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2024-04-21

仔细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精选17篇)

篇1:仔细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仔细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我知道了,六岁的种子发芽了,开花了,结出了名为“成长”的果实。他是丰硕的,是甜蜜的,也是苦涩的,无论他是否美味,我都无悔!因为,它饱含着2190个日子的精华,融入了小学生活的酸甜苦辣,更充满了老师的心血!蝴蝶又带来了少年时代,我们朝他步步前进。噢!再见了,同学们!我们的友谊永不退色!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师!请等待我们的佳音吧!再见了,

篇2:仔细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近日一位高中毕业生在网上发布轻生的消息,然后这位学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最后救援人员在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死前2800字的遗书写满了生前父母对自己的冷淡,即使学习再努力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看不到希望所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父亲感到害怕和恐惧,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最后选择报复性的自杀,歇斯底里地在向上帝控诉着,讨伐着自己的父母。

这个孩子虽是个例,但他的事情却映射出相当多的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许许多多的家庭正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只不过这个孩子选择自杀,以自己决绝的方式来声讨这个世界,然而更多的孩子正在向江边走去,大孩子们正在江边徘徊而已。生命的自由和自主性的丧失,让孩子感觉自己是父母眼中生活和学习的工具。所以,父母所谓的爱是否真的是孩子心中所期盼的那一份爱!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成功便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最高荣耀也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捍卫父母的幸福、权利和地位。因此男孩的自杀就是在警醒着我们与孩子相处时要有一个明确且不可侵犯的界限。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把孩子的荣耀还给孩子,把父母的荣耀还给父母。不要打着爱的幌子让孩子完成你的未竟心愿。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只是在遵循着自己的心去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那些不承认孩子的自主性,试图让孩子来承载人生理想的父母常常会遭遇激烈的反弹,最严重的就是自杀。

男孩遗言中写到:“死了我的心自由了。”“真正的我只活在我心里。”“我宁愿从未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一颗绝望的心,一个被父母的双手推向死亡边缘的孩子,折了的青春,到底该谁负责!他以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的坚决:如果我不能属于我自己,我宁愿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最后一次来证明我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或许在父母的眼里我只是打了孩子一个耳光,骂了他几句,打他骂他那也都是为了他好。殊不知童年的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幼年的创伤是不容忽视的,情绪失控的体罚会造成孩子内心的恐惧,给其留下深刻的烙印,甚至会伴随孩子的成长。因此,对于责罚父母和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时,中国父母的传统式教育造就了大多数孩子的内心是不健全的。时而独裁,时而权威,时而纵容以及时而忽略的教育方式就像把孩子置于水深火热的油锅中一样。因此中国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抹杀孩子的一切天性。在相处的过程中要与孩子之间建立安全的衔接链,在养育过程中要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时期时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把生命的主权还给孩子。

编后语: 这是一篇关于青少年心理危机探索的文章,由畅思教育(北京)有限公司创办人朱老师亲自指导并于2016.6.30日发表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朱老师是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曾赴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中心访学,在青少年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资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又是一年高考季,希望我们各位家长在关心孩子高考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孩子心理的感受,好的成绩虽然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却能飞的更高、更远。

篇3:倾听心灵声音提高沟通效能

一、审视现状,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凝聚人心,达成一致的意见,“沟通”无疑是最直接且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但实施的现状如何呢?一方面教师有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愿望,另一方面却固执地坚守着“说教式”的教育,结果却是屡屡受挫。当学生与教师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一般采用的做法要么是严苛,要么是纵容、忽视。显然这二者都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的困惑是:为什么我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自省式的反思让他们意识到不变的沟通方式带来的高耗低效,却苦于找不到方法来改变现状。通过细致的分析,进行理性归因,不难发现当下师生的沟通亟须做出以下改变:

(一)变单边为双向

沟通是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必须要有应答与反馈,即在进行语言输出的时候,一定还需要信息输入,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决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沟通闭合回路。如果这个渠道不畅通,经常拥堵而没有途径疏导,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师生的顺利沟通。

(二)变简省为优化

教师常态化地霸占着话语权,一方面是被“唯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左右,认为这样的方式简便、省事、易于操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忽视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心理上接受、认同并修正,才能使有效沟通产生价值效应。

(三)变无章为有法

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地经营。如果只是意兴所致的即兴发挥,或情绪失控下的消极宣泄,缺乏实用和实效的沟通技巧及一以贯之的坚持,则难以形成健康积极的沟通生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需要掌握一些简便、易于操作的策略,使其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及性情各异的活态个体时,能快速有效地见证有效沟通的成果,从而为其改变沟通方式注入勇气和信心。

二、有效沟通,从积极聆听开始

积极聆听是有效沟通的起始环节,将师生心灵和情感紧密联结在一起。积极聆听的过程其实就是双方共同建构的过程。其间学生的参与度和开放度取决于教师聆听时传递出的价值信息。教师提问的设计、评价的导向、脸部的表情、肢体的动作推动着沟通的进程。在及时捕捉学生传递出的意义信息时教师应准确“解码”,了解学生内在的真实需求,从而还原事情的真相,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就能有效化解问题的症结。如果随意误判信息,则有可能使沟通陷入僵局。

例如,学校安排各个班级打预防针,一个学生头探向窗外问:轮到我们班打针了吗?教师试探性地回答:对打针你是有些害怕是吗?(正确解读)学生点点头。教师接着说:老师也害怕过。(同理心)你不能接受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引导倾诉)学生回答:出血、死亡。(释放恐惧)教师安抚学生说:放心,情况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我保证。(安慰)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积极聆听源自同理心的建立,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时不是没有依据的胡乱猜测,而应善于察言观色,听弦外之音,教师可用自己的语言重复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求证,这样才能趋同并轨,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这个复述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而是包含着接纳、理解的二度解读,帮助学生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交流时教师一般不直接给予意见,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真正打动心灵的深处。

三、有效沟通,把握“说”的艺术

(一)调节情绪,把握“说”的语气

沟通往往是在发生冲突,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产生的交流需要。有的教师有了平等对话的意识,但是因学生不当的做法或不敬的态度挑战了自己的权威,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于是不自觉地会带上情绪来表达,正话反说、口不择言、盛气凌人的态度造成了矛盾升级,最终导致关系的恶化,从而失去沟通的积极作用。

例如,小天留在教室里默写词语,教师经过他身边,看到他桌上摊着扩词本,显然是在抄而不是在默。如果教师直接批评:“你这是在抄,而不是在默,这是一个不诚实的行为!前面默写的都不算,重默!”根据这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已经可以想见学生哭哭啼啼的样子,最终激化矛盾。考虑到这,教师心平气和地说:“不错,抄也是一种学习。如果明天默写能得100分,下次我们就采用这种巩固方式,省力还高效。如果不能得100分,下回默写可要不折不扣完成了。怎么样?”小天点点头,继续抄写,态度认真许多,也不藏藏掖掖了。第二天默写本下发,小天到办公室,主动提及今天的默写:“老师,我今天默写错了两个!”未等教师开腔,他便说道:“看来,抄一遍是没有用的,下回我还是老老实实地默写吧!”

教师在一念之间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竟收获了学生的主动反思及后续行为的规范调整,并以此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由此看来,稳定情绪,顺势而导不失为上策。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教师不能急于表达不满、指责,上纲上线地给事情定性,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用理智战胜情感,进行理性分析,才能寻找到另辟蹊径、行之有效的做法。

(二)话锋转向,改变“说”的方式

当出现问题时教师认定问题源于学生,交流的习惯是用矛头指向对方,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指责和不满,从而内心自动发起抵御机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T.E.T教师效能训练》一书中指出,用“我+信息”传递时需将非判断性的描述、对教师产生的具体而实质的影响及教师自身的感受传递出来。[2]但是,一味的“我+信息”的叠加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从而导致逆反,所以在此期间还应运用积极聆听的方式加以辅助,这样的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班中有一个学生不喜欢版画课,三番五次借故不去参加,教师与其谈了几次话让她认识到逃课的严重后果,诸如逃课属于旷课,逃课三次,学校就会予以开除。经过多次劝导,学生终于去参加版画课了。但那次因教师另有安排,所以只上了一节课,然后便请学生回到教室去,但一些学生却在外面游荡,其中也有那个不喜欢版画课的学生。得知这一事件后,教师与她对话:

师:听说你这次去上版画课了,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但听说你没有及时回教室,我心里有些遗憾。(我+信息)

生:是小张提议要在外面玩,说回教室没有意思的。

师:哦,其实你是想回教室的,因为他人提议不好拒绝才跟从的。(积极倾听)

生:嗯,但因为当时已经在外面待了一会,怕回教室会挨教师批评。

师:你想中途回去,但是思想上有顾虑。(积极聆听)

生:对。

师:你想知道对待这种情况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吗?

生:是怎么想的?

师:任何事情马上采取行动、及时改正比错到底更容易被原谅。

生:我知道了。

在后续的观察中发现,与以往的拖延、排斥不同,该生从此主动地带好版画所需的材料,逃课现象也不再发生了。

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因“逃课”产生意见分歧时,因为之前教师采取的是用“你+信息”的语言模式,后以旷课处理措施相挟,这些不被接纳的语言将学生推到对立面,使其产生了抵触情绪,学生虽然表面上服从,但并未在行动上有所改观,所以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而后来教师采用了“我+信息”的方式,这也给学生留下了教师善于自省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更乐意接受教师的观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虽然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将教师的真实情绪暴露在学生面前,但是学生是善良的,教师的真诚表达会打动他们,让学生关注教师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分享共赢,优化“说”的效果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他律水平的道德,年长儿童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当成长中的学生有一天不再无条件地遵从教师的指令,而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教师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妥善处理?教师和学生犹如博弈的双方,双方都要极力争取自己的利益,希望影响对方的观点做出改变,这带来的是非此即彼的压倒性胜利。但带来的结果是受压的一方出于不甘心理会产生极大的抵触,而占领上风的一方则产生亏欠对方的补偿心理,这又会产生新的一轮内心失衡,暗藏危机。作为教师而言,处于权力发端的一方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学生则处于弱势一方,他与教师公开对立,需要冒着较大的风险。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此外,一方面教师是认为学生年龄还小,不能清楚、明了地发表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另一方面他们担心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广开言路的结果是无法收拾,所以迟迟不敢放手。这时,教师应相信学生,以真诚的对话建立起利益共同体的概念,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充分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本该属于他们的集体生活中。通过分享师生彼此的想法,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共赢。

此外,诸如把握“说”的时机,避免错失沟通良机,聚焦“说”的内容,避免偏离沟通目标等都是提高教师沟通效能的应然之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唯有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将沟通之技法与爱生之道法实现巧妙自然的高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交流、心灵的契合、情感的融通。

摘要:当下,师生沟通亟须做出改变,变单边为双向、变简省为优化、变无章为有法。有效的沟通应从积极聆听开始。作为沟通的主导,教师应调节情绪,把握“说”的语气;话锋转向,改变“说”的方式;分享共赢,优化“说”的效果。将沟通之技法与爱生之道法实现巧妙自然的高度融合,真正实现思想的交流、心灵的契合、情感的融通。

关键词:沟通,效能,教师与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彤,廖菁.高校学生管理人性化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美]托马斯·戈登.T.E.T教师效能训练[H].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篇4: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那是六年级暑假的最后一天,我看着晴朗的天空,毫不犹豫地出去疯玩儿。没料到,忽然间,大雨磅礴,眼前一片模糊,我绝望地望着前方似乎没有尽头的道路。我在路上狂奔着,豆大的雨点狠狠地砸在我的肩头。不一会儿,薄薄的一层背心已经湿乎乎地紧贴在身上,刺骨的寒意随即钻入我的心里。

“阿嚏!”随着一声喷嚏,我跌倒了,一屁股坐在一滩烂泥中,感到非常无助。

“小朋友,怎么这么不小心,可别着凉啊!”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扶起了我。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未知的恐惧。那时七八岁的我们,被老师家长渲染了太多太多的“怪叔叔”的事例,看着眼前的“怪叔叔”,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 。

“别怕,我不是坏人。”他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这微笑,就像这雨天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我心中不安的阴云,让我心里的恐惧烟消云散,使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他的援助之手。

“这把伞就送给你了。”他将手中的另一把蓝色的伞递给我,我颤抖着伸出小手,像大臣接受皇帝的圣旨一样。“等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把它送给别人。”

我似懂非懂地接过雨伞,赶紧往家跑去。偶尔转过头去,看见那位大叔孤零零地站在雨中望着我,一种感激之情涌上心头。

雨声依旧,这声音不断从心灵深处传出……

这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激励着我,让我一直怀着一颗助人为乐的感恩之心。每当我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时,我都会想到那位大叔,还有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责任编辑 李爽)

篇5:用心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前段时间,笔者给学生做了一次小小的历史问卷调查,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围绕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回答。尽管因为个体差异,答案五花八门,但还是有几个声音的一致性非常高,值得我们老师倾听和关注。

从理论上讲,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转换好师生的角色,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老师们在努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势必更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使历史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施。

第一种声音“希望老师能多采用多媒体上课,最好还能结合一些影音资料。”

学生的这个声音一方面与历史学科的特点有关,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可重演性,也就是说,历史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时空”。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此外,历史知识具体繁多,某些历史概念又比较抽象,这些都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或者不理解、难掌握。而多

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缩短历史和现实的时空差,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四第五单元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时,为了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从而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前的政治状况,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哪些领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和澳门为什么会回到祖国怀抱?“一国两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及其基本含义?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进而高度概括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再比如学习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五四运动》的内容时,也可以配合用多媒体再现当时学生高呼口号,举者标语游行的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感受时代氛围,进而认识当时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

但是,多媒体教学在让课堂更生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

明确,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所以老师首先要明确好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梳理出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的整个思路和教学细节要清晰。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具体情况。要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提问,一个无关痛痒的过渡都挖口心思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或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处心积虑地把课本内容以声、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结果反而扰乱了学生思维,淹没了重点、难点。

第二种声音“希望老师能把课本部分内容适当地与现实相联系。”

不可否认,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现实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从历史教学的角度上讲,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确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看现实,汲取历史的智慧,学会用全面、辨证、客观、发展的历史眼光看待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事物。同时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适时、巧妙地把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同现实问题相联系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在分析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时,老师不妨结合现实中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可以从孔子2555周年诞辰纪念日

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同属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都组织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入手,让学生知道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方面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就是说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但在历史知识联系现实的过程中要避免:第一,直接说教。应该通过历史的叙述来阐明有关的道理,揭示有关的联系,让学生从历史的事物中有所感悟和认识,而不能采取贴标签的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教,机械地加以套用。第二,避免牵强附会。历史与现实通过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来日认识现实,而不能生拉硬拽。

第三种声音:“希望老师上课语言能生动、幽默些”。学生发出这种声音,是因为新历史课本尽管用专题史代替了通史,并用更多的图片资料来吸引学生,但由于篇幅的关系,大多数历史过程、细节被删,保留下来多半是纲纲条条。而现在的中学生多半在影视、电脑、漫画充斥的环境

中长大,教材缺乏生动性是不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工,充分运用课堂语言艺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提到的“生动”,应该是指老师的课堂语言要有感染力,而不能平铺直叙。幽默是一种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既可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氛围,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专题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讲到革命爆发的背景时,老师不如用一个幽默小故事来进行引导:当时有个普通市民不小心掉进了沙俄皇宫边的河里,拼命喊救命,附近站岗的士兵充耳不问,视而不见,最后落水的市民急中生智大骂了一声:“打倒沙皇”,被救了上来送进监狱。学生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理解了沙皇专制下人民的处境。

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确实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的学习气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的质量。但与此同时,应注意适当、适时,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丢弃历史课堂语言所应有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四种声音:“希望历史课多些老师和学生自由轻松的交流。”

学生所提到的“交流”也称为“互动”,也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在某些传统的历史课堂,学生几

乎没有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权利,主要责任是“听记”教师的的“分析”和“思考练习”,或者在教师的 “引导”下“复述”。好的情况下,学生至多是对“分析”和“答案”有所“理解”和“体会”。换句话说,是在重复和模仿他人的 话语,失去了自我,丧失了自我的 对话权。

根据新课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建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 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答不全或答不上;学生发表自己的 观点时,有时会冒出些所谓的 奇谈怪论,教师应该鼓励,继而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 快乐和成功的愉悦。问题回答错了,不一定是学生错了,也有可能是老师错了,所以要慎重对待,错了不要紧,师生相互协商,共同探讨,找出原因,改而正之就是了。严厉训斥和高压政策只能适得其反。

篇6:心灵深处的声音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升旗仪式,而伴随着国旗徐徐上升的,是雄壮而响亮的国歌。

国歌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歌曲了,星期一的晨会上,当这天的第一缕阳光从云缝中挤出来时,广播里的国歌飘然而出,响彻整个校园,整片天空。它似乎在激励我们前进、前进、前进!那是每一个烈士们的灵魂而凝成的、是不可战胜的。

《义勇军进行曲》即为我国国歌了,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想当时,为什么把它作为重要的国歌呢?是因为它结合了当时中国人屈辱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不懈的斗争。中华民族唱着永不言败的歌,相互扶持,迎来了祖国美好的今天。而那些朴素的歌,交汇成一首壮烈的进行曲。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那种拼搏的精神、维护尊严的勇气,还印刻在我们心中。不是战争,不是屠杀,而是积极进取,向着目标奋力前进!

祖国的今日繁荣昌盛。在国际上的地位显着提高,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人们去倾听我们的心声。在奥运赛场上,奥运健儿努力拼搏来的金牌,正是象征永不放弃的精神。当国歌、五星红旗在世界人民面前出现,象征着我们是不可侵犯的,我们的民族是有尊严的!当奥运健儿流下激动的泪水时,是对这一精神品质最好的诠释。

所以说,国歌的确立,是有深刻含义的。在那时,一种精神的寄托,对于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号召我们不能因此而失掉自信心,应该勇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争取自由,相信有一天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

听见中华民族在硝烟中、生活中、赛场上,那种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声音,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万分自豪。

晨会上,国歌的声音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吹响号角,气势磅礴地步入长空,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向着希望走去。

没有巨大的投资,没有世界着名的制作人,没有巨星的演唱,但它仍可以成为非常华丽而朴素的,牵动中华民族心灵的声音。

篇7:倾听心灵的声音

语言,是人表达内心情感的工具。当有人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必有人在倾听。这样,才能完成一次交流与沟通。真诚得体的倾听,会让对方认为你是可以依靠信赖的人,获得对方的信任与好感,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使对方感到亲切温馨。如果你是一个内向又不善于表达的人,那么,就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吧!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听的礼仪,赢得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会是你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绚烂多姿。

一.交流沟通之时,倾听的重要性

有时候,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之时,人们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总希望用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来影响别人。因而总是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没了。抑或在别人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语音未落,他人的恭维声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响起,殊不知过多的恭维会使人生厌。这些,都达不到与人交流沟通的目的。同时,光做一个好的演说者是不够的,还应该做一个好的听众,抑制住急不可耐的表达心情,啊、善于倾听别人内心的表达。给人留下一个知礼仪,讲礼貌的良好印象。

倾听与表达是交流与沟通的两个对立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可以满足对方内心的需要,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加深彼此的感情。反之,对方还未把将

要说的话说完,你就露出不感兴趣的神情,或是,打断对方的话语,这些最容易使对方的自尊心受挫,引起对方的不满,内心的厌恶。西方有言语说:“用十秒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在人们的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中,听的时间要比说的时间多很多。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会倾听,认真的听,可以让你获取必要的情报信息。倾听别人的讲话,从对方的动作,神态,眼神之中去感受对方的快乐与哀愁,喜悦与忧伤,失落与孤寂,激情与活力......让自己与对方一起沉浮,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这样,你就会获得牢不可破的友谊,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对比思考自己要说的话,整理自己的观点,寻找恰当的语句,以完善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人鲜明的印象。倾听是为了个更好的表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爱与之交谈的人,最受欢迎的人,并不是妙语连珠,灵敏乖巧的人。而是那些熟知倾听礼仪,善于倾听的人。由此可知,在交往之中学会倾听礼仪是必须的。

二.倾听礼仪的内容

(一).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倾听之前,必先意诚,意不诚,交流也就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要么不听,要么就带着真诚的心去倾听,而不是强自己所难,带着不情愿的态度去倾听。一旦对方发现你不是真心的去倾听他的表达,一定会感到不愉快,谈话也就会变得尴尬,最终的结果也会是不欢而散。

真正善于交谈,熟知礼仪的人,在倾听之前,必对人抱有尊重之心,用自己的全副身心去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反观那些不知礼仪的听众,听时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身旁的事物,这种方式最上对方的自尊心,让对方无心交谈,更不愿讲心里话。因此,无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得不偿失。最好的倾听方式,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对方明白自己是真诚的倾听,真正理解对方的心情。这样,使对方感受到尊敬和鼓舞,愿意与之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愿意去加深、巩固双方之间的关系!

(二)用技巧帮助自己去倾听

倾听别人讲话之时,必须要真诚友善,尊重对方。同时,还要辅以其他的行为。不少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人际关系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倾听技巧

1.注视说话者,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2.单独听对方讲话,深紫稍稍前倾

3.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的频频点头

4.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她把话说完

5.适时而恰当的提出问题,配合对方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思

6.不离开对方所讲的话题,单可以通过恰妙的应答,把对方讲话的内容引向所需的方向和层次

在对方讲话之时,应该把自己自然柔和的目光注视对方,以便与对方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做,即使你没有说话,对方也会知道你无声的肯定与激励。身体稍稍前倾向于对方,面带微笑,让对方知道你在倾听。在对方谈到要点或是其观点需要得理解和支持时,应当适量的点点头,或是间接的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而且,只需要在关键的地方点点头就可以,不必频频点头,还可以通过一些插话和提问,暗示对方对他的话确实感兴趣,或启发对方,以引起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如果对对方的话题不感兴趣,十分厌烦,那就应该设法巧妙的转变话题,但必须注意方式。当有多人在一起交流时,要学会用目光适当照应在场的其他人,很快的交换一下目光,以鼓励那些内向的人开口说话。恰当地提出问题,以表明自己的倾听态度,并已理解对方的意思。最高明的倾听者是善于向别人发问的人。如与人交谈,能向其请教一些他的专业知识一定会使其自尊心得到莫大的满足。

(三)选择适当的倾听环境

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交谈,以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受个人头脑和当时气氛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倾听。而且,要设法使交谈轻松自如,不要使对方感到拘束,不要预先存在想法,不可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过早地作出判断。最后,当听者的社会地位低于对方时,切忌倾听之时,唯唯诺诺,点头哈腰,显示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因为谈话双方无论社会地位相差多么悬殊,在人格及尊严上却是完全平等的。保持平等的态度才能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三,倾听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与对方进行交谈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倾听,还要善于提问,不能只是一个微笑的木偶。恰当的提问可从对方那里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也可以将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用以打破冷场,避免僵局。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方式。例如,在询问老年人年龄之时,你不能说:“你几岁了?”而应该说:“您高寿?”巧妙的提问,可以让交流的气氛更加融洽,加深双方的感情。增强对方交谈的欲望,建立深厚的友谊基础。

篇8:学会“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关键词:“倾听”;学习;自信

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会学习、会生存,能够正常发展,健康地成长。能否做到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进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学会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帮助他们分析并排除心理障碍,才能让他们正常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一、建立自信,跟自卑说“再见”

何谓自卑?自卑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做出过低的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生活中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不合群,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无法产生兴趣,更无积极参与的热情。自卑之因在于:(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或家长教育的言语或手段不当,使其心灵受到伤害;(3)同龄人的漠视。

找到了产生“问题”的症结,就得“对症下药”来医治。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的处境。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次,为将家庭方面的不当影响降到最低,要与家长多沟通,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再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建立平等友爱的关系。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抚慰他们、温暖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令其走出痛苦、自卑,走向自强、自立。

二、消除逆反心理,建立师生友谊

逆反心理是指以消极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有逆反心的学生,在校对教师的管教产生抵触,不听劝告,故意刁难;在家则与家长对着干,甚至以不当言辞威胁家长。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教学方法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思想僵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分场合地讽刺、挖苦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以成绩的好坏去评价学生,不能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令学生失望直至产生反感。而在家长方面,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学生形成了蛮横不讲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只能听赞美之词而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容易对他人产生敌视的情绪,进而孤立了自己。

由此可见,想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就要建立起团结友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要做到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其次,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心理,并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且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美与鼓励。恰当的赞美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家长方面的问题,教师要有意地多和家长接触沟通,共同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创设融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能正视自身性格中的弱点,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另外,要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让他们能够绚丽绽放自己的生命,能够乐观、从容、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从而使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步消除。

三、减轻课业负担,改变厌学情绪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的心理。厌学的表现:首先,是情绪焦虑,精神压抑,进而导致成绩逐步下滑。其次,对成绩好坏无所谓,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对老师的教育消极应对。那么厌学心理是如何产生的?首先,课程本身过于繁难,重压之下学生难以承受课业负担。其次,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导致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当期望得不到实现,与现实的反差过大,学生便失去了进步的信心。第三,由于以上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限,无法自由发挥,更显学习单调乏味。

这样看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迫在眉睫。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学生以天真活泼的性格,还学生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彻底转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思想观念,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启发讨论、合作探究等开放性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美国教育家J·M索里认为:“有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要使每个儿童至少都有成功的机会”。要适当增加各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只有做到这些,学生才能改变厌学的情绪,信心百倍地驰骋于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9:倾听心灵的声音作文

迎着午后和熙的阳光,我举起琴弓,放置于四根微弱颤动的弦上。舒缓的节奏,伴着小提琴散发出的木质的沉香,徜徉于这午后茶花园的各个角落。花瓣被清风拥抱着起舞,轻柔地拂过衣襟┄┄

“唉,还是这样┄┄”我蹙紧双眉,小提琴从肩上滑落。这首曲子我已练了半个月,娴熟得自己都感到诧异,可是,其中似乎少了些什么。老师曾拂着自己的胸脯,说小提琴演奏者应将灵魂注入每一首曲子,演奏出心灵的声音。可为什么从始至终,我的心灵却从没得到共鸣?

“跟我来。”老师出现在身后,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我不禁一颤。“去哪里?”“跟我走就行。”那个午后,白茶花开得特别灿烂,整条小巷都弥漫着清纯的茶香。我怯怯地跟在老师身后,脚步因忐忑而滞重。

那是一个男孩,清瘦的脸庞上却扬着坚毅的神采。放在肩上的是一把仿木小提琴,看来音质很一般。我不解地看着老师。“这┄┄”

“注意聆听,他会帮你诠释心灵。”

男孩手指按在小提琴上,指骨修长,仿佛专为演奏而铸造。琴声在上下翻飞的琴弦间荡漾,音符衔接得并不完美,可是,我却听见我的心灵在琴声中震颤,顿时安然,似乎船舶停靠在温暖的港湾。

“请问,我可以┄┄”我向男孩伸出手,却发现男孩慌乱地摇头,脸上带着温存的微笑。

“他是个哑巴。”老师猛然将我拉开,附在我耳边说道。

“可┄┄”我大大惊讶于男孩的琴声,更为男孩的缺陷而难以置信!看着我,老师缓缓开口,“一个人的琴声,要在大千世界中磨练,这无可厚非。可是在大千世界中停滞过久,琴声就会被心中的杂音所覆盖,而真正的音乐,在心底。男孩缄口不言,将杂音置之度外,杂音就会被时间的洋流所带走,留下的,便是纯净的心灵。”

“让杂音被时间带走┄┄”我阖上眼眸,彷徊、迷茫┄┄让这些烟消云散吧。我心底的世界,应当这有一片碧波如洗的天穹!我举起小提琴,让音符乘着山茶花瓣,飞遍午后的小巷,这次,我再没有将琴放下。

篇10:倾听心灵的声音作文

然而我变了,自己背叛了内心的诉说。

初中时,我不再画画,不再去那间画室,学习和更有趣更新鲜的事情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画画太费时间,何必再坚持呢?好像给心灵加了一道锁,我没有再去倾听心灵哭喊的声音。

后来有一天,我路过少年宫,站在少年宫大门口,看到往日人来人往的画室空了,叶子都落了,阳光也不见了,天阴冷阴冷的。我突然怀念起昔日的景象,和煦的阳光和浓重的香气。进去看看吧,反正也有空,内心深处说。那声音柔软而明亮,我感到了自己的渴求。画室的门是不锁的,因为总是有人进来练习。我推开老旧的木门,抚摸每一张木桌,刻印上去的花纹失去了光泽,被磨得让人心痛。突然很想在这里坐下,再画一张画,心里隐隐想:为什么不呢,这是我可以称之为梦想的东西。我找到以前的位置,坐了下来。正对着我的架子上,有我以前常画的雕塑。记得以前自己怎么也画不好的人脸,后来老师带我们去公园写生,画大型恐龙的雕像,再回来画人脸,居然画好了。难道人脸和恐龙有什么关系?我一直没弄明白。

我从架子上取了一张纸和一支笔,又重新画了一遍人像,我比来比去,费了很长时间,虽然忘了大半技巧性的东西,但还是画出来了。我抹了把汗,看着那张画上似曾相识的面孔,笑了。我又听到内心雀跃的声音,那个声音在说:又遇见你了。她对我说:我很开心。我告诉自己:你应该继续!

篇11:倾听心灵的声音作文

有人问古希腊大学问家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同自己谈话,就是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人生是由一连串无聊的符号组成。”的确,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光都在很普通的日子里度过,有时,看似很正常的生活,感受上却似走进生活的误区。有点儿浑噩,有点儿疲惫,有点儿茫然,有点儿怨恨,有点儿企盼,有点儿幻想,总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感受占据了内心的思想、生活,而懒得去理清。

于是,我们总是在冥冥之中希望有一个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够在大千世界中坐下来静静倾听自己心灵的诉说,能够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为我们开辟一方心灵的静土。可芸芸众生,“万般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其实,我们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吗?世界上还有谁,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还有谁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呢?你烦躁、无聊的时候,不妨和自己对对话,让心灵进入自己的灵魂中,使自己与自己亲密接触,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问问自己:我为何烦恼?为何不快?满意这样的生活吗?我的待人处事方法错在哪里?我是不是还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吗?生命如果这样走完,我会不会有遗憾?我让生活压垮或埋没了没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还想追求什么?

这样,在自己的天地里,你可以慢慢修复自己受伤的尊严,可以毫无顾忌地“得意”,可以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你还可以说服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说的一段话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说服,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篇12:倾听来自电梯产业的声音

作为建设部首批电梯生产定点企业的领头人,贾振宁多年来一直带领团队人致力于电梯产业,凭借着专业一流的员工队伍和雄厚的技术实力,承接了与电梯产品有关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安装、维修和保养等工作,为国内电梯产业的发展默默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天,笔者在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见到了这位青年管理者贾振宁,聆听了他对我国电梯产业的现状以及电梯企业的服务宗旨和未来规划的阐述。

笔者:您好,贾董事长,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邀请,成为本期杂志的嘉宾。在行业中,您与电梯打了多年的交道,带领着团队深耕于这一行业的发展,定是对电梯产业有所了解,为此请您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贾振宁:在我的眼中,电梯产业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经过电梯人几十年来的努力拼搏,前辈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国内电梯产业的大好前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最大的电梯制造基地、最大电梯拥有量的国家……这些都是业界人士对中国电梯产业的认可,充分证明了中国造电梯产品是值得信赖的。目前,国内市场对电梯的需求量是30余万台,在用电梯将增至160多万台,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令每个电梯人为之振奋的。

笔者:国内电梯市场有着如此好的行情,是否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联呢?

贾振宁:这确实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的电梯需求不断增长,无疑给电梯行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近几年来,国内电梯市场的良好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知名电梯企业的入驻,也为电梯企业自强创新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虽是我国最早从事电梯产业的企业,又是行业内的领头羊,但并未因此傲然自居,而是加强研发力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吸引高精尖技术人才……从各个方面体现产品品质的精髓。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我们上海房屋设备可以为客户营造出“安全、舒适、节能”的乘坐感受,成为国内电梯领域专家。

笔者:刚才提到的“安全、舒适、节能”是当下消费者推崇的,而且我注意到近年来上海房屋设备一直在不断的追求着“安全、舒适、节能”的乘坐感,那么您在领导企业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举措?

贾振宁:电梯行业是一个科技型行业,不仅与节能环保等技术息息相关,还与不可松懈的安全事宜有着紧密的联系。近来各地电梯惊魂的事件发生,说明安全隐患确实存在。有的人说这些事件实属必然并是无可避免的,这无疑是给电梯质量和维保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因此我要求上海房屋设备全体员工在技术研发上,无论是整机还是配件都要非常重视,并且还要大力实施自行研发、自主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吸收世界先进国家电梯技术,加快产品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做好维保,售后方面不能放松一丝一毫,需要按时访问客户,做好客户使用问卷调查,毕竟安全事大。

对于舒适、节能等问题,我们上海房屋设备更是重视有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的研发新技术,并在能量反馈等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此,我筹划制定了节能环保电梯的评定标准,希望能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电梯的发展,我想这也是国内电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笔者:从成立至今上海房屋设备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了,而您接管后的卓越带领对上海房屋设备来说,可以算的上是里程碑式的新开始。想请您谈一下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有何规划?

贾振宁:我是2009年接任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的,多年来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良好的信誉已然在电梯行业内家喻户晓了。在下一个新的征程中,我会继续带领上海房屋设备人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更加侧重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既定战略,保持住持续的竞争实力,特别是在服务上实现差异化的服务。

我相信一个企业自身要实现长期、稳定地发展,必定需要提升它的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电梯行业发展的逐渐扩宽,这就要求电梯生产企业在产能、供应链以及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做足功夫,争取产能、研发、人力、服务的全面提升,做一家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顶级电梯企业,实现我和上海房屋设备人的所有梦想。

笔者:采访之前参观了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 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房屋设备人对于工作的热情, 想必在您的领导下,房屋设备人定是团结一致为共创辉煌而努力吧。

贾振宁:首先,我对公司员工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感到非常自豪,我认为我的卓越是因为有员工的支持才体现出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并肩作战、同甘共苦才换来今天的辉煌成绩。所以,在我的团队中一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我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大家庭中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还能在这里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我想作为董事长的我应该为员工提供这样的广阔平台,这也是我职责的一部分,并为此而乐此不疲。

两个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了,然而贾董事长对电梯产业的执着和激情令我们动容。希望在新的征程里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在贾振宁的领导下继往开来、蒸蒸日上,做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电梯企业。

篇13:倾听心灵的声音作文

“姑娘,上学啊?”

“嗯……”正在搓手的我应了声,这才抬起头好好地打量了做蛋饼的阿姨:及肩的中短发掺杂着几根杂乱的银丝;眼角布满皱纹的脸,在炉子升起的水雾轻烟衬托之下,显出了柔和的暖色;双手极为娴熟地滑个蛋饼的弧度,撒上葱花和酱料……

“姑娘,好了,趁热吃!暖和下身体!”阿姨的提醒,打断了我对她的打量。我伸手接过“美味”,道了声谢,便匆匆走向学校。

寒风毫不客气钻进我的衣领,忍不住打个寒颤。我握紧手中温热的蛋饼,那丝温暖瞬间由指尖流传到全身,似乎消除了寒冷。回头看去,丝丝的轻烟盘绕在阿姨的身边,却又很快地消散……阿姨,你其实也冷的吧!

还 是这样寒冷的天,还 是在那个摊位前,还 是那个阿姨,还 是那样娴熟的手法,还 是那样的对话……

日子天天地过去了,阿姨还 是在那儿,唯不同的是,手好像肿了些,红了些,打鸡蛋的手会微微地发颤……她为何在这样的冬天来摆摊?生活所迫吗?有次我忍不住问她。她说:“也不仅是赚钱,还 想方便你们这些早饭不记得在家里吃的小鬼啊!”我愕然。她撸了下额前的头发,给我解释说:“我有个女儿,像你那样上学时经常不吃早饭,尤其大冬天饿着肚子上学……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摆摊了。现在,她已经上大学去了,我也习惯每天早上出门做早点……我没什么文化,你们可要好好读书啊!”

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临这样的抉择:爱与恨,喜与悲,乐与苦,得与失……当我们左右为难的时候,总有个人做的些事,会让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声音,作出正确的选择。

现实社会让我们提前“成熟”,我们深深地“知道”:路边乞讨的老人、小孩,说不定是来骗钱的;行人道上摔倒的老人说不定也是骗人的……但是,世上总有那样些平凡的人,用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物,就像阿姨样,不能说她有多伟大,但至少她听从自己的内心在做着平凡的事,不高调,不作秀。

“阿姨,个蛋饼!”“好的,姑娘,等等!”红肿的手依然画着最美的弧度。“好了,姑娘,这天气冷,要注意保暖!”“谢谢,阿姨!”……

篇14:倾听心灵的声音作文

当你成功时,你是否欢呼?

心灵的声音,那缓缓回荡的声音,震动着,在警示我们?生活是一道七色的彩虹,有鲜活的橙色,也有厚重的紫;有翡翠般的绿色,也有沉甸甸的靛;有金光闪闪的黄色,也有广阔无垠的海蓝。成功时不必骄傲,因为有陡峭岩石在后面;失败时不必气馁,因为有清澈溪流在眼前;失意时不必抱怨,因为有灿灿阳光在身边。多彩的生活有不同颜色的画笔点缀,不妨听一听心灵的答案。

黄昏时分,在湖边走一走,你会发现垂钓者扛着长长的鱼竿,提着空空的鱼桶,微笑着相互攀谈。也许你会惊讶,他们的笑容为何如此灿烂?其实你无须惊讶,因为他们在享受生活。他们早已摆脱了世俗,在这里回归自然,放逐心灵,为自己留下一片空间。他们有静静的湖水陪伴,有青青的草地相随,有蓝蓝的天空依靠,还有红红的晚霞、叽叽的鸟儿、习习的清风,还需求什么呢?

“生活是美好的,你要学会发现。”这是垂钓者给我们的答案。

清晨时分,在街道走一走,你会发现清洁工使着粗粗的扫帚,穿着脏脏的衣服,汗流浃背,时不时扫扫停停,总是会心的笑笑,然后干劲十足的清扫。也许你会诧异,她为何这么有干劲?其实你无须诧异,因为她在奉献生活。她用自己的肮脏,换取了大众的洁净,为社会贡出一份力量,为他人付出一份艰辛,这就是她的责任。她也得到了回报——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是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比拟的。

“生活是美好的,你要学会奉献。”这是清洁工给我们的答案。

……

篇15:心灵深处的声音作文1000字

世界上赋予我们生命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历史的流淌永远冲淡不了亲情,历史的长河也永远带不走爱。多少次了,我们对自己的父母熟视无睹,连他们每天的穿着都毫无在意过,连他们内心的情感也从未深深地品味过,连他们每次的叮嘱都当成了耳边风。我们可曾想过,有一天,我们也会跟他们一样的劳累,同他们一样地为生活奔波,这时也是否需要一声问候,一杯热茶,甚至是一声呼唤,一个微笑?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事情多么地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却是莫大的关怀与慰问。

我很自豪我有一位好父亲,也有一位好母亲,尽管他们身处远方,却一直将我们挂在心底。天下的每一位父亲,每一位母亲何尝不是这样?但是我却永远感到幸福,因为有爱,因为有浓浓的亲情。

当又再次翻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又跨步向家里走去时,不久后的电话铃声便响起了,声声如清水般滋润着我的心,带来了点点滴滴的清凉。我一接,果真是爸爸妈妈,妈妈亲切的询问让我感到无比的舒畅,爸爸声声的叮嘱让我感到永久的快乐。在这电话架起的桥梁上,浓浓地环绕着如奶茶般的温馨。每次我总能从电话中听到所有的关怀。因为交流,我们的心更近了,爸爸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他们却始终能够听到我心花开的声音,如此的微弱,也如此的动听。

我是一位读书爱好者,每次总喜欢捧着一本书咀嚼,爸爸妈妈也总是很乐意地为我买书。他们总是问我想要什么书,在电脑上为我细心地为我查找图书。每次我犹豫不决时,他们就全都为我买了,也毫不犹豫。他们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要买什么书,我们都帮你买吧。”

篇16:倾听来自新加坡的声音

翟 崑zhaikun@yahoo.co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民 声

4月中旬,我到新加坡开会,仍念念不忘奥运火炬在亚洲的传递。酒店房间里的电视里,西方媒体仍在喋喋不休。但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新加坡学者和民众,则对奥运火炬在伦敦和巴黎的遭遇给予同情,对一些人的顽固思维方式表示不屑。翻阅当日的新加坡《海峡时报》,发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说如果201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青年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也遭抵制,新加坡人估计也会像中国人一样愤怒反击。毕竟,一百多年的西方压制东方的传统,总是让一些西方人对东方人怀有歧视。对歧视的反击实属必然。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新加坡青奥会火炬也遭抵制,新加坡人还是应该保持头脑冷静。

国 声

伦敦奥运火炬接力之后,新加坡资政吴作栋于4月9日会见布什时指出,“西方做法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4月11日,李显龙总理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说,“阻挠奥运圣火传递的行动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激怒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他还说,西方媒体在接收到大量确实信息的情况下,“没有做出理性的反思和正确的诠释,以致煽动性的评论和不实的信息像瘟疫般迅速传播”,希望西方国家能客观认识西藏问题,不要将奥运会政治化。新加坡还公布,总统纳丹将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并观看新加坡运动员有可能夺牌的项目。李光耀资政将参加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于当天返回新加坡,于8月9日参加新加坡国庆日庆祝活动。

智 声

开会期间,朋友给我转来马凯硕先生发表在4月19日《印度斯坦时报》上的文章《奥运危机是印度的机遇》,建议我转给中国朋友,听听智者的声音。

马凯硕是我所熟悉的印度裔新加坡杰出外交官,现在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他的《亚洲会思考吗》和新近的《亚洲新半球》等著作,使其成为当下亚洲最有影响,或最具争议的思想者之一。

马凯硕说,“许多西方示威者相信,通过抵制奥运会或者令奥运会受挫,他们就可以取得巨大成功。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如果他们得逞,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到目前为止,尽管共产党政府继续执政,但中国已经致力于与开放、自由的全球经济融合,正处于成为全球体系“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进程中。想一想,如果中国政府为了回应奥运失败所引起的民族主义反弹,决定不理会世界,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啊。一个对世界封闭的中国,其少数民族的政治空间会更小。因此,那些真正关心藏人利益的人应该希望奥运成功,成功的奥运将反过来继续中国向世界开放的进程”。

另外,马凯硕还提醒中国应学会与“第四维”(即国际媒体与非政府组织所产生的国际公众舆论精神空间)打交道。的确如此。其实,现在一些杰出的中国外交官已非常善于利用第四维了。比如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就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了《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一文。她没有用一个批评字眼儿、但充满感情的娓娓道来的文章,打动了她的女儿、很多英国学生、议员、记者和网民。她在结束语中意味深长地说,“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同 声

一向思想超前,喜欢引领潮流的小国新加坡,向来爱讨论大问题,比如前些年的亚洲价值观,以及目前热议的亚洲崛起与西方的关系等。

马凯硕等人敏锐地意识到西方人对亚洲的崛起可能产生忧虑、嫉妒和不满。他们认为,西方人应该改变心态来适应亚洲的崛起。

一些新加坡的高级外交官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人抵制北京奥运火炬、在西藏问题上惹是生非等,都是西方人对亚洲崛起的不适应症的系列反应。对此,亚洲人应以更宽广的胸怀,努力化解现有危机,预防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亚洲的崛起不应以西方的衰落,甚至是亚洲与西方的对立为代价,亚洲与西方应该和谐相处。

新加坡是个敏锐而坚定的小国,向来愿意做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桥梁和窗口。我想,在奥运问题上,如果我们仔细辨别新加坡从民众到领袖的声音,就会发现,新加坡的判断是正确的,立场是坚定的,做法是得当的。

篇17:倾听心灵镜子的声音初中作文

镜子在许多故事里都是一个有着魔力的东西。《白雪公主》里,王后对着一面四面宽阔,装饰华丽的镜子念着咒语询问她是否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魔镜诚实地回答引发了王后对白雪公主的妒忌,使出浑身计谋最终却成就了公主与王子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太上老君的照妖镜则能一下子照出人与妖的区别;《哈利波特》里哈利在魔镜前可以看到自己最想见的人。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里神奇的镜子,不仅法力无边,但也总能照出人性中可爱、善良的译名,披露出丑恶的译名。其实人的心就是一面镜子。

现代社会,违法乱纪的事时有发生。那些违反国家法律,危害人民健康的人,你说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吗?大多数人其实是明白的,心灵的镜子早就照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丑恶。但是利益总是充斥了他们的头脑,掩盖住了真相,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们才后悔莫及。其实心灵的镜子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只是当你的.心里装满了许多丑恶的东西,让你暂时忘记了他的存在,听不到它在里面告诉你要黑白分明,明辨是非。这时候你迷茫了、你糊涂了,外界的声音太多太大,让你听不到心灵的表白;外界的东西太繁太杂,让你的心无法指引你的眼睛去看你该看的,也无法指引你的行为去做你该做的事。你并不快乐,当你没有跟随心灵这面镜子时,你是空虚的、是一触即碎的玻璃。

后来,你被送进了高墙内,这时候你的镜子浮出了水面了,你听到了它的话:“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它的话简单地只有八个子,却字字都插进了你的胸膛。它的话多么的清晰,怎么当时就没有听进去呢?“人之初,性本善。”心灵的镜子总是明亮的,对你说的话也都是你心灵深处最真诚、最善良的。什么事物经它一照,总能真相大白。

亲爱的朋友们,静下心来倾听你心灵的镜子的声音吧跟着它的脚步走,道路才能越来越宽阔。我们的社会才能越来越清晰。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面魔镜。

童话总是看似简单,语言幼稚。但是却有着深刻的意义。童话中的每个意想也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它对应的原形。

上一篇:法务部职责及任职要求下一篇:藕粉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