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会有好记性》的阅读答案

2024-05-07

《怎样才会有好记性》的阅读答案(精选2篇)

篇1:《怎样才会有好记性》的阅读答案

《怎样才会有好记性》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不是天生注定的。怎样才会有好记性呢?那就是:一要勤奋锻炼,二要讲究记忆方法。

著名的作家托尔斯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锻炼记忆力的“体操”。他每天起床后都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外语单词。天长日久,坚持不懈,他的记忆力就变得非常好。他不但精通文学、历史、哲学,而且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

要增强记忆力,除了勤奋锻炼,还要有科学的记忆方法。有个大单位安装了上千部电话,要求接线员在两个月内背熟这上千个电话号码。如果单靠勤奋刻苦,只是一遍遍地从头到尾地读、背,不讲究方法,就很难完成任务。可是,接线员利用谐音、推算、归类等方法,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可见,靠勤奋锻炼和科学方法是可以有效地增强记忆力的。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为了增强记忆力,一要勤奋锻炼,二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在这里讲究的意思是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

(2)“这家商店的橱窗布置得十分讲究”,在这里讲究的意思是精美。

2.托尔斯泰为自己设计的一套锻炼记忆力的“体操”,具体指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现托尔斯泰勤奋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4.托尔斯泰勤奋锻炼记忆力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

2.他每天起床后都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外语单词。……

5.靠勤奋锻炼和科学方法是可以有效地增强记忆力的。(意思对即可)

篇2:怎样的语文课才会有“语文味”

一、语文教学要有“情感”

注重情感的体验是《语文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感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共鸣”是教学情感,甚至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若教师讲课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像机器人一样虽有声但无情,虽有行但无内涵,这样无激情的教学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听课,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

1. 情感的沟通要统一。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必须首先领悟、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同感同情,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这种情感表达体现得得体恰当,同学生沟通交流得和谐统一。这样,教师之情、作者之情、学生之情才能和谐统一,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有情有感,有滋有味,才会给人一种“立体”的美。

如教学《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教师就要把握住文本中人与骡子之间的情感,同作者一样有真情,并把“战友情”,“动物情”表达得既充分又得体,既贴切又感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一起感受彭德怀是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看到战士们已经饿得走不出草地,他只能忍痛杀掉他的大黑骡子,使学生通过对教师“表达”的“情”的品评、领悟、分析、判断,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情”的理解把握,产生与教师、与作者之同感、同情。这样,教师之情、学生之情、作者之情就会达到和谐统一。而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情感的活动,才是学生做主人的活动。

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一句:“沉醉不知归路”,“醉”单从字面上讲很容易理解,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它的感情色彩呢?教师可组织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词人为何而醉?答案是为景色而醉,为酒而醉,为情而醉,为美好的生活而醉。通过这样的感悟,学生从“醉”这个词,品味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使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

2. 情感的交流要真挚。

情感是以真为前提的,离开了真,情感就不存在了,教学情感亦如此。没有情感或教学情感不真的教学活动必定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要首先“读懂”、“读透”文本中的情感,达到进入之、参与之,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一体。教学情感真,首先是教师的情感真。教师只要情真,就能以情动情,以情传情,以情启情,才会唤起、感染、引发、启迪学生之情,使学生随真情入情。学生只有动真情,才能更好地对文本理解把握,领悟分析。教师的情感越真挚越强烈,打动学生就越深,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就越大。因为只有从心灵里流出,才会再流入心灵里。

3. 情感的色彩要鲜明。

情感是具有色彩的。教学情感具有一定的色彩,而且是鲜明且显而易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他们各自头脑里的文本中的审美对象的理解、分析、品评、领悟,总是带有自己的情感倾向。如品读《半截蜡烛》,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品味感悟伯诺德一家人的爱国、沉着、勇敢;品读《孔子游春》,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欣赏泗水的美景,感受水的品性,感受真君子的品格;品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感受老人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

4. 情感的感悟要重视独特的体验。

每篇文章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角度也不尽相同。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有的学生就会从林冲的“让”中感悟到林冲的谦逊与大度。

二、语文教学要有“美感”

语文教学活动是知识交流的活动,也是审美的活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因素得天独厚,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深刻挖掘,给学生一种美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1. 品评优美语言,感悟音韵节奏。

课文中有许多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节奏匀整的诗文。在教学这些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文的优美语言和音韵节奏进行领悟、体验、品评,从中获得美感。

在教学《渔歌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这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2. 品味幽雅意境,领略美好风光。

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祖国秀丽河山、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意境幽雅,而且把祖国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无比秀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领略自然的美。如在感悟《草原》一文时,就要感受领略到草原的天那么晴朗,一碧千里,草原的地那么翠绿,翠色欲流;感悟《夹竹桃》时,月光下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但加进了作者奇妙的想象就变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了。参差的叶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轮船,游过池塘的小鱼儿,这是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细细读来,我们不禁感受到如水的月色,耳畔小虫的呢喃,眼前似乎浮现出夹竹桃轻轻摇曳的景象。奇妙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富有童趣,又如诗如画的境界,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纯真的童心和宁和的心境。

三、语文教学要有“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语文教学的“语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音韵、节奏、韵律的感悟,其次是指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悟。学习文章就是对这些具有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品评领悟。它们有的合辙压韵,有的抑扬顿挫,有的节奏鲜明,有的韵味无穷,有的音调和谐,有的情感丰富。感悟的最好方法是“读”。“读”时学生不仅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更能对语言文字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进行欣赏、品评。“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到读出一种美感来;由读出节奏、韵味到读出一种情感来。“读出美感”和“读出情感”是“读”的最高境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领悟作者自我抒发或从旁描述的出神入化,把握作者内心所感的至真至诚,从而激发敏锐的语感。

四、教学语言要重视情感交流

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学语言是教师“心灵的直接抒发”———言为心声,能多方面仔细深刻地展示教师的内心世界,揭示教师的内心宇宙。带有情感的语言最能直接抒发教师的情怀,最能直接激起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联想,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教师教学语言的这种情感功力主要在于使学生教学语言展开情感联想。

上一篇:教学设计《安塞腰鼓》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