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2024-04-09

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共8篇)

篇1: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新教师试用期专业发展计划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热情投入、积极模仿,转换角色、适应环境,渴求援助、积累经验,提高技能、适应岗位,做到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为此,制定试用期发展计划如下:

一、发展目标

(一)加强老师的个人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三)加强教育科研能力。

(四)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认同的老师

二、具体实施

(一)思想方面:

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1、要做到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

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守高尚的情操、廉洁奉职,维护好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中积极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反思。

1、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活动,抓住每一个听课学习的机会。仔细听,认真记,课后仔细琢磨,努力揣摩挖掘,做好反思工作。同时,通过“墨城青年教师成长驿站”、“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和阅读专业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做到学思结合,提高专业水平。

2、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坚持经常看教学大纲、各种教育教学书籍,向网上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虚心向同行老师学习、请教,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坚持去听师傅的课,学习各种经验和课堂教学艺术。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更重要的是使自己能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保证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课巡视时,要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4、课后做好反思工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动与语言,反思教学经验和教训。总结成绩,鼓励自己,找出问题,及时纠正,在多次反思中不断完善。

(三)教育科研方面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使教的最优化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手,勤动脑,在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撰写心得体会,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学生方面

1、做好班主任工作。多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学习如何进行有效地课堂管理、常规管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科学、民主管理,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将学生情况反馈给家长;合理利用校外资源来帮助学生成长。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2、要热爱学生,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解放和放飞学生;尊重和

信任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时间安排

每日做好教育教学反思,每周进行总结。每周登陆教育网站进行学习。每学期观看优秀教学案例视频30个。每学期听课笔记不少于30节。及时完成进修学校所布置的作业。

最后,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和努力,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也坚信自己将在教师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2: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一)幼儿园概况

本园前身是宅科小学附设幼儿园。始于xxxx年,是一所具有近二十年办园历史的幼儿园。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幼教事业的蓬勃成长,于20xx年与宅科小学脱钩,独立建成宅科幼儿园。20xx年宅科小学合并到杨庄小学,我园又借住宅科小学校舍。目前我园是学区学前教育中心。我园为潍坊市一类幼儿园,本园占地面积3923平方米。建筑面积共为426平方米。共设教学班3个,专任教师6人,学历达标率100﹪

二)幼儿园现状

1、现有经验和成绩:

在管理方面,制定各种制度,加强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各种计划已初步形成体系。不断完善园长负责制。为增强内部活力,制定了奖金分配方案,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我园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能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增强目标意识。教师在根据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的基础发展到了更注重的对幼儿的观察、评估上,有了初步的从幼儿中生成课程意识。

2、存在问题和不足:

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建全管理网络,增强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目标管理更规范、科学,并形成体系。在保教工作方面,还存在重上课轻游戏倾向。(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课改精神学习不够,新的教育理念还没在教师身上内化,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办园总目标

以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改革,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保教结合的原则,以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为突破口,把幼儿园建成教育思想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师资结构合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具有

个性,社会声誉良好的学园、家园、乐园、花园。

一、幼儿发展目标

健康活泼又自信,友好合作善交往,兴趣广泛乐表现,自主发展会探究,学会关爱有责任。

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篇3: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普及, 然而公众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却越来越不满, 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教育需要改革。而教育改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触动教师固有的教育理念, 进而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思路, 那么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 必须在教育改革和教师改革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在这种情形下, 改革教师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著名教育家、教师教育家古德莱德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学校若要变革进步, 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要培养出更好的教师, 就必须将模范学校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 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若想大学找到通往模范学校之路, 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 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关系, 并结为平等的伙伴。”[2]

1983年4月,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报告, 掀起了以重建学习体系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1986年, 美国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在题为《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报告中提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并指出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大学和中小学的实践学校。同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题为《明日之教师》的报告, 第一次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在霍姆斯小组看来,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初学者的专业训练, 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 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1986年, 历史上第一所实践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马萨诸塞州建立。1990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第二个报告:《明日之学校》, 进一步阐明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办学原则。此后,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蓬勃发展, 1998年, 全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达到600所, 到了2000年, 增加到了1 000多所。2001年11月,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资格审查委员会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发布了一个《专业发展学校标准》, 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了指导性的办学原则和较为详细的分级评估标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师教育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计划方案, 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教师教育模式中。

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在先通过探讨协商, 再签订合作协议, 最后明确双方或多方职责和义务及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来讲, 首先是大学或大学教育学院选派实习生, 派遣大学导师负责实习指导工作和联系工作;其次合作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偿, 向合作学校的教师提供在职指导和培训, 开放必要的教育资源等;再次中小学负责向实习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设施, 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并帮助其开展工作, 为大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这种合作有严格的评估制度, 从课时计划、教学效果, 到阶段、学期、学年的考评, 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实效性, 使合作各方获得最大益处。

3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取得的成效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转变, 作为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促进教师专业化,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大举措。

3.1 提高了职前教师培养质量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主要通过教育实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管从职前教师实习的时间还是从实习中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它都不同于以往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要进行一年的系统学习与锻炼, 他们走到教学第一线, 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辅助下, 获得许多受益于以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其实习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听课和观摩, 还包括与中小学教师共同负责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职前教师平时作为教学助手辅助并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每周有一天职前教师要独自负责班级的全部工作, 以便其有机会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责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职前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也产生了生命力, 从教后能更快适应教师角色。

3.2 促进了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心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以及大学教师之间经常以团队的形式交流与学习, 通过彼此协作, 促进共同发展。

在职教师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指导职前教师的过程中, 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而这正是在职教师自我提高的前提条件, 也是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热情的过程。同时,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模式, 中小学教师可在大学选修课程, 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教师可以走进大学校园, 定期开展讲座, 还有机会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 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教学, 在研究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研究表明, 经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锻炼的教师在重组自己教学经验时具备6种观念: (1) 发展观, 把学校各个年级看做一个有机联系、发展的整体; (2) 课程观, 能够贯穿各年级把握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 (3) 比较观, 将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教师进行比较; (4) 客观性, 能够看到自身状况与自己所能达到目标的差距; (5) 系统观, 能够筛选、评价和组织自己的经验; (6) 整体观, 将自己视为一个专业团队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其本身[3]。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会以教学的专业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使自己成为教学专业人员。

3.3 促进了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一种新形式, 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职前培养, 而且也能促进中小学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如果这一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存在的合理性将遭到质疑, 中小学校也将失去参与合作的热情。由于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大学教师和职前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如长班教学 (block scheduling) 、小班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等, 且都在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进行实验, 这些新的教学组织与方法,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实践表明, 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学生, 其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学生成绩。

3.4 改善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关系,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与中小学进行全方位合作, 共同承担教师培养的职责。首先, 大学教师走进中小学, 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介绍给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通过实践, 使自身的实践活动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进而促进自身及学生的发展。其次, 大学为中小学教师开放一些资源, 比如学校图书资源和师资。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可以定期向大学教师请教。在探讨与交流中, 双方能力均获得提升。再次, 中小学教师在现实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为大学教师的研究和决策提了新鲜的血液, 使其理论和决策更有说服力和指向性。同时, 教师被吸收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决策群体中, 使决策逐渐摆脱行政领导或教学专家的个人垄断, 逐渐有了教师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有教师参与的决策群体比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扩大了知识领域, 有利于确定问题和制定备选方案, 且能够更严谨地分析制定的方案[4]。

4 启示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 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不仅因为它提高了教师培养的质量,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 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探索和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启示。

4.1 重视和规范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

在我国, 职前教师的实习时间一般只有6~8周,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不能全面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 我国职前教师在实习时, 还存在实习内容不科学的问题。实习时, 职前教师更关注的是通过亲临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更新教学理念, 使自身今后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我国教师职前培训, 存在重视教育性工作实习 (只重视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 忽视非教育性工作实习 (制定班级及学校发展规划与制度) 的问题。这种培养模式, 使职前教师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 而不能成为一位很好的教育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职前教师接触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方面的各项事务, 而且包括班级与学校发展及管理有关的项目。因此, 我国职前教师实习内容也应包括教育性工作和非教育性工作, 使职前教师入职后不仅能为学生现阶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且能影响学生、自己以及整个学校将来的发展。

4.2 更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传统封闭的教师培养体系中, 职前教师一旦走出师范院校大门, 就意味着正规专业学习的终结。事实上, 教师的专业学习并非单一取决于师范院校系统开设的课程, 更多的是根植于中小学现实情境中, 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学习和实现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主流的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 二是把教师教育学历达标放在首要位置。两种模式中都注重教师的“知识本位”, 却淡化了“能力本位”。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 不但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 (教什么) 的提升与巩固, 更要重视教师教育学科知识 (怎么教) 的拓展。

4.3 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合作是大学和中小学共同担负教师教育责任的基础, 也是更好发挥各自功能的有利因素[5]。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成了大学和中小学的沟通, 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提供了对话的平台。通过这种合作模式, 大学教师有机会走进真实的教育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研究教育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检验、反思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在职教师可以在与大学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观点, 并使之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在我国,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上基本是分开进行的, 仅有的合作也局限于表层, 并且这种合作也是在不平等、不协调的氛围中进行的。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方面, 要打破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两种不同教育机构互不相通的教师教育模式, 两者要以教师培养与培训为结合点加强合作。另一方面, 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要深入到中小学实践中, 同时也要为中小学教师走进大学提供机会, 通过讲座等方式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将丰富的实践信息带入大学, 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4.4 教师教育改革应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同步进行

中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而且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基地。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改革。这种改革往往不能触及中小学发展需要, 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学发展中的问题, 也不能调动中小学师生参与、支持的热情。而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 在教师教育改革中, 应深入实地考察中小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使改革措施发挥实效。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既不是职前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职进修, 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和成长模式。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方面的一些成就, 拓宽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视野。在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功经验的同时, 应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学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谷峥霖, 傅淳.美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 :51-54.

[2]苏智欣.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思想争论[C]//国际教育纵横——中国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田宝军, 王德林.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述评[J].教育纵横谈, 2002 (10) :58-61.

[4]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篇4: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关键词:学校德育体系;班主任工作坊;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10-0020-05

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与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升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主要有基于区域协作、基于校本培训、基于个体化研修以及基于网络交流等四种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或路径。这几种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虽然各有优势,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或不足。[1]当代多元化与复杂性的学校变革趋势,广大一线班主任教师丰富的生命成长需求等都渴望与呼唤着更加多元、灵活、长效、富有生命活力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

自2010年起,李伟博士及研究团队将“工作坊”的独有精神和文化,与当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分别与湖北省武汉市一所普通高中、一所普通初中和一所重点小学合作建立起了“班主任工作坊”,进行了基于“工作坊”的当代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

一、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之涵义与发展宗旨

1.“班主任工作坊”的涵义

在教育学视野下,“班主任工作坊”是由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一线教育者组成的以闲暇文化、游戏精神和情感能量激发为核心底蕴,以“轻松、丰富、快乐、有意义”为发展宗旨,具有自然性、活泼性、情感性、团队性、场境实在性等基本特点的教师小团队式学习型组织和专业成长平台。它在借鉴传统班会听课研讨、师生交流、读书交流、教育教学反思、主题讨论、理论学习等班主任专业发展方法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山川游学教化思想以及教育话剧表演、音乐欣赏、美术表达、舞蹈体验、游戏参与、制作、非连续性体验①、信息化生存、幸福晚餐会、年度嘉年华等元素,使得班主任教师在轻松、多元、半开放性结构中发展、生长,孕育与启发其“生命自觉”②,并以其“生命自觉”促发、引动学生的“生命自觉”,从而改变师生的学校生存状态。

2. “班主任工作坊”的发展宗旨:轻松、丰富、快乐、有意义

“轻松、丰富、快乐、有意义”是班主任工作坊的发展宗旨和最基本原则,它们各有其实践上的针对性和理论上的对应性。“轻松”和“快乐”的发展宗旨在实践上针对的是班主任教师极度倦怠的现实生存状态,理论上体现的是“游戏人”的人性假设;“丰富”的发展宗旨在实践上针对的是单一、干涩的班主任教师生命状态,理论上体现的是“丰富性”的人格发展原理——真正饱满、富有弹性和具备内在力量的人格只能在“丰富性”中发展出来;“有意义”的发展宗旨在实践上针对的是“活动满天飞,无法入心里”的教育实践变革现实状态,理论上体现的是“存在人”与“过程人”的人性假设。

二、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

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坊越是坚持自然性、活泼性、情感性、团队性、场境实在性、艺术性、多元性、与时性(或时尚性)、系统性、灵活性等基本特点,其发展效果越好。限于篇幅,本文主要阐述自然性、活泼性、情感性、团队性、场境实在性等基本特点。

1. 自然性:“无为”与“有为”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其自然性,具体表现为“无为之有为”[2]“面对事实本身”的“自然精神”。

为什么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此强调“自然性”?其一,针对当今社会过于重功利、重结果、重控制的弊病“反其道而行之”,力图回到最简单、最本源、最单纯的“自然性原点”。其二,班主任工作坊不愿意再走那种不断靠人为强制、“做加法”的教师发展路子,而是另辟蹊径,从自自然然的生存状态入手,希望让班主任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轻松、丰富、快乐、有意义的发展。其三,本土文化的滋养与启发。中部文化③尤其是楚文化④重闲暇、倡自由、求潇洒、显轻灵、返自然,因此班主任工作坊也吸收这一文化滋养,倡导“自然性”,并运用于教师、班级与学校文化生态的演化之中。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何理解和把握“自然性”?第一,诚如杜威曾深刻地指出的,“教育自身无目的”[3],班主任工作坊也应尊重这一基本精神,在变革中始终以“用意不刻意”来处理过程与目的的关系。第二,慢,才能出真品、神品与妙品。班主任工作坊始终把“闲暇精神”[4]贯穿于其过程之中,注意发展节奏的把握,秉承“欲速则不达”[5]、“闲暇出创造”的成长意境。第三,“自然性”在方法论上体现为“面对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6]。“面对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提醒我们,教师在生活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自然性真理蕴含的土壤。“悲欢生老梦,爱恨情仇诗”,教师的哭与笑,愤怒与抱怨,成长与放弃……所有这些自然真实的存在状态就是班主任工作坊的主题与内容。

2. 活泼性:“趣”、“乐”与“松”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二就是“活泼性”,具体表现为“趣”(有趣)、“乐”(快乐)、“松”(轻松)的“游戏精神”[7]。

为什么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此强调活泼性?其一,传统班主任专业培训往往过于拘谨、干涩,培训双方的关系、地位、角色比较严肃、呆板,培训方式也很单一,使得整个成人学习过程失去了活力和乐趣,极易受到班主任的心理排斥。[8]如果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还继续以一种“以累打累”“以累换累”的方式来进行,那么它注定难以真正滋润班主任的心灵大地,也难以从根本上解放班主任。其二,“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么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也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9]班主任是班级生活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和关键性的能量要素,他的一点活力、灵动会让整个系统的活力性、灵动性迅速上升,倍增放大。真正的班主任不能气质抑郁、死气沉沉,他身上要具有一种活力,或要学会不断地激发和培育自己身上的活力。其三,人类进入21世纪,“游戏精神”弥漫在社会和生活各个领域,一个属于时代的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应该首先去最大程度地理解这个时代的普遍人性状况,进而以最人性化、时代化的方式去抚慰、疗愈每个班主任的生命伤害,激发、解放每个班主任的生命活力和灵性。

nlc202309022336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何理解与把握活泼性?第一,活泼性来自于一种健康的张力状态,因此班主任工作坊实践中需要秉承“用意不刻意”的过程风格。第二,活泼的东西往往是最有生命、最全息的东西,因此要特别注意“非言语方式”的独到作用。第三,在班主任工作坊的实践细节中时刻保持着一种生命的幽默感,会让整个情境放松下来,智慧与欢笑也就自然奔涌而出。第四,善于见机打破传统人际关系格局的脸谱化、正式化、表面化的“僵局”与“死局”,建构多元、互动与开放性的工作坊人际关系格局,尽量创造机会促进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真我交流。一旦进入到真我交流的境界,生命自身的活泼性也就自然地焕发而出。[10]

3. 情感性(亲密性): “情”与“义”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三就是情感性(或称亲密性)[11],具体表现为“情”(有情)、“义”(有义)的情感关怀、情感享受和弱功利精神。

为什么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此强调“情感性”(亲密性)?其一,传统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只是把培训或专业发展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而非真实、自然的生活过程,从而更注重以系统化符号为载体的知识、理论、思维等要素,却恰恰忽略了人之情感性本质。其二,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效果极容易“反复”和“滑坡”,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忽视了教师发展长效动力机制的培育,在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情感能量补充与再生系统,从而无法可持续地唤醒老师内心深处的情感能量。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何理解和把握情感性(亲密性)?首先,善于吸取“顺其自然”的道家智慧和“面对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对教师的情绪、情感遵循一种自然的情感态度,并给予充分的“消极自由”空间。班主任工作坊把教师们的情感视作与普通人一样,对教师的诸种“情感现象”本身给予充分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尊重与敬畏。其二,在自然氛围下逐渐营造一种以小团队为载体的真诚、亲密的“情感场”。 班主任工作坊的实践探索表明,非正式的交往活动、多元的活动方式,如定期的晚餐聚会、轻松的户外活动,工作坊创建的初期较高频率的活动,朋友式的宽容、同学式的伙伴关系等更容易体现和培育情感性。

4. 团队性:“家”与“群”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之四就是团队性,具体表现为“家”(家庭般)、“群”(社群感)的归属感、联结需要和生态精神。

为什么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此强调“团队性”?其一,希望改善学校生态中教师生存的“原子化”状态。很多时候,教师文化是一种奇怪的文化,教师对学生要求开放、互相学习,但是事实上教师之间却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融合与开放。其二,在真正的成人学习中,每一个成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教师”“教师—学生”,每一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①只有如此,成人学习者才能超越自幼习得的狭隘的学习模式,真正启动活力之源,成为一个自由、有活力而又善于与团队沟通互动的真正学习者。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何理解和追求团队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s)理论和实践[1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描述的“高尔基工学团”[13]的成长过程都给了笔者创立工作坊“家园团队”最初的灵感和基础。第一,工作坊模式努力建立的是一种“家园团队”,追求的是一种“在家感”。第二,想办法去尊重每一个成员不同的成长节奏和方式,尽可能地让这个团队“创造性地适应”它的成员。在此基础之上,再要求成员“创造性地适应”这个团队。

5.“场境实在性”:“场”与“境”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五就是“场境实在性”,具体表现为“场”(心理场、能量场、生命场)、“境”(情境)的“背景感”和“融合精神”。

为什么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此强调“场境实在性”?其一,针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忽视“场”“境”营造的弊病。莱夫和温格的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理论认为,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14]因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要给班主任创造轻松、丰富、多元和进行情感交流的情境,让班主任在熟悉的情境和不熟悉的情境中放松身心,不断找回自我,发展智慧与德行,学会享受群体中的互动与合作。第二,人是“场”的动物。“场论”的开创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库特尔·勒温(Kurt Lewin )认为,“为了理解或预测行为,就必须把人及其环境看作是一种相互依存因素的集合。我们把这些因素的整体称作该个体的生活空间,并用B=f(PE)=f(LS)来表示”。[15]勒温认为无论对个性的结构还是对现场的行为,起决定影响的都是个体所处的环境的结构。在环境的结构中间,现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居于这影响的前列。[16]这启示班主任工作坊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现场性和情境性,注重营建活动现场的氛围和参与者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

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如何理解和把握“场境实在性”?首先,在每一次班主任工作坊的活动中,真正的重点都不会放在某个个别的人或事件之上,而是在于智慧地通过分享、游戏、激发、濡染等方式创生“场”与“境”。其次,创造和开放一切机会,让工作坊成员及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讨论、建设工作坊,能真正地让他们对这个“场境之家”有一种真正拥有的“主人”感。第三,立志培养“大写”与“大气”的人,善于借用天地自然的无言的“场境实在性”浸润与滋养班主任教师。

三、基于“工作坊”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的个案效果与反馈

研究者也曾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班主任工作坊里的班主任和班级都发生了普通培训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难以达至的效果。[17]

nlc202309022336

首先,班主任教师的变化表现为:“兴趣有了,动力足了”——专业发展的自主发展更加清晰;“埋怨少了,理解多了”——专业情意更加浓厚;“思维活了,点子多了”——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忙乱少了,淡定多了”——专业能力有所增强;“朋友多了,温暖多了”——同伴互助共成长; 个体人格更加丰满,幸福多了。有趣的是,班主任工作坊甚至还疗愈了一位工作近15年的班主任教师的“精神癌症”。其次,学生和班级氛围的变化表现为:“理解多了,埋怨少了”——师生搭建起了沟通的“心桥”;“打开心结,劲头足了”——身心更加健康发展;“平台多了,自信多了”——学生个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压抑少了,温暖多了”——在和谐的班集体中快乐成长。班主任和学生的变化使班级的氛围变了:在学生们心中,班级不再是充满竞争、压抑和排斥的“残酷”的“角逐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分享到荣誉、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家园”集体,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其三,学校文化生态的变化表现为:学校内部多层次沟通渠道得以建立,内部氛围更为民主、开放、温暖;教师从“点头之交”到“朋友伙伴”“兄弟姐妹”,教师文化开始融合。其四,大学专业教育研究者的变化表现为:扎根一线,研究者开始探求理论构建与实践变革的内在统一;收获朋友,工作坊成为研究者自身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加油站”。

总之,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表明,“班主任工作坊”是一种蕴含新意与诗意、具备实效与长效、散发活力与魅力的当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鲁帅.工作坊: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基于“七色彩虹”、“漫步者”班主任工作坊的案例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12-20.

[2]老子.道德经[M].苏南,注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

[3]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1-122.

[4]高德胜.生命·休闲·教育——兼论教育对休闲的排斥[J].高等教育研究,2006(5);约瑟夫·皮普尔.闲暇:文化的基础[M].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5]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156.

[6]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张祥龙.当代西方哲学笔记(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7-216.

[7]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修订译本上卷)[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7-178;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加美好[M].闾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8]李伟,鲁帅,吴莎莎.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基于文献综述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8.

[10]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3-35,90-115,141-161.

[11] P.A.Schutz,等.教育的感情世界[M].赵鑫,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69-185.

[13]马卡连柯.教育诗[M].磊然,译.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14]J·莱夫,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1.

[15] Lewin,K.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Harpor & Brother Publishers,1951:239.

[16]洪丕熙.勒温的场决定论对教育学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1).

[17]李伟,鲁帅."静悄悄的变化"——"班主任工作坊"成效的实证研究[C].武汉:2012年"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专业成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篇5: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转眼间已经一年半过去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特制定此未来五年内的长远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是一个从教一年半的年轻教师,在工作中认真踏实,但是经验不足,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知识教育正走向智慧型教育,智慧型教育需要智慧型教师。所以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扛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二、五年目标

1.师德目标

认真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育人,不加班加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敬业爱岗,会认不倦,以身作则,谦虚敬慎;作风正派,正直诚信、为人师表、举止端正、语言文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廉洁从教,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不以任何理由歧视、讽刺、挖苦学生;服从学校安排,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

2.教育教学方面

经过头一年半的奋斗,我已经能比较好的处理好学生、家长、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教育学生,并且让家长也能接受老师的做法。在五年后,班级管理要艺术化,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不能再像现在,完全依靠和学生的单独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让事情在苗头的时候就能被老师及时捕捉到。经过一年半奋斗,我在备课、上课、作业讲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心得,但是距离深加工还有相当一段差距,所以在五年后我要能

够较好的把握课堂,把握学生。能够把知识点有条不紊的、完完整整的以比较简单的说法讲述给学生。

3.教科研方面

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争取有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4.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程教学当中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具体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勤学理论知识。只有用深厚的理论知识作支柱,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2)勤学他人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与同轨教师探讨备课内容,以及其他专业知识。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1)在学习中思考。在向他人或书本学习时,要时刻开动脑子,听课养成及时评点的习惯,读书养成勤于摘记的习惯,真正把他人的经验、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养分”。

(2)在实践中思考。首先,要认真对待每一课,课前要对教材、对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充分而认真思考。课上要善于观察、发现,审视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乐于动笔,在积累中提升

认真对待每月的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篇6:探究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论文

一、基于视频的美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以在美国地理教师教育领域中开发实施的工程“地理:跟明星学教学”工程中的项目“全球化”为例,探索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与经历,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带来启示。

(一)过程与内容

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并不直接构成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情境。[2]要运用视频研究手段促进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者必须对教师的视频研究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3]“地理:跟明星学教学”———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以在线工作坊,网络群组的方式进行组织,每个群组有一名促进者(facilitator),负责张贴讨论主题,对教师的学习进行引导、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促进者的引导,以书面的形式回答促进者的问题,答案存在word文档里以附件的形式发送给促进者。整个培训过程设计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内容强化;第二部分是课堂展示;第三部分是教学法强化;第四部分是:实践。下面以“全球化”项目为例,展示整个培训过程:1.内容强化第一部分设计内容强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教师的地理内容知识。通过KWL表、案例研究和概念网络图来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全球化”,拓展与全球化主题相关的地理内容知识。(1)KML表KWL表是帮助教师搭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概念、新课时、新单元的桥梁。(表3)①打开KWL表,在K(Knowledge)栏列出已经知道的全球化知识,在W(want)栏列出想要学的全球化知识。②阅读“什么是全球化”文章,在L(learned)栏记录下从文章中学到的全球化知识。③提交KWL表格给促进者,跟小组其他成员分享完成的KWL表格,促进者对每个小组成员的KWL表格提供反馈。(2)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活动是让教师观看田纳西普利司通/费尔斯通轮胎制造工厂的视频———《什么是全球化》,通过视频案例研究活动加深对全球化的理解。①打开《什么是全球化》视频,观看第一部分,思考视频中西密歇根大学地理学教授JosephStoltman介绍全球化概念时提出的六个问题,记录下这些问题继续观看下面的视频。②观看完视频,提交下面一组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有什么证据说明普利司通/费尔斯通是一个跨国公司?生产轮胎的材料来自哪里?通信技术在管理公司运作起什么作用?公司如何处理不同客户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证据说明制造理念和程序受全球化的影响?在这个项目中强调了什么环境问题?(3)概念网络图:把零碎整合到一起概念网络图活动是让教师通过概念网络图把所学的跟全球化主题相关的概念组织在一起,总结全球化的一些特征,结构化对全球化的理解。(图1)①打开概念网络图,在网络图中心写下“全球化”,根据在KWL表,案例研究和自己的经验去描述和定义全球化所有的术语和短语。②跟小组成员分享完成的概念网络图,促进者对每个成员完成的概念网络图提供反馈。2.课堂展示第二部分设计是提供教师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教师观看得州奥斯汀高中教师ShaguftaEllam所教的《东亚地区全球化》视频,视频中包含三节课,“有意识地培养教师视频分析和研究的意识,帮助他们获得视频研究的方法、策略,推动他们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教学专长的发展”。[4]①打开《东亚地区全球化》视频,进行概览,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当你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听到和看到了什么?②观看第一节课:“介绍东亚地区”,观察Shagufta在介绍区域时使用的教学策略。③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你看到你目前在你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了吗?哪一个?有哪些教学策略是你愿意在你课堂中使用的?哪些?在介绍新的区域时,还有其他教学策略吗?④观看第二节课,观察Shagufta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⑤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Shagufta陈述这节课的目标是“形成对全球化的理解”你会如何改写这个目标使得它行为更加具体和具有测量性?使用身边的例子来介绍一个新概念有什么优势———例如Shagufta用的是“利兹的早晨”。还有其他与生活相关的想法可用于引入“全球化”这个概念吗?⑥观看第三节课,观察Shagufta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⑦观看完这段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关于Shagufta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Shagufta在前面两节课中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使她的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3.教学法强化第三部分设计更多地从细节上让教师关注Shagufta在三节课中所用的教学策略。通过PMI(表4)表格与专家点评《全球化策略》视频帮助教师评价探讨Shagufta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图形组织者、合作学习、引导性问题。(1)图形组织者①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你在课堂中应用哪些图形组织者?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中使用你提到的图形组织者?图形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②打开《全球化策略》视频,播放“图形组织者”片段。③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比较视频所涉及到的,你是如何描述图形组织者的教学功能?教学生使用图形组织者,shagufta说了什么?你使用什么样的技巧去教学生使用具体的图形组织者?(2)合作学习①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你在课堂中如何使用合作学习?使用合作学习有什么教育优势?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是什么?②播放“合作学习”的片段,思考其他补充答案回答刚才的问题。③观看完视频后,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从这个片段中你学到的什么增加了你对在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的理解?(3)引导问题①播放“引导问题”片段。②Shagufta在第一节课的时候问了一个引导问题,具体是“当你想到东亚时,你会想到什么?”Shagufta也让学生自己产生引导性问题。③提交下面问题的答案给促进者。为什么Shagufta认为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是很重要的?Shagufta是如何教学生产生引导性问题的?4.实践第四部分设计是前三部分在线学习的延伸。促进者要求教师在在线学习后,将在线学习到的知识整合到他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自己或者跟其他教师合作,利用“明星”展示课教案,选择“全球化”主题中的一节课进行教学,最后跟小组其他成员分享经验,促进者根据教师的实践提出反馈。

(二)效果评价

从整个培训过程的设计来看,知识内容是基础;观摩教学是催化剂,促进者不断通过问题引导和推进教师的观察和反思,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反思教学思维水平;教学法是对实践的总结与深化;课堂实践是检验培训效果的试验场,从视频的观摩到真实课堂的实践过程,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可行的路径。从教学目标来看,注重教师课堂观察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观摩洞察“明星”教师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策略;对照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突破了聚焦外在行为,机械模仿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的局限,目标实现的过程是模仿再造、融会贯通、形神兼学的过程。[5]从教学内容来看,是以专题形式的视频与其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的多媒体的数据库和资源库。教学方式来看,是由促进者引导计算机支持的开放的在线网络学习。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二、对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一)“视频”在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状

当前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是面对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聆听专家报告、高校进修、观摩名师教学、校内校际间的教研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是随机的、分散的。分散的活动削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潮流中,以网络为载体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可称为“古老”的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60年代,斯坦福大学为师范教育设计的微格系统。[6]然而对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所需要的不是最新颖的技术手段,而是技术手段能否很好地传达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研究者发现运用视频作为研究手段可以帮助老师学习观察和捕捉课堂互动活动,使教师的注意力从注重教学转移到关注学生思维,从注重发展学生能力到关注课堂间师生互动。[7]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在其他学科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地理教育领域却很少有人涉足,在对国内三大地理教育类杂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和《地理教育》进行分析,以“视频”或“录像”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没有以“基于视频”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文章。在实践中国内一些机构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尝试,如人教社优秀教师示范课视频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人们对传统的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很难达到与面对面教师培训等同的效果。主要原因有:呈现形式单一,长时间的理论讲座或课堂实录容易引起观看者的视觉和精神疲劳;缺乏专家在线引导教师学习;缺乏支撑视频内容相关资源与材料。所以寻求一种具有系统规划,形式多样,专家引导和丰富资源支撑特征的教师发展的路径是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二)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潜在价值

“跟明星学教学”———基于视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在中国地理教育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整个工程有着长期系统具体的规划,“明星”教师展示视频片段剪辑合理,关注细节,又重点突出,突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使用。第三方专家点评,使得实践与理论紧密相连。促进者的引导、提问、评价、反馈,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主题背后丰富材料支撑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大动力。研究者对基于视频在线协作学习与面对面学习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实验比较,发现教师认为在线协作学习体验是等同于或优于面对面的学习体验。[8]基于视频的专业发展在师范生培训和在职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的培训中有着其独有的价值。师范生的实践课程和新手教师培训方面都存在机会不足等问题。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课程太过薄弱,学生很难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反思自己的实践以及补救的机会。[9]教师们普遍认为在入职1-2年内最需要接受专业发展培训,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新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10]在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下,基于视频的专业发展路径可以解决师范生和新手教师在实践培训方面的不足等问题,使得更多的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把网络运用于教师培训,不仅能有效解决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还有助于一线教师在与专家、名师、培训者、同伴的“多维互动”中获取教学实践性知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教师培训工作出现良好的转机,并富有时代气息。[11]

(三)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跟明星学教学”这个工程对我国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在我国开发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完善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构建专业的学习环境专业系统灵活开放的环境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升,终身专业发展最基础的保障。构建基于视频的在线协作学习的环境,需要与专业机构的合作。首先,在内容上,需要具备在地理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具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提供专业的内容知识。其次,外部需要持续不断的技术支持,维护网站的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从而给教师的专业的成长,提供一个稳定的专业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长期系统地规划。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详细规划课程设置,课程呈现方式,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次序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克服传统面对面培训零散性的弊端,又不失灵活性。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的建设,给教师创建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搭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交流信息的平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共享资源。2.增加视频研究活动的支撑教师们在培训中比较关注的是培训的内容能够尽快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视频是一种很具潜力的学习资源,但呈现视频不等于学习和反思的发生。视频研究活动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者要思考教学视频自身内容的编排、结构、次序的设计及还要考虑支撑教学视频研究活动资源的设计。每个课堂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有更多的跟主题相关的资源来支撑教师后续教学,支撑资源可分为地理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两大类。在地理内容知识方面,可以提供跟主题相关的视频、阅读文章或者是网站,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方向地主动去拓展,加深自己的地理内容知识。在教学法知识方面,可以提供专家评论和跟主题相关的教学法相应的知识,让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工具,提升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有效教学。3.引入促进者角色在线协作学习的环境下,促进者角色必不可少。促进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推动者、观察者、评价者。促进者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教师观察方向和重点,如教师如何引入课程、如何引问、如何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如何评价学生,从而推进教师思考课堂中所运用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真实意图及意义。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是促进者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促进者通过不时提问触发教师个人反思,让教师比较他人与自身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清晰地把握自己的教学现状,从而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篇7: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摘要:新教师面对人生的第一份职业时,什么都觉得陌生,而且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想干好这份职业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要求新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同时我也非常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三年的培训和学习,給我后来的教学产生很深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我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 教学效率 有效性

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当今,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都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付这种挑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知道我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在教育行政部门给我们的专业发展建立了各种导向和激励机制,科研部门对我们实施了各种形式的引导和培训,使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通过培训学习,我成长的过程变成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三年的培训给我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很深的影响,给我的体会很深,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所教的学生在四届高考中都取得好成绩。

一、资深老师及教授的讲座

1、两位教授的讲座。

我们作为教师不仅是教书,而要学会转变角色,从学者型转化为智慧型教师。同时要善于反思,将此作为采取进一步专业发展行为的机会。邓道宣教我们的成长公式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成长=经验+反思 ; 优秀=教学过程+反思,而且英语教学要积累,不能以教为目的,教师也是教学相长,边教边学,边学边教。现在我们加入资阳市教师QQ群聊天时,也能看到邓教授在上面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运用新课程,压力很大,很棘手,教材对学生的要求高了很多,学生也觉得很吃力,邓教授有新的东西也会传上去,让我们及时的了解,进而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听了四川教育学院赖蓉莎教授教我们如何去观摩一堂课,同时我认真观摩了一些一起学习的教师的课堂,深受鼓舞。他们可取的教学经验,合理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有经验教师的经验介绍

杨勇军校长谈到他的求学经历时,我觉得我们是多么的幸运。他一步一步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特级教师,而且教我们要充满激情和热情。教会我们备课时列句不要写在备课本上,要达到随口能举例。教我们坚持个性,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永远以学生为主,保护他们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适当放手让科代表去处理各种层次的学生,老师进行管理,达到因材施教。

3、廖老师的专题发言

廖老师一开始提出两句经典的话语为我们的前景指明了方向,因为我们是新教师,很多时候需要人指引。“抓住任何学习的机会,机会时刻给有准备的人”;“学会等待,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他对我们的专业发展进行了深刻的讲解,让我们意识到教师既要教又要学习,而且要进行自我反思,把以前的实践过程作为反思对象,对自己付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景的能力,跳出自己看自己。教我们多看学生,要知道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这些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现在我都学会了课余写一些教学心得和反思等,作为以后有用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在培训过程中,廖老师还发了一些有用的书,比如《新教师入门》,《如何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新编英语教学论》以及给我们的材料“有效教学行为的共性特征”等,这些资料我现在在教学中时常都会拿来翻阅,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体会。特别是现在我们校长提出的有效教学,这种资料就更派上用场了,因为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具体行为的有效性,教学行为的整体转向以教师对教学行为操作方式的改变为基础。现在我们处于新教材改革时期,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就应具备有效的教学行为。廖老师叫我们要学会反思,我在后面专门说一下这方面,因为它非常重要。当然在这过程中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廖老师叫我们要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也给了我们机会研究课题,但由于我选课题没有选好,最终没有能成功申请到微型课题研究,不过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向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的。

3、教研员的指导和帮助

教研员的耐心和细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研员带领每个小组进行各种活动,我们相互认识并了解,各自介绍自己的情况,特别是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都提出来一起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教研员给我们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方法解决问题。在2011年6月,我有幸参加资阳市新课程教学技能比赛,多亏教研员曾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及改进的方法,最终我获得二等奖,这是我第一次走上这样的大舞台,我真的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二、同伴互助

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就需要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在培训过程中很多不同学校的老师,分析各自学校成功的经验,同时有些还成为朋友。在召开资阳市教研会的时候,我看见这些同学就像看见老朋友一样,大家又在一起畅所欲言。大家互相分享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我的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同外校老师的交流,这时又能从他们身上获得新的资讯与方法,为我的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三、自我反思 卓有成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注重了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教前反思,我在备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学生及学生以前生活、学习状况,通过教学前深思准备出符合班情、生情的个性化教案,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了我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根据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即时反思,抓住契机,调整自已的教学策略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使我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后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阅读反思,通过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不断的汲取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促进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学与反思的相结合,提升了我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使我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四,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不仅要是一个实践者,更要是一个研究者.既要“思先于行”,又要“以行促思”.在研究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教育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更要研究学生.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研究不是专家们的“专利”,而是每个老师的共同行动.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都是一线教师研究教学总结出来的,我们可能没有有些老教师做得好,但至少我们尝试过。特别廖老师谈到中学教师要参与微型课题研究,更启发我们要作为研究型教师。

五,个人学习: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教育学、微型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教学服务,同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有些已经得到发表,有些在省上获过奖,但我任然要加强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争取形成微型课题。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我们从事的是普普通通的职业,但是这份职业却是不平凡的,因为我们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育人须以德为先。成长需要漫长的过程,虽是体现个体行为,但是与周围的环境影响息息相关。我们首先要营造健康和谐的团体氛围,健康的团体是以健康的人为主体的,一个健康的人首先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又是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发展的内在愿望和需要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需要学会更好的为人处事,需要掌握一套自我学习的方法,需要时时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一步一步成长。

篇8:新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计划

一、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根据骨干教师的特点和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主要涉及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培训需求情况。

本次问卷共发放调查表96份, 收回92份, 回收率95.8%, 其中有效问卷92份, 有效率100%。

(一) 教师的授课情况

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主要从教龄、职称、在校职务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结果见表1。

参培教师基本上处于成熟阶段, 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巧, 同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求生存阶段和调整阶段的教师不同的是, 他们不再对教学感到新奇, 而是致力于追求专业成长。

1. 教学方法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 少部分老师仍采用“较便捷的传统教学方法”。33.80%的老师采用“科学探究式教学”, 24.77%的老师选择“小组合作学习”, 26.43%的老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

该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初中化学骨干教师愿意尝试新方法, 少部分骨干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较为乐观。多数教师会使用课件、自制教具、挂图等手段进行教学。部分教龄在十五年以上的教师没有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经过走访了解到这部分老师认为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和不使用先进教学手段, 效果相差无几。

(二) 培训需求情况

对培训需求情况的调查主要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专业能力以及教师对培训的期待三个方面进行。

1. 学科专业知识需求

调查分析显示:在学科专业方面, 学科教学改革思路方法是初中化学教师认为最为需要的知识, 具体见图2。

初中化学教师关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学科教学的改革, 期望从培训中得到有关学科前沿的动态信息。

2. 教学专业能力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24.09%的学员认为最欠缺的是教育科研与论文撰写能力, 16.79%的学员认为比较需求的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说明绝大部分学员开始重视科研与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 并意识到自身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这将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水平。

3. 培训的期待

针对培训的期待, 21.14%的教师希望获得适用的知识;27.64%的教师希望获得新的理念;12.20%的教师希望理顺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模糊概念;29.27%的教师希望获得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术;9.76%的希望帮助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以上数据表明:参训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对自身专业素养、教学方法都有所提高。

二、提升培训实效性的建议

(一) 优化培训模式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 它有赖于教师教育的配合和保证。因此, 教师的培养也应当是一个有计划的、系统的和长期的过程。

据此, 提出初中化学教师培训模式应当向选择性教师培训模式靠拢。根据“按需施训”的原则, 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和人性化的教师在职培训, 使在职教师能够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

(二) 对培训课程设置的思考

1. 合理构建培训内容, 提高培训的实施水平。

必须合理又系统地规划教师培训内容, 努力使新课程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置过程中, 应明确培训的重点是教师人格素养的提高,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等。

2. 开设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课程, 提高教师的运用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 (即CAI课堂) 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 特别是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课堂教学,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其强大的模拟功能, 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开设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课程, 使教师学会并使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智能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 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 注重培训过程的灵活性与反思性

1. 培训过程中应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反思型教师。因此, 在教师培训中倡导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教无定法”, 当然, 反思也无定法。化学教学中, 有一些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反思方法。例如:撰写教学日志、录像反思、循环式问答活动、参与式观察。

2. 培训形式灵活化。

没有一种培训形式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培训环境。因此, 培训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堂讲授或专家讲座。而应该在培训过程的不同阶段, 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培训, 如课堂探究、合作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教学示范、实验实习、读书活动、参观访问、撰写论文报告、成果展览、组织演讲等。

三、结语

改善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化学教师培训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方法多种多样, 关键是要把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求方向。有效的教师培训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 切实把握教师现状, 根据教师自身需要和发展需要开展化学教师培训工作。

摘要:采用调查研究法, 对2014年参加“国培计划”的四川省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授课情况、教育形式与自我提高能力情况和对培训的需求、期待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着重分析四川省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针对培训模式、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培训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出了关于初中化学教师培训的改进建议, 旨在提高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国培计划”典型案例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1.

[2]张华.王亚军.洪弋力.教师教育研究, 2013, 04:26-31

[3]唐玉光.教师教育研究, 2002, 05:35-40.

[4]王和金.化学教育, 2006, 11:41-42.

上一篇:取暖器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篓子里的青虫 听课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