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

2024-05-15

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通用8篇)

篇1: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

旅游标志设计三大要素

作为担负着向大众传递信息、强化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标志设计 ,当然不能无视地方风景的特色和特殊历史文化,只有将这些特色艺术地融入其中的旅游标志才是成功的.针对现在旅游标志市场存在的“过度惜鉴”,“千篇一律”导致旅游标志设计相似度太高、缺乏个性等问题,急需建立一套新的旅游设计评判标准.一:形式和内容的协调统一

选择的旅游特色资源决定了旅游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特色旅游资源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在旅游标志设计中,每一个旅游地的特色往往都不止一个, 选择好的切入点很关键.但一旦选择好了重要的旅游特色资源,可以为之后的标志设计铺垫一块良好的基石.旅游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为选择的旅游特色资源而服务,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形式容易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比如近年来的旅游标志设计总是习惯用笔墨元素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但这种形式并不适用于每个标志的设计。只有将选择的旅游特色与设计表现形式协调统一在一起,设计出的作品才可能准确宣传旅游地的特色.比如沈阳的旅游标志设计,它分别用祥云图案和玫瑰图案结合的形式来表现“沈阳市花玫瑰”“紫气东来”祥云图案中镂空出“沈阳故宫”的剪影、标志设计主体选用黑红渐变色以及直线与角的文字的结合来展示,将形式与内容进行了完美的协调统一.二:旅游标志衍化的建设性

成品的不是画在纸上更不是放在电脑里的,它最终是要靠实际的应用来向大众展示,这种展示可以是一尊立体的雕塑,是户外广告上的一角,可以是旅游纪念册的一页和媒体广告的片头.这些旅游标志的衍生品无一不在考验着旅游标志设计的合理性,这就要求标志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应考虑到它在未来衍生应用的可能性,并作出合理的风险规避.我国当前的旅游业正在品牌化经营趋势迅速发展的时期文化旅游和深度旅游正在被旅游业渐渐挖掘出来.相比较品牌化的经营,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及相关品牌视觉广告营销还处在一个落后的位置,旅游品牌的建立必须要有一套整体的宣传体系.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要求旅游标志在设计环节中务必要考虑到它的后期应用.三:标识形象的排他识别度

对于目前旅游标志设计中所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趋同的设计误区,从旅游资源中提取精粹设计出独一无二同时又有高度识别性的标志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兰州的旅游标志设计便独具匠心,.“兰”字上部的两点变得灵动充满神韵,标志以咖啡色为主调,既是西北大地的象征色,也是中国旅游景点标志的基调色不仅特色鲜明使受众过目不忘,更重要的是在具备了独特性的同时又将旅游地的文化历史资源表现得恰到好处.兰州旅游标志的设计在创意上运用飞天的造型(飞天是甘肃乃至大西北旅游的精神和标杆).旅游标志是能够代表旅游地的标志设计.旅游标志属于标志设计重要的一支队伍,它首先要具备的基础便是易识别性.而作为代表旅游地的标志设计,不仅要有易被大众接受的可识性,更要具备高度的排他识别性。就是说旅游标志设计一定要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征,第一眼便能从众多旅游标志中脱颖而出,便知晓这是哪个旅游地的标志设计.在推动形象建立一一形象识别一一形象认同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自身独有的特质来展开形式与内容、识读与排他、稳定与求新的取舍和整合.在旅游标志设计中我们只有充分考虑形式和内容的协调统一、旅游标志衍化的建设性和标识形象的排他识别度这三个因素之后,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现代化需求和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的旅游标志设计.

篇2: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

中国房地产策划联盟

旅游地产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从内涵来看实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环境整理、资源整合、产业构建,以及住宅建设等一系列完善的开发过程,涵盖较多功能。但仅依托这些并不能称其为旅游地产、也无法完全区别于普通的地产开发,如依托自然资源可以开发景观住宅房产、构建产业体系可以开发产业园,以及通过配套开发商业地产,这些单个的项目都不足以构成旅游地产,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主题旅游度假要素、缺乏对主题旅游的定位。换言之,主题是旅游地产项目的灵魂。国内目前的旅游地产开发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围绕地产进行旅游资源的差异化经营,二是围绕稀缺的旅游资源进行地产的差异化经营。毫无疑问,不同的资源特点、企业战略将决定不同的开发策略,如华侨城欢乐谷、宋城休博园,以及中坤集团对黄山宏村的开发都体现了不同取向的开发策略,但这些策略最终都需要通过主题定位来实现。旅游地产开发核心要素之二即依赖于对项目主题的成功定位,依赖于前期旅游项目的导入,资源的合理配臵以及旅游价值的挖掘。一.市场分析

1.旅游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旅游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情况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分析,主要由两大块构成,一是行业经济的特性、二是整个市场的发展情况。从行业经济的特点来看,更多是与社会整体情况关联,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旅游观念的转变意识、旅游的季节性特点、国家出台的相关假日政策、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习惯以及消费群体的出游形式等,这些将直接影响旅游地产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市场容量;而对于整个大旅游地产市场分析,则主要建立在旅游地产的现有格局、发展的成熟度以及相应经营状况的基础上。

从国内行业市场总体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地产开发大有风起云涌之势:目前全国已有近百个旅游地产项目开工建设,包括首创、海航、中信、中旅等大型国企和万科集团、万达集团等房地产品牌开发商,均进入旅游地产开发行列;而08年4月,在郑州举行的第15届中国旅游交易会上,旅游地产正式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环节,迎来“首届中国旅游地产节”,这也预示着旅游地产开发将正式走入主流市场。

2.城市旅游地产结构现状 具体到某个项目而言,旅游地产项目的定位必然受所在城市旅游地产结构的深刻影响。城市现有旅游地产格局是以观光型旅游为主、还是以体验型为主,是以历史文化古迹为主、还是以人文自然为主,是以门票的形式为主、还是以多种经济结构复合型发展为主,都决定了本项目的项目定位方向和主题诉求。譬如郑州、开封这类历史文明厚重的城市,多以观光型的历史文化景点为主,以门票为主要盈利方式,缺少参与、体验型项目,则后续项目进入时可依托相应资源,补充开发休闲、娱乐、运动等主题项目,或是针对现有旅游地产布局在原有基础上打造升级版项目,寻求有效差异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这一类拥有稀缺性资源或文化内涵的城市,既需要考虑城市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又能“推陈出新”,才能挖掘本项目的亮点,否则项目的价值和意义无法获得更多提升。

3.区域市场旅游地产结构现状 即周边相邻区域内旅游地产结构,及相邻地块内旅游地产开发情况(旅游地产开发通常规模较大,同一地块内可能有不同投资商共同分别开发),通过相近或相邻项目的分析比较寻求差异化和建立本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以及USP。二.项目资源分析

有无可利用的资源、资源的强弱,以及可利用资源的特点,决定了项目主题的根本定位;而对于资源缺少型旅游地产,主题的经营是成功的唯一秘诀。目前运作最成功的旅游地产项目之一深圳华侨城?欢乐谷、中坤?黄山宏村和宋城?休博园即分别代表了三种面临不同资源情况的主题定位。

如黄山宏村原是南宋时期的原始村落,经过中坤集团的建设和包装后被誉为“中国明清博物馆”、以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出中坤集团依托的是绝对稀缺的人文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宏村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项目;宋城?休博园位于杭州萧山湘湖保护区内,拥有与西湖并称为“姐妹湖”的湘湖,宋城集团依托的是极致自然的山水资源,由此打造世界休闲博览园——集休闲、旅游、度假、会展、人居为一体的休闲主题城;而深圳华侨城的欢乐谷是在当时深圳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的情况下进行开发的,除了土地外基本没有其它可用的资源;从其名字“欢乐谷”也看出,它走的也不是观赏性为主的开发思路,而是强调以参与性为主的开发理念,随着欢乐谷所在区域价值的提升,华侨城开发了波托菲诺高档住宅区。因此,对资源情况的把握,包括湿地资源、温泉资源、山水资源、人文资源等都可以成为项目主题定位的依据;即使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能够重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三.主题定位

从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看,旅游地产并不是单纯的项目投资开发:对政府而言,希望通过面向区域性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对于企业而言,则可能关联到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布局。而旅游地产项目由于业态复杂、规模偏大,投资回收期在6—8年,甚至更长,如果主题定位没有足够吸引力,无法确保旅游价值层层启动,不仅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同时也达不到预期收益。因此对于主题定位——涉及项目生命力的东西不但要找准落脚点,同时需保证持久的活力。如华侨城主题公园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把主题的选择和营造放在首要的位臵。不仅开发建设新景区,而且更新改造现有景区,在这个过程中,则坚持突出特色、突出主题的原则。进行项目的主题定位大致可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1.从人们的心理体验进行主题定位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怀旧,满足商业社会的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二是憧憬未来,满足大众对未来的遐想。2.结合资源特点进行主题定位 如结合湿地资源打造主题湿地公园,结合温泉资源打造主题温泉度假村、结合自然山水资源打造主题生态度假项目,结合高尔夫资源打造高尔夫高档度假项目,结合人文资源打造主题人文景点,利用滑雪打造滑雪场度假胜地等。通过资源定位主题的项目,关键在于保持资源在区域内的独特性或者唯一性。

篇3: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解构,建构

在学习理论中,解构、结构和建构是其中的三大支柱。而在实践形态下,这三个学习理论既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又能够相互结合,构成一种采集多种资源和实行多元互动的高效学习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让解构、结构和建构成为课堂构成的三大要素。

一、解构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抽象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它将生活中直观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数字符号,用计算来表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课程的实用性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他们眼里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一门必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由此则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以“认识乘法”教学为例,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使用加减计算方法,初次接触乘法,抽象的乘号会让他们感到无法适应。对此,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仍然从加法入手,由易到难,引导小学生解构乘法知识,学会从加法到乘法的转换。在课堂开始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片排列整齐的树林,每排5棵,一共7排,随即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否在2分钟内计算出图片中一共有多少棵树?此时有的学生列出算式:5+5+5+5+5+5+5=35,又有的学生直接数图片上的树,也得出答案,即35棵。

师:虽然同学们都回答正确,但所用的时间超过了3分钟。那么,还有更快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讨论:可以用5个7或7个5来计算,但也需要用加法算式。

师:将“个”换成乘号,即5×7,这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乘法有什么特点?

生1:乘法计算比加法更快。

生2:乘法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

如此一来,通过这种引导方式,抽象的乘法知识也变得简单起来,从而让小学生更客观地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的内涵。

二、梳理知识结构,探究知识脉络

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繁琐和复杂的课程,这种意识使很多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小学生没能掌握数学的本质。数学虽然包含了浩如烟海的数字符号,但归纳起来,它的基本构成只有数和形两部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小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的结构,探究知识脉络,变复杂为简单,培养小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以“认识分数”一课教学为例,分数是以后学习数学时常常遇到的知识类型,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小学生在初次接触分数时打下牢固的基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梳理知识结构的方法客观认识分数的内涵。

在课堂开始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小猴分西瓜的动画片,继而提出问题:五个小猴分西瓜,该怎样分才能够平均?面对这样的问题,显然学生要用除法来计算是无法解决的。

此时笔者给予学生提示:暂且不论西瓜如何切,应当将西瓜切成几份,才能保证每个小猴都能分到西瓜?

生答:切成5份,每个小猴1份。

师:那么,应如何用数来表示小猴们分到的西瓜?

生答:用分数,每个小猴分到了五分之一。

如此,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活动逐渐了解了分数的定义。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迎合了他们的兴趣爱好,由此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良好环境,实施建构学习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外部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学习的动因,对现代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包含的两个主要内容:(1)学习含义和学习方法;(2)学习过程中的同化和顺应,从广义的角度诠释了学习的过程,而这一理论恰恰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小学数学教学在组织课堂时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其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声像环境,吸引小学生关注动态的视频或图片,将数字符号转化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课堂活动,颠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利用活动营造的氛围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长此以往,能够让小学生逐渐爱上数学课堂。其三,教师要重视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创建学习小组,让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营造合作、交流、互动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个人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不能缺少解构、结构和建构。只有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认识它们的教育价值,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创设科学、灵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也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松波.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解构与重建[J].当代教研论丛,2014(3).

篇4:新闻标题的构成要素

一、着重具体性。标题制作要以实际内容为纲,具体提炼新闻的本质;以整合新闻的立场和观点,突出新闻事实为主线,用具体的新闻事实指导读者正确理解新闻内容,明确新闻事件的内涵。新闻标题制作时把一个新闻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简略到详细提炼出来,让读者通过标题便知全貌,这也是制作标题应该注意的问题。着重具体性在标题制作中的运用,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同时还收到新闻宣传的效果。以如下标题为例:

(主题)中国公路又长了6万公里

(副题)高速公路已过2.5万公里,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33450个(经济日报 2003年2月12日)

这则新闻标题的主题概念和范围是与内容相符的,读者看完标题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像这类会议性新闻的标题很容易用套话、虚话来制作,因为这类新闻需要报道的内容很多,标题制作时很难做到具体,往往用概括性的标题一挥而就,流于俗套,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而这则新闻标题一改常态以"中国公路又长了6万公里"为主题,用副题加以补充,克服了会议性新闻标题的呆板缺点,编辑直接用具体的数字作标题,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为新闻本身增色不少。

二、力求准确性。新闻标题应该准确表现新闻本质内容,标题制作时一定要通读新闻全文,弄懂新闻的内在本质,寻找制作标题的依据和支撑点。标题的取舍必须与新闻内容保持一致,不能高于新闻的基本内涵之上,也不能游离于新闻事实之外。不能任意虚张声势,也不能偏废偏离,更不能捕风捉影。标题制作不准确,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新闻失实,可能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不但起不到舆论导向的作用,反而有损新闻事业的形象。

(主题)十项承诺让咪表更好(郑州晚报2003年3月4日)

这则专题性新闻报道在标题制作时就特别注意它的准确性,从标题上看就让读者有欲知的兴趣。十项承诺是什么?让咪表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读者通过阅读知道:咪表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自助式停车服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城市停车车位不足的问题。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在郑州市投入使用以来,"咪表化"进程一直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运行。针对这个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运行中情况如何?记者及时采写了这一解读性专题报道,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这则标题好就好在编辑根据新闻的内容大胆使用了"十项承诺"四个字,准确地透视了"让咪表更好"这件好事在艰难运行中的历练和成长。

三、突出简明性。由于报业的日益竞争,厚报多版成为一些报纸赢得市场的砝码,而版面中的长题短文、厚题薄文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些既不方便读者阅读,也不利于美化版面。怎么克服这些现象?标题简洁明快、不宜过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标题的简洁明快可以巧妙地抓住读者的视线,这种做法有它积极的一面,便于读者快节奏读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新信息;另一面也便于编辑从容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维理念,可以起到美化版面、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要想做到标题的简明性,顾名思义就要求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善于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艺术技巧去概括标题。以如下标题为例:

①(引题)相声泰斗马三立病逝

(主题)"逗你玩"真的走了(羊城晚报 2003年2月1日)

②(主题)失职被骗也能成罪

(副题)北京一公司副总经理被判四年(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9日)

③(引题)10年创造40个新品种

(主题)信阳米质提高了(河南日报2002年12月18日)

这3则新闻标题都非常简洁明快,没有庸长复杂的引题、主题和副题,也没有用奇异的语言去修饰。复杂的新闻内容,用简洁的标题就告诉读者一个直白的信息:"逗你玩"真的走了、"失职被骗也能成罪"、"信阳米质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被吸引了。特别现在一些厚报多版的报纸,更应多编发这类简洁明快的标题,对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阅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四、增强形象性。形象不仅有外在的一面,还有其内在的一面,新闻标题的形象性也应该表现在这两个方面。新闻标题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情景交融,能够让读者乐意接受新闻信息,同时调动了读者的情绪感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说,新闻标题的生动形象对新闻本身有着较强的能动作用。比如下面的4则标题:

①(主题)"走得了"还要"走得好"(人民日报2003年1月31日)

②(主题)理顺群众情绪 善于"活血化淤"

(副题)寿宁干部春节给上访户拜年的启示(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24日)

③(引题)市场规范有序带来良好效益

(主题)嵩山少林寺黄河风景区"黄金周"里火一把(郑州日报2003年2月8日)

④(主题)"推销骚扰"谁来管(郑州日报2003年2月19日)

篇5: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

油画作为人类对于视觉美追求的一种表达途径, 脱离不了对点、线、面、形、色、结构等的独特表达, 而点、线、面、形、色、结构的理论在设计的三大构成中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理论体系, 我们在油画的创作和学习中, 应不断地借鉴和运用三大构成的理论体系。

一、平面构成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一) 平面构成思维方式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象思维更具感性因素和更接近于现实世界, 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逻辑思维更接近于理性思维, 更多关注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平面构成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使平面构成作品变得不刻板、不僵化、有生气。平面构成的组成要素与形式规律带有鲜明的逻辑思维色彩, 但是, 如果我们的作品只仅仅依赖逻辑思维因素, 而没有进行形象思维, 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产生联想和灵感的机会。油画的创作过程同样是经历对生活中形象进行感受、观察、分析、整理记忆, 最后进行创作形成创作形象的过程, 在创作的过程中, 运用形象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式, 既可以充分的感受形象的魅力, 又可以有效的控制形象在画面中的构成关系, 使画面在理性的控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的感受性, 把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 各种平面构成要素与绘画技法的融合

在一幅油画作品中, 面的明暗变化比单纯的轮廓线更能传达出物体的体量感来。在平面构成中, 面是相当重要的构成要素, 面可以分为实面和虚面两种。面的构成要素在油画创作中如果运用恰当, 可以使画面产生出比线条更加真实的三维空间效果。

平面构成中的实面表达的是一种真切的、清晰的、实在的区域, 给观者的心理感受是稳定的、坚实的、明朗的, 实面被轮廓线界定, 有明确的形状, 比如说人物脸部的正面或者物体上面受光照射的那个大面;虚面并不真实的存在于空间中, 但我们通过刻画明暗交界线就能感觉到面, 比如说人物脸部的侧面或者物体背光的面。但过多的实面容易给人造成呆板的心理印象,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幅人物画的作品中, 对于人物画头部的刻画, 如果只有正面形象而不注意刻画颧骨的转折面, 那么人物头部就会失去立体感, 画面看上去很平, 没有体积感。这一点我们从巴尔蒂斯的画中能够明显地感觉到, 故而说, 实面虽然重要, 虚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被看作是对实面的衬托和辅助, 与实面一起共同完成了对物象的诠释。

(三) 平面构成中的各类对比在画面中的运用

平面构成中的各类对比要素应该在油画创作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和体现。比如:大小对比、质感对比、位置对比、虚实对比, 等等。1.大小对比在画面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拉开画面中的主次关系、突出画面的主题, 形成对比鲜明的画面效果, 如我的创作《舞》中就是运用了大小对比这一要素, 将主体跳街舞的人与能引发人们思考而作为衬托的影子 (原始彩陶盆上的舞蹈的人) 在画面中的大小拉开, 进而顺利地完成他们在画面中的主次关系。2.质感对比是将不同质量的物体运用在同一画面中, 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质感是物象的一种基本特性, 将质感不同的物体形象依据主题需要整合在画面中, 产生不同程度的对比效果;3.位置对比主要体现在画面主体与非主体之间以及画面各形象之间位置关系的协调上。适当地运用可以恰当的引导观众将视觉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的中心上, 如观者还有兴趣继续关注画面的话, 其次的内容才会逐一呈现出来;4.虚实对比是平面构成中重要的一种对比要素, 在绘画中虚实的对比一样重要, 尤其是当画者的意图明确, 或者要表达的题材及内容有一定的倾向性或者是主体性时, 虚实的对比处理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

二、空间立体构成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 在平面的画布上, 所谓真实的空间效果只不过是画家运用一定的技法手段、造型语言因素制造出的一个视觉幻象而已, 我们在绘画中是通过画家的努力来在平面中表现形象的体积的。画家可以通过改变物象的大小关系和叠压关系, 来呈现出远近的空间变化。依据这个原理, 为了使画面呈现出纵深感, 我们往往将本来相等的两个或者是多个物体由近及远依次缩小排列来传达空间的纵深变化。通过给物象添加投影来表达平面空间, 从人物头部的一侧按照光线来源的反方向描绘影子, 让人物头部达到敦实、有分量感, 进而达到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对空间立体构成的学习过程, 使我们逐渐的学会运用立体的、三维的观看方式去理解我们看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物象, 有助于我们描绘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以及表现物象的块面、透视、形体结构等关系。

三、色彩构成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对于一幅油画作品的成败而言, 色彩无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研究色彩构成中色彩要素对于绘画的影响及产生的作用, 将会对绘画中色彩语言的锤炼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画者自身的色彩感受力, 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很好地将色彩构成要素运用于绘画中。画者对色彩的感受力先天是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专业感色训练, 画者的感受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高。在经过感色训练的基础上, 运用色彩的对比原理, 包括冷暖、面积、形状、大小、位置等的对比, 来构成画面的空间效果还是能够做到的。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色彩构成要素——肌理。我们习惯于通过绘画技法来实现肌理效果, 加强肌理对比以满足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求。我国著名旅法油画家尹齐先生, 就在肌理的表现和运用上进行了课题性质的研究和探索。

其次是色彩的构成形式将会对绘画中的色彩协调产生直接的影响。色彩的构成形式指的是色彩在画面中的布局。绘画中要求各种色彩在空间位置上必须是有机的组合, 按照一定的比例, 有秩序、有节奏地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呼应, 从而构成画面和谐的色彩整体。在色彩作品中, 色彩的平衡原理是建立在视觉经验的基础上的。不同位置、形状、性质的色块给人的重量感是不尽相同的。色彩构图的均衡, 并不一定是各种色彩所占据的量, 包括面积、明度、纯度、强弱的绝对平均, 而是在人普遍的色彩感觉基础上的一种总体的均衡。任何色块在绘画布局中都不应孤立的出现, 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等诸方面进行呼应才行。

最后是色彩在构成方法上的运用, 在画面中色彩的局部呼应的运用可以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种色块大小、疏密、聚散的形式反复出现时, 就会产生色彩布局的节奏韵律感;色彩的全面呼应, 则会使整个画面浑然天成, 方法是使各种色彩混合同一种色素, 从而使每一块颜色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 这也是绘画作品中构成主色调的重要方法。相信我们在绘画中训练一系列的色彩构成原理, 将会逐渐使我们的绘画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

总而言之, 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平面构成、空间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原理的同时, 在构图、用笔、调色和整体控制方面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与完善。也在多次的组织构图、简化提炼色彩和深入塑造的过程中, 加强了自己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从而让作品具有了更强的可观性, 也使艺术创作的结果更接近于我们表达切身感受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赵殿泽.《构成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年.

[2]满懿.《平面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

篇6:信息安全风险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要素

【中图分类号】E22;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093-01

由于信息系统长期处于开放的环境中,所以安全风险的发生往往是不同因素相互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国内外有关信息安全风险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描述的标准主要包括ISO 15408、ISO13335、SSE-CMM、GB/T 20984等。

1 ISO 15408描述的信息安全风险要素

ISO/IEC 15408(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IT security,信息技术-安全技术-IT安全性评估准则)是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CC(Common Criteria,通用准则)演化而来的。1993年,英法等国及美国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国家标准技术协会) 和NSA(National Securiy Agency,美国国家安全局)共同制定了《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准则》CC(简称通用准则),并分别于1996年、1998年先后发布了CC1.0、CC 2.0版。1999年6月,ISO接纳CC2.0版为ISO/IEC 15408草案,并定名为“信息技术-安全技术-IT安全性评估准则”,但仍用CC作为其简称。1999年12月,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后,正式颁布国际标准ISO/IEC 15408 CC 2.1版。2001年3月,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其作为国家标准GB/T 18336正式颁布,并于2001年正式实施。

CC标准主要包括简介与一般模型,安全功能、安全保证要求三个部分。其中,简介与一般模型主要对信息安全构成要素的风险、威胁、资产、脆弱性、对策等关键概念及其主体进行了定义,并以所有者需要保护的资产为中心点,对不同要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①资产

所谓资产,就是指有价值的信息资产。

②对策

所谓对策,就是满足资产所有者减少脆弱性要求的安全策略。

③威胁

所谓威胁,就是指借助拒绝服务、数据修改、揭露、损坏、未经授权访问等方法,对系统形成潜在威胁的各类事件与环境。

④脆弱性

所谓脆弱性,就是在物理设计、管理控制、系统安全程序、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或实现中可能被攻击者使用并获得或破坏未授权信息的弱点。

⑤风险

所谓风险,就是指有威胁以及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风险程度主要通过不良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估。

2 ISO13335描述的信息安全风险要素

ISO/IEC 13335是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IT信息安全管理指南》,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具有指导性地位。其中ISO/IEC 13335-1:2002《信息安全管理和计划的概念和模型》围绕风险,对包括剩余风险、防护措施、风险、影响、脆弱性、威胁、资产在内的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进行了确认,并对不同要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①资产

资产主要包括人员、服务能力、产品生产、软件、物理硬件以及其它无形资产,是组织成功的关键资源或信息,也是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对象。

②威胁

威胁是指那些能够引起安全风险事件并损害组织与资产的各类潜在活动,它通过IT服务或系统,对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并造成各类损失。资产原有的脆弱性是威胁完成资产损害行为的前提条件,威胁的产生可以是主观也可以是无意,可以是人为也可以是非人为。

③脆弱性

脆弱性指的是资产及其相关软硬件、信息、监控、管理、人员、策略、组织、物理环境所存在的固有弱点,非常容易被威胁所利用,并最终造成业务目标与组织信息系统的损害。

④影响

影响指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对资产造成的后果,通常包括信息系统或资产完整性、机密性、可审计性、可用性、可靠性以及真实性等的破坏,一般来说,影响主要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两种类型。

⑤风险

风险指的是威胁借助资产脆弱性引起的组织破坏或损失的潜在程度,风险的高低主要由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共同决定。任何与资产、安全防护措施、脆弱性、威胁有关的变化都会对风险产生影响,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确定或检测信息系统及其环境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减少风险。

⑥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是各种安全机制、策略与实践的总称,它通过为资产提供不同层面的防护来实现对各类安全事件的监视、检测、预防、限制、纠正和恢复,而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要求。

⑦残余风险

受安全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风险并不能被彻底消除,在组织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的风险即为残余风险。

⑧其它要素

除前面已经介绍的各类要素外,组织的文化、法律、时间、人员、金融、业务也属于风险的影响因素,在选择安全防护措施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3 SSE-CMM描述的信息安全风险要素

199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公布了SSE-CMM的第一个版本,1999年4月又公布了新的版本,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SE-CMM)。在SSE-CMM模型框架中,安全工程被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集成、管理、操作、维护、进化以及产品开发、交付与进化,从而使安全工程能够在一个服务、产品或系统中得到实现。

SSE-CMM将安全工程划分为风险域、工程域、保证域三个基本过程域,虽然可以对不同的过程域进行单独考虑,但也可以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来更好的实现安全目标。另外,各过程域还包括一组集成的安全过程区(PA)。

参考文献:

[1]王凤鸣;控制论与项目风险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篇7:构成旅游的三大要素

“旅游目的地”是指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地形象和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具有完善的区域管理与协调机构,能够使潜在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并做出旅游消费决策、实现其旅游目的的区域。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近年来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地重工业之后的又一支柱性产业,并提出“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本文基于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对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其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一、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形成不仅有赖于区域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而且还需要区域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的支撑,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牵涉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要素。综合Buhalis(2000)、吴必虎(1998)、杨振之(2007)、陆峰(2011)等人对旅游目的地系统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核心性要素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体系等,这是旅游业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品质和价值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大小、发展规模和品位;旅游产品开发的科学性、创新性等决定了能否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能否使当地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配套性要素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公共服务功能,这些是保障旅游活动顺利开展,旅游业有序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建设旅游目的地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速度和可实现性;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功能不仅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直接服务,而且还反映了目的地旅游发展的成熟度。

(三)辅助性要素

主要包括城市综合环境、旅游市场营销、长期产业发展政策等指标。在“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理念的倡导下,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朝着“宜旅、宜商、宜居、宜业”的目标迈进,由此,城市综合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益于促使旅游者停留、体验和消费;旅游市场营销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长期产业发展政策代表了旅游目的地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二、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构成要素发展现状

(一)德阳旅游目的建设核心性要素分析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丰度较好,有较强吸引力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在全国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德阳市旅游资源的“主类”达到8个,“亚类”共有21个,“基本类型”73个,这表明德阳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旅游活动。而在73个基本类型中,“生物景观”、“人文活动”、“旅游商品”均超过国标数量50%,生态人文优势明显,同时为满足游客购物的旅游商品最为丰富,能最大化地满足游客食、购的需要。

2、旅游产品类型丰富,乡村旅游独具特色

(1)旅游产品类型丰富,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德阳旅游产品包括观光、度假、文化、商务、宗教、专项旅游等类型。其中,三星堆博物馆和遗址、庞统祠墓和白马关、黄继光纪念馆、李调元纪念馆、德阳文庙、德孝城兼具观光和文化旅游的功能;绵竹年画村、倒湾古镇、马祖镇、师古镇等极富文化底蕴,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度假区;罗江香山鹭岛度假区、九龙沿山旅游带、绵竹麓堂温泉等已形成了品牌性的度假疗养旅游地;万佛寺、祥符寺、龙居寺等宗教旅游胜地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绵竹汉旺地震遗址、穿心店地震遗址,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也丰富了德阳旅游产品的类型,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A级景区数量偏少、知名度有待提高

德阳市A级景区数量较少,截止2013年共有11处。其中4A级景区6处,3A级景区2处,2A级景区2处,A级景区1处。经初步形象诊断,除广汉三星堆、绵竹年画村等地的知名度较高外,大部分景区的知名度,认可度都不太高。

(3)乡村旅游产业带(区)发展势头强劲

德阳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创建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旅游示范点、示范村/县/镇/村。成功举办了绵竹梨花节、旌阳区通江李花节、广汉松林桃花节、中江通济桃花节、罗江梨花节、中江县集凤镇生态旅游赏花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百姓增收致富带来了新机会。据德阳市旅游局粗略统计,主要节庆旅游年收入超过5亿多元,且人均消费水平高,达到343元/人。

3、旅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总体平稳增长

德阳旅游市场总体平稳增长,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2.61亿元,同比增长37.2%,接待国内外游客1735.07万人次,同比增长56.67%。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乡村旅游增长迅猛、假日旅游火爆,A级景区接待游客大幅增长的局面”。德阳目前的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很小,仅占1%。而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方面,以省内游客为主,几乎占总游客的50%;其次以北上广游客为辅,占总游客20%左右。

(二)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配套性要素分析

1、社会经济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德阳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2013年,德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9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0元,净增2226元,同比增长1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00元,净增1047元,同比增长12%。近年来,德阳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稳居全省前列,为城市建设、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和保障。

2、德阳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交通网逐步完善

德阳距成都约41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随着成德绵乐同城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加速了德阳与周边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德阳作为旅游目的地,其可进入性强。

德阳交通较为便捷,宝成、达成铁路,成绵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公路,国道108线贯穿德阳境内,各市县均通铁路,市区到各县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在交通建设方面,德阳以建设“区域一体、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逐步完善了交通网络。

3、城市基础设施面貌一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德阳不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目前,德阳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大城市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旌东、亭江两个城市新区建成后,德阳市区面积将扩大一倍以上,并形成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带来大批的商务客源。

但德阳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德阳目前还未有专门的旅游集散中心,且目前汽车北站和南站的班车线路缺少能够直达景区的车次;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受理旅游投诉、收集旅游者反馈信息的公益性旅游咨询中心也很缺乏,仅仅是某些旅行社能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呼叫、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及旅游资讯发布系统等则更加缺乏。

4、德阳旅游企业实力不均,星级农家乐规模大、级别较高

德阳市旅行社总量较小,截止到2012年,德阳全市共注册旅行社39家、各类门市部28家。相比四川省GDP前十强市旅行社数量,德阳市旅行社总量较小,地区分布严重不均。尤其是一级社数量比例为8%,与成都、绵阳、宜宾等市相比数量偏少,这与德阳市较高的GPD发展水平,德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境旅游需求发展现状极为不符。

德阳住宿餐饮业态丰富、发展迅速。2013年,德阳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0.1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了平稳增长。其中,星级酒店总体规模不大,经营档次不高,以中低档次为主。但星级农家乐规模大,截止到2012年达178家,星级上以二星级为主,其次是三星级和一星级,整体发展情况处在中档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德阳旅游目的地建设辅助性要素分析

1、城市环境和谐共生,提升德阳旅游魅力

城市及城市环境本身是旅游目的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理念的倡导下,德阳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一改工业城市的单调刚硬,多了几份绚烂和柔情。尤其是旌湖两岸的生态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将城市鲜明的文化特征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打造了南北公园、石刻建筑艺术长廊等多个滨河景观,被誉为德阳的“流动地标”,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如今,德阳“一城山水半城湖”的诗意画面,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宜居宜业的“山水绿城、文化名城、工业新城”新形象正在形成,提升了德阳城市旅游魅力。

2、整合多种营销宣传手段,提升德阳旅游发展动力

2013年4月2日,德阳市发布了城市主标识——“古蜀之源,重装之都”。LOGO中,三星堆面具的图案在标识中显得格外醒目,为德阳“古蜀之源”的城市形象作了最好的注脚,更为德阳旅游形象开启了崭新篇章。德阳旅游局也积极对外召开专场旅游推介会,将“古意德阳”的旅游形象传到了台湾,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地区)。通过积极举办多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德阳旅游宣传营销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为提升德阳旅游知名度开启了新一轮的契机。

除了从宏观层面进行旅游宣传外,在具体的营销手段上,德阳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例如,将旅游元素与服装时尚相结合,在T台上推介“锦绣德阳”,通过“主题策划”加“组合营销”实现双赢。又如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活动融入时下最潮的“网络营销”,采用“0元秒杀”门票、“优惠套餐”等手段进行微博、微信宣传营销,将网络拓展成为了德阳旅游宣传新阵地。此外,借助成德同城化的契机,不断强化区域合作,实行“抱团营销”。

3、旅游发展政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旅游业被列为了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德阳作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德阳旅游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加快推动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为抓手,实现德阳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将德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地及成渝经济区新型旅游目的地。

上至国家,下到各级地方政府,均从政策上为德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了和支持。德阳已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对外宣传营销,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为德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篇8:三大构成中材料运用创新的研究

关键词:三大构成;材料;运用;创新;研究

1 了解三大构成中材料运用的重要性

这里的材料运用主要是指材料在立体构成中的运用。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部分,也是创作设计部分。它是一种以材料为要素、视觉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把形体组合起来的构成方法。由此不难看出,材料运用是立体构成中的关键点。首先,材料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在这里我们以视觉形态为基础把它分为以下几大类:小形体的点状材料,例如植物的种子,玻璃弹珠等;由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构成的线状材料,例如竹子、木头、金属等;天然存在或者化合形成的呈块状的块状材料,例如石块、塑料块等,以及铜片、铁片等片状材料。其次,不同形态的材料所呈现出的感觉和肌理也不同,同一材料的不同形态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和风格。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是一门非常讲究表现力和空间感的专业,单一的纸质材料无法满足设计者的创意,导致作品的表现力脱离了现实生活的需要,有时候也不能将作者的想法完全的表现出来,因此学习材料如何运用非常重要。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也能拓宽设计者的表现空间和艺术直觉。

2 分析目前材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材料运用。有些学生专业基础不够夯实,对于材料的理解不到位,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材料、运用材料,在创作过程中无法做到得心应手,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艺术创作也就遇到了瓶颈,无法进行。

(2)材料运用范围小,创作的作品受局限。目前的学生在使用材料时总是停留在使用一些小型材料做一些小型作业,比如做线构成或者点构成的时候主要用植物种子、小球、毛线、丝线、牙签、铁丝等,他们缺乏延伸到户外的想法和勇气,例如用到钢管、木条、竹竿、灯管等做一些大型作品。总之想法很受限。

(3)忽略作品的交流与总结,学生的创作系统不通畅。艺术创作一定要注重作品的总结和互相交流。作品设计结束后,举办一个小型的交流讨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聊一聊创作的灵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后又是怎样巧妙地化解困难等等,把这些事情说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建议和补充,一位合格的艺术家必定是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思路的,这样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开放的设计系统,才能对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能够拓展大家的设计思路,还能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然而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人们经常忽略这个问题,而且许多学生和教师都嫌麻烦,随之略去了这个重要的环节,总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这种观念和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

3 探究材料运用在三大构成中的创新与开发

(1)规范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多方面认识材料运用。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在目前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心态较为浮躁,总是习惯性地跳过课程中的基础部分去学习复杂的内容,因此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纠正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要让他们明白材料运用是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是学生熟练掌握艺术技能的垫脚石。充分的认识材料有利于丰富构成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设计层面。同时要了解材料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属性和作用,不同的材料会营造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和表现形式,即便是同一种艺术形态,选取的材料不同效果也会随着改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认识材料在立体构成的应用,用心去感受材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达到一个全新的材料认识,材料运用的创新也会随之改变了。

(2)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认识和学习材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多问、多听,不要给学生灌输太多的规定和理念,比如设计作品必须要加入什么特点的元素,或者必须要突出表达什么主题,类似于这样的硬性要求,老师们尽量少提,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阻碍学生的创意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思维的培养和鼓励。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这三个特性恰恰符合艺术创作的要求,在艺术设计中起辅助作用。总之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教育形式,改变教育的重心,不再纠结于成绩的提高,而是思维的培养。同时我们也要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创新。

(3)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材料探索精神。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而材料的运用本身就是通过不同的材料组合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点,在课堂上融入创意元素,教导学生打破常规,沖破束缚,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同时还要学习优秀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探索精神,例如设计师Ayala Serfat,她就是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之后仔次对不同材质进行了探索,他研究了玻璃和聚合物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材料本身的视觉存在也会影响到光影的层次,因此她所设计的灯具在灯光的配合下都显得十分温馨细腻有创意。

(4)仔细观察生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艺术设计的范围相当广泛,取材也没有任何的限制。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稻草编扎出不同的作品,或者用毛线和大米、果仁壳、药片等组合成一个作品,再或者用废弃的塑料瓶、坏了的衣架、用完的牙膏管等等。总之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生活周边的材料,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动手动脑”的氛围,就像幼儿园里的手工课一样,在大学的课堂上做这些看起来幼稚了一些,但实际上这是一项又有趣味,又能提高学生创意能力的活动。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拥有着最新鲜的创意和想法,但是他们也是最孤独,压力最大的一代。社会人情的冷暖和人才市场的竞争让这些孩子们早早地褪去了纯真的笑容,学习和生活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兴趣,为了自己。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童真的内心。换句话说,只有内心世界是纯净的,他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世间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材料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材料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珠.介入与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4.

[2] 刘牧原.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关系的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4(06):242.

[3] 宋丽媛.色彩设计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及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4.

上一篇:2007年1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成本会计 》真题及解析(客观题)下一篇:学习型机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