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多举措加强民族团结

2024-04-28

扶沟县多举措加强民族团结(精选3篇)

篇1:扶沟县多举措加强民族团结

扶沟县多举措加强民族团结

近年来,扶沟县多策并举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小事不出乡村、大事不出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该县始终把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把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定期开展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活动。

健全民族工作网络,夯实民族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县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民族工作形势,研究解决问题。

加强清真食品管理,建立清真食品市场准入制,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成立由公安、工商、卫生、民族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清真食品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坚持防患于未然,妥善处理民族纠纷。对民族团结方面出现的问题立足于“早”字,坚持“快”字,稳妥处理了一系列民族成员间的纠纷事件。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措施,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商贸强县”战略,推动民族经济跨越式大发展,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积极争取专项基金,改善民族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建小康社会。

篇2:多举措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扎根于大部分民众的心中, 但也有一部分人却把它丢失殆尽。目前, 诚信问题在我国显得非常突出, 假烟、假酒、假种子、假荣誉、假文凭……社会生活中假冒伪劣的东西比比皆是。

面对家长们对社会诚信流失的无奈摇头, 面对学生们纯洁的心灵受到失信行为的不良诱导,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诚信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们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鼓足了干劲。但与此同时, 一种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观念也悄然而生,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很多违背道德准则、违反法律的事情。一些家长认为要是再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话, 孩子一旦走上社会非吃亏不可。出于这种心理, 他们情不自禁地教孩子去说谎, 去逃避责任。如当孩子损坏公共财物时, 若是无人发现, 他们则会领着孩子溜之大吉;当孩子捡到东西时, 他们则让孩子据为己有……家长的这些行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使得孩子从小就不能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而学校则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但由于每堂课的任务不一, 针对“诚信”教育的内容不是很多, 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一般又是空洞的说教, 再加之学生受社会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影响, 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在学校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一些学生会为自己不做作业而编出种种理由;考试时, 他们会偷偷抄袭他人试卷答案;捡到钱, 他们会若无其事地放入自己的口袋;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 他们会偷偷地修改成绩单上的分数……学生太多不讲诚信的行为令我们痛心。

二、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义不容辞。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以身作则, 亲身示范。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 言出必行, 言必有信,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首先要不做, 通过身体力行教育学生, 为学生树立榜样。

2. 从学生身边发掘诚信素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小曼曾说过:“生活中时时有德育, 校园内处处有德育。”学生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的有关诚信的事件可以加深他们对诚信内涵的理解, 也可以使他们在形成诚信品格时感受更加真切。教师要善于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诚信事件做教育文章。

3. 把诚信教育与一些具体活动结合起来来引导学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诚信做人,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活动来引导学生。如在学习《中学生守则》时, 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些条款告诉学生, 如何做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 也可结合每年3月15日开展的“说说身边打假事”的活动与学生一起畅谈诚信的重要性。总之, 诚信教育不是孤立的说教, 它只有通过与其他活动结合, 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4.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势力显得过于单薄。而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 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让家长也身体力行, 为孩子树立诚信榜样。同时, 教师可在社会相关人士的积极配合下, 给学生介绍一些社会生活中讲求诚信的典型事迹, 并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批判社会中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 从而让学生明辨是非, 提高自身诚信意识。

5. 改变传统的说理教育方式。

教师单一的说理教育显得枯燥乏味, 说多了会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应改变这种空洞的教育方式, 对学生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多一点信任和支持, 多一点表扬和鼓励, “不是锤的敲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定会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篇3:多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

为实现多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的目标,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先后启动实施了布朗族(莽人)综合扶贫项目和拉祜族(苦聪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

近年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贫力度逐年加大。加大对拉祜族地区的综合扶持发展力度,县级财政以2010年的200万元为基数,从2011年起每年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增加100万元,截至2014年,5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000万元,使拉祜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认真贯彻执行布朗族(莽人)、拉祜族教育事业发展政策,设立30万元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大学生救助基金会,确保特困少数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学生不失学、不辍学;从2011年开始,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各设置20%以上的特招岗位,招录本县干部成长缓慢、人口较少的苗族、瑶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等考生;县级民族机动金从2011年起县级财政以2010年的10万元为基数,每年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增加10万元,2014年县级民族机动金为50万元;对布朗族所有在校学生实行生活费定额补助,拉祜族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从2010年9月起实行口粮供应政策,每人每月补助粮食30斤,所需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发展,培育支柱产业,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能力。向金水河镇龙凤村、牛场坪村2个布朗族村寨98户发放草果苗110000株;扶持布朗族有偿无息、滚动发展养殖业,向龙凤村、牛场坪、坪河3个布朗族村寨110户发放商品仔猪257头;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刺绣产业6户,发放补助资金30000元;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全县争取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工程项目28个,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40万元,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马鞍底乡、者米拉祜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8个(金河镇水碓冲村、阿得博乡苦竹箐村、勐桥乡石洞村、者米拉祜族乡大良村、者米拉祜族乡东风村、者米拉祜族乡兴发岭村、沙依坡乡阿达波下寨、大寨乡丫口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2个(马鞍底乡大鱼塘村、勐拉乡那兰村)。项目由乡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内容涉及人村道路硬化、卫生路、民族文化活动室、畜厩改造、产业培植、特色民居改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等,项目建设惠及8个乡镇11个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6356户28520人。还争取到兴边富民项目3个(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金河镇、大寨乡;老集寨乡罗盘下寨村内道路建设),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0万元;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3个(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乌丫坪村委会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产业培植),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0万元。

民族政策深入落实,极大促进各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直以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让民族政策深入人心,指导实践。在多种场合、利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民族乡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观念,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把做好民族工作,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各民族协调发展作为边疆稳定繁荣最关键的工作来抓。

上一篇:北桥文体中心2011年总结下一篇:工商推动经济发展措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