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2024-05-23

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共9篇)

篇1: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韶关市地方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方教育已经由刚开始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到现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地方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它的问题,本文就以韶关市韶关市地方为例,主要探讨了韶关市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韶关市地方乃至中国地方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方教育;师资力量;国家政策

本次研究主要调查韶关市地方教育现在的发展情况,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探讨其中的原因,并对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目的在于关心地方教育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引起社会对韶关市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直面地方教育现在发展的阻碍,以促进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数量多但类型单一

现阶段,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数量相对较多,但类型单一,韶关市地方一般针对的是铁路子弟,韶关市铁路部门很多,这边基本都是地方的幼儿园,而小学以上级别的学校只有一间,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机构,但整体来说,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数量不少。事实表明,韶关市地方教育类型单一,基础教育发展这一方面从其数量上就可以知道其发展迟滞,韶关市地方教育相对落后。

(二)发展状况不平衡

审视韶关市地方的地方学校,发现其基本状况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年检情况中,地方机构检查得到的结果,大部分只能达到合格、基本合格,甚至有存在不及格的情况。在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一方面拥有较高质量及信誉的优校如韶关市韶关市地方小天才幼稚园、韶关市韶关市地方艺海中英文实验幼儿园等较少,另一方面存在相当部分不乏经营无方、管理不善、盲目开办悄悄倒闭或被勒令停办的各类地方教育机构。

(三)发展势头弱

1]韶关市地方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有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各级各类地方教育,规范地方教育办学秩序,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表明政府对韶关市地方的地方教育给予了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但是,高素质师资主要流向政府设定的重点公办学校,限制了地方教育机构、学校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地方学校由于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又要打到商业上得盈利目的,学费固然会比公立学校高昂;此外,地方学校管理较公立学校松散,普遍为人们所不信任。而政府对这些方面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缺少具体的管理和扶持政策。在这样的条件下,韶关市地方教育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信任,发展势头偏弱。、二、韶关市地方教育发展的障碍

中国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韶关市地方教育则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仍有一些因素在阻碍它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落后

树立一个科学、符合发展规律的理念可以使一个地区得到长足的发展,韶关市地方教育相对落后的问题与此有关。[2] 对于地方教育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都是生意人,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抱着“以钱为本”的心态,是不能将地方教育发展起来的。

对于民众来说,地方教育不同于公办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让更多的人选择了公办教育,而地方学校是营利性质的机构,韶关市地方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在韶关市地方广大的农村家庭里,认为在教育上的投资是一种浪费,从而过早的让自己的子女赚钱养家,另外,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对女孩的教育投入更加的少,浈江人还没有实现从经济利益向培养人才的观念转变。在这种观念之下,盈利性质的地方教育机构或学校由于在成本和收费方面会比公办更高,所以更是难以受到人们的欢迎。

对于政府来说,缺乏地方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理念。韶关市地方的教育在韶关市内可以说是相当优秀,事实表明,政府将在教育方面的大量精力投放在韶关市地方的公办教育上,韶关市教育局网站和韶关市地方教育局网站发布的很多关于教育发展促进政策的内容都以涉及公办教育为主,很少看到地方教育的影子,地方教育没有受到太大重视,导致了韶关市地方地方中小学在开办过程中屡战屡败,关注度不够甚至让不合格的地方学校在漏洞中得以生存。

地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被认识到,致使韶关市地方对地方教育的支持不够,管理薄弱。

(二)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一间学校的师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件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队伍在地方学校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地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前景。由于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以幼儿园为主,所以这里重点分析韶关市地方的幼师队伍状况。

首先,地方幼儿园经常为了节约成本而招收一些水平较低的老师,她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知识来教导学生,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拿了证就直接上岗,搜索韶关市地方机构的招聘信息得知,在职业描述中,对求职者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对儿童心理学知识大部分没有要求。这些老师采用传统的知识经验教

[3]

学,缺乏科学性,无法针对儿童特点来进行教授,这对幼儿的智力的开发和心理健康成长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因素。其次,有一部分的幼儿园干脆就根据带孩子的经验,找了家庭妇女来当所谓的“幼师”,这样的幼儿园其实就是托儿所,这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

(三)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个人自筹资金、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地方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

韶关市地方的地方机构主要是个人开办,资金十分有限,而企业宁愿投资其他产业,以期速效回收,他们追求的是经济回报,所以很少选择投资地方教育事业。韶关市地方的地方学校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无论是数量、质量、规模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学校的实力十分薄弱,学校本身不具有“造血”能力。目前,韶关市地方绝大多数地方学校靠着微薄的学费收入,只能是“略有盈余”,要想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教学,根本是做不到的。正是如此,韶关市地方教育只能“自力更生”,资金不足的结果便是造成地方学校的办学质量不高,生源不足,基础硬件设施跟不上。

(四)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我国地方教育本来是可以发展更快更好一些,但由于存在着这些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使地方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影响了地方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在某些地方带来曲折。

三、促进韶关市地方教育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如何促进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地方学校要提高自身水平,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力,推动地方学校向前发展,有了政府的扶持,地方教育机构能更有信心走得更远更长久,具体的发展策略如下:

(一)转变观念,政策支持

为韶关市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首先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地方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政府做引导,形成公办教育和地方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

[5]

[4] 根据韶关市地方当地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改革政策。韶关市地方应重点发展幼儿教育这一阶段,积极创造条件,大力鼓励地方幼儿园的发展;同时支持其他类型的地方机构发展起来,对地方小学及以上教育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还可以对地方教育做出适当的宣传,让民众认识到地方教育的重要,有了群众的支持,地方教育会越办越好。当然还要监督政策的实施,确定政府工作确实落到实处。

(二)地方学校提高自身竞争力,保障师资力量

韶关市地方教育发展离不开地方学校自身的建设。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必须提高实力,以特色和质

量取胜。

首先,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做出改变,才能使之立于不败之地。推行特色教育,结合韶关市地方当地实际,如韶关市地方主要以农业为主,可以开设相关的学习或实践课程,既做出自己的特色,又能培养当地社会需要的人才。近年来,韶关市地方加强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通过“文化立人”、“文化立教”,达到“文化立校”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校一品”的浈江校园文化特色,以个性发展为目标,走体艺特色之路。

其次,韶关市地方当地有一所大学——韶关学院,该大学的师范专业占了相当一部分,韶关市地方教育在教师选拔上,可以与韶关学院合作,招收适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做到择优录取,不仅看中成绩,还要着重老师素质,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另外,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问题很突出,在调查中,正是由于待遇和地位问题,许多从事教育领域的人都倾向于选择公办学校,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需要改善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适当提高教师薪资,可采取奖励制度,奖励教学业绩好的老师。

(三)加大地方教育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有责任拓宽地方教育的市场空间,调节地方教育的市场供求。要求韶关市地方政府关注地方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关怀和帮助,政府可以适当增加拨给用于地方教育机构的资金,或者减少税收,这对当地地方机构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方面,学校基础设施是学校教学和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对现代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了学校场地建筑面积、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教学仪器等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现代化仪器设备是学校特别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先进性、拥有量和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学校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注重校园美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韶关市韶关市地方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地方学校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学校设立生态园,大自然是孕育生命的地方,现代社会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校园绿化做得好,身处美好环境的学生能学会感受美好的事物,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学生能健康地成长,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人性。

[7]

参考文献

[1]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Z].2009-11-17.[2]王小然.贵州地方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4:1-67.[3]曾贱吉.论我国地方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1):44-46.[4]唐颖.广东地方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D].广东:华中师范大学,2001:1-34.[5]贾建国.广我国地方教育发展的制度非均衡问题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2(23).[6]张铁明.和谐社会:地方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新挑战[J].辽宁教育研究,2008,(3):78-82.

篇2: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题目名称:

学生姓名:(五号空一行)

院系:专业班级:(五号空一行)

指导教师:职称:

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而且也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坚守的最为基本的道德准则。在西方国家里每年的11月25日为感恩节,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

相报”等古训。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怀有感谢之意。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是一种责任意识。怀有“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是一种调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常怀关爱之心、报恩之情,他的心胸将更加开阔,人生将更加完美。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有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意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一种责任意识与自尊意识,是在追求一种人生的新境界。注重中学生感恩教育正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要求,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现状

二、感恩教育的策略

第一、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如结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第一课教学内容,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父母的辛苦。上课时给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忆父母关心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事例。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父母为了子女的学习,大清早就起来帮助做饭,在生活中还经常注意营养的搭配。有的父母自己都舍不得吃好的,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了自己的子女。也有不少的父母上班已经很辛苦了,下班后还要为子女关心这关心那,下雨了要来校送伞,降温了来校送衣服等等。这时教师

要及时地对学生提问:既然父母为了我们已付出了无私的爱,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样去报答自己的父母呢?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感恩一词,懂得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不再让父母操心;不再乱花父母的辛苦钱,珍惜每一份劳动果实;以后自己学业有成一定好好报答父母。

第二、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成长的同时,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也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使学生感恩自己的老师,感激社会关爱。其实学生对于古今中外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和事迹并不陌生,学生都能说出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语句。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的学生给老师起绰号,不尊重老师;上课不专心听老师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要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尊师重教。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今天的是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引导学生要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榜样,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可能爱到别人的帮助,社会也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我们利用活动课时间带领学生参加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的活动,到街上向群众宣传保护环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和增强了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第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中学生的感恩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面对今天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对于每一个中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回报大自然呢?对中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应当重视强化感恩实践。也就是将感恩教育和学校的公益性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能让大家共同受益的无偿性群体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恩德与恩情,最终能够成为高品格的人才。

感恩教育的效果

篇3:农村家庭亲子阅读的现状与策略

一、农村学生家庭亲子阅读的现状

目前, 许多农村家长舍得花钱却舍不得花时间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家长对孩子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比较重视, 但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便打了折扣, 同时对亲子阅读活动的优势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1.重养轻教, 忽视亲子阅读

农村大多数年轻父母要外出工作, 许多学生教养和看护多数是隔代亲属承担起来。他们认为其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满足学生生理需求已成为养育核心, 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生活上。教养中心的倾向, 让很多家长忽视了学生学龄前的学习活动, 对待学生的阅读活动也不例外。

2.家庭中图书配置差异大、问题多

一些家长面对各式各样、内容不一的图书显得不知所措, 于是, 图书内容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就成为家庭图书购置中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因为学生年龄小, 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选择购买图书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手中, 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图书, 很少考虑孩子的意愿, 使得家长为孩子购置图书的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农村学生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 关注农村学生的亲子阅读

阅读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这些正是学生喜欢看书、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多提供一些亲子阅读的空间。同时, 尽早地让孩子获得阅读经验、体验阅读的快乐, 体会在阅读过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养成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

2.创设环境让学生爱上亲子阅读

(1) 提供广泛丰富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农村家庭亲子阅读的材料和形式有限, 主要有图书阅览、听录音看图书结合等。家长还可以利用家庭以外的场所和条件, 使学生随时随地能有机会与图书、文字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和信息。

(2) 注重自然和谐的阅读氛围。在亲子阅读时家长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 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孩子的阅读行为。父母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

(3)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在图书的种类方面应注意丰富多样、涉及面广, 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此外, 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来选择书籍。

3.把握农村学生亲子阅读的指导要点

学生语言发展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 可侧重口语词汇量的扩充, 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和语言流畅性、敏感度的提高。

(1) 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口述或仿编自己听到过的故事,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

(2)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玩一些“顺口溜”、“对歌谣”、“仿编儿歌”等语言游戏, 指导学生学习感知和辨析语音,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3) 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加强对文字的探索欲望、阅读的预期技能和调适技能等方面。

4.农村学生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

(1) 朗读感受法:在亲子阅读过程中, 家长将静止的面画, 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 通过听觉的途径来满足和实现学生阅读的愿望和需要。

(2) 观察理解法:家长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色彩、形状、文字的基础上, 配合适当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观察的技巧和阅读的方法。

(3) 故事表演法:家长和学生以作品中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 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故事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这是深受学生喜爱, 宜静宜动的阅读方式, 当然必须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开展。

5.亲子共读引导, 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

“亲子共读”是孩子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阅读的活动。当孩子坐在父母旁边一起共读一本书时, 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信任感, 而且还会产生使他们对阅读的渴望。亲子共读是引导学生迈入阅读天地的最佳方式。在亲子共读时, 家长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倾注全部感情, 全身心投入, 不仅要注意引导孩子观看画面, 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 而且讲述时所提的问题要恰当富有启发性, 进而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想象。

篇4:农村家庭亲子阅读的现状与策略

一、农村学生家庭亲子阅读的现状

目前,许多农村家长舍得花钱却舍不得花时间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家长对孩子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比较重视,但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便打了折扣,同时对亲子阅读活动的优势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1.重养轻教,忽视亲子阅读

农村大多数年轻父母要外出工作,许多学生教养和看护多数是隔代亲属承担起来。他们认为其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满足学生生理需求已成为养育核心,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生活上。教养中心的倾向,让很多家长忽视了学生学龄前的学习活动,对待学生的阅读活动也不例外。

2.家庭中图书配置差异大、问题多

一些家长面对各式各样、内容不一的图书显得不知所措,于是,图书内容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就成为家庭图书购置中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因为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选择购买图书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手中,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图书,很少考虑孩子的意愿,使得家长为孩子购置图书的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农村学生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农村学生的亲子阅读

阅读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这些正是学生喜欢看书、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多提供一些亲子阅读的空间。同时,尽早地让孩子获得阅读经验、体验阅读的快乐,体会在阅读过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

2.创设环境让学生爱上亲子阅读

(1)提供广泛丰富的物质环境和条件。农村家庭亲子阅读的材料和形式有限,主要有图书阅览、听录音看图书结合等。家长还可以利用家庭以外的场所和条件,使学生随时随地能有机会与图书、文字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和信息。

(2)注重自然和谐的阅读氛围。在亲子阅读时家长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孩子的阅读行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在图书的种类方面应注意丰富多样、涉及面广,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此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来选择书籍。

3.把握农村学生亲子阅读的指导要点

学生语言发展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可侧重口语词汇量的扩充,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和语言流畅性、敏感度的提高。

(1)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口述或仿编自己听到过的故事,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玩一些“顺口溜”、“对歌谣”、“仿编儿歌”等语言游戏,指导学生学习感知和辨析语音,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3)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加强对文字的探索欲望、阅读的预期技能和调适技能等方面。

4.农村学生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

(1)朗读感受法: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将静止的面画,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听觉的途径来满足和实现学生阅读的愿望和需要。

(2)观察理解法:家长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色彩、形状、文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观察的技巧和阅读的方法。

(3)故事表演法:家长和学生以作品中提供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故事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这是深受学生喜爱,宜静宜动的阅读方式,当然必须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开展。

5.亲子共读引导,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

“亲子共读”是孩子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阅读的活动。当孩子坐在父母旁边一起共读一本书时,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而且还会产生使他们对阅读的渴望。亲子共读是引导学生迈入阅读天地的最佳方式。在亲子共读时,家长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倾注全部感情,全身心投入,不仅要注意引导孩子观看画面,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而且讲述时所提的问题要恰当富有启发性,进而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想象。

农村学生家庭亲子阅读是家长、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家长应建立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全新话语系统,享受与孩子们共同阅读的快乐,享受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快乐,使亲子阅读真正成为不断超越自我,共同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学生园)

篇5:山区艺术教育现状与策略

山区艺术教育现状与策略

作者:张静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相对落后,而山区农村艺术教育的落后状况更为突出,因此提高山区基础艺术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指出了山区艺术教育整体现状,以太行山区艺术教育为例,提出了山区艺术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山区艺术教育现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173-01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边远山区的艺术教育其情况更是令人堪忧。山区艺术教育整体现状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山区艺术类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艺术类教学并不完善,在山区,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根深蒂固,学校对学科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再加上经济的落后严重制约艺术教育的发展。致使艺术教育在贫困山区长期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甚至有倒退现象。因此,造成山区学生观察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够稳定,构思与表达不一致,这是山区学生艺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提高山区学生的艺术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山区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育意识比较严重,艺术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音、体、美被统称作“小三科”。有些山区小学如果不是硬性规定或遇到检查,连“小三科”也没有设置。

艺术类课程开课率严重不足。体育课还好些,音美课往往被当做“补丁课”,所有“主课”排齐后才轮到“小三科”填空。遇到考试或是升学班,这些“小三科”连做“补丁”的资格往往也会被取消掉。这样素质教育就被迫给应试教育让了步。

2.2 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艺术教育的作用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了解。学校关心的是升学率,因为只有学校升学率高,排名靠前,学校的工作才能得到肯定,同时学校的生源才会增加。而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艺术课就是放松课,休闲课,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个调节,顺便锻炼一下身体就行了,学不学没有什么必

要。而在高中阶段选修艺术课的学生大多是一些在数理化方向“前途渺茫”的学生,迫不得已,为了不使自己在高考后“失学”,才走学唱歌、画画、练体育这条道。

2.3 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

山区中小学对教学评价的标准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子。一切以升学为主,始终认为“语文、外语、数理化”这几门课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你这几门课的考试成绩上不去,素质教育唱的再高也是白搭。有些小学和初中考试成绩与教师工资挂钩,大多数学区校对教师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排队罚款,贫困山区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不高,有些教师一个月的工资还抵不了一次考试的罚款。

2.4 山区学校艺术类师资缺乏

由于贫困地区艺术类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艺术院校毕业的教师可谓寥寥无几。而且在山区,音、体、美教师往往被编到教辅人员行列里,有也可,无也罢!对于现行的绩效工资来说,音、体、美教师的工资待遇相比之下就差很多,评先、晋级还是一边站。就算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老师也不得不被迫“改行”改教其他学科。

2.5 经济落后也严重制约着山区艺术教育的发展

学习艺术类课程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需要购买一定的学习用具。对于山区的家长和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我所教的年级里好多学生分不清楚出什么是水粉、什么是水彩,因为他们见都没见过。学校艺术类设备也不建全,上音乐课就指着教师凭着嗓子唱,好一点的有架脚踏式风琴就很不错了。全面提高山区学生素质教育

3.1 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是保证艺术教育质量的前提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总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时,应按照上述规定设置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不得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下限。学校应开齐音、体、美等艺术课并保证课时数。这是提高山区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大前提。

3.2 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对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不能单单只看升学率,对于学生优良的评价也不能只看基础文化课成绩。现在中考和会考已经将体育成绩纳入参考范围,这就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健全的表现。要积极探索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3.3 要加强艺术教育教研、科研工作

省、市(地)和县(区)要充分依靠本地区教研、科研机构,多渠道配备音乐、美术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实施音美任课教师专职化,改变长期以来的音美“搭头课”现象,提高专职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为他们潜心教学和研究创造条件。

各地要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建立艺术教研基地,定期组织艺术教研活动。艺术类教师的各项待遇也要正常化,艺术类教师有外出培训、参加学习交流的权利。“请进来,走出去”,拓展艺术教师视野。

3.4 结合本土特色艺术形式,开发校本教材

山区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它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着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优势。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联系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并运用收集到的、自己觉得可创造的素材,进行加工与再创造,来美化心灵、美化校园、美化周围环境。我们应根据山区农村的特点,充分发挥山区农村特有的优势,用农村丰富而又独特的艺术媒材,开发、编写、制作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农村艺术类术校本课程教材。

让乡土教材走进课堂,省钱,省力,而且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比如井陉拉花,在艺术教学中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该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本土的艺术文化传统,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情感。

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山区学生艺术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山区学生生的艺术修养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山里孩子那美丽的心灵也会被开启。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论文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程是新时期培养时代人才的要求,是适应新课改的大势所趋。增强体育课程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随着基础教育在当下的不断发展,在小学体育教育领域也引发了一波狂澜。结合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在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发展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不断渗透,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始全面的开展起来,给学生的学校生活注入了活力。国家教育部对体育教学强调进行透彻的改革,力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体育教学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发面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只有从体育教学的根本入手改变传统体育观念,改善体育教学设施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加深小学体育教育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育意识不够,传统体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课余放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我国的小学里普遍都重视理论知识学习,重视小学的升学率而关于体育教学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体育观念并没有深入到教学体系中。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小学,体育课都采用“放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固定的场地自由活动。男生打打篮球,女生踢踢毽子,仅限于此,老师也不会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另外,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多数家长认为,体育课是浪费时间的,在室外不仅委屈了娇生惯养的孩子还耽误了学习,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学习知识的不是来田径场上玩的。可见,在我国体育教学意识还不够强烈,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很难彻底的进行素质教学实现全方面的德智体美发展。

(2)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场地有限。在一所小学的建设规划中虽然都留出了一定的体育场地,但在一些不规范的小学中,这些场地也只是简简单单的跑道。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仅限于跑步运动,接触的体育活动也单一乏味。目前的小学随着国家教育部的重视改善了教学环境,绿化面积在增大,多媒体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在体育设施的投资方面学校甚至政府还都有所顾忌。体育课上可以供学生使用的体育器材数量不够或者场地不够等等都阻碍了学生对体育的热衷,打消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3)专业体育师资匮乏,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小学配置的体育教师专业性不强,甚至于都是体育兼职教师。对于专业性的体育毕业生也不愿到小学工作,在小学里他们的体育教学成果也几乎得不到重视。甚至在很多小学里,教师积极性不够,不夸张的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一个体育老师给学生上课,且学校也会缺乏一些专业的体育技能培训,很多体育项目对一些兼职体育老师来说也搞不清楚,所以就导致了小学体育课堂中项目的单一乏味。

2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性改善措施

(1)改善传统体育观念,重视体育功能。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善教育观念,针对小学体育教学我们必须首先改变体育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功能。在学校方面,教师首先要从自身认识到体育功能,体育在改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严查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从家长方面来看,家长应该认识到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家校之间的矛盾,在体育教学上达成一致,鼓励学生积极配合完成体育教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等;从学生自身来看,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功能所在,积极配合教学进度的完成,逐渐的来培养自己对体育的热爱。从家校生三方面来鼓励树立体育意识,重视小学体育教育。

(2)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加大体育教学投入。教学设施是保证体育课程正常进行的关键,只有确保教学设施的整体完善才能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给学生的体育课堂配备多样的设施,为体育课堂增添色彩。体育器材至少应该每个班级平均配备,不能简单应付。学校本身体育场地也要进行完善,扩大体育场地,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确保小学体育活动正常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师是小学体育课的引导者,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从教师入手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体育师资团队才能达到对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目标,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从学校方向入手,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制定好教学大纲,按照计划如期进行。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同时应该定期开展体育教学培训,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定期考核,只有考核通过并完成相应的报告才能确保小学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体育教学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才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定的基础。学校规范体育教学管理,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才能在各个程度对体育教学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3结语

体育教学活动并不等同于健身,小学的体育课程也并不是简单的对身心放松,而更严格的来说,是新课改教育下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更深层次要求,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只有从观念上转变,充分认识到体育功能;在设施上不断进行完善,确保体育活动正常进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提高专业性,才能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家长、学校以及学生三方之间充分配合,实现合理的体育教学。

作者:王丹丹 单位:四平市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刘绍曾;从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2]曲宗湖,宋荣芬,毛振明;从对日本学校体育的剖析谈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3]柯世明;对现代体育课程科学化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4]王建平;;浅谈体育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J];甘肃教育;2006年16期

篇7: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培养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知识的转化速度加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信息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需要具有对信息的查找和创新能力。

1信息能力的含义

篇8:谈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教育策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 缺乏指导, 学习成绩欠佳。

这主要是因为, 一方面, 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不高, 要求不严, 在父母“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下, 他们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另一方面, 委托监护人对其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多是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担当。这一特殊的监护群体, 普遍年龄大, 文化水平低, 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和农活, 这使得他们不但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 而且也无法给予留守儿童以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2. 自由散漫, 存在认知偏差。

在留守儿童的监护过程中, 委托监护人多是一味放纵, 百般溺爱, 会尽力满足其物质需要, 但却很少能够关注其内心世界, 对其行为更是缺乏有效引导。此外, 这部分儿童的家长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内心往往会产生一种愧疚心理, 他们常通过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讨好孩子, 这种行为极易使孩子产生“读书无用”、“享乐至上”、“金钱万能”等错误认识。

3. 情感饥饿, 引发心理障碍。

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留守儿童在这一时期却被迫与父母分开, 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引导, 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加之委托监护人也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使得其情感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会引发他们焦虑、自闭、消极、自卑等不良心理的产生。

4. 行为不良, 缺乏自律意识。

留守儿童和委托监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 只要不犯大错, 委托监护人对他们的行为一般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 加之学校和家庭之间在衔接上存在“真空”, 致使留守儿童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此外, 部分留守儿童自律意识很差, 同时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其伤人或被伤害情况在校内外时有发生。

二、教育策略

1. 明确责任, 加强交流。

家长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 要与学校、社会共同把教育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一方面, 应加强与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 并主动与孩子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进行交流, 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 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予以指导, 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交流。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 家长要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心理变化, 并明确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与期望, 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谅解家长的所作所为。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如, 写信、打电话、视频聊天等。

2. 科学管理, 关爱学生。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要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鼓励、帮助, 在学习上予以优先辅导, 生活上予以优先照顾, 活动上予以优先安排;各班级应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档案要全面反映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 制定专门的教育方案, 采取科学的教育措施;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对于他们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及时处理, 并加以耐心引导和教育;定期家访并举办监护人座谈会, 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深入交流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形成家校合力;开展心理咨询, 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等。

3. 创造环境, 促进成长。

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仅靠家长和学校还远远不够, 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不断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成立专门指导机构等, 并引导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促进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篇9: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关键词:钢琴  高校教育  现状  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自身内在的艺术涵养的塑造,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现代家长的认可和推崇,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深入地学习音乐专业课。因此,针对现代高校中的钢琴教育问题,本文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和研究有效改善钢琴教育的方法和科学性的教学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音乐,提高高校的外在声誉和影响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高需求和高要求。

一、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分析

由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钢琴教学规模也开始扩大,在招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盲目的招生计划,而忽略了招生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后期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现代校钢琴教育的课堂还是注重于理论的教学和指导,不能够真正贴近生活和社会实践,使得众多高校的艺术学生在毕业后并不能被现代社会所认可和理解,从而影响了高校艺术生的就业问题和个人发展。然而,在现代音乐的教育中,钢琴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学习课程,是众多高校都需要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这是因为钢琴课的开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现代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正确的指导下认识音乐教育,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和高艺术水平的现代化青年,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现代高校的钢琴教育越来越普遍,而高校在招生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艺术能力和塑造能力,使得招生进来的学生的音乐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现代高校钢琴教育的计划和进程,同时也诱发了钢琴教育课程中的问题。

二、高校钢琴教育现状的解决策略和方案

(一)拓宽课程学习的内容,理论联系实践

对于现代高校的钢琴教育的课程选材是很重要的,因为理论的课程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所以需要在现代钢琴教育的理论学习中,不断地丰富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的眼界,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类似于民族传统音乐的钢琴作品、现代流行音乐的钢琴作品,以及外校的课程教材,甚至是欧洲的教材等,综合各种类型的音乐学习,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练习,并紧密的联系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钢琴的操练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分离,发挥音乐的真正魅力,提高学生自我的音乐作品鉴赏力,培养学生即兴伴奏的实践水平。

(二)积极的转换课程教学方式

由于钢琴教育的内容与其他一般课程的教学不同,因此首先需要掌握好钢琴教育的实质特点,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基础水平,开设不同类型和内容的教学,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正如不同基础的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只是完成教师的课程教学计划,这样会使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积极地转换课程教学的方式还是必要的。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结合现代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分析,高校的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以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因此教师作为提高学生钢琴学习的主体,首先应当加强高校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注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以此改善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另外,更需要定期对高校钢琴教师的技能和素质进行检测和培训,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丰富教师的内在修养,从而保证高校钢琴教育的科学性,推进现代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钢琴教育在现代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此需要切实的改善高校钢琴教育中的不足,以此解决和完善钢琴教育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能力和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麟.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上一篇:中石化各油田情况简介下一篇:人生哲理的文章有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