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朗读教学设计

2024-05-02

春朗读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春朗读教学设计

《春》的朗读指导教学

刘晓红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词,把握字义。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炼朗读技巧,归纳朗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春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提炼朗读技巧,归纳朗读方法,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预习,字音字义自查,至少三遍课文朗读,将课文读流畅通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分钟)

学生活动:老师在黑板展示“春”字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让学生讨论春字的组成。

教师活动:(解读)春的字形由太阳、小草以及由小草刚生出来的模样等的符号组合而成。这说明古人把小草刚刚长出来的状态作为了春天的象征,后人也很多以此把春的这种状态写进了作品当中,比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再比如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再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朱自清

先生的《春》中也写到“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天吧!

二、渐入美景(3分钟)

1、听录音,感受朗读。

学生活动:一边听,一边圈点勾画不认识的和喜欢的字词,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教会新生学习的做笔记方法)

2、老师展示重点字词读音及字词义,提示未展示出来字词请同学自己课后解决。安排下次课课前字词听写。

3、齐读字词。

4、学生诵读课文一遍,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准备进行展示。

5、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展示最喜欢的段落并朗读,谈谈自己喜欢本段落的理由。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稍后请小评委对同学的展示进行点评。(生生互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人人参与,人人进步。谈喜欢的理由为后面体会作者情感埋下伏笔)

教师活动:一边听小评委的点评,一边在黑板记录出现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出朗读的方法,比如重音、停顿、语音、语速、情感带入等。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春风图”的描写,一幅“春风图”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春风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的朗读才能在学生眼前凸现出来。教授这课时,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母亲的手”‘抚摸”要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又如:“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酝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教师提炼后,请朗诵者改正后再次诵读或者由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印象。

三、心生美情(12分钟)

6、师生齐读:老师领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邀请六名同学朗读剩余段落。

7、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在反复诵读后自己的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春天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在活泼细腻的文字当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无限喜爱,感受到作者对春天带来的希望受到无限鼓舞的欢愉心情。

8、带着情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朗读技巧: 重音 停顿 语音 语速 情感

篇2:春朗读教学设计

郴州市四中 房蕾

【教学目标】1、2、3、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朗读习惯,诵读经典,传递中华精神。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

1、营造轻松闲适的朗读气氛,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以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2、采用范读、跟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法读文章,读出美。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创世纪新人!今天让我们走进熟悉又充满美感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走进朗读

1、朗读知识: 朗读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朗读要求

① 语气基本语调要轻柔、缓慢 ② 声音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 ③ 语句要清晰自然3、4、教师范读一段进行解析 学生自由朗读

三、我要展示

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美。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

四、学生齐读

根据屏幕提示齐读,读出感情。

五、比一比

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五分钟后推选一位优秀代表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赛;

2、可配乐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自然;

3、老师给每小组打分,选出前三名。

六、总结方法

篇3:春朗读教学设计

关键词:英语教学,积极性,朗读,课堂效率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掌握并熟练运用这门语言,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能力,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推行英语朗读教学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朗读就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效率的很好手段。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教师更要充分重视朗读。

一、当前初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评价体系是围绕考试体系开展的,由于考试不直接考朗读,因此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朗读教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朗读教学意识淡薄。教师不恰当的朗读教学方式,如压缩朗读教学时间、忽视朗读技巧传授等,导致学生的朗读仍然停留在“唱”读、念读等不良状态,在学生的观念中,朗读仅仅是为应付老师课文背诵检查,没有领会朗读的重要性,未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产生了一种开口难的现象,制约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由于不重视英语朗读,于是出现了聋哑英语、语感欠缺、阅读能力差、作文表达不清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英语课堂教学时,部分教师为节省时间,尽快结束教学任务,取得“应试”教育成功,往往重分析题型、轻朗读培养;重知识积累、轻技能提高。因此,一节课4 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同时,朗读的绝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每周几次的英语早读课,时间之短可想而知。即使在早读课上,教师有时还要进行英语默写,更加缩短了学生们的朗读时间。

(二)朗读内容失之偏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朗读内容往往是新单词、新词组、重点语句,对课文全文的朗读基本没有,更别说课文外美文的朗读和欣赏了。抽离具体语境的单词、词组、语句的朗读不利于学生英语领悟能力的提高及英语水平的提升。

(三)放任学生随意朗读。

教师往往侧重于学习课文前对新单词、新词组的朗读指导,以加快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侧重语段的讲解,忽视课文的整体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朗读,一般是学生随意翻开课文,任意朗读一遍了事。这种应量应时式的朗读,势必导致学生失去朗读兴趣,慢慢地变有声朗读为默读,最终有悖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不正确的朗读方式。

念字式朗读和念经式朗读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朗读,不是照字读音、照章念字,语调平直,无轻声或重音,顿连呆板,缺乏语言的流畅感;就是漫不经心地大声直读,表情木然,拖音明显,节奏较差,目的性不明确,朗读氛围让人昏昏欲睡,进一步打击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二、朗读的作用

英语朗读,清晰响亮念出词汇、句子、文章,有轻重音、有节奏感、有语调,抑扬顿挫地通过语言表达把文章思想感情展现出来。朗读既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准确、流畅地朗读段落、篇章,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段落、文章的理解,提高记忆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口语能力与听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复述与阅读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连贯的自由表达和写作能力,促使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朗读的作用很大,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高低。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英语朗读能力。

(一)巩固语音基础,倡导模仿。

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多倾听英美人士的朗读录音或观看有关影碟,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朗读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朗读训练如讲故事、演讲、猜谜、校园新闻报道等,激发和保持学生朗读英语的兴趣。

1. 打好语音基础。

教会英语26个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初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音基础,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确,对他们难以读准的语音,教师应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主要途径是: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听清英语录音的基础上,集体或个体单独反复模仿,必要时,教师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发音与声调做适当的规则讲解与对比,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

2. 探究拼读规则。

结合所教单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尝试归纳读音规则,在教授单词时,应让学生观察每个单词的发音和拼写的规律,并找出一些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读音的方法。如—tion结尾的单词的读音、—ed结尾的读音、—ing结尾的读音,等等。

3. 模仿语音语调。

学生通过跟读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听录音模仿句子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初步获得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电影学唱英文歌、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语调的魅力,使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最终在语流中模仿并掌握英语丰富的语音与语调。

(二)放声朗读。

1. 听范读或录音。

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特点,感知语音、语调、感情在表现内容时的特色,把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要点,为朗读的实践练习做准备。

2. 教师领读。

领读对话时,教师最好整句领读,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教师可按意群领读,并注意语调的转折。领读课文时,最好采用学生看书跟读和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领读一般先慢后快,让学生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练、地道地跟读。

3. 学生朗读。

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朗读。请学生领读,教师旁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等学生领读完之后,在学生积极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纠正语音或语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畅、自然、正确地读好每一个句子。有时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大声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大声、大胆、大方朗读。比赛方式很多:男生与女生比、分组比、单个比;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朗诵比赛、扮演小品、排演话剧等形式提高英语朗读兴趣,等等。只要持之以恒,英语朗读必定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三)加强背诵,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英语短语、句子、固定的习惯用语及课外的词汇量;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调动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就有了英语语感。教师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大声朗读,通过透彻理解、尝试回忆、循环巩固等方式加强背诵,及时背诵一些常用句子、精彩段落和习惯用语,形成一定的语感,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抽查背诵的时候要注重语音、语调等内容的考核。

朗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从“读”出发,使“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并持之以恒,强化英语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尹世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一些建议.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01).

[4]姜红.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01).

篇4:以《春》为例浅议朗读教学

一、加大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比重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朱自清的《春》,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给我们描绘出春天的美丽,画面性非常强,每幅图画都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同时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一幅春日全景图。在教学中,通过范读、自主朗读、跟读录音等形式,使学生想象出的画面更具体、更清晰,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图画美,更能体会到文章轻松、明快的气息和作者愉悦、闲适的心情。

二、朗读教学应回归学生主体,允许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是对认知规律的遵循与尊重,是为了让学生能透过语言“看见”其背后的内涵与意境,更是为了实现文本、学生与老师三者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朗读是有主观性和个人色彩的,学生理应成为朗读的主体。以《春》为例,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作品的喜好就不同,对各幅画面的喜好程度不同,对文章的理解就会不同,朗读时所想要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感情就会有所区别。因此,不同的朗读者在朗读技巧方面的处理不可能雷同,教师的朗读指导也理应顺乎朗读者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思和旋律,而不应强求整齐划一。

三、朗读应该形式多样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1.录音范读适合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录音范读中,朗读者的朗读字正腔圆,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能纠正学生读音;朗读者感情充沛,极具感染力,容易在课堂中形成氛围。在《春》的教学中,我首先使用了录音范读的方法,不仅解决了字音等问题,而且优美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文章优美的画卷中,让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体会。

2.学生个别读是检验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采用此朗读形式,教师应把较长、较难读的段落交给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如,《春》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把短小、好读的段落交给朗读水平较低的同学去读,如,《春》中的第一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

3.齐读主要是提供给全体学生练习朗读的平台,它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训练,表现出文章的气势。“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是文章的第三个部分——颂春,节奏轻快,这些句子用齐读的方式读出来更能显现出春天的朝气与活力。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加大朗读教学的比重,运用各种朗读形式,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中)

篇5:普通话朗读美文《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篇6:朗读和朗读教学心得体会

听取了于永正老师的《朗读和朗读教学》讲座之后,我所得甚多。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置否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可是我们老师并没有完全做到把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让他们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习。不要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对学生有信心,不要担心学生离开自己就学不好。因此我们需要大胆把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读前设计好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通过读自己解决问题。

作为课堂引导者的角色,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凭借想像、联想以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并进入其中,深入其里,去感受语言情境,体会语言情感,领悟语言情境,理解语言技巧,这是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语言综合训练的重要方法,而朗读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

听于老师的课例,我发现,在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善于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体。

跟大师交流,思想的火花不断地飞溅,我相信不断地吸收大师的思想,自己的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张弦梁找形与结构分析下一篇:钟房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