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2024-04-14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苟春芳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

德育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结合学校特色运用邮票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一方面辅助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体现校本教学特色,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集邮兴趣。【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民族相关图片若干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56个民族邮票图片引入。(讲述)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是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我们中有些同学还是集邮爱好者,邮票中蕴含着许多的地理知识,那么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小全张邮票,它反映了我国人文环境的哪方面的特征呢?(引导学生得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讲授新课]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继续欣赏邮票并数一数,然后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它民族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小结)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板书),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

(承转)我们把除汉族以外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是因为这些民族的人口少,那么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呢?

(活动)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地区分布表”。请大家仔细阅读此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

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

3、人口数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4、我们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请说说是哪个民族的?你会讲你们的民族语言吗?

(学生回答,点评小结)

(活动)请大家拿出一张人民币,看看人民币的背面,你认识那些文字吗?你知道那是哪个民族的文字吗?

(教师补充讲述)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汉语和汉字是我国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语也存在多种方言,例如粤语、闽语等。但由于祖国建设的需要,国家确定以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族的共同语言。现在,汉语普通话已在全国迅速推广,普遍应用。

我国各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文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

(活动)

1、说一说下面各邮票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乐器?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2、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请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体育活动等,教师补充讲述几则。

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一些民族还有特别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为什么要设立这些自治区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问题。

(活动)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读图,分析、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省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或少数民族分布的省区?

3、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读图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读图步骤、分析思路等)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4、看看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能不能举例说明他们的民居的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5、请大家讨论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呢?

请学生畅谈讨论结果和个人意见。师生共同归纳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交往。

2、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汉族人口多,我国是否要求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民族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而遵从汉族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请大家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分析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活动巩固)展示下列有关民族的邮票:辨别分别是哪个民族并说出他们的分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结识了祖国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还学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的特点。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板书设计】略

篇2: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2016.9.22 授课班级: 八年级 授课老师: 刘 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国家。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

2.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汉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政策。增强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健康的风俗习惯,保护各民族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科学、合理。按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识目标的落点是“说出我国名族的分布特征”。教材配以多幅图片直观介绍我国的民族概况,在此基础上呈现民族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概括民族分布特征,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和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教材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具有很高价值。

三、学生分析

我们农村的孩子由于小学基础与习惯欠佳,读图能力相对较弱。再一个初中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欠缺。所以备课时,我尽可能地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知识积累与强化训练相结合,从感性图片入手,让他们快乐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汉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分布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图文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其他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演唱“对山歌”:嘿,什么水面打跟斗诶,什么水面起高楼诶,什么水面撑阳伞诶,什么水面共白头诶。(嘿,鸭子水面打跟斗诶,大船水面起高楼诶,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诶。)提问学生:这首歌是谁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壮族,刘三姐(通过教师歌唱这首具有特色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特色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习轻松愉快的学习本节知识)

(二)新课教学:刚刚同学们大部分都回答正确了,这首歌曲是壮族的民歌,我们都知道,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大部分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么,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同学们知道吗?——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以往了解到的民族知识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三)组织学生观看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用各种不同风格的民族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四)刚刚我们观看了一部分民族的图片,对一些民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布是多少?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族?人数最少的是什么族?

3.人口超过500万的民族还有哪些?

(预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初步掌握我国的民族概况。这个步骤我让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五)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了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娱乐活动等习惯。(播放ppt,通过欣赏各种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少数民族的独特。)

(六)我国有56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他们在中国辽阔的疆域上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图“中华民族分布示意图”,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3.中国的五个自治区主要居住的哪个少数民族?

(引导学生观看“中华民族分布图”,加强学生读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七)刚刚我们对“中华民族分布图”进行了分析,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从图中总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呢?我国的56个民族在全国是如何分布的?(要求学生进一步自主分析“中华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大致的总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八)刚刚我们了解了中国的民族概况,掌握了我国的民族分布,请同学们思考:国家面对如此多的民族,各种独特的风俗习惯,采取的什么态度?是不是要求所有民族都放弃自己独有的风俗,学习使用一种风俗习惯?为什么没有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出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要求学生们自主对这一国策进行理解。

八、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56个民族,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了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发扬传承汉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还要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通过小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九、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册、背诵所学重点知识。

篇3: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一) 背景资料

据调查统计新疆全区维吾尔族占45.21%汉族占40.57%哈萨克族占6.74%回族占4.55%。本文从新疆多个民族抽样了32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维吾尔族151名 (义务教育阶段50名高中阶段56名和大学本科阶段45名) 汉族75名 (义务教育阶段25名, 高中阶段25名和大学本科阶段25名) 哈萨克族56名 (义务教育阶段20名, 高中阶段18名和大学本科阶段18名) 回族47名 (义务教育阶段17名, 高中阶段15名和大学本科阶段15名)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得知, 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 新疆各家庭的校外教育支出情况

1. 校外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

问卷调查得知新疆城市的维吾尔族家庭、汉族家庭、哈萨克族家庭以及回族校外教育的费用分别占到家庭教育总费用78.2%、79.2%、74.3%和70.5%, 新疆农村的维吾尔族家庭、汉族家庭、哈萨克族家庭和回族家庭校外教育费用分别占教育总费用的50.3%、55.2%、46.3%和44.6%。数据表明不管是新疆的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对于孩子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整个家庭教育费用的主要花费, 同时家庭校外教育费用也成为家庭投资的主要部分之一。

2. 校内教育支出与家庭总支出的比值。

义务阶段教育的校外支出它是指学校直接向家庭收取的教育支出费用等。从国家实行减免义务教育之后, 校内支出的费用逐渐减少。学校免除了学生的学费、杂费、书本费等一系列学杂费, 此外可能还有少数学生需要交择校费、赞助费等等的。家庭在子女的校外教育投资问题上, 低学历的家长与高学历的家长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如家长的学历层次比家长的学历层次较低的越高, 他们会有更强烈的意识和孩子提供更多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因为家长们的学历越高,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有更高的期盼, 因此就会更注重对孩子的校外教育的培养以为孩子更好的将来做铺垫。

二、运用Spass软件分析校外教育支出的状况

(一) 对新疆家庭结构与选择校外教育投资之间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分析

依据调查问卷中家庭的基本信息:在140个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校外投资培训班的家庭有126个, 在120个非独生子女家庭中, 家长进行投资校外培训班的家庭有86个。对这些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对家庭的结构和进行家庭校外教育投资之间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分析 (表1-1) 。

从表1-1中输出结果可以看到, 家庭结构与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P值等于0.000<0.005。这说明在对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上, 会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家庭要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校外教育培养, 也更加倾向于为孩子进行家庭校外教育投资。

(二) 家长的学历层次与校外教育投资的一系列相关分析

依据调查问卷中家庭的基本信息, 在94个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的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校外教育有83个;在88个中等学历的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校外教育家庭有77个;78个较低学历家庭中投资校外培训班的家庭有52个。不同学历层次与家庭投资校外教育之间的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2。

从表1-1的输出结果可以得出, 家庭的学历与对孩子进行投校外教育投资的P值等于0.000<0.005。这说明家庭在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问题上, 因家长的学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即高学历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校外教育培养。

(三) 从家教收入不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能力差异比较

一般来说孩子的校外交易投资情况会因为家庭收入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依据调查家庭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卡方检验。检验的结果如下:48个月总收入在4500~5500元的高等收入家庭中有67个家庭对孩子投资了校外的辅导班。

在60个月总收入在3001~4000元的中等收入的家庭中有89个家庭对孩子投资了校外辅导班;在72个总收入在1500元及以下的低等收入家庭中有9个家庭对孩子投资了校外辅导班。对于不同的经济收入家庭与孩子进行校外投资之间进行的卡方检验结果 (见表1-3) 。

从SPSS的输出结果表面, 家庭收入与家长对孩子进行校外教育的P值等于0.000<0.005。这说明家庭在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问题上, 高收入的家庭和低收入的家庭存在巨大的差异。从家庭的经济收入与报辅导班数量的卡方检验中得出P=0.000<0.005, 进一步证明了校外教育投资与家庭的经济收入紧密相关。家庭在为子女选择校外辅导班的个数上, 高收入的家庭和低收入的家庭之间存在差异, 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报辅导班个数也就越多。

三、对新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投资市场的建议

(一) 加快立法速度, 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的收费标准

校外教育机构是校外教育产品的提供者,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优质校外教育的供给。只有规范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才能使市场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 由于市场所固有的缺陷, 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虽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在广义上属于民办教育, 但与民办教育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而中小学又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二) 校外培训机构自身应有所作为

篇4:“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学内容恰当,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完整,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能引领学生建构重点知识;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情感教育自然、浓烈,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万启桂)endprint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学内容恰当,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完整,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能引领学生建构重点知识;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情感教育自然、浓烈,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万启桂)endprint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篇5: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亮点】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柱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国家,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提醒。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篇6: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民族,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篇7:多民族的大家庭试题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藏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2、泼水节是以下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A、苗族

B、白族

C、壮族

D、傣族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以下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A、蒙古族

B、藏族

C、壮族

D、维吾尔族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在云南 B.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C.各民族不一定平等 D.台湾省主要少数民族是畲族

5、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东南、西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东南

6、图片中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 蒙古族

B. 朝鲜族

C. 藏族

D.

维吾尔族

7、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A. 蒙古族

B.

藏族

C. 满族

D. 壮族

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民族()

A. 52个

B. 53个

C. 56个

D.

58个

9、下列关于民族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回族、维吾尔族等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B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 C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地区

10、“人民币上学地理”.下面人民币所显示的景观分布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

A壮族 藏族

B 苗族

回族

C 满族 维吾尔族

D 高山族 白族

11、以下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以下的是:()

A.回族

B.壮族

C.满族

D.门巴族

12、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回族

C.满族

D.汉族

13、读图,完成2~3题。

2.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也是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

A.②

B.①

C.④

D.③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省南部有阳光直射教室

B.②省简称粤

C.流经③省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D.④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也是我国最东、最北的省

1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维吾尔族传统活动的是()

15、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回答15~16题。

15.中国陆疆漫长,邻国众多,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A.哈萨克斯坦

B.日本

C.韩国

D.菲律宾

16.电视观众对《边疆行》中的四省区观后印象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省区是① B.气候湿热盛产稻米的省区是② C.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③ D.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④

16、台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歌中姑娘的民族是()

A.壮族 B.黎族 C.苗族 D.高山族

17、藏族主要分布在哪一个图示的省级行政区中()

二、填空题

18、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_____________教

三、连线题

19、将下列民族与传统节日或他们喜爱的艺术活动连接起来. a 蒙古族 ①那达慕大会 b 彝族 ②泼水节 c 傣族 ③火把节 d 朝鲜族 ④手鼓舞 e 维吾尔族 ⑤长鼓舞 f 汉族 ⑥赛龙舟

四、综合题

2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_____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B.B处没有汉族分布

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__处。(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1、读“我国民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少数民族自治的省区有:①___________自治区,②__________自治区,③___________自治区,④____________自治区,⑤__________自治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B.

6、C.

7、D.

8、C.

9、B

10、A

11、D 12 B

13、A B

14、A15、A D

16、D

17、A.

二、填空题

18、大杂居

小聚居

伊斯兰

三、连线题、四、综合题

20、(1)C

A、B、D

(2)D

(3)A

(4)大杂居,小聚居

21、(1)①内蒙古 ②宁夏回族 ③西藏 ④广西壮族 ⑤新疆维吾尔

(2)西南

西北

篇8:论新疆多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使命

一、新疆多民族多语种社会构成分析

(一) 多语种环境。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达到13个,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人类活动的相互渗透,新疆早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受伊斯兰教文化和地域、传统观念等影响,新疆多语种的语言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并将长期存在。目前在新疆实际使用的语言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

(二) 群居的社区。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以民族分布为主要特征的新疆多元社会构成在社区形成中亦呈现明显特征。在城市,以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习俗为主要分界线的社区逐渐形成,形成了相对隔离又有所接合的多层社会;在农村,以同一民族为主体的聚居情况更为普遍,也可以视其为不同的“社区”。

(三) 信息传播途径。在新疆多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方式、途径和质量受城乡差别、文化差别和群居差异等因素制约,但又并不完全属于其中哪一种。从年龄来看,青少年多以智能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必选媒介,而年龄较大的受众则在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程度方面较为缓慢,导致在思想意识方面相对保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本民族母语为主要信息传播载体。

二、新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

(一) 来自宗教的影响。宗教乃至由宗教演化而来的宗教习俗对青少年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影响根深蒂固,无处不在。新疆宗教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基督教等,以伊斯兰教占绝大多数,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故伊斯兰教文化对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最为直接。

(二) 来自本民族影响。青少年走向社会后,来自本民族价值观念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为同一民族的社会交往圈,比如在情感和思想遇到困惑的时候,更愿意在本民族的同伴面前倾听和倾诉,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往往选择本民族的同伴来帮助解决。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些青少年在国家认同、社会认同方面产生了足以引起我们警惕的错误倾向。

(三) 来自互联网影响。以少数民族本民族母语为语言环境的互联网空间,也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和一些极端的思想和言论。在纯母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往往只选择也只能选择通过本民族语言来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新闻,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思想可能侵蚀青少年。

三、新疆汉语语文教学基本使命

(一) 语言的基本运用。对于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汉语语文教学,对于语言的听说读写基本运用是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定位,笔者认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学抓起,切实重视和加强汉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汉语语文教学的重点选择上,要突出把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实际运用放在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位置来组织实施。

(二) 中华文化认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语文教学在新疆的特殊使命,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认同是个“总开关”,他影响和决定着对祖国的认同,对社会制度的认同等方面,青少年教育要从文化认同开始下功夫。以汉语语文教学为主渠道的中华文化教育特别重要。

(三) 价值观的形成。汉语语文学科教育的另一个任务在于对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建构,青少年价值判断的形成,关系到成年后的所有行为和选择,比如对其他民族的认同,对新疆社会的分析,对祖国概念的理解、对合法宗教的认识,对维护团结的自觉等方面,汉语语文学科教学必须承担起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一重任。

上一篇:核桃种植看护协议下一篇:第九单元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