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

2024-05-07

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精选9篇)

篇1: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

框题一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选举方式的选择

(1)①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点:一是它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三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

②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③等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④差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2)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3)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积极,认真。

(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理性的一票。

框题二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框题三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 ②参加村民会议③ 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④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3)居委会性质: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P26

框题四 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

1、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中合法渠道:

①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消除腐坏现象,克服官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某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如何行使监督权

一方面,公民要敢于和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要求我们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还要求我们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3、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其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篇2: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

1、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

①直接选举定义: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②直接选举优点: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③直接选举的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2)间接选举:

①间接选举定义: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②间接选举的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③间接选举的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等额选举在确定候选人时,能够考虑到代表性和代表结构的合理性,但会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4)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差额选举能够为选举人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选举方式。

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的选举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选举人,但若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5)怎样选择选举的方式:

①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②必须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③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6)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选举方式。

(7)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①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实行间接选举。

②乡镇一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只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①政府的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很重要。

②通过民主选举,选举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决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我国公司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表现:

①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②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之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对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我国目前几种民主决定制度: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决策机关在决策前,广泛征询民意,集思广益,使公民通过多种方式,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决策的制度。能够使决策既合乎公众的需要和愿望,又切实可行。

②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通过公示板、公示卡、微机触摸屏、公众宣传单、办事指示卡等形式,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公示出来的制度。有利于公众了解决策内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③专家咨询制度:

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作用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发挥专家学者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和科学预测方法,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④社会听证制度:

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处罚事项、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等的决策,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的制度。有利于决策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有制度保证。

篇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发展

一、建国60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也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与发展。

(一)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感性的政治参与在这30年间,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的政治制

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但由于在经济上推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 即人民的生活、工作、事业甚至个人生活都由国家统一计划安排、调配。这在一定程序上束缚的人们的思想, 僵化了体制。新中国伊始, 经历了数十年来战火的人们终于盼来了中国的和平、统一, 为了能尽快的恢复生产、进行新中国的建设, 全国人民都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事业当中来,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带着极大的热情、纯朴的情感参加各种社会生活, 从心里拥护中国共产党, 全心全意地信任政府。因此, 无论是选举、还是参加其他政治活动, 都是不怀疑、不质疑、不提反对意见, 按“领导的意思办”, 甚至连最基本的补充意见也没有, 经常是“完全同意”、“一致通过”。依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忠诚, 我国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 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实践证明, 这种纯感性的政治情怀在短时期内虽然成效巨大, 但长期下去因缺少理性的思维就容易迷失方向而走向极端, 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

(二) 改革开放后至今———理性的政治参与

随着改革春风号角的响起,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打破了原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 经济结构变的多样化, 经济成份变的复杂化, 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转变, 由僵化变为灵活、由盲目变为理智、由情感变参与变为法治化参与。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公民主体性不断得到优化, 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 根据法律法规, 根据自己理性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政治行为, 而不会为一时的情感冲动或因自我利益冲突而胡乱的参与政治活动, 而能够做到自主、理性、公正、有序地行使公民的表决权、参与权, 从而在我党的统一领导下, 公民参与已经走向了民主、法制、公正、有序的轨道,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正在积极健康地发展。

二、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显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公民政治参与方式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为的主要载体, 一般说来主要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议论、政治接触、政治冷漠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 我国已经成功改造并且消灭了资产阶级,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新国家。因此, 我国公民的阶级成分单纯;经济上由于采用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 经济形式单一;技术上由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 工业化低下, 科学技术尚不发达, 更无网络信息, 因此, 信息传输渠道尚不畅通;从公民的政治心理上看, 公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高涨, 思想统一, 易于领导。故此, 这一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是比较单一的, 可供选择的方法、方式并不多, 主要是以传统的投票选举制、参加社团组织和信访的方式将自己的诉愿、建议表达出来。

改革开放后,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方式显现出参与主体多层次化、采用方式多样性和主体扩大化、管理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并呈现出:个体参与与群体参与并存、现实参与与虚拟参与同在、基层与与高端参与共进、建设性参与与批判性参与相融的特点。

(一)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层次化演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的制度下,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一个工业大国向信息化、后工业化的现代大国转变, 我国社会的商品市场经济已经变成逐渐成熟的完全式市场经济。因此, 社会公民由于收入、工作方式的不同, 社会阶层出现了多层化的发展趋式。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 广大农民, 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 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 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 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随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呈现出方式上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高科技成为新兴的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经济发展往往和政治参与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首先, 民主时代在市场机制中商品经济的发展, 造就了更多的参与型公民。经济发展提高了国民财富和受教育程度, 为人们提供了在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中就业的机会, 也就会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其次,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不断变化, 使公民不得不诉诸政治行为来维护并进一步实现自身利益。再次, 经济发展同时也促使政府职能扩大, 这也意味着政府扩大了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受到政府作用影响的公民为反过来影响政府作用, 就不得不提高参与程度。最后, 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民族国家, 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以国家发展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 对公民个人来讲, 经济发展使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变得日益重要, 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每个公民的国家意识。进一步加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参与诉求。

科技的进步为公民的诉求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和强大技术支持。如通讯设备———手机的出现、计算机的普及———电脑网络的发展、卫星的升空———卫星电视的播出等等, 这些新的传媒形式都成为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利工具, 人们通过这些手段表达意愿, 执行公民监督、反馈、参与讨论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参与的权利。这使得我国目前的公民政治参与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阶段。公民的民主权利参与水平, 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者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扩大化、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备、社会公民层次的多元化和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人们参与政治的欲望增大, 积极性不断增强, 政治参与的机会增多,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信息渠道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内容, 本质上是与政治统治相联系的。政治统治的历史逻辑是从早期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到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再到社会主义的政治统治, 最后实现全社会的政治统治亦即政治统治的消亡。政治参与的逻辑与此相符合, 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参与, 最后发展到无阶级的社会的全社会的政治参与, 那时也就无所谓政治参与, 而是全社会的自我管理了。”这正是列宁所说的:“民主愈完全, 它成为多余的东西的时候就愈接近。虽然这一过程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 但它正是政治参与发展的历史趋势。”

我国“宪法”第2条第3款所规定的:“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因此,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与政治的范围和人数还在不断扩大, 直至将来全体社会成员都来进行参与。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恰恰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自从我国政府推行“政府上网工程”计划以来, 目前我国的各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的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已开通了网上政府办公、信访、论谈等等一系列的网上服务, 各别部门和地区的领导者还开通了网上热线, 并出现了对重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草案的网上讨论热潮, 以及支持与否的点击率查询。根据2009年4月18日中国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公布的消息:截至目前, 中国官方公布了一个最新的中国网民数据, 中国网民已经达到3.16亿, 仍保持全球第一大网民数量国家。奚国华表示, 据下属单位CNNIC统计的一个数字显示,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16亿, 仍保持全球第一地位, 中文网站数量已经达到287.8万。对于无线互联网经济, 奚国华表示, 目前有6.7亿移动用户, 其中有1.176亿手机上网网民, 增长率达133%。

网络使得国家领导人与公众的距离一夜之间拉近了, 可以说, 国家的领导者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听到人民的诉愿, 可以做到面对面的与最基层的公众讨论最基层的社会问题, 交换意见, 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阻碍, 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千里之外的讯息。这也使得以集权为中心纵向的官僚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向着减少中间层级, 以分权为代表的横向管理方式即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发展, 使公民有机会直接与高层对话, 上书意见。随着民主制度的完善、科技的发展,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将会向着扩大化、扁平化的趋势, 快速、有序地发展。

三、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主要方面

从建国以来的经验看, 尽管政治参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和地区范围内会出现突然的波动, 但是从长期的历史发展来看, 政治参与在人类政治历史上的不断扩大和加深是不可抗拒的。因此, 为了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且能随着本国民主化进程的加深而扩展其政治参与, 就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影响政治参与及其发展的各种变量。 (1) 必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具备政治参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必须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素质。 (3) 要提高政府的威信与政治的文明程度, 使政府能够取信于民并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惟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 才能带来较高水平的政治参与。 (4) 必须加强政治的制度化建设, 在鼓励人民了解政治、吸引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时, 建立健全政治参与的调节机制, 以保证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另外, 根据我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 在政治参与的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有序扩大”的根本原则, 从而从根本上把握好民主的时代进程, 为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影响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民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9.9%,而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88亿。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社会。我国网民规模的进一步发展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创新。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1]何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此学者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公民通过互联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或者与之有关的政府政治生活的行为;而有的学者则指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指现代公民以虚拟的网民身份或者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发表政治主张、政治意愿,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过程、监督行政管理的活动,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和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参政行为。[2]笔者比较赞同后者的提法。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与网络的固有属性密切相关,其与网络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开放性

网络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开发的、自由的平台。互联网上的每台计算机、每个网民只要连入正常的网络就可以进入无边无际的信息空间。网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取许多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与其他人互换信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是基于网络的这些特点而富有开发性。公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或获取某些政治信息,可以自由地或者无拘无束地参与政治决策,行使政治权利。

(二)便捷性

由于互联网的固有特点,网络信息可以一瞬间在网络上传播与共享。网络为公民在互联网上参与政治决策、获取政府门户网站上的政治信息、国内外社会新闻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网民通过国家权威网站,只要轻轻点击鼠标,敲动键盘,不但可以及时、快速地了解到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内外新闻等众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能以数以秒计的速度读取信息、发送信息。

(三)平等性

互联网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无差别的,因此说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也是无等级无差别的。平等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平等的互联网空间里,公民可以利用网络与政府官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无论知识分子还是非知识分子,都可以对同一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无贵贱贫富之差别。这就使得公民可以自由地平等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观点。

(四)互动性

由于网络鲜明的交互性特点,公民在互联网上可以动态地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既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又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替之以自主选择交流的互动模式。网络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畅通的渠道,为政治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网络政治参与对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其不但影响着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问题,而且也引导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改变政府管理职能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网民的增多,公民在互联网上参与政治生活的情况也逐渐频繁起来。由于公民参与网络政治情况的出现,政府已经意识到网民舆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国家以及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适应网络政治、民主政治的新发展,陆续在政府网站上实行电子政务、网络阳光工程等。政府网络发言人在互联网上频频出现以及我国许多地方的警方开通微博,直播案情、悬赏破案、聆听坊间民意等举措也改变了政府传统的管理职能,使政府管理与时俱进,不但贴近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迅速解决了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据新浪新闻中心网站发布的消息称,虽然目前尚未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是,2010年2月底至今,广东、北京、河北、山东、江苏等多地警方设置官方微博。[3]由此可见,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势必深刻影响我国的政治文化乃至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正如学者陶建钟所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网络政治参与仍会加速发展,并会延展出新形式。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网络理性终将取代非理性,成为促进中国民主事业的新兴力量。[4]

(二)创新政治参与渠道

由于网络具有平等性、便捷性、隐蔽性、互相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公民参与网络政治活动渠道的多样性。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主要局限于投票选举、写信上访、座谈等方式,随着网络的出现,它打破传统的参政模式,创造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径——网络政治参与模式。学者黄永炎指出,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在网络技术能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5]近些年来在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2006年,湖南省政府通过红网(www. rednet.cn)发布《寄语》,动员全省民众参与为期2个月的“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6]这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府权力机构利用网络征询民意进而制定重大政策的首创。通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不但活跃了政治参与渠道,而且也激发了公民关心政治生活、参与政治活动的活力。

(三)塑造政治文化氛围

政治文化集中反映着一个人对政治活动的心理导向,是社会政治运行的软环境,对个体的政治行为起到了决定性导向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已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氛围。目前社会上流行着一些贪图享乐、无情冷漠、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受大众文化与消极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政治的态度也表现出冷漠无情,漠不关心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从感性的层次上分解人们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热情,使人们对政治权利和政治生活漠不关心,政治观念淡化。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参政渠道,首先其在培育大众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公民文化,使公民对政治权利与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次,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统治政治文化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使“草根文化”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最后,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产生重大影响。网络政治不但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使公民对公共事务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更深入和广泛地了解各种政治信息,也使网民对政治的认识从绝对化或者千篇一律变得比较复杂,参与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7]使政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民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四、结语

实践证明,网络政治参与在当今社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已成为时代进步发展的一种趋势。网络政治参与不但丰富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而且也深化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网络政治参与对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不仅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职能,又创新政治参与渠道,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马克·斯劳卡.大冲击——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71.

[2] 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4).

[3]全国多地警方开通微博,直播案情辟谣功能受关注[EB/OL].http:

//news.sina.com.cn/c/2010-11-30/015721554619.shtml.2010-11-30.

[4]陶建钟.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条件分析及前景展望[J].学习与实践,2008,(5).

[5]黄永言,陈成才.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J].理论与改革,2001,(1).

[6]徐家良,万方.公民网络参与的政府创新分析——以湖南“献计献策”活动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8,(4).

[7]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2).

篇5: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导学案

姓名:班级:编写:郑风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民主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

2.民主监督有哪些渠道?

3.实行民主监督的有什么意义?

4.公民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

【自主预习】

一、谁监督监督谁

1、“谁监督”——谁有权行使监督权?

2、“监督谁”——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对象是谁?

二、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有哪些?主要渠道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三、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

2、公民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

【课内探究学案】

教材27页

★课堂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宪法赋予公民有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对象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C 人大D 人民政协

2.三鹿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被检出含有化学药品三聚氰氨,并直接导致使用该奶粉的婴幼儿患肾结石。作为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在此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行使的民主权利主要是()

A.民主管理权 B.民主决策权C.民主选举权D.民主监督权

3.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4.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有许多,下面不属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是()

A.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信访举报

B.公民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后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代表

C.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建议和要求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发表意见或参加监督听证会

5.公民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特点是()

A 需要设立人来信来访的工作机构B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C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D 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

6.根据武汉市人大通过的决议,今后召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时,凡年满18周岁的武汉市民,都有可能在会场专设的旁听席上找到自己的座位。这种做法,有利于()

A、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B、从制度上根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C、广大公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D、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出差错

7.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要求我们()

①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遵守法律、依照规章和程序办事②要明确监督权限,不能越权监督③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④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8.有人认为,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公民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实行民主监督。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公民在报名参加北京地区医师资格考试时,认为由于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封网过早导致其错过报名而耽误了考试,遂向卫生部申请行政复议却被驳回。为此,该公民将卫生部告上了法庭。这位公民行使的是()

A.批评和建议权B.质询权C.求偿权D.监督权

2.某公民发现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信函向当地检察机关反映情况,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查处一起重大行贿受贿案件。这一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B.舆论监督制度C信访举报制度D监督听证会方式

3.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公民要负责任的实行民主监督。这要求我们()

①可以采用张贴大字报的方式②依法行使监督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④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有()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②通过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④通过偷拍行使监督权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②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③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6.《焦点访谈》所进行的舆论监督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表明()

A、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B、舆论监督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上起着独特的作用

C、《焦点访谈》在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中起了决定作用

D、公民行使监督权向《焦点访谈》反映问题就行了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这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②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③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④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2012年《焦点访谈》已度过了18岁生日,可以说,它走过了不同寻常的15年历程,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支持和认可。同时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栏目。

(1)结合观看《焦点访谈》的感受,谈谈它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和支持的理由。

(2)在我国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其意义怎样?

2.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参考答案

★课堂有效训练

1—5:ADDCB6—7:AC

8.(1)认为“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民主监督的权利。

(2)认为“公民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实行民主监督”是不科学的。因为:a、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合法的方式进行民主监督。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b、公民实行民主监督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3)综上所述,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

【课后拓展学案】

1—5:DCCAA6—7:BB

8.(1)《焦点访谈》作为舆论监督的代表,集中体现了舆论监督透明性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为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开辟了新渠道。

(2)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篇6: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

2010年8月8日,我国第二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上海以世博会开幕100天为契机,在全市组织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此外,各区县、街镇也开展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15周年成就为内容的宣传活动。根据《条例》要求,上海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就《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修改意见和《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交流和探讨。

(1)你作为一名市民,你认为此次讨论有何意义?

【共享世博】

作为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综合实力的“经济奥林匹克”世博精神可以提炼成“欢聚、沟通、展示、合作”八个字。2010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商机无限、市场空间巨大、各参展方均享受到明显共同利益的盛会。

根据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平平同学说,如果我是一名世博会志愿者,一定尽我所能地竭诚为国内外游客服务。请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 “网络民意”成为2012年“两会”的一大亮点。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政府官方网站围绕两会议题,有关网站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两会建言”、“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五花八门的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其中“我有问题问总理”栏目,网民提问达263088条,围观达5068761人次,问题涉及收入分配、民主法制、反腐倡廉、房价物价、医改社保、教育改革、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经济政策等等。阅读材料回答:

(1)通过“网络问政”的形式积极关注并参与“两会”说明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2)公民通过“网络问政”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3. 人民网今日推出的“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网络调查,反响强烈。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的积极意义在于()① 方便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 ② 有利于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有利于实现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④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南昌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要求:“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召开听证会的要求有利于()①消除失误,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③反映民意民智,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④保证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 由数十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通过对浙江沿海及海岛的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为浙江省政府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问题:指出材料所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其对政府决策的积极作用。

6. 国家提出,政府机关要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

A.决策权 B.知情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7.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深化医疗多种形式为此次园博会建言献策。这是公民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8. 交通是否更顺畅,环境是否更美好„„日前,作出“十大突出问题”整改承诺的武汉市政府14个部门的“一把手”,接受了市民代表团和特约评论员的质询,武汉电视台全程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样的“电视问政”()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信誉意识和责任意识 B.拓宽了社会公示制度等民主监督的渠道 C.提高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和能力 D.使公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9.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分别有哪些?

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完善《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这种做法有助于()

①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决策权 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众的参与热情 ③实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④参与民主管理,建言献策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1.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就《建身计划》征求市民意见,保证了公民的政治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②就《建身计划》进行讨论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动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③就《建身计划》进行讨论,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①作为世博会志愿者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正确处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②志愿者为游客服务时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③志愿者服务游客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维护国家形象,负起社会责任。

解析: 设问一:主要考查了民主决策的意义。就《建身计划》进行讨论,这是民主决策的体现,所以我们应该从公民与政府两个角度分析民主决策的意义。

设问二:主要考查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解答此题关键要明确为国内外游客服务,所以涉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其次认识公民应该承担的义务,再次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如何行使。

2. 答案:(1)公民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的民主意识政治素质的提高,政治参与能力的增强的表现,也体现了国家对民意的尊重,拓宽了民意反映的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网络问政”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其意义应分别从公民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意义:对政府而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而言: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解析:

3. 答案: B 解析:

4. 答案: B 解析: 召开听证会听证于民,有利于决策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同时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②③正确。①“消除”观点错误,④“直接参与”观点错误,皆不选。5. 答案: 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这种决策方式集中了专家的智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这种决策方式尊重了专家们的意见,增强了决策的民主性。

解析: 本题以对浙江沿海及海岛的深入调查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还要回答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6. 答案: B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本题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知情权。7. 答案: A 解析: 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为园博会建言献策,体现的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8. 答案: A 9. 答案: 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监督的方式有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新形式。

篇7: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选举人角度);等额选举、差额选举(被选举人角度)

角 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优 点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举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成本较低,便于组织;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提供选择余地,候选人间形成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 点

     

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范 围

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村、居委会选举

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及乡以上政府领导人选

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范围较广,但人大代表必须是差额选举

(2)选举制度: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决策方式:直接决策和间接决策(了解)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自下而上向决策机关提意见、建议)

②专家咨询制度(必须是决策机关召开论证会、座谈会等把专家组织起来,咨询专家;若没人邀请和组织专家,专家主动提意见,属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或草案形成后,决策机关自上而下公示,公民针对公示提意见和建议)

社会听证制度(决策机关召开听证会,公民在听证会上提意见和建议)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

注意: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核心句)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1)机构:村委会和居委会(二者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权组织)

(2)基础: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3)公民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核心句)

②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③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实际本领,调动积极性,提高了参政治生活的能力。

4.民主监督: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民主监督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其它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①有利于被监督者改进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

篇8: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

一、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内涵及意义

(一)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内涵。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者, 以及在劳动力市场和生活机会分配上竞争力较弱的、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社会群体, 如失业女性、农民工、低收入者、智障与残疾者、下岗工人、农村贫困人口等。在社会生活中, 弱势群体缺乏职业竞争力, 社会适应能力差, 缺乏创造财富能力, 是社会上无权势、无地位、无人脉关系的特殊群体, 常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朱镕基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汇, 此后弱势群体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是指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合法权益, 弱势群体通过选举、投票、组织社团、参与社团组织、与领导人接触等方式对政府决策、公共政策等施加影响的政治行为。在政治民主化、利益多元化的今天, 弱势群体的民主意识、独立意识、权利意识等不断增强, 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政策制定。[1]

(二)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意义。

第一,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是提升社会活力的现实需要。所谓充满活力是指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妥善处理, 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活力得以充分发挥。要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就不能忽视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 要充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让弱势群体有序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 以激发弱势群体的创造活力。第二,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求。现实生活中, 弱势群体在资源、机会、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长期被排斥于主流社会的边缘, 其利益需要、政治诉求无法得到应有的社会关注。在告状无门、上访无路时, 弱势群体就可能采用极端、甚至暴力的手段发泄情绪, 这导致干群矛盾、官民冲突、群体性事件等屡屡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拓展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渠道, 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 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政治参与制度, 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许多渠道, 但是这些制度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弱势群体仍面临着政治参与渠道较窄、参与形式单一等问题, 无法有效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不能实现政治参与的愿望。

(一) 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 政治参与渠道不畅。

当前, 我国公民主要通过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等参与政治, 但公民政治参与中面临着参与制度不完善、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比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完善,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不合理, 人大代表不能完全代表选民的利益, 等等。以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为例, 按照选举法规定农民代表为815人, 但事实上农民代表仅有252人, 农民代表进入人大参政议政人数的减少, 导致了农民政治参与的边缘化, 使农民在政治上处于弱势地位。以信访制度为例, 信访制度是公民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政府、社团、司法、人大等部门反映情况, 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呼吁解决问题的利益表达机制。但是, 许多省市将群众上访情况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直接与党政领导的升迁挂钩, 这导致地方政府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截访”, 甚至通过雇佣“黑保安”、私设“黑监狱”等方式迫害上访者, 以“围追堵截”的方式对待上访人员。这些说明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存在种种弊端, 比如, 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门之间职能交叉,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考核机制不健全, 等等。

(二) 政治参与中间环节多, 信息传递失真严重。

我国有着庞大的政府机构, 机构纷繁复杂, 管理层次过多, 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到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乡镇政府, 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失真的问题, 导致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此外, 在社会管理和信息反馈上, 下级政府会有意迎合上级政府的意图, 甚至从本地或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汇报工作, 常常是报喜不报忧, 这些导致政府内部的信息反馈严重失真, 上级政府很难了解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与利益诉求, 无法制定出符合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公共政策。

(三) 政治参与渠道狭窄, 信息堵塞情况严重。

当前, 弱势群体可以通过人大、政协、妇联、工会、上访等参与政治, 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 但是由于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 这些政治参与方式的门槛过高、办事程序复杂、参与成本过高, 令弱势群体望而生畏, 只好通过越级上访、暴力抗法、非法集聚等非制度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此外, 政治参与渠道窄化导致政治沟通不畅, 社会矛盾集聚, 也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渐紧张。

(四)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多, 政治参与行为极端。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广泛性是衡量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由于自身局限性与外部环境复杂性, 弱势群体多通过非制度化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 而不用符合宪法、法律、政策、条例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 越级上访、暴力抗法、非法聚集、围攻政府机关与行政人员等是弱势群体常用的政治参与方式。比如, 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环境污染、企业改制等问题上, 弱势群体常以越级上访的方式向高层领导反映问题, 想通过行政命令、领导批示等方式解决问题。此外, 在利益受损、合法权益遭受侵犯时, 弱势群体会将原因与责任归咎于政府和领导干部, 并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身上, 用“打”、“砸”、“抢”的方式进行暴力攻击。比如, 有些失地农民、拆迁户、利益受损者会通过游行示威、广场静坐等方式给政府施加压力, 以迫使政府解决问题。[2]

三、解决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方法措施

当前,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较为明显, 社会阶层分化、弱势群体增加成了不争的事实。为此, 应拓展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渠道, 提高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有效性。

(一) 通过民主制度建设拓展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

民主是按照平等原则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也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制度特征。要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权利, 就必须不断完善民主制度, 使社会管理、公共决策等能充分地反映弱势群体的利益。一是应摒弃“官本位”、“官商勾结”、“权力本位”等腐朽的专制思想, 通过大众媒体宣传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政治文化, 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应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理确定人大代表的比例, 扩展人大代表的覆盖面, 使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都能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三是应完善参与沟通机制, 完善政治沟通程序, 健全公示制度、听证制度、抽样调查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与全面性。应完善党务与政务公开制度, 贯彻落实信访条例, 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以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推进社会公正建设。比如, 干部任用之前, 必须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进行基层调研时, 应充分听取弱势群体的愿望与呼声, 以准确把握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3]

(二) 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

现代社会中, 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开展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 国家权力、社会关系等都要在法律秩序中运行, 人们要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矛盾冲突、解决社会纠纷。因而, 应将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创造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同时, 应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立法工作, 制定与出台《公民参政法》《公民举报法》《舆论监督法》《社团法》等法律法规, 使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有法可依。应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等机构的作用, 使弱势群体能够充分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可以发挥工会、行业协会、社区等社会团体的作用, 通过这些社会团体引导弱势群体参政议政, 帮助弱势群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 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收入分配调节, 不断拓宽弱势群体的就业渠道, 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 为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4]

(三) 通过网络政治参与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开辟新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 网络政治参与成了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 公民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博客、BBS、新闻网站等自由发表政治言论, 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此外, 在网络空间中, 公民政治参与有着平等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 这打破了现实政治生活中社会精英对话语权和政治议程的垄断, 极大提高了政治参与的民主性与社会性, 推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就弱势群体而言, 他们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进行现实政治参与, 导致他们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 而网络则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新平台、新渠道, 提高了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中的地位。因而, 政府应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公开, 调动民众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 以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应加强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建设, 积极与民众进行交流互动, 以更好地推进公民政治参与。[5]

(四)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参与是推进政治民主的必要途径, 而社会的民主程度往往与公民素质密切相关。在政治生活中, 要改变弱势群体的地位就必须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比如, 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 不断加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提高弱势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大力推进普法教育,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法律知识, 提高弱势群体的法律素质和权利意识, 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不仅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因而, 应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所面临的问题出发,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民主政治、提高弱势群体的政治素质等途径, 提高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向刚, 袁明旭.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

[2]赵晖.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障碍及其消解[J].理论学刊, 2006, 4

[3]周胜龙.论和谐社会视域中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4]李金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学习胡锦涛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体会[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3

篇9: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

【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参与机制;参与意识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

1.政治参与主体参与意识差距明显。政治参与的主体差距,在这其中冷漠的政治参与是最明显的一种现象,政治冷漠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公民对国家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生活冷漠而不关心。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探索民主进程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政府在政治生活中的作为或不作为而引起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冷漠属于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国家在长期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以保证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积极应对政治冷漠。

2.公民倾向非法政治接触。一般来讲,政治接触是公民为了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少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政府官员并影响之,而政治接触本身就存在合法行为和非法行为两方面的内容。我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公民目前的政治参与存在合法政治接触和非法政治接触两种形式,我国合法的政治接触包括信访、市长热线等形式,我国公民中有一部分人能够主动自觉地运用合法方式参政议政,通过合法的途径与相关官员接触,从而实现自己或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要求。

3.公民存在体制外政治参与行为。当然,现如今我国除了非法政治参与以外,还存在着公民体制外政治参与行为和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行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日益增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增多,这一矛盾和冲突最尖锐的表现形式就是老百姓群体性上访,近年来老百姓集体上访、进京上访事件比比皆是。

二、我国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现状原因分析

1.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我国也在积极的建立相关政治制度以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信访制度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政治参与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也迅速高涨,但目前的这些机制中存在着制度灵活性差、程序不规范和渠道单一等弱点。

2.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于受中国封建政治思想的影响较深,至今我国公民的思想中仍然存在官本位的思想,在社会中还没有普遍的形成公民主体意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处于附庸他人的地位。

3.公民缺乏足够利益驱动。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主要动因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说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才去从事政治活动的,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去进行政治斗争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是紧密相连的,究其原因,人们的政治活动是其经济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人们就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才去参加政治活动的,但由于政治参与过程中,深刻而持久的政治热情很难持续,因此,造成了公民普遍的政治冷漠行为。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1.健全政治参与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因此要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要从这三方面着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完善,政治生活领域也开始运用新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保持政府活动的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2.培育健康公民文化,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民主制度和程序只能从外部规范、约束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不断提高参与主体的素质是真正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这就需要构建民主、平等的政治文化,其中主要的就是培育现代公民文化。中国的文化基本上属于臣民文化,公民文化相当缺乏,因此,要培育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应该首先培育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摒弃“官本位”等传统的封建观念,使公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使公民自觉主动的了解政府决策从。

上一篇:半月谈微信文案下一篇: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