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鉴赏论文

2024-05-24

中国艺术鉴赏论文(共6篇)

篇1:中国艺术鉴赏论文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姑且不论“民间艺术”的领域有多广,其基本架构“某某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于艺术的含意。《辞海》(台湾中华书局)中有如下的定义:“艺术”(Art)

一、广义:凡含技巧与思虑之活动及其制作,如机械、工匠、建筑、房屋之类,皆称艺术;义与技术相当。

二、狭义:指含美的价值之活动,或其活动之产物;意义与美术(fine art)同。可见艺术是指学问与技术而言,也可谓是“巧艺”或“工艺”。这可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周礼》郑氏注国学基本丛书中有关“百工”的记事,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而我们从古书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之定义:

1.工艺是指生活所必备的知识。

2.工艺是指人类制作生活用具之事。

3.工艺是指考虑材料与加工技术以人工的方式制作器物之事。

4.工艺是指熟练精巧的技术。

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魔术、杂技、原住民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中国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在公元 105 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

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早期风筝主要是用在军事方面的,从晚唐开始逐渐被当成玩具使用,现在中国的风筝一部分还出口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

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春节习俗:舞狮子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舞狮子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山西晋城市的阳城县,则是用中式大裆裤填满于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

跑竹马,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当中产生、流传、发展着的民间美术及其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民族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因民间是民俗的载体,就要结合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来欣赏。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艺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要欣赏它是如何“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才施艺”的。民间艺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即像它们自己说的:“从心里想出来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美学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

篇2:中国艺术鉴赏论文

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简介: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第二部分: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专心

爱心

用心 1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

二、新课: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定的规范性。(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A、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C、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D、形象的象征性:莲花(代表超脱尘世,纯洁高雅;身后火焰纹的头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无比;还有身姿,手势等都有象征性)。

E、上色:在形体的基础上,用色彩进一步的刻画形象。

3、小结:

总之,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类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但是,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三、小结: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专心

爱心

篇3: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鉴赏路径谈

一、欣赏器物造型美

造型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由于青铜器兼具实用与艺术两种性质, 所以必须首先了解它的名称和用途, 然后方能加深对其艺术美的理解。青铜器种类包括礼器、武器、车马装饰、建筑装饰等等, 其精美程度世界绝无仅有, 对于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西周奴隶主, 制定出整套礼制, 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 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由于礼制的加强, 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 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成为礼制的物化体现, 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 简称“礼器”, 或称“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工艺精美, 代表着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青铜礼器可分为四大类:食器、酒器、水器、乐器。

食器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礼器。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 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的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份。据《春秋·公羊传》何休注, 天子用9鼎, 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在考古发现中, 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黍稷的簋配合使用, 即9鼎与8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

酒器包括爵、觯、觥、角、尊、卣、壶、斝、罍、觚等。商代贵族饮酒成风, 西周初曾严厉禁酒,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饮酒器大为减少。

水器有盘、匜、盂、鉴、缶、瓿、瓴等。主要用于行礼时盥手以表示虔敬。

乐器有铙、钟 (包括甬钟、钮钟与镈) 、鼓等。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达65件的青铜编钟, 音域宽广、音色优美, 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及音乐的高度水平。

欣赏青铜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造型。礼器的诡秘雄浑, 兵器的肃杀凛然, 车马饰物的质朴钝重, 建筑装饰的铺张扬厉, 无不展示出精巧绝伦的造型艺术美。认识这些器物是知识, 欣赏这些器物是享受——享受古人的艺术创造, 感知古人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取向。即使在今天, 这些神秘诡异的造型, 夸张诡谲的构思, 仍然让我们叹为观止, 震撼心灵。

二、探究制作工艺美

严格说独力的工艺技术不完全属于美学范畴, 但在上古连铁都几乎没有的科技水平下, 铸造出如此工艺复杂的青铜器, 无疑独具匠心, 已臻完美。铸造青铜器, 至少要经过制模、翻范和浇铸三道工序。其中失蜡法铸造工艺, 我国在春秋时期即已使用, 远远走在世界前列。时至今日, 航空航天领域的尖端部件铸造仍用此法。

越王勾践剑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 锋刃如新, 尚能断发, 可谓旷世奇迹, 出土后引起海内外极大震动, 证明古籍中关于吴越之剑的描述, 绝不是言过其实的文学夸张, 而是真实的写照。越王勾践剑和者旨於赐 (勾践之子) 剑等青铜剑展现的诸多特异现象和精湛技术是先秦铸剑技术的巅峰, 其中双色剑、菱形暗格纹和剑首薄壁同心圆的制作技术, 至今无法超越, 堪称吴越青铜兵器的技术“三绝”。勾践剑上错金鸟篆书铭文“越王鸠浅 (勾践) 自乍用剑”8个字是用什么工具镌刻在剑身的, 至今仍为难解之谜。

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战国早期墓中的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盘, 合称曾侯乙尊盘。在古代, 尊为盛酒器, 盘为盛水器, 曾侯乙尊盘出土时, 尊放在盘内。单就其艺术性而言, 用任何溢美之词赞誉该器都不为过。更由于其为中国最早的熔模 (失蜡) 铸造提供了实证, 因此在科学性上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专家断言, 在所有先秦青铜艺术品中, 若以工艺先进复杂、铸作精湛、装饰瑰丽而言, 当首推曾侯乙铜尊盘。

与所有的中国古代青铜国宝文物相比, 曾侯乙尊盘的独特艺术魅力, 在于其天启神授般的奇妙构思和玲珑剔透、鬼斧神工、纷繁纤巧的透空蟠螭装饰。这些装饰物由表层的纹饰和内部多层次的铜梗组成。而所有这些连续的透空花纹之间相互并不连接, 全靠内层的铜梗支承。这种极其复杂的装饰技法, 形成了高低参差、对称配列、主题突出、节奏鲜明的艺术效果。

曾侯乙尊盘工艺纷繁复杂, 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 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 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 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盘内底刻有与铜尊一样的铭文。

2002年, 曾侯乙尊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 (组) 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三、领略装饰纹饰美

青铜器纹饰繁缛瑰丽, 表现形式变幻莫测。怪诞神秘的纹饰, 增添了青铜器的狞厉律动之感。商周青铜器最常用的纹饰有以下几种。

兽面纹:商代时期也称饕餮纹, 是一种有神话意义的纹饰。饕餮, 是我国远古氏族部落的图腾, 即生命神灵。它是勇武精神的象征, 在他狰狞的形象上可以看到人类天真无邪的童年和英勇威严的精神气概。同时也是古代祭祀的形象。为此, 在商代将其放在青铜器的主要位置上。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是鼎。它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 这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 突出正面造型, 两侧作对称排列, 上端第一道是角, 角下有目, 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 目侧有耳, 多数有爪, 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 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 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兽面纹到西周中期后逐渐消失。

龙纹:亦称夔纹或夔龙纹。传说“夔”是古代一角一足的动物, 实际上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像。龙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纹饰也各有不同, 按图案结构分, 有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头龙纹、顾首龙纹等等。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 都是以鼻为中线, 两旁置目, 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 则成为一长躯体和一爪。主要形态近似蛇, 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有的已发展为几何图形。龙纹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常施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的足、口边上和腰部作装饰。商代夔纹身短, 作单独纹样构成的较多;西周夔纹身长, 通常作成二方连续纹样。

鸟纹:包括凤鸟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 体躯是鸟, 头部有一较长的喙;鸱枭纹, 正面, 大圆眼, 毛角大翅, 盛行于商代中晚期;雁纹, 是鸟纹中写实的形象, 属春秋晚期北方的风格。鸟纹多饰于鼎、簋、尊、卣、爵、觯、觥、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 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殷商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的器物, 但鸟纹多短尾。可能受周人“鸑鷟 (凤凰别称) 鸣于岐山”传说的影响, 从西周早期开始, 鸟纹大量出现, 多长尾高冠, 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

云雷纹: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有的图案作圆形的连续构图, 称为云纹;有的图案作方形的连续构图, 称为雷纹。纹饰用流云的变幻无常与雷电的闪烁恐怖来烘托神灵的威慑, 产生白云苍狗波谲云诡的艺术效果。云雷纹常作青铜器的地纹, 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其他还有蟠螭纹、涡纹、乳丁纹、重环纹、窃曲纹、鸟兽纹、蟠虺纹及各种动物纹, 也应有一般的常识性了解。

四、感悟文化内涵美

青铜器除了造型雄奇, 工艺精湛和纹饰华美以外, 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多凝重而神秘, 充满着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迷蒙, 极少写实性器物。到了西周初期, 青铜礼器在继承商代庄重诡秘遗风的基础上, 渐趋变化。如太保鼎直口立耳, 浅腹细足, 造型十分奇特。它的足比通常的鼎要长出一倍, 于粗壮中显出几分苗条, 工匠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鼎的中部还有轮状装饰, 一反鼎器凝重的风格, 透出掩饰不住的灵气。再如鸭形盉, 造型气韵生动, 完全以写实形态出现, 清新雅丽, 栩栩如生。商周青铜器造型和装饰上的这种发展变化, 是人文思想的进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具体反映。

篇4:中国艺术鉴赏论文

雕塑荟萃馆先期对外开放,此时,雕塑馆内人头攒动,观众为精美绝伦的雕塑展品所折服……

故宫的雕塑馆可以追溯到1958年,那一年,故宫博物院曾在奉先殿建成了我国博物馆史上第一个专题性质的雕塑馆。通过历代雕塑代表作原件与翻制模型的结合,雕塑馆向公众系统展示了我国古代雕塑的发展状况,这曾为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全面梳理出我国历代雕塑艺术演变的重要资料。后来由于“破四旧”之风愈演愈烈,而古代雕塑展品因多半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几乎立刻被视为“封建糟粕”。在那些特定的历史年代中,这些艺术瑰宝难以与时代气息相融合。为了保证珍贵文物的安全,雕塑馆中的文物被收回库房保存,而这一存就是半个世纪。后来,然而在古代雕塑搬空之后,由于时代的缘由,故宫意外结缘了现代雕塑的精品力作——《收租院》,这对以文物展示为核心任务的故宫来说可谓是空前绝后。如果纯粹从艺术的角度解读,不啻为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这在艺术史上和故宫史上都是一次值得研究的现象。1966年5月23日,泥塑《收租院》在神武门城楼揭幕,后又移至故宫奉先殿继续展出。为了配合展览,1966年6月至7月,奉先殿“工”字形大殿被改为长方形。由于奉先殿前后殿打通,形成四方形大厅,展示面积增大,收租院泥塑群像扩容重做,制作单位包括天津工艺美院、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浙江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共一百余人,其中包括曾竹韶、司徒兆光、曹春生等著名雕塑家,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展品去向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80年代为迎接故宫建院60周年原雕塑馆改作钟表馆开始对外开放,自此,曾经的故宫雕塑馆——奉先殿改陈钟表后已有30余年,而新的雕塑馆的设置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悬而未决。由于没有开辟专门的展示场所,大部分时间,这些艺术瑰宝只能安静地待在故宫的文物库房里,很少有机会向世人展示,故宫所藏种类繁多的历代雕塑作品只能通过斋宫“盛世唐风——隋唐陶俑艺术展”等展览偶尔与观众见面。为了充分利用藏品资源,故宫在内阁大库设置了修德寺白石造像专题展厅。由于条件有限及出于文物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个展厅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供研究机构专业人员和艺术院校师生观摩。有鉴于此,建立新的雕塑馆的呼声不断,只是在等待选择一合适的场所的机缘。

慈宁宫是明清皇太后的居所,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经过几年的大修小补,这里最终成了雕塑馆的新址。可以用来作为展示空间的主要包括前殿、后殿和廊庑。院落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造型独特、精美绝伦的具有较高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的历代雕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雕塑史的缩影。本次中国古代雕塑的成体系的集中展示,在美术界和文博界也十分罕见,对于中国古代雕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雕塑馆展示的主要内容是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四万多件雕塑藏品中挑出的约433件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雕塑精品,包括世俗类雕塑、佛教造像,古代陵墓雕刻等,按材质分,有石、木、铜、铁、金、银、陶、瓷、泥、漆等。限于篇幅,本文尚不能逐一介绍其中的每一件作品,每一种材质和工艺,但就其中大漆夹纶工艺以及这种以工艺制作的雕塑精品与慈宁宫雕塑馆的渊源作一简单介绍。

干漆夹纻工艺萌芽于战国时期。而见于古代文献最早的是东晋时期,著名雕塑家、画家戴逵曾于招隐寺作夹芝行像五尊,时人称这五尊造像和狮子国所进玉佛、顾恺之所作维摩诘像为“三绝”。延至北魏隋朝,到唐代佛教造像技术高度成熟,上承北朝,隋代遗风的同时,继续吸收外来艺术,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唐代应是夹纻漆像制作的高峰时期。

夹猪干漆工艺造像最重要的特点是重量轻、造型美、色泽鲜、耐酸碱、耐高温、防潮防腐、坚固结实等。佛教盛行年代,每年的几个特定时间一些寺庙都会将高大的佛像抬出寺外,接受各方信众的朝拜,因此又称“行像”,佛教造像不但是佛教的圣物,更是珍贵的艺术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般木雕佛像易受到自然力的侵蚀,不可避免的会开裂,变形,褪色,不能永久的保持佛像的艺术魅力。

夹芝漆器制作技艺主要有两种:一是脱胎,即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生漆为粘剂,后用纻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去原胎,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即成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夹纻漆塑;另一是木胎或其他材料胎,以硬材为坯,不经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夹纻漆器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均须经数十道工序。

雕塑荟萃馆中的明金漆夹纻女官像(高153cm、宽54cm)在众多的雕塑中较为引人注目,是本次展览中唯一的夹纻雕塑。值得指出的是,夹纻造像一般都是佛像,而这件雕塑却非佛像,关于这件雕塑的背景来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明代夹纻侍者传世极少,艺术水准极高者则少之又少,而且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各个时代夹芝雕塑总量也很少,此像神态生动,线条流畅,比例恰当,除了冠、足等极小面积之外通体贴金,既显得富丽堂皇,贵气十足,又有一种高雅的感觉,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该文物入藏时间为1957年7月22日,1960年,由杨伯达、步连生、唐兰组成的专家组从服饰、造型、工艺水平等方面,鉴定为一级,考虑到该文物手持物缺失,塑像上贴的金箔有些许剥落,在一级等级中又鉴定为乙等。

据档案记载,该雕塑由国家文物局调拨,是没收文物大盗岳彬的文物。然而,除了工艺精美以及独特的干漆夹纻工艺之外,它也只是雕塑馆中展示的众多雕塑精品中的一件,它和它们本身和慈宁宫这座宫殿并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有一批国宝级的雕塑精品不仅是大漆夹纻制造,而且原本就陈设在慈宁宫后殿(又称大佛堂)之中,如果这批雕塑文物以原状陈列的方式在雕塑馆中展示,我想应该比其他展品更具话题性,那么这批文物到底去哪里了呢?1973年3月27日,受洛阳白马寺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的需要,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故宫慈宁宫大佛堂包括24尊干漆夹纻佛像在内的全部文物被调拨至洛阳白马寺,有的至今仍然陈列在那里。只是谁也不会想到40多年之后的今天,慈宁宫的大佛堂成为故宫雕塑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专门用于陈列古代佛像,不禁令人感慨。面对时隔50多年方得恢复雕塑馆,我们不禁会大胆假设,24尊国宝级的夹纻佛像会不会回到它原先陈设的大佛堂,如果回来,它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来,这个问题恐怕会随着雕塑馆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成为每一个关心国宝命运的人挥之不去的疑问。国宝的命运我们现在或许还无法左右,不过我们可以先就这24尊夹芝佛像逐一介绍。

1.弥勒像

明代 内地 夹纻 洛阳白马寺天王殿

弥勒像,高约1米,为夹纻造像,圆头长耳,耳廓下部贴于肩部,眉弓与鼻相连,眼睛几乎眯成一条曲线,嘴巴大张而含笑,眼角嘴角刻画细腻,袒胸露腹,赤脚打坐,右手持念珠,搭于横置的右腿膝盖处,左手握布袋,手脚细腻柔软,形象生动有趣。

2.三世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

明代内地夹芝洛阳白马寺大雄殿三世佛

正中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左手托钵,右手抚膝。造像通高2.25米,底座宽1.38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药师佛,亦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其左手托钵,钵已不存,右手作手印。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双手施禅定印。释迦牟尼像右侧为阿弥陀佛,他主管西方极乐世界。造像通高2.25米,底座宽1.38米。

三世佛通体髹金,髻如覆瓯,发如积栗,面如满月。眉问白毫,闭目入定,胸部有卍字符,着上衣下裙,明显的汉式宽大衣袍,像后皆有木雕山石,朵云支架,支架上置铜制大圆宝镜作为释迦牟尼佛头光。宝座莲瓣为仰莲八层,最下为翻转的荷叶,十分精致。造像身量纵横相称,周身骨节筋肉起落均匀,衣纹藏露折叠显得非常自然,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慈祥、恬静之感。

3.韦陀

明代 内地 夹纻 洛阳白马寺大雄殿护法之一

韦陀天将,也称韦天将军,通座高2.75米,像高2.17米,底座宽1.03米,造像头戴凤盔,身披甲胄,胄缨顶植三刃,如古戟形,前后梁饰凤首凤尾,旁为凤翅,锁子甲系狮蛮带,披飘幡璎珞。合掌,以双臂承金刚杵。足穿战靴。此尊造像虽身着武将装束,面容白皙英俊,显得温文尔雅。下承方形须弥台座,台座上枋下枋束腰处贴金卷草纹饰,上下袅雕刻肥厚的仰莲瓣,瓣尖雕卷云纹。韦陀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将之一,位居四天王三十二将领之首,被称为护法神。唐释道宣曾记载其事迹,以后被供奉于佛寺之中。

4.托塔天王

明代 内地 夹纻 洛阳白马寺大雄殿护法之二

托塔天王,彩绘描金,通座高2.71米,像高2.01米。长方脸,赭面瞪目,腮帮鼓起,鼻头圆鼓,阔口紧抿,下巴两个圆形鼓包,戴发箍,镂花佛冠,耳饰圆环,兽头护膊上搭三角形圆背肩巾,胸饰护心镜,缚擐甲,梳髻,锁子甲系狮蛮带,披飘幡璎珞,右手执戟,左手托塔,下生缚宽战袍,足穿战靴,两腿迈开,“八”字站定,下承方形须弥台座,台座上枋下枋束腰处贴金卷草纹饰,上下袅雕刻肥厚的仰莲瓣,瓣尖雕卷云纹。整个造像异常勇猛暴烈,造像身体匀称,气韵生动,与韦陀形成鲜明的对比。

5.金漆夹纻十八罗汉像

元代遗存 内地 夹纻 洛阳白马寺大雄殿东西两侧

十八尊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都是金漆夹纻工艺制作。其衣饰繁复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大殿东侧罗汉有9尊:

(1)迦叶尊者

造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8米,怒目宽额,须眉浓黑,口作喝叱状,左手持钵,一龙于钵中,腾空跃起,右手高举,拈一火珠,盘右膝,左足踏地,坐于须弥座。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其上龙形纹饰于云彩之中翻腾,纹饰丰富多变,胸前衣纹行云流水,惜罗汉手中的钵、龙、火珠已佚。

(2)阿氏多尊者

造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8米,面容白皙,作青年状,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双手捧一轴经文,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座。

(3)因揭陀尊者

像通高1.60米,底座宽0.98米,印堂宽旷,额中凸起,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袈裟上彩绘描金团花、云朵、卷草纹饰,复杂多变。左手托圆盘于胸,盘置山石,右手作扶持状,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座。

(4)罗怙罗尊者

像通高1.61米,底座宽0.98米,面容呈褐色,须眉如积粟,亢眉瞪目作怒相,双手置胸,握棒状物,双膝叠罗置,袈裟上彩绘龙纹、卷草等纹饰,活泼生动,坐于须弥座。

(5)戍博迦尊者

像通高1.57米,底座宽0.98米,面容作中年状,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双手捧一函经文,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台座。

(6)迦理迦尊者

像通高1.56米,底座宽0.98米,面容作锅黑状,浓眉,虬髯如积粟,戴耳环,二目圆睁含笑,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双手抱狮,坐于须弥座。

(7)诺矩罗尊者

像通高1.59米,底座宽0.98米,面容白皙,作青年状,目光向左注视,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右手抬起执笔,左手作手印,手上放一函经文,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座。

(8)迦诺迦跋厘惰者尊者

像通高1.57米,底座宽0.96米,面容白皙,作青年状,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袈裟上彩绘描金团花、卷草、释迦牟尼佛像等纹饰,纹饰丰富多变,双手合掌,夹一炷燃香于胸,香头升起一缕烟云,云端现佛像一尊,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座。

(9)宾度罗跋罗惰者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7米,面容枯槁,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老人状,闭目入定,左足下垂,左手抚膝,右足踏座上,右腕置右膝,手拈数珠,坐于须弥座。

大殿西侧罗汉也有9尊:

(1)军徒钵叹尊者

像通高1.57米,底座宽0.96米,面如枯木,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老人状,右手拄龙杖,左手抚膝,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座,一狮位于座右侧,头部左倾,两眼大睁,斜对观众。

(2)注茶半托迦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5米,面容白皙,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青年状,双手捧一函经文,盘双膝坐于须弥座。

(3)那伽犀那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6米,瞪目凸额,须眉如积粟,面如重枣,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双袖掩手抱如意一柄,垂双足,坐于须弥座。

(4)伐那婆斯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7米,面容清癯,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老人状,面有毛质长眉,右手持竹杖,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座。

(5)半托迦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88米,面容白暂,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青年状,二目微睁,右手执尘尾坐掌中,盘长膝,坐于须弥座。

(6)伐者罗弗多罗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8米,面容作中年书生状,头戴兜,着上衣下裙,闭目入定,盘双膝,坐于须弥座。

(7)苏频陀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9米,面容白皙,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青年状,左手托钵,右手置胸作扶持状,双足下垂,坐于须弥座,手中钵已佚。

(8)跋陀罗尊者

像通高1.55米,底座宽0.96米,面容清癯,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老人状,左手微招作手印,右手下垂作手印于胸,盘右膝,左手置右足上,上覆袈裟,坐于须弥座。

(9)迦诺迦伐磋尊者

像通高1.58米,底座宽0.95米,面容白皙,削发光顶,着僧衣,披袈裟,彩绘描金,纹饰丰富多变,作青年状,右手举握,竖食指持法器于胸前,左手抚膝,双足双交下垂,坐于须弥座。

历史证明,古代雕塑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和历史的标志性的载体,中国古代雕塑作为与古代书画并列的美术门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却远远不及书画,随着雕塑馆的成立,故宫还将进一步成立相关学术研究机构——故宫博物院雕塑研究所,在制度创新的层面上,形成“一馆一所”相结合,以“馆”为展示传播的媒介和载体,以“所”提供强大的学术和科研支撑,这将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篇5:艺术鉴赏教案

1、使学生了解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10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 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 绘画 工艺 美术 雕塑 书法 建筑 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 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课题: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周 教学目的:

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 术获 得初步了解。教学重难点:

1: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2: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 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 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

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人面鱼面纹盘 彩陶船型壶 鸟纹彩陶盆 鹳新概念英语鸟石斧彩陶翁 舞蹈纹盘 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 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课题: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

2、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 flash课件模板下载作用。

教学重难点: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

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 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个过程:

一、导入:

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板书:夏商周青铜器

二、新授

1、什么是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2、青铜器的工艺三峡 学案答案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

3、青铜器的功能 结合作品赏析: 礼器:司母戊鼎 乐器:钟 兵器:越王勾践 其他生活工具:

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 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商代晚期胎壁加厚,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议论文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 立鹤方壶》

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 引导赏析。

三、小结: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四、布置课后作业。熟读书后“小辞典”。

课题: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 壮丽的紫禁城 有个高二数学试卷分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3: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

一、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毕业论文大纲格式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初中英语学案(板书)(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中学历史,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初三物理电学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t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中泰化学股吧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二、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小班教案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建成 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英语词典下载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三、小结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四、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看云识天气古代建筑如何体现皇权大一统思想?

课题: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周 教学目的

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③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教学重难点: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②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二、新课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方法、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园林艺术的构成

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三、总结 :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四、拓展 : 课题: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 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

1、狮子;

2、石人石马和马夫;

3、翼兽化学工业出版社电话和北门六马;④ “蕃酋”像;⑤ 华表;⑥ 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 :地上纪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课题: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九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英语课件网、夹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

二、新课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 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中学数学教学园地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定的规范性。(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 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

C 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D 形象的象征性:莲花(代表超脱尘世,纯洁高雅;身后火焰纹的头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无比;还有身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姿,手势等都有象征性)。

E 上色:在形体的基础上,用色彩进一步的刻画形象。

(三)小结:总之,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类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但是,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三、小结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化学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课题: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 第十周 教学目的

1、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2、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2、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仪征有哪些雕塑?你在哪见到有雕塑 ?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新课

1、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原因: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西方雕塑观念和表现技法的引入。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3、鉴赏: 大型泥塑《收租院》

播放图片投影,引导讨论,为什么说 《收租院》是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成功试验?

小结: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4、架上雕塑

你最喜欢那个雕塑?它有什么雕塑语言特点及吸引你的地方?了解王合内

(1912年—2000年)(女),原籍法国。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1937年在巴黎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结婚后来华定居,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于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抗战胜利后定居北平,任教于北师大,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动物雕塑,作品有首都机场广场雕塑《中国人民欢迎您》、《小鹿》、《小马》、《猫》等。

5、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三、小结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四、布置课外思考:

课题: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教学重难点:

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

教师提问:什么是壁画?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1)分布:(2)内容:

(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1)概述:

(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内容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1、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2、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3、墓主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④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⑤ 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⑥ 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艺术风格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画像砖

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题材与内容

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教师归纳总结。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四、学生观看课件,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欣赏古代壁画有何感受和体会?

六、课堂小结: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七、布置课外思考:

墓壁画怎么表现当时政治生活的?

课题: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

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

二、新课

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

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界被描述成:“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2、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 松)

1952年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发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其建筑、壁画、雕塑,作为设计构思的统一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全真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正统地位,以此来巩固已在元代社会成为显贵的全真教派后期掌教人的社会地位。

朝元图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近三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是交响乐、颂诗性质的巨构,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画艺术吴道子传派“以气胜”的特色。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朝元图》中的八位主像,有更多的超凡入圣的理想化成分,不仅仅是表现于面相和华贵无比的服饰、坐具、华盖、供具上,更重要的是在群像组合间形成的众星捧月氛围中所突出的一派王者气象。三清殿《朝元图》是一个整体布局完整的宏伟巨构,但各壁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西部诸天众。八个主像之中也以绘于北壁西部的勾陈最为成功。八主像皆能表现出帝王之尊,而勾陈一像微微下视的眼神中更流露出帝王之威。其部众的组合,有内在的呼应顾盼关系,在程式化手法中注意到人物一定的性格表现,包括手的男女老少形态差别和动作表情。勾陈前方的传经法师一组和后边的南斗六星等眼神都向勾陈方向凝注,表现出对奏事者和勾陈反应的注意。勾陈左右的玉女和金母身侧的玉女都是《朝元图》中最美的女性形象。

三、小结

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四、布置课外思考:

课题:

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周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4: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重点和难点:

1、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2、20世纪初期人物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

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

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同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2、探讨过程

结合现代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二十世纪以后中国人物画是如何发展的?(学生讨论)

黄胄

《庆丰收》 周思聪《人民和总理》 蒋兆和《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刘文西《祖孙四代》

3、教师小结:20世纪初期人物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课题: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小学二语文教学论文,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一)教师导入(3-4分钟)1.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作文教学改革与方法题)(二)欣赏(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7-8分钟)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毕业论文的格式代表作)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课件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

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 :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3.你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局部(四)小组比赛(10-15分钟)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课题 :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周 教学目的:

① 了解现代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② 了解现代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

③ 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 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与第十三课古代山水画内容进行参照比较,讲解现代山水 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②通过《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修改过程,理解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提问: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二、新课

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1、感知作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中泰化学公司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提供背景资料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中心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也有简洁疏朗仅以墨线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减笔,即疏体。前者实中见空灵,后者虚中见雄逸。

3、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提出问题:这张画由何人作,妙在何处,猜猜它的尺寸

讨论指出:画的尺寸为9M*5.5M。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初三物理脱。此画巧妙融合2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钱松嵒《常熟田》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四、课外拓展

借助网络了解张大千艺术经历。

课题: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周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4、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花鸟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本课以“画出荷花多样的美”为教学重点。

2、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教学设计格式重点。

3、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问题讨论、创作体验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本课以设问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作品

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出水芙蓉》、《映日》、《荷塘》三幅作品。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播放背景音乐。

◆ 展示作品: 《出水芙蓉》 《映日》 《荷塘》

二、分析作品 画出荷花多样的美

1、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作品:寻找理解作品的中心要素(作品表现的内容、表现形式、画家的思想)。(从学生自己的理解出发,用心去理解论文提纲格式作品。)

2、分析作品: 中国画花鸟作品:《出水芙蓉》、《映日》、《荷塘》。

①、学生对作品中的要素产生问题并分组展开讨论。②、讨论分析作品的异同。③、分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④、领会作品的内涵与创作理念。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是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小组共同的观点。《出水芙蓉》: 是(南宋)吴炳的册页工笔画。《映日》、《荷塘》写意花鸟,形象简练概括。笔墨生动有生机,赋予力量之美感。

1、引导学生仔细比较作品: ①、比较作品的题材。②、比较作品的表现形式。

③、比较画家对作品赋予的思想情感。

2、启发学生思考分析作品:

①、引导学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生注意花鸟画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②、引导学生领会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情感。③、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知识要点:

①、《出水芙蓉》:工笔画,画面构图饱满,形象单纯,但画家表现丰富。笔法精工,设色艳丽。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②、《映日》:写意花鸟,构图奇崛,墨色浓重,线条强劲有力,具有力量美。

③、《荷塘》:写意花鸟,线条色块交织,刚柔相济,虽是深秋却不显萧瑟,似乎是一首交响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胸有成竹

展示作品,学毕业论文的格式生分析、感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北宋)文同《墨竹图》(明朝)徐渭《墨葡萄图》(清朝)郑燮《兰竹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学生分析、感受作品。学生分析鉴赏 齐白石《虾》。

三、体验作品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体验作品。体验水墨的乐趣

四、知识拓展:五代、宋、元时期花鸟画的发展特点。

五、学生小结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总体评价。

六、课外延伸:查阅收集齐白石、郑燮的其他花鸟作品。

课题: 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周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了解著名油画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教学重难点:油画发展史

重要油画作者与作品的介绍

教法选择:图文结合,穿插中国油画史的教学 学法选择:学生看图看文字分析教材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视频仪放大当代优秀的油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发表个人观点

设问:油画是由欧洲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油画如此精彩,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2.教者讲述中国油画发展史。

3.学生欣赏名家油画作品,谈体会。学生重点欣赏常书鸿《G夫人像》、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金榜学案答案典》、王式廊的《血衣》等。4.和学生作一起讨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讨论指出:以董希文为代表的许多画家坚持以现实生活内容为主题,描绘具体的有情节的题材,侧重严谨的形体塑造和写实的色彩,作品主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较密切关系,形成很强的社会教育意义。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一些画家,侧重吸收欧洲印象主义以后的诸种流派风格,主要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画面的艺术形式感较强,多呈流畅、轻松的意趣。20世纪40年代留学回国的油画初中音乐教案家中有的深入敦煌石窟等地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画出了吸收民族绘画造型和色彩特点的作品。5.小结:

6、鉴赏当代其他油画作品。

课题: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周 教学目的:

① 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② 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① 需向学生讲清楚: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漫画也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② 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论文命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但在当时,以画笔为利尔化学股份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

二、新课

1、提出问题讨论:木刻的特点、制作方法?漫画有哪些种类与特点?

讨论指出: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由鲁迅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木刻创作运动。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这种版画都是刻工复刻画师的原稿,是一种复制木刻。这种木刻大约在14世纪初传到欧洲,到19世纪欧洲产生了创作木刻。创作木刻的特点是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

2、作品鉴赏:

木刻:你喜欢哪件作品?请3位同学发言。生:黄新波的《卖血后》

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教师小结:木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发挥过巨大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漫画:漫画的本义是什么?和我们当今喜欢的漫画有什么不同?漫画有哪些著名艺术家,你喜欢谁的哪件作品? 华君武以漫画创作反对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旧中国流幼儿园苦难生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三、课堂小结 木刻和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活跃和最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之一。

四、课外延伸

收集资料了解套色木刻创作方法。

课题: 美在民间—中 国 民 间 美 术 第十九周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初中语文试卷分析种类的介绍: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 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 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 国民间美术)三 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 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教学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物理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湖心亭看雪 学案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图片《泥狗》、《布老虎》、《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

四小结(1分钟)通过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课题:期末考试 第20周

教学目地:期末考试

教学重难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时数:2学时

篇6:名间艺术鉴赏心得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字面上来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民间工艺」,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魔术、杂技、原住民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例如:

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早期风筝主要是用在军事方面的,从晚唐开始逐渐被当成玩具使用,现在中国的风筝一部分还出口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在公元 105 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

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

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秦汉时期,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卧室、窗子、门上、灶台等处贴上年画,为的是祈求上天赐福消灾灭祸。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从宋代开始镂版雕印技术后,木版年画得以发展与广泛流传,至清代发展到高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民间年画基本上是农民艺术,很富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并色彩鲜艳强烈。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近20年来,年画日益作为一种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被保留下来,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因而很受人们喜闻乐见。中国民间艺术欣赏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当中产生、流传、发展着的民间美术及其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民族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上一篇:经济发展的途径下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目标考评及2008年度目标制订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