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里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2024-04-30

河南暴雨里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1:河南暴雨里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河南暴雨里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

本框建议安排1课时。

二、基本思路:

先通过对河南卫视的出彩表现进行分析,探究河南卫视是如何创新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此总结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紧接着,通过河南暴雨中的国民表现引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解读,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时代性,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培育当代中国青年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时代性;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难点:区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侧重点;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分析总结如何有效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本框设计可分为以下部分:

导入

简要介绍河南今年屡次受瞩目的关键事件:一是河南卫视出圈,一是河南暴雨牵动国民心弦。

议题一:“豫”见千年——千年古都文艺创新为何行?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忆上上节课所分析的河南卫视最出圈的节目,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节目迅速出圈的方式,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些节目是通过自媒体迅速传播走红的。在介绍完河南卫视节目传播手段的现代性后,再介绍河南卫视其他没有那么出圈但仍值得细细品味的节目,综合上述内容顺势引出议题:

河南卫视是如何创新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第二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呈现传统艺术;

结合时事对传统艺术呈现内容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结论联系教材内容,总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关键要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步,教师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衔接:“河南卫视的成功离不开这片传奇土地。毕竟——“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续写……”

议题二:以一“豫”观华夏——中国人为何一定行?

通过结论总结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具体包括解读时代性的表现以及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第五步,教师进行引导“而今,各位即将在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你们又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播放视频素材,由此引出议题:

如何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们的民族精神?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而联系教材总结知识点知识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2:寓民族精神于语文教学之中

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

一、在导语引入中渗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课的开始环节,也是启动情趣的环节,如果抓不住这个环节,整堂课将会逊色不少。

导语引入渗透方法很多,谈话法、迁移法、复习法、提问法……只要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和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这样的渗透才是有价值的。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生动而富有激情的导语,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二、在字词教学中渗透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在日常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民族的母语———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一直演变到现在的方块字,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灿烂而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而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也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无法比拟的。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信息,可以加强他们掌握汉语的信心,同时,也会增长小学生习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字词教学中,碰到某些特殊意义的字词时,应该加以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添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教师一方面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供学生欣赏,体会汉字的美感。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优秀的书画欣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在真实的书画作品中,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进而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好习字课鼓励学生习字,并且组织一些书法竞赛,一来能够把书法艺术代代相传,二来可以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书法的精妙之处。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阅读的比重增加了,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也多了起来。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力还有限,可以让小学生多背诵积累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让学生在背诵中体会到汉语的韵律美,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内涵深远,同时蕴含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勤俭朴素的美德,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等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在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要继续加强,通过字词句篇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字字句句中蕴含的种种深意。比如,在《林海》这样一篇描写我国大兴安岭景色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中生动隽永的语言和令人遐想的画面意境,引导学生在欣赏、诵读、品味中去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在美的体验中,感悟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领略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又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从而激发起自身对祖国风光和语言文字的热爱。还可以鼓励学生把他们的所见所感写出来,把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感受深化,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了写作题材的选择面,使他们有真正想写的东西。

四、在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民族精神教育与兴趣小组、探究活动之类的课外活动相挂钩。《桂林山水》虽然课文中将桂林美妙的自然风光描写得很形象,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适当地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找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了解桂林还有哪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老的传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詹天佑》这篇课文描写詹天佑一生中最光辉的事迹之—————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各兴趣小组的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认识过去,阅读詹天佑一生中的典型事迹。在课外阅读中使学生更加懂得: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五、在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

在平时的教育中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它们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课堂上不能够深入地开展,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等;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使语文课堂上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学效果也一定会使人满意。

此外,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有效利用好网络带来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民族精神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民族精神培养的有力补充。

篇3:弘扬河南省魂 传承民族精神

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参观焦裕禄纪念馆的过程中所看到、听到的一幕幕,感触最深的是在焦裕禄和千千万万兰考人民身上所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弹指一挥间,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将近50年了。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可能有人会问,我们还需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吗?焦裕禄精神还符合时代要求吗?毕竟,与焦裕禄同志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的社会环境、工作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困惑,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乃至家人心里都有。

但我常常在想,虽然现在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改善了,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恐怕我们还必须做好长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艰苦奋斗存在一些误解,一提艰苦奋斗,就与吃野菜、穿草鞋、睡草铺等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联系甚至等同起来,认为当前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再提倡艰苦奋斗了。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一种不畏艰苦、脚踏实地、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这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虽然艰苦奋斗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艰苦奋斗的内容和本质不会改变。

而当我们奔赴安阳林州,就红旗渠精神展开采访的过程中,更进一步感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真切含义。

试问,如果没有林州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一个缺水之地,一个守着一堆石头的穷县,凭什么50年前能让漳河之水天上来?凭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让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河南108个县市一直居于前列?

如今,林州人民的生活堪称富足,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红旗渠精神没有也不应过时。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说,物质社会发达后,精神的动力更加重要,不管是焦裕禄精神还是红旗渠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千万不能忘记的,“那种可贵的精神仍然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太行山出林州往南,来到辉县市境内,这里有一个曾经同样缺水贫穷的张村乡裴寨村,从这里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裴春亮于2005年高票当选村支书,曾参观过红旗渠并印象深刻的他满怀豪情壮志,带领全村人民,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的问题,还盖起了裴寨新村,圆了村民的新房梦,彻底改变了家乡的旧面貌。

而在裴春亮所在的新乡市,还有两个更加熠熠生辉的明星老典型——史来贺和吴金印。2013年以来,史来贺、吴金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刘云山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分别作出大力学习宣传的重要批示。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乡市相继产生了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等一批造福人民、光耀全国、穿越时空的先进个人,形成了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他们忠实践行党的宗旨,深深植根热土、竭诚服务人民、夯实执政根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鲜明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事实上,新乡这些先进典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就是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的延续。而建国后中原大地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的优秀典型,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因为这种现象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绵延不断的精神,一种在中国共产党人为伟大事业奋斗中代代相传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生存、发展、振兴的一贯要求,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来推进社会发展、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时代要求。这种优秀的精神一旦在为人们所传承、践行,就不仅能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会进一步形成精神层面的连锁反应,培养一批又一批这种精神的新的践行者和弘扬者。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讲的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上一篇:《压缩气体的应用》教学方案下一篇:改变地球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