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2024-05-04

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共10篇)

篇1: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应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尽量使用套管针或选用九号头皮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药物,706代血浆、全血等。

(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用心电监护仪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根据生命体征情况,遵医嘱应用升压药物,必要时微量泵注入。

(四)协助医生做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五)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并保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嘱患者禁食水。

(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清新。注意为患者保暖。

(七)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备皮、注射前药物,待手术。

(八)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陪伴病情重的患者,使其有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篇2: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监测患者意识情况,P、R、BP、CVP、尿量、肢体温度、颜色,注意有无休克的表现。

⒉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注意呼吸的形态及频率。

⒊观察腹痛的特征、无腹膜刺激症,判断是实质脏器损伤还是空腔脏器损伤。⒋观察患者的体位及局部软组织损伤、肢体活动情况。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人工呼吸。

⒉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以上肢静脉为宜(1路扩容输血输液、1路滴注或推注各种药物),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⒊体位:抬高下肢15°~20°;合并休克者,取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⒋遵医嘱立即行备皮、皮试、合血、导尿、胃肠减压等,协助做好术前准备。⒌术后护理:

⑴体位: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必要的体位,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 ⑵遵医嘱准确给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⑶严格记录24h尿量,观察尿量颜色,并做好护理记录;

⑷切口护理:定时观察敷料,是否有出血及不正常分泌物,敷料被浸湿时注意其颜色、性质及量,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并做好记录;

⑸疼痛护理:如采取合适体位、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辅助疗法等;

⑹引流管的护理:明确各种引流管的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和保护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定时更换引流袋。

⑺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据情况鼓励适当活动。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⑴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留置氧气管、胃管、导尿管按相应常规护理。

⑵口腔护理2次/d,协助翻身、拍背,指导咳嗽咳痰,及时吸痰,防止肺部感染。⒎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指导饮食。

⒏心理护理:鼓励开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㈢指导要点

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⒉适当休息,注意锻炼,促进康复。⒊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篇3: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外科共收治腹部外伤患者64例,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27~45岁,平均年龄(32.2±2.5)岁。经过调查发现其外伤原因如下:高空坠落20例,交通意外12例,打击致伤14例,高空坠物砸伤10例,其他原因8例。经过验伤后,肝损伤患者10例,脾脏损失患者18例,胃损伤患者3例,小肠损伤患者18例,肾脏损伤7例,结肠损伤8例。并且伴有颅脑外伤4例,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7例,盆骨骨折2例。64例患者在住院之后经过腹部穿刺检查。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其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或者气管切开术,建立体外微循环,减低患者出血性休克概率。对35例肝脏、脾脏或肾脏破裂的患者进行修补术;对于3例胃部损伤患者进行胃修补;对于25例肠道损伤患者,根据情况进行肠系膜修补或者肠修补。同时,对于4例伴有颅脑外伤的患者及时清除颅脑内的血块,对22例上、下肢骨折或盆骨骨折的患者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医务人员要保证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同时预防患者腹内感染。

1.3 疗效评判

观察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且随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对其健康状况、身体疼痛等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库进行处理,采用方差对组内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中61例患者存活,存活率占95.31%;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达4.69%。死亡患者中出现脑疝2例,多脏器衰竭1例。存活率与病死率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出现并发症共5例,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腹腔感染2例,肠瘘1例。根据随访后的调查发现,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恢复良好。详情见表1和表2。

3 讨论

以上数据表明,经过手术治疗,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存活率高达95.31%,术后为并发症率达92.19%,证明使用手术治疗闭合性腹部外伤疗效较为优异。

闭合性腹部外伤是多发的急腹症,其主要特点在于致伤因素较多,损伤部位较复杂,甚至伴有多种脏器损伤、多部位损伤或者隐蔽性损伤,这些都会对及时治疗造成障碍,耽误患者的治疗进程[2]。因此在治疗中,要判断患者有无内脏损伤,依靠CT技术判别,同时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出血行休克[3]。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密制定治疗措施,对于患者尽量保证其脏器的完整性,对于肝脏、肾脏或脾脏等使用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于肝脏损伤患者在修补术无法解决其根本时采用清创切除治疗[4],但是对于脾脏来说,最大限度进行保留。正确处理好感染、止血、修补与切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保障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对于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其治疗需要防止出血性休克的产生,在进行手术之前,首先建立循环复苏,改善微循环,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道[5]。同时保障患者呼吸顺畅,必要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或气管切开通气,这些都是防止休克产生的术前准备。

本文中围术期严格坚持“术前充足准备、术中严密观察、术后随访跟进”的一系列干预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抓住治疗时间,制定合适手术方案,并且我院在其术后配备专门医护人员进行术后抗焦虑心理辅导,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尽职尽责。

综上所述,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抓住时间,早发现早治疗,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对其进行诊治是保障患者健康的依据,对患者存活影响很大,并且在治疗过程之中要进行抗感染,防止患者疾病恶化。

摘要:目的 探究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对其进行统计整理。结果 对6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3例患者治疗无效,61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达95.31%。治疗有效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需及时治疗,采用正确的治疗手法能够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预后生活质量良好。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肖步耘,欧阳映辉,罗昭胜,等.腹部严重多发伤66例救治体会[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9,8(2):98.

[2]陈锋.闭合性腹部外伤110例的诊治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10-111.

[3]周中胜,郭杰.36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2):96.

[4]赵永.73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96-97.

篇4: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患者行CT及B超作为辅助确诊工具,根据确诊时间的长晚分为早期组和延迟组,两组各40例。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性质及脏器损伤程度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分析手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早期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迟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

结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务病情复杂,表现很难判断受伤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进行进一步确诊。治疗方面早期及时治疗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尽早的确诊受伤部位,并依据病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关键词:急性闭合性 腹部外伤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74-02

1 概述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特征

1.1 论述闭合性腹部外伤对患者的伤害。腹部闭合性外伤常发生在交通、生产或生活事故中。其外伤治疗预后结果与内脏损伤密切相关,腹部闭合性外伤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如脑外伤、胸外伤和骨折等,易掩盖病人的病史和体征,而扰乱临床上的诊断。腹部的损伤往往是由于直接的或间接的暴力损伤反致,患者可感觉到腹部剧痛,伴有恶心、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脉搏增快,或伤后不敢翻身走动,动时腹痛加剧,或腹胀逐渐加重,以上症状都是可能发生腹内脏器损伤的表现。闭合性腹部外伤病情复杂而且严重,临床上的诊断比较困难,如果延误了治疗抢救时机,可危及患者生命。

1.2 概述现阶段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检查方法。因为腹部闭合性外伤如发生内脏的损伤绝大多数需要早期手术治疗,所以认真判断是否发生内脏的损伤,以及何种脏器的损伤十分关键。在判断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借助其它辅助检查。常规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内脏损伤的方法:是否出现休克征象;腹部持續而进行性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有气腹表现;腹部出现移动性的浊音;有便血、呕血或尿血;上述症状的表现是发生内脏损伤的可能。主要辅助诊断方法: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的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腹腔穿刺抽到的液体后,可根据其性状推断脏器受损的类型。如果抽不到液体并不能排除没有脏器损伤的发生,可进一步进行腹腔灌洗术的方法。其次,CT、B超及X线也是辅助检查的方法。

2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为了保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输液或输血通道,必须迅速建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及双上肢2条通道,及时放置胃管和导尿管等。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迅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为患者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以促使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如果患者发生休克,快速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部分可能发生血压和血流失衡的患者,为了改善心功能,可酌情给予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在初步稳定患者病情后,及时全身检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辅助方法,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方案。

3 疗效分析

早期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迟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80例患者均在不同时间进行了腹腔穿刺方法加以确诊,腹腔穿刺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方法,在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方面确诊,尤其是对定性检查是否有脏器的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因为部分患者因为个人个外界因素就诊延迟等原因,确诊延后,耽误确诊的治疗。

从治疗方面,首先不随便搬动伤者,不注射止痛剂,不给饮食,严密观察。其交观察内容包括:①脉率、呼吸和血压;②腹部体征;③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④必要时重复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术。必须第一时间纠正体征的变化,及时补液和补血,注射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腹腔感染。疑有空腔器官破裂或有明显腹胀时,应进行胃肠减压。待基本症状稳定后,再进行进一步诊断的实施。

4 总结

对于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必须应争分夺秒,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以其迅速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诊治方案,以挽救患者生命。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将更加及时、有效。急性闭合性腹部外务病情复杂,表现很难判断受伤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进行进一步确诊。治疗方面早期及时治疗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患者,尽早的确诊受伤部位,并依据病情及时采取施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赵中江,谢谦,赵佳.外伤性肝脾破裂术后发热探讨(附60例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Z1期

[2] 徐可福.交通车祸所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458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8年03期

[3] 解光艾,刘永庆.腹部穿刺和B超对脾损伤诊断的互补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4] 史连胜,向凯,陈天军,金芙萍.脑—腹联合伤死亡原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篇5: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5例, 男33例, 女12例, 年龄3~78岁, 平均41岁。其中脾破裂20例、肝破裂5例、肠穿孔14例、膀胱破裂2例、肾挫伤2例、胰腺损伤1例、腹膜后血肿1例。本组病例合并伤9例, 其中合并颅脑外伤1例, 骨折4例, 血气胸2例、尿道损伤2例。人院时处于休克状态7例, 人院后保守治疗8例, 其余37例行肝脾切除或修补、肠修补或肠造口、膀胱修补、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手术。本组患者经抢救死亡1例, 其余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2.1.1

对于严重内出血或多脏器损伤合并休克的患者, 入院后首先给予抗休克处理。 (1) 使用大号静脉留置针, 迅速建立2~3条近心端静脉通道, 根据医嘱快速输血和输入平衡盐溶液; (2) 取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0~300, 下肢抬高150~200;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流量3~4L/min;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 躁动者给予安全防护措施, 严防坠床; (5) 对合并骨折等复合伤患者, 应协助医生做好紧急处理, 如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者。对伴颅脑损伤者, 需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6) 严重休克患者, 需留置尿管, 观察尿量。

2.1.2 术前准备

大部分闭合性损伤患者需早期手术治疗, 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包括备皮、导尿、留置胃管, 心理护理等。

2.2 病情观察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常呈现不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损伤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若合并其它明显损伤, 腹部症状常被掩盖, 因此, 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2.2.1 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脉搏的变化可提示机体循环功能的状况, 应观察脉搏是否有力, 如血压偏低, 但脉搏可触及说明组织灌流尚可;观察血压变化, 若脉压差小, 即使血压正常或高也提示有休克存在, 是诊断早期休克的重要指征。

2.2.2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如神志、皮肤粘膜色泽、末梢循环、体温、尿量。做好特护记录, 及时报告。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下降提示休克的可能, 应给予保暖, 加快补充血容量。

2.2.2 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腹部损伤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 很容易漏诊, 通常情况下, 空腔脏器破裂时, 腹痛为主要表现, 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实质脏器破裂早期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可伴腹胀和移动性浊音, 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或B超检查发现腹腔积血[1]。如伴有排尿困难、血尿者, 泌尿系损伤的可能性较大。空腔脏器破裂致消化液外漏, 腹痛一般比较明显, 单纯的实质脏器损伤腹痛通常不明显, 须引起高度重视。有的患者因肋骨骨折疼痛剧烈而掩盖了脾破裂的早期症状;有的入院时无明显临床表现, 几天后突现休克。本组有1例患者外伤后腹部无明显体征, 2天后突发腹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脾破裂。

2.2.3

观察期间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一般不使用吗啡类镇痛剂, 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饮和禁灌肠, 以防肠内容物漏出增加或延误手术治疗。

2.2.4

注意督促掌握实验室检查结果, 尤其是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进行连续动态观察, 如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进行性下降的趋势, 说明有内出血的可能。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24 h内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各1次, 以后依病情改4 h测1次至病情稳定;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及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神志、皮肤粘膜色泽、末梢循环等情况, 以判断病情的转归。

2.3.2 体位

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与体位引流、减轻腹壁张力;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防止肺部感染;肝脾修补术后卧床时间应延长;其余患者应多翻身、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2.3.3 保证静脉通道的畅通

遵医嘱及时输入抗生素、血液制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采集血标本, 复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电解质等的变化。

2.3.4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向病人和家属讲解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及时观察和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颜色与量的变化;每日更换引流袋;若发现引流液为新鲜血液且数量较多, 提示有内出血的可能, 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3.5 心理护理

由于意外受外, 加上手术创伤, 患者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预后情况等, 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 多做护患交流, 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 消除不良情绪对身体康复的影响。

2.3.6 饮食

腹部手术后大多需禁食, 待胃肠功能恢复后进少量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饮食, 后逐渐改为半流质;肠穿孔术后禁食时间较长, 需静脉营养治疗。

2.3.7 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床单元整洁, 协助病人活动。卧床、禁食患者注意口腔护理、会阴部护理, 保证病人舒适。

3 小结

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 有些症状隐匿、体征较轻,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 提供诊断治疗依据;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心理护理, 增强病人的信心, 能促进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篇6: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关键词】 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就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现代社会中,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不断增多,多由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生活事故等引起,造成患者骨折、脑外伤、胸外伤等,个别患者外伤不明显,伴随着腹内脏器的损伤。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检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及康复。笔者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210例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就诊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210例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男153例,女57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6.8岁。其中21例斗殴伤,102例车祸事故,31例跌倒伤,56例生产伤(21例坠落伤,35例机械冲击伤)。患者受伤情况:其中51例患者出现肾损伤,46例患者出现肝破裂,26例患者出现肠破裂,19例患者出现严重腹壁挫伤,22例患者出现膀胱破裂,16例脾破裂,20例腹膜后血肿,10例合并伤(颅脑损伤6例,休克4例)。

1.2 纳入标准 患者伴随着严重腹痛,出现暂时或者较长时间休克,有固定的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患者出现呕吐、血尿等现象,患者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所有患者就诊时,均紧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及急诊生化检查。

1.3 方法 对患者的受伤原因、感受等进行询问,对42例病情较轻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其余病情较重患者分别给予肠修补、肝修补、脾切除等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在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2 结 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135例,显著有效5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100%。

3 讨 论

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而迅速的诊断及评估,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观察及清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对患者的呼吸道内的异物、血液、痰液等进行清理,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观察,对患者的知觉及认知意识进行观察,对呼吸困难、缺氧患者给予氧气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留置针操作,进行急救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观察,对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对创伤严重患者或者出现休克患者给予输血级平衡盐溶液注射,扩张患者的血容量,避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功能损害等疾病。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头部及躯干抬高30°左右,下肢抬高20°左右,每分钟给氧6~8L。对出现严重呼吸障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并尽早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现休克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易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在进行静脉通道的建设时,至少保留两条,补充液体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患者休克情况的加重;对血压降低较大的患者静脉滴注多巴胺加入液体,保证有效输液。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间隔15~20min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等进行观察,及时将情况告知主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保证患者紧急救治所需要的备皮、胃管等设备的齐全。若患者腹痛加剧,腹内出现移动性浊音,表明患者腹腔脏器出现出血或者破裂,要马上对患者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患者手术24h内,间隔0.5~1h对患者的脉搏、呼吸等进行及时观察及记录;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间隔4h观察一次。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静脉充盈度、皮肤及尿量进行观察,患者出现尿量减少情况时,要马上通知主治医生进行检查。对患者体内引流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与清洁,对引流物的基本性质进行观察与记录。若引流管内出现大量的新鲜血液,则说明患者可能出现腹腔出血,要进行紧急救治。医护人员要保证引流管的清洁无菌,避免导致患者感染,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引流管的拔除。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昏迷患者要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血压稳定后可采取半卧体位,保证腹腔内残留液流出即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依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患者的肠胃功能。进行肝肾修补手术的患者,必须卧床一周,再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活动。患者活动要适量,避免再度出血。患者术后3d内禁食,术后一周食用流质、半流质食物;接受胃肠道破裂修补手术患者禁食时间适当延长,患者的饮食清淡,避免硬食、辛辣食物等对患者的刺激。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通常伴随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了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本次研究显示,术前、术后对患者给予全面、精细的护理办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霍晶晶.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2013,6(6):146-147.

[2] 龙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M].第17届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456-457.

[3] 邝世英.多发性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93-94.

[4] 马其彬.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92-93.

篇7: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40例。其中, 男132例、女8例, 年龄者73岁, 年龄小者8岁, 本组病例中, 肝破裂7例, 脾破裂35例, 肠破裂42例, 膀胱后尿道破裂1例, 肾挫伤5例, 合并骨盆骨折, 肋骨骨折及其他器官损伤22例, 腹腔多脏器损伤18例。入院休克状态者26例, 保守治疗患者15例, 其余109例患者均进行手术, 其中休克死亡2例, 严重感染死亡1例。其余均成功救治。

1.2 方法:

观察入院患者病情变化, 配合医师准备腹腔穿刺用物, 做好移动性床头腹部CT和B超的配合。

2 急救与处理

2.1 急救原则:

腹腔出血脏器合并休克, 抗休克为救治原则。

2.2 处理步骤:

(1) 体位:患者去枕平卧, 头和躯干抬高20°~30°, 增加循环血量。采取抗休克后, 血压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升压缓慢, 颜面苍白, 脉搏细数、表情淡漠、四肢冰冷、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 考虑腹腔内出血或实质性脏器损伤, 立即做好剖腹探查术准备。 (2) 吸氧:取仰卧中凹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患者由鼻导管给氧流量6~8 L/min。 (3) 快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保证输血、输液、给药通畅, 快速扩充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 (4) 留置尿管:24 h监测尿量, 可反映肾血流灌注指标, 显示休克轻重。健康人每小时尿量为30 m L, 如患者尿量接近正常, 表明休克已纠正, 如尿量过多, 要减少输液速度, 尿量持续过少, 警惕肾功衰竭。休克者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有效观察循环机心功能的动态改变。 (5)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卧于健侧, 防治呕吐物误入气管, 以免发生窒息与吸入性肺炎。若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呼吸困难, 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辅助机辅助呼吸, 给予呼吸兴奋剂。气管套管每天煮沸一次, 套管口用湿纱布覆盖, 及时用吸引器析出呼吸道分泌物, 痰液黏稠者给予稀化痰液性药物、a糜蛋白酶等。

3 监测与观察

3.1 入院后, 每隔15~30 min注意观察测量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 面色与尿量, 做好24 h出入量登记。

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 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干燥、表情淡漠、脉细弱、四肢末梢发绀、有时烦躁不安收缩压声调由强变弱, 脉压变小, 尿量相对减少, 提示内脏出血, 诊断休克早期。为有效提高观察效果, 护士做到: (1) 察言观色; (2) 询问外伤史; (3) 查心率尿量; (4) 综合临床资料汇总, 做出护理鉴别诊断; (5) 通知医师确诊, 做好药品、输血及抢救器械的用物, 配合抢救。

3.2

迅速建立静脉渠道, 保证充血容量及水电解质, 并观察心肾反应症状。

3.3 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每30 min检查1次腹部体征, 明确手术指征及腹部损伤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 很容易漏诊。 (1) 单纯性腹壁损伤, 采取保守治疗。 (2) 出血较重者, 进行腹腔穿刺吸出血压, 给予加压包扎, 观察出血动态。 (3) 空腔脏器破裂时, 可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膜弹跳痛;并伴有休克, 输血输液扩容后, 血值上升不明显;实质脏器破裂早期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伴腹胀和移动性浊音。腹痛加剧、腹式活动受限。腹穿有新鲜血和胃内容。 (4) 泌尿系损伤:患者出现血尿, 导尿管插入障碍, 见有尿道裂伤。

3.4 腹腔多功脏器损伤:

心、肺、肾、脑等伤情病症复杂, 且相互掩盖, 须鉴别诊断。临床对意识、瞳孔、呼吸、尿色等病情的改变实施综合分析。

3.5 禁食水:

患者没有确定诊断前, 由于疑似胃肠穿孔或肠麻痹, 因此, 严格控制水摄入, 避免由于肠穿孔或肠麻痹导致大量肠内容物漏于腹腔, 使腹痛加剧。

4 术前准备

4.1 向患者介绍伤情及手术目的、意义、术式及效果, 做好术前一切准备。

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 舒缓患者焦虑情绪, 配合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2 具体方法:

(1) 腹部备皮、胃肠减压、留置尿管, 灌肠。 (2) 药物试敏:青霉素、普鲁卡因药敏试验; (3) 做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4) 术前麻醉给药; (5) 监测体温, 预防感冒, 影响手术预期。

5 术后护理

5.1 观察病情:

(1) 术后24 h内给予一级护理, 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各1次, 重点观察意识变化, 预防术后出血复发休克。 (2) 待患者麻醉清醒, 患者病情平稳, 可改制二级护理, 4 h测1次至病情稳定。 (3) 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周围静脉充盈度。

5.2 体位:

(1) 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 h, 生命体征稳定后改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 鼓励患者深呼吸, 咳出气管内分泌物, 避免肺部感染;同时。 (2) 体位引流, 可减轻切口张力, 减轻疼痛。 (3) 建议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防治肠粘连并发症。

5.3 饮食护理:

术后1~2 d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待胃肠功能恢复拔出胃管或排便排气, 给少量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饮食, 逐渐可改为半流质。

5.4 注意体温变化:

术后1 d, 体温在37~38℃, 称手术吸收热, 不需要降温, 2~3 d会恢复正常。若超过39℃并伴有畏寒、腹胀等症状, 提示腹腔有感染, 立即通知医师, 同时, 快速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 详细做体温监测工作。

5.5 各项引流管护理:

(1) 腹腔引流管护理:注意引流液的色泽及质量, 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定期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更换引流管。每日记录引流量, 更换引流袋。 (2) 胃肠减压管护理:保持胃管引流管通畅、观察有无阻塞, 滑落, 负压装置有无漏气等, 记录引流出胃液的颜色和, 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出现, 提示有出血倾向, 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置。

6 讨论

由于机体多重要脏器存在与腹部, 因此, 外界打击极易造成腹部闭合性损伤, 病症复杂, 很多脏器症状隐匿、体征较轻, 很难鉴别诊断。因此, 要求护士要做到快速评估病情、果断决策、有条不紊、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尽早发现内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 采取急诊或者择期手术, 要预见性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工作, 缩短各项处理时间, 掌握与患者家属的语言交流技巧, 使之主动配合系统护理程序运用, 更加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疾病良性转归, 控制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外科收治14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 对其进行疾病观察及与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通过有效观察病情, 采取积极救治手段和规范护理, 15例保守治疗, 125例进行手术治疗, 13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2例休克死亡、1例严重感染死亡。3例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转专科治疗。结论 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创伤严重, 大出血, 全身情况复杂, 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短期控制出血, 抗休克, 尽快逆转患者严重的生理紊乱, 以挽救患者生命, 减少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观察,救治,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惠芳.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8 (2C) :488.

[2]刘长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12) :5304-5305.

篇8:儿童突发腹部外伤的急救护理

关键词 腹部外伤 儿童 急救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34

儿童腹部外伤是普通外科的常见急症,特点是发病率高、伤情重、变化大,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当,死亡率高。对此类患儿除做好对症处理外,护士能准确判断伤情并与医生密切配合[1,2],迅速纠正休克,做好院前急救和术前准备,争取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2005~2010年抢救突发腹部外伤患儿26例,均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抗休克及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工作。现将抢救护理措施及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5~2010年收治腹部外伤患儿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12岁,平均9岁。严重损伤原因为撞击伤14例,挤压伤3例,跌伤7例及车祸伤2例。其中单纯性腹外伤16例,复合性10例,其中15例患儿入院时即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平均血压低于70/40mmHg,血压0 4例;患儿入院后分别行腹部B超、腹腔穿刺、X线或CT检查来明确诊治。

2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5例经手术治疗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96.15%。

急救与护理

正确判断病情:详细了解受伤史,包括受伤时间、受力部位、力量大小、倒地姿势、首先着地部位、受伤后至就诊之间的病情变化等。通过了解受伤机制,一方面可初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可能伤及的腹内脏器;另一方面也可了解有无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如脑、胸、骨骼等系统损伤。

卧位的护理:在尚未确定伤情时尽量不要盲目搬動患儿,保持平卧体位,转运过程中,大儿童身下可放置一木板,婴幼儿则2人双手平放于患儿身体下方托起患儿,注意保护腹部以免再次发生撞伤。

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血块。患儿尽量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机械通气期间加强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并根据患儿血氧饱和度,损伤压迫与疼痛程度提供相当的吸氧量。

确保患儿适当的体液补充:立即建立两路静脉通路,一般选用一次性留置套管针,输液在上肢而不在下肢。快速输液以20~30ml/(kg·小时)为标准,尽快恢复有效循环,然后根据血压、脉搏、皮肤、黏膜及肢体温度等情况评估液体的丢失量,决定补液的速度和容量[3]。液体的选择上,目前按照“加”“减”“乘”“除”法4字方针抗休克是最有效的措施。即加大晶体用量,减少胶体用量,成倍地补充丢失量,不能过分依赖升压药。当患儿有明显失血征象时,应毫不犹豫地输血,现多主张成分输血或自体输血。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儿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皮肤黏膜及腹部体征等情况的变化,记录出入量,掌握动态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呼吸不规则、心跳微弱,应就地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如有心脏停跳,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除颤治疗。

伤口管理:对开放性腹部外伤及肠管脱出的患儿,不可盲目将肠管送回腹腔,可用清洁湿布覆盖后急送医院。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污染。并做好疼痛评估,必要时给予止痛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剧痛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饮食管理:不要让患儿饮水及进食,以免延误手术的最佳时机[4]。需要严格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一旦发现病情加重,可紧急实施开腹探查术。尤其是伤后出现腹胀,疑为消化道穿孔及腹腔积血较多时,更应给予胃肠减压。

在对儿童突发腹部外伤的急救过程中,认为及时正确判断、全面检诊、快速救治、密切配合、分工合作、重视急救、抗休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挽回患儿生命的关键,可提高该类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合芹.重症复合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6):78-78.

2 文晓平,叶雪峰,鲍旭,等.150例复合伤的整体急救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30-31.

3 余如平.创伤患者急诊手术中静脉输液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5):68-69.

4 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9-10.

篇9: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28例, 男21例, 女7例;年龄最大61岁, 最小10岁。其中脾破裂9例;肝破裂8例;肠穿孔7例;肠断裂伤2例, 膀胱破裂2例;胃穿孔3例。本组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 余均痊愈出院。

2术前观察及护理

①迅速安置好患者, 不随便搬动, 以免加重伤情, 每30~60 min测BP、P、R各1次, 并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神志, 注意有无口渴、表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 呼吸、脉搏加快等失血性休克现象;②建立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 预防休克, 给予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腹内感染;③严密观察腹部体征, 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有无缩小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等。协助医生及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腹腔穿刺、B超检查及血常规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④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关心安慰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⑤术前准备:做好术前药物过敏试验及配血准备, 手术区域备皮。根据病情需要放置胃管及尿管。

3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观察[2]

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面色、尿量的变化, 严密观察有无腹腔内出血。如有意外, 及时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

3.2 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腹腔内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并随时注意观察引流量、性状, 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

3.3 加强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 避免切口的疼痛与裂开。协助危重患者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对留置尿管者, 要加强尿道护理, 防止逆行感染。

3.4 对症护理

闭合性腹外伤患者术后需禁食, 且常伴低热, 消耗显著, 因此, 要加强静脉内营养支持治疗。消化道经受创伤、手术、禁食三重打击, 常伴有应激性溃疡, 出现呕吐咖啡色胃液或排柏油样便。严格记录呕吐液和大便量, 以便估计出血量, 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止血、输血处理。此外, 当患者恢复肛门排气后, 即可进食, 从流质饮食、半流食到普通饮食逐步增加, 指导患者进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饮食。

3.5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腹部闭合伤患者的护理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外, 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 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因腹部闭合伤使患者产生极度的痛苦与焦虑、恐惧, 再加上某些插入性操作如置胃管、尿管等, 致使患者即刻出现恶心、呕吐、频频尿意等不适,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 应向患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以友善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和依靠, 使患者能获得安全感,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抢救时机。

4健康宣教

4.1 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 待患者情绪较稳定, 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病情时, 护士可把有关伤情、治疗、检查、饮食、休息、预防感染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讲解, 申明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最大危险是延迟性出血, 而一般认为脾破裂延迟性出血多发生在伤后2周内, 主要原因有[3]:①腹内压突然异常增加, 如便秘或剧烈咳嗽;②剧烈活动或再次外伤, 而本组3例发生延迟性出血, 发生率为8.1%, 分别发生在伤后4、7、8 d, 因咳嗽或下床摔倒所致, 故伤后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同时, 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重视其主诉, 预防和及时处理肺部感染、便秘及其他合并伤。

5出院指导

①1~3个月内不应参加重体力劳动, 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②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暴饮暴食;③肝破裂、脾破裂术后出院3~6个月后复查;④出院后如有腹胀、腹痛等不适,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夏穗生.现代腹部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503.

[2]Bond SJ, Eichelberger MR, Gotsball CS, et al.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blunt hepatic and splenic injury in children.Ann Surg, 1996, 223 (4) :286.

篇10: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0例普外伤患者进行治疗。详细分析病情,认真查体,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做好手术准备;结果:20例腹部外伤患者,通过手术及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治愈腹部外伤的关键。

【关键词】腹部外伤;手术;诊断

【中图分类号】R65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66-01

腹部外伤分为开放伤与闭合伤两大类,平、战时均较常见。开放伤与战时最多见,主要为火器伤及刀刺伤,如有入口与出口为贯通伤,只有入口无出口称盲管伤,开放伤又可根据抚摸是否穿透,扶墙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穿透伤与非穿透伤,穿透伤腹腔内脏多有损伤。闭合伤多为击伤、挤压和爆震等所致,也可分为腹壁上和腹内脏器伤。腹内脏器伤可分为实质脏器伤与空腔脏器伤,还可分为单一脏器、多个脏器及合并腹外脏器伤等,腹部外伤诊断的关键是确定有无腹内脏器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性休克与腹膜刺激症。开放伤根据致伤物的方向、入口与出口或入口与存留弹片的联系,一般容易诊断。闭合伤根据有无内出血或腹膜炎的体征,可作出诊断。但有时诊断困难,特别是多发伤,由于其他部位伤情的掩盖,腹内脏器伤常被忽略,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查体,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便早期正确诊断,应严密观察并做好手术的准备。

1临床资料

根据我院近年来普外科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最大年龄63岁,

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3.8岁。20例腹部外伤患者中暴力撞击伤6例、挤压伤3例、坠跌伤5例、乘车减速撞伤6例。

2临床诊断

2.1外伤史腹部除后面的脊柱和上面的筋骨较紧实外,其余部位均为软组织、对暴力缺乏坚强的防御。撞击、挤压、坠跌,乘车突然减速等,均可造成腹内脏器损伤。因此,对任何作用与腹部的暴力,都应该提高警惕。腹部外伤伤员有外伤史,应详细询问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当时的体位、致伤物种类、暴力大小及伤后情况。有的腹部外伤伤员,其受伤部位可在腰、背或胸部,有些火器伤因受伤时所特有的通道,致伤物入口可远离腹部,只要伤到经过腹部,都会引起腹内脏器损伤。

2.2症状可根据以下症状作出初步判断。

2.2.1腹痛为首先表现和主要症状。单纯腹壁伤,腹痛部位局限。体位改变疼痛物明显变化,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减轻。腹内脏器伤,一般腹痛范围较广泛,在搬动或变动体位时,疼痛更为明显,腹痛常逐渐加重。胃、十二指肠、近端空场、胰液流入腹腔,可引起刀割样剧烈疼痛。单纯的腹内出血,腹痛较轻,可仅有胀痛或钝痛。

2.2.2休克单纯腹壁伤一般不发生休克,多为肝、脾等实质性胀气或大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所致。休克程度一般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越多,休克也越严重,伤后晚期若出现腹腔严重感染,也可出现脓毒性休克。

2.2.3恶心、呕吐为腹内脏器伤,出现腹膜受刺激常见症状,上消化道损伤时,呕吐物常有鲜血或血块。

2.2.4腹胀一般出现较晚,多为腹腔感染引起的常麻痹所致。腹腔内出血、腹膜炎、腹膜后出血可引起腹胀。

2.2.5便血与血尿结肠、直肠损伤,可有便血或肛门有血液流出,有血尿者,表示有泌尿系损伤。若伤后无尿,膀胱叩诊无实音区可能为膀胱破裂。

2.2.6特殊症状腹部外伤后,肩部出现放射性疼痛,左肩疼痛提示脾脏损伤,右肩疼痛,提示肝脏损伤。后上腹或右侧腹痛同时出现右侧大腿放射性疼痛,可能有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此乃十二指肠液流入腹膜后间隙,刺激右侧腰神经所引起,伤后出现两侧睾丸剧痛或阴茎异常勃起常表示有腹膜后空腔脏器破裂,为脏器内容物刺激腹膜后神经所致。

2.2.7伤口开放伤均有伤口存在,伤口较小者,可因皮肤和肌肉收缩使伤口进一步缩小。甚至不易被发现。有的伤口可不再腹部,甚至远离腹部。

3讨论

腹部外伤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若开放气胸、颅内血肿或其他部位明显大出,威胁伤员生命时应迅速优先处理。有呼吸道受压,异物堵塞或喉、气管、骨折者应优先处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损伤脏器处理后应将腹腔内积血、肠液、粪便、组织碎块、异物等清除,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酌情置放腹腔引流。对肝、胆。十二指肠、结肠伤、空肠脏器修补缝合后,有可能渗漏;有较大裸露创面继续渗出者,局部以形成脓肿者,均应置放引流,术后只需短暂引流,可选用引流。需较长时间引流,宜用硅胶或橡皮管。估计引流物较多者,需置双套管进行负压吸引。严重腹膜炎,腹腔可置放灌注管及引流管,术后行持续腹腔灌洗。手术切口污染不重,可行一期缝合,污染较重者,冲洗后置橡皮管引流,仍可一期缝合。损伤污染严重者,可仅缝合腹膜及腹直肌后鞘,以后行延期缝合,贫血、低蛋白血症者,可加行减张缝合。

上一篇:电动三轮车ccc申请下一篇:高校教师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