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12用心灵去倾听

2024-05-02

课12用心灵去倾听(精选8篇)

篇1:课12用心灵去倾听

12《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篇2:课12用心灵去倾听

抓主线展开教学,理清思路,感受快乐与幸福

一、感受快乐与幸福。

1、感受汤米的快乐与幸福。

通过苏珊对“我”儿时的帮助的几件事,感受这位从未见面谋面的母亲为“我”排忧解难,使我感到幸福与快乐!

2、感受苏珊的快乐与幸福。

“我”这个调皮的孩子给她带来了快乐,说明苏珊在用心倾听。

二、感悟写法

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小练笔

假如你是汤米,你想对苏珊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2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句子,感悟汤米、苏珊的幸福与快乐。

2、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问讯处比较陌生,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结合本课,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车站的问讯处,实地感受一下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4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感受真情的美好。难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5教学过程

5.1 第一课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用心灵去倾听

设疑导入。

活动2【活动】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安徽省萧县龙城镇郝店小学 田翠英 质疑,导入新课。

什么是“倾听”? 我们用什么倾听? 除了用耳朵倾听,心灵也能倾听,你相信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心灵去倾听》。

感受幸福与快乐。

(一)、感受汤米的幸福与快乐

1、大屏幕出示: 为什么这样说?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我”指谁? “她”指谁?

2、文中哪几自然段写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1至11自然段)

3、指名读1至11自然段,思考: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当“我”的手指被砸伤时,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我”消除恐惧,指导“我”实施自救。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她耐心地帮我解决。

当“我”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而伤心时,苏珊宽慰“我”,消除了“我”对死亡的恐惧。

4、品读感悟。

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1—11自然段,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和大家一起交流。

5、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这哭既是 的哭,更是

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体会“总是”、“耐心”、“一遍遍”。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6、汤米从苏珊的话中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

汤米快乐、幸福,是因为有了像苏珊这样未曾谋面的慈祥的母亲在成长的路途中为她排忧解难。

(二)、感受苏珊的幸福与快乐 大屏幕出示: 为什么这样说?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苏珊快乐、幸福,是因为汤米这样调皮的小鬼让她感受到母爱给孩子带来的好处,而这一切都是用心灵去倾听的结果。(三)体悟: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感悟写法。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1、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四、小练笔。

篇3:生本对话:用心灵去注视与倾听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面对有思想有灵性的文本,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去倾听文本的声音, 感受语言的色彩, 体验作者的情感, 从而学会去寻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性, 建构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创设情境, 唤起阅读期待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 使学生乐于阅读, 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获得知识,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 实质上是“披文入情”的过程。语文教学, 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经历的感悟, 做到移情入文, 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与文本对话的话语权。

1. 精心打造生本对话的“叩门砖”。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以说, 阅读期待是读者固有的。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有效地去唤醒这种固有的阅读期待, 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对话中去。

在学生接触文本之前, 教师适当地设置悬念、交代背景、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唤起阅读期待。如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 老师在学生朗读课题之后, 引导学生说说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孩子们有的说:“什么是番茄太阳?番茄和太阳有什么关系?”有的说:“番茄是一种蔬菜, 而太阳是在空中的, 怎么可以把太阳和番茄相提并论?”还有的说:“课题上怎么还加上了引号?”……在学生愤绯之时, 教师适时引导:“是啊!所以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想读吗?请大家捧起书本, 读一读这篇叫《番茄太阳》的文章。要大声地读。老师要看谁读得最投入、最认真。”

2. 合理利用生本对话的“催化剂”。

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在交际运用中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学生接触文本后, 教师创设与文本主旨相关的问题情境, 以针对性的问题为“催化剂”, 激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学生与文本对话受阻时, 老师更要善于创设情境, 让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对文本深入地进行解读。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生感知文本后, 老师抛出问题:“在你的眼中, 林冲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当学生对林冲的为人有了一定认识之后, 老师又设置冲突:“许多人认为———林冲是个谦虚、勇敢、武艺高强的人;而某专家认为———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 这一点我是赞成的。但说他谦虚, 我有不同看法。个人认为他是一个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谨慎的人。同学们, 你认同哪一种看法?你认为林冲是怎样的人?理由是什么?请大家好好读读书, 我们会说得更周全、更深刻。”进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使其自主地去文本中品味语言, 诵读感悟。

二、潜心会文, 唤醒自主探究

阅读是一种直抵心灵的悟对, 潜心会文是阅读对话之本。建构主义研究表明, 人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是一个主体不断建构的过程, 即只有通过主体的真实体验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1. 朗读, 在理解中对话。

理解是对话得以发生的关键要素, 是受教育者形成关于自身知识和生活智慧的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 个体才能走向他人, 走向意义的不断生成, 使具有真正意义的对话关系拥有构建的平台。

(1) 给予充足的读书时间。“阅读教学, 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 要在对话中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 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 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 让其认真读课文。第一, 充分地认真阅读, 学生就能正确地解读文本, 包括正确地理解文中的新词难句, 破译句子的含义, 真实地再现文本世界, 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 通过认真阅读, 激活与调集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深刻的情感体验。第三, 当不同的学生在深入阅读, 以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文本视界同化或顺应时, 就会对文本产生多元的解读, 不仅重建了文本意义, 还重建了原认知结构。这样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悟、体验、创造的过程, 就是学生个体潜心会文的过程。而这也正是阅读教学对话成功的基础。所以, 对文本正确、准确乃至有创意的解读是实现“对话”的语境背景。教师要敢于“冷场”, 在课堂教学中投入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真读书, 钻文本。

(2) 选准内容进行“多读”。学生对文本读得越多, 想得越深, 感悟就越丰富。教师要选准文本中的“重点句段”、“难以理解的地方”、“有欣赏和运用价值的片段”让学生多读。如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2自然段时,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站不起来”、“致命的打击”、“下决心”, 让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结合图画等方法来理解、体会并感情朗读。在这个过程中, 谈迁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此时此刻, 站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那个体弱多病的老人, 而是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老人;此时此刻, 在学生心中涌动着的是对谈迁的无比崇敬之情。学生能做到用心读书, 并掌握了抓住关键词语来体悟的读书方法。

(3) 变换着形式“多读”。教师要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赛读、品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学生在朗读训练中, 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读出了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的许多东西。不仅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线索, 而且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陶冶学生的情操。

2. 批注, 在品味中对话。

如果把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对话形式, 那么, “批注”则应该是一种无声的对话形式。学生在阅读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之一。随文批注既锻炼了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 又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随文批注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倾听”文本的声音, “触摸”作者的心灵, 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 形成富有个体生命色彩的思想、言语。潜心会文必引发高质量的生本对话。

3. 想象, 在创造中对话。

想象是思维的前奏。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白, 是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建立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使学生对文本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如教学《虎门销烟》中:“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地跳啊、叫啊, 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老百姓会怎样跳、怎样喊?他们会欢呼些什么?老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情境, 想象练说, 再模拟表演, 真切地还原课文中鲜活的生活情景, 促使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感受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激活想象、唤醒文本、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 也是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的过程。

三、评价引导, 提升对话品质

学生与文本对话, 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又要注意价值引导。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 其次要善于倾听, 给予生本对话合理的评价。当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现偏差时, 教师应毫不含糊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 纠正自己的看法, 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第八次》, 在课文的词语教学过程中, 多次请学生读, 反复请同一个学生读, 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提升对话质量。“不要急, 先看清楚这些词, 想到它的意思再读”;“每读一次, 都要把读的词语记在脑海里, 这是会读书。”这些语言, 既是在激励, 又是在评价, 更是在指导, 使得学生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会读。就是在这样有效的引导、点拨下, 学生高质量地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从中领悟, 从中获取, 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超越了文本, 与作者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

篇4:用心灵去倾听

带着一份感动的心教完这篇课文后,我坐在办公室久久没动,陷入了沉思之中……苏珊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正是这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

可扪心自问,在这份责任、这种追求之中,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当学生触犯纪律时,是我们无休止的所谓教导;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是我们恨铁不成钢的所谓的谆谆教诲;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是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也许造成这些局面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太琐碎了无暇顾及,或者是因为我们当时太生气了无法忍受,可是我们的这些疏忽却无意间给孩子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倾听似乎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倾听教育也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于是,在工作中,我也努力地把倾听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然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小学生对什么事情都很敏感在意,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我们认为很小的事情,也许在他们眼里显得是那么重要,所以他们会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向老师告状。这有时会让我们感到很麻烦,可其实学生往往并不是要老师做些什么,他们只要向老师诉说完自己憋在心里的话,那他就会感到很轻松了。可是,教师千万不能因为烦躁而打断学生的倾诉,这时应该耐心听学生说完,同时思考应该怎么样处理这件事会更好,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是在意他的。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对学生而言,你的倾听相对于他来说,就是受到了一种厚爱和尊重,这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大有好处。

其次,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在上课时总是喜欢说,也不管别人有没有说完,甚至不管在什么场合,他们都是想说就说。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倾听。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要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倾诉”是自己向别人传出信息,而“倾听”是自己从外界吸取知识,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知识,那就要学会倾听。当然,毕竟还是小学生,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是那么久,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不断提醒学生,或者在学生中树立倾听的好榜样,这样学生有样可学,倾听的效果就会更好些。

确实,倾听是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下次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解释吧!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是存心想犯错误的;当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你的办公室,想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让我们停下手中的活儿,静静地听他说完吧!也许你会听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学生在路上兴冲冲地和你打着招呼,让我们停住自己匆忙的脚步,和学生一起分享吧!也许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实验小学)

篇5:课12用心灵去倾听

教材分析: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学情分析: 学生对问讯处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即便出行也是有大人带着的。因此,结合本科教学,教师可稍作解释释,也可让学生利利用双体日等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温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生活中处处有真情。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1)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

(2)请齐读课题,在这个课题中,你们觉得关键词语是哪个?(:心灵、倾听)再齐读,再读。

(3)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想想主要写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2、检查交流(1)我会读。

zháo着迷 乘机 拿着 砸伤 水槽 密语 召唤 谋面 立shān

zhecáozhào即 苏珊 无所不知 兴高采烈 问讯处

(2)了解学情

师 :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生 :苏珊和作者汤米。

师: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

生:电话

师:这就和听有关了。那苏珊在哪里工作 生:问讯处。

师:问讯处是什么意思?

问讯处:就是让人有问题询问的地方。

师: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小结:问讯处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商店、银行等。它们为人们就医、乘车乘船、购物,办理金融业务等

这些活动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词语积累。

倾听: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谋面:彼此见面,相识。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4)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小结:生活(关心);)学习(耐心);心理(爱心)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课文中写了苏珊和“我”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当“我”的手指被砸伤时,她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孤单、恐惧与无助,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指导孩子实现自救,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 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耐心地帮我解决;当“我”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伤心时,苏珊宽慰“我”,消除“我”对死亡的恐惧„„

2、我会读,我会品。

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

你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并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做批注,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①我为什么放声大哭?除了手指的痛,还有什么原因?(这哭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在我的哭声中,细心的苏珊听出了什么?怎样帮助我?(听出了恐惧、孤单、无助,用悦耳的声音指导我自救,获得了我的信任。)

小结: “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苏珊听出了什么?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我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①怎样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 声音悦耳,不生气不着急,不厌其烦解释。②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有耐心、有爱心)

小结: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为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到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板书:耐心倾听 不厌其烦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生: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生: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生: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生: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生: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读)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生: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小结: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也充满了恐惧。苏珊说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了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①“谋面”(见面)

②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因为慈母般的她曾给“我”帮助安慰。③为什么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

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小时候,苏珊用心倾听并帮助“我”。长大后,她还会用心倾听“我”说话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就要接着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从中寻找答案。

①会用心倾听。从这些地方看出:作者回故乡小镇,与苏珊取得联系,问苏珊“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她回答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②小结:苏珊和作者一起回忆作者的童年,这说明苏珊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苏珊对“我”付出了母亲般的关爱,是我未谋面的母亲,成了我心灵的守护神。)

(6)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

①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先指名读、再齐读,要有感情地读。

⑥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为什么要这么说?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这是苏珊对汤米的告别,也是安慰。怕我伤心、难过,希望我乐观对待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3、感受苏珊的美好的心灵。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吧!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的人。(2)小结: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四、领悟表达方法(前后照应)

(1)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你可以找出来吗?

(2)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3)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4)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

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五、总结深化

1、课文以“用心灵去倾听”为题有什么用意?

(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2、议一议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去倾听的有些什么呢?(人间真情冷暖)

3、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一个有关倾听的美好故事。同学们知道吗,这其实是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真实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两个主人公身上汲取到真情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懂得用心去倾听,真心去关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能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向别人寻求帮助,像汤米一样;在别人求助时要真诚地伸出援手,像苏珊一样。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

2、如果你是汤米,你会对去世的苏珊说些什么?请写几句话感激她对你的安慰。

3、细心的同学们,四川地震以后,留下了很多孤儿,让我们也用心灵去倾听,带给那些受伤的小朋友的幸福与快乐好吗?

【板书】 12* 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

苏珊 倾听 抚慰 我 关心、安抚 生活 耐心、讲解 学习爱心、乐观 心理 童心、守护 回味

●达标练习当堂检测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2)彼此见面,相识。2.按要求写句子。

篇6: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教学重难点:

1、领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最近大家为我们学校两名身患重病的小伙伴捐了款是吗?大家向她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她们送去了一片温暖的阳光,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她们会战胜病痛,重新回到大家的身边!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师板书),大家一起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用心灵去倾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朗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师下台查看,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正音等。

2.现在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相机介绍苏珊的职业与身份:苏珊的身份是什么?你知道接线员工作是做些什么吗?)3.现在请同学们现在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进行交流,给文章分大段,并概括出每段的大意。

三、研读感悟,体会情感

了解’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

(一)小时候

1.小作者与苏珊之间的感情源于小时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时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在这部分有没有让你感受特别深的句子?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分享?(学生自由发言,师适当点评导读。)

大家讲得很好,都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刚才XXX同学说到,这个句子让他体会最深:

2.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生齐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们的小作者还没有见过她时,就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的人哪!而小作者,为什么会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自己的第二个母亲呢?(生自主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重点:有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

1).谈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生举手发言)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苏珊对金丝雀的死采用了一种更美好的说法,以此来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阴影)这说明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明苏珊她很有爱心、很善良,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和恐惧;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另外一件美好的事情。)

2).是呀,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呀!对于小鸟的死去苏珊采用了一种更美好的说法。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读)

3).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不伤心了,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十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带着感情一起读读这一段。

4).总结:在小作者和苏珊一次次心的交流中,两人的心走到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

5).现在,想象我们就是小作者,一起带着对苏珊的感情再来齐读这句话:“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二)长大后

对于作者来说,苏珊是他的第二个母亲。多年后,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重新回到了家乡。那么这次他和苏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了呢?首先,请同学来谈谈,在这个部分让你感受比较深的句子。

嗯!很不错!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相信,你们也都在用心感受这篇文章!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走进多年后的作者与苏珊之间的世界!(1)、作者和苏珊是怎样再次取得联系的?(打电话)(2)、这时的苏珊是怎么看待当年的小作者和她之间的交往的?她是怎么说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作者和苏珊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一根电话线却将他们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母子,胜似母子。

(4)、可是就在这对从未谋面的母女,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却不幸离世了。如果你是作者,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5)、善良的苏珊在离世前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她最后做了一件什么事?(她给作者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生读)

(6)、苏珊为什么要留言?(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从中,你再次感受到了苏珊怎样的品质?

(7)、从苏珊的留言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善良、美丽、安详的脸庞。她虽然离开了,但是她那颗美丽的心灵却永远不会消失。你们觉得苏珊在离开前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苏珊在写留言前心里必定感慨万千,想了很多,那她会想些什么呢?现在,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想假如你是她,你在离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点出写作手法

细心的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苏珊的留言与课文中有一句话是相照应的?是哪一句?

其实这篇课文多次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大家一起找找!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可以使得全文前后联系更加紧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适当运用这种写作手法,使你的文章更具魅力!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们觉得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篇课文的名字叫“用心灵去倾听”吗?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小作者与苏珊心灵相通。课题“用心灵去倾听”不仅是对苏珊的高度评价,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用心灵去倾听,用心和他人交流。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在你付出真心时,也能得到别人的真心!最后,请大家带着你们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再齐读一次课题!

五、版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真 心 怀念之情

篇7:用心灵去倾听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教材分析】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启发学生想象、感悟课文)学法:朗诵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课文)、练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背诵(积累语言、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课,导入新课

1.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正是由于这位“听众”的倾听,我才鼓起勇气练琴,才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人间处处有真情啊!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倾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题设疑:谁用心灵去倾听?怎样才能用心灵倾听?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仔细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自己感动的课文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里,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以看出来。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有见过面,是电话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们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位倾听者。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同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要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结构就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练习设计: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直„„一直„„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教学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

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许家小学

年美涛

篇8:用倾听推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教育部研究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几个方面详细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该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教师在帮助孩子们实现目标时的建议。我经过学习、实践,产生一点感悟,和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较好地养成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语气,总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特别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这样操作希望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爱说、会说。

记得在区域活动评比那几天,园里老师特忙,早上都提前来到园 里打材料 ,我提前半 个小时来 到园里 ,不一会儿 ,我们班胡思佳就来了,由于她爸爸工作的原因,因此早上老师来了 ,她也就到 了 ,每次都要 带着她干 活 ,当天自然 是我比她来 得早 ,她一下子 冲了进来 ,活动室的 门“嘭”的一 下子, 玻璃都差点打碎了, 我听到这样的响声本来就有点生气, 大早上的就轰隆轰隆的, 而且她一下子扑到我的身旁来 ,伸手就把 一幅图画 放在了我 的脸前 ,把键盘给 挡住了 ,弄得我无法打材料。我特生气地把图画往旁边一摞,继续打我的材料。这时,胡思佳就说:“老师,这是我给你画的图画,你看一下吧。”我不理她,继续打我的材料,把她放在一边。她就继续说:“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你就看一眼嘛,行吗,好老师。”胡思佳的嘴最甜了,特会哄老师开心。我还是当没听见一样,甚至有点烦了,这时,我觉得胡思佳不出声了,就回头看了她一眼, 发现胡思佳的眼睛里眼泪咕噜咕噜的转悠,撅着嘴,不再说话。看到胡思佳这个表情,我立刻接过她的画,对她说 :“胡思佳 ,老师呢 ,刚才有点 忙 ,没顾得上 你 ,对不起啊 ,老师向你 道歉 ,不要这个 表情了好 吗 ,我们班漂亮的胡思佳这个表情很丑哎。 ”胡思佳“噗”地一下子笑了,我把她搂在怀里一起欣赏她的图画。“佳佳,把这幅图画送给老师好吗?”胡思佳高兴地咧着嘴说:“好啊,我说了,本来就是要送给你的嘛! ”胡思佳刚才生气肯定是因为我没有理她,这是很明显的。

不会倾听孩子说话的老师是永远不会了解孩子的, 只有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尊重幼儿,得到认可。

我们班的张一帆是一个活泼、好动、开朗,喜欢和别人说话,性格外向的孩子。那天班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好像很喜欢这位新来的老师,在她的语言课中上,总是想和老师说点什么。上课时小朋友听完了故事,教师让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帆呼呼地跑到老师面前说:“我家有一个好东西,我明天带来,你看看,好吗? ”老师轻声地说:“你先回去,咱们先回答问题。”这时他呼呼地跑回去。刚回答完一个问题,他又呼呼地跑过来,“老师我的照片你看不看? ”边掏口袋边面朝老师说,老师瞪大眼睛生气地说:“让你回答问题呢? 你跟我说照片,快回去坐好,赶快听问题回答。”这时他如蛇一样唰地回到座 位 ,噘着小嘴 说 :“不愿听我 说 ,我就不说 ,我也不回答,反正你也不愿意听。”平时总是教育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可是在我们忙碌时,又总会忽略孩子的心声,教育者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不能做个认真的倾听者,就会导致孩子对表达失去信心和兴趣,不能让孩子从老师的倾听中得到关心和理解,享受到表达自己的心声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每个孩子都有心里想的事情,也有自己想说的话,幼儿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引导说出想说的事,并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进步,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上一篇:发言稿竞选班长下一篇:油罐车泄漏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