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2024-05-07

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精选6篇)

篇1: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用好政策 立足实际

扎实推进我乡农业与农村工作

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立足实际,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乡实际,如何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抓紧抓好。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和我乡确定的“建设生态型经济强乡”的目标定位。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政策,突出以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乡党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总平台,进一步抓好以竹木经济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建设发展。立足我乡特点“突出山区特色、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家园”的目标要求,围绕“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富有山区特色的种养业,积极推进生态经济;2009年,每个村要规划好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要着力培育一个以上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要发展一片或一带1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1

要有一批生态经济示范户;围绕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突出抓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力争培训农民每年500人次以上。农技、农机、畜牧兽医、水产、果茶、林业、经管等涉农部门要整合培训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科技入户工程,要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种养项目开展培训,把课授到村、资料送到户、服务咨询到田头。围绕村容整洁,大力开展“三清六改三普及”,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等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目标;围绕乡风文明,大力开展携手共创和谐文化活动,通过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政策、送法律下乡,形成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浓厚氛围;围绕管理民主,建设好行政村民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村财理事会的作用,形成充满活力的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在建设模式上,根据不同村庄特点,着力打造旧村改造型、客家民俗型、农家山庄(庭院经济)型、生态旅游型等不同模式的新农村建设点。到2010年全乡要实现100户 “猪—沼—果(茶、菜)--竹”生态经济示范户。根据这一模式要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按照“一村一品” “家有主业、村有基地、乡有规模有产业和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要重点抓好毛竹丰产林、反季节蔬菜、果树林、有机茶、蜜蜂、山羊、家禽、水库养殖等八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到2010

年要建设好10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500亩,种植反季节蔬菜2000亩;改造茶园200亩;新建果园基地500亩;养殖蜜蜂3000箱;养殖家禽50000羽,养殖山羊1000头,养殖淡水鱼3万斤。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蔬菜村、果树村、茶叶村、渔业村、养蜂村等专业村,加快建设培植一批成效明显、辐射力强的强村种养大户,引领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巨大提高,在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还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前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是耕地资源大量减少、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不强。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以,必须做到: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4.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必然要针对农村的特点,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制。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其支农服务能力。促使其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培育多种所有制商业金融组织,从多方面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

向,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国家鼓励有资质的粮食购销和用粮企业到产区直接向农民收购粮食,以此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切实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严禁土地抛荒撂荒使土地抛荒降到最小程度,确保粮食安全。通过种粮直补鼓励农民对土地实施轮番耕作。

四是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组织广大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载

体,加快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双层经营”,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机制。要在认真总结和规范农民自发组织的竹木、果蔬、茶营销专业组织和农村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做法上,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愿合作的方式建立共同利益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合作组织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安排。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心农村党员干部,帮助他们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增强

他们廉洁自律的意识,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农业与农村工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大胆探索、借鉴经验、成就未来。让我们为赖源繁荣发展共同努力奋斗!以上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篇2: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2009年推进农业化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工作半年小结

正紫镇人民政府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半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百般努力,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增添措施,促进下半年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现就我镇2009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于后:

一、工作思路

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标准,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成绩及效果

通过镇、村、组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得到较好较快发展和进步,农民收入增幅较快,环境卫生得到改善,民主管理得到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一)稳粮调结构,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取得丰收。虽然小麦产量达到1280吨,同比减产12.29%,但这一成绩是在克服和战胜连续冬干春旱的情况下取得的。群众抗灾自救的思想得到落实。新栽优质水果300亩,新增中药材600亩;水果栽植面积达到108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优质水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建设进一步夯实,加快了产业化建设进程;培养农村经纪人25人,新组建专业合作社2个,全镇现有农村经纪人90余人,专业合作社5个,涉及水果、中药材、生猪、粮油等品种,带动农户3000余户。

(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镇政府加强外出农民工的联系和帮助,采取分渠道组织、推介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关心留守儿童和妇女,让外出劳动力安心务工,安心工作,增加务工收入。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培训,规范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发挥土地效益,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出,增加农业效益。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政策性补助兑付到位,严肃纪律,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合法收入,2009年上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300元,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镇政府利用工程项目实施这一契机,结合农民群众意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改土1717亩,硬化田埂11000米,面积680亩,整治山平塘18口,囤水田38口,整治提灌站1座,新建和政治水渠6条。3000余米,泯结公路段,大大改善了农村交通、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基础设施条件。新植乡道绿化树60000株,新建沼气池120口,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坚强管理教育,民主管理进一步落实。镇村组积极召开群众会、户长会,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让群众知晓镇村组各在做什么,干什么?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新农村示范建设规划,反复征求群民意见,发挥群众是主体的作用,实现了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目标,缓解党群干群关系。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外级,加强领导。镇政府为了扎实推进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正紫镇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分管农业——副镇长担任;成员包括农业、林业、水务、畜牧、财政、党政、信用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农业中心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在群众和上级领导监督下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扥工作,办公室负责信息上报、资料收集等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村居成立相应的结构,认真抓好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

(二)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认真召开好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存土地、资金、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资源,实现新农村示范建设上台阶。

(三)到岗到位,认真履责。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成员坚持到岗到位,认真履责。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深入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块,做好各项农民生产技术指导,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为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好务,严格考核严肃奖惩,加快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进程。

正紫镇产业化和新农村示范建设2009年上半年取得优异成绩,是上级正确领导和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下半年,镇政府仍将踏实工作,克服困难、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的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向建国60周年献一份厚礼。

篇3: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1 充分认识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性

桃城区是种粮大区县, 小麦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 但玉米收获机械化却发展缓慢、水平很低, 玉米作为桃城区的主要农作物,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农机化水平的发展。要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 必须突出解决好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 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河北省农机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 河北省召开专门会议, 制定工作目标, 把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当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具体措施, 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责任感、紧迫感, 为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

2.1 以政策扶持为依托, 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加快发展

桃城区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资金,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 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进行重点扶持。2006年, 争取中央现代装备推进项目资金105万元。2007年争取中央购机补贴资金120万元, 重点实施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 建立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基地, 不断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资金扶持力度, 优先对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补贴, 为玉米机械化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2.2 以示范推广为手段,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普及

自2003年起, 桃城区开始实施以玉米收获机械化为首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 共建立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11个;并成立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宣讲小分队, 在全区广泛开展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推广活动。通过坚持不懈地深入宣传, 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 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示范、引导农民, 增强了玉米收获机械对农民的吸引力, 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热情, 在全区掀起了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热潮。

2.3 以技术服务为重心, 保障玉米收获机械得到充分利用

一是搞好机手培训。依托桃城区农机化学校, 对机手进行玉米收获机械原理、机具性能和驾驶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培养懂原理、精操作、善保养和会修理的合格机手, 提高了其使用操作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能力。二是搞好农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培训。为更好地指导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 加强了对农机技术骨干的培训, 提高了农机管理、技术人员指导玉米收获机械化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三是搞好售后技术和维修服务。桃城区农机局协调农机企业完善技术服务规范, 实施用前培训、作业指导和售后回访制度, 确保农民机手买好、用好玉米联合收获机, 顺利进行玉米机收作业。

3 推广玉米联合收获, 以点带面, 成效显著

3.1 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增收

实行玉米联合机收作业, 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节约了农村劳动力,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007年, 桃城区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 333 hm2, 增加机手作业收入50多万元。

3.2 促进了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通过开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示范推广, 组织进行玉米机收跨区作业, 不仅加快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速度, 而且玉米机收作业的大规模开展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参与到玉米机收作业中来, 出现了一大批玉米机收专业服务组织。围绕服务玉米收获机械化, 积极引导农机修配网点增加玉米收获机械维修项目, 促进了农机维修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 全区有12个农机服务合作社、23个农机大户投入玉米机收作业, 并成立秋季跨区作业队, 作业范围也扩展到保定、唐山及山东等地。

3.3 促进了保护性耕作发展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

在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同时,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农机管理中心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起来, 实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 以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带动了玉米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2007年, 桃城区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 000 hm2, 比2006年增长120%;玉米秸秆还田1.2万hm2、秸秆还田率90%。

篇4: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54-1

0 前言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说:“我省和全国一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呈蓬勃发展之势。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经营体制的完善,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基层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教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与实践》)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试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而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1.1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梅河口市2008年有农机专业合作社36个,2009年发展到68个。购置大量农机,有效助推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牛心顶镇河东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率先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延长了水稻的生产期,为梅河口市北部绿优大米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机械化作业优势促进土地耕作现代化。吉林省乾安县则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利用大型农机具,将机械化作业渗透到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优势。

1.2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转变村村户户“大而全”、“小而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耕作方式,实现了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据《大众科技报》报道,“目前中国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0%”,而吉林省截止2009年已达到53%。可以说,农机化推动了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有能力迅速吸纳现代生产新技术,而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设备更新,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市场规律需求,而一家一户却难以实现。

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机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服务。农户只需签订一个协议,甚至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够得到优质、快捷、经济、多效的生产服务。尤其解决了中国亿万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1.3 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提高农业生产率、解放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解放劳动力。据《大众科技报》报道,“农业机械化使我国平均每年产生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虽然“我国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每年大量减少,但人均的生产率十年间却提高了三倍。”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机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

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体现了“大农机”作业的效益优势。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2.1 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二是能够促进村容整洁;三是增强群众民主意识提升文化道德素质。

2.2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拓展

单打独斗的农机作业户和农机大户在农忙时无序流动,农业机械不能满足作业需要;农闲时机械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而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形成自愿联合的互助性合作组织,从而拓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梅河口市中粮农业农机化专业合作社把农机化业务拓展到辉南县、柳河县、东丰县等,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提供了有利支撑。

2.3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打造“平安农机”的有效载体

首先,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合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积极参加农机手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隐患排查等工作。

其次,在“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活动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动社员带头上牌办证,并以“三法一例”为依据,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农业机械安全、优质、高效为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服务。梅河口市建立红梅镇省级农机示范乡1个、山城镇等市级平安农机示范乡3个、福利村等平安农机示范村10个、朴承载等平安农机示范户80户,他们遵守“三法一例”,恪守安全生产有关规定,为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和其他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框架下,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定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实践[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 今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3.5亿元[J].吉林农村报,2009.

[3] 农业机械化每年解放1000万劳动力[J].大众科技报, 2010-6-9.

篇5: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一是抓招商引资,务求实现新突破。XX年区委区政府分配任务4040万元,其中外资140万美元。围绕这一目标,**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工业项目为重点,加大蹲点招商、以商招商、推介招商力度,调动村级招商引资积极性,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镇引进境外资金项目一个-----**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40万美元,现已形成固定资产20万美元;开发大项目一个-----**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美元;组建**生产流水线,五月份开业;**公司与美国联合总投资2200万元开发姜片、蒜粒加工项目,现已完成了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深加工车间。

二是抓民营经济,务求实现财政收入发展壮大。通过抓大户,抓政策,抓服务,全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截至目前,新增个体工商户20户,占年计划的25%,从业人员35人,占年计划的14%,注册资金25万元,占年计划的26.3%,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占年计划的18.8%,私营企业新增三户,占年计划的30%,新增从业人员50人,占年计划的31%,完成销售收入7500万元,占年计划的36%。

三是抓城镇建设,务求环境有大的发展。本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原则,把“**活动”与“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坚持落实规划、建设、管理、资金四到位,重点抓好镇驻地康通路改造、鑫源路建设和小康村建设三个重点。目前,康通路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80万元,安装路灯92盏,栽植绿化树460棵,冬青球460棵,百日红960棵,金叶女贞等低杆美化树5.1万株,石砌边沟2250米,建绿化花池110个,铺筑彩砖人行道800多平方米。新园路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60多万元,硬化路面2200米,栽植五角枫等绿化树1000多棵。**等小康村建设按照“五个一”的标准,步伐不断加快。

四是抓农业“两化”,务求实现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进一步加快了“农”字号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品档次低、流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加大服务协调和政策扶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加快发展。其次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利用秋收时机,围绕生姜、大蒜这一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大棚生姜和有机大蒜种植,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畜牧业,在抓好生猪、蛋鸡等传统养殖项目的同时,依托**集团、**协会,抓特色养殖,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就是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产、加、购、销产业链条的完善,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解决了全镇一万多富余劳动力打工就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加快了增收步伐。

关于对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按照省委办公厅通知要求,近期**市委、市政协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全市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XX年]5号)、《中共**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皖发[XX年]19号)和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等进行了自我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XX年年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以来,市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政协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社会关注”的政协工作良好局面。一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市委始终把政协工作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抓手,坚持把政协工作摆上市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与市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市委先后于XX年和XX年召开了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及全市政协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政协工作。中发〔XX〕5号文件下发后,市委中心组进行了专题学习,市委书记花建慧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认真领会。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专题听取市政协党组的会议精神的意见》(淮办发[XX]18号)、《关于贯彻落实全市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淮政办[XX]50号)等文件,委托市政协党组定期对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二是坚持把政协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全局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市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政协工作,听取市政协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总结政协工作经验,研讨政协工作思路,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党委宣传部门切实加大对政协工作的宣传力度,凡政协的重要活动,全市各大新闻媒体都及时充分加以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全面优化了各级政协的工作环境。三是健全完善政协履行职能的相关制度。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做到了重大问题协商在市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决定之前;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研究事关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坚持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人事安排,包括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坚持先协商后决定;制定事关全局的重要决策、法规,坚持先协商后通过。

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政领导联系政协工作制度、听取政协党组请示报告制度、党政领导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政协领导列席党政有关会议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政协重要会议制度、市几大班子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全市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对重点提案实行党政领导批阅,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各承办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提案办理责任制,形成了提案交办、督办、落实、答复、效果评比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促进了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

二、主动协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

注重发挥人民政协组织知识层次高、专门人才多、议政能力强的优势,就涉及全市重大决策问题与政协主动协商,围绕全市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调查、视察,推进了市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一是在确定大政方针时,注重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作用。发动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事关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在化解矛盾上坦诚直言,在解决问题上建言献策。凡涉及全市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市委、市政府在决策之前与政协协商讨论,决策之中让政协参与意见,决策之后让政协协助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和活动,主动邀请政协领导和专委会负责人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建议。如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进行重点协商,同时通过界别活动、委员约谈、调研民营企业、县区政协主席联系会、与党外人士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提出有建设性意见建议120余条,先后两次上报市委、市政府,为科学编制全市“十一五”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注重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定期向政协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与政协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大力支持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开展评议和组织视察等活动,对政协提出的各种提案和建议,能够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并将落实和改进情况及时向政协反馈。对特别重要的政协提案,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阅批、亲自督办。XX年以来,市政协平均每年委员提案立案约200件,办复率达100%。为推动民主监督向纵深发展,纪检、监察、法院、市容等部门聘请40多名市政协委员为特邀监察员、监督员和党风党纪监督员,有力地促进了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和相关职能部门干部作风的转变。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通过走访、座谈、通报等多种有效途径深入了解社情,及时反映民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的民主渠道作用,为党政领导了解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和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市、县区委、政府主动向政协定期通报工作情况,主动出题目、提要求,积极支持政协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国企改革等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上,市政协负责同志都与市委、市政府的负责同志一样分工负责。全市各级政协组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视察、专题资政会等大量的参政议政活动,并先后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城市”、“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等课题,召开专题资政会,为加快**发展积极建言。不完全统计,市政协平均每年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决策采纳。

三、全力支持,努力为政协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为使各级政协组织有效履行职能,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政协工作环境,帮助政协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政协工作提供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一是加大对政协工作的宣传力度。把对政协工作的宣传纳入各级党委宣传工作总体规划,积极宣传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宣传政协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政协的重要会议、重大调研、视察活动,及时在全市各新闻媒体刊播,做到有文字、有声音、有图像,展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风采,扩大政协在社会上的影响,为政协履行职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关心支持政协班子和队伍建设。市、县、区委和组织部门高度重视政协的自身建设,合理安排政协的界别设置和委员构成,按规定比例配备好党外副主席、常委、委员;进一步完善县区政协主席会议机制,在县区政协换届时,设立了秘书长;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中中共党员的作用,要求他们带头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重视政协机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注重改善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加强对政协干部的使用和交流,做到与党政机关干部一视同仁。全市各级政协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专委会与党政部门、相关界别的联系;全面提高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大局意识,努力提升政协参政议政的质量。三是积极改善政协机关工作条件。坚持把政协日常工作和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改善逐步增加;对有关人事、工资关系等问题,坚持按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要求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为政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提供方便和支持;不断改善政协办公条件,落实政协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就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要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团结,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政协由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组成,不受地区和部门利益局限,能够较好地打开民主渠道,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集中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政协的作用,有利于拓宽人民群众发表意见的渠道;充分吸纳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是维护安定团结局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个别领域一些矛盾还比较尖锐。人民政协由于位置超脱、联系广泛,在沟通各界、协调关系、增进共识、团结群众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政协广大委员做好各自联系群众的工作,协助党和政府把握社会动态,化解各种矛盾,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良好环境,引导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上来,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市要实现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和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形成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合力。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下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是推进全市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篇6: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抓住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双增”目标,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围绕“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和“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农业开放,着力抓好科技兴农,立足县情,创新思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力争全县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上新台阶、构建和谐平安新我县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六”

(一)紧扣一个主题

紧扣农民增收主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从政策的扶持入手,建立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从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扩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空间,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力,进一步完善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面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现两大转变

⒈在发展思维上由就农业抓农业向跳出农业抓农业转变。积极策应党中央的农业发展政策,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统筹考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一起抓。

⒉在工作方式上由行政干预向政策推动、提供服务转变。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借助外力和启动内力相结合,经济手段和组织措施相结合,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因素,用市场经济的办理念指导农业。努力改变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做法,提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农业经济的水平;努力改变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做法,提高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努力改变只重视抓生产的传统做法,提高按照抓生产与抓市场并重的原则来引导农民开拓市场的水平;努力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传统做法,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完善三项机制

⒈完善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原汁原味、原原本本交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植基地四挂钩,大力提高粮食单产,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抓好抗灾物资、资金、技术的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⒉完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应对中央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了解、研究国家投入政策变化,做好畜牧、水产、林业、水利、扶贫、水保等方面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对农龙头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农业资金的.整合力度,管好、用好各类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农业资源,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建立农业投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个私业主向农业领域投资。

⒊完善农村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落实机制、督查机制、服务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积极做好年度考评,对农业农村工作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考核评价,逐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愿望的农村工作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重心下移、城乡发展互动、所有资源统筹运作的工作体系。

(四)深化四项改革

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免征”政策,规范整治涉农收费,建立农民负担举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林改工作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规范程序,依法实施,对全县万亩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进行确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做到“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确保年内顺利完成林改工作。

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四座国有水库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管理机制。按照“谁建、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⒋农口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农业、水务、果业、水保下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要抓好县畜牧良种场、农科所、渔种场、园艺场四个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公益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逐步理顺动物防疫和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五)做活五篇文章

⒈围绕“希望在山”做活以果业为主的高效林业这篇文章。一是做大做强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年内完成新开发脐橙面积亩。落实经营主体,强化果园管理,确保开发一块,成功一块。依托茶场、茶场,新开发无公害茶叶亩;二是巩固发展青梅产业。策应青梅酒厂的动工兴建,积极引导农民加强现有青梅园的管理,逐步加大发展力度,年内力争新开发青梅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杂交竹为主的竹业。重点改造或扩种竹类面积万亩。四是大力发展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业。加快做好年产万高密度纤维板的立项、审批、招商工作,积极发展招商林业。依托公司,以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为主要树种的工业原料基地。

⒉围绕“潜力在水”做活以罗非鱼为主的特种水面养殖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大省级罗非鱼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在全县座水库、亩以上山塘推广罗非鱼养殖,力争年内罗非鱼可供加工量达到吨。积极引进罗非鱼饲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罗非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大力开发宜渔低洼地资源和改造中低产鱼池,推广稻鱼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抓好大众鱼、特色鱼、创汇鱼和休闲鱼的养殖,发展外向型渔业。力争全年渔业养殖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

⒊围绕“重点在田”做活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以建设粤闽蔬菜供应地和满足自给要求为目标,重点建设好个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外销型蔬菜产业。同时,把握农民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花卉、红芽芋、扁萝卜、道菜、荸荠、西瓜、菜油两用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经济作物区域布局。力争使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元

⒋围绕“后劲在畜”做活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禽养殖业这篇文章。继续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稳步推进乡奶牛主产区,巩固禾个饲养小区,年内完成新增奶牛头。重点规划发展头以上规模的饲养小区。逐步建立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饲草供应体系和奶牛防疫体系,确保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通过果园养猪和积极引入外资,建设万头大型养猪场。以草畜配套为切入点,推行冬闲田种草,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推进草食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力争年内生猪出栏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牛出栏万头。

⒌围绕“出路在工”做活以转移剩余劳力为主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这篇文章。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着力提高农民劳务素质和劳务效益。建设好一批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企业化农场,推动农村劳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养殖业向加工业转移。

(六)加强六种能力建设

⒈以农田水利和优势产业集中区建设为关键,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积极做好其它加固项目的勘测设计、项目规划、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农村水毁工程的修复,高度重视“七小”水利工程的建设,重点建设好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的工程,全面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好果茶业、奶牛、特种水产、高效林业五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实现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土地综合利用能力。

⒉以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为核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奶牛良种繁殖、模式化饲养、疫病监测防治和奶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全面推行《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推广脐橙标准化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模式。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茶叶、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力度,扩大推广覆盖范围。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领导干部领种示范田的典型带动作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争建立瓜菜、畜禽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⒊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转换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按照“三个跟着走”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发展打造七大龙头,。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扩张企业规模,着力打造年产值万元以上、争取过亿元的“核心”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流通销售,大力扶持以农产品营销、流通、中介为主的流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新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各级奶农协会、果农协会。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保鲜、冷藏项目。充分运用“政府网”、“网”为农产品推介、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努力把打造成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终极产品转变。

⒋以农村基础建设为载体,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抓好河流两岸、水库周围、公路两旁、铁路沿线、山上造林绿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绿化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长江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债项目建设,管护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大力推广“”生态模式。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补贴,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完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⒌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扶贫开发为手段,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农民知识化工程,年内完成培训农民万人。积极开展移民扶贫,全面完成名移民任务,及时做好已经搬迁移民的跟踪服务。组织实施好全县个重点村和各个扶贫资金项目,集中力量抓好贫困地区道路、水利、人畜饮水、科教、卫生等基础建设。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牛、水产、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推行“参与式”扶贫,提升扶贫开发层次。继续抓好领导干部联系到村到户和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工作。健全和完善扶贫培训体系,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农村综合脱贫能力。

上一篇:中班主题教案《煮面条》下一篇:银行面试真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