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孝行进化心灵

2024-04-19

用孝行进化心灵(精选4篇)

篇1:用孝行进化心灵

用孝行进化心灵

五一放假的第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下午和孩子去转街,走在路上孩子问我:”妈妈那天是母亲节呀?“我笑着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怎么了?要送妈妈礼物吗”?孩子却认真地对我说:"我要给你洗脚。”我一下子呆住了,心中满满是感动。

为母亲洗脚是一种孝行,近几年尤其是在中小学提倡的比较多。作为儿女,首先要懂得感恩父母,这样内心才会有真切深刻的感悟。老人的脚,基本上都有老茧和鸡眼,又很粗燥和孩子稚嫩的小手就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一双脚都记录着父母的养育之恩。凡是有良心的儿女多多少少都会有感触。

其实尽孝不一定非要给父母洗脚,只要能体现孝心,做什么都是很好的。让我们一起去生活中获得亲情感悟。让我们一起用孝行进化心灵,也愿我们的父母因我们的孝行而健康长寿!

篇2:用孝行进化心灵

线性规划作为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解决问题的最优化设计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参数线性规划是线性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几乎在Danzig的单纯形法出现后不久, 就开始了对参数规划的研究。参数线性规划的研究源于实际问题的需要, 比如运输问题中单位货物的运价的变化 (对应目标函数系数c的变化) ;资源利用数量的变化 (对应约束右端常数b的变化) ;甚至两者皆变, 所以对参数线性规划的研究有其现实意义。在文献[1]中用单纯形法求出最优解, 文献[2]用分块矩阵法求解。而参数线性规划的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都比较多时, 传统方法的缺点就十分突出, 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本文利用 (1+1) -ES 对参数θ进行变异, 结合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3]对其求解, 采用精英保留策略的方法找到最优解。最后, 通过计算机仿真, 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可用于求LPCθBθ类参数线性规划最优解问题。

1 模 型

1.1 (1+1) -ES

介绍一下 (1+1) -ES思想, 一般进化策略中的个体常用传统的十进制实型数表示, 即Xt+1=Xt+N (0, σ) 。式中:Xt——第t代个体的数值;N (0, σ)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其均值为0, 标准差为σ

为了直观地了解 (1+1) -ES 的思想, 我们用实例说明其执行过程。

设目标函数为:

maxf (x1, x2) =21.5+x1sin (4πx1) +x2sin (20πx2)

约束条件:3.0≤x1≤12.1;4.1≤x2≤5.8

此优化问题中, X= (x1, x2) , 令σ= (σ1, σ2) , 即:

x1t+1=x1t+N1 (0, σ1)

x2t+1=x2t+N2 (0, σ2)

假设在第t代有: (Xt, σ) = ( (5.3, 4.9) , (1.0, 1.0) ) , 则变异后的新个体为:

x1t+1=x1t+N1 (0, 1.0) =5.3+0.4=5.7

x2t+1=x2t+N2 (0, 1.0) =4.9-0.3=4.6

式中N (0, 1.0) 产生两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0.4和-0.3。由于适应度值:

ft=f (5.3, 4.9) =18.383705

ft+1=f (5.7, 4.6) =24.849532 >ft

因此, Xt+1= (x1t+1, x2t+1) 被接纳, 用新个体Xt+1代替父代Xt

1.2 精英保留策略

为了寻求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人们常使算法具有遍历 性质, 只要在搜索过程中发现最优个体作适时记录, 则全局最优个体总能找到。在算法中耦合这种最佳个体记录的策略, 被称之为精英保留策略 (elitist strategy) 。就上面 (1+1) -ES中的例子而言, Xt= (5.3, 4.9) , Xt+1= (5.7, 4.6) , ft+1>ft, 则将Xt+1和ft+1记录下来。

1.3 参数线性规划[1]

考虑以下三种含参线性规划:

LPCθ: min c (θ) Tx s.t. Ax = b, x ≥0, 其中c (θ) = (c1 (θ) , c2 (θ) , …, cn (θ) ) T, ARm×n, bRm, θIR;

LPBθ: min cTx s.t. Ax=b (θ) , x≥0, 其中b (θ) ∈Rm;

LPCθBθ:min c (θ) Tx s.t. Ax= b (θ) , x≥0。

引理1[1] 设c (θ) 为R上的凹函数, 若LPCθθ1、θ2都有最优解, θ1≤θ2, 则LPCθθ∈[θ1, θ2]都有最优解。

引理2[1] 设c (θ) 是R上的连续函数, 若有数列{θs}s=1满足θsθ^θ^有限, 如LPCθs有最优解s = 1, 2, …, 则LΡCθ^有最优解。

显然, LPCθ有最优解⇔LPBθ有最优解。

引理3[1] 设c (θ) 、b (θ) 均是R上的凹函数, , 若LPCθBθθ1和θ2都有最优解, θ1≤θ2, 则LPCθBθθ∈[θ1, θ2]都有最优解。

2 参数线性规划的神经网络算法

一个 Hopfield 型优化计算神经网络最好具备以下特征:1) 网络的权值矩阵对称; 2) 网络具有全局吸引的、渐进的稳定点。根据文献[3]的构造方法, 首先考虑模型LPCθBθ:

min c (θ) Tx

s.t. Ax = b (θ) , x ≥0

式中:ARm×n;b (θ) ∈Rm;c (θ) , xRn;θIR

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E取为:

E=c (θ) Τx+Μ2i=1m (j=1naijxj-bi (θ) ) 2=c (θ) Τx+Μ2Ax-b (θ) 22 (1)

式中:x= (x1, x2, … , xn) T; A=[aij]m×n, M>0是惩罚因子, ‖·‖2为l2范数。显然, 式 (1) 的最小值对应于原参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因此, 原问题就等价地转化为下列二次凸规划:

为使网络全局渐进收敛于线性规划, 对能量函数E作以下变换:

E=c (θ) +Μ2Ax-b (θ) 22=Μ2xΤAΤAx+[c (θ) -Μb (θ) ΤA]x+Μ2b (θ) Τb (θ) (3)

经过能量的变换, 凸规划 (2) 变为:

minΜ2xΤAΤAx+[c (θ) -Μb (θ) ΤA]x+Μ2b (θ) Τb (θ) s.t.x0 (4)

式 (4) 对x求导, 即∂E/∂x=MATAx+c (θ) -MATb (θ) 。则网络状态方程为:

y (t+1) =x (t) -h[ΜAΤAx+c (θ) -ΜAΤb (θ) ]x (t+1) =max[y (t+1) , 0] (5)

式中:h是迭代步长, 激励函数保证网络输出x≥0, 权值矩阵为W =MATA.因为每固定一个θ, 当 0<h≤2/ (n|W|max) 时, 神经网络式 (5) 是全局渐进稳定的, 有唯一的收敛点x*, 所以θ 的变化成为关键。

本文考虑仅有一个参数的线性规划, 利用 (1+1) -ES 的变异方式, 采用精英保留策略在区间 I 上寻优。个体含有两个变量, 它是一个二元组[θ, σ], 子代θ (t+1) 是在父代θ (t) 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N (0, σ) , 其均值为零, 标准差为σ。为提高效率, 本文均从区间 I 的左顶点开始变异, 子代在父代基础上添加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N (0, σ) 的绝对值。若 I 较大最好分步:先在 I 上取个体为[θ, σ1]来求解, 再根据记录的最优值缩短变异区间为I′, 最后在I′上取个体为[θ, σ2]来求解, 其中σ1>σ2。

3 算 法

根据分析, 给出求解参数线性规划的算法步骤如下:

step 1 置 t = 0, 给定初始值x= (x1 (0) , x2 (0) , … , xn (0) ) , θ (0) , M, ε, σ, 计算 W =MATA, h=2/ (n|W|max) ;

step 2 对θ=θ (t) , 利用式 (5) 对x进行学习, 得到稳定点x0*和能量函数E (t) ;

step 3 父代θ (t) 添加|N (0, σ) |变异为θ (t+1) , 即θ (t+1) = θ (t) + |N (0, σ) |, t = 0, 1, 2, …, 再对θ=θ (t+1) , 利用式 (5) 对x进行学习, 得到稳定点x*和能量函数E (t+1) ;

step 4 计算e =E (t) -E (t +1) , 如果 e < 0, 记录θ (t+1) 和E (t +1) ;否则, 记录θ (t) 和E (t ) ;

step 5 令θ (t) =θ (t+1) , 回到step3, 直至I 的右顶点。

图 1 给出算法流程。

4 数值仿真

例 1 对θ∈[-1.5, 1.5]求最优解:max (1+θ) x1- (1-θ) x2

本例初始: x = (3, 0, 0, 0, 2) T, M=1000, ε= 10-8。

Ⅰ: θ (0) =1.5, σ=0.3, 模型收敛到如下最优解:E= -2.6954, θ= 0.5292, 图2给出θ∈[-1.5, 1.5]时, c (θ) Tx的变化曲线;

Ⅱ: 迭代区间缩短为[0.4, 0.8], θ (0) =0.4, σ=0.001, 模型收敛到如下最优解:θ=0.6666, x = (1.6677, 0.0002, 0, 0, 4.6686) T, E= -2.7792, 图3给出θ∈[0.4, 0.8]时, c (θ) Tx的变化曲线。

θ= 0.6666, 线性规划的目标值-c (θ) Tx = 2.7792。本例的理论最优解为θ=230.6667-c (θ) Τx=-2θ+θ+32.7778

例 2 对θ∈[-1, 3]求最优解:

初始化: x = (3, 1, 2) T, M=1000, ε= 10-8。

Ⅰ: θ (0) =-1, σ=0.2, 模型收敛到如下最优解:E= 0, θ=-1, 图4给出θ∈[-1, 3]时, c (θ) Tx的变化曲线;

Ⅱ: 迭代区间缩短为[1.6, 2], θ (0) =1.6, σ=0.001, 模型收敛到如下最优解:θ=1.8317, x = (0, 0, 0.7081) T, E= 0, 图5给出θ∈[1.6, 2]时, c (θ) Tx的变化曲线。

θ=-1和1.8317≤θ≤3, 线性规划的目标值c (θ) Tx = 0。

5 结 论

针对LPCθ、LPBθ和LPCθBθ三类标准参数线性规划求最优解问题, 文中利用 (1+1) -ES方法对单参数θ进行变异, 结合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对其求解, 最后采用精英保留策略的方法找出最优解。此算法对约束条件系数含参和多参数线性规划求最优解问题都有一定理论价值。非线性规划含参问题将是下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熊洪斌, 叶祥企.一类新的参数线性规划最优解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 (4) :331-335.

[2]刘桃凤.用分块矩阵法求解参数线性规划[J].电力学报, 2000, 15 (1) :13 -14.

[3]张国平, 王正欧, 袁国林.一个新的线性规划通用神经网络[J].天津大学学报, 2001, 34 (4) :459- 462.

[4]云庆夏.进化计算[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148 -149.

篇3:心灵窗户的进化

眼睛形成的轮廓

有人认为,眼睛是功能较少的器官,没有什么用处,无法从进化来解释眼睛的演化和发展。但达尔文认为,眼睛功能少总比没有好,比如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只能分辨出黑白两色,但对于它们而言已经足够了。还有一些动物只能捕捉到光,例如蠕虫。而且,世界上只有脊椎动物和头足动物拥有可以调节大小的眼睛,从而方便聚焦。而今天,来自基因的信息提示,脊椎动物和更加简单的无脊椎动物的眼睛拥有同一种进化的基因。

在距今5.43亿年前左右,一种名为莱氏虫的三叶虫身上长出了地球生物的第一只眼睛。而此前的一些生物体虽然有感光细胞,但还不足以称为眼睛。因为眼睛不仅要感知光线,还需要有一个能聚焦光线形成图像的晶状体。后来,生物缓慢进化而获得了晶状体,其视觉效果就从1%骤然上升到100%。而眼睛的出现宣告一个更为无情、竞争更激烈的时代到来。从这个意义看,眼睛并非是无足轻重的器官,而是重要的器官。

无论人类的眼睛进化的细节和过程如何,我们今天能拥有的眼睛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它的存在即是合理的,尽管也有不合理的部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眼睛呢?

人类的眼睛主要部分是由一个直径约24毫米的近似圆球体构成,此外,还有眼球壁和包在眼球内的一些组织共同组成。而眼睛看世界就像相机摄取世界的影像那样。但实际上相机才是模仿眼睛设计出来的。

当然,眼睛的最大功能就是观察和审视大千世界,把获得的影像信息输入大脑,供大脑对现实情况做出决策,以决定人类的行为,同时也给予人类以高级的精神享受,如观看电影、美术摄影图展,欣赏美女等。而眼睛看世界的功能主要就是视觉,包括三类。一是视力,二是色觉,三是立体觉,其中最主要的是视力。视力由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组成,周边视力又称视野,即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视力即视锐敏度,通常称为视力,又有远视力和近视力之分。远视力是指5米远距离的视力,近视力是放在眼前一尺处检查的视力。同时,眼睛的视力还有暗视觉和明视觉之分。

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有三层。外面一层厚厚的白膜称巩膜,也即眼白,可保护眼内组织;外层的最前部有一个像圆窗户的透明膜是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透明镜头,可让光线进入眼球内。

眼球壁的中间一层为棕黑色组织,称为葡萄膜或色素膜、血管膜,主要起遮光作用,如同相机的暗盒并起到供给营养的作用。在它的最前部就是黑眼珠,称虹膜。黑眼珠正中有一个小孔叫瞳孔,相当于相机的光圈,可随光线的强弱变大或缩小,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在虹膜后面有一个称为睫状体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是看不见的,它的作用是调节焦距和生成房水。

眼球壁的最里层是视网膜,类似相机里的胶卷,能感光和把光线转化为神经脉冲,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视网膜视轴的终点为黄斑中心凹,中央无血管,是负责视物的主要地方。黄斑区鼻侧3毫米处有一结构称为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聚向视觉中枢传递信号的出口,也是视网膜动静脉出入的地方。

人的眼球内有三大内容,一是房水,二是晶体,三是玻璃体。房水是眼球内的营养液,‘具有维持眼压和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晶体是一个扁圆形凸透镜,类似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它在睫状体的作用下能调节眼睛清楚地看远、看近。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充满于晶体与视网膜之间,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眼球则由眼外肌、血管、神经、筋膜等组织固定,悬浮在眼眶内,周围充满了脂肪,以避免眼球在震动时受到伤害。眼外肌共有6条,指挥眼球协调运动,分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4条直肌及上斜肌、下斜肌2条斜肌,如果它们的力量不协调,就会出现各种斜视。

人的视觉通路为:光线从眼睛前面进入眼球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神经,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光化学反应产生生物电流,由像电缆一样的视神经把生物电流传送到大脑视觉中枢,再由视觉中枢感知和认识世界。

人眼的最大疑问

说到这里除了会感叹人的眼睛的进化是如此精妙绝伦之外,其实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人的眼睛为什么只长在脸面,而后脑却没有一个。如果一个长在前面一个长在后面,眼睛不就能以360度的视野观察大千世界了吗?而人眼只长在前面的结果同样决定了人类的一些社会行为,例如客家人的行为规范。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历史上有过从中原到南方的6次大迁徙。由于身在异乡而对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客家人自称“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而从两宋开始,客家人从中原第四次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迁徙的过程和在异乡他国的生存环境下养成了客家女性的一种习惯。如果不了解客家女性的这种习惯,一般人是读不懂描写台湾客家女性的这首小诗的:

弯腰,低头

斗笠盖住岁月

客家老妇的身子

依然健壮有力地站稳溪流

前两行诗可以用来描写所有地方的浣衣女,但是,“依然健壮有力地站稳溪流”却是对客家女的独一无二的歌唱,也是最有诗意之处。因为,在客家人南迁到中国南部省分和台湾之时,客家女也和当地的女性一样或坐或蹬在河岸,面向河中浣衣洗东西,但由于对水和其他资源的争夺,不免与原住民有矛盾和械斗,许多面向河面背对河岸的女性因无法防备身后的袭击而丧生。因此,客家女养成了一种习惯,改为站在溪流或河流之中,面望河岸浣衣,以防他人的偷袭。因此,一句“依然健壮有力地站稳溪流”便浓缩了客家人在向世界各地迁徙后生活的艰辛与凄美。

可以想像,人类的眼睛如果是一个长在后脑,一个长在面部,就不会有客家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了。而且,不仅仅是客家人,所有人都可能以后眼来观察世界,防备偷袭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功能而已。

比目鱼眼睛的启示

不过,人的双眼长在面部尽管是长期演变的结果,但也有其充分的理由。这种理由是什么,当然只有推测。不过,从比目鱼眼的形成可以获得一些类似的解释。

比目鱼喜欢侧着身子贴在海底生活,慢慢地贴在海底那面的眼睛就没用了,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因而其眼睛移向朝上的一面,而且这一面有颜色,能随着环境而改变颜色。而朝下的一面则既无眼睛也无颜色。比目鱼的这一特殊形态和颜色是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目的是能让它们伪装性地平躺在海底,等待猎物自投罗网,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抵御敌害。

比目鱼眼睛的变化始于仔鱼期。初孵化的仔鱼和其他鱼类一样,身体左右侧对称,眼睛也是左右对称,每侧一只眼睛,也与其他鱼一样游于水体上层。当仔鱼成长到15毫米以上时,一边的眼睛逐渐往头顶上移动位置,并越过头的上缘,从另一侧往下移,直到和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在一边的眼睛移动位置时,背鳍也向前延长,当一边的眼睛移动越过头顶时,背鳍也延长到达头部后缘。由于两眼都在头的一侧,使原来对称的头骨也发生了变化,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当两只眼睛移至同一侧后,比目鱼就下沉到水体底层,侧卧于水底生活,或在贴近底层的水中游泳。此时,有眼的一边向上,无眼的一边向下。有眼朝上的一面有色素生成,并且保持原来的弧形外表。无眼朝下的一面则很少有色素产生,多为白色,也有少数个体散布着褐色或黑色斑纹。同时,朝下一面的外形平切,就像一尾鱼从中线剖开形成的半边鱼。

关键意义就在于,比目鱼为了生存是打破了生物的基本原则之一——对称性。因为无论是昆虫、鸟类、鱼类还是哺乳类乃至人类,很多生物都具有左右对称性。而有一些低等生物则是辐射对称,例如海星、水母。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比目鱼打破的只是一般的左右对称的关系,但却创造了另一种与人类一样的非对称关系。

正如自然法则一样,有对称,也就有非对称。人的非对称关系体现在前后关系上。脸面、胸、肚子和后脑勺、背脊、屁股是非对称的背腹关系。比目鱼打破眼睛左右对称的关系却演化成新的背腹关系,两只眼睛都长在了背侧。而仅从这同一侧来看,它的眼睛其实还是与人的眼睛一样,是左右对称的,只不过人的双眼是在腹侧一面。

比目鱼眼睛的这种演变是逐渐进化的结果。芝加哥大学的一位进化生物学博士生马特·弗雷德曼证明了这一点。他在来自维也纳的化石里发现了比目鱼的过渡类型,是远古第三纪时期的“歪眼鱼”化石,其中一个是已知物种,学名叫做Amphi stium。起初研究人员把Amphi stium归为“类比目鱼”,认为这种不对称的“歪眼”是化石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变形造成的。而马特对多个Amphistium的化石标本进行X射线断层摄影分析后,认为这些标本的眼睛不对称程度一致,说明“歪眼”并非物理变形,而是在两眼左右对称的鱼和两只眼睛完全长到一边的比目鱼之间的某种中间类型,是一种中间产物。因此,比目鱼的双眼从左右对称移位到同一侧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更多的优势

从比目鱼的情况可以推论人眼的情况。人眼既符合左右对称的原则,也符合腹背非对称的规律,它与比目鱼的眼睛一样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如果要使前后都看得到物体,就需要打破左右对称的器官分布,而改为腹背对称的分布。这种前面一个眼,后面一个眼的布局需要有像比目鱼那样的生活方式,但人类并没有类似比目鱼那样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可以让后面有两个眼前面也长两个眼,但是,生物的适应环境也有一个原则,即牛顿所说,自然不行徒劳之举,少已够用,多则何益?在两只眼已足够人使用的情况下,即使有着背部看不到东西的缺点,要弥补这一缺陷只需转过身来即可。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人眼的更多功能和优势。

人眼在明暗处都能视物以及能看到颜色就是人眼的优势。除了瞳孔的调光外(调节灵敏度在16倍左右),人的视觉取决于眼球的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主要是分辨明暗。视杆细胞中有一种视紫质的感光分子,可以在感受到非常微弱的光后,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并将此信号传到细胞内,再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分子,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使得眼睛对光的灵敏度增强很多倍,使信号的强度短时间内也放大了很多。而视锥细胞的功能就是让我们能分辨颜色,看清赤橙黄绿青蓝紫。

篇4:用心灵接近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教学实践,体会

笔者从教已近17个年头, 我主要扮演的是班主任角色。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深深明白, 中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它对人格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未来。正是抱着这种心态, 丝毫不敢有所松懈, 希望不仅能在知识方面传道, 更可以在人生中这个充满变数的阶段为他们解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品尝过许多次成功的快慰, 但最为刻骨铭心的却是那些亲历的失败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周二午休时间, 我听见我班教室里打闹嬉笑声大有地动山摇之势。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教室门前, 只见十多个男女生的头上、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生日蛋糕, 他们在疯赶着相互涂抹, 闹得正欢, 全然不知道班主任就在门前。我那个气啊, 大吼一声:“你们翻天啦!”接下来, 我怒斥他们约30分钟, 最后“啪”的将剩下的蛋糕摔在地上。

上课铃响了, 我依然怒火中烧。我让那些“大花脸”一个个站起来, 让全班同学“欣赏”, 我又暴跳如雷一番。然而, 我没有换来学生的理解, 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几天后的早上, 我在讲桌上看见了一张纸条, 是他们写给我的:宽容是一种美德, 您也曾给我们讲过, 我们不愿接受您的愤怒, 我们需要理解和宽容。

面对学生的纸条, 我无语了。可以说, 是他们教会了我应该学会理智, 是他们告诉我大动肝火该付出怎样的代价。原以为这样凶神恶煞一次, 能使学生有所畏惧, 殊不知却适得其反。回过头来, 审视他们, 发现他们心理上有着很多叛逆和不安分的东西。如果不因势利导, 只会造成更大的师生隔阂。我认为, 教学实践中的这一点体会对于教学方面有着很大的正面作用。

一、信任学生, 放开手脚

高一十班入学时有33人, 其中男生16人, 女生17人。从高一军训开始, 通过观察我发现, 我们男生训练热情高涨, 训练质量很高, 集体荣誉感很强, 这是优点, 但有些男生表现欲过强,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其中以王柏淇同学最为突出。在训练时他表现得极为突出, 对同宿舍的同学很热情, 主动照顾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为了最后的文艺表演排练节目, 强度很大的训练过后利用午休时间精心排练。但由于纪律问题被其他老师批评过一次。女生普遍训练踏实, 较为细心。我没有对过分表现的学生予以压制, 而是在心中默默地计划。开学后, 我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征以及在军训中的表现, 并适当参考了他们以前的经历, 任命了我班临时班委会。并大胆地予以在军训中表现活跃的同学重要职务。班委会名单宣布后, 虽然嘴上说不想担任职务, 但从王柏淇同学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丝惊讶和得意的表情, 更加坚定了这样做的决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 也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没有错, 选择相信学生, 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 既稳定了本人及周围同学的情绪, 也是能使他们在不断地为班级服务组织活动中找到自信, 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这样就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他的演讲词中曾经这样说过:人, 生来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也应是平等的, 但是, 我想这只是在人格上才应该是这样的。在学识上, 老师和学生绝对不应该是平等的, 老师永远应该站得比自己的学生高, 此所谓“学高为师”。老师得有一桶水甚或是更多的水, 才能够去装满学生所持的不同的杯。我们提倡老师要与学生平等, 指的是老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这样你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切合实际地将学生原本所持有的不同尺寸, 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 让他们有满足感与幸福感。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 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究, 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现在, 我每天在处理班级事务之前与之后都不忘提醒自己:我所做的一切, 尊重学生的权利了吗?

三、尊重、肯定、赞扬学生

尊重学生, 以肯定、赞扬来代替指责、批评。学生不是物品, 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个人品质的人来对待, 即使对待后进的学生依然要倾注满腔的热情, 不带偏见, 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多跟自己的学生说“你行”, “你能行”。也许, 在某一天, 你会发现, 他真的做得很好, 你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即使你非得要批评一个学生, 也应该先肯定他的优点, 然后再接着跟他说:如果你能……的话, 那就会……这样做了之后, 你常常会看到被批评的学生心悦诚服的表情, 既让你的学生虚心接受了你的观点, 又避免了师生间因批评而起的矛盾与冲突。而且, 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要比直接批评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直接批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学生是听你的话, 照你所说的去做了, 但其实心里并不一定信服于你。尊重学生就要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当作有意义的事情来关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 关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 同时严格要求他们, 严格要求也是尊重他们。

四、关心、体贴、爱护学生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在教学工作中, 深深地体会到:情是心灵的钥匙, 爱是教育的基础, 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带来的是轻松愉快的气氛及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 做一名优秀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爱护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很敏感的, 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感觉到老师的爱。如某位学生昨天生病了, 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就不失为一种师生关系的良好开端, 今天来了之后, 你的一声“好点了吗?”会令他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关心他;天气冷了, 问一句“别忘了加件衣服”, 会令人倍感亲切;所有这些都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爱, 而一旦你付出了真心的爱, 那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那就是: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无形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热情与动力, 学生会以刻苦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习成绩来报答你对他的爱。

上一篇:电动汽车行业调查报告下一篇:中考语文考点精炼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