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024-05-02

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共9篇)

篇1: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结束了懵懂的大学生活,很荣幸地来到**中学担任生物老师。很多老教师都说,工作的头三年对于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它决定了新教师的起点和以后的发展。我常常在思考,这三年我应该往哪些方向努力,我应该做些什么让自己成长更快,变得更优秀。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总是期望自己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成长,而做一个好的生物老师,是我现在所有努力的目标!现在,我将对我工作的头三年做一个规划:

第一年 努力学习,实现角色转变。

我需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学习,多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比如《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中主流生物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和《细胞学说》,同时多阅读教育类书籍,如《床边的小豆豆》以及其他有关的书籍,计划一学期至少阅读一本专业书籍和一本教育类书籍,并做好笔记和摘抄。坚持钻研教材,阅读参考书,读专业报刊杂志,学习各种文件。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师德表现,树立扎实工作作风。

认真向学科师父学习,在其指导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从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努力学习新课标,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找对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积极参与教研讨论。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的教学长处,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让自己成长,计划每周至少听4节课。

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课前积极钻研教材,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三面俱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虚心接受其他教师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课后反思。在每一新课结束后,做好教学后记与教学反思,把课堂困惑和自己的收获都记录下来,为以后自己写论文撰写积累材料,及时的反思会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第二年 加强教育技能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强化自我修炼 我认为学科课堂技能是立足讲台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得到最优化,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育技能基本熟练的基础上,积极向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的教师学习,不懂就问。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学习班级建设,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为以后当班主任打下基础

要给学生一碗水,作为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水龙头,因为学生对知识渴望是永无止境的。自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于实践,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参与到终生学习行列中。

坚持反思,坚持把教学中的得与失写下来,坚持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等,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争取至少有一篇公开发表。

第三年 教学相长,教研并进 经过一定的时间,我已能基本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能够完整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并且使学生乐于学习生物。同样,我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的一些缺点,如考虑不够仔细,缺乏经验,让自己成长得更好。

此时,要求自己时刻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如生物新课标要求、高考改革等,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反思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课本要求的知识点外,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准备一些有关自然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爱生活、爱自然、爱生物。有机会做一点小探究,如摸索新的教学素材或新的教学情景,争取写一篇文章并发表。

篇2: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要有所计划。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让

一、自我分析

1、自身优势:

1)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工作态度认真,勤于思考,爱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

2)具有一定的研读教材和教学反思的能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3)已初步养成在实践中思考的习惯,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2、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实效上与高效课堂还有差距。对美术新课改新教材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待加强,我想正视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2)在工作中,有时还需要多动脑子,才能突破常规教学,寻找新的路径与方法。为学生也为自己开拓新的发展、提高空间。

二、发展目标

(一)三年发展规划总目标:

在未来的三年时间中,要“多做”、“多想”、“多听”,在工作中做有心人。

要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坏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

(二)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

对于将来个人专业发展,拟订计划如下:

1、做“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

我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失败与成功注意积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

2、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

我要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3、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发展

我要每学期阅读好的书籍,争取多看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书,写下阅读

三、专业发展达成措施

(一)实施的第一阶段(__-__学年)

第一阶段的达成目标:

1)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3)做好课题的工作。

第一阶段的实施措施:

1)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

2)珍惜各类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向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4)做好课题的

(二)实施的第二阶段(__-__学年)

第二阶段的达成目标:

继续深化第一阶段的达成目标规划,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新课改新教材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争取

第二阶段的实施措施:

1)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善于反思,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篇3: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个人的任何行为与活动都受个人理论的支配。教师个人理论是公共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 它是教师经由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 贮存于教师个人头脑中, 为教师个人所享用, 具有个人性、实践性、默会性、综合性的特点。[2]教师个人理论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 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 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育教学事实和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并决定着他们的教育实践行为和过程。欧美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研究表明, “即使是最精确的科学也必须依靠个人拥有一定程度的个人技巧和个人判断的信心, 从而建立与经验事实的有效对应或真正的偏离”。[3]新课改中的教育教学实际千变万化, 公共教育理论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分析、洞察具体教育教学实际并产生出相应合理的个人理论。正是由于众多形形色色教师个人理论的存在, 才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构建合理个人理论, 这也是更好地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创造的体现。

维度一:理论———引领航向

教师个人理论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与特定时代“公共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个人理论不断发展, 其发展过程也是其个人理论与“公共教育理论”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虽然“公共教育理论”并不能直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但无论何种状态, 公共学术理论都将是确保教师个人理论和教育实践在科学和理性轨道上运行的导航仪, 能对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产生方向性、普遍性和原则性的作用, 从而为教师独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理论依据, 并指导教学实践。公共教育理论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形成的重要渠道和来源, 没有公共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 就不会有具体的教师个人理论。“教学实践固然需要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但更需要对具体操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作为逻辑前提的教学基本原理的指导。”[4]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正确个人理论的形成和自身专业化发展要以教师对新课程公共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和内化为前提。教师通过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从中发现它与实践的关系, 并挖掘其与个人实际教学过程或个人对教学认识相关的东西, 并真正影响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决策, 促成合理个人理论的形成。新课程改革“关注每一位学生”, 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 还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反思型实践者。[5]这些教育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 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促使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6]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吃透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才能将其内化为合理的个人理论, 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直接作用。

维度二:信念———坚定追求

教育信念是教师精神世界的统帅和灵魂。教师只有形成自己强烈的教育信念, 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动力。正如鲁道夫·奥伊肯所言:“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 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 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 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 实际上, 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7]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高尔基曾经说:“天才是由于对带来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 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一名教师只有当他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拥有对理想和目标的坚定追求时, 他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新课程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其改革方案的核心是实现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及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模式, 这些都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挑战。教师必须树立对新课程的信念, “只有将教师置身于产生新的理解力的过程和框架的方法, 促使教师发现改变自身地位的巨大能量, 激发他们的动机, 致力于问题的解决时, 变革才能成功”。[8]新课程下教师信念不是简单地灌输和被动地由环境决定的, 而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通过对交互作用中的行为反思、批判的结果, 它反映了教师在教育交往和实践活动中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对教育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对教育行为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层领悟, 对教师职业和个体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关系的解读和重构。

维度三:主体性———生成智慧

“在普遍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当今时代, 人自身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主体的自我建构。”[9]教师合理个人理论的构建, 是一项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没有对主体自身价值的追求, 没有自主的觉悟与觉醒, 就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支持完成这一复杂过程。任何真正适宜的个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都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 它是教师能动自主选择并实践公共理论的过程, 主体性是教师个人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自主选择最合适的教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 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要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这些理念, 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创造性, 强化研究意识, 研究学校的实际, 研究教育的发展趋势, 研究学生和教材。英国教育学者埃利奥特强调, 课程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教师的变革, 没有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 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教学是一种富于创新而又需要灵活决策的复杂活动, 它需要教师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学自主权是教学创新的手段, 教师创新也正是教学自主权的价值体现。教师通过参与学校教学管理, 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 做出自己的教学决定, 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 灵活决定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等自主教育活动获得自身主体性发展, 这些也正是教师作为主体对教育的个性化认识。

维度四:学习———实现超越

教师个人理论会随着公共教育理论的变化和具体教学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这个更新变化过程中, 教师需要进行学习和研究, 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使个人理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并富有生命力。新的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 要求之高, 难度之大, 改革之深刻, 来势之迅猛, 是前所未有的, 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浪潮中是茫然不知所措, 还是迎难而上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这对每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一改革,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自我提升的需求, 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提高自身素养和实践能力。个人的学习实践是促使个体内在理论发展的最富有能动性的实践, 由此形成的个体理论也是最具有促进个人实践发展能动性的理论。

新课程要求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更新急剧加快,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 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 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富兰和哈格里夫斯认为, “当我们要了解教师发展时, 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就是, 教师是一个‘人’。教师也是人, 就和一般人一样, 是发展中的个体。不仅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 教师也是一直在变动、发展中的个体”。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透过持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提升专业水平与专业表现”。[10]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 又要有理论修养, 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 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通过不断地观察、反思、研究、实践, 作出各种教学决策,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下教师不应是寂寞的学习研究者, 而应更多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生活史的分享与互动, 这种分享性互动能使教师感知到自己的专业声音, 激励教师提升专业意识、团队精神、自信心, 并从其他教师的生活史、专业经验叙述中学习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 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批判。[11]《第五项修炼》中有这样一段话:“个人及组织中蕴藏的力量是最根本、最持久, 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 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更大, 而组织也才能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其中, 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 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否则, 个人只有被这些巨大的力量所困, 而组织也会产生各种令人困惑的智障”。[12]当我们既重视教师个体知识的习得, 又为教师之间学习、交流、合作与探究搭建平台时, 无疑能够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提升教师共同体的理论素养, 改善整体教师教育观念, 从而创造出新知识并帮助教师真正形成与发展具有社群属性的个人理论。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李小红.教师个人理论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6) .

[3]Polanyi.Meaning[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31.

[4]徐继存.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德]鲁道夫·奥伊肯著, 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8][加]迈克尔·富兰著, 赵中建等译.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9]田丽.关于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02 (8) .

[10]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湾:五四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96.

[11]Broachead, P.Changing practice, feeling good:primar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1995, 25 (3) :315-326.

篇4: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知识是指教师个人通过实践活动,融合自主建构的实践知识与公共理论知识于一体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和教育专业精神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进行的管理。知识管理策略是指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技巧。在具体策略上主要包括知识管理意识的确立、知识管理模式的探索、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具体方法的实施等四个方面。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一系列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等方面的专著、论文,聆听专家报告等,不断深化对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提高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借鉴相关教师知识管理理论构架、模型,逐步形成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1.学校搭建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平台,提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很高,申报各级各类子课题27个。课题研究质量不断提高,验收优秀率高。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促使教师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增强知识管理的意识,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方法、模式。

2.指导教师收集知识资源,构建个人知识库。通过教科研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知识资源,如:优秀课件、教学案例、影视资料;各种学术会议资料、专家讲座材料;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教师个人间交流,公开课观摩记录、体会;个人的教学实践体会、反思;阅读报刊、书籍、杂志后撰写的读书体会;网络检索,包括网络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网络交流,包括博客、QQ、邮件等;教学竞赛、评比的资料等。通过优秀个人知识库的展示交流,指导教师选择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所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命名,构建条理清晰的个人知识库,并不断进行整理、重构。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工具,对教师个人知识进行统计和管理,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如知识地图、思维导图等。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能较为详细、系统地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发展过程,也能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创意。学校还创设教师博客、学校网盘、QQ群等教育教学知识共享平台。教师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的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共享知识、思想。

3.寻找载体进行案例研究、编写教学案、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类与挖掘的过程。

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主要有对个人隐性实践知识的选择与提取、反思与分析、交流与分享、整理与提升、内化与运用等五个阶段。教学案的情境层是对教学过程和细节的叙事与描述;经验层是对情境知识的讨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理论层则是探究教学情境中的具体经验在更大教学范围内的普遍性意义与价值。教学案例可通过情境描述展现隐性教学知识依赖的教学环境和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并对其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经验性与理论性的分析,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我们以优秀教学案例与本校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为研究素材,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反思、研讨,将教、学、研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知识的创新。如将教学中带有共性的教学事件加以整理,把当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记录在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变换教学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案是教师智慧的凝结。通过教学案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有效重构。我校化学教研组建立了两种课型模式的教学案:新课型教学案与复习课型教学案。数学教研组反复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对已有的教学案、课件进行深入反思、研讨,逐步明确了编写理念,构建了编写框架与过程。学校编辑出版了化学、数学、物理、英语等教学案10多本,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理论水平。

2010年9月至11月,我校与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细致、详实地拍摄了初一数学“字母表示数”等24节教学录像;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等28节教学拍摄录像。录像专业人员拍摄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者实地、实时听课记录,并随时拍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进行深度访谈,并复印收集教案,拍摄典型学生作业。随后对课堂教学录像、课堂观察记录、课后访谈、教学案、学生作业等进行整理、收集,结合相关理论的学习,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对录像进行深入解剖、研讨,并由此逐步构建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框架(如图1)。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个人知识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

4.建立教师共同体,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图2)。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自觉构建和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学习共同体。教研组进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课件、课堂练习等,进行教学案例编写、教学案编写、课堂观察研究等教学研讨。良好的研究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举办青年教师研习班。通过解题、命题、说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种比赛,以及同题异构课、课题研究课、教育教学论坛、专题培训、外出学习、读书交流、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达到在交流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做一个有大智慧的教师的目的。

课题组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构建由我校牵头的9所学校组成的协作区共同体。组织协作区的学校开放日活动,青年教师命题、评题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主题班会竞赛等,充分挖掘成员学校的优势,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每学期由教研室牵头,进行协作区课题研讨会。通过协作区活动,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知识交流、知识共享。

我们在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应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源,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工具,构建个人知识库;通过引导教师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有效增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加速实现其知识管理;通过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师对个人隐性实践知识的选择与提取、反思与分析、交流与分享、整理与提升、内化与运用;通过编写与出版教学案,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整理,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加速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逐步形成教师学与研的共同体;在教与研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使教师在学习、实践、交流中有效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的共享,扩展、丰富教师的个人知识库。

篇5:初中生物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计划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为今后三年的发展探寻思路与对策。

一、现状分析:

本人这些年担任初中生物教师,虽然积极致力于生物学教学研究,探索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然而,由于缺乏对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使得自己在工作中缺乏计划性、理论性和目标性,在教育教学中不够细化,工作后的总结分析改进不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生物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己对专业发展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自己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应该紧紧抓住培训的机会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重建或转型,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发展目标:

1.加强学习,努力提升生物专业知识水平

我才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已远远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涌现,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同时一些新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教师必须去不断“充电”,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专业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水平。

2.积极进取,提高教学技能

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评价能够恰如其分。同时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不断探索,提高理论、科研能力水平

在教学中不断钻研生物课程标准,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不断学习一些有关理论方面的书籍,多看一些教学杂志,及时了解生物科学最新动态,积极尝试教学改革活动。

篇6: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到自我专业发展应该植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要学会规划自身的教师生涯,在不断实现规划目标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

二、自身状况分析

2、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从教14年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三、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2—2013)

(1)总结上一年过程中的得失,继续努力。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3)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4)进行基于标准的试题与评价研究,积累试题题型及解题方法

(5)完成课题《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6)争取升为中学一级教师

第二阶段:(2013—2014)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为目标

(1)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3)继续进行试题与评价研究,积累试题题型及解题方法与窍门。发展定位——争取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第三阶段(2014――2015)

四、主要措施

1、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

3、承担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课题实验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的提高。

(1)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5、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6、多撰写论文教学心得或教学设计,争取能获得市级的荣誉及刊物发表。

五、预期效果

1、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养。

2、具有良好的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

3、个人学科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7: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毛忠贤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计划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在课改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无疑在发生着一场巨变。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不断体现、落实,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思维活了、涉及的视野广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了、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足了,但是作为教师也越来越感觉到驾御课堂越来越难了、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了,这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教育局实施“三大”活动,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的一种具体体现。认识到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应该根植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要学会规划自身的教师生涯,在不断实现规划目标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名教师。二、自身状况分析

1、自身背景及成绩分析:

我至今从事教学工作30年。在这30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之余我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它为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2、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从教30年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三、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2.8—2013.7)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专业化为主的目标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具体措施:(1)认真读好三本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三本书是:(1)《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高校课堂导学案》、《假如我当老师》。

(2)制作个人专题主页。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确立实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系列。

发展定位——争取完成对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系列之一的预习的习惯的养成。

第二阶段:(2013.8—2014.7)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发展定位——完成小课题结题报告,参加相关课题的评选比赛并争取得到认可。

第三阶段:(2014.8—2015.7)以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为主的目标

(1)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展定位——争取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四、主要措施

1、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

3、承担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课题实验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的提高。

4、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5、定期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评比

6、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五、预期效果

1、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养。

2、具有良好的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

3、个人学科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4、完成小课题研究课题。

篇8: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关键词:“专业化标准”,英语师范专业学习,困惑,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现代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我国, 新课程实施以来, 这一趋势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个英语教师, 仅就学科教学来说, 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还要掌握必要的学科教学知识并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教学反思等一系列重要的教学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那么, 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 不难想象, 教师职业所带来的挑战是相当大的, 其间也一定存在许多的困惑。笔者在与入职三年之内的新教师接触、研讨、合作的过程中, 发现这些困惑主要表现在能力和信念两个方面, 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应对、解决这些困惑的众多方法中, 提早、合理地进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应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首先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探讨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并据此反思英语师范专业学习的特点, 指出其优势与缺失;之后, 讨论新教师在能力方面和信念方面的困惑, 并提出相应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议。

一、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对于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目前似乎没有什么定论, 这里只谈笔者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如果从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角度来考查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 似乎可以更加全面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此处, “能力”是一个比较广泛、宏观的概念。个人能力即个人特质所带来的思维、行为可及性;而社会能力则主要指个人处理与外界关系的能力。当然, 这里所讲的“关系”主要指社会关系。个人能力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是相对稳定的, 而社会能力则时刻处在变化与发展中。因此, 我们不妨从静态的角度来探讨个人能力, 而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能力。

(一) 静态角度

从静态角度看, 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应当包含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能力 (狭义的) 、品德和特质。

在知识方面, 英语教师应当具有教育学、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语言等三方面的知识。首先, 丰富、准确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也是一项基本要求;除此之外, 也应当具有一定的跨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知识。总之, 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是合格英语教师的首要标准, 尽管它并不是充分条件。第二,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是最核心的知识子系统。它与英语教学直接相关, 不仅涉及观念性内容, 如课程观、教材观、教法观等;还包括具体的教学操作知识, 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课堂活动的组织方法、学习评估的相关技术等。总之,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是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区别。第三, 教育学知识是任何教师都应具备的“通识性”知识。不论是英语教师, 还是物理教师, 首先是一名教师, 不仅承担着“教书”的责任, 更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因此, 对教育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也是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能力方面, 教师至少应当具备如下五种能力:角色能力、行动能力、调控能力、元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第一, 角色能力是教师塑造自我认同及职业角色的能力。用通俗一点的话讲, 就是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在学生眼中应当有的“教师样子”。一般认为, 教师是具有相当人格和专业权威, 但能与学生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的长辈。在这一点上, 不少新教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大多刚刚从学校毕业, 在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中, 难免缺乏角色能力, 以致和学生过于随便, 损害了自身的教师权威, 最终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 行动能力即执行力, 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新教师通常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 容易受到教育教学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扰和偏离, 导致“执行不力”。例如, 教师制订了某节课的教学计划, 但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一些原本并不是很重要的事件。由于缺乏经验, 行动能力不足, 教师容易产生焦虑, 并着重处理这些次要事件, 结果导致原定教学计划不能圆满完成。第三, 调控能力是教师调节自身动机和情绪的能力。对于多数新教师来说, 入职后不久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受:入职后的现实情况与入职前对教师职业的构想有很大的差异。此时, 教师需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不断的动机重构和情绪调整中, 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教师职业现实。第四, 元认知能力是教师监控自己认知、思维过程的能力。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规划, 需要充分了解并分析自己的认知、思维过程以便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摸索规律, 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第五, 研究能力主要指设计、实施行动研究 (即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教育领域, 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而这些问题有时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来寻求解决途径, 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 即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1]元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属于较为高级的、复杂的能力结构。

在品德方面, 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应当符合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这一点毋庸置疑。除此以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恪守师德。在笔者看来, 师德的基本内涵就是“行为世范”, 也就是说, 教师的行为应当对学生具有楷模的作用。这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教师品德的高层次要求。因此, 笔者一向认为,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 源自西方的“教师专业化”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概念并不能完整地概括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部内涵, 因为前者似乎缺乏对“师德”方面的考量。

在特质方面, 教师应当是观察者、领导者和示范者。首先, 虽然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很强的行动能力, 但教师同时也应具备观察者的良好特质。教育教学现象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属不易, 对新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此, 需要教师在采取教育行动和措施之前, 能冷静地、不带偏见地进行观察, 以便对教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认识。例如, 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时候, 有些新教师观察不够细致, 就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第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具有领导者的特质。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威信, 同时也是学生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来源。第三, 教师也应当是一位示范者。我们不是要求教师事必躬亲, 而是说,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做好。例如, 英语写作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首先亲自写出一段例文,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更高, 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 动态角度

从动态角度看, 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涉及与学生、教师和环境相关的七种关系。需要说明的是, “环境”包括政策环境 (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定等) 、物理环境 (教学硬件设备等) 和人际环境 (家长带来的影响等) 。学生、教师、环境三者之间始终处于全方位的互动中。

1. 学生与自身的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涉及学生对自己的基本认知, 如对自己性格的了解、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对自己成绩的预测等。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既客观又积极的认知, 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并且充满希望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 教师与自身的关系。

这种关系则与教师对自己的基本认知有关。如果一个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那么就能很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 也就容易在专业上获得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来说, 很多的困惑其实都是由对自己的了解不足造成的。

3.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倡导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心态, 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与学生一起, 共同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设计来达成上述目标。

4.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教研组其他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关系, 也是新教师自始至终都面临的一项课题。而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新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良好的教师群体关系是新教师无形的发展资源。

5.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教师应当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话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方法, 并掌握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教育学生的技巧。总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发生的基本前提。

6. 学生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应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 培养他们适应并改善环境的能力。例如, 有时学生会对学校的一些规定产生抵触情绪, 会对家长的批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此时, 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环境因素, 并积极调整自己, 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并通过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环境因素, 使整体环境更有利于自身的人格塑造和学业发展。

7. 教师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也应当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学校、家长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应善于利用有利因素, 转化不利因素, 将自身的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联系、统一在一起。

二、英语师范专业学习的特点

上面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探讨了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可见,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下面, 我们反思一下英语师范专业学习的基本特点, 并分析它的优势与缺失, 以便更好地解释、应对新教师的具体困惑。

总体来说, 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呈现出模块化的特点。以知识教学为例, 英语教师所必需的教育学、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语言等三方面的知识, 基本上是独立进行传授的, 即三方面知识大致分属三个模块——“教师教育必修”“教师教育选修”与“专业核心”模块。尽管这些模块涉及了绝大多数教师所需的知识, 但由于三方面知识的教学是分割开来的, 因此很难形成“合力”。而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往往同时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内容。例如, 每一节英语课, 教师既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 又要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 如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 [2]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 而这节课本身的设计和实施又需要教师具有充足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同时有效地运用三方面的知识。但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似乎并没有涉及到三方面知识的整合问题, 即模块化特征明显, 但缺乏属性化特征。“属性化”则是将各方面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课程理念。

从静态角度看, 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为新教师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但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同时, 品德教育也通过师德课及相关的讲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但是, 对五项能力及三种特质的培养并不是非常理想。当然, 教师能力、品德和特质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往往是从入职之后才真正开始的, 即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起始于新教师入职。从动态角度看, 有许多内容在英语师范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涉及, 有所渗透, 但处理好七种关系的关系思维并没有得到强化, 动态关系意识可能仍比较模糊。

三、新教师的具体困惑

新教师的许多具体困惑都集中在能力和发展这两个方面。在能力方面, 新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全局”。这个“全局”指的是某一特定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环境的总和, 即学生、教师和环境三者之间构成的七种动态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复杂环境因素的关键, 不能在自己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断变化的主要矛盾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和认识, 那么这一问题很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困挠着新教师。第二, 新教师往往发现自己的关系管理问题尤其突出。有不少新教师入职后很快就感到, 自己同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关系都处理得不理想, 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善。这可能与新教师的角色能力、行动能力和调控能力亟待提高有关。另外, 很多新入职的英语教师都感到个人知识结构出现明显的退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英语语言基本功退步很快。

在信念方面, 首要的困惑就是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迅速减退。在入职初期, 遇到的问题往往应接不暇, 导致焦虑程度很高, 因此热情减退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反应。新教师应当明白, 热情不是万能药, 而且真正的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往往是内化的、由内而外的, 是理智的、冷静的。第二, “教育无用论”的认识倾向开始滋生。新教师在一开始通常都有较强的使命感, 而这种宝贵的使命感也有可能带来一种错觉:教育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但慢慢发现, 作为教师, 自己能“掌控”和“改变”的东西非常少。对此, 我们希望新教师能真正意识到, 教育的有用性是细水长流的, 不是轰轰烈烈的, 是长期、深远的, 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第三, 有不少新教师在遇到一系列困难之后, 逐渐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其实, 教师职业本身就是精神上、体力上都异常艰苦的, 失去信心大多与心理准备不足有关。建议新教师把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 并尽可能淡薄名利。要知道, 大多数的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什么显性的“成绩”, 他们对教师职业的信心更多地来自一种充满尊严的自我认同, 而这种自我认同的根本动力是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热爱。

四、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议

一般来说,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适应期, 通常是入职后的一到三年。这段时间内, 新教师将面临全方位的挑战, 并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 适应教师职业的环境和要求, 初步发展自身的教师专业能力。第二个阶段是调整期, 一般是适应期后的两到三年。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 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能力上往往会有实质性的提高。第三个阶段是高原期, 即专业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对于有些教师来说, 这个阶段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如果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 追求卓越, 一部分教师会突破这个瓶颈, 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因此, 针对不同的阶段应当有不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本文只讨论适应期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问题。首先, 从静态角度看, 适应期阶段应当作为重中之中来落实的是涉及学科教学知识、角色能力、调控能力以及观察者特质的专业发展规划;从动态角度看, 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关系的能力应当优先发展。上述这些方面是新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急需但在师范教育中可能有所缺失的, 而且也是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 专业发展规划应当既目标明确, 又细化可操作, 以免流于形式。另外, 新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所在学校和地区关于新教师培训的安排和要求, 尽可能将二者统一起来, 提高效率, 以获取更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Kumaravadivelu, B. (2001) .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35 (4) :537-560.

篇9:生物专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17-04

团体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实效的学习理论与策略,已进入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生活,并成为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师团体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其专业发展的速度与进程。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石与核心。其主要作用是个人借助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梳理,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和获取、交流和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并通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来不断适应持续变革的社会。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团体学习的领域,将会逐步改善教师的学习品质,提高教师团体学习的效率。加速教师专业实践理论的建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团体学习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时代。变革是其重要特征。与过去任何时代的变革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不再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活动,而是生活的一种普遍形态。持续的变革不仅使人类的知识以几何级数持续增长。也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都感受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来自知识不断更新的种种压力。美国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经告诫道:一个人如果每年不能将学习过的知识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尽管知识更新的比例有待商榷,但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确实“已经到了我们的想象力跟不上的程度”(C.P.斯诺)。

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幼儿园教师如果再以“过去的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社会”,必将被社会和时代淘汰。有效的持续学习与进取成为每位幼儿园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单纯“因循”和“继承”知识,而成为能动地获取、运用、生产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通过理解、体验或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随着学习观念的改变,那种单靠个体力量来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而团体学习则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团体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将不同的个体集合起来的一种共同学习的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体更好地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自古就有团体学习的方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才真正引起大家关注并日益成为引领组织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单枪匹马式的个体学习形式日渐受到重重阻碍与挑战,借助团体的力量促进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成为明智选择。在一个学习型的团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最没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二、改变团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

团体学习从主体上来看,包括组织有计划安排的团体学习和个人自发形成的团体学习两种:从常见形式上来看,主要包括指导型团体学习、表现型团体学习和研究型团体学习三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团体学习,对幼儿园教师个体来讲,都是发展专业和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然而。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幼儿园教师都认为团体学习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并非每位教师都能主动、自觉、有效地利用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一方面缺乏有效利用团体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来提高个人在团体学习中的效率。在不少幼儿园中,团体学习已成为一种制度化、形式化、模式化而又让人“割舍不下”的学习方式:

——我原来很喜欢参加幼儿园的团体学习。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学习缺乏新意了。每次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雷同。

——团体学习越来越模式化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探讨,大家各说各的理由,总想压倒别人。

——团体学习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索然寡味。学习时,大家常常似听非听,轮到自己发言时也很容易对付,因为套路早就熟悉了。

——团体学习中主持者的控制过于严格。总是牵着大家的鼻子走,太死板了,老师们都快成“木头人”了。

——团体学习是我们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我们往往抱着较高的期望来学习。但常常失望地离开。

除此之外,团体学习过程中,“你谈”、“他谈”、“大家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很多在场的教师常因仅仅成为他人的“知识供应商”而迷失了自我学习的目的与方向,这自然容易形成“团体学习热热闹闹。个人收获寥寥无几”的局面。

尽管一些园长和教师已对团体学习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逐步产生了加强对现有团体学习管理的需求。但在制度化管理下的许多幼儿园中,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团体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单位时间内团体学习的效率问题也未能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都只是延续着团体学习的行为,而并未认真核算过学习效益——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在团体学习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为每次团体学习进行的各项学习资料的整理、物质材料的准备等,与团体学习的效益之间并未呈现应有的正比关系,这其实是对团体学习资源的无形浪费。如何充分发挥团体学习的内在优势,如何借助团体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教师个体获取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意义赋予、分享和创造的过程。团体学习是在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之间展开的一种协商学习,团体中的每位成员正是在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中建构着个人关于专业知识的意义。个体和团体之间并非二元论中的对立两极。个体是团体知识的“创造者”。而团体则是个人知识的“放大器”。大多数知识的转化是在小组或团体的层面上发生的。团体学习具有“综合”个人知识的功能。在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团队资

源促进个体专业发展,并有意识地“着重知识的系统性管理与学习,否则,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将呈现落后、无法与时俱进的现象。个人将沦为所谓的‘传统产业者’,不能适应快速变动的社会,终将为时代所淘汰”。

然而,很多教师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的缺乏和管理能力的低下,未能有效地利用团体学习给自身专业发展提供的“免费”知识资源。有些幼儿园教师即使利用了这些随手可得的资源,并获取了某些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也因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策略。而未能把获取的知识碎片整合并转化为指导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的隐性的“个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团体学习的效益自然难以显现。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和增值的方法,是知识管理理念在个体身上的应用与拓展。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自身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个人通过对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的运行方式,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反省机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知识作系统性的组织、整合与应用,达到以最少付出获取最大收益的效果。即“是为了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的团体学习领域,并积极探索适宜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团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改善。

“我们有思想、情趣和意志,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还有一种自我控制的手段,也就是自己支配自己的力量。”(人格主义者鲍恩)当外界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尽快改变时,教师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才可能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将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幼儿园教师的团体学习之中,正是基于“自己是支配自己的力量”的前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幼儿园教师对特殊概念资源的系统管理,协助他们更高效地利用幼儿园团体学习的知识资源,丰富和优化个人知识,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主专业发展的水平。“唯有教师能够积极地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流通与扩展。才能在处处强调速度与高度不稳定的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与再学习能力,不为快速的环境变迁与不断推出的教育革新行动所苦。成功地扮演知识型社会的领航员角色。”“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与理论,对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但实际上除新手教师之外,经过一段团体学习的经历之后,每位教师都会从团队资源中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与知识。对于获取的各类知识,幼儿园教师一般也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归类和整合。比如,向其他团体成员询问不清楚的问题;根据个人的知识需求,主动地整理笔记来归整零散的、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等,即进行了比较“原始”的个人知识管理。这是一种“无知无觉”的知识管理状态。对个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难以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而且随着个体所需知识量和获取知识量的递增,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将会日益增加,类型也将日趋复杂,仅仅依靠“原始”的知识管理。幼儿园教师将越来越难以达到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走出团体学习效率低下的困境。但通过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和运用适宜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教师就可以不断增强和提高对各种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的能力,将原本简单的知识信息和知识资源转变成对个人专业发展更具意义的知识资产。并在促使知识资产向知识资本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从而实现从“比较专业优势”向“竞争专业优势”的阶段性跨越。

上一篇:写脚踏实地的作文下一篇:说心里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