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观感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美国教育观感范文

杜郎口之行观感 - 润州教育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杜 郎 口 之 行 观 感

润州中学 张培芳

9月下旬的一个清晨,我区一行18人从济南出发,奔赴早已耳闻的课改实验成功区——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

初入课堂,让我为之振奋,为之激动!让我眼前豁然一亮,让我顿觉耳目一新!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给人的启示是深刻和多方面的。下面仅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 我们的教师向杜郎口中学学什么

1、教师的功力

知识储备。不必说那花枝招展、动态生成的展示课,也不必说那内容详尽、紧扣考纲的反馈课,单以预习课为例吧:我翻看了几个学生的数学预习笔记本,上面分为了预习目标、预习练习和归纳总结三个版块。我又翻看了几个学生的语文预习笔记本,上面也分为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知识点、写作特点等几个版块。由此可见,教师不是没下功夫,教师的真正的功夫下在了课外!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驾驭不了这样的课堂,是驾驭不了这样的学生的。

组织能力。一节展示课,如此小的“单位时间”,如此密集的“群体参与”,如此“大容量”的内容,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以及“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听了一节苏轼的《水调歌头》,从文本到心得体会, 再到拓展延伸,学生展示,最后师生小结。课堂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学生的活动方式有:比赛、朗诵、表演、课本剧、小品、唱歌、三句半等,所有活动秩序井然,忙而不乱,百分百的参与率,真是“生龙活虎,欢呼活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啊。而教师总共讲了不到二十句话,所有的评论主持词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的。这一切,你能说这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无关吗?不仅有关,而且关系密切。杜郎口中学教师的组织能力真的很强!

1 教学智慧。教师的语言必须不多,而且一定要句句受用。如上面所提到的苏轼的《水调歌头》。刚入校的初一学生,在展示时,免不了情绪激动了起来,声音高了起来。老师一旁维持秩序,说道:“有理不在声高,请注意谦让。”学生立即安静了下来。下课铃响了,教师作小结时有提醒:“以后同学们要注意:一上课时声音要恰到好处,二要学会倾听。”这一点在初一的课堂里,的确很重要,而老师的点评也是恰到好处。课上,教师“穿针引线、随机点拨”,一堂课,话很少,却句句如重锤般敲打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充分表现出杜郎口中学教师的教学智慧。

2、教师的心胸

从教学阵地里看: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的。预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备课的过程,教师必须参与其中,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内发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展示课上,师生通过诸多形式交流学习体会,提倡学生多说个人的观点,教师以鼓励性语言积极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感受,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竞争的天地,成长的舞台„„教师让出了神圣的讲台,美丽的光圈消失了。面对学生,他们理解宽容,平等尊重!

从业务论坛上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每周六下午都要在会议室展开论坛。论坛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发现、疑惑进行交流;一种是命题论坛,如“如何面对别人给自己提不足”等。如果这样的论坛,只是说假话空话的话,它必然会流于形式而夭折。可是多年了,它仍在进行着。因为它是实在的、有效的,教师们都是说的真话,也都愿意听到真话。面对同事,他们坦荡无私,光明磊落!

从反思文化中看:教学楼走廊的两边立着许多小黑板,上面有的写的是教师本人上课后的反思,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今后拟采取的措施;有的写的是班主任工作反思及措施;还有听别人的课的收获以及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小黑板内容并每天进行更新。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敢于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自己,他们严格要求,勇于解剖!

二、我们的学校向杜郎口中学学什么

1、规范管理,严格落实

不仅是在杜郎口,很多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本身没有完美的,一个能为学校大多数人接受的制度,想把它转化为学校的生产力,靠的就是落实。当很多学校还仅仅把制度当作是应付上级敷衍家长的公文时,杜郎口已经在逐一落实了。我们看到的正在执行的有:听课制度、备课制度、反思制度、评价制度、聘用制度„„无论是大制度,还是小制度;无论是成文的制度,还是不成文的制度,都在严格执行,并且长期坚持着,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这就使得广大师生把遵守学校制度当作是一种习惯。

2、团结协作,高标高效

这次杜郎口之行,我听了两节完整的语文课,一节是一个有着10年教龄的初三的女老师上的,那节课自然是无话可说,上得非常不错;怀着疑惑的心情,我又走进了初一的课堂,听了一节课,就是上面提到的《水调歌头》。上课的也是一位女老师,不过更年轻,事后从教研组长那里了解到,她才是第二年参加工作.一个如此年轻的老师能上出这样好的课,显然是与学科组其他老师的帮助、点拨分不开的。这样看来,高校长介绍的“聊城市赛课的五个一等奖中,杜郎口就占了两名,而且都不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有一个还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教龄”,这些话都还是真实可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县以上的教学能手”这绝不是一句口号。由一斑而窥全豹,杜郎口成绩的强大支撑肯定是一个又一个团结协作,高标高效的优秀群体。

3、以人为本,赏识教育

杜郎口中学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每天早晨出操之前,对全校前一天上课好的、不好的班级进行反馈。但很注意方式方法:表现最好的是„„,进步较大的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是„„。这样做,既激励了优秀者,又照顾到了弱者的自尊,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再如“从最后一名抓起”:一旦学生有进步,挂牌表扬,授予“学习小猛士”、“学习小标兵”称号;再有进步,红绸表扬,授予“学习小明星”称号;特别优秀者,还将他的“名言”及头像制作成卷轴,张贴在人多显眼的地方。像这样的赏识教育,在他们的展示课上也是随处可见,可圈可点。

4、创设氛围,环境育人

走进杜郎口,各种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草坪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创新”;教室内“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黑板上方“我的课堂我主宰,自主的课堂更精彩”;走廊 “开放课堂,伴我飞翔,积极展示,成就梦想”;宣传栏“自主的课堂我们精彩,改革的校园我们腾飞”;楼梯拐角“课堂新风,教学新貌,学业新绩,效率新高”„„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每一句都有所指,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的体现。这样一来,学生就处在一种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走到哪里,都有鞭策、都有提醒,真正实现了养成教育的潜移默化,避免了思想教育的形式化。

古语云:“学莫大于知本末终始。”学习杜郎口,不可仅盯着别人客观条件的优势而强调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更不可妄自菲薄,在不加选择的学习中丢掉自己的传统,或者只看到一些细节,而忽略其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二篇: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

现在大学里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在入了大学之后没有了昔日备战高考时的压力,整日过的很轻松,甚至无事可做,或者要么玩网络游戏,要么天天逛街,要么谈谈恋爱,最后都感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很空虚;逃课现象严重,即使上课也不听课看小说,平时整日里玩,到考前一周甚至一天才开始突击背书应付考试,或者连书也不看考试时直接作弊,最后还都拿了高分,而临时所背的内容一考完就忘,四年就这样一直下去,到了大四毕业时混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却感觉四年下来一无所获,什么知识和技能都没学到。

我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在于大学的考评制度。一学期的课业内容评价都决定于一次期末考试的一张卷子,这是大学考评制度的非常不合理之处。在此制度下虽然也有平时成绩,但这都是虚的,要么大家分都差不多,要么就是仅凭几次课下应付的毫无价值的作业来稍微拉开点档次,或者就凭任课老师对学生的个人喜好来定。不过现在有一些重点院校实行这样一种考评制度,就是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很大比重,平时作业都是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即使期末卷面成绩考满分但平时成绩若不好也可能过不了关。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我认为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现在大学生能否毕业的标准就是毕业论文,而近年来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论文不是学生本人自己创作的,内容东拼西凑,毫无新意,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大学四年都在玩,而到毕业之际临时拼凑一篇论文就能顺利毕业的现象。

总而言之,大学的老师同学们一定要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多善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决不能让自己的思想、思维局限于课本、盲目迷信课本,应该对学术问题多进行探讨,多进行善意的学术批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学术的创新与进步。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完全不同,整个课程很短,上课需要做的功课也不多,但回家的作业是相当恐怖。每节课最后的投影上面所显示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是一本本书的名字,学生的作业就是把这些书从图书馆借出来,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之后,全班讨论这些书„„在中国,学生们往往在学校呆很长的时间,每天上七八节各种各样的课,但回宿舍后,除了写作业没有什么太多的任务。但在美国的大学,一个学生一天在学校顶多上个两三节课,可是老师在下课时所抛下的一黑板借书单和一篇论文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可不比在学校上一天课少。正是由于大学这种对阅读高水准的要求,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美国人坚信,只要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好,他就有能力接受新知识,也就可以弥补在其他方面的缺陷。

美国大学没有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师生互相介绍,是每位任课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约定俗成的习惯,表明了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重视,以及学生对整个教学的主导和参与。此外,师生在仪表和衣冠方面没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大多教授着装休闲,学生穿着更是随意,穿着拖鞋、背心、短裤、短裙上课者不乏其人;学生可以一边听课一边喝咖啡、茶、果汁等饮料,甚至可能把早餐带到课堂;因故迟到,可直接入座,不必经老师许可;上课时若有疑问,学生可不必举手随时向老师提问,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无需等到老师讲完一节课的内容。课后问题,也可以通过Email向老师请教。

美国大学课堂上普遍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一个老师对应大约20来个学生,和小班教学差不多,课堂氛围比较轻松。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研究主题和一系列子课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由3至5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各小组就教师布置的问题逐个讨论,每个学生依次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加入任何一组。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争论,在某些方面向老师提出改进意见,甚至对老师的观点进行批判。此外,课堂演示也是常用的教学形式。通常由学生单独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按教师的要求就某一专题做准备,或去图书馆找资料或去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上作演示。可以运用多媒体、实物资料或真人表演等,分别就该专题作生动、直观的演示。演示完后,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通过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以及学习资源的互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团队

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不是课堂的决定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研究方向,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和中国课堂最大的不同。

对比美国和国内的一些名牌大学课堂,美国的教学总时数大约只相当于国内大学的60%,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自己学习上,而不是听课上,也就是说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于上课时间。在课外,学生不仅要读书、写文章,更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选的课程每学期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作几次PUBLIC PRESENTATION(主题发言),为了准备这个发言,学生常常要在图书馆查阅很多资料。有些课程在结束时,只要求提交PAPER(论文),学生更需翻阅大量的书籍。有些课程也要求考试,但成绩只占总分数的50%,平时的“发言”或“论文”都是考查内容。准备PAPER、PRESENTATION的过程,恰恰是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的过程。老师们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更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地学习、锻炼和提高。

与中国高校课堂教学相比,美国大学课堂教学体现出宽松活跃、丰富多彩的显著特点。 中国大学课堂教学气氛严谨肃穆。许多大学定有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如上课及下课前由班长或值周干部叫“起立”,教师鞠躬答礼之后,学生方可端正坐下或离开教室;师生要仪表端庄、衣冠整洁,不得穿拖鞋、背心、 超短裙或赤脚上课;师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要文明得体,不得吸烟吃零食;学生要认真听讲,有问题须等教师讲完一节内容之后方可举手示意,经同意后再起立提问;学生因故迟到,须经教师同意后方可入座上课等。

中国大学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多为“单向传授型”,或曰“讲座型”,即教师站在讲台前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讲做笔记。教师充当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充当的是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处于受动地位。整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洗耳恭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很少有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即使有交流,也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相较而言,美国大学课堂教学形式则显得丰富多彩。一般多为“双向交流型”,即侧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室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讲台,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或与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不单充当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多充当的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不光充当的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角色,更多充当的是积极参与者的角色。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美国大学两种典型的课堂教学形式:讨论和演示。

美国大学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每节课结束前,教师将下节课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补充材料和讨论问题布置给学生,供学生准备下节课学习讨论。一般先由教师作引言和概述,然后分小组讨论(

五、六人一组),教师可加入任何一组。各小组就教师布置的问题逐个讨论,每个学生依次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集中,每个小组推举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观点,或自由发表意见,或向教师提问。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有时也随堂放录像,然后就录像内容进行讨论。十几个人的小班则不分组,全班围坐成一圈,由教师引导讨论。总之,中国重视教学规范,强调课堂教学秩序与纪律,美国则重视营造自由、宽松、随意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国突出“教”的作用,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处于主导地位,“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学关系为单纯主客体关系,而美国则突出“学”的作用,特别是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学关系互为主客体。这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既生动地折射出中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同时它又深深地植根于这一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中。 因为中国人多,中国年龄两极化正在变大,再加上中国家长长期沉淀下来的传统思想,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还需要时间,并不能着急。如果太急于表面上成果,只会是情况更加糟糕。 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应试教育并没有错,问题的跟本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管理的上,填鸭是的教学方式只是灌输,并不是学习,学习是一个动词,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模式把学生变成了被动的,甚至有一部分变成了叛逆的。社会中失

业的越来越多,能就到业的越来越少!为什么?在从小开始的教育中就被忽视的问题!如何学习!学习新的环境,学习新的社会,学习新的社交,学习如何学习的更有效率,如何使自己更能适应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生存的社会!虽然现在的学校要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这种扭曲了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应该尽早拿到台面上来说说了!应试没有错,需要改变的是从小就应该开始的教育管理方法!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或许可以回答,原话我有点记不清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把他从学校所学的东西全都忘记了,那么,在他身上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就是一位伟人对于什么是教育最精辟、最直白的概括。以我的个人理解,爱因斯坦所说的教育就是当下我们整个社会所最关心的素质教育。非常简单,也非常明了。在爱因斯坦眼里,一个人素质到底有多高,与其在什么学校学了什么,甚至取得了那些成就,都没有直接关系。反之,如果把这些表面所罩的光环统统去掉,比如什么院士、博士硕士、几级画师、几级琴师、什么专家学者等头衔都去掉,在其身上所沉淀下来的就是一个人真正素质的水平体现。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七岁来到美国,二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研究报告,而且至少要有三个问题,写满两页纸,为了完成这个作业,矿矿从图书馆借了十几本书,完成了作者一生所见到的最简短的论文,先不说论文的内容,就这次研究的经历,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的方向,这个收获比研究报告本身更具有价值。这种研究报告式的作业一直贯穿小学、中学,只不过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小学侧重的是对孩子收集资料,独立提出问题的研究能力的培养,中学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这些研究报告里跳动的是孩子们充实而活跃的思维。当中国的孩子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原地踏步走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却已在操场上四处奔跑领略创造的快乐了。我们在嘲笑美国的基础教育不扎实的时候,人家的科技却发达了。教育与科技是一个正比的关系,人家科技发达了,教育也一定先进。中国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那就要先从教育下手,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成才。但每一个人成的“才”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素质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适合做技术工作,有的对绘画感兴趣,有的对写作感兴趣等,这些个性特征素质不完全因为教育的环境、位置的锻炼等外在的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减轻学习负担那么简单,而应是因人、因材施教,使特定的孩子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其特定基因所决定的素养,发挥其特别潜能,从而对国家、对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笔者认为,开展素质教育,就要尽可能多地开设素质教育课(如文学、艺术、手工等),建立学生兴趣学习小组,因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分班,并对教师进行提高发现天才儿童能力的培训,使有特别天赋的天才儿童的天赋有机会去尝试,有机会被发现。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级少年文化宫、少年体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各类超常天赋的儿童,对其给予特别培养。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创造力不同于智力。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

第三篇:感悟美国教育

——赴美国“教育研修”学习考察报告

省高中校长研修班:谢发廷

2013年3月,江西高中校长美国研修班,在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成功举办。在美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三所大学,有全美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为我们承办此次校长研修班的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然后,我们还考察了九所中学(圣三一学校、卫星高中、中天主教学校、西岸高中、佛罗里达空军学校、洛克莱智高中、墨尔本高中、宠贝高中、还有一所从幼儿园到小学至初中的学校)。在大学除了观光校园及场所建设外,还听了八场讲座或报告,其中有肯尼迪航天中心首席科学家盖伊A·博伊博士的《大空可以给全球STEM教育带来什么》,安德里亚·阿尔费德博士的《学校安全》,安迪·斯丹菲尔德的《学习目标与评价》,卡伦·谢费博士的《评价与责任》,凯瑞·丘派克博士的《美国政府与教育》,肯扬·林德曼博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型高中应用》,还有《U教育》,则由四位课题专家分别介绍。在中学,我们分别听取了九所学校校长关于学校办学情况的介绍,项目责任人对学校教育教学特色项目的介绍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情况。每听完介绍后,有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提问和交流。除听介绍,做交流外,我们还考察了这些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并进入课堂旁听、观摩了他们的历史、语文、数学、生物、化学、电视直播,电脑设计与制作、体育、音乐等一系列课堂教学。在周末,我们也借机观光了所到之处的市景市貌,风土人情,逛游了一些商场、街道、公园、海滩、名胜景区等,这些考察虽不是正式行程,但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美国,认识美国教育的大环境,实有很大的帮助。总之21天的行程,使我们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21天的研修,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研修任务,获得有关美国教育教学经验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动力。研修期满,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校长为我们每一位学员颁发了《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教育研修结业证书》。下面我就根据此次研修考察学习,了解掌握的一些情况谈点认识与体会。

一、关于美国的教育体制

1、学制情况:美国的学制,学前班一年,幼儿园一年,基础教育一般为12年,但各地中小学分级不同,有六六分段, 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也有初中二年,高中4年;还有五七分段,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本科一般为4年。

2、学校性质分类和义务教育:美国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基础教育的公立学校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学费、书本费等一切免费),私立学校是收费教育,据说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一般好于公立学校。

3、基础教育学校招生:公立学校一般按学区划片招生,但也有少数择校生,择校生要缴择校费;私立学校招生,完全靠教育质量,学校信誉度招收来自各地的学生,包括有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学生就读哪一类学校,由学生、学长申请,学校录取。

4、学校管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享权力,各负其责。联邦政府对各州教育主要通过立法来确立教育的发展战略,通过经费调拨来干预引导教育,而州政府负责对本州教育行政事务,如对本州的教育立法,制定教学大纲和高中毕业标准,负责对学校的评估等。州以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学区,学区设教育委员会(董事会),学区委员会选聘校长,校长选聘老师,学校的所有大事,如经费、人事、课程等都由委员会决定,可见学校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底层而非上层,学生毕业证书由学校颂发。

二、关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

1、办学规模小:公立学校学生人数多于私立学校,在佛罗里达的几所公立学校,学生人数一般为1200—1800之间,没有超过2000人的学校,私立学校一般不到千人,少则

三、四百人。

2、小班额教学:每个教学班不得超过25人,一般约为20人,少则

7、8人。

3、走班制授课:学校班级的组成,不像我们有固定的行政班,有固定的班主任。美国的教学班是以年级学科为核心的教学班。如:语文教室、数学教室、外语教室、生物教室、美术教室等等,每个学科教室就是一个学科教学班。而学科教室就是该学科老师的办公室,臂如说语文教师的办公室,就是语文学科的教室。教师是定班制,即一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上课,学生是走班制,即按课表走动到不同学科的教室上课,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由于学生没有固定教室,故学校在走廊边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的橱柜,给学生存放书包和学具。课间3—5分钟走班换教室,学生很匆忙,没有空闲时间。

4、课堂教学:因学生没有固定教室,也就没有固定座位,教室里课桌摆放各不相同,可以两人一小组,三人一小组,一般为四人一小组,桌椅是滑轮的方便移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室里没有讲台,只有教师的办公桌放在墙角上。教室里配有多媒体、电脑,还有该学科学生学习所需要用的东西,实验用品、资料、书籍等,教室的地面一般都铺上了地毯,整个教室的装饰都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教师个性。课堂气氛宽松,讨论式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随便发言,也可以外出解大小便,没有课堂的严肃性和教师的绝对权威。但教师一旦发言,学生很自然地会从讨论中停下来,教学里也显得安静了不少。

5、学分制:美国中小学实行分制,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即有学分要求,还有学习时数要求。学生完成学业,主要看学生拿了多少学分,有的学生在高中读完11年级就修满了学分,12年级基本上让学生自己搞设计,进行课题研究,有的学生在中学选修课可以拿大学课程的学分,进入大学后,可以免修这门课,若中学把“大一”的课程选修完后,还可直接升入“大二”学习,从而节省一年时间,也节省了一年的费用。学分制使学生学习的机制非常灵活,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甚至年级也没有严格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不同年级的课程。

6、课程设置与要求:

美国教育课程的设置,比较灵活,贴近生活,主要设有语文、数学、科学(物、化、生)、社会学(历史、地理、法律、政治等)、外语、体育、艺术七门核心课程,为必修课。还开设其它辅助课程,如电脑、驾驶、机器操作、时尚产业、金融、商业交流、工程技术、军训、建筑、绘画、乐器、摄影、服装、还有宗教课等,为学生选修课程。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一般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这类课程往往是学校与社区家长协商来开设。在必修课程中,美国中小学特别重视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中文课在美国中小学开始受到重视,不少学校在开设中文课,但中文老师相当紧缺。宗教课主要讲授“真、善、美”的一些理念。

7、校车与作息时间:

美国的校车很漂亮,是大巴车,校车由学区统一管理,校车在美国很“霸气”,所有的车辆哪怕是警车都要对它“礼让”,不敢随意超越校车,为了错开接送学生的时间,美国中小学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不同,有的早上6:30或7:30上学上课,下午有的2:30或3:30或4:30放学。

8、教师工作及考评:

美国的教师,一般由校长聘任,享受年薪,佛罗里达州教师的年薪一般为3—5万美元,教师一般每天要上4—5节课(学生在校上课一天为7节课),教师都很敬业,并且每年都要进修业务,学校对教师也要考评:考评包括:

一、专业表现(50分)

1、辅导计划及课程安排;

2、学习环境;

3、辅导实施及协助;

4、考查;

5、职责及道德表现;

6、与学生关系;

7、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关系;

8、专业提高计划制定;

9、专业提高计划实施;

10、合作与信誉;

11、专业表现与学生成绩的一致性。

二、学生成绩(50分):

1、学生成绩进步指标(以预

期值衡量作为参照);

2、25%差生阅读数学进步(以预期值衡量作为参照);

3、地区灵活指标;

4、学校改进计划(实施、成果);

5、专业提高计划成果;

6、FCA成绩。

考评结果,连续三年考评倒数不予续聘,考评满分为100分,72分为最低分。考评结果也是教师加薪的依据之一。

9、社区服务:美国教育非常重视“服务意识”、“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美国中小学学校把“社区服务”当作一项重要“项目”来做,规定每年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社区服务多少个小时,高中一般不少于200个小时,社区服务的情况跟随学生的档案成为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10、学生的课业负担:

美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压力似乎没有中国那么重,主要是它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取得毕业达标的学分,就可保底毕业。当然也不是没有压力,相反优秀的学生竞争性很强,因为实行学分制,学业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低年级可以选修高年级的课程,高中可以选学大学的课程,而且,大学取录学生的普遍情况是,要看学生在中学是否选修了大学课程,否则不予录取。我们也发现美国中小学基础课程知识的难度、深度似乎不及中国课程的要求,数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当于我们

2、3年级的教学内容。

三、美国教育的新动向

1、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育

①美国的创新教育,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有很大优势,但基础知识的教育相对要弱,而且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一般是因州因校而各不相同。现在他们也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美国现在的教育课程设置正走向统一化、标准化管理,考试也走向标准化考试,统一考核。而且州政府还把统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作为给学校拨款的依据。因此也出现各类考试:①标准化统考,公立小学和初中学生必须参加年度统一考试并达到标准;②高中会考,公立高中的学生必须通过高中会考才能毕业;③大学预考,帮助学生做好大学入学考试;④SAT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⑤ACT考试,是更具高考升学实力的考试。这样在学校内部也就相应出现了周考、月考、段考、期末考等一系列的考试。

2、科技创新,推动教育改革

美国的教育物质资源丰富,似乎是应有尽有,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发达。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学生使用电脑ipad上课,课前预习,学生在ipad上完成,教师随时可掌握每位学生预习的情况,教室电子版上随时可把每位学生练习情况呈现出来,供大家互动讨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互动性。

另外,目前美国一些学校,尤其是大学,强调“在线学习”,学生在家里通过“网上在线学习”,就能实施学习目标,还能完成各种作业和测试。据称,美国还正在研制、试行一种特殊“眼镜”,这种眼镜,对教师来说可以眼观四方,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种眼镜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在家里、在野外、在路上、在车上,都可以随心所意“上网”学习,美国的专家称,这种眼镜将会对教育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3、改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美国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师范学校,教师来自高校毕业生,参加“教育”类考试获资格证。因这些毕业生,对当老师没有作长期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因此教师队伍的质量不能确保,美国现在正努力让进入大一的学生开始做好择业准备,培养教师。这一点似乎有“师范”教育倾向。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肤浅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013年4月6日

于宁冈中学

第四篇:美国教育1

我们欠缺美国这样的平民教育

http://view.QQ.com2008年07月28日12:05南方网聂圣哲我要评论(132)

——美国教育的特征与经验

聂圣哲,诗人、导演、知名实业家,安徽休宁人,1985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后下海经商,近年来致力于平民教育,现任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

平民教育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平民教育,我首先想纠正大家包括我自己以前的一个错误认识,我们以前认为平民教育就是社会底层百姓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其实不是这样,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平民教育有两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指平常百姓,特别是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都可以享受的教育,这是从教育政策角度来定义的。第二,教育人做一个寻常的人,也就是: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长大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这是从教育哲学、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的。以前我们往往是从第一个角度来说的,而从第二个角度来说的很少。

平民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理念

开世界现代教育先河的国家,总的来说应该是美国。我觉得从美国教育消费者的角度,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平民教育。

美国教育有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历史,也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有效的教育。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我们一些人总觉得美国这个国家没有多长的历史,但是各位知道美国教育部成立于哪一年呢?成立于1867年。我刚去美国留学时,和国内很多愤青一样,觉得自己来自五千年文明之邦,觉得美国人都是土暴发户。我去的斯坦福大学,也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却是1888年开始准备创办的,而中国最老的三所大学是光绪皇帝颁旨成立的,在1896年。美国抓有效的教育,抓得早、抓得实在。

第二,智力有时是天生的,但优秀是教出来的。

第三,不论出身,每一个6-16岁的少儿都必须受到有效的教育,这是无条件的。否则对国家与政府来说,就有可能多一个不合格的公民,多一个社会问题,从而削减了国家整体实力。不能说农民工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受到不好的教育,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讲是成问题的。教育在西方一些国家,又称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人生之所以能够重新洗牌,就是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平民教育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美国这三个基本教育理念都充分透露出平民教育的理念,都充分透露出他们治国的务实、平和,和对人性、对国家、对公民的尊重。

美国教育还有一张隐性文凭

美国教育发给学生的是两张文凭。第一张是显性文凭,即一般意义上的文凭,大家容易理解。隐性文凭则是我本人的一个重大发现。

美国孩子读完书之后,摆在身上还有一张隐性文凭,这就是具有平民意识的公民文凭,即我刚才说的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谦卑公民。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的互动来完成的。

我觉得美国这张隐性文凭是质量比较高的,这张隐性文凭将伴随一个人走过一生。一个国家给公民一张什么样的隐性文凭,或者不给隐性文凭,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与平民教育相对的是精英教育,美国人认为,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不矛盾,平民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基础,没有平民教育的精英教育是不存在的。只要平民教育做好了,精英教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抓精英教育而忽视平民教育的教育只有惨败的结局。精英多数情况下是很难被人们提早发现或选择定位的,精英也是很难从小就被指定并通过人为主观拟定培养

方案就能培养的。真正伟大的天才不是一般的平庸教授可以发现的,爱因斯坦就申请过两次博士学位。一个国家要把教育办好,就把平民教育做好了,没有平民教育的精英教育都是胡说八道。

一个国家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爱因斯坦,更不能都用培养爱因斯坦的方法来培养所有的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使一个学生将来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在美国教育界的解释:

1、把一个只适合做木匠的人培养成博士和把一个只适合读博士的人培养成木匠都是教育的失误。把只适合于做木匠的人培养成木匠和只适合于读博士搞理论的人培养成博士,这样的教育才叫成功。

2、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家长是美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里的老师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从一年级起,老师就和家长开始沟通、交流,使得家长到了孩子高中毕业时基本上能够知道孩子未来适合于做什么。

3、地位的平等,绝不可能认为教授比一个优秀的工匠地位高。在美国一个木匠的收入跟一个正教授的收入应该说是一样的,现在美国一个木匠一天的收入大概是200到400美元。

4、客观对待辍学,认同最优秀孩子是不会去读硕士或博士的价值观,这样会给孩子,特别是那些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认为绝顶聪明的孩子,在平民教育阶段完成之后,有时候通过辍学来变成精英。比如说比尔·盖茨、戴尔等等,尤其是商界的人士。在美国人的眼里,只有二流学生是去读博士的,一流学生不会读完书的。客观对待辍学就是一个平民教育的观念。

在美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在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社会,政治家、商人的地位肯定是很高的,他们不需要高学历。在美国,如果市长、州长的名片上印有一个博士学位,会被别人视为怪物。这是我切身的体会。在美国人看来,市长更多应该是体验民情,应该20多岁到社区服务、社区演讲,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读完博士应该去做研究。我们中国人往往把学位当做是一个提高地位的表现。我的一位同学,在美国某制药公司研发中心担任首席科学家,向我抱怨说,他很想回国,可如果回去,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可能三本的学校都不会要他。

让孩子读书的目的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上学,那时的孩子对自己的命运是不具备完全主宰的能力。特别是6-12岁的孩子,基本上只是家长想让他读什么就读什么。中国经常出现手指非常短的孩子在星期天去学钢琴,我经常对我的表姐说,你的孩子手指这么短,为什么让他去学钢琴?为什么就不能用这样的手指去社区做服务呢?

将来尽量少花力气多挣钱或当大官,是很多中国人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而美国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有为兴趣而读书,有为工作而读书等等。

美国人是从灵魂深处认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并认真传承这种价值观的。美国人读书的功利性不强。比如有一个精神病患者,拿着一千美元到街上去送人,十个美国人有八个是不敢要的。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平民教育告诉他们,没有理由接受这个钱,他就会问你这个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送给我?这样有效的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没有付出劳动,怎么能够拿你的钱呢?中国的教育,这方面要补的课程太多了,远离现代教育有很大的距离。

许多中国家长经常说“再穷不能穷孩子”,其实原话不是这样的,原话是“对国家来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对家庭来说再富也要穷孩子”,也就是说,国家再穷教育预算也应该是最高的,家庭再富裕,也绝对不能让孩子挥霍。在美国是看不到富豪的孩子开跑车的。只有对孩子非常节俭,他才能够去受平民教育,否则后代就一代一代退化,最后变成了纨绔子弟。比尔·盖茨把财产全部捐出来,一方面是品德的高尚,还有一个方面是比尔·盖茨受到平民教育文化的熏陶,有一张良好的隐性文凭,他认为必须这么做。

遵守公共秩序依靠平民教育

美国的教育教给孩子的基本原则是,无论任何理由都不可以侵害他人的利益与权利,由于教育的有效,优良的价值观不断重复,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对公共秩序的遵守。

我举一个我亲眼看到的例子。我女儿在美国就读的学校,校长是一个50多岁的老奶奶,有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让我们家长把车子开到学校一英里之外的地方待命,学校发生了重大危机。我到了学校,看到学校上空有六架直升机,校长拿着一个大话筒站在学校的楼顶上,说劫持人质发生在附近另外一个学校,枪声也来自那里,希望同学们不要惊慌。

这位校长站在最不安全的地方,拿着话筒讲话,这就是一个示范,让孩子们都知道有秩序地去做某件事。有学者说中国是紧缺经济,所以中国的公共汽车才这么挤,不挤就上不去。他说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平民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从潜意识里去遵守秩序,最后从公众的角度来讲是最大的获益。比如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时,世贸中心大楼内的楼梯自动分成三条道,一条残疾人道,一条正常人道,一条是消防员往上走的道,于是才有4000多人顺利的撤退。如果像某些学者说的资源紧缺,这条道是最紧缺的,大家都去挤,我估计800人也挤不出来。遵守秩序成为一种习惯,整个民族的素质就提高了一步,这都是靠教育来完成的,而且是靠平民教育来完成的。

美国教育过程中不能碰的高压线

在美国,所有中小学是不能开除学籍的,但大学是可以开除学籍的。在大学里,只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你撒了三次谎,肯定就被开除,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即便是布什总统帮你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见诚实在美国教育中的重要性。

公平、公正的观念也是美国教育必须确立的观念。如果我讲话语气里流露出一点点对某个国家学生的歧视,我的女儿就会指责我。她的潜意识当中,这种平等、公平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平民教育,要求所有人都平等,对于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隐私的重要性。现在美国百分之百的学校不会公布成绩,所以在美国,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够昂头挺胸,因为别人不知道他的成绩是多少。克林顿成绩总是60多分,他可以在讲堂里演讲,如果在我们这里,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美国学校,有一个不需要写进校训的校训——“人生六诫”,这是我这个平庸人的第二个发现。这些都是美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高压线。这些都和美国的基督教文化有联系:

一诫,不许把人作为偶像崇拜;

二诫,不许随意发誓起赌咒;

三诫,不许贪恋别人的财物;

四诫,不许懒惰不孝不感恩;

五诫,不许偷盗奸淫谋杀人;

六诫,不许撒谎害人作假证。

几个美国教育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女儿找到我,说要跟我商量一个重大的事情,说准备花一美元参加俱乐部,我问是什么俱乐部呢?她回答说是“帮助俱乐部”。俱乐部的总经理是三年级的学生,总共有30人参加,专门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我开始也没有太在意,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我翻《洛杉矶时报》,发现了一则报道,就是报道他们的帮助俱乐部的。我女儿说,帮助俱乐部总经理和报社签了合同,他们提供的报道,稿费比其他报道贵三倍。他们就是通过这些方式赚钱,去帮助盲人看橄榄球赛、给社区穷人家的小朋友发巧克力等等。最后还盈利了1000多美元。帮助俱乐部里有富家子弟,也有官员的孩子。他们都是在一个平台上接受平民教育的理念,做一些大人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但是对孩子的成长却极有利的事情。

第二个故事是“美国新生上哈佛”。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考上哈佛大学,家里准备庆贺,他父亲说请同事吃一顿饭吧。我们表示祝贺之后,就问孩子什么时候去哈佛,他回答说大概提前一个月,准备骑自行车去,从洛杉矶骑自行车到新泽西州。这一顿饭后,孩子就上路了,过了一个多月,他父亲就把孩子一路去上学的照片拿给我们看。他一路上骑着自行车,或是搭便车,在沿途的饭馆打工,并做社会调查,比如客人数量、客人消费状况,到了学校就把厚厚一本资料交给学校。出发前,孩子的父亲给了他300美元,结果他到学校之后,还了这300美元,还赚到了钱。美国人的教育充满危机意识,如果不往前走,可能就会退步。

第五篇:美国法学教育

美国法学教育 —起源与发展

美国的法学教育反映了美国民主的发展过程,从几乎没有专业标准,自由职业被男性白人有产阶级垄断的共和国早期,到让后殖民地时期,那些唯一受过的法学教育是在律师事务所短暂实习几年的小镇律师无法想象的现在。法学教育与它在20世纪最早的起步阶段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如今的法学院比几十年以前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一些新的课程,如公民权利法、妇女权益法、就业歧视法,以及最新的全球法研究,都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被直接补充到传统课程当中。

现在,美国共有185所获得美国律师协会认可的法学院,它们拥有约2000名全职的法学教授。(注:在美国,法学院必须达到美国律师协会规定的标准,包括设施、图书馆藏书、师生比例、课程安排等等,才能获得其认可)其中,107所为私立法学院,另外的78所为公立法学院。私立法学院的运行经费,依靠学生的学费和校友的捐助来维持,而公立法学院则依靠所在州立法机构的拨款来维持。美国的法学院为本科后教育,而非本科教育,(住:美国的法律教育没有本科生,在法学院就读的均是在其他学科获得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其准入制度相当严格,同时取决于本科期间的高学分和标准化录取考试(法学院入学考试)的优异成绩。例如,耶鲁大学法学院,有5000名申请者竞争170个名额。同时,高昂的学费也是一道很高的门槛。私立法学院的学生每年大约需要支付3万美元的学费和其它费用。即使是在公立法学院,那里的学生每年也必须支付1.5万到2万美元。因此,许多法学院的毕业生都负有10万美元或者更多的债务。

从1971年到2001年秋天,被美国律师协会认可的法学院的法律博士(毕业生获得的是法律博士学位)的招生总数,已经从大约91225人增长到127260人。其中,有大约21000人选择的是非全日制课程项目,这种形式的学习,通常需要花费4年才能取得学位。余下的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全日制学习,这种形式通常需要3年时间拿到学位。2001年秋天,约有45000名新生进入美国律师协会认可的法学院,其中有49%的新生是女性,21%的人属于少数民族。

这些法学院不仅控制着让谁进入法律专业领域,同时也决定了他们毕业后的机会。大多数精英法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被高收入、高威望的工作录取,比如大城市的律师事务所。然而,比较差的法学院的毕业生则经常陷入找不到法律职业相关工作的困境。

这种法学教育体系,包括:本科后的三年教育、专职的教学人员、标准化的课程、案例教学法,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20世纪时,这种体系还几乎不存在。在美国人反抗英国统治的革命中,他们拒绝贵族和垄断。在美利坚合众国初期,这种意识发展成为对专业特权和专业组织的强烈的民主怀疑。在大多数州,他们不再强制设置对律师的教育背景与资格考试的要求,而最多只要求几年的律师事务所实习经验。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法学院成立了。例如位于康奈提格州西部的著名的利奇菲尔德法学院和与威廉及玛丽法学院、哈佛、剑桥有联系的几个大学法学院。这些早期的法学院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培养了许多法律职业的领军者。但是,这些法学院对入学者仅要求高中学历,并且仅安排一到两年的学习。他们只聘请兼职法律从业者授课,学生们通过听课,阅读与法律相关的论文和评论来学习。

变幻之风于19世纪70年代吹起。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欧洲大学(尤其是德国大学)的名望、工业管理和政府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才的渴求,这一切造就了对经过训练的专家的信任以及对组织化的专家的需求。为了建立进入法律专业的新的教育和考试标准,以及对律师与法官队伍中的腐败和不合格人员的淘汰机制,那些行业领导者成立了新的律师协会,例如,在1870年成立的纽约律师协会和1878年成立的美国律师协会。

改革者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提高法律职业者教育、实习和能力的标准。但是他们也希望借助这种新标准将在新移民浪潮中来自南欧的律师排除在法律职业之外。他们的目的是取消以前律师行业的准入标准,例如,见习期、在夜校和非全日制学校的学习等,而将法律职业保留给那些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尽管那时候只有占总人口2%的人拥有大学学历。直到20世纪后期,上述最后一个目标才得以实现,到那时人口中超过25%的人拥有大学学位。

哈佛法学院是领路先锋。从1870年到1900年,哈佛的Dean C.C. Langdell 和他的同事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法学教育模式。哈佛要求入学者经过大学的训练甚至是拥有大学学位。它建立了一种三年连续学习的课程,在此期间每门课程都有定期的考试,并且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予以淘汰。为了将法律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来讲授,哈佛将法学课程限定到私法领域,规定了第一年教学计划,包括侵权法、合同法、物权法和民事诉讼法,这也被当时几乎所有的法学院采纳并延续至今。它聘请全职的法学教师。哈佛的老师出版了第一部法学教科书,并且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法律案例的关键材料,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来积极、互动地学习,而不是消极地听讲。每个班级的优秀学生将被挑选出来编辑《哈佛法律评论》,该期刊刊载法学教授的学术成果以及法学院学生对案例和法学发展的见解和评论。法律评论的经历将视作成为高等法院法官、大城市律师事务所成员和法学教师的一份重要资格证明。

哈佛的法学教育模式在各个学校之间传播,最终被所有的学校采用。批评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几乎很少涉及与法律实践相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审判技巧和起草法律文书的训练、没有涉及立法和行政裁决的内容,而这些已正在取代判例成为最重要的法律渊源、没有涉及社团组织法和管理法的内容。辩护者则认为,上述情况的确存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教授的是一种“像法律职业者一样思考”的普适技巧,这种技巧可以被毕业生灵活地运用到任何实践情况之中。法学院的其它课程,例如“模拟法庭”,是案例教学法的补充,学生在模拟法庭中,能够在真正的法官团面前,对虚拟的案件进行辩论。

1920年以后,一群名为“法律现实主义者”的批评者对哈佛的法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只教授一些形式上的法律和法律原则、法律教条。他们说,法官给出的判案理由很少是做出决定的真正理由。他们主张,法律应该作为一种社会产物来研究和教授,它产生于社会矛盾之中,并且为社会利益和政策服务。现实主义者敦促学者们使法律与社会科学融合,引入对法庭和法律机构、法律程序的经验性研究,并且教育学生在社会政策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实主义者的这项计划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中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新政吸纳了大量的法学教授作为法律起草者和大量律师进入政府部门。新的联邦管理体制吸纳了大批法学毕业生进入律师事务所和政府部门。新政中有经验的人在二战结束之后,被法学院聘请为教师,同时,他们也为法学院带来了新的立法领域的课程,包括税法、劳动法、证券法、反托拉斯法和工业规制法。案例教科书变成了案例及资料教科书,这些资料包括情况说明、行政机关规则、政府报告和社会科学研究。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剧变为法学教育带来了几波新的变革浪潮。种族平等运动和女权运动为公民权利法和反就业歧视法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公民权利法也第一次成为宪法的核心主题。新的社会调整内容,尤其是对环境的调整,创造了对于新的部门法——环境法的需求。

1965年,林登·约翰逊总统创建了一个由联邦资助的法律援助计划,以服务那些贫困的委托人,并代理他们进行诉讼。这一计划和其它基金会资助的“济贫法”计划,促使法学院建立了实习律所,即学校内的律师事务所。在实习律所里,学生在法学院学习的同时,不只是学会像律师那样思考,而且,还可以在开业律师和实习律所教师的监督下,学会为真正的当事人代理案子。

这些新社会运动也改变着法学院的人数。到20世纪70年代,南方的法学院还拒绝接受黑人学生,北方的法学院也只有极少的黑人学生;那时,黑人和拉美学生只占每个班级的10%左右。1970年以前,法学院对女学生有严格的限额;在1970年到1990年,女性学生的招收比例从4%上升到了50%。为了容纳这些新学生,在20世纪

七、八十年代,全美法学院规模扩充了一倍。

行政管理和规制法,济贫法和环境法,公民权利法,都是对外部挑战和改变的回应。法学院也开始对学术界内部的知识挑战作出回应。在20世纪30年代,法学院没有认真对待其它的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些其它的社会科学都处于法学研究的边缘地带。20世纪70年代,法学教师开始主动将其它学科引入到法学研究和教学中来,它们包括道德和解析哲学、社会历史学、男女平等地位研究、政治学和犯罪学。最有力和最深入的联盟是法学与经济学。一个又一个的法学领域,开始借用经济学去解释哪一种法律规则和规制是高效的,并且应该大量采用。自从几位著名的法律经济学教授成为了联邦大法官,经济理论和经济原因现在普遍出现在大学的法律文献中,也经常出现在法庭意见中。新的法学教师,尤其是那些精英法学院的教师,现在经常在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同时,还拥有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或社会学的博士学位。

法学教育下一个已经开始的变化是清晰地朝全球法律研究的方向发展。美国已经开始扩展其毕业生计划以进行外国法律学习,逐步允许更多的外国人参加正规的法律项目,并且输送一些毕业生到外国进行为期一年的法律学习。法学课程也开始扩展到跨国界的法律领域,特别是跨国的商法和国际人权法,还有一些特别的区域的法律,比如中国、日本和伊斯兰的法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美国教育观感范文】相关文章:

美国观感范文05-17

台湾职业教育观感07-17

单位观感范文05-16

观感评价范文05-16

交付观感范文05-16

浪潮观感范文05-16

秘密观感范文05-16

万科观感范文05-17

台湾观感范文05-17

岩画观感范文05-18

上一篇:美丽的体育场范文下一篇:蒙古族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