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教学

2024-04-08

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教学(共17篇)

篇1: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教学

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教学

今天,学校承接了街道级别的课内比教学任务,负责其中的数学、英语、历史三科。有幸作为英语学科的评委之一,我听了两位参赛教师的课,感触颇多。

工作十多年了,自己的教学正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说好也好不到哪去,说差也差不到哪去。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万丈豪情和如火激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吧。前一阵子,自己也参加了学校的“比教学”,也上了一节课,感觉差强人意,但也并没有多少触动。这次当了评委,听了课,更感到自己停滞不前了。说实话,对这样的活动,自己并不抵触,但多年来形成的惰性仍然让自己没了努力争取的`动力。听了别人的课,才意识到: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前进的最大绊脚石。与时俱进,说进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每天的按步就班,日复一日的重复,似乎耗尽了体内的激情,磨平了身上的棱角。于是,一天天的数日子,盼望着周末,盼望着长假,盼望着寒暑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苍白的,回忆近年来的所作所为,真是让人汗颜。虽然自己也还年轻,但好像也是老人的心态了。看到更年轻的教师的精彩,才突然明白,自己当年也这样投入过!而刚过而立之年,怎能就这样放弃呢?加油。从今天开始,日日反思,天天小结,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

(后记:看到自己写出的这些文字,我都有些惊讶:自己还能写出这么多文字吗?信心也立刻增添了不少。)

篇2: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教学

通过十月八日观看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视频推进会,通过近日参与我校正在紧张而激烈的进行着的“两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这次的“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省教育主管部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体现,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访万家”,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这一活动让我们真正懂得“沟通从心开始,业务不晒不精”的道理。

一、“课内比教学”是展能力更促成长

1、“比教学”展现教师能力水平

通过近两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让我感受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而那每一堂课,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例如我校李小芳老师执教的《桂花雨》一课,她将孩子摇桂花的情景制成动画,声与画的同时展现,就让学生身临其境,而真正体

现“摇花乐”,轻易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而见,教师过硬的基本功便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自制的课件中那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画面,引领着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孩子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让孩子们真正学以致用。而那“三尺讲台”也就真正成了老师们展风采的大舞台。

2、“比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使我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要追求并需到达的目标,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会有压力,以致于有动力,使其做精心的准备,理所当然,我们的课堂就会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达到减负提质,从而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发展。如我在教学《an、en、in、un、ün》时,课前我在网上观看了优秀教师们的课堂实录,学习了优秀教案的设计思路,然后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可行的教案。课堂上,我利用自制的课件来帮助识记这些韵母的音形,设计游戏帮助音节拼读,设计练习巩固音节练写,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都是轻松而快乐的完成学习,而且效果很佳。我想,若不是这“比教学”活动,或许别人也不会看到自己精彩的表演,而自己也享受不到这种孩子乐学的喜悦。

二、“课外访万家”是践师德更提素养

这次的“课外访万家”活动是让我们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在亲身体验下,我意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是家访搭建了我们彻底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家长沟通桥梁,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家校携手育人;是家访让我们对践行师德和履行教育职责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故家访活动势在必行。

在家访活动中,我们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守或单亲孩子,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故的学生,残疾学生这几种情况是我们家访的重点。在其家访过程中,我们给家长们讲清了相关的教育法规,学校的现状,班级的情况,对于是留守孩子和老人的,还专讲了怎样与老师一起管教学生,沟通孩子的方法。而对家长们的热情款待我们一律回绝。记得我与一名老师走到一名与只靠奶奶捡垃圾的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家中时,我的心很绞痛,因为家中只有一煤炉,两把椅子,一张很窄的草铺的床,我想:谁看到这一切,都会心酸。在当孩子的奶奶说道他没妈妈,而有一爸爸就跟没有一样时,老人家伤心落泪了,此时,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过后,我们就给她说了很多安慰她的话,并将身上仅有的120元钱给了她,她甚是感激,久久不愿收下,最后还是我们用了激将法才勉强收下的。你们说,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不通过家访活动,又怎知晓呢?也许,就我们的的一次亲临,就我们的一次交谈,会改变孩子,会改变这个家庭。

所以,这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是对全体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大动员。因此,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握前方的路,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我们山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篇3: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教学

本学年初学校开始推进“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工作, 安排我在全镇交流活动中上一节课。接到任务后我异常的紧张和不安。从教已有这么多年了, 在一年又一年的程式化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课堂已不能适应学生了。结合每次培训中学习到的创新, 冥思苦想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却总是离学生越来越远, 心中没有了收获的惊喜, 山穷水尽的感觉总是压迫着我。更何况这次是全镇交流。按照创新和整合多媒教学技术的理念我又开始了一次苦闷的教学设计之旅。抓耳挠腮、发呆、叹气, 伴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失, 屏幕上却还是一片空白。无奈, 求助于教辅资料、网络上寻求灵感, 同事寻求意见, 却总是找不到适应自己心中那理想的教学设计。“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难怪古圣人也有这种感觉!

“学生是最懂得他们需要什么的”。在和市教研室专家交流自己的感觉时, 他提醒我该换一换思维。我是不是应找学生一起去讨论一下本课应怎么上?这种思想在我脑海中闪现。可我从没这么做过, 学生能明白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带着疑问, 无奈之下的我决定试一试。“同学们老师要上一节交流课, 课题是《功》, 你们说说老师这节课应怎么上?”学生一脸愕然, 我的心也随之一沉。他们是学生呀, 他们怎知道一节课应怎么上?“老师, 我不知道什么是功。”一位学习较积极的学生坐在椅子上满脸不解地说。是呀, 教学设计对他们是陌生的。我认识到自己提出的问题太唐突了。“同学们, 我们马上要学习《功》的知识, 请同学们课后预习本节的内容, 下次课上请你们说说你们自学后不懂的地方。”我改变了思维, 决定从了解学生疑问开始。

这节课后我思考, 学生们是不会明白一节课的结构,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应作为引导者。于是我着手设计了这节课的流程。在第二的课堂上, 我告诉了学生设计本课教学的流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自学后的疑问, 结合老师大致上的教学过程, 说一说你认为老师应怎样做才能让你去懂得这些知识。教学片刻沉寂后, 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居然站起来说:“老师, 您能不能先录下我做事时是怎样在做‘功’, 书上说的概念我看不懂。”我从学生的哄堂大笑中发现了期待。我们明白了, 书中的概念太抽象了, 他们不能从开始学习就带着疑问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学生们需要直观。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 “引入课题”这一环节可以更生动, 更直观一些。“嗯, 老师可以做到的, 我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生活中做功的视频结你们看。”刚说完, 教室里的气氛就开始活跃了。“老师, 您的新课环节中应让我做一个‘徒劳无功’的事”, “老师, 我和‘竹竿’每次比爬楼时我都累得气喘吁吁的, 是不是和做功的多少有关呀, 您讲例题时给算算?”“老师, 我觉得学习概念后应该是我们自己举例哪些事是做了功?”“老师……”在学生们喧闹声中, 我对本课的教学思维渐渐清晰了。这一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收获得太突然了, 原来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当我回到电脑前, 整理学生的发言, 备课的思路竟然是那样的清晰。“引入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视频, 概念应是在他们自己对视频的理解上加以归纳和总结出来的, 我要设计让一位学生随意拿起一件物体, 走到我面前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我应设计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 例题应体现他们生活中问题……”在交流课上, 学生们的活跃、积极, 学到了知识的那种满足感, 让我感觉到学生们又回来了, 回到了我的课堂中, 课堂中沉闷的气氛消散了, 我心中洋溢着喜悦。

课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学生不仅是参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他们更是老师推进教学手段方法的生力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着多重的含义, 我们应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当我们在经验教学“山穷水尽时, 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在学生这里。现在我每次进行备课时总是让学生先预习, 然后我们共同来备课, 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他们经历着双重学习过程。

篇4:高效课堂是课内比教学的源泉

比教学活动是我们教师之间的专业能力比,教学技能比,教学效果比。以比助教,以教提效的练兵场。如何在比中提能,让常态课优质化呢?课堂是主战场,课堂活起来是优化课堂结构内动力,是促动比教学活动的源泉。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我以为:兴趣两字是关键。激发学生是学生能否学好某门学科的前提,保持兴趣则是学好的关键。课堂是保持学生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应着力构建低负、高效的课堂,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课堂并获得知识。

精心设计导语是关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精美的导语,能使学生对课堂一见钟情,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为一节成功的课打下基础。

精心组织课堂是重点。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还有个别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教师就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避免上述不良现象发生。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教师满堂灌输,早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应转变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把问得权利交给学生,把说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我曾在教授《再别康桥》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寻找文中的寻常意象,如何向读者呈现康桥的秀丽风光;抒发对康桥怎样的惜别之情,整节课学生自己谈感悟,在自议——自思——自练中引向升华,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当然老师还应该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取知识,并体会质疑过程中的快乐与收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想是开阔的,学生提出质疑,是其思维的大胆探索,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

篇5:课内比教学

陈店初中

严菊红

金秋十月,“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我看到了一道道独特的教学风景,也终于明白什么样的课堂才可堪称高效课堂。

一、返璞归真,还本原于教学

这次“比教学”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优秀”,它要求展现的是原生态的课堂,丝毫不允许有“作秀”的成分存在。而是以一种随意化、轻松化的形式来展示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再也不会让听者产生“可望不可及”的不真实感,更不会让听者仅仅把它视为欣赏课,抱着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的心态对待。反而让大家都愿意积极参与交流,向同行学习,甚至感激学校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全员参与,显集体智慧

此次“比教学”活动再也不是那些“优秀”、“骨干”的专利,它所展示出来的再也不是模范的魅力和骨干的风采,而是整个学校的集体风貌和智慧,是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它让每个活动参与者都能够轻松、率性地展示自我、学习他人,而不用受“优秀”、“示范”的束缚。真正做到在“比”中正视自我;在“比”中寻找差距;在“比”互帮互学,从而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

三、以人为本,还角色给学生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此次的“比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每一位老师都在力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平等、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努力做学生的亲密朋友,让学生不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张扬。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让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求知中进步,在进步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四、更新观念,还课堂青春

在这次“比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仅学到了方法,积累了经验,还更新了观念。特别是中老年教师,通过“比教学”,他们找回了课堂的青春与活力,使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使曾受冷落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使自己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同时他们也深刻意识到“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道理,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了,唯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园地里四季常青

篇6:课内比教学

来自市直7所学校的7名音乐教师12月9日在石化一小进行了一场音乐现场课的角逐,课内比教学。这次比赛与以往不同,以前都是优质课,早早的做好准备,试教好多遍,到时作为“演员”表演一下就可以了;而这次是提前半天采取现场抽签决定你所上课的时间及内容,时间紧,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很强的音乐基本功和全面的人文素养,不但弹琴、歌唱、舞蹈等音乐能力强,在教学中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引导、调控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课内比教学》。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篇7:课内比教学

为全面落实“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打造“轻负、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18多人参加了会议。宜昌市物理教研员熊春艳主任、宜都市教研室赵承忠主任、宜昌市五中杜家全主任特邀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市外校李忠国主任主持。

首先,由宜都市五眼泉镇中小学德育处主任邓士宣上了一堂九年级《力》的科学探究课,邓老师利用情景恰当引入、基础知识再现,合理的铺垫、学生有效的探究、教师典型例题分析指导点拨,给听课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后,听课老师从观课维度、议课深度等对本堂物理示范课做了精彩点评,认为课堂教学能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落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方法,体现了学生做中学。

活动中赵承忠主任结合本节课向全体老师们作了《如何有效进行观课、议课》的讲座,要求广大教师要准确理解“课内比教学”的精神实质,充分利用物理学概念和规律,让学生经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及相关提示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力求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实现新突破。

会上宜昌市五中杜家全主任向全体与会老师作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内比教学的经验介绍,详细介绍了宜昌市五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工作流程。

篇8:我与“课内比教学”

学习结束后,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动——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回校正好赶上“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我积极参与了第一轮的“比武”——镇内“课内比教学”,以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赢得了镇第一。

镇内“比武”我上的是八年级上册的《落日的幻觉》,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中先描写日落时的各种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学解释,使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要善于观察大自然并对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启发。由于说明文语言较为平实,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设计以“视觉小游戏”导入,让学生从游戏中进入文本。再让学生观赏(多媒体)落日图,学生马上就进入到美的境界,在迷人的景色熏陶下,情不自禁地赞美落日。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再让学生美读课文,结合导学案自学课文。关于文中“幻觉”的内容,是采取描写的表达方式,文字优美,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就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在学生明白了落日幻觉的成因后再引出问题:你发现文章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文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再让学生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接下来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说明方法及作用,揣摩语言,探究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整节课充满了活力。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努力实现“本色课堂”的“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命本体、回归学科本味”。

第二轮“比武”是2012年3月份,我代表镇参加县中学语文“同课异构”的比武。课题是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散文《春酒》,因为大家都上这一课,如何从“同”中求“异”,“异”中出“新”呢?我反复琢磨着,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文章,这类文章适合“美读、细品、赏析”。于是,我就设计引领学生在情境创设中走进母语之美的天地,让学生通过品词酌句,倾情朗读去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学习过程分五步:“猜谜语激趣导入—自主学习识春酒—合作探究品春酒—赏读酿春酒,找乡情—拓展迁移,感情升华。”这一次以学生学得活、学得实,教师教法活、理念新获得县初中语文教学大“比武”的第一。

第三轮是代表县参加2012年4月份全市的初中语文“课内比教学”的大比武。这一次的比武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参赛选手是来自咸宁市6个县的语文精英,参赛内容临时抽签决定,备课时间为半天,教案、课件、说课稿只能在这半天内独自完成。我抽到的是七年级的《安塞腰鼓》,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我将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欣赏配乐朗诵视频,感受美;自主学习,发现美;品味语言,挖掘美;拓展迁移,抒写美。”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这次以出色的“读”与成功的“引”获得了市中学语文“课内比教学”大比武一等奖。

“课内比教学”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给我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更是比武的擂台。这一路“比”下来,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了教改的艰辛。于漪说:“教育的力量来自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能有效地锤炼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目的是增强我们自身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明确教师的努力方向、行动准则。就让我们在“比”中成长,与学生一道成长,在接受教育中感受教育,在感受教育中享受教育,在享受教育中创造教育,做智慧型教师,做专家型教师!

篇9:课内比教学

近段时间以来,我深入到课内比教学这项活动之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像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他(她)们的课,有的如高山流水,娓娓道来;有的象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起伏跌宕。他(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对比自己的教学,我有如下思考:

老师的慧眼是处理教材开展与学生对话的根本。要具备一双慧眼,老师必须要有学习的过程和经历,特别要有钻研教材的能力,要有认识亮点的能力。对于语文课来说,我们要有感情,这是语文课与其它课文最大的不同。通过读来感受美,通过替换比较来认识美,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寻找美感。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点拨,现代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自己知道这点东西,而是要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的创造情景,体验发现美的历程和美的呈现方式。在这种互动中,老师的指导就具有了成为老师的尊严的能力,也有了与学生进行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要有独特的感悟能力,能够认识到文本中不同词语的表达作用,以及词语在句、段中的特殊含义。教师要具有自己发现的体悟,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更好的以自己的个性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与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

老师的教学不能仅以文本为本,更要有自己的创造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使老师的课有点夸张比不足好得多,比不知所以然要好得多。课本知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教学的工具,但内容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内在精神需要我们教师在领悟到其要义,然后用个体的方式来生成和呈现,才具有了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显示教师思想的精华和人格的魅力。文本再好,没有老师的领悟能力也不可能出来什么好的效果。在领悟以后,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如:有的教师用影片来引入;有的教师用诗句来启发;有的教师用师生的交流来切入;有的教师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大家用图片、用音乐、用学生的激情表演或其他的方式来创造表现的机会,这本身就是创新,这也是老师的匠心独运。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大家从身边列举事例,更有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让大家谈一下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你有什么地方有疑问呢?虽然这些问题很小,但长期的积累,就会给同学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积极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比如,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合理吗?我们的组织秩序和学校生活合理吗?开放的思维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我们不能用课本来禁锢人的想象,没有想象空间的课堂是可悲的。

朗读是课文教学的魂,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教学,这是我深切的体会。因为除了语文教学以外,再也没有什么课堂能与这一学科的特点相比拟的。在读中来感悟语文要好得多,另外在读的同时,一定要体会重点语句,把握中心语句,像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和一些比较明显的点明作者写作本文意义和体现精神的句子,要让学生们来体味其语言,感悟语文的美感所在,或准确或严谨或生动,都是美的一种形式,体会得当,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篇10:课内比教学

县里的课内比教学结束了。新的任务又来了,我将以县里第一的分数参加市里的“课内比教学”的教师比武。据得到的通知,课题、上课顺序、班级都是赛前抽签取得,准备时间为150分钟。这个消息可把我吓惨了,平时去市里,省里讲课都是带着课去的。不管咋样都是没什么变头的,可这次太心虚了。平时上课没按课程来上,有些自己都不熟悉,真是太没底气了。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我就投入了作战准备。虽然不知道自己会抽到那一节课,但是我从音频、视屏、教案设计、课件上下了些功夫。天天对着电脑一个劲的查资料,几天下来眼都花了,视力下降了好多。

抽签

3月11日我们在市教研室陈老师的带领下出战荆门。到了海慧中学看着除了自己的10位老师都是各地方选派的精英,真是让人紧张。抽签一轮下来,课题就两课题11位老师抽我们七位抽了同样的课题《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四个抽的是《采茶舞曲》,就这么一下我和我们京山的另一位老师就成为了对手。抽顺序时我不停地祈祷让我抽个好签,千万别再抽最后一个(07年到省里讲课时就抽的是最后一个,一共五天时间我战斗在了最后。校长开玩笑的说我的是臭手)就是有这么巧的事,老天爷真是保佑我抽到了一个11的签又是最后,我无语的把签举给陈老师看。陈老师不停地安慰我,说最后还好些可以向别人学习,可我的心里还是很郁闷的。150分钟的准备弄的我心惊肉跳的,教学设计时我想一定要与别人不同,因为七节都是一样的我的课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亮点。做课件最麻烦,在巡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有5分钟时,我的手就开始不停地抖起来。害怕自己完成不了。还好结束时我也顺利完成了,上交评审组。

准备

回到宾馆匆匆吃过晚饭就开始了我们紧张的准备工作,因为听说可以对课件稍稍修饰和修改。我便用我平时做课件的经验开始做起了自己设计的这节课的课件,幸好我这人还比较爱学习,用ppt做课件,插视频、剪音乐、剪视频还难不倒我。做课件写详案一直忙到了凌晨三点,(因为开始网不通,请师傅来修用了些时间)我才和我京山的队友休息。真是累啊!第二天听课学习,晚上修改自己的详案和课件,准备说课稿。又忙到了12点,陈老师不停地催我要我一定休息好,我很感动很感谢她!可是凌晨四点就醒了,脑中反复的都是课中自己要说的话,跑到卫生间看着自己布满血丝的眼。想着明天我就这个样子去讲课吗,当然不行我找来用凉水浸湿的面膜纸敷在自己的眼上,想着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那样讲吗。只要自己思路清晰就一定能讲好。躺在床上醒着的我又是一个无眠夜。

作战

3月13上午我的是上午第四节课,上完课就要接着说课。在我的前面就有一节和我一样课,是钟祥的一位老师,越听她们讲我在下面越紧张。轮到我了我去操作我的课件却不怎么顺利,我只好换上了我的电脑,开始了我还算顺利的讲课。

结局

篇11:课内比教学

擂鼓镇中心小学

朱 涛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我校已开展两个多月了,两个多月以来我积极参入,在其中我收获颇多。

一 “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取得“双赢”。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使我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要追求并需到达的目标,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减负提质,同时也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发展。从教师层面来讲: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也会从理解课标,熟悉教材,把握实际,有效设计这四个方面来把握尺度,促使自己的课讲得有效,赛得精彩。所以结合这两个方面来说,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绝对是“双赢”的。

二 “课外访万家”活动彰显师,生,家长三者之间最稳固的“三角架”关系。

篇12:我在“课内比教学”中成长

在备课中,我基本上认清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了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各知识点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作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应该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由于自身知识的不全面,备课时只仅仅抓住书上所提到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实际中有的知识点完全不止书上的那么多,因此,教给学生的内容不是很完整。在上课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导入部分

课堂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在导入部分中,由于教师自己紧张的缘故,把准备的东西讲给学生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没有感情的背诵,因此基本上就失去了导入的真正意义。

二、板书

在板书方面的首要问题是粉笔字写得不美观;其次是在教学中,已经讲到其他内容时,前面内容的标题还没有写,回头才去写,没有逻辑性;再次是板书内容少,没有把重点的东西写出来,导致在复习小结本节课内容的时候没有可依赖性。

三、内容的讲解上

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备课的时候准备的内容挺多,然而在讲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只是自己在讲,基本上没有拓展,即使拓展也只是几句话,显得很单调乏味。

四、内容的衔接上

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一节课是由好多方面的知识内容组成的,如何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组织起来,这就需要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的衔接。在课堂上衔接组合过渡语用得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缺少这种衔接,在两个内容的过渡上显得很生硬。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教中学,学中研。这次课内教学比赛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从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我也认识到,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只是比学生早几年接触这些知识罢了,所以只有先后早晚,并没有什么权威可言。”这句话留给我深刻的印象。是的,教师如果还固有着所谓的“师道尊严”,那必将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再者,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未必没有老师的知识储量多。相反,如果老师停止了学习,就如同无源之水,那么,在时间的早晚上,老师也必将失去优势。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同样,数学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重吸纳时代的活水,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课堂应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在阳光之中,花儿祈求艳丽,在风雨中,万物祈求强健,在旅途之中,人们祈求平安,在课堂之中,我们祈求成长,让学生与我一起成长,可使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进一步巩固,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社会知识及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现阶段的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知识。理解、把握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组织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篇13: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教学

这次,在全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明白这次活动既不是一次简单的赛课,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比教学”比的不是一节集中各种优质资源和教师全部精力的优质课、示范课,不是刻意包装、精心准备的样本课,而是在常态化之下对教师教育教学真实水平的考核。

“比教学”就是比专业素养。的确,只有在比中我们才能不断得到提高。想想自已,对待工作畏手畏脚,各种活动不敢参加,生怕别人笑话。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不怎么样。我也时常反思我自己,为什么我的课堂有时死气沉沉,为什么有的内容自已讲不清楚,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太薄弱,还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还是自己的性格造成的,抑或是其他……通过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使我感受颇多,如醍醐灌顶。作为教师,你的课堂是否是生机勃勃的,你的课堂是否有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你的课堂是否是受欢迎的,你的课堂是否是高效的,你的每一堂课是否是精心准备的……我们不仅要做有爱心、责任感的教师,还要有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像我校覃老师的语文课那样学生个个都爱听。为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今后,学校还要多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只有当‘比’成为一种常态时,教师的亮剑精神才能得到全面激发和展示。”

总之,只要我们每位教师,把平时的课堂上得像比武课堂一样,经常参加各种教学比武活动,敢于亮剑,就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篇14:课内比教学心得

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山那里的人。那里的山很大,有最为著名的“山路十八拐”,让我品味了大山的魅力,同时也让我这个晕车的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里的人很热情,无论到哪里都能看到他们那纯真热情的笑脸,让人在寒冷的冬季感到温暖。我还看到了大堰乡的标志——堰溏。它静静地呆在小镇的中央,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十分惹人爱。

其次,我想谈谈我自己的课。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很紧张,真的很紧张,以至于我在上课的时候根本就放不开,真害怕自己说错了。在说课时,我没有准备PPT,如果准备了效果会更好些,我也不会那么紧张。不过通过这次比赛我也增长了不少知识,我也知道了以后说课要怎么做。我深深地记得胡老师的一句话“说课不也背书,说课也不是读书,说课是演讲!”然后是上课,本节课是一节六年级的阅读课,也不好上出气氛来,课堂很平淡。但是我相信自己的这节课是一节很扎实的课。我由日常问候进入课堂主题,然后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进入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粗读——细读——精读,其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各方面的能力,然后还针对所学内容让学生编结尾,最后对阅读文章中的短语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检测。相信学生在学了本节课后,会有不少的收获。

再次,我通过本次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结交了许多新朋友。这是第一次去大堰乡,欣赏了那里的自然风光,还尝到了那里的特色菜,还体验了那里较为寒冷的气候,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大经历。通过听别的老师的课,让我博采众长:秦老师的课教会了我要一物多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曾老师的课让我学会了演绎激情英语课,整合教材,提高效率;俊丽老师的课让我品味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行云流水”,整节课前后照应,训练高效有序;美云老师的课教会了我在学生学习时要给学生搭梯子,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容易;张红老师的课很精彩,整节课都活了,板书也很精美。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我们串门聊天,一起学习,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还找到了我的高中校友,来去一路欢声笑语,好生愉快!

最后,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艰难,都要吃苦。我想每一堂精彩的课凝聚了多少汗水啊!我们每个去比赛的人不是代表的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集体,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张红老师上课前,有其他老师帮忙板书设计,美云老师在试课件时,其他老师都在帮忙,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听美云老师说她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的,因为火烧坪上面冰冻厉害,车走在上面打滑,很容易出车祸。还有一名老师说白天都是课,晚上做课件到半夜,突然一下子上面都没有了,然后又接着做到三点钟,第二天又是一天课。我想起我自己,虽然没有没有美云老师那么惊险,但是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我想着自己一个人顶着寒风坐着摩托到别地学校去试讲,冻得我全身发抖,回来时食堂商店都关门了,饿得肚子里发酸;从大堰乡回来的途中晕车,下车吐了三四次,后来肚里实在是没什么东西了,就吐苦胆水,随后近一个星期头总是晕晕的,胃总是那么不舒服……不过我觉得无论什么困难,我们都克服了,都站到了那个讲台上展示了自己,不管结果怎样,能站到那里就是一种胜利。

篇15:课内比教学感想

-----浅谈“课内比教学” 省教育厅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是以“比武”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重点。通过课堂“比武”的方式,突出教师教学“竞争力”,充分展现教师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们在这种“压力”之下,更能够积极展现其优点,及时发现其不足。进一步推动教学能力,总体提高教育水平。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每个教师充分展示自己教学魅力的平台。自活动开始,我认真听取了我校老师的公开课,我发现,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中年教师,他们都积极参与,精心筹备。讲台上,老师们激情昂扬,循序渐进,魅力四射。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你会不知不觉“陷入”其中,与学生们一起,静心聆听,细细品味,在活跃的气氛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内比教学,每个老师不仅听课、说课,还会参与课堂评价。通过开展教研组活动,每位听课的老师都会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这种方式,教师们就能够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刚踏进教育行业的新老师,有幸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第一次参与公开课,虽然自己上了一个多月的课,相比第一次上讲台,多了一份从容,可是内心还是很

紧张。如何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增强兴趣呢?如何才能让这节课有声有色?如何才能达到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等等很多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积极向老师们“取经”。

在公开课上,首先我以游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通过孩子们上台表演之后,我便引出所学新知识“How are you,Fine,thank you”,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总的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在学生们“Goodbye,teacher”声中,这节课便结束了。接下来,在教研组活动上,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①教学资源的缺乏、英语教学要锻炼学生的听、说、认、读、写能力,教学资源对于英语教学相当重要。应多使用资源。②组织教学不够细致,上课时没有严肃课堂纪律,③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等等。自己平时上课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问题,都呈现出来。

篇16:“课内比教学”使我获益匪浅

一、教师的丰富语言感染着课堂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竟发现教师的语言有如此魅力,它能带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定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必须简洁准确,这样才能保证整堂课的效果。

二、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的精彩呈现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我们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预设,但是在课堂上,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可能出现出乎我们意料的情况。面对信息多变、资源丰富的课堂,我们应扮演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灵活生动地驾驭整个课堂,所以当学生一旦有新奇的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将此发现打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在课堂中捕捉学生的新发现进行拓展和延伸,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学生敢于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我。

三、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去反思

如果我们抱着听一节课学一个亮点的心态去听课,那么听课会让我们成长得更快,也会让我们更直观地去理解教学。同时在倾听别人课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课,在听别人的课的同时学到了别人的教学技能。

四、爱心唤起童心,用童心激励爱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然我们是在教育孩子,但是很多时候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他们的率真、诚恳、坦荡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正如浙师大的黄爱华教授说“If I want to teach 14-year olds, I must think like 14-year-olds.”要具备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启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这也是正是我们常说的用“爱心唤起童心,用童心激励爱心。”

五、课内比教学给了教师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多年的教师们都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特别是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有的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有的重视对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有的重视学生的互相交流……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把自己的教学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六、课内比教学活动给了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课后,教师们互相讨论自己上课之后的体验、收获和不足,都能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争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校里,教师们虽然所教的科目不同,但他们的教学方法都有共同之处,非常值得我学习。比如沈云老师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并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了不同坡度的练习,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胡敏老师提出:教师要有信心教好学生,如果一味地去抱怨学校的生源、责怪学生的迟钝、责怪家长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永远会处于失望甚至失落的状态,最后在不良的恶性循环中品尝失败的苦果。是的,面对这些农村的孩子,我也曾发出怨言:“家长都不管不问,我们老师怎么管?”听了胡老师的话,我不禁心生惭愧。

篇17:课内比教学体会

近年来,追求课堂高效的新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本学期以来,学校积极响应省、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让“学、教、练”模式的高效课堂研究进一步落到实处。我作为“全员赛课”中的一员,经历了自选课例、个人主备、组内磨课、试讲、再磨课、再讲、反思、评课的全过程……我终于体验颇多。

开学初,学校制定出了各学科组赛课的日程安排表,我参加赛课的时间是11月24日。我担任的是七年级教学工作,根据赛课日程表我积极投入到导学案的设计中去。我紧紧围绕着导学案要充分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指导科学化”的原则开始了个人主备。经过几天思考,经过几番修改,导学案和课件编写出来了。10月12日下午,我们七年级数学组的全体教师针对我主备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一课的导学案进行了课前研课。同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给了我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导学目标要具体,叙述要一目了然;导学过程的编写要重学法指导;检测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等等,经过研课使我的导学案的思路更加清晰,活动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10月22日上午,我们组的全体老师齐聚八四班教室,问诊我的第一次试讲。课堂上,我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讲不清,说不准,浪费时间多,放不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的小组合作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小组展示时,一出现学生吞吞吐吐,思路不清时,我就急于强行介入,一节课下来,教师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学生活动的时间。

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们再次聚在一起开始了磨课。同事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有的建议先分任务,然后再开展小组的交流,可节约时间;有的建议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分解难度;有的建议交流一定要充分,全班大展示可有选择性地进行……听了同事们真诚的建议,我的教学思路开阔多了,这为我下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了许多参考的依据。但同时也把我带入了一个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觉得这些建议都特别好,因而全盘吸取、不忍舍弃,以为这样就可以使我的课更完美、更精彩。结果在第二天的试讲中,面对导学预设的一连串问题,“学”这一环节却又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眼看剩下的预设内容完不成,我只好又来越俎代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再次走了过场,根本无法很好的落实。面对再一次的失败,我开始灰心丧气:这哪里是磨课呀,简直是磨人嘛!

下午,教研组成员再次坐到一起,坦诚相待,出谋划策。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流程的设计,甚至到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同事们各抒已见。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一致认为,讲台一定要让给学生,黑板一定要腾给学生,话语权一定要还给学生。要充分相信学生,要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一味追求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内容,而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动起来,思维是否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激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讨论结束后,同事们鼓励我再来试一次,并反复叮嘱一定要严格遵循“学、教、练”的流程。

有了这三次磨课,我终于对语文课堂中的“学、教、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我在整合同事们的意见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形成了我最后确定的导学流程,就是将原来那个比较细化、复杂的导学案大胆的简化成了三大版块:有味地自学——有味的分析——有味的展示。

11月24日,我开始在七一班面向全校上展示课。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完成任务。课后,参与听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多维的互动,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悬着的心落地了,心中有了丝丝的惬意。

我知道,这份成功中有我个人的付出,更有同事们的帮助,不论怎样,这都是一种幸福。这种经历了“磨”的阵痛后的幸福,就像蚕蛹化蝶一样的美丽。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让我充分认识到“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教学能力,更是教研组团队的智慧,它还是我们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乡廉洁从政自查报告下一篇:菊美多吉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