习的体验感悟,更没有学习的乐趣,怎么办?赵校长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生命的质量,于是他提出并实践了——做影响未来的教育。

二,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切忌急功近利

在这几位名校长的心目中,他们把人的发展发在第一位,始终首先关注孩子的“人性”教育,他们的教育引导孩子的个性向优良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回首我们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简单的教育方式,又戕害了多少孩子的心灵?正如宋萑教授指出的,我们提倡孩子阅读,却只着眼于文学类书籍,着眼于应考,我们何尝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过问题?读一些科技类、哲学类的书籍,培养青少年探索世界的兴趣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简单、粗暴、自我、冷漠、自私、偏狭……又有多少在我们教育者身上找不到影子?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追寻教育的本源,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切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勇于担当的品格。

二、校长要做课程建设的专家,要有卓越的课程领导力,带领师生在课程的构建和生发中不断前进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课程建设是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无论什么样的理念,离开了课程建设都将无法实施,成为空谈。国家行政学院的于维涛主任在谈到学校建设的六个措施时,着重谈了课程与教学的问题,他指出,做课程要做到深挖课标与教材,做到深度教学;要能融合各个学科和内容,做到跨界教学;要能体现学科价值,精神价值,做到价值教学。赵桂霞校长充分认识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带领教师团队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课程开发:第一阶段,着眼于学生学习,开发了引桥课程,进行课程整合,推出适量练习模式;第二阶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了入校课程、进阶课程、离校课程、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或让学生宣泄情绪内化责任,或让学生认知自我规划未来,或让学生具有大家风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第三阶段,着眼于改进和提升,开发了“基础+分层分类课程”,具有针对性。于会祥校长以“成长伙伴”理念为指引,开发建设了“成长伙伴”课程,实施校园学习“大手牵小手”,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当老师,唤醒学生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促进了校园的和谐,人性的完美;开展“育英大讲堂”,学生自己报名,自己讲座,让学生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发隐性课程,如“一颗倒掉的柳树的故事”,形成一处景观,两篇文章的微观教育资源,体现了对生命多样化的尊重。

这些学校校长都是卓越的课程建设专家,他们不仅能带领教师团队整合教材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还能开发在自己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符合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并将课程内化为学校的文化的有機组成部分,从而让学生走出校门便自然的带有学校文化浸润的痕迹,他们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个性健康。在反思我们的教学管理,现在还停留在“教教材”的阶段。作为教学管理者,缺乏课程建设的意识,虽然也做了一些校本教材建设的探索,但还没有突破单一活动的范畴,没有体系和规划,没有放到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对于课程建设,我们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我们可以借鉴广文中学的做法,从建设国家课程的学科辅助课程开始,针对学科段衔接或学科重难点的突破做一点功课,然后逐步开发建设活动类课程、特色课程,循序渐进,由点及面,逐步完善。

校长不仅要成为课程建设的专家,更要能引领和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在一个让教师看不带自己未来的学校里,教师是不会有幸福感的,学生也不会从教师那里得到自信和成功。校长要能带领自己的老师搞研究,只有有了会研究的教师,才会有会研究的学生。我在思考,我们开展教研活动,为什么效果不明显,为什么让老师们觉得是负担?从赵勇校长那里我找到了答案,我们缺少方向的引领,缺少管理者明确的支持,缺少技术上的专业的指导,老师只是被动的去完成任务,缺乏研究的动力,我们的教研成了任务,而不是教师发自内心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我们首先树立一种理念,用教学研究来成就自己,改变工作方式,成为教学领域中某一方面的专家,你就是学校中最受尊敬的人,最有地位的人。

上一篇:崔岚讲座体会下一篇:八一建军节军营话剧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