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唤醒心灵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用爱心唤醒心灵范文

用感人事迹唤醒他的心灵

龚莉莉 14041119 南口学校

案例背景: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的学生,让他们独自面对班级这个小集体,会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作为班主任,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案例的基本情况:

班里有学生反应:中午上学时,徐xx同学趁着班里没有人,就去翻其他学生书包,但是班里没有人丢东西。我也认真观察了几次,中午最先进班的同学都不是徐xx。有一次,学生送我一袋三角板,是粉红色的,上面印有米老鼠图案非常漂亮,我就把它放在了讲桌上方便使用。可是第二天,三角板不见了,只留下空空的袋子,当时我想会不会是徐xx拿的呢?徐xx是个个头矮小,性格内向的小女孩,下课时很少出去玩。 解决过程:

我发现三角板丢了,没有说什么,在下午课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郑冬花是江西上饶影城的一名保洁员,从2003年开始,10年间她共捡到36万余元现金和物品,相当于她10年工资总额的4倍。虽然月薪仅千余元,面对伸手可得的钱财她却从不动心,每次捡到的钱物都如数交给失主或影城失物招领中心,价值小的有不值钱的钥匙扣,价值大的仅一个包就有12万多元。可郑冬花看来,钥匙有时比钱包还贵重,“没了钥匙可怎么回家呢?” 记者20日在上饶影城见到郑冬花,瘦小的她正拿着扫把钻进一排排座位中,娴熟地将各个角落的垃圾清扫出来,细心地检查每个座位是否有观众遗忘的物品。仅仅几分钟,一个百人影厅就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

10年间,郑冬花捡到最多的是手机和钱包。2011年9月,一对夫妻看完电影,忘记把背包拿走。郑冬花捡到后立即交到影城办公室,包内有现金12.8万元,这是失主准备买新房的首付款。下午6点多钟,郑冬花下班了,夜色中她骑着单车急忙往家里赶,记者跟随她穿过一条羊肠小路来到她的家,简陋的房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回家后,她需要照顾患有糖尿病的丈夫和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她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重活和累活。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郑冬花对捡到的钱物从未贪图过半分。“别人的东西就是不能要。”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让人感受到她的真实和善良。

故事讲完了,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郑冬花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做好事的人。”、“他心里想着的不是自己,而是丢东西的人。”、“不贪图富贵的人。”、“善良的人”„„

“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的精彩,这种行为称为“拾金不昧”,他一颗金子般的心,诠释着诚信的真谛。如果有这样的人在你们身边,你们会喜欢他么,为什么?”

一位同学说:“我肯定会非常喜欢他的,他会在我困难时能帮助我,会给我带来快乐。”

另一位同学说:“我也会非常喜欢他的,我要向他学习,多帮助同学,多做好事。”

徐xx也抢着说:“我曾经丢过一件漂亮的衣服,被同学的妈妈捡到了,在上学时还给了我,从那以后我会经常去他家玩,阿姨经常给我们做好吃的,我非常喜欢他。”

„„

我接着又问:“如果你捡到了东西会怎么处理呢?”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还给丢东西的人,有的说找不到失主就交给警察,有的说把东西交给居委会,有的说交给老师等等。

“如果你发现别人的东西你特别喜欢,非常想拥有它,你会怎么办?”我追问道。

“让妈妈买给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把零用钱攒起来去买” „„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办法,大家想想,如果你没有钱买这样东西,而且家长觉得它没有什么大用途不给买,你能不能把它悄悄地拿过来占为己有呢?”我说。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有的说拿别人的东西犯法,会进警察局的;有的说那样做就是小偷,小偷是最讨人厌的;有的说丢东西的人会很着急的;还有的说偷东西如果被人家知道了可能会挨打的。只有徐xx红着脸不说话。

通过徐xx的表情可以看出今天的教育目的达到了,于是做了最后的总结:“同学们真是长大了,能够用自己方法合理地处理一些问题。老师相信,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同学们会以郑冬花阿姨为榜样,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不偷不抢,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学生。如果谁还有些想话想单独跟老师说,可以在课下到办公室找我,我期待你的到来。” 课下,徐xx到办公室找我,把三角板还给了我,还主动承认了错误,并向我保证今后要做个助人为乐的人。我没有责怪她,反而奖励了她,表扬她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相信她以后会做得更好。 反思与对策:

回首我对这同学的教育历程,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中。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对待小学生的犯错,如果一味地居高临下的说教,反而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你一味地去训斥,效果不一定好。如果你为该同学留有空间去思考,在同学面前为他保留一点面子,让他自己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行们,我们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要注意说话的细节,把爱送给每一位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弟弟、妹妹,爱自己的亲人。爱的阳光沐浴每个学生,象火把照亮学生前进道路,象一面旗帜激励着每个孩子奋发向上。爱把学生的悲伤赶走,把欢乐带给学生;爱把学生的孤独驱走,把温暖赐予每个学生;爱把学生的心灵的窗户打开,幸福之花盛开每个学生的心间。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善解人意、亲切友好,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当他们犯点错误,不要惩罚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学会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用同情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解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爱心温暖鼓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那样教育就像春风细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他们必将成为未来的主人。

第二篇:用声音唤醒心灵的感动——做一个朗读者

《人民教育》2010年1月

作者:薛瑞萍

“你已经学会阅读了。” “可是,我还是喜欢听你读。”哈娜(电影《朗读者》中的女主人公,编者注。)的话让我一时泪流满面。“娑婆世界,耳根最利”。“决定人成为什么人的,是他看到的东西更是他听见的声音。”人们对于耳福的追求是多么孜孜不倦啊:买房子购音响,MP

3、MP4不断升级换代,满大街都是神情恍惚,让你很为他们安全担忧的耳机一族,然而这些沉醉的人群中,有几个留心寻觅过文学的声音,有几个能够陶醉于文学的声音?是的,这样的朗读和对朗读的倾听,大多中国人已经不需要了。一个小沈阳就足以让大家笑翻天了!中国人在审美、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高级需求早就淹没在物质追求与低级趣味的滚滚洪流中了。

然而朗读——《朗读手册》(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著,编者注。)的作者说,朗读是让孩子热爱阅读的唯一而重要的方式。

朗读还是提高学力的最好途径。默读看不懂的,通过朗读却能够听懂,这很奇妙。第一,因为朗读,默默硬读的艰难和生涩得以消失或者缓解,连贯流畅的朗读,让文意和思维变得连贯流畅;第二,语调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富于乐感的朗读更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能够为你的理解提供强大而温暖的助力。第三,人有一个特殊的器官,能在听话的时候进入讲话者的思维,感应讲话者的思维。如果父母、教师所读的东西是自己深刻理解、深深感动的,这种理解和感动也可以传染给孩子。

朗读是培养高级语言能力的途径。人学会说话,是用耳朵自己听会的,而不是父母教会的。语言能力是分档次的,文学化语言、抽象语言等高级语言是儿童进行学习的精良工具。3岁之前的海听让孩子自己学会说话,拥有了基础语言

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心愿和诉求,实现交流和沟通。要让孩子具有高级语言能力,拥有高级学习工具,就得让他们海量倾听高级语言。

而中国家庭朗读气氛单薄近乎真空,学生除了课堂,就再不朗读,再也听不到朗读,再也听不到文学的声音。所以,朗读在今天尤为重要。中国的教师,必须同时是父母。通过朗读,把性灵的种子播种到孩子心中,让神圣的声音震荡孩子的心灵,从而使得这个民族有希望,变得可爱、美好。

我是热爱朗读、诵读的。下面是班级朗读的一些实践和体验。所谓实践,是全无计划,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完全凭兴趣,完全跟着感觉走的那种。我相信,一个教师,只要专注倾听儿童需要的,努力满足儿童需要,就可以弥补工作缺乏计划的不足,甚至比有计划的人做得更好,更灵气。 一年级:朗读能够帮助建立秩序

我要先从音乐说起。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到《五(2)班的语文故事》有很多关于音乐的记录。最初的听歌,是为了让孩子被拼音蹂躏得干燥疲惫的心得到休息,也为了辅助教学、生成秩序。一年级是恢复和培养秩序感的关键期,在一年级,借助音乐建立秩序是我的得意之举。之后,一直怀着沾沾自喜的心态关注身边同事在一年级是如何建立秩序的。我看到:教一年级的小安老师建立秩序,方法就和我不同。当学生疲倦或者要乱的时候,她就读三两分钟的小故事。而我呢,只愿意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讲故事给他们听。一个读,一个讲,都是不定期。因为念故事,小安的班级秩序正在卓有成效地建立中。她的一年级孩子的“听读”,安静、专注胜过我们二年级孩子的“听讲”。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大约就在于我是在讲,而她是读吧。讲的过程,多多少少,教师还是要在组织语言和回忆情节上分神,所以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文章及与儿童情绪的交流上,所以呢,从教师到学生——安详和享受的程度,也多少有些差距。我同意卢安克的看法:人有一个特殊的器官,能在听话的时候进入讲话者的思维,感应讲话者的思维。如果教师所讲的东西是自己都不清楚、不相信的,那么无论他的讲话内容多么清晰明了,在声音之外,孩子感应到的也只能是混乱、茫然和虚无。一样的道理,因为朗读,教师可以专注、沉醉于文字本身,这份专注和沉醉电自然随着声音传染给了学生。声音之外的感应和互动,此之渭不言之教,不听之听。这,大概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心悟”吧。

于是开始老老实实地读。《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阿万纪美子著,彭懿译。)、《小小的乘客》,之前我给孩子们讲过。现在,我一字不漏地念给孩子们听。这是开头:“一辆闪闪发亮的天空颜色的出租车。停在那里。蹲在车尾巴上的那个人,就是这辆车的司机松井五郎。从刚才起,他就在那里起劲儿地查看着车的轮胎。他的圆鼻头上,滚动着一粒粒汗珠。”

叙述从容紧凑,文字清新饱满,犹如荷叶上的朝露。孩子们是可以闭着眼睛听的。作者字斟句酌,精心锤炼的文字,哪里是教师的口述可以比拟?还有:吐了一口烟,他这才往四周看去。道路这一边,是泛着淡青绿色的麦田,一直伸向天边。另一边是长得要高一些的蒲公英。浩浩荡荡,就像是一块紫颜色的地毯。对面,是层层叠叠的五座绿色的山冈。看上去像钢盔扣在大地上。唷,已经是春天了。松井想。我吃惊地发现,写景文字,儿童非常喜欢听,如果是阅读,他们大多会跳过去的。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除了语文教师,谁有可能念这样的文字给他们听呢?俄国文学中,静物描写多得让人吃惊——尤其是屠格涅夫,读者几乎可以随着他的文字,迷失在那起伏的禾田,或者那无边的旷野。干净的屠格涅夫,干净的俄罗斯文学。这份干净,何止属于作家抑或是文学?这也是一种至为珍贵的民族性。这份干净、安静、高贵,正是中国奇缺的。

“吐了一口烟,他这才往四周看去。”是不是很有韵律?好的文字就是这样富于乐感啊,擅长朗读的小安,怎敢说你的朗读和音乐没有关系?什么是音乐?音乐是声音世界里美的秩序。什么是美?美是秩序的感性表现。什么是秩序?秩序是儿童生命健康美好的必需。什么是最好的文字?最好的文字不是诉诸大脑和眼睛,而是诉诸心灵和耳朵。乐感,乃是一切言说的最高境界。呵呵,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一句话:当我们怀着对美好事物的虔诚,对儿童生命的虔诚,捧起好书,坚持不懈为孩子朗读起来的时候——好的秩序,好的班风,都将慢慢到来。因为泰戈尔说,“这世界乃是为美的音乐所驯服了的。狂风暴雨的世界。”

我知道,不信的人们会放声大笑,觉得看云(薛瑞萍网名“看云”,编者注。)很搞笑。要笑你就尽情地笑吧,告诉你,还有更可笑、更不可思议的,那就是《朗读手册》记载的故事。小欧尼尔校长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全校朗读和默读,3年内让一所臭名昭著的烂校誉满全美,校长也因此荣登《时代》周刊封面。“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对于不信的人, 3

这世界上所有随美好事物而发生的自然而然的事情,都是笑话,都是天方夜谭。然而我们是有信的!

教师为学生朗读的时候表情不要过分丰富,语调不可过分夸张。相对含蓄的朗读能够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是对儿童心智的尊重。过分丰富的表情,过分夸张的语调,一方面说明教师不信任孩子理解的能力,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心性不够沉静,对于文本的理解失于单一。对于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这是一种刺激、干扰和侮辱。他们会觉得聒噪,会起反感。我们要区分激活想象和刺激情绪敏感区的差别。

二年级:朗读和学生日记、班级书库的关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事情,好难!他们需要学习完整写一件事。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复述老师读过的故事。事实证明,这也是他们喜欢的学习。二年级日记《薛老师讲的故事之第一场夏雨》,“薛老师讲的故事”——这是很多学生日记的副标题。对于我,这是巨大的鼓舞。请看:

05年11月22日 星期二睛

第一场夏雨 (鲍秉轩)

今天下午,薛老师给我们讲了《小巴掌童话》里的一个故事,名字叫《第一场夏雨》。还告诉我们下个学期可以给我们买这本书。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鼹鼠弟弟直叫:“热啊,热啊!什么时候能下雨呢?今年的第一场夏雨什么时候能够来到呢?”

天气预报说明天就下雨了。真是令人高兴!

第二天早上,鼹鼠弟弟很早就起来了,眼巴巴地等着今年的第一场夏雨。可是因为起得太早,鼹鼠弟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天闷了,真的下雨了。呼呼的风他没发现,轰隆隆的雷声他没发现,沙沙的大雨他也没发现,因为他睡得太香了,等他醒来,怎么感觉凉快多了?看见草绿了、花更红了: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小黑熊走过来说:“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哭呀!” “我真想在雨中翻个跟头啊!”

小黑熊说:“不要紧,过几天还会下雨的” “可是,那就不是第一场夏雨啦!”鼹鼠弟弟说。

小黑熊拉着他来到一棵树下。小黑熊使出最大的力气摇着树,雨水从枝叶中沙沙地落下来。鼹鼠弟弟在树下连翻了几个跟头,又伸出舌头接住雨:“啊,雨是甜甜的。、这是今年的第一场夏雨。他躲在树叶中间呢。”

(选自《我们班的阅读目志》)

在低年级,捧着书朗读更能让孩子对书产生渴求。由一篇而一本,由一本而一套,由一套而一架,再到班级书库的建立。孩子的日记还有放学后兴致勃勃的讲述甚至可以唤起家长对于建立班级书库的热情。要知道,餐桌上的故事,是唤醒家长的重要渠道。

三年级:每周的学习从朗读开始、白色朗读及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每周的学习从朗读开始。

因为《朗读手册》,从三年级起,每周的学习从朗读开始,学生称之为一周一次的节日。朗读需要有好的情绪,早上上班,最坏情绪的就是作业不齐。为了有好的心情朗读,我痛下决心,周末不布置作业。比作业更要紧的,是授课听课的状态,是40分钟的教学质量。只要作业少而精,只要教师不以班上最懒孩子的需要为作业标准,日日清、课课清是可以做到的。做到的好处是授课状态好,教学效率高,作业于是更可以少而精。

你注意过没有,当你讲述和朗读的时候,面前的孩子最难区分强弱优劣!对于学习力弱的孩子来说,歧视心或者差别心只能强化他们对于自己差和弱的负面认同,一旦这种负面认同深入骨髓,老师作用于外部的帮扶只能使他们以更快的速度一路下滑。所以。对于班级这个有机整体来说,亲如一家、打成一片的体验,对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唤醒自信心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我要多多地为他们朗读起来,所以,我要借着美好事物的滚滚热流,一周一次,让班级亲如一家、打成一片。一周一次,让集体围绕美好的事物,重新整队开拨。

二、白色朗读。

教师在黑板上写字,孩子们跟着念:“大闹”——随即欢呼:“大闹天宫!孙悟空大闹天宫!”

感谢把《西游记》改写成自读课文的老师。因为他们的劳动,才有了这样新鲜又不隔阂的文字,这样适宜儿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韵,这样激越而美好的朗读时光。

“悟空杀得性起,摇身变成三头六臂,六只手挥舞三条棒,滴溜溜地像是纺车儿转,打得众天将节节败退,吓得玉帝战战兢兢,慌忙传旨令游奕灵官和翊圣真君快上西方请佛祖来降伏。”

很多人笑出声来。因为他们看见:穿着新羽绒服的教师站在台上,热气腾腾,“呼哧、呼哧”——为什么?刚才教师一边读一边拳打脚踢,从讲台这边打到那边,复从讲台那边舞到这边,同时还要留神不要一脚踏空,摔下讲台——多不容易啊!

“大闹天宫的故事,你们早就熟悉了,几乎人人都能讲。为什么今天还听得这样入迷?”

“动画片,电视剧,只看见孙悟空打来打去,不知道他像猛虎下山,青龙出海。”李旭冉比划着说。

“哈哈,是‘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啊。”

“是的是的。”晏楚芸大声说,“很多很多好词语,都是电视和图画书上没有的,听着好带劲!”

“晏楚芸刚才说到了词语,有记住的吗’”

“刀枪不入,雷电难伤!”李卓然脱口而出。我知道,她正在读《杨家将演义》。

„„

“如果你们手里有《大闹天宫》,老师最希望你们做的是什么?”“朗读!像老师一样地朗读。”

知道了故事还要读,有意选择学生熟悉的故事朗读。文章也好,图画书也好,读过一遍之后,选择精彩片段再读,我称之为“白色朗读”——对人发生深刻、实在影响的朗读。在白色的朗读中,回味细节和品味文字。在白色的倾听中,学习朗读。

忘不了初中。每晚6点,我守着破旧的小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岳飞传》的幸福时光。那时候,刘兰芳是我的偶像。人在童年、少年,人在精神发展的饥渴 6

期、旺盛期,所有真正“听进去”的——引起强烈震荡和共鸣的声音,即便从未有意识地模仿过,他的口语能力也一定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口语能力,是练出来的,更是读出来、听出来——熏出来的。

四年级:对民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培养的关键期

一、讨论的意义就在讨论本身。

高陈、晏楚芸分别再读《花婆婆》的第3页和第13页:

每次爷爷说完了故事,艾莉丝就接着说:“爷爷,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很好,”爷爷笑着说,“但是,你一定要记得第三件事。”

“什么事?”艾莉丝问。“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好哇!”艾莉丝答应得又快又大声。

她常说一些很远的地方所发生的故事,有一次,我告诉她:“等我长大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 “很好,”花婆婆摸摸我的头说,“但是小艾莉丝,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 “什么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好哇!”我答应得又快又大声。

由于朗读交给了学生,教师有精力组织讨论: 1什么是第三件事?为什么这是第三件事?

一、爷爷是在孙女表达了两个心愿以后,接着叮嘱孙女的,自然是第三件;

二、花婆婆的爷爷和花婆婆年轻的时候都周游世界,饱览世界美景,结交了很多朋友,晚年都住在海边。他们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发自内心地感激世界、热爱世界,所以他们自然想为这个世界做贡献。

2为什么是第三代人?

一块小黑板上,学生一看就笑了,大声念:“小艾莉丝——小艾莉丝的母亲——小艾莉丝的姨婆(花婆婆、外祖母的姐妹)——小艾莉丝的曾外祖父——小艾莉丝的曾曾外祖父(花婆婆的爷爷)”

“从头到尾,故事涉及了几代人?”“五代人。”“从曾曾外祖父到花婆婆是第几代?”“第三代。”“从花婆婆到小艾莉丝是第几代?”“第三代。”

“为什么跨越这么久的年代?为什么都是第三代?”“一代接着一代,人慢慢长大,世界慢慢变化。” “世界变得美好,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

为什么是第三代?为什么几乎在所有经典里、故事里,讲的都是爷爷奶奶?尤其是爷爷?《蜜蜂树》、《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有没有变成幽灵》、《爷爷的天使》等等,这可不是偶然的巧合。

天地洪荒,当狩猎能力增长,食物略有盈余,行动不必全体一致的时候,由食物、火堆、老人、孩子、妇女组成的基地出现了。基地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基地使得老人(爷爷)对儿童的讲述成为可能。篝火温暖地燃烧,祖孙亲密地偎依——讲述便开始了。人类最初的回顾与向往,梦想与神话,皆始于此。

从此,教育获得了间接学习的高级形式:故事牵引着人类的足迹,也牵引着人类的灵魂。而这一切,全部始于祖孙相对时刻的讲述与聆听。唯有步人晚年的老人,能够将一生演绎为故事;也唯有心无挂碍的儿童,能够全身心沉浸于故事——从而萌发“我要这样”、“我想那样”的渴望。当第一批听故事的孩子长大,作为新的猎手和开拓者踏上征程,他们的未来必和父辈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心里装着故事,装着梦。

归根到底,花婆婆的故事发轫于爷爷膝上的讲述。当文学作品出现后,朗读能恢复故事的魅力。

„„

四年级是儿童精神发展的特殊阶段——崇拜教师开始变得有条件,理性思维能力开始萌芽,高级语言能力开始苏醒,几乎不约而同地开始喜欢写读后感,热爱讨论。讨论究竟有多大意义,说不清楚。也许,讨论更为本质的意义在于讨论本身——通过一次次讨论,让学生知道,不要轻易拜倒在权威面前,不要轻易被权势吓倒;一切都可以讨论,这世上没有唯一的真理。这就是润物无声的民主教育,这就是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培养。

二、文学浸润即民主启蒙和人格培养。

即便不讨论,只要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阅读、朗读文本是风格多样,个性鲜明,体现作者对于生命独特体验的,那也是一种作用于根部的民主启蒙、个性培养。

当太阳掩盖了金色的光辉,深深地沉入永恒的黑夜:当狂野毁灭的火焰在天空中升腾,当死亡在放肆地狂笑,自然濒临灭绝,人类将会独自存活于世界的遗骸中,在这个坠落的星球上,人类永存。

这种句式,教材中绝对不会出现。即便神光偶现,也会被“好心”的编者以“适应儿童接受能力”的名义删掉或者改得平庸。只读这种东西,思想会被催眠,感觉会变得麻木。通过纯正文学的朗读、浸润,让人变得敏感——从而使得思维力、感受力得到开拓和伸展;从而使得儿童因为这样的熏染,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近乎本能地拒绝套话的催眠、思想的牢笼、情感的诱骗;从而使得他们成为独立、果敢、真诚、优雅的一代新人——这正是母语教学的任务。

语言是存在的本质。改变阅读内容,改变话语方式,就是从根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方式,生存状态。这就涉及到了民主宪政和人格培养。所以古往今来的专制暴君秦始皇、希特勒、斯大林等无一不是热衷予焚书、禁书——那些无关政治的书,其实最关政治。在不起眼的不毛之地,在土壤的深黑处,一些种子伸出了柔软纤弱的根须。将来,这里是否会长出一片郁郁的林莽呢?不知道。如果不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只要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再说一遍:请相信儿童生命的主动性,请相信伟大作品的召唤力,让我们怀着虔诚为孩子朗读起来!

五年级:因为有了《全阅读》

五年级时,全班都有了《全阅读》(全名《亲近母语·全阅读》,作者:徐冬梅。编者注。),读得多讨论较少。相比讨论,大家一起读起来,更朴素,更实在。愿意读就读,愿意讨论就讨论——我们在倾听儿童需要的时候,也要同时兼顾和呵护自己的兴致。统计一下,一年当中,除了图画书,我们朗读了22篇《全阅读》。有时候是一节课两三篇。这里讲两个课例,说两点体验。

一、危险的过渡期。

《人与动物》,一篇值得诵读的论述文。清新,蓬勃。阅读的感觉,仿佛听见“自然之子”梭罗赤脚站在未经污染的健康原野上,向人们,也向兔子、海獭、蜜蜂、鸟儿发表亲切有力的讲演。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的是生命感和启示力,让《谈礼貌》这样的文章显得弱智可笑。

你听说过/类似一只鸟站在枝头/为自己完成一半的小窝悲叹,并费尽心思地思考如何继续完成/这种事吗?你看过奇形怪状丑陋不堪的蜂窝吗?或是曾经留意/在这些小群体中/有任何类似人类的讨论举动,好似这些建筑师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句式好新鲜!这样的问题好新鲜! “有谁读过这篇《人与动物》?”沉默,面面相觑。 “为什么没有读?为什么竞没有一个人读?” “它不是故事,不好玩,没意思。”

“是的,故事好玩,故事有意恩——但,这是小小孩水平的好玩和有意思。五年级了,长大了的我们,应当尝试从非故事类的文字中得到新的、高一层次的阅读乐趣、阅读满足。你们以为,人和动物有什么不同?”

“人会思考而动物不会思考。”“人有感情而动物没有感情。”“人会使用工具而动物不会。”他们来兴趣了。发言,反对,争论——教室里热闹起来。

“梭罗,一个伟大的美国人,散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哲学家,其著作《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150年来风行天下,不知出版了多少个版本。”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梭罗”“《瓦尔登湖》”,“想不想知道梭罗的看法?”“想!”

逐段朗读开始了。方法是梭罗式的朴素:一人单读,然后讨论,齐读。朗读、讨论俱是兴致勃勃。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知道,人与动物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理性而后者只有本能。“和我们相比,低等动物是更高明的医生。如果生病了,许多动物都能找来特殊的草药。它们并不把这些草药作为食物,但找来的草药的确可以治愈这些病症。然而,整个人类医学界却可能花上整整一个世纪去争论某种特定药物的效能。”

联系读过的《蝉的产卵与孵化》,联想《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里看到过的种种奇迹,学生对于“动物本能”充满敬意。

然而,接下来的文字,旋即又让学生充满自豪。“鸟窝的结构的确堪称完美,但19世纪燕子筑的巢和诺亚方舟橡上的巢比较起来,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如果比较原始人的挑战屋和古希腊、罗马的寺院宫殿,我们就能发现人类的错误,经过纠正和改进,是如何指引我们前进的。”

最后,因为心情好,教师亲自朗读结尾的诗歌:“当太阳掩盖了金色的光辉,”一句未完,他们激情澎湃地跟进,于是师生齐诵。杜威说:“如果教育没有成功地使诗歌成为生活的一个资源和闲暇生活的手段,这种教育就是有缺陷的。否则诗歌只是矫揉造作的诗歌。”云门弟子对诗歌充满着款款深情。

但这不是结束,人类是否可以,是否应当独自存活于世界的遗骸中?这是很需要讨论的。毕竟,梭罗当时面对的世界和今天已大不相同。还有,文中说“当人类停止犯错误,开始从教训中收益时,他们的生命也已消耗大半。”我问他们,“李时珍行万里、尝百草,几乎耗尽一生才写成了《本草纲目》,他的努力是否有意义?”

“有意义。”“为什么?”“他写成了《本草纲目》,后人就可以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所以说,书籍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现在,你们还觉得《人与动物》不好玩,没意思吗?”“很好玩,很有意思!”„„

有位母亲告诉我,一向酷爱阅读的女儿最近不太喜欢读了。教师猜测:除了周期性的懈怠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童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胃口,她需要更新鲜、更营养、更有嚼劲的阅读。然而,这种阅读比孩子已经习惯了的童书阅读,好比攀登之与散步,需要牵引和鼓励才能开始上升。

五年级了,长大的他们——在今天,需要尝试从非故事类文字中得到新的、高层次的阅读乐趣和满足。孩子们正处于彷徨寻觅的过渡期。“一切过渡都是危险的。”斯宾塞如是说。

既然感知过渡期的来临,那么伸出臂膀拉一把,推动孩子勇敢地迈上精神发展的新征程,这是师长的责任。否则,无力跨越障碍的心灵可能因此滑入黑暗的沟渠;否则,即将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可能被“情感小说”、“青春读物”类的垃圾蛊惑、吞噬。过渡期的孩子容易厌学或变坏,这些孩子的厌学或变坏,又往往缘于教育者无视、压抑他们真实的精神渴求——因为面对以考试为名强行灌输的陈腐无聊的知识碎屑,反叛的孩子往往比乖孩子更健康,更具生命力。

感谢《全阅读》。人手一本的《全阅读》,是一根结实的绳子或者牢靠的渡船,因为它,“危险的过渡期”可能不再危险。

二、培养浩然正气,培植深固的善根。 这是后来发现的效果。

当我们读到《不管怎样,总是爱着他们》,齐读,再齐读——孩子的声音里隐约有了惊奇与感动。

我对他们说,“八个段落,八句话。选择最有感觉的读。只要一句,只要朗读。不必说理由。”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朱翔宇读。然后自顾自地说:“有时候真是这样,你做了善事,人家却说你是自私自利,但是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鲍秉轩读,“诚实与坦率可能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老师情不自禁发议论:“是啊,卖假货而发财的,不一定都会受到法律制裁。有时候,诚实和坦率会给你带来孤独与伤害;有时候,真相不会大白于天下。然而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因为这世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良心!”教师用力在黑板上写,学生大声地念着。“因为这世上有比孤独和误解更可怕的感觉,那就是——良心不安!”似懂非懂的震撼中,他们再次朗读。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一切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李欣读道。老师又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天播种、夏天耕耘,到了秋天,农民是否一定能得到丰收?”“不一定!”

“可能遇上干旱。可能遇上洪涝,可能闹起虫害。可能遭遇假种子、假化肥。然而,农民能够因为这么多可怕的可能,而不去播种不去耕耘不去劳作吗?”“不能!”

“为什么?”“你付出,可能收获,可能不收获;你不付出,你将一无所有。”韩玉峥说。

“学习也一样啊。付出之后的收获,不仅是粮食,不仅是成绩,更有付出过程中的体验:满足与缺憾,期待与失落,甜蜜与苦痛,欢笑与眼泪。做事是为了活着,但活着更是为了做事,做善事。否则,你就从来没有作为自己,作为真正的人——真正地生活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一切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教师语罢,学生齐读。

如是三番之后,再次诵读全篇。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而你若是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反而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这是誓言,百折不挠、百折不回;这更是倾诉,无限真挚、无比温存。“不管怎样,总是要„„”“不管怎样,总是要„„”“不管怎样,总是要„„”——不管怎样,总是要!一次又一次,当60个孩子毅然决然又充满感情地念出这种句式的时候,教室变得庄严肃穆。

这个故事还在延续。后来,孩子们放声朗读图画书《夸父追日》。 最后一幅中,鸟儿翩翩飞翔,果实累累坠枝。邓林下,厚实凝重的殷红几乎涨出画页,堆到面前。“红红的,这是什么?”老师问。“血。”“太阳。”“土地。”“生命。”“是的。这是土地,是阳光照耀、生机蓬勃的土地,是夸父用生命滋润、绚烂了的土地。夸父是活活渴死、累死的。夸父的血,蒸发进阳光,又随阳光温暖、肥沃了大地,所以,这红色也是太阳、血液和生命。”

“朗读图画书之前,为什么先读《不管怎样,总是爱着他们》?”老师又问。 “夸父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当时的人们怎么嘲笑和劝阻,不管以后的人们记不记得自己,他总是要追逐太阳,他甘心为大家而死。”

“他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夸父热爱阳光,夸父希望大地上生机蓬勃、鲜花盛开。他宁愿死在追逐太阳的路上,也不愿苟活在黑暗和寒冷中。”孩子们说。

我朗读,固然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对朗读的热爱。叶嘉莹说:“我在台湾很差的学校,给很差的学生讲诗词。每一堂课我都认真讲,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我讲的李白、杜甫、苏东坡。他们和他们的诗词,不容许我不认真、不虔诚。”优质的教育从来不肯迎合儿童当下的兴趣;优质的教育从来都是从适宜的高度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围绕伟大的事物起舞、成长;优质的教育要求教师的心中首先装着伟大的事物,然后才是学生。否则,爱学生就是一句空话;否则,我们拿什么去爱他们,帮助他们?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也许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只是口头禅,然而它的脱口而出,说明它已经形成班级的集体无意识。神圣的话反复听。简单的话反复说。久而久之,总会在一些人那里沉淀为不假思索的信念和本能。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素养是一切教师的第一素养。所以他还说:所有教师首先要是语文教师!在这里,朗读和诵读已经没有界限。

三年级时带着孩子们一字一句读过《三打白骨精》,我很是喜欢。玄奘西行,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凭借的什么?一瓶一钵而已!方寸之心里一点不灭的信念而已!

都说教师不自由,可我觉得,自由从来不是自上而下赐予的,它是凭借信念和意志争取到的,自由的程度从来都取决于我们坚守正道、向善向美的信念和信心!我们是教师,成年累月,我们教育孩子要有理想、有追求,要树雄心立大志,认准目标不屈不挠!如果我们所说的一切,连自己都不相信,连一点都不能做到,我们怎能担当起教师的名号?何况,每周一次为学生朗读起来,绝不是需要克服千难万险的悲壮之举。

朗读是什么?朗读是我们背离太久的太阳,是我们遗忘太久的篝火。因为在孤独与寒冷的荒漠里漂流得太久了,且让我们用心点燃心,用朗读带动朗读。捧起好书来,围拢在阳光下,聚集到篝火旁。在客厅、在书房、在教室、在办公室;为儿子、为女儿、为学生、为自己——为珍藏于心中、沉默于书中的美好世界,发声朗读起来!

朗朗书声,朗朗乾坤。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朗读者!

第三篇:用爱心浇灌和谐 用心灵赢得心灵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最累的岗位,因为班主任工作的辛苦,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的抱怨当然包括我自已,甚至产生不愿当班主任的念想,但一旦真的不做时,我们却都会留恋做班主任的那种特有乐趣。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参加工作十五年来,我当了十二年的班主任。班主任“官位”虽小,但其作用不可小觑。一个班级,如果没有班主任的组织管理,那将是一盘散沙,混乱不堪。但是,有了班主任,是不是就一定能把班级搞好呢?那也未必。在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生涯里,我越发地认识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之大责任之重。

一、了解学生,做学生的大朋友

班级管理中,我尝试着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打成一片:课间操时和他们一起舞动青春;运动会上和他们一起为呐喊助威;大扫除时和他们一起劳动,课下时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与他们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除此之外,针对当前电脑普及以及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在开学初班会上,我公布了我的QQ号码,并提议建一个属于我们班级的“群”。这样不仅我们又多了一条沟通的途径,而且也便于我走进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网络空间这个平台,我不仅了解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从中能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这种互动模式中,学生更容易倾诉平时不易表露的小秘密。与学生聊天中我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把我当作他们的大朋友,高兴了忍不住要和我分享,烦恼了第一个向我倾诉。渐渐地,我们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有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去年在我生日那天,我们班的学生在校园广播里为我点歌祝福。我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男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成绩不好。一天放学后他被校警发现在实验楼楼梯处与同班一位女生紧紧的抱在一起。校警致电我询问是否需要交给政教处批评教育,我说:暂时不用声张,我来处理这件事。我非常明白学生的心理在这个时候是最受打击最脆弱的,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和保护。事后我没有直接找他们谈话教育,我给他们每人写了一段话,分别告诉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办法及每种办法相应的结果,让他们自己处理,我作监督。我还借此机会告诉他们:要想别人喜欢你,就要努力表现好、学习好才行!这事以后,两位当事人学习面貌、课余表现有较大改观。当他们学习稍有进步时,我予以及时表扬,成功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随着成绩的提高,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现在这两个孩子不但正常交往而且学习上都有很大进步。在这件事上我替他们保守了秘密,一句也未曾批评过他们,最终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我深刻的领悟到:学生的心灵需求如果得到满足,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赏识,他们内在潜力会像火山一样得到极大限度释放;反之他们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进取心和创造精神就会受到压抑。

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者。

魏书生曾这样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做学生的知心者,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爱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源泉。在工作中,只有把师爱广泛播撒,才会享受到快乐的阳光;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爱,才会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师爱无痕,却是在学生天真的心田里倾洒的“春夜喜雨”,它会在不知不觉间催醒沉睡的心灵。春华秋实,我对学生的爱赢得了他们对我的尊重和真挚的敬爱。毕业多年的学生还记得我教给他们那做人的道理,每逢佳节,总会收到学生问候的电话或短信;有的经常在QQ上给我留言,让我注意休息;还有的三五成群回学校看我;教师节时贺卡纷纷表达着爱的信息。

四、赞赏学生,当学生的伯乐。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士为知己者死:赏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学生是渴望赏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赏识就是学生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虽然他们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在他们身上或许也存在着某些闪光点,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去发现,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他们鼓励,学生每一次获得的成功,我们都要用赏识的神情语言为他鼓掌喝彩。即使学生改掉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毛病,我们也不妨夸大他的进步,不断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我,让他们在表扬氛围里慢慢的成长,让学生在自己的赏识中逐渐走向成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让我们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多一点尊重,多一分关爱,多一些赞赏,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用自己的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拨开阴霾,走出困境,迈向灿烂的前程! 班主任工作细碎而繁琐,学习要关心,纪律要费心,卫生要操心,我们每天都是以奔跑的姿势演绎生活。我们很累,但是我们累有所得。

有一首诗这样歌颂班主任:

都说你是最小的主任管着长不大的一群, 都说你是最棒的园丁画出我们成长的年轮; 都说你是最大的官管着未来的部长将军; 都说你是最好的人就像我们的父母双亲; 粉笔白白黑板黑黑你一笔一画告诉我们是与非; 教鞭直直讲台方方你一言一行都是谆谆教诲; 太阳暖暖月亮圆圆指给我们道路,你站成了碑; 春风习习春雨沙沙撒下了种子,你变成了春晖。 啊!班主任!

我们的理想就在你深情的目光里放飞! 最后,我以三句话结束我的发言:

做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 化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 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

第四篇:用爱心浇灌心灵

嘉荫县第二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用爱心浇灌心灵

嘉荫县第二小学

王英

已经好多年没有教一年级了,今年新接一个一年级,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怕自己没有耐心,怕自己对孩子的爱心不够,怕孩子养不成好习惯,总之顾虑重重,但领导的信任使我对这项工作也增加了信心,满怀期待了接了这个班级。

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一张张稚嫩的笑脸,第一天就让我喜欢上了他们,虽然每天要和孩子们讲好多好多的话,累得嗓子都直冒烟,可我觉得很开心,很充实。我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有的孩子哭了,我把她抱在怀里,问她:“为什么?”有的孩子鞋带开了,不会系,我帮他系鞋带;有的孩子没有皮套夹本子,我帮他夹好;有的孩子热了,我帮他脱衣服;有的孩子不会写字,我手把手的教他;每天为他们读好听的故事,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听……我真心地喜欢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孩子们也渐渐喜欢我这位新老师了,有的孩子会做个小手工送给我;有的孩子会做张小贺卡送给我;有的孩子没事就上我跟前和我说说话;有的孩子经常来拉我的手……我们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好了,他们也越来越听我的话了,看到他们在一天天地懂事,一天天地进步,我真的很高兴。

教育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和细心,同时学生对教师有爱,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让我们用爱心去浇灌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吧!

时间:2013年9月18日

第五篇:用爱心浇灌心灵之花

用爱心浇灌心灵之花—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学困生”尽管是极少数,但颇使教师感到棘手、头痛,若是处理、教育不当的话,将会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分析他们的成因,寻找对策,把爱倾注给他们,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转化“学困生”。下面,我就从一个个案来谈谈学困生的转化。

一、个案档案

李佳豪,9岁,二年级男生

(一)个人基本情况:

1. 性格特点:内向,懒惰,调皮

2. 课堂表现: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走神。

3. 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经常是班里倒数第

一、二名。

4. 师生关系:不听老师教导,有抵触情绪,能偷懒就偷懒。 5. 同学关系:和调皮的同学经常一起追逐吵闹。

(二)家庭情况:

父母打工,工作非常忙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责骂,常此以往,他已不愿与父母交流。总是奶奶来接他放学,除了骂他还是骂他。总之,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

二、个案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与他的交谈我发现了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造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存在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叛逆心理。

(二)成因分析。 1. 内因:

( 1 )他的内向,懒惰,调皮的性格特点易造成其上述心理问题的出现。

( 2 )他的自我概念差。影响自我概念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其一,自我评价的高低。他的自我评价明显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肯定不足,遇到挫折常常自责,生活态度消极、被动。其二,自我接受的程度。自我接受是指对自己的现实,特别是对自身的缺陷能够宽容。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个人应该对自身的缺陷以及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如相貌、身材、嗓音等)持宽容的态度。而他由于自己的懒散,不求上进,导致别人对他的疏远时,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以上无法改变的缺点给自己抹了黑。于是,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这使他生活得非常痛苦,常常有挫折感,最后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尤其对于学习上,一直有点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对于学习充满恐惧。 2. 外因:

( 1 )家庭的影响。

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能考个好成绩。但每天忙于生活,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常为其学习成绩差而责骂他。这些都使他感到孤独、压抑、自卑。

( 2 )教师的批评。

由于他经常作业拖拉,几乎每门功课都如此,学习成绩差,而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老师对他的批评、斥责多于赞扬,这使其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 3 )同学的排斥。

他学习成绩差,很多同学不愿意与他一起玩,有些孩子又会欺负他的老实,善良。

三、矫正措施

(一)劝父母降低要求,增加与孩子的沟通,给予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通过给家长打电话,发消息,开家长会等方式,我劝说他的父母为孩子减压,还给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我把他这两年来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水平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他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克服望子成龙的急切思想,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此外,还建议家长对他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不责骂,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他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他自信地与人交往,努力学习,摆脱自卑心理、孤独心理的起点。

(二)给予爱和宽容,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近一次数学课上,他说练习册忘记在家里了,我猜到他是没做好,故意撒谎,伪装一下。我没有当堂点穿他,而是课后请他从书包里找出来做好,并对他说,老师原谅你一次,下次不许这样罗。

课间,我会有意无意地走到他的座位旁边,跟他闲谈,询问他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适时的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帮助。有时,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做作业。这时,我不是批评和斥责他,而是给他讲一些名人名家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他,只要肯努力,学习成绩一定能提上去。这种充满爱心的引导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了他的心田,开启了他的心灵之窗。

当看到他现在能把整张练习卷都做满时,看到他午休时冲我腼腆的微笑时,我知道我付出的爱得到了回报,我和他心灵的距离拉近了。他的懒惰心理渐渐地消除了。

(三)激励教育,唤起学习的信心。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多鼓励、表扬、肯定,少批评、责备、惩罚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虽然,他的字写的很慢很慢,我就夸奖他,字迹工整,端正。虽然,他的成绩不理想,我就夸奖他,比前一次,有进步。慢慢的,看到他的自信心加强了。

(四)促进同学对他的关心。

为了给他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暗示班内一些外向、活泼、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他交朋友,当他有困难时,同学们会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恢复对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让他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通过这种方法促进他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

学生:叶思雨 存在问题:

这学期我任二(5)班的语文,叶思雨

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对她的学习成绩我很头疼。她几次的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在50分左右。总而言之,她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沉默寡言,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记忆力、观察力、理解能力较差,反映慢,思维比较迟钝,有自卑心理。 原因分析与诊断:

因为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此,在上学就像昨天没有学习新的知识一样,又什么都不会了。上课不要求回答问题,学习几乎没有长进。再联系家长,家长则表示无可奈何。只是表示一定会尽全力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学习方面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几乎是零。 帮教转化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通过什么事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同时,父母也能重新认识她,寄希望于她。那么她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为了巩固她已有的成绩,我给她吃“小灶”,利用课活的时间,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她的自信心,维护她的自尊心,锻炼她的意志,培养她形成一种“不攻克难题不罢休”的劲头。在课堂上,我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比如认生词,刚开始她还没有勇气举手,在鼓励中她慢慢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然后是读课文,由于识字的局限,虽然读的不成句子,但同学们也会自发的给她鼓掌以此鼓励。

从这个事例中我感觉到,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1.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2.树立学困生在学生中的地位。;3.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目标。教师在与学困生多次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制定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需采取的措施。以前做班主任时,如果遇到学困生犯错误,我会毫不留情地大声训斥。这样做,主要是受传统的以学习成绩定学生好坏思想的左右,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缺乏耐心和细心。一学期下来,学困生对我敬而远之。在与其他教师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时,一些教师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灵:“对学困生的转化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二五班熊瑶

在平淡与忙碌中,一个学期就这样一晃而过。这一学期里,孩子们个头长高了很多,懂事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他们就这么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了。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作为孩子们成长的见证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发自内心的欣慰。回顾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用心去爱孩子们,你将在了解孩子们的过程中,得到孩子们的爱与尊重,而这种爱将增强集体凝聚力,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从而使学生在爱的滋润下各方面得到发展。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是也是充满乐趣的。本期我主要将工作重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各项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我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与他们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尤其是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我更是注意。我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性,主动性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希望能和家长一起帮助他进步。

3、关注后进生。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让班干部时时为表率,处处是先锋,当好班级这列火车的“头”。同样在后进生这一块,光靠老师关注后进生,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全班同学来关注后进生,特别是让优秀的同学来带动后进生。但由于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经常反复,也使自己有时缺乏耐心,在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到位。我想我日后还需要不断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是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

4、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会在平时提醒孩子们,对人有礼貌,主动同别人打招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勇敢。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孩子起立时要有神气、有自信,挺胸抬头,手放身后,双眼注视老师。坐时挺胸抬头,胸离课桌一拳,双眼注视老师,脚平放在地上。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先举手后发言,声音要响亮,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做事有始有终,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乐于帮助他人,养成刻苦耐劳的好习惯。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正确处理学习与玩耍的关系,先学后玩,多学少玩。通过经常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有较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需要用心对待,教育工作离不开几个关键词:爱心,细心,耐心,恒心„„

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

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学习失去信心时,应该满怀期望,帮助其恢复信心,并发掘其才智;当学生自暴自弃时,应该满怀期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勇气;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应该满怀期望,帮助其改正错误,让孩子们在人生的起点,走好每一步。

一、学会欣赏,让孩子树立“自己很聪明的信心”

欣赏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包含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欣赏优秀孩子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孩子的缺点和失误。

二、理解宽容,让孩子独立完善自我

现在的孩子,富于幻想,思维活跃,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或者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并进行具体分析和引导。一旦认识并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

三、信赖孩子,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中的评语在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好的评语,良言一句,润物无声,不仅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孩子们的归纳性评语评价注意多维性和发展性,力求体现孩子的个性特征,培养他们蓬勃的进取心,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9月12日 星期二 阴转晴早读加上一节空堂,终于改完了全班70本日记。我改得较细致,部分日记还加了简短的评语,尤其对于后来插、并、转来的新生。批改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我意料之外。多数同学字数明显增多,语句流畅性大大增强,看起来像有模有样的小学生日记了,不似一年级时那样一两句,很单薄。新来我班的大多数同学写了三言两语,标点不打或乱打的现象比比皆是,个别人连日记格式也稀里糊涂,搞不清爽。不过,也有写得很棒的,不仅字迹娟秀,而且内容精彩,篇幅较长。

有几个老生我以为第一炮肯定不会叫我失望,因为他们原来是尖子,可惜实际情形令我大跌眼镜。如吴佳晨,一年级语文,数学经常考双百,练笔却仅有75个字,还出现了三个错别字,内容淡而无味。

傍晚放学前,我就第一篇日记的批改情况向全班作了通报,表扬了高分习作的作者,不点名地批评了类似吴佳晨一样能写好却因态度不认真糊弄了事的同学。看得出效果产生了,受到表彰的对象小脸放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吴佳晨等几人却悄悄低下了头,不知道是惭愧还是后悔。

本学期我还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在普通而又平凡岗位上,我坚持把班主任的工作做好。面对那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素质,这是我所思索的,在实践中我也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以下一些努力。

一、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雷厉风行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工作走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柱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有一支响铛铛、过得硬的班干部队伍。对于班干部的任用,我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作大量的学情调查才最后定夺。

把学生位置摆正。书上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点不错,得把学生研究透,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都不一样,你要知道他做些啥、想些啥,怎么让他接受你的教导。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的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其实,学生到学校来,谁都想成为好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小孩子小,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评和表扬的时候掌握好火候,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受到赞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

三、关爱、赏识,真诚为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平等地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分享孩子的快乐。我首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经常同他们个别谈心,从学习、心理、家庭等处了解学生。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是真诚地为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付出,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一切都为提升孩子生命状态为出发点,我相信,我的班主任工作能在不断的磨练中得到提升。

上一篇:扬尘防治责任书范文下一篇:选择读音多音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