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2024-05-15

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共8篇)

篇1: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XX年度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打造“十点五线”乡村旅游格局

按照以“十点五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指导香山路岛(金山镇)按照规划加快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现已初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指导协助天马山(万安镇芒江村)旅游景点建设,新建投资规模较大的酒店、农家乐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快完善聚友休闲山庄(略坪镇)和蔡家院子(御营镇)两处四星级农家乐的旅游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农家乐。

县旅游局根据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利用白马关景区、“十点五线”乡村旅游,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县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

篇2: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天井源乡位于县城东部,三面环河,境内有京福、鹰瑞两条高速并行贯穿全境,并有南城著名景点:天井源村的丛姑山旅游区,尧坊村的明末清初古建筑群“船形屋”。全乡辖有13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余人,国土面积7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万亩,林地5.6万亩,水面2387亩,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近年来天井源乡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引进工业企业6家,现在我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乡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服装、造纸、化工、涂料加工、建筑运输为重点的工业企业。随着河东工业园区落户我乡,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的幸福天井源展现在赣东大地上。

根据市纪委《关于对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抚纪字[2012]8号)文件精神,现将我乡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天井源乡突出“五抓”,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把党风廉政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发挥党政领导责任制,对党风廉政亲自安排,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切实加强换届后党风廉政

建设责任制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三议三审三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党委反腐倡廉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初,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部署,与班子成员、乡直各单位、各村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督促全乡党员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廉政准则》。加大对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落实检查力度,确保公开规范化、程序化,按规定时限公开,实现农村“三资”管理台账化,制度化,专业化。

(二)抓学习教育,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能力

认真部署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体乡村两级干部、各驻乡站所负责人召开了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动员大会。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乡党委、纪委将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做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二是加大宣传,促进执行。各村充分利用广播、现代远程教育、宣传专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深厚学习氛围,使《规定》的内容真正深入人心,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三是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对照《规定》中“19个不准”、“22个不准”要求,组织召开了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议,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撰写自查报告。结合开展的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农村医疗保险等中心工作,认真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大政

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等制度建设,不断改进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认真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推进农村基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结合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的具体工作,按照《规定》的要求落实检查考核工作,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干部考察、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监查,解决问题。由乡纪委对《规定》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自觉遵守《规定》,接受监督。通过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解决《规定》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同时,结合对《规定》的贯彻落实,以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涉农资金项目和农村矛盾纠纷等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着力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抓监督检查,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决策部署的落实

乡党委对上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发挥乡纪委组织协调职能,加大监督检查,抓好落实。一是积极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全面委托代理服务和“三议三审三公开”工作法,将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全部进入乡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自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以来,目前共受理各类工程、项目8个,涉及资金72余万元。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将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农村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乡、村两级公开平台并按时公开。二是积极部署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工作,认真开展了经济合同清理,加强了合同档案管理。三是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建立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监督问责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档案管理制度》等监管制

度,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业务流程图。今年,审计行政村中未发现农村党员干部在农村集体“三资”方面的案件。

(四)抓管理提高,倡导高效廉洁一流服务

积极参与集中优化发展环境、机关效能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对乡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站和村级党风廉政有关制度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及时整改提高。进一步强化对乡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硬件建设,建章立制,完善功能。乡便民服务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业务400多件,接受群众咨询600多人次。进一步加强乡机关效能作风建设,继续扎实推进机关干部全程实绩考核、指纹打卡、佩证上岗制度,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二是畅通信访渠道,我乡每个班子成员都认真撰写了《民情日记》,通过《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认真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今年,妥善调处了2起久托未决的信访积案,进一步和谐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三是设立党风廉政纠风组和监督员,组织开展农民负担、种粮补贴、规划宅基、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民政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新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金管理使用等重大项目、工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上级惠农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五)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五项监督制度的落实

一是落实了农村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全乡各单位都设立了公开栏,按照公开的内容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和及时公开,做到了固定公开的内容每年更换一次,定期公开的内容至少每季度一次,及时公开在公开发生之日

起十日内公开。积极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二是严格落实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三是开展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制度。按照我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领导干部每日信访接访制度,由各党政领导定时间、定地点定期接访。同时,为争取工作的主动权,我乡开展了群众上访改为干部下访,为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得到了群众的公认。四是定期开展村干部勤廉双述双评和公开质询制度,每年都对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村委主任、委员进行勤廉双述。让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听取各村支部和村部开展情况汇报,让群众对村委工作开展情况有一个了解。五是认真抓好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三议三审三公开”。按照我乡实际情况,村里的所有事务都必须执行民主决策制度,不搞“一言堂”。全乡各村都设立了村民理事会、村监会,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建设和自我监督。通过民主决策制度,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高涨,化解了干群矛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宣传教育制度尚不健全,部分党员干部廉政意识、群众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意识淡薄,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村监会存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三是部分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和警

示教育,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二)充分发挥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中的保障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制度,以制度约束人、按制度办事,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继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发挥乡纪委和村监会的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对农村政务、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

(四)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发挥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到实处。

(五)围绕《规定》中“19个不准”、“22个不准”要求,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突出办案重点,提高办案质量,注重办案效果,努力做到查处案件“回头看”,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

篇3: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 长白山西麓, 松花江上游。东临抚松, 南接江源, 西靠辉南, 北通桦甸。面积3094.4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9330公顷, 林地面积258136公顷, 水域面积4233公顷。全年无霜期107天, 降水量720.9毫米。粮食总产量4.73万吨。全县辖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203个自然屯, 总人口14.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77954人, 共有劳动力33121人。靖宇县原名蒙江县, 1946年2月为纪念在此殉国的杨靖宇将军, 易名靖宇县。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靖宇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 我们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发展, 突出工业拉动, 项目带动,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为统领, 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 以建设全国著名矿泉城为奋斗目标,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 全面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1) 机构设置。为了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 县委常委、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 43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 确定为独立常设机构, 具体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落实。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副县长担任, 副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和主抓副局长担任。办公室内设4个科室, 共核定人员编制10人。县财政每年以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列入财政预算。2006年以来, 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6500万元, 其中县级财政投入8800余万元。各乡镇、各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 并向试点村派驻了新农村建设联络员。靖宇县新农村建设在组织领导和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均有了可靠保证, 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2) 建立部门领导包保帮扶和选派指导员制度。由副县级以上领导牵头、77个部门联合包保省市县乡四级试点村 (镇) 及推进村建设;从全县各部门选派28名政治素质好、组织观念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派驻到各级试点村 (镇) 及推进村, 协助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 精心选定和科学规划试点村 (推进村) 发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 按照“试点先行, 逐步推进”的原则, 截止到2009年末, 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和推进村镇已达到1个镇42个村。在具体工作中, 采取多个领导包保、多个优势部门帮扶的方式, 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以点带面, 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 我们聘请有资质的部门, 对试点村镇进行了科学规划。现已编制完成了1镇42村的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

(三) 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靖宇县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 非常适合人参、五味子、贝母、食用菌、山野菜加工等产业发展。随着东北虎药业、修正药业、北京同仁堂等知名企业落户靖宇和吉林北佳、通宝、宏瑞等地方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带动了以五味子、贝母为主的现代中药业的迅猛发展。确立了现代中药业和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业两个优势产业。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还组织专家对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的产业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绘制了《靖宇县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图》 (草图) , 合理确定了每个村的产业发展方向。采取“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整村推进”的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已形成以白江河村为代表的林蛙养殖、以富阳村为代表的长白山特种野猪养殖、以胜利村为代表的大棚蔬菜、以清泉村为代表的山葡萄种植、以南阳村为代表的中草药种植、以珠宝村为代表的香瓜种植等各类专业村47个, 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2.3%;形成各类专业户4130户, 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2.9%;各类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发展到11000多人。“两参”留存面积稳定在200万平方米, 林下参发展到3万亩, 五味子发展到10000亩, 平贝母发展到6000亩, 穿龙薯蓣发展到3500亩。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 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27个, 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 也不同程度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农民每年可增收230余万元, 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 切实增强农民创业致富能力

积极整合全县教育资源, 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四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0期, 举办科普大集40期, 累计培训5万人次, 发放实用技术手册3.4万份, 科普资料20000份;开展绿证培训50期, 培训人员4600人。牢固树立“走出去的是农村劳动力, 回来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劳动力转移理念, 建立输出、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模式,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县共转移劳动力4500人, 劳务输出21000人。通过劳务输出, 农民人均增收3300元。

(五) 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005年就实施了“四通一改造” (通电话、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和土草房改造) 工程。截止到2009年末, 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能够使用移动电话, 水泥路、自来水和有线电视通行政村率分别达到100%、95.5%和100%, 通屯率分别达到76.9%、90.6%和95%;农村土草房改造累计完成3243户、193480平方米。到“十一五”末期, 将实现屯屯“四通”和改造所有土草房目标。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侧重抓了新农村试点村镇的环境整治。一是开展了试点村镇的村容镇貌整治工作。目前所有试点村镇主道全部实现硬覆盖, 部分村庄的巷道也实现了硬覆盖。我们投资880万元组织实施了以“五清五改” (即清理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放、清理街道和改水、改厕、改灶、改仓储、改畜舍) 为重点, 以“道路硬化、卫生整治、村庄绿化、家庭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容镇貌整治活动, 认真治理农村道路不整、垃圾乱扔、草垛占道、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 让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平坦路, 喝上洁净水, 燃上清洁灶, 用上卫生厕, 住上整洁房。在村容镇貌整治过程中, 全县共出动25000多人次, 1800多车次, 清理院落街道458745平方米, 清理垃圾粪便18200立方米, 清理边沟110900延长米, 清理乱堆乱放“三小五堆”7714堆, 改厕1000余个, 改灶1500余个, 改仓储畜舍21330平方米;四旁绿化种植花草32500延长米, 植树151900株。二是开展了“三线” (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沿线)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三线”村庄整治涉及8个乡镇48个村屯。投资12700万元, 采取领导包保、部门帮扶、村民参与的方式修建围墙 (栅栏) 14500余延长米, 其中“三线”村庄修建9100延长米;投资9180万元修筑了41条186公里水泥路。同时, 还修建砂石路22.5公里, 完成小流域治理7处、人畜饮水工程7处、农田水利项目3处、绿化23500平方米, “三线”村庄已旧貌换新颜。

(六)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县委在全县村级党组织中开展了以争创“发展星、团队星、文明星、民主星、民心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本着"量化指标, 分星考核, 奖罚严明, 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经严格考核, 获得“五颗星”的县委授予“五星级村党支部”荣誉称号, 奖励村班子5000元;获得“四颗星”的授予“四星级村党支部”荣誉称号, 奖励村班子4000元;获得“三颗星”的不奖不罚;获得“两颗星”及以下的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获得“两颗星”及以下的, 由乡镇党委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对村委会主任依法启动罢免程序。现已评出“五星级党支部”8个、“四星级村党支部”14个、“三星级党支部”28个、“两星”及以下党支部32个, 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效调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 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

篇4: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2006年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导

按照中央提出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总体规划的要求,2006年,各省(区、市)都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陆续编制完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划,并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构,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全国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一些地方还对农村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宣讲中央文件精神,引导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重点从抓好规划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投资整合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做好试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地方发展改革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2006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中央投资超过600亿元,所占比重较上年继续提高,其中用于粮食生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比上年大幅度增加。地方各级政府也普遍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约有2/3的省份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个别省份增幅超过了40%。

(三)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设施

紧紧围绕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水、路、气、电”四件事。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1.6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2006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中央投资比上年增长2倍,当年可解决近29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农村沼气工程中央投资比上年增加15亿元,新增农村沼气用户约260万户;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支持西部地区县通乡油路改造和东中部地区乡通村油路改造。国家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完善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

(四)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继续大力支持粮食生产。2006年以来,继续加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对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和植保工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9亿吨以上,在前两年累计增产粮食500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产。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增加,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3年内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9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880万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正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各地、各部门继续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06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继续扩大。中央财政还安排125亿元资金,对种粮农民生产资料增支部分实行综合直补,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资生产和市场,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深入开展化肥等农资市场检查,稳定农资价格。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农民务工收入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量有可能接近200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实际增幅超过6%,是继2004年和2005年之后,连续第3个农民收入增幅超过6%的年份。

(七)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做出具体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务院对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出了具体意见。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积极推进支农投资整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规划先行、加强衔接、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务求实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整合思路,并在全国确定了50个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县(市),支持和鼓励试点县(市)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创新体制机制,目前各试点县(市)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努力改变重建轻管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农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注重形象工程,没有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提出了要在3—5年内建成新农村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些地方不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的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个别地方还借新农村建设之名,随意调整农民土地,动用农民宅基地,侵犯农民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和克服。

二、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2007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一,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没有根本扭转,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为此,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继续加大支农投资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第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增强,但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多一点,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50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7年,要继续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继续建设国家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以及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工程。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加强对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引导和示范。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发展健康养殖业,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

第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滞后,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优先序,因地制宜地加大支持力度,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2007年,要继续抓好水、气、路、电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确保“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如期实现。继续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积极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农村清洁能源。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道路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建设整洁、舒适、文明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第四,继续抓紧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扭转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2007年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培训和权益保护,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全面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五,不断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2007年,要继续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逐步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篇5:虎峰村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汇报

虎峰村位于秦岭北麓,地理环境特殊,依山傍水,东西狭长,居住分散,有656户,2280人,人均耕地1亩。过去交通不便,通信闭塞,水利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广种薄收,农业生产单一。2007年来,欣逢盛世,政通人和,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扶持和关怀下,在村双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勤劳的虎峰人民,开拓进取,团结奋进,通过创建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实现了虎峰区域经济的新跨越,现简单给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通过新农村重点村创建,我们虎峰村的建设贯穿生态理念,体现人文自然、产业、道路、通信、文教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观和发展,群众居住生活水平、环境日益提高,得到群众的好评。

(有数字表明:产业以现代生态种植杂果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达到5060元;油路和水泥路硬化11.8公里,占全村95%;通过实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卫生室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和集中安全供水工程建设、安装路灯95盏、建设文化活动广场2050平方米合文化和健身器材安装、有线电视安装、村农业信息站建设;饮水卫生合格率100%,三改四建工程建设户用沼气池、厕所、灶各390个,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2%,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98%,无害化处理90%,生活污水处理率85%,清洁能源普及率90%,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1

基地利用率83%,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97%)。

总之,通过实施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国家惠农政策在我村的具体体现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公益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主导产业得到提升,区域经济板块正在逐步扩大和增强,群众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组织机构得到锻炼和加强,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远景村庄园林化、居住别墅化,生态环境优美化,将逐步成为现实。今后我们村的发展口号是:以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旅游富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打造新虎峰,靓丽新九峰,共建新周至。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敬请各级领导批评指正。

九峰镇虎峰村民委员会

篇6: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纪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任务,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现对市直单位相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方案。

一、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

1、督促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2、加强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相互勾连问题,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委办公室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3、以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好全市第十八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4、以《准则》《条例》和为尺子,加强对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执行《准则》、《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情况。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5、督促各级党委切实担负起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6、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坚决纠正、督促整改、严肃问责,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委办公室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二、坚持守土尽责,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7、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压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建立权责对等、分类有序、简明易行的主体责任清单体系;健全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调研督导、提醒谈话、检查考核制度,全程纪实、痕迹管理,督促各级党员干部履行好主体责任;健全下级党组织书记定期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等制度,建立常态化的工作约谈、述责述廉和监督检查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委巡察办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8、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湖北省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有关问题坚决问责,曝光典型问题。切实用好问责这个利器,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维护党的六大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坚决问责,曝光典型问题。要“一案双查”,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委巡察办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9、督促各地各单位深化改革,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反面教材的作用,在市县两级党校开设警示教育课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新型传播手段,创新执纪审查工作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炎帝文化、实干文化和勤廉文化,打造xx政治文化特色品牌,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三、坚持抓常抓细抓长,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

10、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密切关注新动向,不断采取新招数,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隐形变异问题,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反弹回潮。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列为执纪审查的重点,对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一律从严查处。对执纪审查对象存在“四风”问题的,优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和通报。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委办公室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11、督促职能部门下大力气整治“文山会海”、对基层检查考核评比过多过滥、不切合基层实际层层加码布置任务、统计数据造假等问题,坚决查处在工作落实中做表面、摆花架子、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尤其是扶贫脱贫中弄虚作假行为。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机关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12、深化“行政效率不高、行政执法不公”专项整治,着力整治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深入开展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深化经济责任问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务实重行、担当作为。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机关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13、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严格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在一定范围内及时给予澄清,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四、深入践行“四种形态”,进一步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14、坚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保持压倒性态势决不松劲,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腐败增量。突出执纪审查的重点,对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紧盯不放,对谈话函询不如实说明问题、欺骗组织的从重处理。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制度建设,整合组织、审计、执法和司法等部门力量,发挥各单位职能作用。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

协办单位: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15、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开展重点领域重复上访专项整治,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信访局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16、充分发挥市县党委巡察利剑作用,让巡察组当好“侦察兵”。

牵头单位:市委巡察办、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17、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探头”作用,开启党内监督的全天候“探照灯”,凝聚监督合力。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

18、准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科学分类处置问题线索,合理运用“四种形态”,防止简单搞数据化、结构化、指标化。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用早、用准、用足第一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监督的存在、纪律的严明。要确保纪律处分执行到位,不打纪律“白条”。制定受处分党员干部回访教育管理制度,防止一处了之,体现人文关怀。对真心悔过、表现突出的,处分影响期满后,可以建议党委正常使用。提高执纪审查的政治站位,通过查办案件,达到排查腐败风险点、堵塞制度漏洞、探索工作规律、净化政治生态的目的,进而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纪效果的有机统一。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五、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19、切实加强换届后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督促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协办单位:市直各单位

20、加强市、县部门基层单位和村等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统筹推进机关、农村、社区、企业、“两新”组织、学校、医院等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督促有关部门针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等各领域办事公开,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

协办单位: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委、市国资委

21、进一步巩固“1+1+1+N”基层办案协作区和交叉监督执纪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监督合力。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

22、紧盯“小微权力”,严肃查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违规摊派等不正之风和向救灾救济资金物资伸手等腐败问题,重点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

协办单位: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23、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决不允许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市检察院、市公安局

24、开展基层执法和办事服务、土地征收流转、工程建设项目等三个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坚决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市法制办、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农业局

协办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25、创新问题线索发现机制,主动问计于民,采取发放问卷等方式,梳理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强执纪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

26、选取问题突出的典型村、社区,深入解剖问题背后存在的基层干部法纪观念淡薄、资金监管漏洞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建立健全防范“微腐败”的长效机制。总结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工作经验,将监督范围拓展到扶贫、教育、助残、新农合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认真把好“源数据”真实有效第一道关口,提高基层“拍蝇”的精准度,增强群众获得感。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

协办单位: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市残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

27、进一步巩固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成果,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三转”,加强内部机构改革。创新组织制度,逐步将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职责分开,使执纪监督、执纪审查、案件审理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制约。

牵头单位:市纪委机关

协办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

28、积极做好监察体制改革对接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市人大办公室、市检察院、市编办

29、各派驻机构要找准职责定位,围绕驻在单位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对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日常监督,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明确工作重点,督促驻在部门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廉政风险清单,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基层党组织。加强对派驻机构考核,建立健全以强化监督为核心、以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为重点的派驻机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严肃追责问责。

责任单位:市纪委机关

30、进一步巩固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成果,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三转”,加强内部机构改革。深化县级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加大综合派驻力度,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编办

31、抓好首轮巡察反馈问题的持续整改、长效整改,对已巡察过的地方和单位开展“回访督查”,督促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并以适当方式公开。制定巡察工作规划,实现本届任期巡察全覆盖。突出巡察政治属性,聚焦“六大纪律”,提高巡察实效。

牵头单位:市委巡察办、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协办单位:市直相关单位

32、督促县、市、区加强巡察机构和巡察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监督能力。加强对巡察工作的统筹指导,着力构建市县联动机制,推进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扩大巡察覆盖面,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巡察。

责任单位:市委巡察办、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

各有关单位要把完成以上任务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要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单位要对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再分解、再落实,把任务分解到具体职能科室,把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切实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要加强沟通,明确各自责任,坚决避免责任落空。

二要细化工作举措。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建立工作台账,对承担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实行项目化推进、销号式管理。

篇7: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宣传动员抓细节。大众村是历届政府改革试点的“试验田”,群众对试点工作司空见惯,缺乏必要的热情。工作组进村伊始,把工作重心放在听民意、纳民言上。为此,我带领工作组成员栉风沐雨做宣传、走村入户勤动员,听到冷言冷语和遇到过激行为我们理解。四天时间内,足及全村21个组,走访了大部分群众,特别是示范组11谈话做到一户不漏。情至石开,大部分群众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纷纷表示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对个别固执的群众,我与他们同吃同住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承诺用自己的家产作抵押,来规避新农村建设各项奖补兑现存在的风险。此外,我们还通过开展文艺演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把大方向与小细节进行有机结合,做到组组贴标语,户户发公开信,通组道路挂横幅,临路屋墙建专栏,中心场地办板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规划设计重民意。在大众村新农村建设远景蓝图的规划设计上,我们坚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的原则,重点在“民意”上做文章。一是勘查地形地貌,分析产业结构,粗略勾勒出村容村貌和生产发展的规划图。二是请村民参与讨论,反复听取群众的意见,广泛采纳大家的建议,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的家园。三请工作组成员单位和乡镇村组负责人、群众代表以及相关单位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确保设计出的方案经济实用。在这项基础性的工作中,我和工作组成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共投入工作日60多天次,牺牲休息日8天次,组织召开群众讨论会议4次、专家论证会议2次。

三、资金筹集有举措。大众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资金筹集走内部挖潜与外部融资相结合的路子。内部挖潜就是群众自筹一点、乡镇村组集一点、后盾单位支持一点;外部融资就是利用亲情乡情募集一点、利用政策倾斜争取一点、利用项目立项申请一点。我邀请相关领导上长沙跑衡阳,协调各方关系,争取资金的支持。去年,大众村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77.4万元。其中:大众村示范组村民自筹120万元、市科技局投入35.4万元、永济镇投入20万元。

四、任务落实出成果。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重新安装了2台75千瓦和1台55千瓦电排电动机,修成了1500米的抗旱渠道,加固挖深了10口山塘;硬化了6.8公里的进村公路,高标准修通并硬化了示范组进组公路309米,对17组至20组的进组公路也进行了全面铺砂整修。二是实施了亮化美化工程。全村共拆除路障设施13处,清理乱放杂物50多吨,清理污泥、垃圾、杂草300多吨,清理村庄卫生死角36处;示范组11组外墙粉刷面积10790平方米,正面、外山墙贴瓷砖面积10286平方米,租推土机用5天时间推平了20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并进行高标准的硬化,建造了花坛、篮球场。三是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吸取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失败的教训,积极探索新路子,因地制宜种植优质稻1892亩、烤烟300亩、龙须草200亩,荒坡造林800亩,养殖业与温氏集团取得了联系,准备走集约经营的路子。

篇8: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领导垂范, 完善机制, 高起点开局

示范县创建工作一方面, 标准高, 要求严,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另一方面, 对第一次开展争取国家级荣誉的同江档案人来说, 需要搬掉缺乏人员, 缺少资金, 缺少档案资源积累等诸多拦路虎。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实现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两促进, 两提高”的目标, 我市按照“加强领导, 分工协作, 完善机制, 合力攻坚”的工作思路, 高起点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一) 领导垂范, 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市在创建活动伊始, 常委会上就专题研究确定示范县创建活动, 成立了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 由主管市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任组长,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主管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 各乡镇、各涉农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市委书记隋洪波、市长王金均多次听取创建活动汇报, 为创建活动提要求、想办法、解难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同志多次深入乡镇、村屯, 与档案工作人员、乡镇、村领导一道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创建关键节点上, 如示范村的确立、示范村经验的推广、整改提高等重要节点, 她都亲自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验收。领导小组的高效运转,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创新工作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同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 累计投资30余万元, 从根本上改变了同江市档案保管、保护、管理条件。提出了“全省争一流, 全国争上游”的工作目标, 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夯实了基础。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予以安排。市委书记隋洪波在示范县创建情况汇报上批示“坚持高标准, 在现有基础上, 实现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市委常委会将示范县创建列为专题进行研究, 将之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市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方案》和《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意见》, 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保障措施。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各乡镇、涉农部门示范县创建调度会, 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 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都结合实际, 制定档案工作规划, 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 齐抓共管, 分工协作, 层层有人抓, 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三) 广泛发动与跟踪督办相结合, 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对于从零点起步的同江来说, 困难与机遇并存, 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从抓思想认识入手, 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解决基层干部、责任人心中的畏难情绪, 提高领导干部和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 强化做好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0年以来, 我们充分利用档案在维护农民利益、解决生活难题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 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召开乡镇、村档案工作人员座谈会, 交流工作经验, 研讨解决问题的新路子, 从而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 我们抓住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市重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机遇, 市档案局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细化目标考核标准, 认真检查, 并及时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沟通协调, 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督办, 激励先进, 鞭策落后, 调动了各部门的创建积极性。

(四) 业务指导与通力协作相结合。市档案局举全局之力投入到示范县创建工作中, 由业务局长带队, 率领全部业务指导人员深入试点乡、示范村, 手把手教, 一件一件整理归档。即推进了工作, 又提高了乡镇、村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促进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们还与民政、林业、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推进组, 联合检查, 联合调研, 联合发文, 联合指导。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成功, 我市制定了《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考核办法》及验收标准, 其中对涉农部门、乡镇和村三级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明确了申报审核、检查考核、考核标准及对象、完成时限等内容。对达到要求的村由档案局、民政局、农业局根据《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验收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乡镇进行实地检查考核, 经审核确认达到合格标准的, 给予乡镇一定工作经费补助。对审核不合格的, 不予补助, 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创建任务的完成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 解决难题, 扎实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在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 我们规范工作程序, 严格工作标准, 提高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截止2014年6月, 我们共完成10个乡镇, 85个行政村的规范化建档任务。主要包括文书档案、土地台账、林权档案、财务档案、养老保险档案21 400余盒, 为今后乡镇、村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典型引路, 全面推开。一是建立示范点。在创建伊始, 我们结合同江实际, 将向阳镇、乐业镇、红旗村、奋斗村、新兴村、向阳村、东升村、一庄村、青年庄村、东方红村、曙平村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 市、乡、村抽调专人, 统一归档用具, 统一工作流程, 统一保管规范。在示范乡、示范村形成后, 组织其他乡镇村前来参观, 以点带面总结经验, 推广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二是组织培训。为提高涉农部门、乡镇、村屯广大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素质, 我市指派专人负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2011、2012、2013年各举办一期涉农部门、乡镇、村级档案员培训班, 进行现场指导, 全市各涉农部门、各乡 (镇) 、各行政村档案人员170余人参加了档案规范化培训, 使档案业务人员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为按时完成创建任务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市10个乡镇、11个涉农部门均达省三级档案规范化要求, 村级达市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三是集中整理档案。11个涉农部门、10个乡 (镇) 、9个试点村抽调人员集中到档案局和乡镇政府整理相关档案。重点将各乡 (镇) 、村以及农业、林业、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水务、卫生、教育、环保等主要涉农部门涉及民生的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集中统一管理, 现所有涉农部门、乡 (镇) 、村文书档案及其他门类档案均已整理完毕。

(二) 严格标准, 狠抓质量。为提高农村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标准, 特别是对重点单位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不急于求成, 严把质量关。一是乡镇档案实现达标升级。各乡镇严格执行《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 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安全保护、档案利用等方面, 都要严格按照升级考核标准执行。市档案局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下乡镇进行现场操作和指导。同时还利用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交流, 使乡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保证档案达标升级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村级档案实现优质建档。首先, 我们将村委会建档职责列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的职责范围, 要求村委会建档应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档案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建档工作, 每一个新建的村级档案室, 必须保证档案门类齐全和整理规范、有人员管理、有装具、有制度。其次, 对涉农工作如农村党建、村务公开、文明建设、综合治理、文教卫生、扶贫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林改、社保等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确保村级档案的完整齐全。同时, 加强了建档的后续管理, 加大监督指导力度, 确保了档案质量。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级标准。我市投入经费30余万元, 加强了软硬件建设, 完善了管理体系, 使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统一购置铁皮柜、微机、卷皮、卷盒等设施和装具, 有效改善了基层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条件。几年来我们从狠抓质量入手, 严格标准, 促进农村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为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由创建领导小组组织组织部、民政局、档案局等部门对乡镇、村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结合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要求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迅速开展查漏补缺, 完善各类资料,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三) 健全网络, 信息共享。一是整合馆藏档案资源。充实乡 (镇) 村档案、涉农档案信息, 尤其是土地、林权、社保、婚姻、医疗、教育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文件, 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对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民生档案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把各级政府制定的惠农政策和各职能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已公开现行文件编印成册, 下发到各乡镇、村。二是开通“同江档案信息网”, 开设“三农”档案信息专栏。2013年我局建设开通了同江档案信息网站, 及时上传更新有关“三农”的政府公开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可公开档案信息、开放档案目录等, 各乡镇还统一安装了文档一体化专业档案管理软件, 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利用档案信息, 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 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 更好地推动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三、围绕“三农”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水平

积极探索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 努力使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成为各级领导的好参谋, 农业科技部门的好帮手, 农民致富的好顾问。一是为农业发展服务。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加强了农业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 及时搜集和记载粮食、蔬菜、畜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档案资料, 做好品种、产量、商品率、产出效益等资料的归档工作, 为相关部门掌握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为农民增收服务。及时抓住和找准农村档案工作与各项改革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领域的建档工作, 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二三产业提供了参考信息, 使农村档案在服务改革、服务群众、促进增收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为农村政治建设服务。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把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要求各乡镇、各行政村把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决议及村级班子的承诺进行归档, 促进了干部规范行使职权。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 建立选举档案, 将选举的记录、表册、选票、公告、选举结果等资料收集整理, 为判定选举过程是否合法提供依据。围绕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认真指导乡镇村做好诸如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宅基地审批、林权转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真正使农村档案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中发挥评判和查考作用。

上一篇:深夜让对方看了心痛的句子下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之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