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2024-05-1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发布者:谭天源 发布时间: 2011-8-16 8:58:3

4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应与时俱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计算机网络的初级应用型人才。

一、调研背景分析

1、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我国也在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急需要大量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网络系统集成公司需要能够进行网络系统规划、设计、施工、设备调试、维护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各类企业建成网络后,也需要一定量的网络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能够进行网站建设的技术人员。

2、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现状

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应用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应运而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在本科、高职、中职教育中全面铺开,办学多年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从学生学习情况、就业情况以及近年的招生情况均不够理想。

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不是很理想,就业层次偏低,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的薪酬期望与企业有一定差距。还有,大学生的就业都很艰难,很多大学生主动降低就业期望的情况下,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用人单位对文凭要求太高还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不够高?

3、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具有中职层次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完成全部公共课的修业任务。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职水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3)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中职阶段教育的全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及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的学习任务。

(4)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的电子技术、图形图像、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

(5)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网页制作与网页脚本编程、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编程等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二、调研历程

1、调研目的本报告就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建设如何贴近市场、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改革作了一些探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确定娄底地区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

2、调研时间、地点和人员

2011年7月12日,在培训基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邱春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加2011年第二期省级培训第3小组的全体成员对湖南今朝纵横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对该公司有了一定了解,获得了中职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情况。了解IT市场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岗位人才需求情况。

3、湖南今朝纵横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情况介绍

公司融通“服务创造价值”的商业理念,追求创新、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要求员工以严谨、敬业、协作、求精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着力打造高品质的服务品牌。公司于2006年12月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8月获得工信部“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丙级资质,2010年11月获得工信部“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乙级资质。公司是华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华为公司在湖南省最大的合作单位,并于2010年3月成为中兴公司的工程服务合作伙伴。

公司主要从事通信网络规划、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优化和调整、网络运行维护等业务,专业覆盖核心网、无线、传输、数据通信、宽窄带接入网、增值业务等现代通信的多个领域,现有员工180余人,其中80%以上为大专以上学历。业务区域分布于湖南、江西、安徽和广东等地,在湖南省各地市有常设机构。

公司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化培训机制,不仅努力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更注重于员工职业化素质的培养,关注员工的职业规划。公司强调以责任结果为价值导向,构建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

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通信工程服务提供商,在发展公司的同时,实现服务客户、服务员工、服务社会的宗旨。

4、调研方法

我们此次调研的对象是湖南今朝纵横通信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门经理与人事部经理。与该公司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并对公司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查阅其公司相关资料的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对该公司有了一定了解,获得了中职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情况,了解IT市场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岗位人才需求情况。

三、调研内容

1、湖南今朝纵横通信工程有限公司的性质、业务范围

湖南今朝纵横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其前身湖南今朝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000年12月进入通信工程领域,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面向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提供专业的工程、优化和维护服务,业务范围覆盖无线,核心交换、传输、数据通信、宽窄带接入、增值业务等产品方向,是华为、中信等公司在国内的A级战略合作伙伴。

2、公司的框架

公司主要包括财务部、商务部、人力资源部、公司办公室、质量管理部、勘测设计部、网络部、无线部、安装工程部、业务管理部等部门。

3、公司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层次

80%以上的员工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其中要求最低的是硬件安装工程师,高中毕业以上、肯吃苦耐劳、能适应长期出差、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强就行。

但其他的工程师要求比较高,例如资深网络工程师,要求3年以上运营商项目工程实施经验,从事过网络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割接等方案的撰写;精通Routing、Switching、Multicasting、QoS、二三层VPN等技术;熟悉多厂商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产品配置(如:Cisco、Huawei、Juniper等任两个);掌握防火墙及相关安全测防技术(如:DDOS、LAND等);参与过运营商IP承载网建设者或有Juniper、华为BRAS设备实施经验者优先;曾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或有IE证书者优先等条件,这些岗位要求对中职毕业生来说,是很难在现阶段就具有的,也就意味着中职生目前是不能胜任这类岗位的。

4、公司关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就业者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在选择应聘者时会优先考虑,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5、公司所需人才来源渠道,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情况

公司所需人才来源渠道主要是通过公司招聘和公司培训的方式。

6、公司对新进的计算机网络人才要求期望

具有良好的服务心态,比较好的自学能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7、调研现场

四、调研结论与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不是很理想,就业层次偏低,现实生活中许多职高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毕业后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课程改革应本着面向学生、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了中职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未来走向,并要明确地将课程改革定位于新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要体现四个贴近,即“专业调整开发要贴近市场,课程整合设置要贴近职业,专业技能标准要贴近岗位,教学考核办法要贴近学生”,并要求针对各自专业特色、课程结构、学科分布、课时安排的情况尤其是综合实训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布局。

1、明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维护的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这里特别强调“初级”二字,这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实际出发,有别于高职的培养目标。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3、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推进专业发展市场化的进程。

我们将专业课程设置按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整合课区分,其中:专业理论课中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及数据库的教学内容;专业技能课开设网络技术、网页制作、网站建设;整合课开设有应用PS制作网页。并按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两个模块的限选课:一个为软件方面,如图像处理等;另一个为硬件方面,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动态对应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4、通过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调整,着力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提出了刚性原则,要求开发出对应实岗的综合实训教学课程和校本教材及教法,设计出对应实岗的专业训练项目和实践操作型的评价方案,并以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形式增加了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和强度。如网络布线以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综合素质的需求,并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

五、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中职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涛.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教学研究论坛

[2]田晓磊.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实践探索.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1:190.[3]何小莉.浅谈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农村教育研究,2008,6:70-71.

篇2: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一)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制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对本地区计算机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花大力气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研。把每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职业方向,大致归纳为办公文秘、网络工程技术、网页制作、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硬件维修、数据库管理等职业岗位。从而确定相应的专门化培养方向,明确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架构,为中职计算机专门化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2.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为了适应计算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市场需求,实现以职业岗位需求设置专门化模式,必须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减少文化基础课课时,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加专业课课时,突出务实训练,强化主干课程教学。在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时,可以采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

在文化课中突出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在专业基础课中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具备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学习专业技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技能课中突出专业实操、巩固专业理论。在实操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在实践课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使学生在专业实训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及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职位的能力。推行学分制,在选修课中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

(二)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

1.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删减、补充、更新,使学生学到最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第一,确保教学内容的易学性。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举一反

三、综合归纳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学内容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教学内容的层次深度,从够用的角度出发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第二,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教学内容应充分把握当前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企业人才需求,贴近市场,面向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第三,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以便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企业用人需求,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具有专业优势的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递进性。教学安排以第一学年打基础为主,教学内容简单、容易掌握;以第二学年学习技能和实战训练为主,教学内容丰富、翔实完整、层次较深;以第三学年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教学内容直接面向企业岗位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可拓展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项目实训为主线的构建实训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要突出任务设置和情境设置,多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接触企业项目,接受设计和开发任务,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设计、实际开发、实际操作的全过程。

如何去构建以项目实训为主线的实训教学平台呢?加大专业课的实训力度,确保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时间,突出务实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动

手操作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技能教育的目的;消除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节现象,构建一支既懂理论又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社会兼职教师的储备,提高实践经验的传授和追踪市场的敏感;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专业实训场所,购置专业新型计算机设备,让学生乐于实训场所操作,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和现代化生产技能训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对外承担设计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社会技术开发和设计。推行校企合作,拓展岗位技能培训基地。加大与实习企业的合作,把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企业岗位上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为企业用人提供选择。注意对从事企业一线项目管理、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少数兼职教师的聘请,如聘请软件设计师进行软件项目开发的课题指导;聘请数据库系统设计师进行数据库管理与项目开发的课题指导;聘请网络工程师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项目的课题指导,等等。

(三)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

1.以企业管理制度为蓝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许多研究认为,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水准。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学校可安排实训指导老师收集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并将其作为实训管理制度,让学生严格遵守,按照企业模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开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2.以示范、指导、项岗实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可将往届优秀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谈谈工作体会和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聘请企业管理人员的或岗位能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讲解和示范从业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职业规范;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篇3: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1.调查的内容与目的。

本次调查问卷是由调研组成员共同设计的, 共涉及提问19个, 其中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5个、需求人数和岗位问题3个、需求能力和课程设置问题8个、素质要求问题2个、综合性问题1个。

通过调研力图调查旅游企业, 特别是旅行社对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及所占比例, 为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系统培养了现代职业的教育观, 能力递进的课程观, 学以致用的教学观, 全面质量检测的评价观。

2.资料来源。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邮寄问卷, 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 直接到调查单位发放问卷, 与管理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 并把答卷当场提交上来。我们在2013年8月, 通过邮寄调查问卷以及登门访谈的方式调查了67家企业, 范围包括全省9个地州市。由于想做更有针对性的调研, 访谈及问卷对象都是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经理或直接访谈问卷调查总经理, 有独立人事权的企业或部门一家一份, 不重复发放问卷和访谈。

3.数据的获得与处理。

共发放问卷67份, 收回问卷67份, 回收率达到100%, 其中有效问卷66份, 有效率达到98.5%。调查结束后, 我们对66份问卷使用EXCEL系统, 对有效问卷的数据和总数分别进行了分类、统计、汇总, 得到了可供做进一步分析的数据报告。

二、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结果

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本次调查我们涉及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访谈调查人的职务、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对中职生的用工情况包括以往招骋的频率和中职毕业生占全体员工的比例。

(一) 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和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 这样的答案会反映更真实的情况, 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不同旅行社的人才需求现状。本次调查的单位全部都是旅行社, 包括国营单位、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个体及私营公司等。

1. 调研企业分布符合学生就业分布。

从企业规模看, 100人以上的大型旅行社占4%, 51~100人的中大型旅行社占15%, 16~50人的中型旅行社占44%, 6~15人的小型旅行社占30%, 5人以内的微型旅行社占6%。从所占比率来看, 基本吻合目前旅游业界不同大小旅行社的所占比例, 但中型旅行社以上的所占比例稍多, 而这些旅行社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更多, 这也和中职学生就业分布相吻合。

2. 旅行社用工现状。

这些旅行社中, 有个别旅行社不招收无工作经验的应届中职毕业生, 所以在中职校园招聘的频率为零。但是, 这不代表企业就没有中职学历的员工, 有些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别的旅行社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然后跳槽来到此类旅行社, 所以,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没有一家旅行社是完全没有中职学历员工的。但是, 中职学历员工占全体员工比率在50%以上的旅行社一家没有, 大多数旅行社中职学历员工都在20%以内。

在访谈中, 有不少旅行社表示旅游行业人才缺口较大, 再加上旅游行业本身的不稳定因素, 人才跳槽现象严重, 所以很多旅游企业在要求员工有一定学历的同时, 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文凭的要求。跟大学生相比, 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进入旅行社后, 马上可以从基础的工作做起, 而且中职生的自我定位相对较低, 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稳定, 更能适应这个行业的环境。

有些企业表示, 旅行社对用人的学历有一定的要求, 学历的高低则与工作部门或性质有关, 中职学历的员工只能从最基层的岗位进入企业, 而且中职生受限于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 所以常常是在基层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 自我提升能力有限, 无法胜任更加复杂的工作。所以, 不少旅行社鼓励员工提升学历, 并为愿意提高学历的员工提供各种政策便利。

3. 旅行社需求人数和岗位。

在需求人数上, 各旅行社都不一样, 有的从不在中职校园招聘, 有的每年都去招, 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间断性的进行中职校园招聘。在提供的岗位上, 100%的旅行社都选择了导游服务岗位。旅行社纷纷表示, 导游岗位是旅行的基层岗位, 是人才的蓄水池, 是人才的摇篮, 先在导游岗位做几年, 然后看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发展, 再转向其他岗位。

在访谈中, 只愿意向中职生提供导游岗位的旅行社也表示, 他们希望员工不仅仅只掌握导游服务技能, 还需要略懂计调和外联的知识。导游需要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 如果完全没有计调操作和外联销售的能力, 也会在工作中受阻。

有部分中型、小型、微型旅行社向中职生除了提供导游服务岗位以外, 还直接提供计调岗位和外联岗位, 其中外联岗位选择的比例稍多。他们表示客户是旅行社的生存之本, 无论有多少好的导游, 有多少好的产品, 都需要通过向客户销售才能获得利润。而有些旅行社摒弃一个计调设计所有产品的传统模式, 把计调的传统工作拆分并融合部分外联工作职能, 设计新的计调岗位, 这种计调岗位需求量非常大。

4. 校企合作方式。

在与学校合作方面, 大多数旅行社都选择了企业讲座、提供双师师资培养和建立实训基地, 暂无旅行社要求订单式培养。94%的旅行社都愿意或者视情况而定, 向中职学校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 只有4家旅行社不愿意提供岗位。问及原因, 也只是因为目前旅行社人手足够, 不需要增加实习生而已。

提供实习岗位的旅行社, 有的会支付部分用餐、交通补贴, 如果在实习工作中进行带团服务, 会按日支付导游津贴, 进行外联工作, 有销售业绩, 也会支付一定报酬, 但绝大多数不会提供基本实习工资。

(二) 对中职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课程设置建议情况

1. 专业基本能力要求。

在专业基本能力的选项中, 普通话一项是所有旅行社都选择了的, 这说明对于旅游服务行业, 准确、清晰的交流是最基本的能力。其他选择比率较高的还有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旅行社管理、礼仪, 而选择比率较少的有湖南旅游资讯、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分析、汉语言文学和旅游概论, 其他选项的有旅游英语、客源国知识, 因不同旅行社的业务性质, 选择也有侧重, 一般来说, 有出入境业务的旅行社比较看重这两个方面。

在专业基本专项能力的选项中, 旅游资源、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其他地区、国家旅游拓展认知能力、文书撰写、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旅游资源依法管理能力、旅游相关行业依法办事能力等选项选择率较少, 主要是因为这些选项和旅行社服务人员的工作关联度不太高。

这两个方面的调查还体现出一个问题:专业基本专项能力是专业基本能力的拆分, 可是旅行社认为很重要的普通话, 分解成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规范朗读能力和规范说话能力后选择的就大为减少。又如在专业基本能力中选择较少的湖南旅游资讯, 分解成酒店住宿、餐饮、交通业务知识、旅行证件业务知识和旅游地图阅读能力后, 选择率大为提高, 90%以上的旅行社都勾选了这几项。

在与旅行社从业人员访谈中, 我们得知, 有一些能力虽然内容一样, 但表述方式在学校里、学术上的和实际应用上不一样, 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教学标准开发的时候, 要注意联系实际, 争取直接对接, 达到零距离就业模式。

2. 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在岗位核心能力中, 所有的旅行社都选择了讲解能力和带团服务能力, 89%的旅行社选择了计调能力, 94%的旅行社选择了外联营销能力。但是, 哪怕是没有选择计调能力和外联营销能力, 在核心专项能力的选择中, 也会选择部分计调和外联对应拆分的专项能力。这说明此四项岗位核心能力是几乎所有旅游服务企业所必须掌握的, 只是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而已。

3. 职业拓展能力要求。

在职业拓展能力的选项当中, 根据旅行社的不同规模、不同主营业务, 有不同的选择。小微型旅行社希望掌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景区服务等拓展能力, 中大型旅行社需要具备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服务、旅游票务服务等拓展能力, 有出境业务的旅行社还希望具备海外领队的拓展能力, 但是没有旅行社选择酒店服务能力, 活动策划、景区服务选择的也比较少。

4. 人文素质拓展能力要求。

提升人文素养是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此项选择上审美艺术、信息检索、饮食文化、企业管理等选项选择的较多, 这也和职业有一定的关系。

5. 素质要求。

各旅行社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比较多, 选项中勾选的比例也比较高, 例如沟通协调、敬业精神、吃苦耐劳、执行力、团队协作、诚信、挫折应对、学习创新能力、情绪控制等, 这些不光体现了个人素质, 也体现了职业道德。

在访谈中, 不少旅行社都表示, 社会在发展, 工作内容也常有创新, 有一些专业技能欠缺, 可以慢慢学。但是, 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潜移默化、难以改变的, 希望学生在学校里能培育良好的素质。

提到在招聘时看重毕业生的什么方面时, 绝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选择综合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个人潜力、品德等, 没有旅行社选择学校名气, 这说明, 对于企业来说, 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

三、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一) 课程框架建议

1. 明确定位。

我们首先要明确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定位, 主要是面向旅行社, 为旅行社培养从业人员。我们可以将旅行社的人才需求分成若干个职业岗位, 如分成导游、计调、外联营销等岗位, 以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出发点安排课程或进行专业细分, 分解出适应这些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相关的辅助能力, 然后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确定教学内容, 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

2. 在观念的改变上突出行业性。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中职教育而言已经滞后了, 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得不充分,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代的旅游职业教育应该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课程设置上, 不要按知识逻辑来构建课程, 要以旅游服务人员需求为核心, 明确旅游企业需要什么, 旅游服务人员缺乏什么,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3. 在培养计划上突出层次性。

将学生的培养计划分成三个部分: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将中职教育课程划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训练两类课程。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由文化基本素养教育向人文素质拓展训练递进。人文素质培养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既要关注让学生获得与相关职业岗位相一致的职业行动能力, 又要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训练由基本职业能力向岗位核心能力再向职业拓展能力递进。

基本职业能力属于职业入门教育, 包括旅游概论、旅游英语、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汉语言文学、导游基础、普通话、礼仪、湖南旅游资讯等课程, 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有岗位的基本规律和通用标准。

岗位核心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定位的岗位是导游岗位、计调岗位、外联岗位, 对应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讲解能力、带团服务能力、计调能力、外联营销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创造性的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 包括旅游服务情景英语、旅游票务服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旅游电子山谷、户外拓展、会展服务、海外领队等,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从基础到实践的顺序, 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教育, 二年级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三年级完成专业素质教育和实习实践, 培养既有扎实基础又有良好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优质人才。

(二) 课程内容和方法建议

1.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能力递进原则。

能力递进课程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 教学设计分层递进, 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 教学组织梯度推荐的教学框架。在课程标准设计中, 打破按教材、按知识逻辑设置课程的传统, 把岗位需要的能力提取出来开设课程。例如:带团服务能力课程是提取原导游实务课程、模拟导游课程和导游基础课程中与导游服务有关的能力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以导游带团的八个流程作为能力递进主线, 只有掌握了上一个能力, 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流程。

2. 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打破传统的一门课由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全包”的方法, 打破传统的通过单一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模式,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知识应用性的直接效应使培养的学生一旦毕业就能很快找到工作岗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

突出教学做合一, 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 鼓励教学相长和学生互相学习。例如, 在带团服务能力课程中, 接站服务我们设计了一个迎接工作的训练项目。在这个训练项目中, 学校到所在地州市的机场、车站、码头进行现场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组, 两位学生分别模拟全陪和地陪, 一部分学生模拟游客, 辅以接站牌、导游旗、行程单等道具, 完成迎接工作的模拟。

要把作品设计作为教学载体涉及的重要环节, 广泛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案例、工作项目、典型产品, 丰富教学素材。在旅游计划用于调度课程中, 专项能力成本核算就需要通过旅行社计调单和湖南旅游资讯资源库, 做出价格表这样的作品。

考试制度应该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制度。传统的考试方法是每门课进行考试, 而且考试形式单一化, 这并利于检验学生对每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 必须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 在检验评价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校正完善, 成为考核的一部分。

篇4: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人才培养 企业 紧密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计算机专业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但因社会各地的产业结构、行业人才的需求不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智能结构也不同。那么,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密对接呢?

(一)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制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对本地区计算机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花大力气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调研。把每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职业方向,大致归纳为办公文秘、网络工程技术、网页制作、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硬件维修、数据库管理等职业岗位。从而确定相应的专门化培养方向,明确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架构,为中职计算机专门化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2.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为了适应计算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市场需求,实现以职业岗位需求设置专门化模式,必须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减少文化基础课课时,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加专业课课时,突出务实训练,强化主干课程教学。在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时,可以采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

在文化课中突出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在专业基础课中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具备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学习专业技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技能课中突出专业实操、巩固专业理论。在实操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在实践课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使学生在专业实训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及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职位的能力。推行学分制,在选修课中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

(二)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

1.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删减、补充、更新,使学生学到最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第一,确保教学内容的易学性。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举一反三、综合归纳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学内容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教学内容的层次深度,从够用的角度出发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第二,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教学内容应充分把握当前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企业人才需求,贴近市场,面向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第三,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以便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企业用人需求,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具有专业优势的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递进性。教学安排以第一学年打基础为主,教学内容简单、容易掌握;以第二学年学习技能和实战训练为主,教学内容丰富、翔实完整、层次较深;以第三学年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教学内容直接面向企业岗位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可拓展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项目实训为主线的构建实训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要突出任务设置和情境设置,多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接触企业项目,接受设计和开发任务,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设计、实际开发、实际操作的全过程。

如何去构建以项目实训为主线的实训教学平台呢?加大专业课的实训力度,确保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时间,突出务实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技能教育的目的;消除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节现象,构建一支既懂理论又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社会兼职教师的储备,提高实践经验的传授和追踪市场的敏感;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专业实训场所,购置专业新型计算机设备,让学生乐于实训场所操作,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和现代化生产技能训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对外承担设计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社会技术开发和设计。推行校企合作,拓展岗位技能培训基地。加大与实习企业的合作,把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企业岗位上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为企业用人提供选择。注意对从事企业一线项目管理、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少数兼职教师的聘请,如聘请软件设计师进行软件项目开发的课题指导;聘请数据库系统设计师进行数据库管理与项目开发的课题指导;聘请网络工程师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项目的课题指导,等等。

(三)紧密对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

1.以企业管理制度为蓝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许多研究认为,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水准。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学校可安排实训指导老师收集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并将其作为实训管理制度,让学生严格遵守,按照企业模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开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2.以示范、指导、项岗实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可将往届优秀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谈谈工作体会和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聘请企业管理人员的或岗位能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讲解和示范从业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职业规范;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晓敏等.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2007,(7).

篇5: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宣高进

(武汉市财贸学校,专业计算机教研组,武汉430014)

[摘要]: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应与时俱进,坚持以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计算机网络的初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就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建设如何贴近市场、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改革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computer network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It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taking service as an aim and taking employment as the guideline” to train junior practical personnel on computer network.This article is an exploration on how to conform to the market while

developing the computer network specialty and how to reform its curriculum system in students-centere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 specialty

curriculum reform

引言: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应用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

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应运而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在本科、高职、中职教育中全面铺开,办学多年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从学生学习情况、就业情况以及近年的招生情况均不够理想。本文将基于对所在中职学校近年来办学情况的市场调研,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谈

一些体会,希望能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建设有所启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招生及办学情况调研

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改小组的老师在充分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基础上,纷纷走向人才市场、下到学生之中、走进用人单位,开展了深入有效的专题调研,访谈、问卷达200人次,涉及对象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员、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人员、往届毕业生及在校学生等等,收回有效问卷及访谈记录近100份。这些来自一线的调研报告,为本轮课改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符合市场人才走向、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客观依据。

1.1 招生情况统计

笔者所在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生源多数在本市,来自镇以下的农村学生只占不足1/4。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状况有很大的差别,来自城市及城镇的学生大多学习不努力,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来自乡村的孩子,性格内向,较听老师的话,比城市的学生能吃苦。城市的学生希望今后的工作环境好、最好是能在办公室,且挣钱多;乡村的学生想学个手艺,对工作的环境没有过多的要求。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文化基础知识很差。

1.2 生源状况的调查

通过对武汉市财贸学校在校的两个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初中毕业仅只考语、数两科未参加中考的就占一半以上,平时用电脑只是聊天和玩游戏的占90%,能看计算机专业杂志的不到5%,在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绝大部分同学回答的是不知道报什么好,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业缺乏期望,只要不学坏就行了。进校后,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极其薄弱,学生学习习惯差,普遍对自己缺乏信心。

1.3 学生流失情况调查

城市弃学学生多数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不遵规守纪,在学校完全是在混日子,家长最终失望而放弃了学业。农村的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过多文化课颇为不满、对专业发展方向不很认同。08级网络班的王**同学,家在农村,周围的同龄人,除成绩优秀考上示范高中且家庭经济许可的上了高中之外,多数都前往大城市打工,他初中所受教育很弱,文化基础很差,但想通过中职的教育学一门修理电脑和跟别人进行网络布线的手艺,好凭劳动养活自己。但他上学后发现中职的教育

时间长,文化课占课时多,且专业学习方向为计算机网络软件为主,最想学的计算机关于硬件的相关知识在我校却没办法操作,他认为文化课初中小学都没学好,现在也不可能再学好,坐在教室里听不懂课等于是浪费时间,不如参加短期培训。因此,只上了一学期就弃学前往一手机制作厂当了学徒。

1.4 办学情况

笔者所在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初级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在课程上设置了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等,偏重于计算机网络软件方面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专业组的老师们发现:只要一涉及到程序代码,学生就会很难学懂,一个班上大约只有不到1/4的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原因是他们英语和数学基础较差,影响了学习效果。对网页设计学生较有兴趣,但基于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水平,网页从形式到内容很难提升,很显然仅有技术是难以达到就业的高度。

1.5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情况

近年笔者所在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不是很理想,就业层次偏低,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的薪酬期望与企业有一定差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都很艰难,很多大学生主动降低就业期望的情况下,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改革思路及措施

在此调研基础上,我校于2009年初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帷幕。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校本轮课程改革本着面向学生、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了中职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未来走向,并明确地将本轮课程改革定位于新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要体现四个贴近,即“专业调整开发要贴近市场,课程整合设置要贴近职业,专业技能标准要贴近岗位,教学考核办法要贴近学生”,并要求针对各自专业特色、课程结构、学科分布、课时安排的情况尤其是综合实训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布局。

2.1 明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

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维护的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这里特别强调“初级”二字,这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实际出发,有别于高职的培养目标。

2.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推进专业发展市场化的进程。

我们将专业课程设置按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整合课区分,其中:专业理论课中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及数据库的教学内容;专业技能课开设网络技术、网页制作、网站建设;整合课开设有应用PS制作网页。并按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两个模块的限选课:一个为软件方面,如图像处理等;另一个为硬件方面,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动态对应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2.4 通过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调整,着力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提出了刚性原则,要求开发出对应实岗的综合实训教学课程和校本教材及教法,设计出对应实岗的专业训练项目和实践操作型的评价方案,并以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形式增加了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和强度。如网络布线以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综合素质的需求,并为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中职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康,沈孟涛.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实践.福建电脑,2006,4

篇6: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探讨调研报告

2.调研的基本思路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同类专业调研为基础。我们的调研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一是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和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二是完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应具备哪些能力;三是模具加工行业对人才新要求与课程的影响等。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供求状况、企业组织架构和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及职业素质的要求;还包括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通过对各类调研对象的分析,收集相关信息,构建基于行动领域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使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相辅相成,并带动专业群中其它配套课程的建设工作。

3.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的重点是长三角地区为电子、电器、汽车、仪表等高端产品提供配套精密冲压、注塑、压铸零部件的中、小型模具制造企业、数控机床制造企业以及其它职业院校的模具专业。调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以行业企业对模具高职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基于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原则,力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完善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模具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具备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与管理能力,还能应用模具 CAD/CAE/CAM 等先进软件技术。因此要求我们对模具企业职业岗位群、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做出全面了解,以适应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毕业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次调研选取的对象主要是扬州本地及泰州、苏锡常地区的机械电子制造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与技术部门以及一线工作人员(包含部分本校毕业生)及兄弟院校。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具行业协会等机构获取相关统计数据。

表 1 调研企业汇总 序号 企业名称 地区 企业性质 岗位 1 扬州恒德模具有限公司 扬州 合资企业 线切割、磨床、车床各工种操作工 2 扬州嵘泰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扬州 私营 压铸 3 扬州盛世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 民营 电火花操作 4 扬州明星牙刷有限公司 扬州 民营 注塑工程师,模具工程师 5 扬州盛达特种车有限公司 扬州 国营企业 冲压工程师 6 江苏博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泰州 民营 模具钳工 7 泰州市润杰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泰州 民营 冲压模具工程师 8 江苏靖江洪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泰州 民营 模具工艺工程师 9 启航塑业(江苏)有限公司 泰州 合资 注塑机高度员 10 靖江三鹏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泰州 独资 冲压模具工程师 11 江苏齐航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镇江 民营 数控操作人员 12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镇江 民营 模具技术员 精雕机 13 苏州汇众模塑有限公司 苏州 民营

注塑模具人才 14 常州中辉模塑有限公司 常州 中型模具企业 注塑模具人才 15 常州华威亚克模具有限公司 常州 中型模具企业 注塑模具人才 二、调研情况 1.长三角区域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长三角区域模具工业现状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中国汽车、家电、IT 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模具产业基地向中国的转移,中国模具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全国模具生产企业超过 3 万家,从业人员有 100 多万人。来自 20RR-20RR 年全球及中国模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RR 年~20RR 年间,中国模具产量年复合增长 9.7%;销售额年复合增长 12.6%。来自江苏省模具协会(20RR 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RR 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 62.15 亿美元,比 20RR 年增加了 18.62%。其中,进口总额为 24.84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11.14%;出口总

额为 37.3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24.16%。从模具种类来讲,进出口最高的仍是塑料橡胶模具,分别占了进出口总额的 53.78%和 71.68%;其次是冲压模具,分别占了进出口总额的 32.74%和 10.12%。具体如表 2 所示。

表 2 模具工业现状 模具种类 进口 出口 金额(万美元)

所占比例(%)

金额(万美元)

所占比例(%)

塑料橡胶模具 133617.36 53.78 262360.85 71.68 冲压模具 81338.02 32.74 44611.53 10.12 压铸模具 12214.90 4.92 10919.83 2.93 轮胎模具 1691.61 0.68 438.99 0.12 玻璃模具 908.51 0.37 8143.10 2.18 粉末冶金模具 308.27 0.12 212.41 0.06 其他模具及模具标准件 18371.07 7.39 46421.54 12.44 与此同时,中国的模具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目前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的国内市场占比已经达到 50%以上。此外,塑料模和压注模在模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升。在区域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珠三角、江浙沪、河北及京津、中国中部四大模具集聚区。其中长三角的模具市场在中国占有约四成份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模具业发源于上海,上海模具一直位列全国之首。上海模具工业有深厚的基础,现有一定规模以上的模具企业 3000 余家,从业人员 10 万余人。企业性质结构大致是:国有企业 6%,民营企业 56%,三资企业 38%(上海模具协会)。民营和三资企业已成为上海模具工业的主力军。由于 500 强公司有 90%已在上海设立了全球采购中心或分公司,再加上上海原有的强大经济基础,使得上海模具工业具有强大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模具企业的市场竞争较强。上海模具企业使用着各种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计算机模具软件,如:Catia、UG、Pro/E、Delcam、Moldflow、AutoCAD 等。许多企业也应用了 CAD/CAE/CAM 一体化技术、三维设计技术、ERP、PDM、MIS 及INTERMET平台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技术、逆向工程、热流道技术、敏捷制造、仿真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不少企业提出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企业现代化、市场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上海有强大的模具人才培训基地,并建立了人才培训机制。上海除 10 多所高等院校有模具专业,每年可培训出 1000 多名模具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外,还有 20 多所培训

学校或中心,上海在劳动局内还有一个投资 8000 多万元的现代模具实训室(摘自模具联盟网)。

浙江的模具工业发展也极为迅速,模具市场规模在全国名列前矛。浙江省的模具工业主要集中在宁波和台州。宁波的余姚、宁海、慈溪及鄞州主要生产塑料模,北仓以压铸模为主,象山和舟山以铸造模和冲压模为主。台州市主要模具行产企业集中在黄岩和路桥,塑料模占具大多数。金华、温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也有一定的实力。金华和温州的模具以自产自用为主,具有明显的特色。总体来说,浙江模具工业有五大明显特点:①模具生产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发展迅速;②模具企业相对集中,已形成规模较大的模具市场。如余姚率先建设的模具城,500 余家企业进驻,同时搭建了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培训中心等配套平台,适应小批量、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加上配套物流支持及明显的价格优势,能发挥集体优势,具有较大的竞争力;③模具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同时,高水平的模具在快速发展;④经过多次创业,已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骨干重点企业,如浙江黄岩美多模具厂、宁波双林模具有限公司、宁波横河模具有限公司、慈溪市鸿达电机模具制造中心、象山同家铸造模具厂等等;⑤已自然形成专业化分工,企业特色明显。如黄岩、宁波地区有模具设计公司、模具型腔加工公司、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件公司和电加工、抛光、装饰皮纹加工、检测、热处理等专业协作加工点。因此浙江的模具制造周期短、成本低、模具产品在国内外模具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江苏省的模具发展历史稍后于浙江省,即便如此,江苏模具无论从品种上、规模上、水平上都处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的模具企业主要集中在苏、锡、常一带,尤以苏州最为领先,截至 20RR 年底,苏州模具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全市大小模具企业已超过 3000 家,年产值近200 亿元。南京、镇江、徐州、扬州等地也有一定力量。江苏省的精密冲压模具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注塑模具、铸造模具和汽车覆盖件模具在国内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州、无锡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手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机等 IT 业模具产业、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模具以及集成电路塑封模具等精密复杂模具产业。南京长江电子模具有限公司、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电子元件产品的精密级进模、苏州工业园区兰佩铸造设备有限公司、昆山远轻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及轮毂等部件压铸模、铸造模、常州华威亚克企业、苏州汇众模塑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注塑模、南京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闻名遐迩;昆山的大型模架、镇江船山模架厂的精密模具标准件远销全国各地。总体来说江苏模具有六大特点:①模具发展迅猛,装备水平和模具水平有很大提高;②模具不断地优化,大型、精密、复杂模具所占比重明显提高;③模具标准

化、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加快,推动了模具的发展;④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得到重视,研发周期明显缩短;⑤企业自主创新得到重视,品牌模具正逐步形成;⑥具有集聚效应的模具城发展势头强劲。如昆山的模具工业实验区,苏州高新国际模具城,常州市武进区长三角模具城等。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拥有三大优势:①长三角拥有先进的模具研发、设计、工艺、制造能力;②长三角拥有良好的配套环境和巨大的模具市场;③长三角拥有强大的模具人才培育机构。

(2)长三角区域模具工业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机械、建材、家电、办公设备、电子通讯、仪器仪表等行业发展很快;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发达国家模具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加强,客观上带动了中国模具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大,因此可以预测长三角地区模具工业未来发展速度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十 R 五期间,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模具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但现在各方面显示长三角地区发展已经快于珠三角地区,这种势头贯穿于十 R 五期间或将贯穿于十 R 五期间。在 20RR 年 8 月 6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意在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江浙沪三省市仅凭一省之力、一地之力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必须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三地之间客观存在的资源结构的互补性,形成产业分工,加快长三角经济的融合。中央的决策、市场的需求,都给长三角地区模具发展又一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长三角模具出口前景很好,目前占全国出口的 40%,每年还在快速地扩大,预计进出口模具的逆差将会大幅度减少。长三角模具在高速发展中将对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通过国内外各种交流和合作,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相互融通中逐步得到改善。但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世界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产生的全球经济危机必将波及我国。面对现况,长三角模具界已着手调研、商讨对策,在这新形势下,正是模具界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大好时机。展望未来,长三角模具企业将越来越多的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模具水平和技术含量将进一步提高,模具专业化生产和模具城将继续发展,模具出口市场将进一步活跃,模具工业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持续快速发展。

综合以上的调研情况,我国模具工业从基本上是以企业内部自产自配为主的、附属于产品生产的工装行业,发展成了有相当规模的、具有高技术行业特征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模具的生产从主要以传统的、钳工师傅为主导的技艺型手工生产方式,进入到了普遍采用数字化、信息化设计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时代。而且我国模具行业已从单一的公有制企业形式,发展成为以民营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企业形式共存的新格局。

2.长三角区域制造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人才与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发展的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目前全行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更加匮乏,数量是一个方面,人才素质与水平更加重要。

据劳动部门的调查显示,中国现有的模具设计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制造业的需求。在长三角地区,模具工的短缺及其所折射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机械、模具、五金等装备制造企业的重视。掌握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人才成为热追对象,技能水平达到高级技师水准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工也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对象。

通过企业走访和市场调研发现,目前模具行业最紧缺的几种人才是: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 3D 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 CAE 分析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师、高级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从事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等类型模具开发的专才。而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新兴企业、新建模具城面临各类人才全面告急,而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模具企业则对一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最旺。

分析模具人才短缺的现状及原因,模具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学校与培训机构不足、培养目标不高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企业缺乏培养人才积极性也不可忽视。当前我国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机械设备操作工,往往不具备模具设计、编程的能力;而高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培养出的学员理论水平可以,但实际技能不够,不能满足模具企业的实际需要。此外,模具行业的人才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一般的模具设计学习需要 2~3 年,而一名可以独立设计模具的优秀设计师要有10 年左右的从业经验,这对于刚入行的初学者来说是枯燥和艰苦的,常常半途而废,导致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除了技术人才,模具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缺。我国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落后。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大多数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方式,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还不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在我国模具企业的应用才起步。

3.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对同一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它所从事的岗位群是会随着科技进步或其它外围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例如过去由于模具设计手段的手工化等因素,使得模具生产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较高。自 90 年代以来,模具 CAD/CAM 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由于自身学制和专业知识的制约,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模具设计岗位、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制造岗位、调度岗位、模具维修岗位等相关岗位并存的现状。此外,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加工制造也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群。

根据企业调研分析,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类模具制造企业以下就业岗位:

(1)模具 CAD、CAM 设计员;(2)模具装配和调试员;(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员;(4)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编程及操作员(5)生产现场管理与维护人员; 模具企业一般认为模具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具备必须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2)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初步技能;(3)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4)熟练掌握 AutoCAD、MasterCAM、UG 等软件的应用,并能进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工作;(5)具备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备编制模具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及其工艺实施的能力;(6)初步具备冲床、注塑机等成形设备调整、维护、模具装配维修的操作技能。

经过工作岗位和知识能力要求的汇总分析,得出模具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表格,见表 3。

4.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在传统模具制造行业中融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数控加工等高新技术对上述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性,所需要的企业员工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对职业岗位进行能 表 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模具设计类岗位 产品的 3D 建模 正确识图与制图;使用流行的二维和三维 CAD 软件进行建模与制图;与客户和模具设计师进行有效沟通。

产品成形工艺性分析 够正确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与并进行方案设计;使用 CAE 软件进行工艺优化;具备资料检索能力。

模具设计(2D 和3D)

使用流行的二维和三维 CAD 软件,并结合模具材料、制造工艺等专业知识进行模具的合理化设计。

模具项目管理 熟悉模具生产工艺流程;熟悉模具的装配与试模规程;能分析与解决制品的缺陷问题;具备模具项目管理与设计优化能力。

模具制造类岗位 编制制造工艺与加工程序 模具识图;模具结构分析;CAD/CAM 应用(拆电极、数控编程、编写加工工艺单等);合理选择刀具与排定 CNC 工艺。

CNC机床的操作 程序识别与简单编程;正确选择刀具与夹具;CNC 机床的操作;进行 NC 加工状况的检查与调整;正确进行 CNC 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EDM 加工 认识电极种类、熟悉 EDM 加工工艺;EDM 机床编程与操作;正确进行机床的维护与保养;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模具总装与试模 使用手动工具进行加工与修整、研磨等;熟悉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模具修理与维护;成形机械的操作;与其他人员进行合作、沟通。

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双证”——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①是制定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内容、环节、考核鉴定的方法步骤等纳入课程体系,明确提出学生必须完成的职业能力和应达到的职业标准;②是编写项目化教材,把

职业标准规定的职业能力和知识内容,整合到教材中,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职业资格要求相一致;③是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训与职业资格能力培养相对接。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技能考核,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 4:

表 4 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岗位 对应的核心课程 对应的核心技能证书 产品 3D 设计 CAD/CAM 应用(UGNR)

UGNR 应用认证 助理模具设计师(UGNR 软件 CAD/CAM 应用培训中心)

模具方案与草图设计 模具 3D 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 CAD/CAM 应用 数控编程与加工 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 数控操作中级工 钳工操作中级工 加工中心操作中级工 模具制造与试模 典型模具制作 5.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调查情况 表 5 毕业生在模具行业从事的岗位群及相关岗位迁移 刚毕业时主要从事的岗位 目前主要从事的岗位 期望从事的工作岗位 铣床、磨床操作工 模具产品操作工 数控编程 数控操作工(包括电加工)

数控操作工 数控工艺编程 数控机床维修 数控机床销售 数控工艺编程员 数控主管 三轴、五轴加工中心操作工 数控编程 模具钳工(人数最多)

模具钳工 钳工组长 模具设计员(较少)

模具设计师 模具管理 冲压(塑料)工艺师 模具管理、销售 模具管理

模具质量管理

产品质检 模具 2D 制图员 模具设计师 电加工操作工 电加工主管 模具企业日常管理

制图员 产品工艺工程师

产品采购、销售

冲床、注塑机操作工(较多)

转到其他模具相关的机修岗位

目前我省有近40 所高校设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对该专业近两年毕业的部分学生的联系,只有一小半的从事与模具或相关行业的工作,如电子信息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通过对仍从事与模具有关工作的学生的调查了解,得出其从事的模具行业岗位群如表 5 所示。

通过汇总发现,最初就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模具零件加工、模具、数控机床的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这类岗位在模具企业中需求量最大,除高职毕业生外,也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还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表中的模具设计员(师)、数控主管、电加工主管等一般是从本科毕业生中培养提拔,高职相对较少。大多数高职与中职毕业生仍以操作工为主,理论知识欠缺是其中一主要原因。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与企业、毕业生的双向交流,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总体评价满意度在 70%以上,也了解到本专业学生离职原因,如表 6 所示。

表 6 本专业毕业生离职调查 离职前岗位工作 离职主要原因 模具钳工 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 待遇低,工作环境差 数控操作员 经常加班,待遇低 模具设计师 企业规模小,发展前景小 冲床、注塑机操作工 工作技术含量低 待遇低,工作环境差 所以一方面企业希望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有过硬的技术素质,又担心毕业生跳槽;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企业给予较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但由于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不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很难两全其美。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建议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2)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的配套建设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进程不同步;

(3)老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素质有待提高;(4)缺少体现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理念的教材,教材建设落后。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建议(1)培养目标调整建议,坚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②强调工作过程与能力评价标准;③课程设计体现开放性,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体现并确保知识、技能、态度、规格与目标定位一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面向模具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掌握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进行产品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模具项目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原则建议,对于模具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重基础原则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流动的加快,不容置疑地给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压力,因此打牢专业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显得尤其重要。

2)综合性原则在专门课程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模具行业的实际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按照专业宽泛化、方向专业化的教学要求,强调专业课程设置适当综合性原则。

3)先进性原则当前社会经济调整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能及时吸纳时代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汲取各专业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注意开发新课程。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既要体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

5)灵活性原则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保证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要增加选修专业课程的门数,满足各层次学生对不同专业方向及内容的要求。

(3)实训体系建设建议 为了提升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以

实施动手能力培养与团队合作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通过建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具专业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现有模具制造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模具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或者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

2)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并通过企业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实行预就业制。

3)面向社会,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在实训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整合理论、实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4)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考核体制在内容考核上,重点评价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5)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模具企业单位参与企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工作水平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加强了校企联系,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打好基础教师(4)实训条件配置的建议①依托现有的模具制造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设备、电火花设备等),引进部分高精度设备,充分用于实训;②购置部分模具专业软件如 CAE、MoldFlow 等及生产设备,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装模、试模的实训硬件要求。

(5)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建议高职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有前瞻性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应知识社会的需求,高职教育应发展成为人的发展教育、生存教育和终身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人文素养目标、能力结构目标、知识结构目标和技能体系目标等几部分,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改变终极教育的旧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要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全面

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就业技能,即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组织力量对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之间互相衔接、前后连贯,基础宽广、牢固,把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理论训练和实际技能相结合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企业用人标准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灵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自信心、压力的承受能力、礼貌与成熟、在专业领域的特殊才智等,其中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为用人单位看重。然而当前高职教育中对上述非智力因素和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面向学生的综合发展、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面向未来,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的厚基础、宽口径,也是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面对这一新形势,高职专科院校应一方面为一线生产企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另一方面也应面对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学时上有足够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升入本科院校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且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学习与实训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还应特别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创业水平的培养。

◇培养获取资格证书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期间,组织学生考取资格证书本无可厚非,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个标志。但应正确处理资格证书考试与基础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不应过多,重点应通过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知道考取资格证书的途径、方法及其应具备的条件,为工作以后需要考取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四、结论 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对模具行业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坚定了我们进行专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来源于模具行业的美好的发展前景。例如,作为模具使用量最大的汽车

行业,预计“十 R 五”期间将会以年均 10%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加上我国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所带动的维修配件市场和出口市场,汽车零部件也将在 1.5 万亿元的厐大市场基础上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预计“十 R 五”期间汽车模具的年均增速不会低于 10%,包括汽车轮胎模具在内的橡胶模具年均增速将达到 10%以上;电子及信息产业也是模具的大用户;此外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仍将会保持高速发展,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必然趋势下,工程塑料制品业在“十R 五”期间预计也会维持年均 15%的市场增长率。由此可以预见,在模具总量中占比最高、支撑塑料制品业的塑料模具市场,“十 R 五”也将会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

决心来源于模具企业对人才的求贤若渴。我们必须积极加强专业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要求的现代高职课程教育体系,继续推行“双证”式教育和订单式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模具专业学历教育水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还要加快“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些也是本专业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机电工程系

上一篇:计算机与电子系辩论队队章程(试行)下一篇:成本会计实习报告填写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