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个人征信机构

2022-07-09

第一篇:美国个人征信机构

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个人征信系统操作岗试题答案

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个人征信系统操作岗试题答案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八日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请选择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1、2011年4月15日,T+1项目正式投产,个人征信系统现已具备支持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发生变化之日的___报送数据的能力。()

A、当日, B、次日, C、5日内, D、15日内。 正确答案:B;《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数据采集方式改进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1]6号)、附件第1页第10行;岗位类型[ACD];试题类型:单选。

2、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采用多级用户管理,各级用户管理员只能对___和直属下级用户管理员进行管理,不能越级管理。()

A、信息查询员,B、数据上报员,C、本级普通用户,D、直属下级用户管理员。 正确答案:C;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发[2005]76号)第9页第14条;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单选。

3、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可以提出异议申请。提出异议申请时,应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并填写___。()

A、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B、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C《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D、其他。

正确答案:C; 关于印发企业及个人异议处理业务规程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3]31号)第13页第5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4、从事信贷从业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者其他主体提供信贷信息,应当事先_____。()

A、事先告知信息主体,B、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口头同意,C、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D、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口头或书面同意。

正确答案:C;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9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5、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服务收费标准由_____规定。()

A、运行机构,B、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C、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D、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C;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31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6、客户到商业银行提出个人基本信息的在线更新申请,下列属于商业银行必须审核的申请资料的是___。()

A、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在线更新申请表》, B、信用卡,C、工资收入证明, D、居委会证明信。 正确答案:A;《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开通个人征信系统身份信息库相关功能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1]8号)、附件第4页第3行;岗位类型[CD];试题类型:单选。

8、身份信息库提供了个人基本信息的在线新增、删除和___功能。() A、提示, B、警示, C、更新完成提醒, D、更新情况查询。 正确答案:D;《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开通个人征信系统身份信息库相关功能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1]8号)、附件第2页第8行;岗位类型[CD];试题类型:单选。

9、金融机构征信备案工作坚持___管理原则。() A、属地, B、分级,C、系统,D、差别。 正确答案:A;《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征信备案制度的通知》(银石征信 [2013]13号)、第2页第5行;岗位类型[ABC];试题类型:单选。

11、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中的救济权包括_和_两种方式。()

A、行政救济、协商解决,B、民事救济、协商解决,C、司法救济、民事救济,D、行政救济、司法救济。 正确答案: D;《征信工作实物》、第62页第4段第3行;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单选。

12、信息使用者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未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或者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_____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A、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B、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派出机构,C、法院,D、征信中心。

正确答案:B;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42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13、采集个人信息___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_采集。() A、应当不得,B、不用不得,C、应当可以,D、不用可以。 正确答案:A;出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7页3行; 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单选。出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7页3行; 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单选。

15、信息提供者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向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非依法公开的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对个人处_____的罚款。()

A、1万元以下,B、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D、10万元以上。 正确答案:C;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41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16、2008年5月,征信中心在___成立。

(

) 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 正确答案:B;《征信工作实物》、第67页第3段第4行;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17、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___,应当事先告知主体本人。()

A、个人不良信息,B、企业不良信息,C、个人信贷信息,D、企业信贷信息。 正确答案:A;出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7页15行; 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单选。

19、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主要由信用报告头、信用报告主体、___三部分构成。 (

) A、信用报告说明,B、信用报告附加,C、免责条款,D、信用报告明细。 正确答案:A;《征信工作实物》、第90页倒数第1段第1—2行;岗位类型[ABC];试题类型:单选。

20、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拒绝、阻碍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检查、调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___的罚款。()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下,D、10万元以上。 正确答案:A;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40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21、个人征信系统采用多级用户体系,用户分为各级__和普通用户两种。 ()

A、用户管理员,B、普通用户,C、特殊用户,D、其他用户。 正确答案:A;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发[2005]76号)第7页第5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22、客户到商业银行提出个人基本信息的在线更新申请,下列属于商业银行必须审核的申请资料的是___。()

A、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B、信用卡,C、工资收入证明, D、居委会证明信。

正确答案:A;《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开通个人征信系统身份信息库相关功能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1]8号)、附件第4页第3行;岗位类型[CD];试题类型:单选。

23、个人征信系统采用多级用户体系,用户分为两种:各级用户管理员和__。 ()

A、用户管理员,B、普通用户,C、特殊用户,D、其他用户。 正确答案:B;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发[2005]76号)第7页第5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24、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备案工作坚持管理原则。() A、当地,B、部门,C、属地,D、上级行。 正确答案:C;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征信备案制度的通知(银石征信[2013]13号)第2页第5行;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单选。

26、数据异常情况核查与解决工作可分为核查发起、查找原因、___、整改4个阶段开展。()

A、说明情况, B、制定解决方案,C、查找错误, D、下发通知。 正确答案:B;《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系统数据异常情况核查与解决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2]15号)、附件第1页倒数第5行;岗位类型[BC];试题类型:单选。

27、国家设立_____

,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A、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B、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C、征信管理部门,D、金融稳定部门。

正确答案:A;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7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28、金融信用信息接触数据库为_____ 提供查询服务。()

A、信息主体和取得信息主体本人口头同意的信息使用者,B、征信机构,C、信息提供者,D、信息主体和取得信息主体本人书面同意的信息使用者。

正确答案:D;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8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单选。

30、各级金融机构的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发生变更时,要于___个工作日内向当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备案。()。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A;《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征信备案制度的通知》(银石征信 [2013]13号)、第2页第9行;岗位类型[AC];试题类型:单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正确填写√,错误填写Ⅹ)

1、按照《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规定,信息查询员由金融机构负责个人贷款、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审核、风险管理的业务和管理人员担任。() 正确答案:对;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发[2005]76号)第8页第9条;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判断。

2、金融机构不用对不符合回复要求的异议信息重新核查和回复。()

正确答案:错;关于印发企业及个人异议处理业务规程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3]31号)第15页第17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3、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员可以随意修改各用户的基本信息。() 正确答案:错;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发[2005]76号)第9页第21条;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判断。

5、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正确答案:错;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5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6、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数据报送流程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征信系统用户设立后要2日内修改密码,不得使用初始密码。() 正确答案:错;《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安全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09]5号)、附件第2页第8行;岗位类型[ABC];试题类型:判断。

7、信用交易信息是征信系统的核心信息,是企业和个人在信贷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其既往还款金额和还款时间的信息。() 正确答案:错;《征信工作实物》、第76页第4段第1行;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9、征信系统人员身份标识录入及报送规则中,关于少数民族姓名,如果姓名超过32个字节,则只填写姓名的前32个字节的汉字。() 正确答案:错;《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印发《征信系统人员身份标识录入及报送规则》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09]2号)、附件第3页第15行;岗位类型[BCD];试题类型:判断。

10、金融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需新增总部级用户管理员时,应先向征信服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征信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为该机构增加新的总部级用户管理员。 ()

正确答案:对;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发[2005]76号)第9页第13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11、目前可以申请接入征信系统的机构必须是由国务院银行业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经营企业或个人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总部,以及相关国家政策批准的机构。 ()

正确答案:对;《征信工作实物》、第86页第3段第1—2行;岗位类型[ABCE];试题类型:判断。

13、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履行对征信业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可以检查所有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错;出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12页13行; 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判断。

14、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受理信息主体提出的个人基本信息更新申请。() 正确答案:对;《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开通个人征信系统身份信息库相关功能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1]8号)、附件第2页第17行;岗位类型[ACD];试题类型:判断。

15、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可以按照补偿成本原则收取查询服务费用,收费标准由运行机构自行规定。()

正确答案:错;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31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16、除法律法规及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境外提供境内个人金融信息。()

正确答案:对;出题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第六条; 岗位类型[ACD];试题类型:判断。

18、征信数据质量考核中,对数据质量优秀的机构和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发文表扬,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发奖金。() 正确答案:对;《征信工作实物》、第81页第4段第6—7行;岗位类型[ABC];试题类型:判断。

19、使用个人金融信息时,应当符合收集该信息的目的,不得进行以下行为。 ()

A、出售个人金融信息,B、向本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个人信息,但为个人办理相关业务所必需并经个人书面授权或统一的,以及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C、在个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将个人金融信息用于产生该信息意外的本金融机构其他营销活动,D、采集个人财产信息。

正确答案:ABC;出题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第四条; 岗位类型[ACD];试题类型:判断。

20、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贷信息。() 正确答案:对;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9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22、商业银行应用个人征信系统维护下级机构信息的功能时,应核实下属机构的相关信息,机构名称应与金融许可证上的简称保持一致;金融许可证上没有简称的,应以该机构向人民银行行文时使用的规范简称为准。 正确答案:对;《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开放个人征信系统机构信息维护新增功能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09]16号)、附件第2页第6行;岗位类型[AC];试题类型:判断。

23、接入征信系统机构应当遵守征信系统关于数据质量、合规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征信查询服务费。 正确答案:对;《征信工作实物》、第88页第2段第1—2行;岗位类型[ABC];试题类型:判断。

24、机构注销基本户,已发出的机构信用代码证需要收回。()

正确答案:错;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关于<印发机构信用代码系统操作手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征信[2012]29号)第47页第12行;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25、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拒绝、阻碍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检查、调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可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做出刑事或者民事处罚。()

正确答案:错;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40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26、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自收到异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正确答案:错;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5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28、商业银行审核个人贷款申请时,可以向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正确答案:对;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号)、第3章第12条;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判断。

29、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是,法律规定可以不经同意查询的除外。()

正确答案:对;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18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30、信息使用者应当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不得用作约定以外的用途,不得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

正确答案:对;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0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判断。 多选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择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括号内,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1、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

A、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B、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C、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D、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正确答案:ABCD;出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18页10行; 岗位类型[ABCD];试题类型:多选。

2、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受理投诉或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能未履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义务的,可以依法进行核实,认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违规行为的,或存在其他未履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义务情形的,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A、约见高管人员谈话,要求说明情况,B、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限期整改,C、在金融系统给予通报,D、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E、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构处理。

正确答案:ABCDE;出题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第十条; 岗位类型[ACD];试题类型:多选。

4、信息使用者应当_____。()

A、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B、不得用作约定以外的用途,C、不得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D、应取得信息主体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

正确答案:ABCD;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0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5、征信系统向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分为几大类。

(

) A、数据类,B、外包类服务,C、咨询和解决方案类,D、工具类。 正确答案:ABCD;《征信工作实物》、第89页第5段第1-2行;岗位类型[ABCE];试题类型:多选。

7、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违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的,采取的处罚措施包括_____。()

A、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D、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BCD;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40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8、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因过失泄露信息,采取的处罚措施包括_____。()

A、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D、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BCD;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40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10、下列哪些主体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A、评级机构,B、信息主体,C、取得信息主体本人书面同意的信息使用者,D、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

正确答案:BCD;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8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11、个人征信系统采用多级用户体系,用户分为各级__和__两种。() A、用户管理员,B、普通用户,C、特殊用户,D、其他用户。

正确答案:A、B;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的通知(银石发[2005]76号)第7页第5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14、企业法定代表人提出异议申请的,应提供、原件供查验,同时填写《企业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A、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B、企业的其他证件,C、组织机构代码证,D、企业贷款卡。 正确答案:A、B; 关于印发企业及个人异议处理业务规程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3]31号)第4页第五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15、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牢牢坚持“_,_”的原则。() A、立足金融,B、确保准确,C、服务社会,D、服务金融。 正确答案:AC;《征信工作实物》、第69页第4段第3行;岗位类型[ABCE];试题类型:多选。

16、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因过失泄露信息,采取的处罚措施包括_____。()

A、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D、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D;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40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18、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_____,并向信息提供者提供的活动。() A、采集,B、整理,C、保存,D、加工。

正确答案:ABCD;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第2条;岗位类型[ABCDE];试题类型:多选。

19、自2011年起,个人征信系统地方性金融机构数据质量量化考评时点月由原来的每年3月、6月、9月、12月,调整为每年的___。()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正确答案:ABCD;《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个人征信系统地方性金融机构数据质量量化考评时点调整的通知>的通知》(银冀征信中心[2011]4号)、第1页第7行;岗位类型[AC];试题类型:多选。

20、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有下列哪些行为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A、提供非依法公开的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B、因过失泄露信息,C、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或者企业的信贷信息,D、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或者对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不予更正。

第二篇:民间借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行动

互联网金融新大陆:征信脱网5亿"陌生人" 核心提示:中国的征信系统目前覆盖了8亿人,但其中5亿人从来不向银行借贷。

没有比“冰火两重天”这词更适合用来形容眼下中国的P2P(个人对个人借贷)行业了。一方面,P2P老板跑路新闻不断;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的人与资金杀入这一行业。

7月19-20日,“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上海举办。会场人满为患,“大数据与互联网征信”专场外的走廊里,挤满了听众——如此可见行业的热度。

而这样一个学术氛围颇浓的论坛,对互联网金融、对P2P行业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谢平指出,P2P行业可能是配置信贷资源效率最高的市场;中国最大的P2P企业宜信公司CEO唐宁认为,P2P行业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直接指出,中国的征信系统目前覆盖了8亿人,但其中5亿人从来不向银行借贷,换言之,这5亿人对于金融部门来说是陌生人,这对于所有的放贷机构都是机会。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林采宜、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信而富创始人兼CEO王征宇就此展开讨论: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走出这3亿人,在5亿“陌生人”中开发新用户;而大数据提供了一种相对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手段,它将作为央行征信局的补充,试图解决对5亿“陌生人”征信的问题。

P2P最大问题是征信体系脱网

王晓蕾:个人理解,征信至少应该分成两大部分:广义征信、狭义征信。狭义的征信,实际上是放贷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广义征信泛指所有的放贷机构贷前调查的行为,我认为这应该是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征信系统目前覆盖了8亿人,但是在这8亿人里,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换句话说,5亿人跟银行从来没有信贷交易关系。这5亿人对金融部门来说是陌生人,这一点正好对于所有的放贷机构,包括P2P在内,既是挑战,又是机会。从中长期来说,P2P如何在这5亿人当中找到它的细分市场,找到管理这部分细分市场信用风险的独特技术,这P2P保持中长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

征信条例明确规定,所有的放贷机构(不是放贷金融机构)都应该接入征信系统。如果有个监管部门能够认定P2P是放贷机构,或者是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那么按照征信条例要求,把这些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是征信中心的法律责任。在此之前,因为征信中心收购了上海资信(全称“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而上海资信根据征信中心的统一部署,搭建了互联网金融的征信平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家机构接进了上海资信的互联网征信平台,实现了P2P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于征信中心来说,未来的后台是集中统一的,只不过是前台服务客户这方面可能会由上海资信来做。

林采宜:互联网借贷必须有一个“联网”的体系支持才是高效的,即你进入一个平台,输一个身份的属性进去,这一身份相关的信息,包括收入、职业资产都出来了。目前互联网借贷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的征信体系是脱网的。每一个借贷的平台,都要使用者个人去输入信息,由这个平台完成信息的校验。每一个平台之间的信息是分散的,这样信息校验的成本很高,它决定了互联网信贷的效率以及坏账的程度。

这种互联网个人信誉数据割裂的状态,导致了现在的征信模型的失灵,因为对一个人信用等级的所有评估,基于真实的、可靠的个人数据,这是职业、收入等结构性数据。而不是“大数据”所指的非结构性,比如一个人的朋友圈、一个人平时的聊天记录等。

如果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比较客观、可靠的评级,那么贷方获取借方信用的成本非常高。最近P2P行业每天都有噩耗传来,这个跑路了,那个坏账了,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整个网络征信体系缺乏一种整合和快速的分享机制。那么如何开放分享机制,这是中国P2P可能要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也是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征信是否需要大数据?

王晓蕾:怎么去了解这5亿的陌生人,对所有的放贷机构来说都是挑战,但我认为它更是机会。互联网的发展使很多的个人和小企业在互联网上有了互联网生活,所以记录了很多信息,但是这些记录下来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放贷人贷前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审查,还要靠全行业去研究和探索。个人认为,不光是P2P,包括小额贷款机构,甚至包括现在的银行,在做贷前调查风险管理时,不应该明确地区分所谓的线上线下,应该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陈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我们的行为被数字化的越来越多。通过数字化的行为,能够采集到很多信息,无论是我们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交易信息、社交信息,还有行为习惯的信息,都被采集和被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像国外有些机构提出的所有数据都是信用数据,而不像传统观点,只有金融交易的行为、一些社会公共的信息,个人身份的信息才是征信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机会。

王征宇:美国征信局回答了三个问题,大数据跟互联网金融征信结合也要回答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是谁;第二个问题解决的是你在哪儿工作,你是干什么的;把这两个问题延伸到第三个问题,就是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稳定性等。

互联网金融和征信环节上,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征信局现在没有获取到的数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征信要解决的是覆盖的问题。这些数据的收集,不一定要通过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去敲门,而是通过互联网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技术手段上如何用数据来进行评分,如何通过评分以后对这个人进行评估,这些问题在很多年以前就解决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一个评分,而在于:第一,数据到底解决什么问题?第二,用什么技术手段从数据中抽取信息?第三,得到了这些信息以后,用什么样的尺度来刻画一个人的风险行为和风险特征?第四,确定了这个人的风险特征以后,怎么样对他采取一个有效的授信策略,当然还有贷后管理等等。这些可能是大数据能够帮到我们的。

林采宜:我认为,征信不需要大数据。表达还款意愿的首先是长期的信用记录,央行的征信体系解决了这个;然后是你还款的能力,稳定性,这里面就是你的职业和你的收入。这几个数据对一个人会不会还款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其实这三个数据的获取需要大数据吗?我认为不需要。它需要的是我们现在个人信誉数据的采集和分享机制。

第二,非结构化的数据像一个人在网络上的交易行为、采购行为,和征信没有正相关。我生活中就见过,有人开着奥迪车,过着很好的生活,吃着豪餐,但是他借我的5万块钱就是不还。你看他的信誉记录就可以发现,他不仅我的钱没还,也没还我朋友的钱。

中国和美国有点不同,美国人基本上不向朋友借钱;而中国人如果你信誉好,可以向同事、朋友、亲戚借钱;如果他们都不借给你,你基本上就是信用破产的人,这样你就去网络上借利息很高的钱。

王征宇:大数据之所以在征信问题上有意义,主要的意义是补充而不是取代。征信局覆盖的那3亿人,最好的数据就是央行征信中心的数据,你再怎么找数据比不上那3亿数据,对那3亿人借贷就是靠那个数据,不需要别的。问题是除了那3亿人外,央行征信中心也没法帮你。你自己做数据只能做一个黑名单的排除。怎么解决跨出3亿人的征信问题?互联网大数据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技术手段

民间借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行动

核心提示:除了等待央行征信系统的“阳光普照”,民间具有放贷功能的机构的确尝试走通另一条路径,从而“双管齐下”。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就没得玩了。”听说民间借贷机构未来将接入统一的征信系统,已在三家民间借贷公司获得贷款的孙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的感受是“大难临头”。因为,孙某“糊弄”这些公司称自己“只有这一笔贷款”,这三家公司各自都查不到孙某在其他两家公司的借贷行为。

孙某的“大难”或许不太远了。从业内重视程度看,近两日的上海新金融年会上,来自监管层和机构的专家齐吁民间借贷机构接入征信。如在列举目前P2P网贷存在的问题时,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将“征信系统不健全、不开放”放在显著位置,称其为“核心障碍”。

如果说上述业内重视还只是一线曙光的话,事实上在上海,破冰之旅已启,当地一些小贷公司已于近期正式接入央行[微博]征信系统。

三大问题

从孙某视角切换到放贷机构,对它们来说,承贷人是否过度负债是一项重要的风控指标。但目前由于小贷公司、P2P,担保公司这些实际从事放贷的机构还基本不被接入现有央行征信系统,其借贷信息也就不被录入和为行业分享,而其行业自身亦无类征信机制,因此除了靠客户自己去央行征信系统里拉出银行授信情况,像孙某这种民间多头借贷就成了“盲点”,放贷机构只能依仗贷前团队的“人盯人”战术。

三大问题由此产生:第一,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民间金融机构哪能家家如行业龙头一样重金培育风控团队?根据央行6月份的报告数据,国内光是P2P公司就有600多家。“我认识一家P2P公司,从外头几千块钱引入了一套IT系统就开始了撮合交易,风控都靠老板自己兼着看项目。”一名P2P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第二,该人士还表达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逻辑,即便放贷机构有良好的贷审团队,但这些额外的经营和风险成本最后很可能会摊到客户的“管理费”头上。

第三,本具普惠功能的草根金融,在贷款定价上却因此不得不有所上升,以与风险匹配。

在评价P2P的征信建设时,谢平在参加上述年会时称:“直接制约P2P网贷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问题,很多是征信系统不发达造成的,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很多平台开展线下的尽职调查,增加了交易成本,贷款利率就高了。”

双管齐下

从现有央行的征信体系来看,数据覆盖面有多广?P2P机构遇到的“多头借贷”的客户多不多呢?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在会上给出数据称,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统收录了约8亿人,但这之中只有3亿人和银行有信贷关系,换句话说,多达5亿人对金融部门来说是“陌生人”,缺乏信用数据参考。

但王晓蕾也把这5亿“陌生人”看成诸如P2P机构的机会,因为“从中长期来说,P2P如何在这5亿人当中找到细分市场,找到管理这部分细分市场信用风险的独特技术,包括一些数据来源,是P2P竞争力的一个核心。”

市场前景摆在面前,除了等待央行征信系统的“阳光普照”,民间具有放贷功能的机构的确尝试走通另一条路径,从而“双管齐下”。其行业已有所动。“行业中也开始研究推行信用信息分享的举措。”业内领军者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有隐瞒“多头借贷”企图的贷款人虽然是少数,但是一个完备的征信体系会使P2P发展上一个台阶。他表示行业的征信系统建设已经“在前进中”,宜信也在推动。

而据媒体报道,在前不久另一场新金融主体峰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就称,央行正在计划发放民间征信机构相关牌照,来建立民间的征信公司。

除了讨论征信覆盖面,王晓蕾还提及征信系统应扩容的内容。她称,个人征信系统尚欠缺公共信息,比如法院判决、公安系统的居民身份,还有社保等等。这部分信息央行征信中心在过去几年已致力采集,其个人观点是,或可考虑通过立法强化政府信息披露,使得信息为社会可得。

至于民间放贷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从大方向看,去年2月份,央行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事宜的通知》,据此,上海已经试点的小贷公司接入是一个起点,未来汽车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民间金融租赁公司等都有望将被央行陆续纳入征信系统接入管理模式。

不过,方向虽如此,一名业内研究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监管的顾虑或有三点。其一,对于大面积接入而言,民间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质量,甚至是真实性需要把关;其二,如何确保对接系统的信息安全及对所涉信息人的“隐私保护”问题尚需探索;其三,如果是分批让民间贷款机构接入试点,还会涉及一个行业公平性问题,决策者难免会受到一些“落选”公司的质疑

第三篇: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经营征信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履行对辖内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条 征信机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诚信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章 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五条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第六条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除应当符合《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二)有完善的业务操作、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等内控制度;

(三)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项“主要股东”是指出资额占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或者持股占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

第七条 申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下列材料:

(一)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申请表;

(二)征信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

(三)公司章程;

(四)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股东关联关系和实际控制人说明;

(六)主要股东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证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出具的主要股东信用报告;

(七)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证明;

(八)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基本构成;

(九)已建立的内控制度,包括业务操作、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等;

(十)具有国家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资质的机构出具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报告,关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说明和相关安全保障制度;

(十一)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十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面谈等方式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

第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在受理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申请后公示申请人的下列事项:

(一)拟设立征信机构的名称、营业场所、业务范围;

(二)注册资本;

(三)主要股东名单、持股比例;

(四)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名单。

第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自受理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并根据有利于征信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的审慎性原则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依法颁发《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十条 经批准设立的个人征信机构,凭《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个人征信机构登记后20日内,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十一条 个人征信机构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说明变更事项和变更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中国人民银行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

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十二条 个人征信机构拟变更注册资本、主要股东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说明变更事项和变更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中国人民银行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十三条 个人征信机构拟设立分支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 提交申请前一年盈利;

(二) 对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行性已进行充分论证;

(三) 最近3年无受重大行政处罚的记录。 第十四条

个人征信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下列材料:

(一)个人征信机构分支机构设立申请表;

(二)个人征信机构上一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三)分支机构设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拟设分支机构3年业务发展规划、市场分析和经营方针等;

(四)针对设立分支机构所作出的内控制度安排和风险防范措施;

(五)个人征信机构最近3年无受重大行政处罚的证明;

(六)拟任职的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履历材料。 第十五条 个人征信机构变更机构名称、营业场所、法

定代表人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变更《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记载事项。《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记载事项变更后,向公司登记机关申办变更登记,并于公司登记机关准予变更之日起20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六条 《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应当在营业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

第十七条 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妥善保管《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

第十八条 《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有效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在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延续申请,换发《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有效期届满不再延续的,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在《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并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妥善处理信息数据库,办理《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注销手续;个人征信机构在《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0日前未提出延续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日注销其《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处理信息数据库。

第十九条 设立企业征信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并于公司登记机关准予登记

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办理备案,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征信机构备案表;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股权结构,包括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四)组织机构说明,包括机构部门设置和人员基本构成;

(五)业务范围和业务规则基本情况报告;

(六)业务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报告;

(七)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已建立的内控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备案机构办理变更备案。

第二十条 个人征信机构因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拟终止征信业务的,应当在拟终止之日前60日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退出方案,并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处理信息数据库。

个人征信机构终止征信业务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20日内,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媒体上公告,并办理《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注销手续,将许可证缴回中国人民银行。

逾期不缴回的,中国人民银行将依法收缴。

第二十一条 企业征信机构因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拟终止征信业务的,应当在拟终止之日前60日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并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处理信息数据库。

第三章 高级任职人员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个人征信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前取得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三条 取得个人征信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正直诚实,品行良好;

(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三)从事征信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金融、法律、会计、经济工作5年以上;

(四)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管理能力;

(五)熟悉与征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与征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个人征信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一)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二)最近3年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

第二十五条

个人征信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核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

(二)拟任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履历材料;

(三)拟任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学历证书复印件;

(四)拟任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证明;

(五)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出具的拟任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个人信用报告;

(六)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如实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个人征信机构以及拟任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需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对申请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察或谈话。

第二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个人征信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

第二十七条 企业征信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员,应当由任职的征信机构在任命后20日内向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征信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表;

(二)个人履历材料;

(三)学历证书复印件。

(四)备案材料真实性声明。

企业征信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20日内向原备案机构办理变更备案。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末,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上一年度征信业务开展情况。

企业征信机构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末,向其备案机构报告上一年度征信业务开展情况。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信用信息采集、征信产品开发、信用信息服务、异议处理以及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信息安全保障情况等。

第二十九条 个人征信机构应当按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征信业务统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等资料。

企业征信机构应当按规定向备案机构报送征信业务统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等资料。

征信机构应当对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条 征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测评标准,对信用信息系统的安全情况进行测评。

征信机构信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二级的,应当每两年进行测评;信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三级及以上的,应当每年进行测评。

测评机构出具测评报告后20日内,个人征信机构应当将测评报告报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机构应当将测评报告报备案机构。

第三十一条 征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一)上一年度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二)出现可能发生信息泄露征兆的;

(三)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严重亏损的;

(四)被大量投诉的;

(五)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需要重点监管的其他情形。 征信机构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酌情缩短征信机构报告征信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信用信息系统安全情况测评的周期,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督促征信机构整改。

经整改,第一款中所列情形消除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不再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根据监管需要,约谈征信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要求其就征信业务经营、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有关重大事项做出说明。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三条 申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的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个人征信机构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未达到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二级以上要求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责令整顿;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吊销其《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申请个人征信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中国人民银行不予受理或不予核准其任职资格,并给予警告;已核准的,取消其任职资格。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禁止上述申请人一年至三年内再次申请任职资格。

第三十六条 个人征信机构任命未取得任职资格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企业征信机构任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及时备案或变更备案,以及在备案中提供虚假材料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美国对消费者征信服务的管理及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征信服务

管理

消费者

美国

一、对消费者征信服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既保护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又保证正常

信用信息的充分交流

在市场经济中,征信服务的范围比较广,在以征信产品生产为主的服务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征信服务,即提供关于企业信用调查的服务;另一类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即提供关于消费者信用状况调查的服务。消费者征信(consumer

credit

reporting)服务是随着个人信用交易的发展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当个人需要贷款、赊购商品、分期付款、购买保险等时,信用的提供方就需要了解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包括还款能力和守信程度,从而产生了对消费者信用报告的市场需求。与这种市场需求相适应,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美国是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征信机构所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不仅是银行体系对个人进行授信决策的主要依据,也广泛使用于就业、赊销、租赁、保险等领域。因此,消费者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信用交易的顺利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美国的消费者征信行业也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导向模式。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有关征信服务的法律和规则,并监督实施。对消费者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保存、评价、销售等,均由商业性征信机构亦即征信企业完成。征信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征信企业与向其提供信息的机构之间以及与使用其信息的客户之间,也完全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和商业关系。目前三大全国性消费者征信机构(consumer

reporting

agencies,

cras)为:experian,equifax

和transunion。除此之外,还有400余家中小型消费者征信企业。

由于消费者征信服务涉及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公开,而消费者一般处于市场交易的弱势地位,因此必然涉及对个人隐私和对个人权益的保护问题。如果不加以管理和规范,征信活动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是,另一方面,对个人隐私和权益的保护也不应当无限夸大,如果把正常的信用信息也划入隐私范围加以保护,则可能会影响征信机构收集正常的信用信息,同样会妨碍征信服务活动的发展。值得强调的是,良好的征信服务不仅有利于授信者业务发展,也有利于消费者更方便和更快捷地获得信贷服务。因此,法律规范的核心在于,既要充分保证个人隐私和权益不受损害,又能够为征信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或者说,必须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二者之间作出平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法律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界定:一是什么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护,什么信息属于正常的信用信息,应当公开并允许征信机构搜集;二是如何保证信息的使用目的是正当的,即不能被滥用;三是如何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地更新。

二、对信用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范围的管理

信用报告是关于消费者如何支付其帐单的历史记录,其目的在于评价消费者还款的能力和还款的可能性。如果单从这一目的出发,凡是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有影响的信息,都属于信用信息,都应当允许被征集和公开,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信息是典型的个人隐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比如个人收入、个人储蓄存款等。因此,个人隐私和正常信用信息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由于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和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更方便的信贷服务都是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法律只能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取舍和权衡。从美国的实践看,对信用报告信息范围的管理,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如医疗、收入、存款信息等。

由于美国允许征信机构搜集和公开正面信息,而根据正面信息,征信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比如,征信机构根据所掌握的消费者信用数据,向有关金融机构提供符合某一条件的消费者名单,以便金融机构发展新客户;银行或其它信用卡发行机构可以根据征信机构提供的符合其发放信用卡条件的消费者名单,向消费者发出信函,邀请消费者申请其信用卡服务。对于这类不是由消费者个人发起的交易活动,法律也有特殊的限制,包括:(1)只有在金融机构有意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服务或保险公司有意向消费者销售保险产品时,征信机构才可以向其提供此类信用报告服务。(2)报告的内容只能包括消费者姓名、通信地址、非独特性身份标识(比如社会保障号码),以及其他的与特定授信人或其他特定实体无关的信息。(3)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消费者不愿意收到此类信函,可以通知征信机构,征信机构收到此类通知,应将该消费者姓名从名单中删除。

四、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正

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保证错误信息能够及时更正,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改正错误首先要发现错误。由于信息是否正确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因而消费者本人对于保证信息准确和及时更正积极性最高。因而,保证信息准确性的最有效办法,是赋予消费者对其信用信息充分的知情权和对信息内容的争辩权。

美国法律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包括:

(一)任何机构或个人根据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作出不利于消费者的决定,比如拒绝消费者的贷款、工作、牌照申请等,必须告知消费者提供该信用报告的征信机构的名称、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如果消费者在接到其申请被拒绝的通知60日内向征信机构提出查看有关其个人信用记录档案的要求,征信机构必须免费向该消费者提供1份完整的信用记录报告,包括有关该消费者的完整的信用数据和最近1年(有关就业的查询为两年)的查询记录。

(二)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消费者1年内可以免费获得1份本人的信用报告:(1)失业并准备在60天内开始寻找工作;(2)在享受社会救济情况下;(3)消费者是金融欺诈活动的受害者。

(三)在其他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法定价格随时向征信机构购买其信用报告。另外,随着it产业的发展,一些征信机构也开发出一些更加方便消费者随时了解和监督其信用记录的产品。比如,equifax

公司设计的“信用观察”(credit

watch)产品,消费者每年只要支付49美元,每当其信用记录出现新的变化时,征信机构会在24小时内用电子邮件通知消费者。消费者还可无限次了解其信用评分的情况。该产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1年度最好产品”。

如果消费者发现其信用记录有误,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征信机构或该信息提供者。法律规定征信机构和信息提供者都负有调查和更正不正确或不全面信息的责任。征信机构收到消费者对有关信息的争议以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该信息通知提供这一信息的信贷机构,信贷机构必须对该信息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通知征信机构。复核工作必须在征信机构收到消费者通知要求后30日结束,如果30日内信息提供者仍不能确定信息是否准确,或未能作出回复,该信息必须从消费者信用档案中删除。如果信息提供者发现信息的确有误,它还必须将这一情况同时通知其他全国性征信机构,以便后者也能及时更正错误信息。全部复核工作结束后,如果信用记录根据复核结果进行了调整,那么征信机构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调整结果书面通知消费者,并免费寄送消费者1份新的调整后的信用报告。如果复核不能解决争议,消费者有权要求征信机构对信用记录中保存的和信用报告中使用的有争议的信息进行加注。如果消费者要求并支付一定费用,征信机构也应将加注内容通知最近使用过旧报告的用户。

五、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关于征信服务管理的有关法律和制度也正处于建设当中。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一个既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又能够有效促进征信产业长期发展的制度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根据对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管理体制和经验的考察,结合我国征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到,在立法和制度建设当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第一,尽量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

征信服务和产业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基础之上的:即一个人是否守信,可以通过对他以往的信用记录的观察和评估来判断。关于消费者信用历史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负面信息,一类是正面信息。所谓负面信息,是指消费者拖欠、赖帐、破产及犯罪记录等信息。所谓正面信息,是指消费者正常的贷款、还款、赊销、支付等交易记录。对于征信服务而言,负面信息的作用显而易见。不良记录的“黑名单”可以直接帮助授信者甄别不守信用的人,从而采取防范措施。但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对于征信服务产业的发展而言,正面信息的作用更加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只有负面信息,征信机构无法掌握消费者的全面信用状况。比如,一个消费者可能会在多家金融机构借贷,虽然在每家机构的借贷额都不大,但在多家机构的借贷总额可能会大大超过其还款能力。显然,这一情况对于征信机构和金融机构全面客观评价消费者的信用状况非常重要,但如果只有负面信息,只要消费者没有违约或不良记录,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都无法掌握其全面信用信息。在这方面香港的经验值得吸取。香港一直不允许征集正面信息,使得授信人难以掌握被授信人的全面信用状况,由此已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根据香港有关人士的介绍,近年来出现的十分严重的个人破产问题,就与这一规定有关,因此目前立法界正在考虑允许征集正面信息。二是如果只有负面信息,征信服务的范围会受到很大限制。利用负面信息,征信机构除了提供一个黑名单以外,很难提供进一步的服务。而利用正面信息,征信机构就可以大大拓展其服务空间,包括进行信用打分、筛选优质客户、帮助金融机构等用户进行客户资源管理等增值服务等。事实上,美国大型征信机构快速的业务扩展,正是建立在利用正面信息进行增值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正面信息和增值服务,征信产业就不可能得到如此快速和大规模的发展。由于正面信息极大地增强了征信机构信用信息的全面性、有用性及征信机构服务的空间,促进了征信机构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征信服务产业的发展。这一经验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征信服务产业,尤其值得重视。

第二,法律关于征信机构依法征集和公开法律允许的正面信息,不必事先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的规定,是保证信息全面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

一般来讲,各国法规都允许在信用报告中公开负面信息。这是因为,负面信息是消费者失信行为的一种反映,将之公之于众不仅谈不上个人隐私问题,而且是对失信者的一种必要惩罚;从信息搜集的角度看,受害者一般也有积极性把此类信息向征信机构报告。但正面信息就有所不同,这类信息是消费者正常交易行为的反映,在消费者没有任何失信或违规行为时,法律是否应当允许征信机构在不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搜集和公开其信息,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许多欧洲国家都规定搜集和公开此类信息要事先征得消费者本人的书面同意。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除个别情况外,原则上法律一直允许

第五篇: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运作模式与特点

关键词: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运作模式美国美国具有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信用交易规模。通过对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考察,我们发现充满活力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及其独特的业务运作不仅是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美国个人信用制度正常运转和信用交易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系统介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业务运作模式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及其业务发展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是专门从事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的专业公司,其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出售消费者信用报告。美国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于1860年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成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个人征信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的个人征信服务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发达,而是经过了长期发展和多重变革才达到了目前的发达程度。(一)个人征信服务业从不发达逐渐走向发达美国个人征信业务发展较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个人征信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信用交易不够发达。虽然19世纪中叶美国就开始了信用交易,如厂商以分月付款形式销售钢琴、缝纫机和汽车等商品,但美国的信用消费大规模开展则始于二战之后,战争回来的人们对买车、买房、受教育等对的巨大需求加速了信用交易的发展。美国1969年的信用消费交易额达1100亿美元,是25年前的20倍,截至2001年底,美国信用卡发放量为14亿张,抵押贷款余额为4.7万亿美元,消费信贷余额为1.5万亿美元,信用消费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基本消费方式,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消费者申请信用消费时,信用授予方都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资格、信用状况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消费规模迅速扩张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的交易量达到每年11.4亿份。(二)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从充分竞争向垄断竞争转变自从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诞生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2200多家的高峰,这些公司都向社会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整个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格局。随后的发展中,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市场选择,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市场形成了以EQUIFAX公司、益伯利(Experian)北美公司和环联(Transunion)公司等三大全国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主体,其余400余家小型或地方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共存的市场格局。一方面这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保持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相互竞争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不断完善,为美国个人征信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在相互竞争中也保持充分的合作关系,不仅小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保持合作,而且三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三大公司相互之间也保持着合作关系,其合作内容不仅有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也有行业标准和规范制订方面的合作。(三)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服务对象从金融系统向多元化转变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银行信贷服务。20世纪50年代以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改变了专门为银行服务的状况,其服务对象逐步扩大。这方面的成功开端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shrill公司服务。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已经多元化,主要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零售商、公用事业公司、企业雇主、租赁公司、商账催收公司、消费者等。(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工作方式从手工操作向电子化操作转变20世纪60年代之前,“手工作业”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主要方式,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派出人员向各银行等部门收集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纸和卡片等各种原始统计方法,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统计,形成信用报告,然后向社会出售。20世纪60年代之后,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收集、数据库管理和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操作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在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已经可以在网上获取,例如环联公司2001年出售的纸质信用报告销售额为1.5亿美元,而通过因特网出售的电子信用报告达到4亿美元。由于互联网的优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信用数据的记录与更新也更加容易,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影响也日益扩大。目前每月有20亿条消费者信息进入美国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库中,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大规模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实现。(五)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从单一的信用报告向多元化转变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创新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消费者征信报告几乎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唯一产品。20世纪50年代之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重视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以占领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部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仅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作为争取客户的有力手段,而且将其作为新的利润源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谓上的变化反映了其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的历程。起初,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叫信用局(CreditBureau),“Bureau”来自于法语,意指“将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由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最

初只是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汇集形成信用报告出售,而不提供其它服务,每一家公司很象一个“Bureau”,所以美国人习惯性地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为信用局,随着消费者信用调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多元化,用信用局(CreditBureau)已经很难准确说明这类公司的业务性质,因此从2000年后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本不用“CreditBureau”这一称谓。(六)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规范从无法可依向有法可依转变20世纪70年代之前,没有任何专门法律规范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运作。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信用数据开放和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诸如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公平授信、诚实放贷等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强烈要求出台规范个人征信服务行业的法律,并于1971年出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现在,美国一直在制定与完善关于个人征信行业的法律。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行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个人征信服务业也在完善的法律的规范下运作。

二、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业务运作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从信息收集、产品与服务开发到销售一体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运作模式,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一)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收集消费者信用数据收集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始点,是信用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基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信用授予方,如银行、储蓄信贷机构、信贷公会(CreditUnion)、银行卡公司、零售商、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企业雇主等,收账协会,政府部门以及专业性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目前,环联公司(Transunion)拥有7000个数据供应机构,它们不间断地向环联公司提供数据,从而使环联公司有能力、有资源每月对2.2亿消费者资料进行12次的数据更新。消费者征信公司公司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工作方式是主动的,不需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大多数授信机构都愿意将消费者的信息主动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而且信息提供方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信息都是免费的,甚至有些信息提供方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等为此还得专门配备设备和人员。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四种渠道收集消费者信息,一是信息提供方主动通过“在线”方式提供数据,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大型零售商以及某些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等部门通过专线传递的方式定期(至少每月1次)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信息,消费者的信息一旦更新,或者有新的消费者信息,它们就立即按照既定格式通过专线传递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二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动和零售商、企业雇主以及其它信息提供方接触,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三是通过社会第三方获得,如对政府部门公共信息的采集大多都是通过社会上的第三方提供,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于成本的考虑,自己通常不愿收集这些信息,社会上专门有一些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有偿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四是从其它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获得,通常采取有偿的方式,这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合作的主要内容。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消费者信用数据的收集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不得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根据美国法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得收集有关消费者的下列信息:支票、储蓄和证券帐户的信息;驾驶记录;犯罪记录;医疗记录;保险单;收入;种族、信仰、政治倾向。(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首先将收集到的信用信息经过多道程序筛选使之成为“合格”的数据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如益伯利公司(Experian)将数据提供方提供的原始数据经过六个步骤进行处理,审核其真实性、合法性及标准性之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中,然后再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信用产品与服务提供给需求方。对信用数据反复筛选和加工是个人征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非常重视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目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消费者信用打分和衍生产品与服务。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基本产品,是它们赖依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美国信用交易额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信用报告的需求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情形,20世纪70年代,每年报告的需求量大致在1亿份左右,2001年达到了11.4亿份,目前每家银行在发放个人信用贷款时均购买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用报告,都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有些信用卡公司不仅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发卡的依据,而且将其作为监控信用卡持有人信用状况的工具。美国消费者信用报告协会(ACB,2001年1月更名为CDIA,theConsumeDataIndustryAssociation)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质量较高,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中仅有0.02%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存在错误,以致导致消费者信用申请被否定。目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美国信用报告协会(CDIA)设计的标准格式提供的报告,该报告是最基本的信用报告,被称为表格2000,表格2000要求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报告提供如下信息:(1)消费者信用交易的记录,记录的是消费者借款和还款的流水账,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均收入信用信息记录;(2)公共信用信息记录,主要收集记录政府公开档案类信息,只记录负面信息,如法院记录和警察局刑事处罚记录、消费者欠税记录、交通违章记录等;(3)就业信息记录,一般提供消费者的雇主、职务、收入、服务年限、工作或岗位变动情况;(4)个人身份信息记录,主要提供消费者的家庭和消费者的住所、社会安全号码、出生年月日、家庭成员和配偶情况等;(5)查询信息记录,包括信用局向所有使用者提供信用报告的

上一篇:免费小说个人珍藏下一篇:面对面交流的特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