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国家教案

2024-04-30

多民族的国家教案(精选6篇)

篇1:多民族的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东长寿学校 刘会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的含义;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含义;“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重点和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方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教授法,课件演示法,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一些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人存在偏见或者鄙视的态度,要积极树立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一些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要注意他们的思想情感;对于当前的初三学生,对香港澳门的回归认知方面可能薄弱;一国两制的完整含义很多同学认识的很片面;学生们不了解台湾问题如何解决。【授课过程】:

一、活动一:【爱我中华】视频 导入新新课

学生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小结:这首歌说明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课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大家把书翻到41页。)师: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和睦相处。这首歌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各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劳作、生息和繁衍,形成了各自独有的风格特点。认真聆听并观察。活动二:播放少数民族的民歌和展示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播放乐曲《吉祥三宝》,歌曲《香格里拉》。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吉祥三宝》是蒙古族的乐曲;《香格里拉》是藏族的歌曲。师:除了这两个民族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你们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展示图片

活动三:阅读课本41、42页,小组抢答

1、除汉族外为什么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2、在少数民族的什么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你知道在少数民族这些地方,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制度吗?

4、为什么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这一制度?

教师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挑战重点,合作探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师: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

活动一:全班学生分合作小组,快速阅读教材,联系生活,合作完成下面的下列问题,然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

材料一: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占我国人口8%的55个少数民族应选代表360人左右,并保证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从实际看,少数民族代表达415名,占总额的13.91%。

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建立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贫困县。

• 思考: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对口支援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活动二:议一议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做些什么呢? 师:你们的身边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联系时政,拓展延伸——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活动一:展示香港澳门的区徽。讲解一国两制的方针。

老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国家才如此的兴盛和发达,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积贫积弱,痛失国土,香港和澳门就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抢走,而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新中国的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请在书上44页第一段找出它的组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图片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教师:你认识这两幅图片吗?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请你说说两幅图片的象征意义,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讲解区徽的内涵(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像徽,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澳门特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视频播放:香港回归仪式。

针对情境,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是港澳回归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一国两制”方针意义是什么?

“一国两制”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一个前无古人伟大构想,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方针同样可以适用于台湾。那么,今天的台湾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情系台湾

情境引题:播放视频资料《乡愁》引出台湾问题。学生探究分析:

(1)诗的第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你认为作者的愿望能实现吗?简要说明理由。

四、互动交流,谈谈收获

老师: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牢记警言:胡锦涛主席在总结古今中外经验的基础上指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五、板书设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重点)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教学练习】:多媒体展示

一、单项选择(认真审题,就能做出来的,试一试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文化制度 D、民主制度

2、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中,各少数民族都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贯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中的()

A、民族平等B、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议政

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共同繁荣、平等互利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多选题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民族共同繁荣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 义务。我们要做到:()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D尊重各民族的独立

三、掩卷深思:今天,作为中学生,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实际行动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教师提示:可以是一封写给台湾中学生的信,也可以是写给台湾当局的一封信,还可以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宣传标语等等。)请学生在课后做些思考与探究,在下一节的思想品德课上做交流。

六、最后用flash歌曲《七子之歌》表达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篇2:多民族的国家教案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我国历史、时事中有关民族融合、发展的材料,并引导他们关注当今国际社会的民族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探究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并尽可能做好PPT课件:

1、收集并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体会歌曲中表达的生活情感。

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重点关注“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3、分小组结合所学历史、地理知识,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学习的史实;分小组收集个别国家和极少数分裂分子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相关材料。

4、当今国际社会涉及种族冲突、国家解体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活动1: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学生或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还可以阅读教材P41上的图,回答其中的问题。

(答:①邮票上的民族分别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②汉、蒙古、回,峨、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服、仇、舍、高山、拉枯、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化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南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路巴、基诺。③例如,朝鲜族,风俗习惯等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问题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① 我国有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②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③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活动2:阅读教材P42上的表格并完成填空

(答:各民族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阅读教材上的相关链接。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活动3: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答: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注意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和他们一起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等。)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做到“三个尊重”)

问题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人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链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问题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②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问题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①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活动4:你是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的?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

(答:它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和思乡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由此可感受到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更是每个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问题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答: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洲.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课后练习: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6、《高效速练》第三课第三框。

板书设计: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导学案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篇3:多民族的国家教案

在一个多民族社区中,由于历史的原因,社区内部各民族的历史记忆、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基础等因素存在着先天性的差异。随着现代化的强烈影响,各民族不断吸收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产品和思想观念,各民族间的共性越来越多,但由于他们的发展起点不同、实际发展中的能力各异,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一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占据有利的优势,该民族在特定的社区地域中分享有限资源时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他的民族就相对地处于弱势了。这种现象明显地不利于各民族关系的友好相处,因此在反思我们的民族政策时,分析多民族社区中文化弱势民族的发展之路,探索民族文化的强盛之道,不失为促进各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新举措。

关于强弱的判别,在各种特殊背景下,针对各种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标准:水中鱼自然是游泳健将,空中鹰必定为飞翔高手。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强弱判断,就没有很严格的定论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古今中外对“文化”的定义不下百种,因此找出界定强弱文化标准,是研究文化弱势民族首要解决的问题。

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对文化强弱的论断最出名的要数“文化相对论”了。该理论的著名学者赫斯科维茨曾在其著作中指出:“文化是没有高低、贵贱、强弱之分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都是独立自在的体系,不会重复,都是适应本民族发展的,要评价也只适用其所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各民族的文化在促进本民族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等的,在为本民族服务时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个是没有衡量标准的;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某一种文化特征尽管在各民族中所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价值是相同的,都能为本群体服务。”[1]

如果按照这种标准,那么文化强弱将不能界定,但是该理论也有其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作者否定了“进步”的概念。从一种文化的纵向发展的比较可以看到它的发展水平,从不同文化或其中同类现象的比较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发展水平。马克思认为:“新的物质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变革,这就是进步。”列宁则说得更明白:“尽管所有的民族都同样具有创造和积累文化财富的能力,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有差异,使他们的能力发挥有所不同,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如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开发先后等原因的影响。”

既如此,则可见文化是有其先进性的。本文也可借鉴“先进文化”这一论断。在一个多民族社区中,哪个民族的文化更先进,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使自己发展壮大,那么这种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其他的就是弱势文化了,当然拥有并坚守这种文化的民族就是文化弱势民族。

二、多民族社区的一些特点

许多学者在研究民族问题时,考虑到一些地区内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的互动十分复杂,很多社区内的成员,已经不能用当前的民族识别方法准确无误地判明其民族属性了。但又要能描述出多民族混居的这样一种局面,故使用了“多民族社区”这一概念,以与此前学术界常用的“少数民族社区”、“民族社区”相区分。具体而言,“多民族社区”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 历史记忆与文化传统成为本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

在多民族社区中,由于文化的互动频繁,文化交往不断,文化之间的借用与融合日益加强,导致民族边界逐渐被打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随处可见,各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都比较模糊,自身的核心价值十分弱。多民族社区中在民族意识淡化的同时,社区认同却不断地强化。

2. 多民族社区中,空间分布对文化弱势民族接受强势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文化强势民族的文化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导向,当地人会有意无意地接受,由于地域有限,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强势文化营造的氛围下,久而久之,文化弱势民族的人们就会淡化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而把这种强势文化作为一种习惯加以利用,这样无形中又扩大了强势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3. 文化弱势民族的后发优势有可能引发新的民族冲突

文化弱势民族的许多资源未被开发利用,但已经开发的资源却用强势民族的开发原则,不论是在开发中的任务分配,还是在开发后的利益分成,对文化弱势民族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迫切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开发这种资源,摆脱被动的局面。然而,对利益的追逐是人人都梦想的,尤其是对于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多民族社区而言更是不会放过,如处理不好就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虽然文化弱势民族的后发优势很明显,但要真正实现本民族的持续发展,并保持与其他民族的共同发展,其道路还是很艰辛的。

三、多民族社区中“文化弱势民族”的发展途径

各个民族就自身的发展环境、发展方式等而言各不相同,但文化弱势民族只要选择正确的途径,找准方向,都能够获得成功。

1. 用好用足文化政策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并且体现在宪法和许多法律法规之中,这就从根本上保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保证。作为文化弱势民族,应在遵守国家文化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关的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政策,来大力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尽快改变本民族的文化弱势和经济落后面貌。不但对现有民族文化发展政策要用足用好,而且对一些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照顾的问题,也可以积极反映、呼吁关注,争取政府出台政策。我们看到,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的中国,民族政策、文化政策十分宽松,尤其是对于文化氛围浓厚的少数民族更是如此。因此通过发展民族文化的途径来改变本民族的社会地位,是文化弱势民族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 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就是它们的个性,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个性就显得更为独特、鲜明。尽管在多民族社区中,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文化之间的吸纳、借用、熏陶愈加频繁,使得各民族之间的相似性很高,但每个民族的文化总是有其个性、有其特色的。例如,在我国大力保护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就是少数民族同胞传承下来的。各个民族要充分挖掘、认识、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色,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个性正是民族文化的优势,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赢得社会关注和尊重。不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旅游事业红红火火,成为中外游人瞩目的地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的民族文化放射出璀灿的光芒,那里的少数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包括各具特色的服饰、餐饮、婚嫁、习俗、建筑、歌舞等极大地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的目光。可见发挥好、利用好民族文化优势,对于提升民族文化地位,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活,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 借助宣传的作用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恐怕没有人会低估宣传的作用了,这从近几年民族文化旅游的火爆场面中就可以看出来。文化弱势民族在挖掘、保护、传承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后,还需要借助宣传的力量,帮助自己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里,我们看一看云南的一些多民族社区的发展情况。

云南,是一个民族意识浓厚、民族文化丰富的大省,各个民族文化独特,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展良好。那么,在这么一个民族文化保护完好、国家政策照顾基本均等的地方,要想在众多的民族中脱颖而出,把自己变成文化强势的民族,有什么发展之路呢?

云南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分,5 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云南特有民族15个,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2]在这些民族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要数纳西族了。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纳西族摩梭人的走婚习俗等备受人们关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在一些学术网站中关于纳西族的研究文章也明显多于其他14个民族。如在中国知网中,研究纳西族的文章有1 500多篇,而其余14个民族,最多的不超过300篇。在商业上,关于纳西族的旅游开发近来十分火热,纳西族不断利用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到商业开发中来,与许多大型的旅游公司合作,开发出多条旅游线路,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由于扩大对外开放,纳西族在媒体上、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在一些洽谈会上,也就拥有了较高的关注度。可见,文化弱势民族可以借助宣传的作用,利用学术、商业、媒体等途径,提升本民族的知名度。不但带动民族旅游的火热,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综上,文化弱势民族的发展途径有很多,只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就能改变弱势地位,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

摘要:多民族社区中的“文化弱势民族”,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争取到宽松的发展空间,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以实现本民族的发展愿望。

关键词:多民族社区,“文化弱势民族”,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68.

篇4:主持人语:多民族国家的规范共和

而谈到如何面对不同民族、不同地方多元性的共存问题,我们知道,这在实行联邦制或者“弱单一制”的那些国家基本不是个问题,而在那些实行“强单一制”的国家,却是个重大问题。对此,至少自20世纪初叶以来,基于某种文化先进性,并站在“全球视野”上观察问题的政治家和学者,每每不惜砸烂一个旧世界,故移风易俗,以主观世界的高涨热情和文化狂热来摧毁一切旧文化建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但其结果却“创建的”并不是什么新世界,而是比旧世界还要糟糕的文化专权主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个在学术上很有建树,且对“文革”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絕的学者,在谈到我们这个大国中多民族、多地域的多元规则及其命运时,每每弃之如撇履。其轻佻蔑视之态不禁令人生疑:他们所抱守的“全球视野”,究竟是“全球视野”,还是“西方视野”?他们所谓的先进,究竟是强者征服、恩赐的“先进”,还是不同主体及其生活方式、行为规则间对话的先进?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制性“先进”,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是“先进”的?发达国家的“全球视野”,果真是这样征服人心的吗?

当然,这些追问,不是在这里能够展开并尽述的,我只想借此提出一个观点:多民族国家的规范共和。正像一些有识之士业已指出的那样,“共和”的名号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被采用。在我国,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但对何谓共和,识者寥寥。人云亦云、不求甚解是人们对待一个如此重大话题的基本态度。这样一来,共和所必需的多元交涉和多元共生就被人们严重忽视。关注共和研究的一些学者,也把重点落脚到所谓共、和、公这些结果上,但对它的前提——多元性却或要言不详,或隐而不言。这些在客观上都损害了对话交流、多元包容、合作共赢的共和精神。透过如上交待,可否把共和界定为在地方性或民族性交往规范多元竞争、交涉基础上的合作共赢?如果这一界定成立,那么,多元规范的作用就理应成为这一话题的主题词,那种因俗而治的温情关怀理应被国家在寻求宪法治理时予以特别关注。这种关注的目标,就是指向规范共和。

规范共和所强调的,绝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叠床架屋地堆积不同的规范,并使这些规范实现井水不犯河水的低层次共存,而是强调在不同规范——从而也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之间通过对话、谈判、博弈,来实现这些主体间的合作、互惠、共赢。这种合作、互惠和共赢的结果,不止是不同规范的共存,同时也是在不同规范博弈和竞争基础上,寻求相互冲突的规范间得以合作的共同路径,并进一步保障规范多元、创造多元规范竞争合作的更高层次的规范。因此,如果说多元主体的共和是共和的实质内容的话,那么,多元规范的共和便是共和的理性形式。它不仅保障多元主体的竞争、对话与合作共处,而且也使这种情形呈现为可反复、可预期的共和秩序模式。

本期刊出的3篇论文分别是王小龙的《我国民族建筑保护地方立法模式探究——以滇、湘两省的相关立法实践为例》、程泽时的《晚清苗疆盗案断理与实践法律观——从五份清水江文书谈起》和安兵的《裕固族习惯法司法运用探究》。3篇论文各自从立法和司法、古和今等多个向度对多元民间规范的现实实践品格做出了阐释。虽然3篇文章都没有涉及本文所阐述的“多民族国家的规范共和”这一主题,但是作者对其各自论题及其背后的规范、乃至精神的挖掘,还是给笔者分析这里的问题以有益的启示。期待我国的民间法研究能在如下两方面都有所突破:一方面,深入挖掘多元规范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寻求多元规范的深层次对话、提升,并在规范共和的基础上襄助宪法治理与共和景象的实现。

篇5:《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多民族的国家》教学设计

福泉市凤山镇初级中学(邮编 550503 电话 2460702)

叶宝吉(***)任教年级:九

一、教材分析

《多民族的国家》从三方面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以加强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理解。

第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教材在第87面正文对这一内容从三点进行了说明。首先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接着介绍了目前我国民族的构成与分布情况,最后介绍了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原因。

第二、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正文指出了民族大融合的原因。“知识链接”材料,简单介绍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

第三、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引用密尔的一句话说明民族历史使得各民族的人民荣辱与共,具有共同的回忆,引出内容。为了丰富这一内容,在小字部分补充说明少数民族英雄作出的贡献,并在“历史镜头”中列举了故事。

二、教学目标

中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这种认识既有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相关的材料,采用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先学后教,当堂实践的新课堂模式,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把学生的学习实践与教师的讲评结合起来理解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状况。

2、教学难点: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学法指导:分组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法、活动探究法

2、教具:教师提供图片

五、教学过程(小组学习成果展示)设计说明:

1、按照学生原有的六个学习小组,根据本站教材内容分为六个学习板块。在前一节课时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自行设计本组任务的呈现方式。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各组的学习设计提出完善建议、对呈现的过程及结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各学习环节适时补充、衔接过渡,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归纳。特别是对学生呈现知识的掌控、纠正,以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和挖掘学生在语言表达、勇气树立、表演才干等方面的潜能。

3、以下为学习小组任务分配及教师指导重点(教师提供部分文字资料及图片供学生选择使用、提示学生板书的内容)。

4、下划线部分文字为板书,由相关小组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安排学生自己书写。

第一学习小组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或合唱)歌曲:《爱我中华》。教师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五十六个民族结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组织学习思想驿站

1、我们班上有哪些少数民族?

2、你居住的村寨有哪些少数民族?

3、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少数节日、歌曲、民族习惯?

4、你了解“彩云之南”、丽江、纳西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之“少”,从本班情况可见。了解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52个),再通过欣赏图片“丽江”“大理”“石林”了解云南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各地的向往之情,激发学习动力。

第二学习小组

三、组织学习知识点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学生板书:

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因为人数相对较少,所以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各民族形成了 “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状况。

3、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生产方式等差异,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教师补充: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600万人。珞巴族人口最少,大约有2860人。

四、各抒己见:认识部分少数民族,了解 这些民族的节日、服装、习俗等

1、学生辨析后给出答案:图一为藏族;图二为朝鲜族;图三为回族;图四为维吾尔族;图五为蒙古族;图六为苗族。

2、学生互动、自主发言:自己知道的民族节日、习俗等相关。

第三学习小组

五、社会观察:彝族火把节

通过教材介绍,及补充的材料,体验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材料补充:更多少数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盛大场面图片欣赏,学生比较这些民族服装与自己了解的有何差异。

蒙古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也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傣族 :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苗族: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春节。

彝族: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

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设计意图:

1、通过欣赏民族服饰图片,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不同特色。

2、通过文字及图片的介绍,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

3、重点体验本地常见的苗族、布依族及了解较多的傣族、藏族、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4、教师点题: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民族节日逐渐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第四学习小组

六、组织学习知识点而二: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 学生板书:

二、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

1、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走向相互融合。

3、我国各个民族已经成为一个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整体。

知识补充:(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补充)

1、我国的民族大融合: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民族融合的加速期,此时南匈奴、羯、氐、羌、鲜卑等部族已经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里去了。元、明、清的统一局面使民族大融合更为突出。正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吸收了新鲜血液,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各民族间的密切联系、斗争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2、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简介及图片欣赏

(1)《玛纳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据中国记录的材料共8部,20余万行。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

(2)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3)明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由于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江格尔》主要讲述阿鲁宝木巴地方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同芒奈汗、布和查干等进行抗争,收复 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强盛国家的故事。

3、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也体现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五学习小组

七、组织学习知识点三: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学生板书:

三、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1)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等。民主革命时期,涌现了许多少数民族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民族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着聪明才智。

1、学生读小字部分,加深理解: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郑成功等。民主革命时期,涌现了许多少数民族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民族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着聪明才智。

2、历史镜头学习: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再提供文字资料及图片: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

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马本斋的故乡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县”。1954年将他的遗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第六学习小组

八、活动平台及课堂活动组织:

1、教师提供关于邓恩铭和韦拔群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水族英雄邓恩铭(1901—1931):贵州省荔波县人,水族,中共一大代表。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邓恩铭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到领导党的运动只有11年,但这11年生命确实壮观。1928年春,中共青岛市委进行改组,邓恩铭任书记。同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在济南被捕。在狱中,他领导难友们同敌人进行斗争,并两次组织越狱,使部分同志冲出监狱脱险。邓恩铭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未能越狱脱险。1931年4月5日凌晨,被国民党军警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牺牲时年仅30岁。荔波县城有邓恩铭故居,2011年扩建,是我省著名红色旅游基地。

壮族英雄韦拔群(1894—1932):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1930年11月,红7军主力奉命北上,离开右江根据地,他坚决服从军前委命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根据地,发动群众,重新组建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他一家20余人,包括他的儿子在内的10多位亲人惨遭敌人杀害。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拨款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县城兴建韦拔群纪念馆,是著名红色旅游基地。

2、学生互动“学习感悟”:(1)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英雄(或民族英雄)的事迹?(2)听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有什么感想?(3)歌曲《爱我中华》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什么感情?(4)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的同学、邻居的?(5)如果让你对少数民族说一句有利于团结的话,你会怎么说?

九、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等知识。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我们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

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课堂即兴活动(由教师组织,视时间而定):民族歌曲大比拼

比赛规则及方式:

(1)各学习小组在纸条上写出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歌曲名称或民族歌曲名称。时间2 分钟,根据个数多少分别得20、19、18、17、16、15分。

(2)歌曲轮唱:上一组唱出几句歌词即可,下一组不可重复前面唱过的歌词,接歌时间限10秒内。小组过关的得20分、出错的得15分、不唱的得5分。

十一、作业布置:

1、我国的民族状况是怎样的?

2、为什么我国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3、我国各民族是怎样逐渐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

篇6:多民族的国家教案

一、知识点设计分析:

本知识点涉及《思想品德》八年级第四单元《民族大家庭》的一、二节内容,重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生活。

本知识点教学目的是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复习,了解一定的民族常识(中华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政策等),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民族意识,从而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并能够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履行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会,达到知行结合,复习过程中,结合《历史与社会》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考点和学生较为熟悉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工程,把民族知识、时事政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紧扣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解题的能力。

二、本知识点学业考试的基本要求:

本知识点属于C级(应用)层次,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主要落实以下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构建平等和谐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

3→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4→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本知识点授课安排: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教材的针对性,突出民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四、具体学习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复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构建平等和谐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并自觉与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3、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的意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环节 短信导入:(设计意图:生活化 拉近学生距离)新课教学: 直击时政

出示昆明恐怖爆炸案图片 及李克强总理谴责爆炸案相关图片 师:党和政府为何高度重视此次案件? 学生回答。

教师承转:大家都表现很好,因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恐怖主义的行径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下面我们一起回顾相关的知识点。知识连接

我国的民族国情(分内容、组成、分布展开)我国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师: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维护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学生回答。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含义、地位、意义展开)教师承转:刚才大家一起回顾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就以新疆为例,感受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新疆的历史与今天 出示美丽新疆图片

师:请一位同学用所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生回答。

师评价,承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新疆 出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设安西都护府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省的一系列史实。师: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发展变化

出示2013年新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进出口贸易总额;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粮食产量图表(更加直观,学生看的过程中感受变化)

师:请说说新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承转:就在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时,昆明爆炸案的发生是否给我国的民族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评论。出示腾讯微博上部分评论

问:你对这些评论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问: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问:维护民族团结意义?

课堂小结:我国各民族只有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真题演练

1、我国少数民族人中占全部人口的8.49%,但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69%,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代表,这充分说明()A.我国坚持并落实民族平等的宪法原则 B.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立场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有()

①从2012年秋季开始,西藏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 ②截至2013年初,新一轮援疆援助资金达248.6亿元 ③2013年2月,第四届江苏——台湾灯会在苏州华丽亮相

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中共十八大提出,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在人口较少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只尊重个别民族的宗教信仰

C.完全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平等

D.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

4、“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上一篇:弟子规第六课下一篇:寒假趣事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