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心灵的声音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倾听心灵的声音范文

倾听心灵的声音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有一年,6个失聪的少年在慈善机构的捐助下,来到一家著名的诊所接受治疗。在此期间,负责照顾他们的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几个月过去了,有的孩子恢复的很快,而有的却是希望渺茫。于是,在宣布治疗结果的前夕,善良的露茜为了减轻孩子们得知真相时的痛苦,决定带孩子们去茵梦湖,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清晨,在美丽的茵梦湖湖畔,露茜对着孩子们指指心,指指耳朵,示意他们闭上眼,将手轻轻覆在花蕾上。不久,太阳神升起了,而孩子们抚摸着的睡莲花也都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了。虽然孩子们都紧闭着双眼,但却都能清楚地感觉到花开的那一瞬间,仿佛听见了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孩子们惊喜极了,互相欢快地打着手势。这时,露茜站了起来,微笑着向孩子们打着手势,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

故事讲完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深思与遐想。试想一下,如果那些孩子们没有这么一番奇妙的经历,那么,当他们得知了治疗结果后,某些希望渺茫的孩子,又会是什么心情呢,又将会以怎么样的心情去面对以后的生活,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他们会自暴自弃,成为无所事事的懒人,又或是去做傻事,甚至去死。然而,就再睡莲花开的那一瞬间,这一切糟糕的事便成为了不可能事件。露茜修女就像是天使,她用一种美妙的方式,重新燃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从此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轨道。

倾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其实也就是在倾听心灵的声音。花开本无声,也只有用“心”去聆听的人,才能听见花开的声音,那是心灵喜悦震撼的欢笑声,是点燃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时的火苗的声音。

第二篇: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近日一位高中毕业生在网上发布轻生的消息,然后这位学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最后救援人员在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死前2800字的遗书写满了生前父母对自己的冷淡,即使学习再努力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看不到希望所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父亲感到害怕和恐惧,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最后选择报复性的自杀,歇斯底里地在向上帝控诉着,讨伐着自己的父母。

这个孩子虽是个例,但他的事情却映射出相当多的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许许多多的家庭正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只不过这个孩子选择自杀,以自己决绝的方式来声讨这个世界,然而更多的孩子正在向江边走去,大孩子们正在江边徘徊而已。生命的自由和自主性的丧失,让孩子感觉自己是父母眼中生活和学习的工具。所以,父母所谓的爱是否真的是孩子心中所期盼的那一份爱!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成功便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最高荣耀也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捍卫父母的幸福、权利和地位。因此男孩的自杀就是在警醒着我们与孩子相处时要有一个明确且不可侵犯的界限。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把孩子的荣耀还给孩子,把父母的荣耀还给父母。不要打着爱的幌子让孩子完成你的未竟心愿。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只是在遵循着自己的心去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那些不承认孩子的自主性,试图让孩子来承载人生理想的父母常常会遭遇激烈的反弹,最严重的就是自杀。

男孩遗言中写到:“死了我的心自由了。”“真正的我只活在我心里。”“我宁愿从未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一颗绝望的心,一个被父母的双手推向死亡边缘的孩子,折了的青春,到底该谁负责!他以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的坚决:如果我不能属于我自己,我宁愿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最后一次来证明我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或许在父母的眼里我只是打了孩子一个耳光,骂了他几句,打他骂他那也都是为了他好。殊不知童年的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幼年的创伤是不容忽视的,情绪失控的体罚会造成孩子内心的恐惧,给其留下深刻的烙印,甚至会伴随孩子的成长。因此,对于责罚父母和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时,中国父母的传统式教育造就了大多数孩子的内心是不健全的。时而独裁,时而权威,时而纵容以及时而忽略的教育方式就像把孩子置于水深火热的油锅中一样。因此中国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抹杀孩子的一切天性。在相处的过程中要与孩子之间建立安全的衔接链,在养育过程中要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时期时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把生命的主权还给孩子。

编后语: 这是一篇关于青少年心理危机探索的文章,由畅思教育(北京)有限公司创办人朱老师亲自指导并于2016.6.30日发表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朱老师是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曾赴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中心访学,在青少年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资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又是一年高考季,希望我们各位家长在关心孩子高考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孩子心理的感受,好的成绩虽然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却能飞的更高、更远。

由于此文章写于16年,所以文章中的事例也是取材于16年的事例。而非今年发生的事件。

第三篇:“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读书体会

寒假前最后一天,领到了这本“名师工程”系列丛书之一“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其实,这本书之前我已经读了差不多一半,很喜欢,因为它是助我成长,让我更懂学生,更关注学生心灵发展的一本好书。

本书的作者是李荣灿,他是多家省级教育教学类报刊的约稿作者,2010年6月《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封面人物,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校长》《中国教师》《广东教育》《师道》《教学与管理》等数十家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文章一百多篇。这是一本适合校长和教师看的书,管理、教育、发展是本书撰写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所发生的故事将会助推读者们飞向成功的教育未来。真知源自教育实践,灼见来自探索创新,本书闪烁着作者在探索中的智慧之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点亮了教育航程,值得深入品读和借鉴。乍看行笔轻松,细按方知有情,切切实实教育探索,点点滴滴杏坛感悟,值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学习和借鉴。

认真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书中的各种真实案例,不仅从班主任的角度,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思考,也对当今教育现象做了调查并引发思考,同时,对学校的管理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想法。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不仅要面向个体,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同时,还要面向整体实施班级管理。我想,很多时候,教育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各科任老师,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对教育教学环节的把控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此书,不仅给老师也给广大校长一定的启迪。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更是要关注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带着全新的理念,呼唤展翅飞翔的心灵奥秘。学生需要心灵鸡汤的润泽,才能打开心锁,才能在爱心的呵护下走上光明大道,自信地面对人生。在阅读了大量有关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我明白,只有通过爱的教育,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书中这些一线教师的教育心得,既把平凡的事例整理出来,还包含了深奥的道理。我认为,非常“实用”。相信对我日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一定会多次阅读的。

2015年3月4号

第四篇:生命之趣在于倾听心灵的声音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于丹趣品人生》从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着手,传递古代名士的生活态度,让现代国人找到“零门槛”的怡情养性方式,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就拿喝茶来说,我想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把喝茶当做是一种雅趣了,它是与柴米油盐放在一起。有些人动不动就说,我喝的是100年的陈年普洱,或是那三棵树上的大红袍,这叫炫富,而不是在真正品茶。中国百姓喝茶其实讲究季节,春天、夏天喝不发酵的绿茶,断去了青色,降燥、去火。秋分一过,喝半生半熟半发酵的乌龙茶,恰好介乎冷暖季节间温润的过渡。等到寒冬天,浓浓的红茶,熟普洱,在最萧瑟的季节,用最暖的茶来平衡人跟自然。书中“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这句话也在告诉我们,如果跟随着自己的真正的内心,那么从最简单的喝茶这件事中,也能品出人生的乐趣来。

此外,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

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对应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如今的人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中,所有的事情都以一种快节奏的、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着。我们也越来越以一种机械化的思维去工作和生活,这使得我们在工作中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缺乏真正用心地去感受某些事物,这让我们的心灵变得荒芜、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于丹老师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再忙也不能忘了时时拭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心闲适下来,品味更多的人生滋味,只有懂得悠闲的人才能懂得认真工作,也只有懂得思考生活的人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直接面对着最为普通、最为繁琐的事物,时间长了心中难免感到疲倦,心灵难免会蒙上灰尘,但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上的沟通,只有和群众处出了感情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工作的开展,于丹老师的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要时时拂去心灵上的尘埃,想群众之所想,及群众之所及。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于丹通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

第五篇:生命之趣在于倾听心灵的声音——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生命之趣在于倾听心灵的声音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于丹趣品人生》从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着手,传递古代名士的生活态度,让现代国人找到“零门槛”的怡情养性方式,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就拿喝茶来说,我想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把喝茶当做是一种雅趣了,它是与柴米油盐放在一起。有些人动不动就说,我喝的是100年的陈年普洱,或是那三棵树上的大红袍,这叫炫富,而不是在真正品茶。中国百姓喝茶其实讲究季节,春天、夏天喝不发酵的绿茶,断去了青色,降燥、去火。秋分一过,喝半生半熟半发酵的乌龙茶,恰好介乎冷暖季节间温润的过渡。等到寒冬天,浓浓的红茶,熟普洱,在最萧瑟的季节,用最暖的茶来平衡人跟自然。书中“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这句话也在告诉我们,如果跟随着自己的真正的内心,那么从最简单的喝茶这件事中,也能品出人生的乐趣来。

此外,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于丹通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

上一篇:区域角活动反思范文下一篇:汽修厂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