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2024-04-23

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用目光倾听》是鄂教版五年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课,他通过妈妈对孩子教导的话语,教会孩子应该如何与人交往。通过这样一篇富有哲理的诗文,让我们的读者明白在交流时要给予人真诚。

初次试讲的时候自认为这一首诗歌简短有简单,于是就随意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去读,因为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但是最后问学生:你知道“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吗?”整个教室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可以听见。

课后,肖老师问我:“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回答出来?”我无语。接着,肖老师告诉我,这一篇课文看起来很短很简单,其实在这简单的文字背后却蕴藏许多丰富的内容。他建议我将这一篇文章当做一篇精读课文,好好酝酿如何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领悟、感受字里行间所表露的真诚。不要太过随意。

经过肖老师多次的“打磨”后,我明白了“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真正含义。

1、斟酌肖老师修改的教案,让自己先走进文本,让教案走进我的心里。老师在课堂上不可以“随性而为”。

2、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明白诗歌所要表达的真正的含义——表面是写作者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别人,体现他对人的真诚,而实际上作者是想告诉读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3、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时候,肖老师特意强调作者的意图老师只能够通过教学让学生意会而不是教化。因此,在读完课题以后,我引导针对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怎么样用目光倾听?和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这两个问题。再通过学习妈妈最平常的一句话,在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妈妈真诚的关爱让作者受益匪浅,并心存感激。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让学生理解到作者“真诚”的倾听让别人感受到了他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让倾诉的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呀!

虽然工作了很多年,也很喜欢语文这样一门学科。但是真正的进行这样大型的授课活动的时候,也因为自己平时不是很精于“修行”,出现很多的不和谐的音符。

1、感受完作者给人的真诚胜似春天般的温暖的时候,预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做这样的倾听者或者是你遇到过这样的倾听者吗?”目的是想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但是,却将这环节遗漏。

2、“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这是诗歌中的一个比喻句。老师啰嗦的语言占据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或许更能够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眼睛与心灵是相通的。

3、感谢肖老师不辞辛劳的一次一次的修改教案,在每一次领悟肖老师的教案精髓的时候,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业精于勤”。多次在内心里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要如此的修行自己。

篇2: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用目光倾听》是第四单元《真诚》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教导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

本节课我主要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理解课题、认识作者(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学生对母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诗歌来理解、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特别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感情读文章,通过有感而发让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读给大家听,为了给学生作个引导,师生还采用互背的形式,效果相对比较好,通过今天的教学,再一次感受到诗歌的教学以诵读为主线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篇3: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一、以身作则,树立可感的倾听榜样

教师的课堂倾听,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听话”。“听话”只是通过听觉器官吸收和理解口头语言信息的行为,那是自然赋予人的礼物。而教师的课堂倾听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心里有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

二、兴趣———开启孩子倾听的源泉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语文课堂是否有趣味,对低年级孩子的倾听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做到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将课堂变成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孩子能在课堂上有滋有味地享受学习的快乐,孩子的倾听能力自然得到发展和提高。我在教学《蜗牛搬家》时,最后我让大家扮演各种小动物或童话人物劝蜗牛搬家。在劝说的过程中我扮演小蜗牛。让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说法,看看有没有本领把蜗牛劝的搬家。孩子们不但能倾听其他孩子的说话,而且还能说出自己的办法!孩子们觉得太有趣了,到下课了也不想休息,还想倾听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说的!所以,根据课文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爱上倾听是开启孩子倾听的源泉。

三、多种形式培养倾听

1. 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倾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语文教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并且使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训练和提高。

2. 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

如不定期的家校联系中,学校给家长发的通知、老师转告家长的信息以及家长给学校、老师的反馈信息都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中间的传话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得到了训练。

篇4:新闻眼(用目光倾听)

摄影师用眼睛去发现与讲述。在生活中发现爱和美,在困境和灾难中等待与希望。

也请用目光相信与倾听。

2012年12月7日清晨,在叙利亚阿勒颇附近一个城镇,一名武装人员祷告后抱着儿子走在街道上。(法新社照片)

点评:我们必须爱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这个我们离开后,我们的孩子还将继续生存其间的世界。

2013年1月10日,在南非开普敦北部一个小镇,罢工的农夫和示威者与警察对峙时投掷石块。(法新社照片)

点评:500米难道就是我们之间鸿沟般的距离?

2012年12月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总理府,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后出席新闻发布会时握手。(路透社照片)

点评:过往恩怨,早已原谅,但不能忘记。

2013年1月8日,在纽约举行的美国电影回顾奖颁奖活动中,摄影师拍摄女演员阿曼达·塞褔里德。(路透社照片)

点评:我们总错误地以为生活不是在这里就是在别处。其实,我们只是时间里的过客。

2012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欧盟各国领导人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美联社照片)

点评:世界上有些东西,最有权势的人也要行注目礼。

2012年12月1日,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肯尼迪中心共进午餐后用手机拍合影。(美联社照片)

点评:“你比你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而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时光摧残的苍老容颜。”

2013年1月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上,松下公司北美地区总裁泰勒手拿一个20英寸的4K分辨率平板电脑出席展示活动。(美联社照片)

点评:照片越大,效果越好。

2013年1月4日,一只火烈鸟栖息在德国西部乌帕塔尔动物园。(路透社照片)

点评:作为一只被你驯服的火烈鸟,我无法也不愿再漫天飞舞。

2013年1月3日,在英国伦敦ZSL动物园进行的年度动物清点活动中,一名工作人员手捧一只牛蛙。(法新社照片)

点评:悲剧是,并非每只青蛙都是王子。更悲剧是,没有青蛙相信自己会是王子。

2013年1月1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一名模特参加梅塞德斯奔驰时装周的彩排前化妆。(法新社照片)

点评:没有悦己者,就为悦己而容。

2013年1月10日,在墨西哥城附近一个小镇,医生在流动手术车上为一只流浪猫做绝育手术。(法新社照片)

点评:我只能一再地,让你相信我,真正的流浪歌手,无需情人。

2012年12月28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南部,一名驯象师爬上象背准备前往CHITWAN国家公园。当地将举行为期三天的大象体育比赛。(路透社照片)

点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信任,而不是恐惧”。

2012年12月31日,在苏格兰爱丁堡街头狂欢活动中,庆祝者手持花火写下2013的字样,庆祝新年的到来。(路透社照片)

点评:每个人最终都将证明,时间不仅飞逝,还有加速度。

2012年12月5日,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宫,到访的丹麦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在下车时不慎掉落了一只鞋。(法新社照片)

点评:如果不能优雅地化解失态,我们还可以选择优雅地接受它。

2012年12月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一个雪鹅迁徙聚居的湿地公园,一名父亲将一岁半的女儿抛向空中。(美联社照片)

点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12年12月17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一名男孩等待进入公墓参加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遇难儿童的葬礼。(路透社照片)

篇5: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1、理解诗歌内容,明确写作目的;

2、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3、朗读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4、培养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活动,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真诚。真诚的感谢,真诚的帮助,真诚的劝告,真诚的交流。怎样才能表达出自己与别人交流时的诚意时,请听著名作家金波的一首抒情诗――《用目光倾听》。

二、学习:

1、课题质疑;

2、从第一小节中寻求答案――“用目光倾听”就是与别人交流时,要望着对方,

3、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充分朗读全诗,寻找韵脚。

4、介绍作者金波和诗体(十四行诗)。

5、分小节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节的感受,老师适时补充。

6、进一步熟悉诗体,体会诗歌在表述上的方法。

7、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背诵。

三、延伸:

篇6:《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用目光倾听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

2、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2、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节: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体会诗句平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如“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真诚的目光胜过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等。

2、说说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六、积累语言

篇7:用目光倾听 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儿童诗歌的语言之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妈妈是我们每个同学最亲近的人,妈妈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她细腻、柔和,她的爱无处不在。曾有人这样来赞颂(PPT显示)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妈妈的爱是平常的话。

2、在生活中,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一句话是什么?生交流。

3、那么作者的妈妈对他说了什么话呢?这句话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用目光倾听》。(教师板题)理解“倾听”

4、课前布置预习,查找金波的资料。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5、我们平时都是用耳朵倾听.金波爷爷怎么说用目光倾听呢?咱们去读读诗歌,相信你就会明白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2、检查学生读词的情况,教师予以指导。

3、教师出示朗读课件,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4、指名读。(教师评价或者学生集体评价。)

三、精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

师: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教学第一节。)

PPT: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抓重点词语:最平常。(换词)

2、师: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作者铭记在心,为什么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的2、3节,画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做些批注,写下你的体会。重点交流:

(1)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指名读,谈谈你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探究:平时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专注地望着你,你会怎样?

相反,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

明确: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叫心与心的交流,要想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喜欢和你交往,就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男女生读。

由此可见,人与人交流时,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老师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当中一定会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与人交往的。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倾听!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

(学生齐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1)

千言万语是什么意思?(很多很多的话)

温暖的春天给人什么感觉?(舒服,温馨)生读谈体会。

2)让我们把思绪回到《迟到》这篇课文,出示: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块钱给我。

你从爸爸的目光中体会到他好像在说什么?爸爸的目光传递的是什么?

(是呀,爸爸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我,他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关爱,是亲情。)

3)师:真诚的目光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都有谁与你有过目光的交流的事例?你体会到目光传送的是什么?谈一个事例,读一次“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小结:多么有魅力的眼神!想想刚才我们谈的例子,我们可以用诗的语言来理解真诚的目光:

真诚的目光传递的是——关爱; 真诚的目光传递的是——友好; 真诚的目光传递的是——理解; 真诚的目光传递的是——宽容;

真诚的目光传递的是——(); „„

告诉我,目光都能传送什么?学生纷纷答信任、支持、鼓励、安慰等

4)师:虽然他们此时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的眼神分明告诉你,他们是关心你的、爱护你的、心疼你的、鼓励你的,这种感觉让你如沐春风,心里甜滋滋的,仿佛从你的心底开出了一朵朵“爱”的小花朵,无声的语言更能打动人们的心!(再读: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5)师:真诚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作者始终记着妈妈的话,所以“我”的窗子始终----明亮灿烂(学生齐读,读出感觉)。出示“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 发现了什么、第二个窗子带了引号,那是指什么?(真诚的目光、心灵)(指名读,读出自豪,得意的感觉.)(朗读第三节.范读.配合读.配乐.)

师:我的眼睛是纯净的,我的目光是真诚的。我能用真诚的目光去打动别人,多亏了妈妈时刻教育我的那一句话语,大家齐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6)师:这句话伴随着作者长大,教会了他很多很多东西.到底教会了他什么呢?(指名回答: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别人,真诚待人.)

7)是啊!妈妈的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照耀着我、引导着我在人生的征途上如何真诚待人。指名读(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妈妈的教诲好似指路明灯引领我在生活的海洋里学会“真诚待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齐读最后一节,读出对妈妈的感激。)

四、升华主题,朗诵全文

1、师:课文学到这里,那么谁能说说“用目光倾听”真正含义是什么?(“倾听”,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交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这是真诚和尊重的表现,因为 “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是妈妈对我的爱。

2、师: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目光里更加的地久天长。(配乐,分男、女组,举行感情朗读现场PK赛,)

看看哪组通过读来聆听妈妈的教诲。感受妈妈对我的爱。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交往,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 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 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诚,就有了朋友的关怀; 有了真诚,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诚,就有家人的支持。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 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 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 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钥匙去打开啊!生活在真诚中,会坐如春风。既如此,何不真诚走一生?

师:真诚的与人交往,会拥有更多的朋友,会使生活丰富多彩,人生道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试着用下面三个词语写一段话。真诚 倾听 千言万语

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篇8: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一、重视每一个个体, 用真诚的心态去欣赏孩子

老师的一个要求, 一句表扬, 都会让孩子感到由衷的快乐。而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 每个班上少的有30多人, 多的则40多人, 即使小班也会有20人以上。那么, 当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的时候, 往往关注的是整体, 或者大多数幼儿的情况, 爱说话的性格活泼的, 或者调皮捣蛋的往往都能让老师印象深刻, 而另外一部分, 则是不在这两种孩子之列的, 他们的性格沉默, 不爱表达, 不合群, 往往会被老师忽视。因此, 必须从重视每一个个体开始, 用真诚的心态去欣赏孩子。

户外活动中, 一群孩子蹦跳着在大树下面玩树上掉下来的花朵。女孩子有的烧花“饭”, 有的做花“馒头”, 男孩子们正在合抱大树的树干。一阵风吹来, 从树上又掉下许多花,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欢呼雀跃地喊着下花雨了。唯独一位文静内向的女孩悄悄地拉着老师的手, 指着一朵被蜘蛛丝挂着的花, 轻声说, 有朵花在荡秋千, 老师没有及时告诉其他小朋友, 而是表扬她观察仔细, 说得好听, 同时鼓励她大胆地去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她的发现。女孩在老师的鼓励和小朋友的赞赏声中获得了愉悦, 同时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进而增强其自信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 逐渐地能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活动中会举手发言了。

二、关注细节, 用相信的力量去欣赏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从来到这个世界, 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小宝贝, 家里一大堆的大人围着这个小公主、皇帝转的, 别说让孩子开始学着自主, 主动去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了, 就是孩子想做, 家长也肯定是摇头拒绝的。《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与要成人的呵护和照顾, 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养成依赖的不良习惯, 形象起独立性、主动性的发展。”由此可见, 幼儿教育不但要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 而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会生活, 学会自理。

中班的幼儿已经要尝试做值日生工作, 大班时每一位幼儿都渴望做值日生工作, 他们希望自己能完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更要抓住这一教育机会, 进行引导。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能力, 提出不同要求, 放手让孩子们去做, 如大班刚开学, 每日每组都有一个值日生, 老师对能力强的幼儿要求将自己组 ( 正常每组8人) 里物品按照人数一次性发放, 如果有人请假自行减去后发放; 请能力弱的幼儿一一对应或分次发放, 每个幼儿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成功。看似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环节, 蕴涵着许多教育内容。老师要通过这种日常生活活动实践, 让幼儿在获得成功的同时, 也满足了幼儿的“服务需要”。还可以体验家长老师工作的辛苦, 教育幼儿学会感恩, 体谅别人, 逐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善于发现, 用寻宝的热情去欣赏孩子

用诗人的话来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到人间的天使。因此, 我们有理由去爱每一个孩子。有的孩子性格开朗, 惹人怜惜, 而有的孩子调皮可爱, 让人喜爱, 也有的孩子, 提起来的时候, 会让人说不出他到底有什么特点, 而这种孩子往往就是最容易被忽略掉。要知道, 被冷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教师要处处有意识地寻找、挖掘、反思班里有没有被忽视的孩子。

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护, 他们有希望自己被同伴和老师认同与接纳的心理需求, 因此, “省心”的孩子不能被老师忽略, 老师要有意识地处处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哪怕是在所有人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新学期开学, 班上来了一位看上去性格很内向的孩子, 开学的两周内几乎没有听到过他一次大声的说话, 很少参与同伴的任何自主游戏活动, 有时如果不是清点人数, 或者刻意去找, 真的想不起班上还有这么一位。经过观察, 笔者还是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闪光点, 每一次吃饭, 都是认真将饭菜全部吃完, 桌面地面很干净, 碗筷放得很整齐。虽然这在许多孩子身上也有这个优点, 也完全可以有这样的习惯。但老师还是在一次午饭时, 特意对这孩子进行表扬, 表扬后, 这个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种表扬对大多数孩子来说, 也许只是短暂的愉悦, 可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意义完全不同, 他的归属需要得到满足, 从此, 这个孩子先是愿意与老师交流了, 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尝试着与同伴交流。教师要懂得尊重幼儿, 走进幼儿的心灵, 洞察孩幼儿的变化, 及时发现幼儿的亮点和长处。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 不但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以及寻宝的热情, 去观察和欣赏每一个孩子。

幼儿教育是开启一个人通向成长的大门, 重视幼儿心理发展就是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在文中提倡在《指南》背景理念下, 要求教师以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和鼓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 “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 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形成使其终生受益的生活能力, 和文明生活方式。”以孩子的切身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关爱和欣赏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孙兴兴.怎样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成长[J].才智, 2011, 61 (21) :108-110.

[2]张泽科.插上幼儿活动的腾飞翅膀[J].教育科学论坛, 2011, 21 (04) :69-73.

[3]费甜, 郑信军.幼儿教师应确立生活化的课程观[J].科教导刊, 2011, 21 (01) :42-43.

篇9:用一世目光凝望你

那还是在旧中国的上海。

他当时在艾多亚路上的一个影楼里当伙计,工作的内容很单调——每天在繁华广场的拐角处,支起那种笨重的蒙着黑布的外拍相机,按照路人的要求,按下快门,留下一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

隔街相望的二层小楼上,住着留刘海儿头型的她。大多数时候,她面前都有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正在她手下徐徐绽放开来。他看不到她在画些什么,只是,画上的色彩让他知道,那一定比自己拍的黑白照片好看。那绚丽的色彩,不知什么时候,就在他的心间绽开了一种别样的情愫。

她所在的女子画院,在那个年代是有钱人家子女才能去的学府。他了解到,为了学画,她千里迢迢从济南来到上海,就住在紧邻影楼的房间里,那是她姨妈的家。

渐渐地,他习惯了通过镜头搜寻她的身影,只是悄悄去看而已——一个卑微贫穷的小青年,哪里有勇气与那么高贵的她四目相接。更多的时候,他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欣赏她——先调转外拍机的方向,再钻进蒙着的黑布中,对准她,细细地调焦,然后拉近,再拉近,终于看清了,但也只是她的侧面,而且,相机的成像是倒置的。但他已经很满足——除了这样,什么时候他才能够如此大胆地看着她呢·

这天,他蒙在黑布下面,正专注地看她画画,突然,镜头中人竟转过脸来,朝他盈盈一笑,仿佛一朵嫣然含笑的鲜花。他难以置信地揉揉眼,再看镜头,果真是她!他惊得急忙调回镜头的方向,心仿佛被清风拂过,泛起一片涟漪。他很想却又不敢再回头去看那张笑脸。

终于有一天,他百无聊赖地斜倚在墙角,等客人上门。一个穿旗袍的女人领着她走来,说:“给我们桂容拍一张相吧。”他触电般地跳起来——桂容·原来她叫桂容!多好听的名字啊。他如小鹿般手忙脚乱地操作起来,平日里熟稔的拍摄步骤,此刻错乱得毫无章法。

带她来的正是她的姨妈,只听她姨妈说:“听说你是影楼里最年轻、技术最好的摄影师。一定要把我们桂容拍得漂亮些,这张照片是要寄回她家里,给她提亲用的!”

顿时,仿佛天空暗了下来,他心中的失落感犹如乌云密布,滚滚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拍完照,她的姨妈递过一张纸条,对他说:“我们最近要出趟远门,你记着,照片冲洗出来以后,按照这个地址寄去。”

“好。”他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济南市昌平路78号,这个地址他在心中默念了无数遍。突然间,一种冲动在他心里滋生:难道我就不能把她的照片变丑一点儿吗,这样提亲就不会成功了吧·

为了这张照片,他在暗室里熬了几个通宵,看着她的倩影在显影液中渐渐清晰:那弯月一样的眼睛、会笑的鼻子、绸缎般的黑发……她在他眼中像仙女一样,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亵渎,他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自己怎么下得去手·

最终,他还是咬了咬牙,调淡了灯光,加重了漂洗剂量,一个怪模怪样的人形就此显露出来。

把照片投进信箱的一刹那,他突然有些后悔,甚至为自己的自私感到害怕。他也无法断定,就算如此算计,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未来。

日子一如既往地过着,而他却陷入自责中不能自拔。终于,在某个清晨,他在街角喊住了她,决定将自己可恶的行径和盘托出,请求她的原谅,并接受她任何方式的诅咒和責骂,然后,远离上海这个大都市,永远不再出现。

他一股脑儿地将心底所有的话都说了出来。对她来说,一切是那样猝不及防。他丝毫不给她插话的机会,说完了,他低垂着头,等待接下来电闪雷鸣般的奚落和指责……

不料等了半晌,没有动静。他抬起头,见她正捂着嘴巴,哧哧地笑。她红着脸说:“谁让你把我照得那么丑,赶紧重新给我照一张,算是赔罪吧。”

一刹那,他所有的顾虑一下子散去,如阳光透来,照亮了他的心。

原来,她本来就不同意那门婚事,对方是官宦子弟,她不喜欢他。受过良好教育的她知道,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世事瞬息万变,那个男人根本不是她的需要和依靠。想起他刚刚说喜欢她的那些话,她越发羞涩起来……

此后,他骑着脚踏车带她去黄浦江码头、乡间的小桥,绘画写生;带她去看黑白胶片的电影,给她讲英国的“绘画主义摄影”……她惊讶得久久合不上嘴巴,一个在上海滩毫不起眼的小青年,竟然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她也给他讲中国的淡墨山水和西洋的调色,讲毕加索、张大千……

有一次,她指着相机问他:“焦距是什么·”他一时也解释不清,就打了个比喻:“焦距,就好比无论你离我多远,我都可以看得见你。”一句话,说得她脸上红霞飞舞。终于,曾经混沌朦胧的情愫似雾一般散去,那扇感情的大门轻轻在两人心里打开。

不久,她的姨妈收到了济南那个男方退亲的回信和那张“丑八怪”的照片。一份与达官贵族攀亲的姻缘破灭了,姨妈盛怒之下来到影楼大闹了一场。影楼老板深知得罪不起这位有些背景的邻居太太,于是,把他辞退了。

恋人失业,她用自己的私房钱给他买了一台崭新的外拍相机。他辗转到了另一处街道景区,摆了个摄影摊。这里虽然没有教堂那种别致的建筑,但在这条街道上,快乐的他们还是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姨妈终于知道她恋爱的事了,愤怒是不言而喻的。姨妈扬言:“年底一定把你送回济南。”那是一段让人心灰意冷的日子,看着她像头被困住的小兽一样极力挣扎,他不止一次含着泪问她:“阿容,我们结束,好吗·”她凝视着他:“要是那样的话,以后还有谁带我去看教堂,给我讲绘画和摄影·”

有一天,一群青帮痞子冲到他的摄像摊前,不由分说一阵打砸。他心里明白原委,也不争辩,紧紧搂着相机,倒在地上,一心想着,只要相机能保全下来就有希望。恍惚间,他听见那些人狠狠骂道:“穷瘪三,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养活一个千金小姐·”

这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他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现在最应该做些什么。

分别时,他搂着她痛哭:“阿容,等我3年,3年后,我会在上海开一家最大的影楼,用刚问世的彩色胶片给你拍照,我要亲自去你家里,求亲娶你!”

她不假思索地答应:“好!”

他去了香港,揣着她给他的100块大洋,那是她所有的私房钱。她没有去送他,因为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开着洋车来接她,然后在神圣的教堂里为她戴上闪闪发光的钻戒……还有,那台能照出彩色相片的相机,镁光爆闪,会为他们的婚礼留下最美好的瞬间画面。

3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她的期盼没有实现。又一个3年过去了,她朝思暮想的人仍然音信全无。这期间,姨妈将她送回了济南,可她想,他会来上海找她的,于是趁家人不注意,又只身逃到了上海。

她靠着教小孩子画画,勉强维持着生计。最后,她辗转打听到关于他的一些消息:有人说他乘坐的去香港的船遇到了台风,船沉没了,一船人连尸体都没有找到。也有人说,在马来西亚见到有个替人拍照的小青年,但不知是不是他……她开始后悔放他走,后悔在意那些虚无缥缈的虚荣。

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曾经阻碍他们婚姻的门第鸿沟,全都改变了。

又是几年轮回,她纯真妩媚的容颜,渐渐老去。一天,有人上门提亲,说是有个丧偶的军人,看上了她。她想了想,答应了。那时“文革”已经开始,她出身不好,知道如果没有“靠山”,她可能熬不过这一关。

军人比她大很多,退役后常常生病。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加上军人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只好四处奔走,贴补家用。好在,上海慈善总会每个月都会送来一笔数目不菲的钱,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军人在70岁那年,离她而去。她也到了风烛残年,因为期望叶落归根,她回到了老家济南。

这天,她在门前闲坐,有辆轿车开过,停了下来,接着是一声轻唤:“阿容!”她全身颤抖起来,今生只有一个人这样唤过她。抬起头,明艳艳的阳光下,一位老者站在不远处,凝视着她——50年前的情景,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那年,他登船出海后,遇上了台风,船沉了,他却抱着一根木头随波漂流,后被路过的船只救起,糊里糊涂地到了马来西亚。在那里,凭借熟练的技术,历经波折,他终于成为当地一家影楼的老板。期间,他不断托人找她,但战乱的炮火早将上海的艾多亚路夷为平地。当时信息闭塞,想找一个人,谈何容易·直到10年前,他才辗转回到上海。

她呼吸急促,突然拎起拐杖打了过去:“既然回来10年了,为什么不来找我·”

他兀自站着,不躲也不闪:“看到你已经结婚,怕打扰了你……我能做的,只有托慈善总会每月转给你一些钱……还记得我曾说过的话吗·无论多远,我都可以看得见你……”

她手里的拐杖落在地上。原来那些爱,一直不曾走远。她再也忍不住激动,泪雨滂沱。

这位阿容,是我母亲的继母、我的外婆。他们重逢的那一年,他成了我的外公。

平生第一次做新郎,他邀请我们去他在上海开设的影楼欢聚。这座富丽堂皇的影楼,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大厅,四壁用同一个女子的黑白照片装饰起来的。女子或媚、或笑、或愁、或奔跑、或娇嗔、或凝望……来往影楼的顾客无不被这些照片所打动,不由自主地追问:“照片上的女人是谁啊·”

影楼服务员的笑容格外职业:“老板讲过,有人问,就說她叫‘阿容’。”

我也曾问过我的新外公:“外婆当时已经结婚了,你为什么还在等她·何况,你们都上了岁数,就不怕等到最后的是个未知数·”

外公说:“生命中,每个人都是彼此的过客。那年,我遇上了她,就注定让我一生都只凝望这一个人。黑白照片虽然没有绚烂的色彩,但它历尽岁月而不会失色,就像我们这一辈子的经历。”

篇10:用目光倾听 金波

用目光倾听

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1、“倾”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斜,歪 ②趋向 ③倒塌 ④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 ⑤用尽(力量)“倾听”应选()种解释。

2、“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妈妈一句话”是指。“教会我生活” 是指。“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的意思是。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⑤

2、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篇11:用目光倾听练习题

词语万花筒

例:交往交流交谈

真诚________________温暖________________

明亮________________传递________________

照耀________________爱慕________________

音节魔法师(照例写词)

例:meili——魅力美丽

qingting——()

yanhua——()()

zhaoyao——()()

篇12: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准备:教师:网络查询“金波”的有关资料

学生:将诗歌读熟,查找理解“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7个词语;查找“金波”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理解诗歌把握思想感情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

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让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

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学生美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感情所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再读诗歌 背诵诗歌 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男女生比赛背诵

小组背诵

朗读文章 你想怎样读这篇文章?你为什么会这样读?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都来聆听你对母亲的爱。

评选出经典的文章,找出本组朗读最好的人来读,读给大家听 小组间有感情地读自己收集的文章

写一写 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将自己所学的内容结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文章展现出来)

文章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你最喜欢谁写的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作业 把自己的写的诗歌或文章读给妈妈听.

联系生活中哪些人说过这句话,引导学生明白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有深刻的道理。

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交流“金波”的作品 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跟小组间的成员进行交流,把你喜欢的诗句画下来、记下来。 小组间谈谈感受

(交流感受让学生全面的理解诗歌)

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积累语言)

朗读自己收集有关母爱的文章 你想怎样读这篇文章?你为什么会这样读?

评选出经典的文章,找出本组朗读最好的人来读,读给大家听 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都来聆听你对母亲的爱。

写一写 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感谢用诗歌、一段文章表达出来,回家读给妈妈听,好吗? 将自己所学的内容结合生活事例形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文章展现出来)

文章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作业 把自己的写的诗歌或文章读给妈妈听.

联系生活中哪些人说过这句话,引导学生明白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有深刻的道理。

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

篇13: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

一、大爱无疆

翻看古今中外每一位教育大家的开拓之路都能找到一个共性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你是高官贵族, 还是黎民百姓;无论你是身体健全, 还是肢体残疾, 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们教育者都要一视同仁。教育对人类而言, 如同太阳一样, 它应该向阳光一样公正、透明, 尊重每一个生命体。教师要洞察学生眼里的世界, 去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 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从而来引导每个学生进步。对每个学生都不挑剔、不放弃, 运用教师的智慧帮助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从体验走向成功。只有这样, 每个教师才能真正享受教育的成功和快乐。

二、大爱无言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 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 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 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 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 广大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 凸显自己的人格魅力, 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 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 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亲其师, 信其道。”大凡成功的教育家, 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最有魅力的。他的一生大多在游历和困顿中度过, 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 他的身边总是跟着许多学生, 有的学生甚至终身陪伴其左右。即使在他死后, 学生们还在他墓旁搭起草房, 守丧三年, 分别时都痛哭流涕, 难舍难离。子贡不忍离去, 独自又住了三年。教师, 原本就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职业。教育者, 内涵其品格、修养、学识、才能以及自身的感情, 外显其行为个性和教育教学的风格, 形成教师独特的魅力。有魅力的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大爱无悔

作为一名教师, 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会思维的个体。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 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让知识的泉水流进每个学生的心坎, 使学生明白“课堂小天地, 天地大课堂”。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想教师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说话不仅是语言技巧, 更应该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 对所教知识的精通, 对相关知识的旁征博引, 融入个人的语言, 自成风格。如有的教师风趣幽默, 谈笑风生;有的教师沉稳老练, 语言精练;有的教师激情满怀, 富有感召力……等等。这样的教师必定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住, 学生上这种教师的课, 才是在求知过程中真正享受知识, 感受快乐, 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 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 听课的教师们都忘了记笔记, 听得入了迷。课后, 人们问那位历史教师,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 可以说, 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 则花了十五分钟。”

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 这样的准备就是一生与书籍为友。

对我们教师而言, 教育不只是职业, 更是事业, 是我们教育者一生的追求。作为教师就是要终身学习, 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使自己的知识活起来。

篇14:用教育的目光看教育

非教育目光看教育,看到的是分数,而不是分数背后的人;是教育的局部而非整体;是教育中偶然的过错而非教育的优点;是教育中的事而非教育中的人……如此地看教育,教育便仿佛什么也不是,而且还巴不得向教育吐几口唾沫还要踩上几脚。有人认为:“每个教育人,当你眼里只有钱的时候,看不到教育;当你眼里只有教育的时候,看不到学生;当你眼里有学生的时候,什么都会有。”这才是用教育的目光在看教育,这样才能看到教育中的“人”,看到“人”的成长而非毫无生气的数字。

用教育的目光看教育,看到的是教育的星空。曾经以为,只要埋头苦干,那成绩自然令世人刮目相看,然而,长期的埋头,却让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摔了不少跟头。当跌得鼻青脸肿后,抬头一看,不但方向错了,连教育的星空也变了。网上曾报道过一个徒步回家的孩子,当自己明白过来时,已经朝自己家的反方向走了一千多公里。他的埋头前行就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代价。不时仰望教育星空,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信念。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真正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不断地奔跑和攀登,去实实在在地探索教育的奇迹,攀登教育的高度。曾经以为,教孩子读书识字,会做几道数学题就是教育,当用教育的目光看教育时,才发现,教育还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道德、责任、良善、价值观、生命观,必须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地去看待世界、对待人生,并能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知道,我们的教育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生命、社会,不全面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涯、生长,那么,我们便始终只能与应试为伍,与分数纠缠不清,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有着“两只脚”的书橱,是整齐划一的“赝品”。

教育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教师而非所谓的物质载体。教育者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而后才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去改变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学习与生存的方法。没有这样的“看见”,教师的作用就只能沦落为让学生做简单的重复训练,而忽略了对创造性的培养。同样的,教育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才会循道,才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才会顺性而为。如果没有教育的目光,那么,一切都可能会瞎起哄,跟着胡乱吆喝。我们唯有像李镇西、张万祥等老师一样,把优秀当作习惯,“保持淡定的心态,就能带着一颗平常心和学生一起进行心灵的舞蹈,和学生一起放飞教育之梦,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和教育带来的快乐!”

用教育的目光看教育,才更能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主体。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一个学生引向人生幸福的大草原,把每一个学生引向道德的高峰,即使达不到高峰,也应仰望道德的高峰。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没有教育的目光,永远看不到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特殊秉性,看不到学生的灵魂,自然,也就无法感召学生的灵魂,无法把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血液中。

看清教育,我们才能看清每一个学生,哪怕他是上智或是下愚,是大勇或是无勇,是刚强或懦弱,他都是一个发展的个体,是可造之材。有这样的眼光,我们才能发现,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让他真正成为一个人,一个大写的能立于世界的人。蒙台梭利说:“最大的危险在于我们的无知。我们知道如何从牡蛎的贝壳中寻找珍珠,知道如何从矿山中寻找黄金,知道如何从地球的内部发现煤矿,但我们却不知道和不了解儿童进入我们的世界延续人类时隐藏于他们内部的精神胚胎与其创造的能力。”(《有吸收力的心理》)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让孩子的“精神胚胎”不断地发育,不循着他们的“精神胚胎”的各自特性去给予应有的土壤和合理的教育营养,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变味,严重忽视对他们的创造力、思考力、智力、品行、生命等方面的教育。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当学生与我们的“教育”相悖时,便实施惩罚。而今天不少的教育惩罚,又都变了味,变成了教师的泄愤,学生稀里糊涂地被惩罚。我们唯有充满人性地引导学生,激励他们,让他们学会不断提升自己,在离开学校后依然能保持学习的势头,依然能从社会中,从周围的环境中去吸收于自己生命成长有益的“营养”,不断为自己增添“石头”,让自己幸福生命的金字塔不断增高,从而让自己巍然屹立。

用教育的目光看教育,实是让自己通过有智慧的教育实践,而拥有教育的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透视镜,真正看清教育的规律,并融入自己的教育智慧,尊重和遵循教育之道,让教育为每一个孩子奏响生命的凯歌。

上一篇:外交文书下一篇:瑞恩的井读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