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

2024-05-14

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精选四篇)

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 篇1

一、利用社区公园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

通过研究者的观察发现,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利用社区公园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 带领儿童到社区公园去游戏

2008年7月30日, H学校 (为符合科研规范, 把幼儿园和公园的真实名称全部隐去, 用英语字母替代) 学前班3位教师带着10名儿童到马路对面的C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去滑滑梯、荡秋千、玩沙、爬树等。

2008年8月25日, FUM儿童保育中心, 3位教师领着17位儿童到马路斜对面的W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荡秋千、滑滑梯、走荡桥、钻圈、爬杆、抓吊栏、跳蹦床。

2009年4月22日, FBC幼儿园, 教师带领儿童到幼儿园大门右边的B公园的儿童游戏场地上爬网、爬杆、攀登、吊拉、钻筒等。

2009年5月19日, YB幼儿园, 6位教师带领2个班级30位儿童乘校车到H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钻圈、爬网、玩吊环、走荡桥、荡秋千、翻高低杠、驾船、骑海狮、骑海豚、玩沙。

厄巴拉-香槟的每个公园都设有儿童游戏场地, 装置了走、跑、跳、钻、爬、荡、滑、吊、翻、骑等多种多样的运动器械, 安放了大桌子、长椅子等必要的休息设备, 从而为教师组织儿童来此游戏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几所学前教育机构广泛运用公园中儿童游戏场地上的各种器械开展活动, 让儿童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运动能力。

(二) 引领儿童到社区公园去观察

2008年9月29日, KC学习中心, 看到《家长手册》上写着:参观游览的地点包括附近的公园, 在儿童外出活动之前, 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大班讨论板上写着13位儿童对“讨论的主题:我们为什么要关心环境”的回答;中班墙壁上贴着12位儿童的粘贴画“湖里的咸水鸭”;小班墙壁上贴着12位儿童的印章画“鸭子的脚”;托班墙壁上贴着11位儿童的涂鸦画“公园里的小狗”。 (该中心对面是HM公园。)

2009年4月22日, FBC幼儿园, 看到《家长手册》上写着:外出参观游玩的地点主要是在幼儿园附近、步行可以到达的公园等地方, 也可能是坐公交车可以到达的地方, 我们会提前把参观活动的注意事项告诉家长, 并得到家长的许可。

2009年4月27日, FUM儿童保育中心, 中班门上贴着的“青蛙图案转盘”被分成四块, 其中一块写着:11:15~11:45去公园游览;大班门上贴着的“转盘”也被分成“去公园游览”等四个板块。《家长园地》里的“周活动计划”上写着:本周我们将继续到公园进行探索活动, 在高空和低处寻找春天的景色, 观察从中心到公园的路上许多事物的变化。

厄巴拉-香槟的所有公园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公园内部风景宜人、自然资源丰富, 为教师带领儿童到此观察创造了优异的条件。这些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家长手册》、班级环境布置、《家长园地》, 向家长传递了幼儿园利用公园这一社区教育资源的信息, 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 并且在活动前征得家长的同意, 维护了家长的决定权。此外, 教师把去公园观察融入到儿童每周活动和每日生活之中, 使外出观察活动变得经常化和日常化。这一举措充分利用了身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增强了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 提高了儿童的探究和审美能力。

(三) 引导家庭参与社区公园活动

2008年9月8日, CC幼儿园, 看到《家长园地》上张贴着A公园“稻草人”活动信息 (桔黄纸上画着一个稻草人和一辆汽车) :9月27日星期六上午8:00~下午4:00, 将在A公园举行第16届稻草人节日庆祝活动, 届时有赛车表演、稻草人服装比赛、儿童游戏、音乐歌舞、聚餐等活动。

2009年4月22日, 在M幼儿园, 看到《家长园地》上张贴着C公园“接触卡车日”活动信息 (黄纸上画着一个手握方向盘的女孩) :5月20日星期三上午10:00~下午1:00, 将在C公园为2岁~5岁儿童举办救护车、消防车、摩托车、军车等各种车辆的展览活动, 并给儿童提供接触真正的交通工具的机会, 使儿童能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家长可鼓励孩子爬上或跳上车子, 按汽车喇叭, 还可带上午餐, 全家人一起来野餐;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耳朵, 因为孩子喜欢按喇叭。

2009年4月27日, 在FUM儿童保育中心, 看到《家长园地》上也张贴着的C公园“接触卡车日”活动信息。

厄巴拉-香槟的每个公园都很开阔, 也经常为社区不同年龄的儿童免费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学前教育机构把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公园活动信息张贴在《家长园地》里, 吸引家长去阅读, 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引导家长带领儿童去参与有价值、有趣味的活动。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家庭与社区联动中的桥梁作用, 而且还把对儿童的教育与为儿童及家庭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了儿童更好的发展。

二、思考和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利用社区公园进行教育的举措引发了研究者的许多思考, 给了研究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 要深刻认识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

幼儿园的资源是有限的, 和社区合作, 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 能增强教育的效果, 促进儿童的发展。公园是社区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有助于促进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方面的发展。研究表明:每1周~2周带儿童去1次“公园”, 能提升儿童的“创造性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与社区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 在社区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公园等资源, 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 要重视加强社区公园里儿童游戏场地的建设

我国许多社区公园都没有像美国那样辟有专供儿童游戏的场地, 装有可供儿童免费游玩的各种运动器械。为了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就需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 合理规划, 统筹协调, 在社区公园中补建、改建、扩建儿童游戏场所, 配置儿童喜欢的各种运动器械, 并加强监督、管理和维护, 以实现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 》提出的奋斗目标:“增加社区儿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课外活动设施和场所”, “将儿童校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

(三) 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园中多种教育资源的功能

我国许多城市的社区公园现在都已免收门票了, 这就解除了幼儿园进入公园开展活动的门票之忧, 但仍有一些幼儿园还没有利用公园这一独特的社区资源。据调查, 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省市, 只有69%的幼儿园运用过公园资源。为了充分发挥公园在儿童成长的各种作用, 教师应加强与公园的联系, 全面开发公园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组织各种活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以萌发儿童的环保意识, 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 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四) 要及时向家庭传递社区公园举办活动的信息

儿童的发展受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幼儿园只有与家庭、社区协作共育, 才能保证对儿童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我国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既有家长会、家长园地、接送交流、电话交流, 也有家教讲座、家园小报、幼儿园网站、电子信箱, 但沟通的内容只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对家庭教育指导, 而没有把社区活动的信息融入其中。我们可以吸取美国的经验, 以“家长园地”、“家园小报”为平台, 通过学年、学期和各月活动计划以及每周活动方案, 及时向家长发布社区公园活动的各种信息, 帮助家长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 以扩展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巩固幼儿园在家庭和社区之间的纽带作用, 密切幼儿园和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

(五) 要促使“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相互结合

我国幼儿园和班级的规模都较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生活的一体化, 要把“走出去”和“请进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利用公园资源开展活动前, 教师既要向家长和社区人士解说公园的价值, 征询他们的意见, 邀请他们随时参与, 又要去公园进行实地勘察, 以做到心中有数, 有备无患。在利用公园资源开展活动中, 教师既要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积极参与其中, 又要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以降低教师与儿童的比率, 提高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利用公园资源开展活动后, 教师既要适时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又要给予家长和社区人士及时的反馈, 以强化他们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推动三方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有哪些 篇2

早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充盈大众耳膜的词汇。然而,美式早教和中式早教的指导与执行方法却大有不同。了解美国的早期教育机构设置,相信会让你更好地理解美国的早期教育,或许也会对你教育宝宝有所帮助。

在中国,幼儿教育通常是指儿童入学前的教育,即“学前教育”,教育对象是3~5岁的孩子。当然,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提法,叫做“早期教育”,指的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由家庭或各类亲子机构来实施。

在美国,提到幼儿教育时,人们使用的也是“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一词,然而此“早期教育”非彼“早期教育”,它泛指0~8岁儿童的教育。据说,这样的一种划分方式是依据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产生的。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8岁以前的孩子具有相似的发展和学习特征,0~18个月的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依靠行动和感知来学习;18个月到8岁以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依靠符号和内在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受有形物体和眼前事物的局限,容易被表象所迷惑;8岁左右到12岁,儿童则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抽象,能运用初步的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并且不易被表象迷惑,但同时也还需要使用有形物体去支持他们的学习。

美国对幼儿教育的界定方式和中国区别很大,不仅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教育机构的划分也很不一样。由于所服务的对象是0~8岁的儿童,美国的早期教育机构既包括对刚出生到3岁前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又包括对三四岁儿童的幼儿园(Preschool)教育以及对5岁儿童的学前班(Kindergarten)教育,还包括对小学1~3年级儿童的学校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日托中心

美国日托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出生后2周至4岁的儿童,费用主要由家长承担,有时也由家长的雇主负担一部分或全部。这类机构对教师的入职要求较低,教师不一定具有教师资格,主要提供保育服务,不太注重幼儿教育的课程,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日托中心的服务目的侧重于帮助家长照看孩子,以便家长能安心工作,因此都是全日制的。

二、幼儿园

美国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三四岁儿童,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小班和中班。教师的入职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具备早期教育或儿童发展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由于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不是自然获得(即师范学生毕业时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而必须在修读完特定的学分和通过名为PRAXIS的教师资格考试后才能获得,所以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意味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由于服务的目的侧重于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儿童托管,因此,许多美国幼儿园都是半日制的,并且不提供早餐和午餐,孩子需要自备餐点。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各州掀起了“普及幼儿园”运动,目的是通过立法确定州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义务,其核心内容是加强州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为希望接受学前教育的3岁和4岁幼儿提供免费教育。

在“普及幼儿园”运动的影响下,目前美国至少有42个州设立了政府财政拨款的公立幼儿园。在得克萨斯、康涅狄格和新泽西等州,符合条件的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4岁幼儿可以不用缴纳学杂费;在乔治亚、纽约和俄克拉何马等州,免费的幼儿园面向所有4岁幼儿,其中俄克拉何马州90%的4岁幼儿已接受免费学前教育,乔治亚州70%的4岁幼儿已接受免费学前教育。还有些州已经将免费的幼儿园下延到了3岁幼儿。除了这些由州政府拨款设立的幼儿园,美国联邦政府早在1965年开始便通过“国家开端计划”对贫困幼儿提供免费的幼儿园教育了。

三、学前班

美国的学前班设立在小学里,教育的对象是5岁的幼儿。作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处在小学,但针对的对象仍然是幼儿,所以,学前班无论是环境创设、课程设计还是教育方式都无异于幼儿园,这一点有别于中国某些小学当中的那些提前教孩子拼音、识字和算术的“学前班”。

自从1873年圣路易斯的德斯•皮尔斯学校创办了美国公立学校史上的第一个免费的“学前班”,学前一年教育在美国就逐渐成为了一种准义务教育。也就是说,美国的5岁幼儿,只要家长愿意,全部可以就近接受公立小学当中的免费学前班教育。

四、小学1~3年级

美国1~3年级的教师和学前班的教师经常会有岗位轮换,因为他们的教师资格证相同,被称为“k-3年级教师资格”。也就是说,小学1~3年级教师和学前班教师的教育技能是相通的,在对待1~3年级的学生时,教师仍然需要想到那些年幼儿童的认知和学习特征。例如美国1~2年级的教师不太强调学生单词拼写是否正确,反而会鼓励孩子自己创编单词,将其视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这点也和中国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

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 篇3

【关键词】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家访;家园合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50-05

家访(Home Visits)是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家庭建立友好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家访的独特作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会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准时到达儿童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访问,并全面落实家访后的强化工作。本文整理了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家访工作的相关信息,希望为我国的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反思我国幼儿园家访工作的平台,以帮助教师巩固和发展家园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家访的价值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纷纷指出,家访有助于教师、家长、儿童的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长,有助于家园合作关系的形成。

1.家访对教师的价值

(1)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家长和儿童的家庭环境

家访是教师与儿童家庭间建立积极平等的伙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文化背景,〔1〕了解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的特色和家庭成员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2〕

(2)有利于教师设计出更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

家访既能使教师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儿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许多信息,也能使教师对儿童的家庭学习环境进行评估,帮助家长学习如何指导儿童在家里的学习活动。〔3〕家访还能使教师全面地观察儿童的家庭环境,深刻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在家里喜欢的玩具和活动,从而为教师今后设计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打下基础。〔4〕教师可以运用家访获得的信息,设计更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的活动,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5〕

2.家访对家长的价值

家访能帮助家长为儿童提供更好的保教活动,从而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6〕此外,家访还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自由交流的机会,使家长能直接看到教师和孩子的互动,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正如Gestwicki指出的那样,家访能为那些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而不能来园的家长提供与教师面对面交谈的机会,能为家长提供参与教育、观看教师和孩子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喜欢他们的孩子。〔7〕

3.家访对儿童的价值

家访使儿童感到很新奇,他们会很高兴地把自己的房间、玩具、宠物、兄弟姐妹等介绍给教师,家访还能增强儿童的自豪感,帮助儿童攻克入园难关。〔8〕特别是入园之前的家访,儿童可以在安全舒适的、有家长陪伴的家庭环境中去认识教师、熟悉教师,这能有效缓解他们日后的入园压力,〔9〕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4.家访对家园关系的价值

家访可以在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不仅能使家长和教师有效沟通,建立信任感,而且能使家园合作关系得以巩固,使教师与儿童和家长的友好关系得到强化。〔10〕

二、家访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家访的质量,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家访前都会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解说家访的目的

如果在开学前进行家访,教师会通过电话、信函、便条等方式向家长解释家访的目的:使教师有机会和家长、儿童在一起,以便更好地了解家长和儿童;〔11〕帮助家长和儿童了解教师,与教师建立开放的、友好的关系;〔12〕分享信息,解决问题。〔13〕教师如果在学期初向家长提出家访的请求,那么他们会通过入园教育等方式向家长说明家访的目的:使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如何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到家里去看看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14〕可见,教师不论在什么时候去家访,都会把家访的目的聚焦在儿童身上。

2.协商家访的时间

教师往往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书信便条等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商定家访的日期和时间。有的教师会先让儿童把便条带回家,然后再给家长打个电话,以确立合适的家访时间;〔15〕有的教师会提出几个家访的日期和时间让家长选择,使访问能在双方都方便的时间里进行;〔16〕还有的教师会先给家长发一封短信,说明家访持续的时间(如不超过1个小时),并列出几个备选的日期和时间,供家长选择,几天以后再给家长打个电话,确定双方都方便的时间,并询问家庭的交通路线。〔17〕教师和家长协商家访的时间,既能使双方达成共识,也能使家长觉得受到了尊重,是他们在邀请教师来访。这样,家长就会期待教师的到来,而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如果教师强行访问一个家庭,那么家长会感到紧张不安,这对家长来讲是很不公平的,对家园伙伴关系的维系也没有丝毫帮助。

3.商讨家访的地点

绝大部分家访会在儿童家中进行,不过教师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不得不更换家访场所。例如,有的家长害怕教师来家访,教师就会为他提供在其他合适的场所进行访谈的机会,会让其选择在校园、公园、游戏场、咖啡馆、教堂、社区中心等地进行沟通。〔18〕如果教师觉得不便于到某个儿童家里去访问,他可以到家长的工作单位去访谈。〔19〕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不同场所来实施自己的访谈计划。

4.备齐家访时需要的物品

家访前,教师会精心准备家访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种物品,如儿童家庭住址的地图、儿童所在学前教育机构或所在班级的照片、学前教育机构简介的书面材料或磁带、儿童画画和写字的笔与纸、儿童操作的游戏泥、照相机等。这些物品为家访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能满足教师、家长和儿童的不同需要。

三、家访的过程

1.开始环节

教师穿着大方得体的衣服,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到达,这就为家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师进入儿童家庭时要彬彬有礼,热情地向儿童及其家庭成员问好;及时转换角色,把自己看作是客人,牢记家长是主人,服从家长的安排,接受家长的款待,如高兴地品尝家长提供的点心;〔20〕适时告诉家长自己打算停留多长时间,如在20~30分钟之间;〔21〕尊重家长,不对家庭环境表示惊奇,不对家庭生活方式进行负面判断,客观地应对家庭的需求,真诚地认可家庭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等。〔22〕

2.中间环节

教师围绕家访的目的,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和家长、儿童交流相关信息。

(1)从景物入手,和家长闲谈

教师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与家长就家庭环境中的景物进行简单交谈。例如,教师可以提出“我看到你家门口有块菜地,这些菜是谁种的”之类的问题,然后认真倾听儿童及其家长说话。〔23〕

(2)从资料入手,与家长详谈

教师以视听资料为媒介,向家长传递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先把随身带来的书面材料、磁带呈现给家长,与他们讨论学前教育机构的政策、独特的教学方法、儿童的特殊需要、班级的常规和游戏活动;再向家长描述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一天生活,说明游戏活动是儿童学习的途径,儿童通过游戏能学会许多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4〕最后再向家长提出想看看孩子、和孩子一起玩玩、和孩子一起聊聊等要求。

(3)从游戏入手,与儿童交流

当家庭成员在阅读资料或收听磁带、填写表格时,教师友好地与儿童交往:先把带来的游戏泥拿出来给儿童玩,再把带来的纸和笔拿出来供儿童画画,告诉儿童临走时要把这张画带走,贴到班级的展示墙上。〔25〕

(4)从特色入手,与家庭分享相关信息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倾听来了解家庭的特征、家长的特长和儿童的特点,促使家长参与儿童教育;教师依据儿童的兴趣,把一些游戏、活动、图书引进家庭,使家长能开展亲子游戏、亲子共读等活动;教师根据家庭的条件,提出有关儿童学习活动、学习材料和学习设备的一些建议,但不对家长指手画脚,也不对家庭环境作出消极判断,以免影响信息的获取和分享。

3.结束环节

教师注意掌握访问的时间,在15~30分钟内结束家访,〔26〕最长不能超过1个小时,〔27〕除非受到了家长的特别邀请,如参加聚餐会、生日会等。

在离开儿童家之前,教师会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和家长交谈儿童刚才所画、所写的东西,说明这是儿童绘画技能、书写技能发展的表现;二是给家庭留下儿童喜欢的一本书,提示家长读给儿童听;〔28〕三是给家庭留下学前教育机构的时事通讯,鼓励家长在家里学习和使用;〔29〕四是请求家长同意拍一张他们的全家福照片,日后可以贴在班级的家长园地里;〔30〕五是邀请家长来园参观访问,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31〕和儿童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

总之,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社交技能和策略,达到家访的预期目的。

四、家访后续活动

教师在家访后,还会尽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致谢家长

教师及时地给家长写封感谢信,寄到儿童家里,表达对家长的感激之情。在信中,教师还会表达家访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印象以及所带来的愉快体验,并对家访中的一些事情进行积极的评价,如看到了儿童家里的宠物,抱过了儿童的小弟弟、小妹妹,品尝了庭院里的西红柿等。〔32〕

2.引入活动

教师在接下来几周的时间里,会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开展相应的活动,以继续保持与家庭的亲密关系。例如,在家访中,教师发现一位家长有一技之长,在家访后教师就会安排适当的活动,邀请这位家长来和全班儿童分享才能;〔33〕在家访中,教师发觉一个儿童在身为地理学家的父亲的帮助下收集了很多岩石,知道许多有趣的事情,在家访后教师就设计了以岩石为主题的单元活动,鼓励这个儿童把家里有关的物品带到班级来,向其他儿童展示。〔34〕

3.评估成效

教师会适时地对家访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以考察家访怎样有效地加强了教师和家长、儿童之间的联系,自己运用了哪些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今后如何为儿童设计更适宜的活动等。〔35〕

五、思考与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关于家访的看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重视家访的作用

家访一直是我国幼儿园与家庭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形式,但最近10年,家访的利用率却呈下降趋势。据调查,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家访在幼儿园各种家园联系形式的重视程度排名中始终位居榜首,并遥遥领先,但到了90年代,家访的排名开始下滑,降至第三位,〔36〕到了21世纪初期,已经退至第八位。〔37〕这值得我们深思。美国学者高度重视家访工作,从教师、家长、儿童、家园关系这四个维度来看待家访作用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幼儿园的家访工作,全面认识家访的作用,重视家访的价值。

2.教师要妥善扮演各种角色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家访前、家访中、家访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值得我们参照,有助于我国幼儿园教师做好家访工作。在家访前,教师要扮演好发起者、策划者、协商者、采纳者的角色,向家长提出家访的请求,预设家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征询家长的意见,采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在家访中,教师要扮演好客人、随从的角色,把自己视为儿童和家长的朋友,尊重家庭的文化,理解家庭的需要,不对家庭环境作出任何否定的评价,不喧宾夺主,不控制访问。在家访后,教师要扮演好致谢者、设计者和邀请者的角色,向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设计能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的各种活动,热忱邀请家长来班级和儿童一起活动。

3.教师要全面提高社交能力

家访是在教师和家长、儿童之间进行的一种互动,为了使这种互动能够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这是美国同行的一条宝贵经验。为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全面观察儿童的家庭环境,仔细观察儿童及其家长的行为、表情和体态语言。其次教师要提高倾听能力,主动倾听家长、儿童的话语,客观地判断家庭成员所传递的信息的真正含义。再次教师要发展提问能力,以便提出恰当的问题,打开对话的窗口,引导谈话的进程,得到充足的信息。最后教师要增强探索能力,开辟不同的路径,为儿童创设各种活动,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提高激励能力,鼓励家长参与、支持儿童教育,促进儿童及其家长共同成长。

4.幼儿园要适当奖赏教师的劳动

美国学者认为,正像家访有许多优点一样,它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如费时、耗力,因此尽管家园合作关系的巩固能使教师受到精神奖励,但幼儿园还是要为家访的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物质和精神补偿。〔38〕这种尊重教师劳动、维护教师权利、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嘉奖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仿效。因为我国幼儿园是以全日制为主的,教师白天都在带班,而家长又是以双职工为主,他们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和双休日在家,教师如果要去家访,就只能牺牲自己的闲暇时间;又因为我国幼儿园的班级规模比较大,教师需访问的家庭很多,工作量很大,必然会占用许多休息时间;还因为我国幼儿园的儿童并非都是就近入园,他们的家庭住所可能离幼儿园很远,教师去家访时经常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因此,幼儿园不仅要表扬教师的敬业态度、奉献精神,而且要通过调补休息时间、发放车费、支付超时工资等措施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保护教师对家访的热情。

参考文献:

〔1〕〔6〕BARBOUR C, BARBOUR N,SCULLY P.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educating children〔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2008:290-291,290.

〔2〕COUCHENOUR D,CHRISMAN K.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Together for young children〔M〕.Albany,NY:Delmar,2000:188.

〔3〕MORRISON G.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day〔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1998:483.

〔4〕〔10〕〔21〕BILLMAN J,SHERMAN J. Obser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A practicum guide〔M〕.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2003:217,216,217.

〔5〕〔7〕〔12〕〔15〕〔23〕〔26〕〔33〕〔35〕〔38〕GESTWICKI C.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M〕. Albany, NY: Delmar Publishers,1992:234,227,230,230,231,231,232,232,234-235.

〔8〕ESSA E.Introduce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 Albany, NY: Delmar Publishers,1999:66.

〔9〕〔27〕〔30〕〔32〕PUCKETT M,BLACK J.Authentic assessment of the young child:Celebrating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2000:298,298,298,298.

〔11〕〔19〕〔22〕〔29〕〔34〕ELIASON C, JENKINS L.A practical guide to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1999:63,63,63,63,63.

〔13〕〔16〕SPODEK B.Teaching in the early years〔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85:253,253.

〔14〕〔28〕〔31〕BEATY J.Skills for preschool teachers〔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2000:270,270,270.

〔17〕〔18〕〔25〕KOSTELNIK M,SODERMAN A,WHIREN A.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urriculum: Best practic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1999:260,260,260.

〔20〕〔24〕WARNER L,SOWER J.Educating young children from preschool through primary grades〔M〕. Boston, MA: Pearson/A and B,2005:413,413.

〔36〕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0-113.

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 篇4

2月25日, 美国医疗保健产品法规专业协会执行董事Sherry Keramidas博士访问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办公室和上海浦东医疗器械贸易行业协会会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成功举办了美国医疗保健产品法规专业协会 (RAPS) 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交流会。

Sherry Keramidas介绍了RAPS的历史, 美国的医疗行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标准、考试方法, 以及道德伦理标准。RAPS为向全球推广的RAC医疗器械法规和管理的认证课程, 在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医疗器械主要制造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授权合作成立培训机构, 以促进医疗保健产品领域的法规事务工作, 在确保这些产品安全有效的同时建立企业的高效管理和正确的决策。在亚洲, 目前日本、韩国、台湾都与RAPS建立和合作联系。

学校和企业联合, 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来培养新型人才, 加强国际监管法规事务标准的交互影响, 来打造我国独有的并被各国所接受的行业管理科学体系是传统教育体制适应市场需要的重要途径。教育和监管是一个矛盾的二面, 建立企业的诚信, 可以节约我国行政监督资源, 让市场和第三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确保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的严峻形势下, 加强教育是破解行政单向高压监管、动态监管的有力推手。

上一篇:现象原因分析下一篇:职业中学的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