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

2024-05-08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通用6篇)

篇1: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

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2007-6-11 13:40:38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6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儿童保育中心

主要招收从出生至6岁的儿童,以全日制为主,使父母能有机会走出家门去工作,按照父母的经济实力进行收费。儿童保育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少年儿童保育。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5岁的儿童,为未婚少年父母照看孩子,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习,接受做父母的技能训练。(2)临时儿童保育。在短时间内照看6岁以下儿童,使父母能够按时去购物、健身、赴约。(3)课后儿童保育。为从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的儿童提供课后照顾。(4)雇员儿童保育。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人小学前的儿童,满足职工保育儿童的需要。(5)营利儿童保育。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入小学1年级的儿童,从赢利的目的出发,来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

(二)学前教育中心

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主要招收2.5—5岁儿童,为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1年级作好准备。有的学前教育中心带有家长合作的性质,由家长创办和管理,雇佣家长来做孩子的保教人员,实行民主治园,家长有责任把中心办好。有的学前教育中心是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服务的,在儿童还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对他们实施教育。还有的学前教育中心是由教会资助开办的,由于它强调儿童基本技能的训练等原因,迎合了一部分居民的需要,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三)幼儿园

是公立学校的一部分,招收4—6岁儿童,主要是为5岁儿童服务,为儿童进入小学1年级作好准备。从幼儿的入园年龄来看,不仅有前幼儿园、初级幼儿园、高级幼儿园,而且还有发展幼儿园,面向那些至少接受过1年以上特殊教育训练的5—6岁儿童,以及蒙台梭利幼儿园,运用蒙台梭利的理论对儿童进行教育。

(四)幼儿学校

有公立和私立之别,主要招收2—4岁儿童。幼儿学校以半日制为主,旨在为母亲不外出工作的儿童服务,作好人园准备。许多幼儿学校注意让儿童在游戏情景中主动学习,但也有的幼儿学校让儿童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对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由学院和大学创办的幼儿学校,则具有实验性质,注重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和方法,成为幼教师资培训的基地。

(五)家庭日托

在家庭中为一些儿童提供服务,每个家庭通常只接受4—5个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儿童进行监护、关心,未来的趋向是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美家庭儿童保育协会的成立促使家庭日托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入学预备班、早期补偿教育中心、儿童玩具图书馆等学前教育机构。入学预备班是为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作准备的,进班的主要是那些在幼儿园里没有取得什么进步的5—6岁儿童。早期补偿

教育中心是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服务的,帮助他们战胜贫困,作好人学准备。玩具图书馆大多设在教堂、图书馆、购物中心、学前教育中心、交通工具里,为学前儿童、父母及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游戏、玩具和其他能用于学习的材料,费用由父母、社区志愿者、使用者等承担。

篇2: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

美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让中国许多家庭做出这么一个决定:送孩子去美国留学。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好,选择去美国的家庭越来越多了。而往往很多家庭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和申请合适的美国大学以及学生签证这一环,这时候就需要找到专业的美国留学咨询中介机构。现在的问题是,做美国留学的中介这么多,到底选哪家呢?

你如何确定哪一家美国留学中介更具备文案实力呢?

申请的核心,在你的硬件一定的情况下,就靠文书了,一个专业的留学中介是必须帮你写作,而不仅仅是一个翻译。那你如何确定哪一家美国留学中介更具备文案实力呢?

[美国教育机构研究报告]2012-2013美国留学咨询中介机构排名(上海)这是美国某知名教育集团做的上海教育市场调查的部分内容,为内部资料。是在该集团实习的员工发到网上的。不同于媒体按赞助费广告费给的评比标准,是最全面最真实的上海美国留学中介排名。对中国学生找留学中介很有帮助。

知名度排名:(满分5分)

1.中智留学(5.0)

2.美勤留学(4.1)

3.太傻留学(3.2)

4.上教留学(3.1)

5.东方留学(3.0)

专业度排名:(满分5分)

1.美勤留学(4.9)

2.伯乐留学(4.4)

3.中智留学(4)

4.华侨留学(3.4)

5.学美留学(3.3)

录取满意度排名(满分5分)

1.美勤留学(4.2)

2.上教留学(4)

3.太傻留学(3.9)

4.学美留学(3.2)

5.中智留学(3)

选好中介是成功赴美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找错了中介,损失的不仅仅是这点服务费,而是非常宝贵的时间和前程。因此,专家建议,大家在选择美国留学中介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用什么标准来选择专业的美国留学咨询中介机构?

篇3: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

一、流动儿童的类型和面临的教育问题

1. 移民家庭的儿童及其面临的教育问题

美国大量移民的涌入形成了社会的多种族和多元文化特征。在移民人口中, 最容易发生再次流动的是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家庭。2000~2001年美国流动人口教育计划 (Migrant Education Program, MEP) 1号文件中, 指出流动学生人口大约是900, 000, 比两年前增加了9%, 增长的人数超过了加州、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流动学生总数的一半。其中90%是西班牙裔和墨西哥裔并且1/3英文不流利, 因此这些人中多数需要接受一些社区提供的帮助。

移民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收入大规模肉类加工业及食品种植业, 特别是在南部和中西部的农业区。雇主一般对移民和流动工人 (常常是没有合同的) 给予低工资来满足工厂的劳动需求, 因此流动学生不成比例地居住在比非流动儿童贫困的地区。这些学生由于频繁地流动, 不仅面临着学业上的不稳定, 还面临着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障碍, 这些障碍使得流动学生的成绩明显低于普通儿童。同时移民的大量涌入, 特别是历史上形成的同种族邻里社区会产生移民儿童教育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需要向移民提供大量的住房、教育和社区服务。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 移民教育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部门的财政负担使得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急剧增加。

2. 无家可归儿童及其面临的教育问题

2003年美国儿童和贫困协会估计出每年有13.5万儿童会经历无家可归的情况。联邦政府对无家可归儿童的定义为:缺乏夜晚休息地点的青少年;那些没有房子或经济不利因素而不得不和别人 (两个以上) 一起居住的儿童;缺乏其他可选的居住地而不得不居住在不合格的房子和汽车旅馆、拖车公园, 或野营地的学生。[1]

由于没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无家可归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 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这些孩子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些孩子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该如何保障自己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学区没有充分关注这些孩子受教育的不利状况, 有些学区并没有按法律规定的内容为这些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法律规定学区的管理者有责任为无家可归儿童提供恰当的交通服务, 送他们前往就读的学校上学。但是许多学区并没有按规定执行。2004年13个纽约长岛的学区, 在联邦班级诉讼法案中败诉, 原因是发现该学区为了阻止无家可归儿童入学, 不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交通工具。[2]没有充足的交通工具常常导致学生的出勤率较低,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3. 与贫困相关的流动儿童及其面临的教育问题

美国一些学生的流动常常是由于贫困和无法继续居住在原地址, 以及无法负担得起高房租造成的。这种情况随着美国低收入家庭住房拥有量急剧减少而更加严重。进一步导致低收入家庭租金负担增加, 使这些家庭短期居住在极度拥挤和不安全的地方。由于贫穷而搬家的儿童数量非常多。在美国, 贫穷是构成学生长期流动的最主要原因。

这些家庭的流动常常是突发性的, 因此要制定管理他们的政策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这些儿童并不是无家可归, 但是由于贫困和家庭居住地的不安全而不得不频繁地变换学校和居住地。这些孩子要不断去适应新的环境, 其社会整合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存在困难, 而且还面临着失学的风险。就如纽约上城区学区的一个咨询顾问 (guidance counselor) 解释的“没有人管这些孩子, 他们没有政治权力和经济能力, 改善学习条件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少得多, 没有人为这些孩子说话, 他们自己更加不可能为自己说话”。[3]

4. 军人家庭的儿童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类流动儿童以外, 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儿童群体与流动有很强关系。美国军人家庭出身的儿童, 他们的父母常常由于服兵役而迁移, 但是没有研究发现军人家庭的流动与贫困有必然联系。军人家庭的子女经历了频繁流动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压力, 国家建立了一些社会和学业的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调整。美国在对军人家庭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流动并不是导致这些压力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服兵役而使家庭解体才是关键因素。

二、针对各类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

1. 针对移民家庭流动儿童的教育项目

1976年, 加利福尼亚州开始与墨西哥合作努力解决在加州和墨西哥之间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其后, 加州周边的两个州也加入其中, 美墨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项目 (Binational Migrant Education Initiative, BMTI) 随之产生。该项目支持墨西哥与美国周边几个人口频繁迁移州的流动学生接受教育。为了促进流动儿童教育的连续性, 达到改善这些学生教育状况的目的, 美国和墨西哥官方于1990年8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备忘录强调多层次的合作和州之间的共同参与, 促进两国深入合作来改善流动人口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流动人口教育办公室 (Office of Migrant Education) 在两国流动儿童倡议项目中有特殊的作用, 提供包括支持和加强美国各州之间的合作, 鼓励各州加入该项目;支持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教育者长期对话和信息共享;继续提升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双边合作和实施美墨两国教育谅解备忘录的具体内容。[4]

除了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项目, 为了改善语言障碍在流动儿童教育中产生的阻碍, 改善移民幼儿教育读写能力和成人读写能力, 美国政府出台了流动者教育相同起点项目 (Migrant Education Even Start) 将父母教育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家庭读写能力项目中, 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指导。这些服务常常是由大学、公立学校、学龄前儿童启蒙教育机构等组织来提供的, 目的是为了保障流动儿童参与到核心教育课程中。项目提供雇员的培训和一些支持服务, 比如儿童保健和校车接送等。

2. 联邦麦金尼·文托无家可归儿童资助法案

联邦麦金尼·文托 (Mc Kinney-Vento) 无家可归资助法案2002年为每个学区无家可归的孩子和年轻人指定一个当地的“联络人”, 这个联络人常常是一个教育顾问或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联络者的责任是为无家可归的学生安排居住地。从广义上讲, “联络人”的责任是帮助确保无家可归的孩子和别的儿童一样可以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并且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他们的责任还包括为居住地变动的无家可归儿童提供交通服务以减少他们由于上学不便带来的困难, 帮助他们加入到学校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中, 获得学籍等。[5]

在法律上, 该项目确保如果一个儿童是无家可归并且居住在学区之外, 学生仍然有权让学区承担他的教育责任。根据州教育部门的计划和政策规定, 学区将承担无家可归年轻人上学的部分交通费用。学区必须保障符合无家可归标准儿童的教育权利, 即使在他们家庭居住地不确定的情况下, 仍然为其提供在该学区学习的教育机会。

3. 针对军人家庭儿童的教育项目

美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为军人家庭儿童提供教育服务, 开设了国防部教育系统内部学校 (Department of Defense Education Activity, Do DEA) , 在这种学校中80%儿童的父母是服军役的, 并且收入水平接近贫困线。其中40%的学生具有少数种族背景, 并且50%的学生符合免费或价格减免午餐的要求。由于军事机构的严格编制, 如果这些在国防部教育系统内部学校就读的儿童居住在军事基地的话, 房屋是由基地提供的。因此可以减少军人家庭儿童由于他们居住环境不安全、父母离异和家庭经济困难而遭受的漫长身心折磨。

4. 流动者教育计划 (Migrant Education Program, MEP)

美国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和健康等问题时, 最著名和影响较大的教育政策是1966年出台的“流动者教育计划” (Migrant Education Program, MEP) , 该计划主要目的是为5~17岁迁移的农村工人子女提供补偿教育和服务支持, [6]联邦政府通过公式拨款为州教育机构 (State Educational Agencies, SEAs) 提供资金用于确保流动工人的孩子接受和获得与其他儿童同样免费且适当的公立教育, 包括公立的学前教育。这些资金帮助州和地方教育机构减少流动儿童在入学注册、课程学习和获得学位上的障碍。资金还为流动儿童提供专门的交通服务、家庭辅导、健康检查, 并且为其保健服务提供担保。[7]

在这个计划中识别和补充符合流动儿童标准的学生是流动人口教育项目的基础。识别意味着确定在一个州内流动儿童的位置和状态, 补充意味着描述流动者教育计划 (MEP) 并对该计划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带来的益处给予说明, 同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去证明流动儿童的资格, 并且使这个孩子成为该项目资助的对象。同时, 帮助流动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 保障他们家庭居住条件的基础设施也在建设过程中。法律规定, 学校管理者必须确保流动儿童能够获得适当的服务, 并且学校的资金能够支持教员去积极地帮助流动儿童入学。[8]

总的来看, 美国政府通过对学校的教育资助来帮助流动工人子女和无家可归的学生。许多家庭贫困的流动学生并不符合流动工人子女或无家可归儿童的社会人口结构特征, 因此并不是政府资助的对象。事实上, 与贫穷相关的学生流动常常是在学区内发生的, 并且与劳动力流动和季节性的农业因素无关, 这些孩子并不是无家可归, 但是生活条件却很差。美国一些研究者认为学校和学区也应该保障那些家庭贫困, 教育情况较差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9]

三、对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启示

目前美国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享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 因此政策效果很明显。由于面临社会、学业和经济上无法克服的困难, 流动学生与非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差距依然存在。说明仍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充足的经费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虽然美国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采取的教育政策也未必完全适用于我国, 但是却对我国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有重要的启示。首先, 我国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中央和地方、地区间和地区内部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的协调和配合, 实现流动儿童教育信息的共享。应划分清楚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流动儿童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 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分摊的流动儿童教育经费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立法, 加强流动儿童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 细化具体的操作步骤, 建立有效的教育问责机制。

其次, 建立流动儿童资助筛选甄别体系, 应该特别关注流动儿童中一些少数民族儿童、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孤残儿童、特困儿童 (1) 的教育需求, 派专人为这些儿童接受教育和获得学业进步提供帮助, 完善对这类流动儿童的教育资助政策。政府可以出资建设一些有办学特色的流动或流浪儿童学校, 建立对这类学校的投入机制, 加速对薄弱打工子弟学校的改造。

再次, 为了缓解地区教育差异和流动儿童普通话和英语语言环境缺乏所产生的学业困难, 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其提供一些学业上的辅导, 加强同流动儿童家长的联系, 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2][5]Kieran M.Killeen&Kai A.Schafft.The Organizational and Fiscal Implications of Transient Student Populations[M].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Finance and Policy.Edited by Helen F.Ladd Edward B.Fiske.2008.631~647.

[3]Schafft, K.A The incidence and impacts of student transiency in Upstate New York's rural school district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2007.20.1~13.

[4]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trengthen teacher Quality.Binational Migrant Education Initiative[EB/OL].http://www2.ed.gov/admins/tchrqual/learn/binational.html.2010-11.

[6]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0) :29~33.

[7]张青.美国乡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及其经验借鉴[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4) :44~52.

[8]Green, P.E.The undocumented:Educating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American[J].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2003.27.51~71.

篇4: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

摘要:结合美国研究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案例,作者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的多样化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剖析了多样化学位质量保障的微观机制及学位类型多样化的意义,并对未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调整与发展进行了思考。

關键词: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哥伦比亚大学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并进入世界前列,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类型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从学术型一元结构走向学术型和专业型并重的二元结构。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39个专业硕士学位和5个专业博士学位,而且数据显示,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专业硕士报考持续升温。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2014年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为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2015年报名人数又比2014年增加5万人,占当年报名总人数的44%;2016年,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5万人,占全部报考人数(177万人)的48%,约占总报考人数的一半。

然而,转型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问题和困惑。例如,专业学位一度被视为“二等”学位,在某些学科中其培养方式与学术型学位缺乏区分度;在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业去向多元化,读硕、读博动机非学术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大学建设“双一流”进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怎样才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一个既满足社会不同需求又和谐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哥伦比亚大学的案例,考察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学位类型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治理方式,以便为我国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首先应当澄清的是,美国所谓的研究生教育(Graduate Education)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不尽相同。在美国,这一概念一般仅指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教育(Graduate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即本科后的教育,才相当于我国统称的研究生教育,故本文所用的“研究生教育”指的是国内统称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

一、依托学科专业的多样化学位类型

在2010年大规模增设专业硕士学位之前,我国的研究生学位除了个别学科,如医学和管理领域有几个专业学位之外,其他所有学科专业可谓千篇一律,只有学术型学位,而且只有博硕的层次之分,并无多少类型可言。而只要对任何一所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稍加关注,就会发现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有着复杂多样的学位类型,并且这种多样性与学科专业的独特性紧密相关。下面,笔者将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具体阐述这种多样性。

目前,哥伦比亚大学(后文简称哥大)共有13个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院,以及附属的教师学院、犹太教神学院、纽约联合神学院。通过对各院系所提供的学位项目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哥大所提供的学位可以分为四大类:

(1)由文理研究生院授予的学术学位:哲学博士(PhD)是正统的也是最早的学术性博士学位,主要由各学术性系科培养。各专业学院内也会培养少数PhD,但由文理研究生院统一管理学籍并授予学位。哥大的文理研究生院授予的学术型硕士学位仅有文科硕士(Master ofArt)一种。

(2)由专业学院授予的学术性学位:工程科学博士(DES)、护理科学博士(DNS)、公共卫生博士(DPH)、教育博士(EdD)、法律科学博士(JSD)、法学硕士学位(LLM)等。

(3)由专业学院授予的专业硕士学位:这其中又包括两类,一类是用Master of加特定领域来表示的,如MBA、MPA、MIA、MPH等;一类是用MA或MS加特定领域来表示的,如Master of Science in Social Work。

(4)由专业学院授予的第一级专业学位:哥大的第一级专业学位包括法律博士(JD)、医学博士(MD)、牙医科学博士(DDS)、建筑硕士(MAR)、护理实践博士(DNP)、物理治疗博士(DPT)等。其中,建筑硕士在官方介绍中称其为第一级专业学位,并且需要修业3年,不同于一般专业硕士学位修业2年的惯例。

在哥大的统计资料中,一般将艺术学院、文理研究生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归为文理类学院,而其他则归为专业学院。从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文理研究生院、教师学院、工程学院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在读学术型博士人数较多,而其中除了文理研究生院培养学术型博士为主之外,其他学院学术型博士比例只占很小一部分,这极少量的学术型博士培养基本上也是为了满足专业学院相应的知识创造和培养教职人员的需求。2014-2015学年,不计教师学院,哥大共有564名学术博士毕业生、723名专业博士毕业生、7521名硕士学位毕业生。文理研究生院授予的学术型博士学位最多,有386位,工程学院105位,公共卫生学院29位,其他学院均不足10位,医学院、牙医学院、法学院本年度无学术型博士毕业。而本年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授予的专业和规模分别是:法学院415位,医学院213位,牙医学院82位,护理学院13位。若从整体规模上来看,专业型学位人才培养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多样化学位类型的形成过程

当今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一般模式是:以一个小型本科生院(College)为中心,围绕着它是各个学系组成的文理研究生院以及各专业学院。这种大学形态的塑造主要发生在内战以后,特别是1890年之后的三四十年间。

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建,成为研究型大学的“原型和传布者”。随后,克拉克大学(1889)、斯坦福大学(1891年)、芝加哥大学(1892)相继创办,哈佛、哥伦比亚等老牌学院也纷纷进行学术重组,到1900年,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达到14所,并以此14所大学为基础形成了美国大学协会(AAU),其最初意图主要就是为了规范哲学博士的培养。科学研究和以此为基础的研究生训练自此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endprint

也正是这一时期,随着科学在工业中的应用,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知识的数量不断增长,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也不断累积;在社会领域,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在这种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驱动下,知识的产生与传授在大学和学院中也呈现出日益分化和专门化的趋势。首先是在科学领域,随后蔓及工程学和社会科学,最后渗透进人文学科和历史学中,直至整个大学开始以相互分离的专门领域组织教学和研究。1890-1910年间各种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学系相继成为大学的组成部分,这种具备了系和研究生院的双重矩阵结构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也被克拉克称为“研究院型大学”,而文理研究生院也被帕森斯当作认知理性体现最充分的部门,而称其为美国大学的核心。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改革过程中,生产原创性知识的学术理想进入美国大学,并以文理研究生院为宿主得以繁荣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专业学院并入大学。18世纪末美国才开始有了第一批专业学院,在此之前想从事某种专业的美国人通常会在这一行当中做学徒或助手,大部分专业并无准入标准可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依然有48%的律师、牙医、药剂师、医生都在此类独立的专业学院接受教育。而且,学生一般也不需要具备本科学历。当时的法学教育一般是高中毕业后接受两年培训,医学则是三年。1910年,卡内基基金会邀请弗莱克斯纳(Flexner Abraham)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院开展调查,他一共调查了155所医学院,最后建议只保留其中31所,并且要求它们尽可能附属于大学。这次调查对美国的专业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随后兴起的“新专业主义”(NewProfessionalism)运动迫使专业教育提高入学要求,申请者需经过四年本科教育方可进入法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神学院或社会工作学院,并且催生了一大批专业教育协会,也掀起了专业学院并入大学的热潮。经过这一合并风潮,到1934年,美国就只有58所独立专业学院了,占机构数的6.8%,学生数的1.9%。

可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代大学形成之时,已经具备了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分别由文理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承担的格局,而且二者有着不同的渊源。西方历史上一向有“理论”与“实践”的分野,古希腊时期已经奠定了这种认知图式,而且理论性知识有一种高于实践性知识的优越感。但随着西方的世俗化进程,神学院衰落,医学院和法学院等老牌学院和商学院等新贵学院的毕业生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价值。

20世纪美国新设立的许多学院,多是以医学院和法学院为蓝本,致力于成为“专业学院”。哲学院在中世纪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只相当于其他高级学院的人才预科班。随着德国大学改革提升了哲学院的地位,美国文理研究生院进一步扩大了学术性教育的规模,文理研究生院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人才培养功能得到更多的重视,哲学博士学位也被视为最具学术价值的学位。16世纪哲学博士学位还面临法学博士、神学博士的打击而被视为不合法地窃取了博士的名号,但如今研究者们则在质疑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博士学位了,足见哲学博士学位(PhD)已经成为博士学位的新标杆。

与整个美国情况类似,哥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在南北战争以后。校长Seth Low于1890年执掌哥伦比亚学院后,哥大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不再是以前那个英式古典学院,到1900年时已经具备了一所现代大学的形制。Low于1890年2月3日被任命为哥大校长后,在他的召集和带领下,哥大经历了一系列结构上的调整。1891年哥大的教师被分到四个学院(Faculty):哲学院(包括在本科生学院教学的老师),政治科学学院,法学院,矿业学院。随后,哥大通过合并新增了医学院。两年后,原矿业学院中的物理学和数学教师分离出来成立纯科学学院,而矿业学院则于1896年更名为应用科学学院。这也体现出德国的纯科学理念对美国大学的影响。七个学院中的政治科学学院、哲学学院、纯科学学院后来发展成为文理研究生院,并被视为哥大“皇冠上的明珠”。至今为止,文理研究生院都是哥大授予学术型学位的主流学院。

哥大的大部分专业学院都起源于18世紀末至20世纪初,如医学院(1767)、法学院(1858)、工程学院(1864)、建筑学院(1881)、教师学院(1886)、护理学院(1892)、社会工作学院(1898)、新闻学院(1912)、商学院(1916)、牙医学院(1916),最迟的是二战后随着美国参与国际事务需求应运而生的国际事务学院(1946),后更名为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哥大研究生院的前身则是1880年约翰·伯格斯建立的政治科学学院(The Faculty of PoliticalScience),官方评价这是“哥伦比亚学院转化为大学过程中的重要一步”。1896年随着学院对研究生和专业教育的重视,经过董事会投票,学校才更名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

三、多样化学位与独立专业文化的有效兼容

在一个研究型大学中,授予的研究生学位类型如此之多(哥大有21种正式学位),如何保障其教育结构的协调有序,特别是每种教育能够各得其所,维护自己独立的学术文化或专业文化呢?

从对美国学位类型形成的历史回溯中我们己获知,美国现代大学形成之初,便已具备了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并重的人才培养传统,并且分别依托文理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来落实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学术型人才培养是面向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学术机构,而专业型人才培养往往是面向社会具体的职业需求,这就决定了专业型人才培养过程应该更重视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往往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学术型专业按照知识结构进行划分,而职业划分的依据则在于现实生活的目标结构之中;其次,学术型学科知识范围是比较固定的,而职业型学科的知识范围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变动性,后者要求人们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对现存知识进行大范围的挑选和大规模的重组。再次,职业教育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去关心人类生活的一般状况,而处在“象牙塔”中的学者一般不会直接感受到这种压力。endprint

从公共属性上讲,两种教育也是不同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在性质上属于公共事业,而专业学院主要遵循市场逻辑。博士生通过助教、助研等活动也为院校做出贡献,他们是未来的学者,是学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是导师的合作者,完成博士论文本身已经是对知识创新做出贡献,因而需要对他们的劳动给予补偿和支持。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是通过结构化的课程获得既定的技能和文凭资格,并走入劳动力市场谋求个人职业发展,教育收益主要是个人获得,受教育过程中也并不特别强调诸如知识生产和教育服务等公共产品属性的成果产出。在美国,通常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是个人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途径,而读PhD则是一个有风险的选择,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很大,修业年限更长,但职业前景却充满不确定性,大学教师的职业回报相对于医生、律师、经理人等也较低。

因此,美国研究生教育针对以上区别保持了“双重性”,以确保学术人才的培养遵循学术逻辑,职业人才的培养遵循市场逻辑,二者并行不悖。这种制度上的双重性,既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灵活适应社会各种行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又给纯粹知识的创新和基础研究划出了独特的制度和文化空间,尤其在一个商业化的时代,给予了学术型人才更精心的呵护。

哥大对学生的资助和服务政策,充分体现了大学对学术型人才培养提供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从各个学院的院校学生资助占学费的比例来看,文理研究生院比例最高,2014-2015学年为58%;其次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较多的工程学院,为30%。相比之下,非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依靠自费和助学贷款的方式完成学业,奖学金比例较低。学校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对哲学博士群体也有特殊照顾,如哥大规定:已经修完课程、通过资格考试并获得哲学硕士学位,仅剩博士论文需要完成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图书馆独立的学习间作为整个学期的学习场所;有条件的院系一般都会给博士生配备办公场所,并提供博士生进行学术交流的空间和服务。

除了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培养并重传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之外,哥大各个学院的相对独立和自治传统也使得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文化和谐共存。在哥大,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大楼,其内部自成体系,一般会包括餐饮中心、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学术活动场地、学生交流场地、办公室等多种多样的空间,这与中国大学全校的住宿、饮食、上课、讲座等各种活动空间的分类集中、彼此隔离很不同。这种空间安排使得每个教育单位可以在物理空间上维持和营造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意味着每个学院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有自己的圈子,但绝不意味着彼此之间相互割裂,老死不相往来。不同学院之间有双学位项目、学生跨学院选课、双聘教师、合作科研等各种必要的交流。哥大更是于2011年新落成了一座跨学科大楼,为不同院系的师生提供了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的实体交流场所。

与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统一掌握着全校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毕业等全程性管理和质量保障权的情形相异,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的权力重心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不同类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能够依托学科和专业发挥各自所长,保持自己的特色。事实上,西方所理解的“研究生院”和我国目前的“研究生院”并不相同,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是一种管理体系,并不具有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实权”,从政策制定、议程到决定财政支持以及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等,主要发挥外围的支持和服务功能,具体管理事务涉及学生发展、学位授予、毕业论文收集、学位项目审批等。哥大的研究生院即上文提及的文理研究生院,它既承担着管理职能,也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规模最大的实体学院。

无论是文理研究生院还是其他各个专业学院,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于各个学位项目(program),学位项目各自负责招生规模和候选人的确定、奖学金分配、课程设置、资格考试、论文指导、答辩等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事宜。尽管如此,专业学院研究生培养在政策和程序等方面仍受文理研究生院统一管辖。

此外,博士培养质量的高低也主要由学位项目内部负责。但这并没有造成美国不同高校间博士生教育标准的巨大差异。以课程教学大纲(svllabus)这个细节为例,美国任何一门研究生课程都必须有一份详尽的教学大纲,多则数十页,少则六七页,详细列出教学目标、考核方式、课程纪律、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獻,甚至包括每节课要讨论的问题等。东海岸某大学经济学专业和西海岸某大学物理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在质量标准上可能是高度同质的,但这并不是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而是大学教师群体互相学习的结果。这种行业规矩一旦形成,将形成一种约束规范。如果一名教授的课程大纲只有短短两页,则很容易被学生和同事认为很不负责任,进而导致其信誉受损。这种长久以来在专业共同体内部积淀而成的专业“行规”以及相互协作、学习,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协会组织的广泛存在,使得优秀的同行实践得以迅速传播,被广泛采纳;另一方面,部分经验也会通过协会的力量设定为指导性标准,约束着不同的专业及组织,这样一来也恰恰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自治力量”,使得教育质量得以保障。这种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的低重心,使得“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提高”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质。

四、多样化学位类型的意义

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结构性的分化,除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还会带来一个有益的结果,即给本科毕业生未来选择专业和职业一个更加具体清晰的信号,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为此时的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向上流动,更意味着一种职业分流。根据传统的职业选择理论,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来选择职业。如果研究生教育仅仅强调向上流动的价值,而忽略了职业分流的价值,则容易造成为了追求世俗化的“功名”而读研、读博,这一方面会造成所学非所用的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不同专业各自的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形成。

随着人类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增长,社会分工的细化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分工的细化既有横切面上的多元意味,也有在个人生命纵深维度上的持恒意味。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长时间的积累,并能汲取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在一个职业团体内将个人知识与经验积累传递下去,如此才能带来社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优化。endprint

职业分流机制是一种社会角色与个人发展兼顾的人力资源配置策略。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复杂系统培养医生、律师、护士、科学家、工程师、教授、中小学教师和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职业经理人、建筑师、艺术家、心理咨询师等各种职业人才。每一种职业都努力建立自己的职业标准、职业声誉、职业知识体系等,以满足其所对应的社会角色的知识、技能、职业伦理的要求,他们直接面对市场,培养的人才接受市场检验。同时,每种职业也都有自己的职业文化,而各种职业文化之间可能是非常不同的,如商学院强调竞争、决策、领导力等,教育学院则可能更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等,文理研究生院则强调知识生产、理论创新等。

每种职业还会依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对自身的规模和质量加以调查和反思,避免由于短期利益带来的盲目扩张造成质量下降失去社会信誉,从而影响职业从业者的长远利益,如上文提到的弗莱克斯纳1910年对美国和加拿大医学教育的调查及改革建议。因此,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这种职业分流机制,与公民社会的活力相关。美国各种有共同特征、共同利益的人群都会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推进共同关心的公益事业。在专门职业领域,各种协会组织更是多如繁星。研究生教育中任何一个专业学位都对应一种社会团体,而这些专业团体在知识创造、知识共享、标准设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功能。

而从个体角度看,每个本科毕业生都依照自己的偏好(如人生观、财富观、家庭背景、个人兴趣、优势特长等)以及社会需求的信号,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条通道。比如,哲学博士仅是众多博士学位类型中的一种,选择PhD通常并不意味着一种向上升迁,更多的是一种职业道路选择,即选择学术职业。因此,学生在做出选择之前就需要充分考虑学术职业的性质、各方面要求以及个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适切性,而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这些专业学院事实上是为并不打算从事学术职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其他的职业道路选择。

事实上,美国研究生教育通过学位类型的分化,实现了人才培养类型的分化与多元。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的结构性分化将带给广大求学者更加明确的信号,使他们在本科期间乃至更早就思考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这可称为预期社会化的过程,将使后期的职业分流机制更加有效,个人成长更有目的性、主动性。

五、余论与启示

总的来看,美国研究生教育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潮的影响,学位类型复杂多元,但正是这种不断拼贴的一个网络式结构,使之既保存了传统,又具备了应对变化的兼容性,保持了最大程度的灵活性。美国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各种学位类型、学科专业文化之所以能够既保有各自特色,又能很好地共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的人才培养传统、政策及资源支持层面的制度保障,以及以专业自治为底色的学位项目管理方式,进而使得整个研究生教育既能够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敏反应,作出适应性调整,同时为了专业共同体的长远利益而又严格自我约束,不断提高各个学位项目的知识含量、教育水准和社会声誉。

但美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也并非完美无缺,招生自主权完全交给学院、学系、学位项目,在大学内部局部利益的驱动与盲目扩张下,与市场和社会需求变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不断发生。例如在经济危机冲击下,众多法学院的法学博士欠下巨额学费贷款,而毕业后就业无着,但由于增加招生的边际成本极低,因此各大学法学院依然课堂拥挤;又如,文科硕士和理科硕士的传统学位遭遇挑战,近年来开始了职业化进程;再比如,美国研究型大学终身职岗位有限,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张,博士生在非学术机构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带来了关于学术型博士培养理念的重新探讨等。

从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学位类型的“学术型”与“专业或应用型”二元分化已经基本实现,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基本达到了1:1,但从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的结构性分化,到进一步落实两种学位类型内部不同学科专业的差异化、特色化,以及学科专业之间的有效兼容、和谐发展,进而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分化与多元”,我国研究生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篇5:关于机构存款类型分析

行政事业存款中的存款类型:即“财政、烟草、海关、军队、社保”五大行业,“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三大基金为全辖重点突破方向,实施行业突破行动。(1)财政集中支付资格

县区财政集中支付在各支行的情况。如何组织编制财政集中支付业务营销服务方案,如何实现准入。

各行工作重点:获得集中支付资格,并着力做好财政预算外资金的营销工作。

营销关键机构(部门):分管市领导、财政局及其下属国库处;获得资格后重点加大对预算单位的营销。

涉及资金帐户: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小额现金账户。

资金沉淀流程:代理银行按规定代预算单位付款,当日与国库(预算内资金)或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对账清算。存款沉淀来自于对财政专户、预算单位资金专户及预算单位非税收入过渡户的营销。

(2)烟草存款

烟草总公司是否与其他行签订合作协议,对于烟草存款的开户归集的具体要求及规定。我行是否可以做做省烟草公司的工作,开展资金归集业务。

推进方式:由行领导负责上层沟通营销工作,摸清省级烟草公司情况,各行负责与当地烟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立资金归集帐户,开展实质性业务。同时开展对工业、商业、附属等烟草行业及上下游存款客户的营销。

营销关键机构(部门):各地市烟草公司、烟草经销商 涉及资金帐户:烟草公司资金归集账户、一般存款账户 资金沉淀流程:签订资金归集协议后烟草公司进行资金归集业务;烟草公司及其上下游企业开立一般支出帐户在我行产生资金沉淀。(3)海关存款

全面了解海关资金运作流程,由总行领导协调跟进营销省级海关,以期能够签订合作协议。具体了解本地海关资金情况。涉及资金账户:保证金账户、罚没收入账户、行政性收费账户等,其中重点为保证金账户。

资金沉淀流程:分为以下几类沉淀方式。

保证金账户:保证金是通关货物价值暂时无法确定时,为方便企业通关而收取、待价值确定后退回企业进行实缴的款项。在这一时间段内形成资金沉淀,且通常额度较高。

罚没收入账户:海关对违法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的款项,在上缴国库之前在银行账户形成资金沉淀。沉淀资金额通常不大。

行政性收费账户:海关向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收取的费用,在上缴之前形成资金沉淀。沉淀资金额通常不大。(4)军队存款

是否可通过签署《军队单位公务卡服务协议》,进一步深入与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大了活期账户的营销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涉及资金账户:目前我行是否有军队定期存款,如何具备活期账户的开立资格。

工作重点:借助总行营销,以总后财务部为突破口,争取实现部队活期账户开立的突破,改变目前被动局面。(5)社保存款

城镇社会保障涉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类,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占比较大,已达社保存款的90%以上。

社保存款对资金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由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因此我行也应开展更为全面的营销工作,有力地推动社保存款的余额提升和市场份额提升。(6)养老基金

营销关键机构(部门):劳动局、财政局社保处。

涉及资金帐户:社保资金归集过渡户、财政社保资金专户、社保资金支出户。

资金沉淀流程:通过社保资金归集户归集参保企业的社保存款,定期清零转入财政局开设的财政社保资金专户,如需支出从财政专户划转至社保资金支出户(三个月的支出额)。三个账户均可产生资金沉淀,其中应重点做好资金归集业务,以增加归集户和财政专户的资金沉淀。

各行工作重点:加大资金归集量,争揽三个账户的社保资金。(7)医疗保险基金 营销关键机构(部门):劳动局医保办、财政局社保处、相关医疗机构。

涉及资金帐户:社保资金归集过渡户、财政社保资金专户、社保资金支出户。

资金沉淀流程:通过社保资金归集户归集参保企业的社保存款,定期清零转入财政局开设的财政社保资金专户,如需支出从财政专户划转至社保资金支出户,三个账户均可产生资金沉淀。

各行工作重点:加大资金归集量,争揽三个账户的医保资金,特别是财政专户的资金沉淀。(8)住房公积金

营销关键机构(部门):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公积金中心。涉及资金帐户:住房公积金归集户、住房公积金专户,住房公积金支出户。

资金沉淀流程:通过商业银行归集企事业单位定期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并沉淀于商业银行(不进财政),也可营销公积金中心而争揽同业的存款沉淀。如需办理公积金贷款或其他经济适用房贷款等其他贷款,从专户转入支出户,办理相关业务。

篇6:PPP模式各类型机构的参与情况

这个我们分两类来看,一类是实业资本,他有设计建设运营的能力,一类是金融资本,提供投融资服务。当然,也会有像中信联合体这样的机构,既有实业经营能力,也有钱。

实业资本

实业资本主要是做发起投资人,筛选项目,和政府谈合作、招投标、也是PPP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可以直接和政府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公司,或者发起PPP产业基金对项目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负责项目运作。

从已签约项目看,垃圾处理、污水、新城及园区建设、轨道交通等是实业资本参与比较多的项目,从签约主体类型看,央企子公司、上市央企、上市民企占了绝大部分。

尤其是新城和园区建设、保障房片区改造领域,央企占了很大比重,像中信地产、中铁股份、中国铁建、中国建筑、光大国际、中冶等,还有地方国企绿地集团。

在专业领域比较出色的北京桑德、中信水务、深圳水务签约项目也比较多。有两个项目比较特别,安庆棚户区项目里的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洛阳市县级辖区涧西区一拖棚户区改造项目里的市城投集团,社会资本方都是非本级的平台企业。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可以作为社会资本直接投资,也可以作为资金提供方参与项目。如果作为社会资本直接参与模式,金融机构可以联合有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和政府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协议约定的范围内参与PPP项目的投资运作。如果作为资金的提供方,金融机构可以为其他社会资本方或者项目公司提供融资,间接参与PPP项目。

我们具体来看不同的金融机构的PPP参与方式。(1)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参与PPP项目,可以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为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对于国家重点扶植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水利、污水处理、棚改等项目进行特殊信贷支持,如30年优惠利率贷款等。去年人民银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工具放给国开行1万亿,国开行再给棚改贷款。

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就参与了很多旧城区改造的项目。政策性银行可以释放国家对所鼓励的PPP项目方向、合作模式的信号,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但是相对于其他金融企业,政策性银行的参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PPP项目最重要的资金提供方,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投资银行、现金管理、项目咨询服务、夹层融资等方式参与PPP项目。

资金融通

可以通过项目贷款、贸易融资、保理、福费廷、银团贷款等,发展供应链金融,为项目公司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这是比较传统的对公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承销PPP项目公司中短融票据、PPN等融资工具。或者利用产业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租赁等通道,用自营或理财资金对接PPP项目公司的融资需求,比如参与PPP产业基金的LP。昨天有个新闻,说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改为注册制,之前是实行评审制,这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能参与PPP项目,而且算作标准化债权,将来还能转让,有流动性。

现金管理 针对项目公司日常运营资金的管理,可提供资金结算、现金管理、资金监管、代发工资等、协定存款、企业定制理财产品等服务。

项目咨询服务

凭借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PPP项目参与方提供合同订立、现金流评估和项目运营等提供咨询服务。

夹层融资

除了传统融资方式外,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探索项目夹层融资。股权+债权,期限长、结构灵活、限制少和成本低等优点。

现在有不少银行已经介入到各地PPP项目中去,2014年12月,河南省政府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签署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战略合作协议,总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具体可细分为“建信豫资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交银豫资城镇化发展基金”和“浦银豫资城市运营发展基金”。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面临着期限错配和信用风险,PPP项目大多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融资周期较一般工商企业贷款更长,对于主要以中短期存款为负债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PPP项目涉及地方政府、项目公司等多个主体,相关主体对于契约的遵守情况直接影响项目现金流、盈利能力和融资项目的信用风险。(3)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信用险种为PPP项目的履约风险和运营风险承保。

从保险资金的运用来看,基础设计建设一般久期很长,符合险资长期性的特征,有助于缓解资产负债错配的问题,因此险资可以通过专项债权计划或股权计划为大型PPP项目提供融资。2014年12月新华保险与广州市政府共同成立“广州(新华)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就是一个案例。

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比较适合基础设施、物业之类的投资,但险资对项目的担保和增信要求较高,大型保险机构一般都要求项目资产的评级达到AAA级,符合要求的项目有限。(4)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可以为PPP项目公司提供IPO保荐、并购融资、财务顾问、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资管计划、另类投资等方式介入。

资产证券化

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就可能被证券化,很多基础设施类的PPP项目,如供热、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公共交通、高速公路等具有稳定的现金流,是良好的证券化基础资产,去年11月企业资产证券化采取备案制后,大大简化了证券化项目设立和发行手续。

2015年1月,基金业协会发布《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明确将以地方政府为直接或间接债务人的基础资产列入负面清单。但地方政府按照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下应当支付或承担的财政补贴除外,这一规定为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政策可能。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证监会的这个PPP,是以财政部的口径来定的。

例如民族证券成立的“濮阳供水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基础资产就是濮阳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合同收益权,此类项目为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项目收益债

43号中明确项目收益债是PPP项目的融资方式之一。第一单是“14穗热电债”,大家都比较熟悉。

(5)信托公司(包括基金子公司)

信托公司参与PPP项目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模式。直接参与,即信托公司直接以投资方的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通过项目分红收回投资。间接参与,即信托公司为PPP模式中的参与方融资,或者与其他社会资本作为联合体共同投资项目公司,采取明股实债的方式,在约定时间由其他社会资本回购股权退出。

2014年6月,五矿信托与抚顺沈抚新城管委会、中建一局(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五矿信托、沈抚新城管委会、中建一局共同注资成立项目公司就是这种类型。

上一篇:武术教案全集下一篇:“六一”儿童节营销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