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2024-04-09

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精选9篇)

篇1: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要求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我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校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3、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不能完全适应我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生渴望成才的需要和党和人民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虚化、弱化甚至边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宏观指导和监控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够稳定,高素质、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数量偏少,显性和隐形流失的情况仍然存在;课堂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质量不高;理论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有较大社会影响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较少。

4、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开拓创新,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贯彻落实中央和重庆市有关文件为契机,趁势而上,突破难点,求实进取,争创亮点,力争在3-5年内使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二、全面加强和改进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5、加强学科建设。要围绕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要加大对我校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力度,力争创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和重点学科,要积极申报新的硕士点,为进一步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精品课筛选、优秀教学成果评定与奖励以及科研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专门项目,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6、完善课程设置。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从2006级学生起在全校本科生中全面执行“05方案”。在本科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51学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学分,102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4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51学时。法学专业免修法律基础,为2学分,34学时)4门必修课。

同时,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学分,34学时)列入全校限选课,在全校本科各专业的第一学年统一开设。

在专科生中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68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51学时。法学专业免修法律基础,为2学分,34学时)2门必修课。

在本、专科学生中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计每学期平均16学时。其中,由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负责选派教师担任8学时的教学任务;学校宣传部统一安排8学时,聘请政府机关负责人、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校领导、校外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专题形势报告,答疑解惑。

本科四年期间的形势政策教育课,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

为保证2006年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要在师资培训、教材准备等多方面提前作好准备。

2005级(含2005级)以前的学生,仍按照“98方案”开设相关课程。硕士生、博士生暂按原订计划执行。

教务处、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要严格按照中央精神,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及“05方案”与我校师资队伍、“98方案”的衔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积极稳妥、有序过渡地做好实施工作。

7、认真执行中宣部、教育部1998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公共课)教材建设及管理的通知》的规定。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统一采用国家或重庆教委统一组织编写的教材。要鼓励和支持教师自制或由学院统一采用国家级权威出版社及国内著名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各种辅助教材系列,积极构建基本教材、配套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8、推进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

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探索建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评定办法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重庆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把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9、强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强化实践环节,要把社会实践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量中,学生的军政训练、专业实习、勤工助学、“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就业培训等都是社会实践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开展工作。

要争取建立一批以“红岩精神”教育为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反映重庆改革与发展成就、重庆市情、重庆巴渝文化传统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好一批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要加强对《西南政法大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社会调研中心》等学生社团的指导,使之成为学生在课外学习理论,开展社会实践的平台,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向网络延伸。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特色突出,影响较大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11、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生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课堂教育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相结合,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心理和其它实际问题。要重视把显性思想政治工作与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重大政治纪念日,通过组织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12、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要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教准入和退出制度,凡不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的,不得聘用;未经上岗教育并通过考核的,不得讲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凡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

13、全力集成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任务,合理设置教学岗位,核定专任教师编制。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身体健康,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要求,引进和配齐专职教师,做到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内专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鼓励聘请党校、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来校讲课或作专题讲座;鼓励聘任兄弟院校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授课;鼓励返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授课或作专题讲座;鼓励党政领导干部来校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要在岗位设置、工作量认定、职务晋升等方面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在完成规定工作量的条件下,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收入总体上略高于其它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在教师专业职务评审中,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教书育人的经历和业绩,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14、健全培养体系。学校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国家和重庆市组织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计划”,努力造就一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学贯中西、师德高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在职培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攻读学位、学术交流、国内外访学或考察、学术休假、脱产进修、专题培训、课程培训、会议短期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安排他们在职进修,帮助他们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把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列入学校后备干部培养系列,具备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提拔到校、院(系)、学校领导岗位上,并积极向市、区(县)组织部门推荐、输送。

四、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保障体系

15、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每年应作为学校党委专题研究的议程,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由分管意识形态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共同主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改革工作,通过现场办公等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行“05方案”。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宏观指导,督促和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16、恢复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与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部主任(院长、系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承担此项工作的教学组织、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职能。

17、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严格执行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2005年13号文件精神,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常规积极、经费的基础上,按照在校学生每年生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研究、教学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等。

篇2: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在老师面前一律平等。还要教育他们掌握知识的技能、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和培养情感态度。不断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教学新思路,要在“改”中寻找新的发现,有新的发现才有新的效果。

篇3: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当代青年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的新特征必然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 是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

2.当代青年群体思想特点

2.1思想更开放

在全球化背景下, 新时期各国各地区的联系不断加强, 而我国的国际化和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青年人的思想更开放,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 传统观念逐步在他们的意识中淡化, 他们反对故步自封、闭关自守, 要求开放与进步。 对于接触不同事物的要求更强烈, 对于存在的不同观念也能有包容的态度。

2.2成熟和理性并存

当代青年人心智不断健全, 更趋于理性。 他们价值取向积极向上, 务实进取,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能够主动按照社会的期望塑造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清晰, 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强烈。 他们对社会发展及历史进程的前进方向有比较客观的判断。 对于新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且逻辑严密, 表现出理智和成熟。

2.3自主意识提高

新时代的青年人具有较高的自主意识, 独立性比较强。 他们独立有主见, 并且注重个人价值。 他们注重自我感受, 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比如在就业方面,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自主创业。 他们崇尚独立的思维判断, 不愿依附他人。 此外, 他们个性张扬, 注重实际, 对形式性和口号性的东西表现出蔑视和排斥。

3.当前青年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3.1责任意识与辨别能力弱化

首先, 部分青年人社会责任感缺失。 他们不是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而是把个人利益摆在首要地位, 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 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淡薄了, 不太考虑社会需要和社会责任。 其次, 青年人由于生活阅历较浅, 缺乏社会经验, 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 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做出错误选择。

3.2政治信仰淡化

部分青年人过于功利化, 对政治漠不关心, 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的, 共产主义信仰在个别青年的心中失去应有的影响力。一些不健康的观念在影响和误导青年。 青年人对政治的参与度不高, 对时事政治不关心, 政治敏锐度降低, 缺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在入党党动机上, 有一部分并非完全出自政治信仰, 而是作为为自己谋利益的手段。

3.3利己意识不断膨胀

价值观方面的偏差导致青年人思想上出现利己主义、唯利是图的现象, 表现为功利主义倾向浓厚, 个人主义膨胀。 例如在竞选或者升职中, 部分人采用贿赂甚至于诋毁竞争对手等手段, 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自己的利益, 不惜损害他人利益。 当代青年人自我意识强烈, 热衷于实现自身价值无可厚非, 但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1]。

4.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4.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必须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下,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是, 如何把人们的思想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加强其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祖国未来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4.2重视道德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个人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帮助个人塑造健全的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正确的道德观, 提升和丰富青年人的精神世界, 帮助青年人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要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加强青年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4.3科学利用网络媒体

媒体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手段、开辟新空间和新渠道。 多媒体是各种思想斗争的主要阵地, 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力量对社会重要问题积极引导, 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 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引导, 尤其是注重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2]。

4.4加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落实的最终保障。 只有尊重受教育者, 才能吸引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要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改变单纯灌输的做法。 只有青年人积极参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5.结语

青年人处在思想多变的时期,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教育任重而道远, 搞好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 只有研究新一代青年的思想特点, 尊重青年人的发展个性, 切实地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青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价值多元化与西方思潮不断渗透的背景下, 了解当代青年思想的新特点, 进而探讨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青年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关键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本质要求

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要求与国家的政策相一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工作,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谋利益。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新时期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要以人为本,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国家的建设贡献高素质的人才。

1 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

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有以科学的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要求人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要善于打破陈规,以发展的眼光和矛盾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1.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重视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

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时刻与国家的政策相一致。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贯彻于学生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样也是作为高校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需要。对于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新时期的高校学生需要提高创新能力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地位,提升国家形象。

1.4 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时期国家对于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明辨是非,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树立高校大学生的新形象。高校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有才无德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也不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能够增强自尊心,以身作则,自觉提高道德素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 如何促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1 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要与时俱进

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需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需要与国家的文化建设政策相协调。高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为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国家的发展向适应,培养新时期的建设者。新时期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与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同时也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2.2 新时期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各项工作的重要要求。新时期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以人为本需要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重视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仅需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增长,同时也需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增加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人为本与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本质是相通的,在高校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 结语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在高校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更需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的本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国家发展的新要求找到良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积极努力,以促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 李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2)

篇5: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职工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为生产优质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创造社会财富、勇创一流业绩而团结奋斗。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观察问题的视野已经被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带到了广袤的空间,并以感性和理性为纵、横坐标构筑起了价值判断的思维模式。因此,企业必须在抓好战略发展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问题、把握新方向、适应新要求。

一、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需要不断丰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深化教育内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这是一条根本原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也不能脱离这个前提。要结合企业发展中人的思想实际,做好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近年来,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各级党组织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工作实际,加强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促进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信心,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在“做优做精做强、打造百年铜企”、“诚信和谐、创新发展”的精神理念鼓舞下,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面对企业改革日趋深入的现实,必须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企业知识的宣传,突出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教育,为干部职工解疑释惑,引导职工正视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抓住机遇,树立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围绕贴近职工、服务基层,密切关注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不断调整工作重点。集团公司近年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结合企业内部改革发展实际,鼓励职工发扬团结、爱企、敬业、奉献精神,实施规范管理、精细管理,创造新的业绩,树立新的形象;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新形式从形势发展不断变化的特点出发,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有的载体创造性地加以改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企业内部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宣传载体在唱响主旋律、强

化舆论引导的同时,要注意两个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从我讲你看向共同参与转变。努力把报纸、电视、网站办成广大职工广泛参与、展示自身形象和风采的大舞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将普及和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以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职工主动参与进来。同时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逐步提高活动的档次和水平,通过不断强化活动内涵,推动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出发,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创造新的形式。积极倡导,不断坚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活动。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摸准职工的思想脉搏,做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我矿“6S”管理推进过程中,许多职工转不过弯来,认为矿山就应该是“遍地污水,到处污泥,漆黑一片,物料杂乱”的老样子,且“6S”管理推进劳动强度大,投入资金多,纯属浪费。通过调查发现,出现这样的思想。一是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二是对“6S”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暂时不适应;三是部分职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着发牢骚。针对以上情况,矿里经过组织观看录像、下发学习资料进行大力宣传、建设“6S”样板工程,体验享受“6S”管理成果中优美舒适的环境、高效便捷的条件等等,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的心坎上,大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出发,大胆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管理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既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手段。比如通过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加强对职工思想动态的分析,而且还可以通过研究“网民”的特点,加大引导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构筑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只有在和谐的状态中才能进步和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当代世界走向以“竞争中合作”为特征的新潮流,追求并实现企业内外部和谐,就必然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理念。

首先,企业的和谐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愈发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崭新的挑战。企业巨大的经营压力,职工道德追求的多元化,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融合,给企业职工思想造成许多困惑和疑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服从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其次,我们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新鲜经验,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着眼于解答和解决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职工之中,进行深入研究,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着眼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职工思想问题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职工的需求,竭尽全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搞好阳光工程和队务公开,增加分配透明度,理顺职工情绪,通过满足需求从而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和发展,把职工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细、做实,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过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服务职工中引导职工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第三,建设和谐企业就必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职工内部矛盾。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调整,许多新的矛盾亟待化解。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一要心里装着职工,凡事想着职工,工作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始终保持同职工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血肉关系,解决职工需要;二要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说理教育、人际协调等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职工内部矛盾,防止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把传统形式和新兴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内涵和科技含量。

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讲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效性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全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其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

一是坚持安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性。把握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活动规律,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安全意识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健全安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网,形成以生产指挥人员、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为骨干,以职工队伍为主体,互为对象、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其次,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纵横相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渠道,采集和反馈安全生产中的职工思想信息,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三是对职工在安全工作中的思想信息进行经常性的分析研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伸向班上班下、家庭社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让职工始终保持抓好安全生产的高昂斗志。

二是增强安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

不同的职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把安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励先进层、带动中间层、转化后进层上,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学先进”的良好氛围。因事开展,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解疑释惑和思想疏导作用为重点,在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时要以防松破满、警钟长鸣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安全形势不稳定时,则要以深入反思、吸取教训为主要内容。因时开展,针对安全生产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还可以结合不同季节安全生产的实际,开展技术比武、岗位攻坚、立功竞赛等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效果。

五、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是决定思想政治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巩固、加强、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三种基本素质:

敏锐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修养,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事关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保持警惕,未雨绸缪,及时化解矛盾,做好各种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良好的个人素质。一是要讲团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处理问题上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对待有分歧的问题,要搞好沟通、协商,做到既讲原则,也讲感情和友谊;对错误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要允许求大同存小异。二要严于律己。正人先正己,管人先管己。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更高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心胸要开阔一些,对待自己要更严格一些。要坚持以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志,做到勤勉敬业、廉洁从业,公平待人、公正处事。三是要宽以待人。对职工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做事要言而有信。要与职工交朋友,取得职工信任。切忌高高在上,动辄发号施令、打官腔。对犯错误的同志,要真诚对待,做到心胸开阔、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用真诚的感情把大家培养成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四是坚持原则。既要认真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又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观察甄别,善于从细微之处见本质;既要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切实维护好企业、单位和集体的利益,不徇私情。

优良的业务素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全能型的,既要懂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向职工宣传大政方针、宣传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宣传企业形象,又要掌握

篇6:落实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

——四论贯彻习近平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精神

2014年10月13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党风。“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在全党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将成为从严治党新常态。

“补了课、充了电,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这是很多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感慨。查摆问题,一些人的对照检查材料数易其稿,自我剖析触及痛处;互相批评,专题民主生活会充满辣味,脸红心跳揭短亮丑„„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要不断增强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党内生活就必须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决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这些年,为什么一些地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为什么一些单位出现了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搞利益集团、利益交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了严肃的党内生活。活动收官,要把清朗的政治生态保持下去,就需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集中统一,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和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却没当回事甚至自行其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党内各种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每个党员、干部都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锻造政治品格、坚定做人准则、激发信念精神,我们的党就一定能够成为领导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

篇7: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长沙市明德中学

曾自文 联系电话:***

邮箱:zengziwen2005@126.com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值得政治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课堂导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革课堂呈现方式;重视课堂结尾,使课堂教学效果绵绵不绝,回味隽永;要强化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课堂教学,做到不留教学遗憾。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适应

新课改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偏重知识点条框式的背诵,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致学生思维僵化、视野狭小、思想偏激,结果是苦了教师也为难了学生。所以,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抱怨政治课难上、太枯燥,学生也普遍觉得政治课难学,太单调太乏味。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课标、新教材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既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适时转变教育理念的好机遇,也使那些仍然抱守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新课改,如何去适应新课改的各项指标和要求,确实是值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深思。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精神,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重视“凤头”,采取多种方式优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情趣横生的课堂导入,一开始能够就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留住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整体质量。传统的一般做法是,提出几个上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再导入新课,或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这些做法,用的多了,就显得没有创新甚至是课堂准备得不充分,学生也会觉得倍感单调而提不起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使课堂导入不再一成不变,不再枯燥无味和干瘪苍白,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各项要求,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知识,设计教学情景,扑捉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处理好课堂插入和课堂主旨的关系,使之如行云似流水,顺畅而自然。其实,要使导入做到引人入胜、别开生面,方式是很多的,比如精彩描述导入、逸闻趣事导入、文言诗词导入、成语谚语导入、社会热点导入、歌曲欣赏导入、师生互动导入等。比如,在讲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节中,我在课件中导入了歌曲《阿瓦人民唱新歌》和《春天的故事》,使学生在熟悉的视频音乐中感受到社会在发展,然后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揭示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进而进入本堂课的主题,学生兴趣很高,效果也还不错。总之,只要能够把本堂课的主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在一起,能够培

堂教学的结尾,总结提炼本堂课的精华,也是课堂教学需要十分重视的艺术问题。结合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传统的课堂结尾一般都采用知识归纳法,或总结提问法,或引导读书法等,这些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长年累月用这些方法,未免显得单调乏味。其实,课堂结尾并无固定模式,只要能体现精炼简洁、灵活多变、目的发展等特点,就不失为好的结束。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面,要使本堂课的知识精华得以提炼,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确实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课堂结尾应该做到紧扣课堂教学主旨,干净利索,切忌拖泥带水;要做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使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达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高意识的教育目的,要使学生感觉意犹尽而味未绝,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比如,在讲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节中,我请学生回忆了本堂课关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之后,突然问道“除了我们本堂课所提到的途径和方法之外,你认为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哪些值得考虑的途径和方法呢?请畅所欲言。”一下子学生们的思维调动起来了,有的从产品质量、名牌品牌的角度阐释,有的从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形象说明,有的从遵守价值规律、市场交易原则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理解,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又使学生对整个经济常识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四、及时反思,力求课堂教学效果完美,不留遗憾

一堂课下来,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完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传统的教学,一般做法是教学结束后,布置几道课后作业,然后批改接着讲评。至于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真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得到改善,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合适恰当,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是否得到真正提高等,都不得而知了,其结果最终是培养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重新审视,不仅要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还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深刻反思。作为教师,通过教学后的反思,不断修正教学的行为,从教中学,以学促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篇8: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一、人力资源开发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分析我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问题和对策,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发展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也开始涌现。王东升,侯风云的研究认为:高层次人才在中国仍然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在我国只能发展不能削弱;李凡,周春花从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关系;李禹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教育创新三个方面讨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 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 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我国人力资源受教育时间过短、教育投资时间不足的现状, 已成为现代化向前推进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障碍。能不能把高等教育搞上去, 培养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增加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数量, 关系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新《纲要》明确提出增加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把教育永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高等教育是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越的主力军

为了使中国在2 1世纪进入世界强国之林,今后20年,中国政府致力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3]未来5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教育和人力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上的独特作用,进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走上知识经济社会的目标和手段,中国高等教育理所当然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主力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置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 这是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 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是实现人口素质开发,提高人力资源技能以及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高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愿望,最终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越的长远目标。

三、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为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跨越,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人力资源和教育事业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建立总量供给更加充足、结构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健全,以提高国民学习能力和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为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上。

(一)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教育对象将突破学龄人口限定,而逐步出现教育对象年龄结构的多层次性,且人力资源的特点更突出。因此,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过去把教师和学生当做被动的被管理对象的观念,鼓励教师和学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研究表明,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参与者(包括员工、顾客和管理者),高等教育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智慧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被当做教学管理的参与者,而非简单的被管理者,广西工学院的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证明,把学生和教师当做管理的参与者,实行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对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作用很大。同时,为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高校还必须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提高教师开发人力资源的能力。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正视和非正式的途径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二)高等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跨入2 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市场化,随着包括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信息市场等在内的市场体系的健全,市场的多变性、竞争性、开放性及信息网络性的特点,日益要求学校面向社会需要独立自主办学,于是办学主体出现多元化的特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快,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组织更加强调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他们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而社会个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个人也是高等教育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高等教育将改变过去单一由政府投资的状况,而形成了学校、社会、个人和政府共同投资这样一种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另外,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向工业、农业、服务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在人才需求上面也出现了多层次化的特点。现代化农业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型的农民,企业的发展依托掌握了各种类型知识和技能的工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管理者等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的培训机构等等,甚至还出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办学等半工半读模式的教育。

(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 T O,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走上国际化的道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为适应国际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对组织发展的作用,凡有战略眼光的组织都已经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和利用。高等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已经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社会组织联系的核心和纽带。中国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不仅要加快对本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也要加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加强与国际社会组织的战略联盟,共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四)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终身教育的任务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形成信息和知识爆炸式膨胀,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实现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和终身化的跨越。有资料表明,在19世纪,科技知识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使每10年增加1倍,当前则是3~5年增加1倍。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0倍。由于科技知识的激增,新科学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专家指出,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 0%左右。[4]显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不断发生变化,人们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而且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终身教育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彰显,中国高等教育必将从大众教育阶段跨越“普及化”和“终身学习”的阶段。因为我们进入大众化的阶段比较晚,在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前列,高等教育的发展理所当然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仅局限于培养学龄人口,更在于对社会人力资源的终身开发。

(五)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

新《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 9 9 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扩大之快是当今世界无与伦比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让国人开始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合理性。2007年1月中国国家教育部和财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在我国全面启动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工程”建设。这是我国在21世纪高等教育走向战略化发展道路的标志。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加强教学评估,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等六个方面规划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工程的转移。这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另外,创建世界最大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未来5 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考虑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要求,更注重把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通过师资队伍的不断建设,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的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组织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摘要:本文就高等教育在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结合《纲要》的方针和目标战略等, 总结出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承担的新任务。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1) .

[2]王东升, 侯风云.论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相关性[J].济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篇9:我国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崛起 重构 世界 社会

一、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

关于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一些媒体的内部人士都说出了自己的认识。如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意味着凭借新媒体,世界呈现一体化,大家在新媒体这一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想,并能够互相交流、互通有无。所以,呈现着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状态。另外,南京艺术传媒学院的魏佳界定了新媒体出现的意义,他说:“以互联网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及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人们将新媒体与其相媲美,更加表现出新媒体应用的所向披靡,以及对新媒体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

新媒体又被称作“第五媒体”,其中的“新”字是相对传统媒体,诸如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而言的。狭义上讲,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互联网作为用户信息提供和交流的平台而建立的媒体技术,且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如微信、微博、邮箱、QQ等。广义上讲,新媒体技术则突破了一种媒体形式限制,它更被看做是集合了图片、视频、声音等为一体,将电脑、平板、智能手机作为终端进行信息推广和交流分享的一种媒体技术。换句话说,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客户端系统,还是一种可以设置客户端系统的终端设备,而能固定的则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或为图像,或为图片,或为声音及文字。

新媒体不仅囊括了传统媒体的一些优点,还具备一些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更类似于是对传统媒体的创新和超越。

首先,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它省去了传统媒体诸如报刊、杂志所带来的编辑、校对及印刷的麻烦,可以借助数字化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让处在同一平台的新媒体使用者如同亲临其境,随时快捷地关注现场动态,不受时间的限制。例如,在地震现场,记者可以通过连线随时将报道发出来,分享给心系地震灾区的民众。通过新媒体,民众会在第一时间观看到地震灾区的伤亡和震况。

其次,新媒体包含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都是有效的,用户通过有针对性的查询,可解决一些难题,这比查询纸质的书籍更省时、省力,具有针对性。可以说,这是知识学习的另一种途径,是一种建立在实用价值观之上的学习形式,较之有意识的学习更具有效性。同时,用户还可以对查询的信息进行复制、存储,以便再次使用。

第三,新媒体空间的开放性。大家以新媒体作为平台,通过发帖子、博文、微信、微博进行主题分享,另一些人又可通过评论、回复等等功能与之进行交流,还有一些人可在浏览的同时参与学习、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沟通交流方式不受地域、民族、国家的限制,具有空间、思想的开放性。可以说,借助新媒体,信息的发布、分享、交流都是十分快捷的。

最后,新媒体对信息的展现方式是生动且直观的,用户可借助视频、音频、文字、图片进行信息的读取,这是纸质信息无法比拟的。它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丰富的色彩。这种优越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进行案例讲解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运用新媒体进行讲解展示,让学生避免在教师口述案例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而且,新媒体的运用也能装点课堂,使课堂呈现动态化的效果。

二、新媒体应用为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人们对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共享、参与的平台掀起了一场“人们认识事物途径的一次巨大变革”,而正如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所说的那样,“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的参与”,人们围绕新媒体所进行的这种动态化活动也令新媒体本身具有了动态化的丰富生命形式,新媒体之价值凸现出来,像一根绳索,将本来没有联系、处在两个空间,甚至两个时间的人物、事件、社会、民族紧密联系起来。世界因新媒体这种碎片化信息传播及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的特征而变得类似一个平面镜,新媒体受众会通过信息终端将世界一览无余,这便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当然,动态化的状态还依赖于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互动性。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驾驭新媒体这种与生俱来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新媒体光影、声效的带动下,参与、交流学习,课堂因此富有色彩,更具感染力。但又因为新媒体所特有的开放性,信息难避免的是鱼目混珠,真假、正负皆倾洒在新媒体虚拟化的信息传播环境之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受众难辨黑白的情况下,难免误入歧途。例如,一切新媒体的用户又是新媒体的受众,但是,这并不能督促新媒体用户不将具有负面影响甚至虚假的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上。或者,在无意识、片面的状况下将新闻歪曲化呈现给新媒体受众。如围绕“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一老话题,各大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平台都充斥着关于这一内容的新闻信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也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案例,但面对真假难辨的新闻信息,教师一方面要合理择取,另一方面,还要借新媒体这一分享交流的平台进行真假确认。换句话说,开放性导致新媒体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是制假的平台,另一方面又是打假平台。如“长春老人菜市场晕倒178人无视跨过,仅有一人施救”这一新闻,读过这篇新闻报道,信息受众的第一感觉是“世风日下,人情冷漠”。但是,百度百科上又刊出“2013年十大假新闻”,该新闻也被列入其中。信息受众借助信息呈现的新媒体平台激烈讨论,后来,新华网等媒体又针对这一报道进行调查,他们发现,这段新闻视频是通过对事发现场的监控画面进行剪辑、加速处理之后,才被放到网上的,通过观看视频,仿佛证据确凿,就看到了真相,如“当街殴打老人”等事件,而事实上事件另有一番原委。菜市场业主杨先生在老人晕倒之后第一时间拨打了120,而且他还告诉要将老人扶起的好心人,不能扶,这时扶容易脑出血。而且,负责物业管理的王经理说:“老人摔倒的地方是不足两米宽的重要通道,人多,所以只好从老人腿上迈过去。”从虚假到辟谣,新媒体凸显了自身的漏洞瑕疵和自行恢复的优越之处。而运用新媒体信息素材的教师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合理权衡。从这里可以看出,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不仅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丰富的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为一体的案例素材,帮助教师更有力地支撑政治教育理论、点缀课堂教学色彩,还为教师能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合作、互动、交流、分享、有个性化的课堂学习生成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条件。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具有摄像功能的数字化终端,围绕思想政治知识主题拍下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并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分享。另外,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客户端进行文字、视频发送、分享,把课堂的界限消解,与广大的信息受众群体一起探讨、交流,扩大视野。这就完美地弥补了思想政治教学中教材知识及课堂时间有限的缺陷。新媒体虚拟化的信息传播环境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无边界的学习空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当然,新媒体所具有的娱乐性也可缓解学生的压力,为其宣泄情绪、释放自己提供了平台。但新媒体的两面性,又使之蕴藏着可以吞噬学生大量时间的“怪兽”,所以,白岩松在郑州新书签售会上坦言自己不开微博微信,他觉得这些新媒体上的信息总会让人眼花缭乱,每天刷微博、刷微信成为人们难以割舍的生活方式,这浪费了大部分时间。白岩松说:“对于互联网,在抱以好奇及热情态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克制。不能把时间通通放在屏幕上。如果连无聊、发呆的时间都没有,那么很多创造力也就接踵着陨殁了。”所以,要使新媒体产生最大限度的积极影响,分辨、有针对地选择和节制,一样都不可或缺。这是对新媒体存在的瑕疵,最简单的挑战方式。

三、新媒体崛起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构

新媒体秉持着“内容为王”的观念。2015年12月3日,“网上正能量建设”成都论坛召开,全国各地的新闻网站、新闻媒体(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以及研究互联网新媒体的专家学者、政务新媒体的运营者都围绕“网上正能量向新媒体的延伸建设的路径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倡议:新闻媒体要全面、严谨、客观地对社会治理议题进行解读,为网络信息去伪存真抑偏而努力。同时,要挖掘并推出社会上更多的“暖新闻”,筑起中国梦,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也需要新媒体推动政务公开,即时发布突发事件现场状况、阐明事实真相,且要诚恳地回应网民对敏感问题的关注,合理、适时疏导民众的情绪。此外,还要通过新媒体平台打造服务型政府,要做好政府公共治理和新闻宣传工作,即时监测和研判舆情,为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掌舵。当然,倡导传递正能量人人有责,网民要有参与网上辟谣、宣传主流价值、传递正能量的意识,展现中国的精神面貌。这也类似白岩松在阐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关系时说的那样:“只有优质内容的提供者才是最终的赢家。”但是内容仅仅是新媒体崛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媒体要想引燃自己的生命,与群众同呼吸,还需要与用户拉近距离,这不仅仅是内容质量的问题,还是内容全且新、表现世间百态的问题,这就需要新媒体内部进行转型。东森电视事业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张忆芬转述了台湾何飞鹏先生的话:“新媒体转型分为三步骤,输血、混血、换血。”所谓的输血,就是从外部引进新媒体的专业人士;混血,即所谓的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中间整合;换血,则是将部分没有能力、技能、思想落伍的员工裁走。”经此种种,才能完成电视新闻制作向网络新闻过渡的任务。正因为从形式到人员,再到内容的革新,新媒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受大众喜欢。可以说,新媒体是一个时代的果实,也是媒体工作者创新之后的结晶。

上述部分的讨论都是围绕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信息进行的。新闻信息是又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案例素材来源,所以新媒体的崛起从间接意义上来说,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重构。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应用,另一方面,又以新媒体的形式将这些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又借助新媒体进行有个性的进一步延伸。而在学习之余,又利用新媒体进行娱乐、缓解压力。可以说,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条件,教师要追寻媒体变迁的规律,让教学跟紧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理念,投入到新媒体教学研究中,将其暗含的对教学的作用体现出来。当然,不仅是课堂教学,学校更应该将新媒体运用起来,充盈学校的政治宣传部,使之借助学校新媒体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公开化,细化到每个学生。另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左膀右臂,面对新媒体平台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家庭更要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引导学生去糟粕取精华。但是,单纯的、有意识的选择仍是不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的有关监督部门要保证学生在健康的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学习。

新媒体的崛起和转型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和重构,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共存的状态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利用新媒体的丰富形式作为思想政治知识的承载展现形式,丰富课堂、扩展学生视野;利用新媒体平台上丰富的信息素材来佐助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建立理论与生活实际之关系,让学生从案例之处看到自己;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中传递正能量的事件视频、文字、想法上传网上,为弘扬中国主流价值观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中信.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2]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2004(7).

[4]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作者:刘薇(1982-),女,天津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上一篇:祭祀的学生作文下一篇:2011年国土局工作思路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