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心理护理

2024-04-27

中风患者心理护理(共9篇)

篇1:中风患者心理护理

论文题目

2例中风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脑中风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不断增高,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和幸福指数。而且脑中风在平稳期也大多伴有严重的后遗症,身体功能出现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们除了对已经患病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还应该走进社区,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大家对脑中风疾病的了解,对潜在的中风患者做好心理预防工作。

【关键词】脑中风;个性化心理干预;心理预防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风特点发病急、来势猛,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幸存患者复发率高,大多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2]。如何帮助中风患者摆脱残疾的痛苦,恢复自信,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脑中风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1临床资料

某医院

2015年12月

2016年3月共收治中风患者48例

48例患者中男

28例,女20例年龄48-60岁

25例

;60-

70岁

12例

;>70岁

11例;[1]其中有两例典型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因心理因素影响康复效果的案例。案例如下:

案例1,女,70岁,2015年12月在起床30分钟后突然歪倒在家里,神志逐渐不清,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出现活动障碍被家人送进医院治疗。现患者病程4月余,做核磁共振示双侧多发多灶性脑梗死(左侧额叶新梗死灶),又行颈动脉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多发)。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大部分时间卧床,仅可靠坐轮椅30分钟,言语表达不清,不愿与人交流,不愿饮水,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数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态度消极不配合治疗,家人因工作原因疏于照看,患者孤独感和自我否定心理严重。

案例2,男,55岁,2016年2月初右手出现拇食指麻木疼痛伴无力,逐渐出现肌肉萎缩。2月7日下午患者因突然出现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休息后无好转,前来就诊,行头颅CT显示:脑动脉硬化,且出现尿便障碍。入院行头颅核磁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及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死,双侧大脑皮层下脑缺血灶。给予激素抗炎、丙种球蛋白以及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后,患者下肢无力减轻,但仍无法正常行走,脾气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康复治疗过程中态度消极,不愿意吃药。据家属介绍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工地上班,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和上高中的儿子。因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用和巨大的家庭压力,焦虑抑郁心理严重。家属受患者低气压情绪感染,对病情态度不乐观。

根据脑中风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和两例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中风患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48-60岁的中年人患病率占比例最大,中年人的社会压力在不断增大,家庭负担不断加重,加上工作、社交需要,很多中年人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吸烟喝酒加班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身体健康指数不断下降。老年人是中风发生的高发人群,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随着细胞组织机能的不断老化,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各种疾病的交错,中风的发生率高。

脑中风患者急性期发病后,大多身体机能出现障碍,不能如常人一般生活工作,社会角色变化太快,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应激反应。中年人发生中风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自我否定悲观等心理障碍,这与他们发生中风的原因有密切关系,我们和家属除了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的护理和照顾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老年人在发生中风后多因行动不便而产生孤独感,而且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加剧,情绪变得喜怒无常,自我否定加重,这种现象的发生无疑对患者的家属是一种深深的伤害。我们应该和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安慰家属的心情,以免家属态度消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另一方面从心理出发了解患者的需求,减少中风后的负面情绪。护理过程中是否注重心理护理将会对中风患者的幸福感、功能恢复率和死亡率产生重大影响。

2中风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

2.1焦虑的评估与护理

中年人患中风后焦虑心理较重(如案例2)。患者突发中风后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讲话,家庭压力增大,社会地位也降低,患者一时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而且无法继续工作挣钱养活家里人,也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用问题,心情会变的烦躁易怒,坐立不安,往往会变得焦虑。

针对患者心理焦虑的情况,我们在该患者护理时做到了以下三点:1、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与中风相关的医学知识。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户外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活动过程中对患者多一些肯定和赞美,放松患者紧绷焦虑的心理。3、和患者家属及时有效交流,尽量让患者家属态度积极乐观,从而感染患者,让患者放下心中的思想包袱[4]。

2.2抑郁的评估与护理

抑郁症的发生是中风后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案例2中的患者,在我们心理护理措施的前期,患者的焦虑心理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患者本人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患病后他的家人因为照顾不足,他自身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缺少心灵关怀,再加上十分担忧昂贵的医疗费用、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和家里的开支收入问题,从刚开始的焦虑为主症转变为言语减少,对生活态度消极,不积极配合治疗,求生意识降低的抑郁为主证的心理。

患者出现以上现象时,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开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患者。1、跟家属协商对患者保密医疗花费,减轻患对经济压力的担忧。2、我们鼓励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护理中,多陪伴患者,多讲一讲对未来的期望,描绘患者康复后的情景,帮助患者重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驱赶走心里的阴霾。3、我们在护理时制造一些感动温馨的场景,例如为患者唱生日快乐歌,送上生日祝福,也鼓励其他中风患者多跟他交流,从细节和小事上带给患者爱和温暖。4、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和心理医生交流沟通病人的情况,采用一定的心理药物治疗。患者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有所好转,慢慢转变自己的观念,配合治疗,求生意识增强。

2.3自我否定的评估与护理

患者之所以产生悲观心理与患者之前社会角色密不可分。如案例1中的老年患者,家属诉患病前患者有规律的的生活习惯,每天会定点接送自己的孙子和跳广场舞。而中风发作后出现了口眼歪斜,行动不便,说话困难等症状,身体状态大不如前,患者一时难以接受之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产生自我否定的悲观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

我们及时的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做出引导患者积极治疗的方案。如以下三点:1、耐心的为患者讲解脑中风康复治疗的缓慢性和积极配合治疗的治愈率,引导患者正式自己的病情。2、我们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过程中给患者许多暗示性的肯定,如:您做的好棒啊!进步真快!相信您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康复的!等。患者在此过程中慢慢减轻自我否定的悲观心理,病情有所好转。

2.4孤独的评估与护理

老年人大多中风急性期发作后容易产生孤独心理(如案例2)。该患者除了有自我否定心理的出现,也因为子女们无法抽出太多时间陪伴患者,患者在医院长时间缺少爱和关心感觉被忽视,再加上患病后语言行动障碍,生活难以自理,产生孤独感,情绪也变得喜怒无常,而且本是花甲古稀之年,对死亡的恐惧感也会加重,态度消极,不配合治疗。

面对该现象的发生,我们从以下三点来引导患者:1、我们给予患者家庭般的温暖。在患者家属不在时,注意患者的动态,及时有效的关心帮助患者,令她感受到爱和温暖。2、和患者子女沟通交流,希望家属尽量多的抽出时间来照看患者,鼓励亲属多探视,亲情支持对患者减轻孤独感起到很大的作用。3、多提供一些机会让患者与其他老年患者多见面多交流,培养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增加生活情趣。如:下象棋、赏花等。消除患者的孤独心理,改变对生活的态度,燃起新的希望。患者的家属在我们的建议下,抽出时间陪伴患者,患者也重新培养了新的兴趣,孤独感和自我否定心理减少。

我们除了通过心理疏导直接干预的方法,也可以通过针刺、艾灸、按摩等保健方法,舒缓患者的消极情绪。我们在护理时采用保健康复疗法,帮助患者正常的身体功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对生活热爱的态度,也可以让家属看到希望,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中风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护理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帮助中风患者的更早更好的康复,能在病人患病期间得到悉心照顾,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然而中风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死亡率也随之增高,年轻化加剧的趋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工作重点不仅放在院内中风病人的康复和治疗,也应该走进社区,提前对潜在的中风发病人群做好心理预防工作。总结为以下三点:1、我们应该建立社区中、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提高社区医疗的护理质量,为中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2、走进社区,进行中风病的知识宣讲,普及相关知识,发放关于中风病手册,也可以通过小品、相声、话剧等形式向大家讲述中风病好发的原因及发生后生活状态会有哪些改变,提前让大家认识中风病,有助于病发后身体心理的治疗。3、中风的发生与是否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相关,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中风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证治汇朴-中风》中提到:“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需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事、调情志”[3]我们在平时生活时就要生活有规律,保持愉快的心情,饮食清淡戒烟戒酒,房事适度,多运动锻炼身体。

总之,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康复都离不开心理护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加强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我们的临床技能。

参考文献:

[1]甄建华.李学军.陈志刚.《年龄与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始发状态中医症候分布相关性的聚类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005-5509

[2]刘君文.《脑中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实践》.医院管理论坛.2013.39-46

[3]黄晓丹.陈荣浩.《中医舒适护理在中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008-8849

[4]胡必梅.《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主要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及焦虑症状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3.1671-8194

篇2:中风患者心理护理

内科 姚毅娟

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卒中也存在青年人,脑卒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及关键。从提高脑卒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发,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及早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计划,只有这样,70%-80%的病人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如果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的话,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压疮,关节挛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等诸多问题,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预防及护理。护理

1体位护理

1.1患者取仰卧位时,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行不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应定时床上翻身,按摩,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从而防止发生褥疮,且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同时,患者的衣服也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如果患者出汗,衣服要勤换,勤洗,勤剪指(趾)甲,为了防止肺炎的发生,应每2小时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扣背一次,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予针刺人中,合谷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2毫升肌肉注射并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时如有痰不易咳出,可轻拍背部(从下向上),如痰液黏稠可用吸痰器吸净咽部的痰液,为防止患者咬伤口舌,可用压舌板或裹纱布的小勺子垫入上下臼齿之间,同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坠床。

1.2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可以使患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有助于增加感觉刺激输入,利于缓解痉挛,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使患侧直接压于体下,患肘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髋微后伸展,膝轻度屈曲,健卧下肢屈髋屈膝,因此,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卧位!

1.3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用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使患侧肩部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患者腿下可放一枕头,使髋部内旋,膝自然屈曲,足不要悬空。

1.4患者取坐位时,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且生命体征稳定[2],同时,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可以从发病的第2-3天就开始训练坐位,可在轮椅靠背前加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及髋关节屈曲,因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床上坐位要求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并平放于地板上,膝部垂直,保持脊柱垂直床面,病情稍重者,训练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以小些30度为宜,每次5分钟。

1.5患者取站位时,让患者把双手放于站立架桌面上,使身体保持平衡,用固定带固定和保护患者,如患者身体倾向一侧时应及时给予纠正,使患者的双脚充分着地,膝盖靠在前面的挡板上,每次站立20-30分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站立的时间,如果发现患者的脚及腿出现肿胀,可以让患者在休息时将腿抬高,利于第二天的训练,如果患者的腿不小心被抻了一下,且疼痛,可以给予热敷,如果热敷的对象是老年人或感觉障碍的患者要避免发生烫伤。

2饮食护理

2.1中风病人昏迷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分5-6次徐徐灌入,可选浓米汤、豆浆、牛奶、果蔬汁等。

2.2中风病人康复期没有吞咽困难,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少油腻的食物为主。另外,中风患者必须戒酒。

3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中风,不管是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五心”,基础护理细心,倾听诉说耐心,服务周到热心,听取意见虚心,治疗操作小心,并且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到有家的感觉!

3.1情绪低落抑郁部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所以,训练的主动性不高,往往会耽误康复训练,应该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在精神上要战胜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疾病!

3.2依赖、反对独立部分患者在病后出现性格急躁,易激惹,这时需要理解,宽容,忍让,同时进行开导,必要时还可以给讲讲笑话之类的,使其在情绪上得到稳定,可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患者的依赖性很强,凡事都要依赖家属去做,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别人的照料,对康复训练是不利的,我们就该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少别人的帮助。

4音乐疗法

有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不主动配合康复师训练,这时,护士就可以选用一些积极的音乐或是患者喜欢的音乐来支持和强化患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4],同时,音乐也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是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不会那么痛,从而,使他们的训练从被动变得更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

5护理体会

篇3:中风患者的心理分型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中风脑病科收治中风患者410例, 通过护理评估, 根据对患者对自身疾病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不同分为恐惧不安型、悲观抑郁型、过分依赖型3种。其中, 恐惧不安型121例, 男69例, 女52例, 年龄36~56岁, 平均 (43.5±2.5) 岁;悲观抑郁型115例, 男73例, 女42例, 年龄40~55岁, 平均 (43.5±2.5) 岁;过分依赖型174例, 男95例, 女79例, 年龄64~77岁, 平均 (72.5±1.5) 岁。

1.2 护理措施

1.2.1 恐惧不安型

这类患者多为年龄40~50岁的较年轻患者, 其发病原因多为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 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 睡眠不良等诱因, 突然发病, 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中风症状, 突如其来的改变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导致紧张、焦虑和不安[4]。对于此型患者,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 耐心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安抚患者, 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 以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对于患者提出的担心和问题, 护理人员要细心解答, 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环境, 消除陌生感, 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使患者的焦虑情绪逐步得到缓解。

1.2.2 悲观抑郁型

此型患者以女性较多, 由于疾病的痛苦, 和对生活的严重影响, 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 悲观失落, 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状态, 心情始终沉闷抑郁, 压抑自己的情感, 不愿意与外界沟通[5]。针对此型患者的特点,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耐心开导患者, 讲解疾病的护理知识和预后, 以及其他患者成功治愈的案例, 让患者看到希望, 并指导其进行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 鼓励患者以坚强的与疾病作斗争。可允许家属陪护, 让患者与家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6]。1.2.3过分依赖型此型多见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多出现在中风康复期。在康复期, 患者多在家人和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体能锻炼, 以促进功能的恢复, 此时, 患者容易对家人和护理人员产生依赖, 缺乏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此型患者, 护理人员首先要向其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引起患者的重视, 让患者主动接受护理人员的指导, 发挥患者的主动性, 让患者逐渐独立进行康复锻炼, 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鼓励, 以增强患者继续锻炼的信心。在进行功能锻炼时, 护士人员要在一旁提供指导,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消除顾虑。

2 结果

41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通过康复训练, 均痊愈出院, 语言、肢体等功能得到恢复, 无后遗症出现。

3 讨论

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对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的恢复。本研究中, 笔者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 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总之, 有针对的心理护理有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 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金苹.浅议中风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7) :97.

[2]刘湘红.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0 (4) :608-609.

[3]张蓓蓓.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 (32) :134.

[4]彭灵君.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29) :107-108.

[5]薛静, 杨晓娜.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6) :155-156.

篇4:68例中风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中风患者;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0.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31-01

中风病是以猝然昏厥、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语言蹇涩、口舌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患者经急救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就进入了康复训练期,但由于运动功能恢复缓慢,时间久,患者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不配合甚至放弃康复训练,从而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我科2011—2012 年收治中风患者68 例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这些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我们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作为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一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2012 年共收治有功能障碍的中风患者68 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 年龄 30~ 78 岁。痊愈 35例,好转 27 例,效果不明显 6 例。总有效率为 91. 2%。

2.护理措施

2. 1 心理康复是全面康复的基础

中风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是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加之有些患者还伴有言语表达障碍,情绪低落,产生无用感。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地争取亲友的支持。要耐心聆听患者倾诉,使其得到宣泄。护理人员要以真挚的感情与他们交往,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并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情、风格和行为去影响患者,慢慢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现状,使其认识到只有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体现生命的价值。避免一切不良情绪对康复的影响,首先达到心理康复,这是康复成功的重要基础。

2. 2 多措并举,促进康复

中风康复期患者病程长,见效慢,导致患者出现角色退化和习惯化,自信心不足,对运动训练有不同程度的厌烦和抵触情绪,表现出像孩子似的任性、依赖、脆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指导、鼓励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克服患者的依赖和厌烦心理,促进康复。比如有一患者,偏瘫3 年多,整日卧床,安于接受亲友和护理人员的生活护理,体重渐增至 95kg,血脂增高,肌肉萎缩。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 1)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起床活动的重要性,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之积极配合; ( 2) 适当减少饮食量和调整饮食结构; ( 3) 制定一定强度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由一名护士陪伴做各项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从室内到室外,并认真指导,把每天的计划完成情况绘制成表,贴在患者床头,使其对自己的进步一目了然,每 10d 总结 1 次,进步明显时就奖励患者看一场台球赛 ( 因患者酷爱台球运动) 。经过不断鼓励和强化,患者克服了依赖和厌烦心理,积极参加运动训练,两个月后,体重减至 82kg,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2. 3 掌握正确方法,纠正错误观念,确保康复效果

在康复过程中,我们经常向患者讲解医学知识,教给正确的锻炼方法,纠正自身的错误观念,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从而保证了康复训练的效果。如有一位患者在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由于方法不正确,用力过度,导致患侧肩关节脱位、疼痛。我们及时给予手法复位、热敷等处理,并再次给予示范训练,在病人及家属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位患者,由于害怕活动早了引起再次脑出血而一直拒绝康复训练。我们耐心向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最新的康复理念,即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并列举了本科室几位康复训练早、效果好的病例,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训练。经过反复讲解,患者终于消除了对康复治疗的错误认识,开始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很快好转出院。

3. 4 加强健康教育,纠正不良习惯

烟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也是影响中风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对有烟酒嗜好的患者,从入院开始,我们就利用治疗、护理的一切机会,大力宣讲烟酒的危害,反复同患者沟通,提高认识,促使其戒烟、戒酒和其他不良习惯。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康复护理,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中风科护理人员,除做好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外,更要重视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才能达到尽快康复和全面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建章,顾红卫 . 中医护理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79 - 280.

篇5:中风患者的饮食护理

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过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所致。

那么,通过具体分析疾病病因、症状和食物的性味,合理搭配膳食或在食物中添加适当的药物制成可口的菜肴,从而达到增进患者的食欲及营养的目的。

中风患者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运用正确的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康复患者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合理安排膳食,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

关键词:中医饮食;护理;中风

1 饮食护理在中医治疗与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的合理与健康可使人们获得全面的营养结构,对于疾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运用正确的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康复患者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合理安排膳食,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

中风患者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患者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

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2 中风的分型及相应饮食护理

中风的证治分类包括:中经络、中脏腑、中风恢复期。

2.1中经络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

包括: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

此类患者饮食宜清淡,少油腻、低糖、低胆固醇,易消化的新鲜米面、蔬菜水果为主,宜食香菇、木耳、冬瓜、梨、桃、山楂等活血化瘀之品,忌食风动之品,如公鸡肉、猪头肉。

同时忌肥甘、辛辣等刺激之品,禁烟酒;少食多餐,进食不宜过快、防止误吸,肥胖者应适当控制体重。

2.2中脏腑 痰热腑实(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斜等,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痰火瘀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等)、痰浊瘀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等)。

其中重症或昏迷患者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

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为主,200~250ml/次,4~5次/d。

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

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g,脂肪100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 2500ml,300~400ml/次,6~7次/d。

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

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3中风恢复期 风痰瘀阻(表现为口眼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气虚阻络(表现为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肝肾亏虚(表现为半身不遂、患肢僵硬、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首先,此类患者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一般饮牛奶及酸牛奶各1杯/d,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

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

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食盐在 6g/d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患者不利。

篇6:中风患者心理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时间为1个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多种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结合对临床资料回顾和出院后跟踪治疗,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促进偏瘫患者康复方面的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护理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其发病急、复发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对中风偏瘫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月~7月患者12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且无早期康复治疗禁忌,经内科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本科。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6.5)岁;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5±7.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肢体功能锻炼:

1.2.1.1 急性期,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做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足下垂内翻;每天活动关节2~3次,每次活动5~10下;定期变换体位,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每天常规按摩患肢2~3次。

1.2.1.2 恢复期 ①床上被动锻炼:按摩、揉捏瘫痪肢体,做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屈曲与伸展、内收与外展等,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②翻身锻炼:协助、鼓励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运动,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③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让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进行下床、坐下、站立,上下楼梯等训练,循序渐进,提高正立位置的`耐受。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穿衣、吃饭、写字等基本生活训练,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2]。

1.2.2 中医特色技术: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对人体损伤小的特点,如穴位针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拨罐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中药灌肠、艾条灸、手指点穴、耳穴贴压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康复中效果显著。现介绍我院临床常用几种特色技术。

1.2.2.1 穴位按摩:常用手法有揉、按、搓、拿、滚等,以患侧面、背部、肢体为重点,。方法:风池、肩井,拿捏,每次1~2min;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按揉,每次3~5min;肩背、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运用滚、推法,每次5~10min,用力应持久、柔和、均匀。

1.2.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中风因气血受损,血脉痹阻致半身不遂,一般上肢瘫痪取外关、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瘫痪取环跳、昆仑、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3]。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每次取3~4个穴位交替使用。针灸时刺激量要大,捻转速度较快,或采用重插轻提的方法,同时可采用电针或艾灸加强刺激。

1.2.2.3. 艾条灸,艾条灸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和补中益气之功效。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1.2.2.4. 中药熏洗: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药液成分为红花、伸筋草、海桐皮、桑枝等多种草药,有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药液刚煎好时利用热力先熏蒸,待水温降低至40℃时再熏洗。熏洗时掌握药液温度,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熏洗过程中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20min。

1.2.2.5 穴位敷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6 手指点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7 耳穴贴压,取穴:肝、肾、脑等。

1.2.3 饮食护理:中医长期以来以“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对于气血亏虚患者,应多进食益气补血之品(红枣、山药、赤小豆等);对于痰多患者,应多进食清火利痰之品(萝卜、冬瓜、丝瓜等);对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的患者,应多进食蔬菜、水果类,多素少荤素搭配饮食,对于便秘患者,告知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复和维生素等,使其大便保持通畅,腑气通畅,促进康复。不能吞咽者可经鼻饲进流质饮食,每隔2h进行一次,每次200mL,温度保持在38℃左右,同时注意防止呛咳。

1.2.4 情志护理:中风患者往往恢复缓慢,生活不便,故多出现肝气郁结、心烦易急等情志变化[4],這些变化不仅不利于康复,而且常使病情加重或反复,所以应通过暗示、鼓励和谈心、娱乐等手段改变上述消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3 效果 经过我们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并经过后续跟踪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中医特色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小结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对中风偏瘫患者介入中医护理技术,可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针对瘫痪肢体的针灸治疗,可增强正气、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促进肌肉群的运动协调。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促进瘫痪肢体的气血运行,使肢体血液循环加剧,肌肉松弛,解除瘫痪肢体的疼痛与痉挛,促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中医护理技术对康复促进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朱萍,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8卷第2期,1月。

梁桂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现代护理204月第7卷第11期。

篇7:中风患者心理护理

一、做好癔症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熟悉患者的病史病情。

(1)情感色彩鲜明、多变:患者一般情感生动活跃,但多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多带有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易走极端,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往往从感情出发。来源:考试大

(2)易接受暗示:患者很容易受周围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并具有情感倾向。

(3)自我中心:患者具有自我显示的倾向,喜欢夸耀自己,或做出超乎想像的事情,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4)丰富的幻想性:患者的幻想,内容生动,并容易在自身强烈的情感反应影响下,把现实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给人们造成患者似乎在说谎的印象,甚至患者本人也可能难以分辨。

二、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

(1)尊重和理解患者。癔症患者经常内心痛苦却又不被理解,被人尊重被人理解的要求尤其强烈。

(2)接纳和容忍患者。正确认识患者的疾病与躯体疾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深刻理解其怪异荒诞言行只是疾病症状的表现,没有好与坏之分也不可用任何标准来评价对错。

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医学知识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宣传,使其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自觉接受心理护理并进行自我调节,加强治病的信心。对患者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强化,使患者感到自己仍是一个有用的人。并督促患者反省强化后的情绪体验。这样就可以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持续下去,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对疾病的认知,达到真正心理健康,以释疑除病。来源:考试大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运用沉默和倾听。适当的沉默倾听,可以给患者以希望听其倾诉的暗示。同时,适时的沉默有时候比语言更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当患者谈到自己伤心的经历或痛苦的内心体验而情绪激动时,短暂的沉默、安静的陪伴、适时的倾听,更能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情绪趋于稳定。对于患者诉说的内容,护士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以疏导、鼓励、安慰和帮助,使患者感到心理上有依靠,有知己感,对自己疾病治疗有信心。这样既可以使患者感到轻松舒畅、被重视,又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来源:考试大

篇8:中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1 心理特征

1.1 恐惧焦虑

多数患者较年轻, 60岁以下, 由于生活、工作紧张压力大, 疾病来势突然, 患者没有思想准备, 突然发病, 出现偏瘫, 语言障碍, 自理生活的突然改变, 使患者产生紧张、害怕、担心、疑虑的心理。

1.2 悲观抑郁

由于患者多数遗留有后遗症, 担心难以治愈, 不能继续工作, 给家庭事业带来影响, 对前途无望, 对生活悲观。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 压抑自己的感情, 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 出现喜怒无常, 闷闷不乐, 少言懒语, 女性较多见。

1.3 孤独烦躁

一些患者因疾病导致不能正常生活, 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不愿与他人交流接触, 孤独寂寞感日益加重。由于起病突然, 病情严重, 演变迅速, 患者对疾病恢复痊愈表现出急躁情绪。

1.4 失助依赖

70岁以上老年人偏多, 多处于康复期间, 患者依赖家属及护士过多, 缺乏独立性。

2 心理护理

2.1 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精神刺激

人一旦生病, 心理上均有一定的变化。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语言、行动及表情均能直接影响到患者, 其良好的情绪能给患者以安慰和支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而不良的情绪往往对患者是一种恶性刺激。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 态度和蔼、热情, 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同时要安慰、开导患者, 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从主观上接受疾病的事实。告诫患者克制自己的情绪波动, 讲述恼怒则血随气行, 上冲于脑, 可使病情加重的道理。

2.2 消除自卑心理, 加强语言训练

中风患者常由于风痰阻络, 造成失语或语言不利, 所以早期语言锻炼十分重要。而一般患者大都心里明白, 但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有时词不达意, 有时答非所问, 患者非常苦恼, 越是着急越是语言不利, 常有自卑心理, 不愿与人交谈。在掌握住这一心理以后, 护士应多方面给予安慰, 对患者的自卑心理表示同情、理解和关心, 多和患者接触, 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如发音不清, 应一字一字地教他们练习, 如词不达意, 就反复提醒患者, 同时配合平肝化痰药及针灸等治疗, 则语言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2.3 消除悲观抑郁心理, 树立勇敢面对疾病的信心

有些患者中风后出现偏瘫, 生活不能自理, 整日泪流满面, 不思饮食, 不善言谈, 家属对她很关心, 但患者情绪低落。我们要一面开导患者, 一边讲解疾病护理知识, 患者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护士对她的关心、关爱, 会很快振作起来,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患者情绪开朗了, 部分生活能自理了, 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对于内心抑郁的患者, 我们不是一味的劝解, 而是守在患者床边, 采取倾听、爱抚患者, 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重视家属的作用, 这样可使患者获得慰藉, 减轻孤独感, 增加安全感,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利于疾病的恢复。

2.4 克服依赖心理, 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护士首先要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心理特点, 把恢复期的功能锻炼重要性说明, 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 让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有恢复的愿望, 不能怕疼、怕苦、怕累, 主动接受护士的指导。护士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制定的目标应使患者易达到为宜,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时不要催促, 让其有充足的时间, 患者看到成绩能增强自信心, 同时请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功能锻炼时护士要提供指导维护, 增加安全感, 消除顾虑, 循序渐进, 达到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要替他去做, 促进心理和身体的早日康复。

3 小结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做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并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状况, 进行护理调整。对患者进行鼓励、支持、帮助,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文娟.中风后遗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南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35 (3) :467~468.

[2]魏茫茫.综合治疗中风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 (1) :90.

篇9:中风患者心理护理

方法:对53例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恢复期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患者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

结果:通过对53例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了脑中风患者并发症,促进了患者康复。

结论:脑中风偏瘫患者恢复期配合心理护理,增强康复的信心,调动了护理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7-02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1]。因为脑中风偏瘫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自尊的改变、愤怒、挫折感等,这些心理不良因素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须把心理护理作为患者全面康复的核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脑中风偏瘫患者53例,脑出血15例,脑血栓形成15例,脑栓塞2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45-71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住院康复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1.2心理护理方法。

1.2.1因为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脑中风偏瘫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2]。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細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如果外向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我们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人格个性特点,不能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否则就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1.2.2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给患者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我们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患者不便向医护人员表达的一些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另一方面,家属的情绪,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非常重要。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时,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而且很大程度上,家属也是某些理疗的主要实施者,有了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由于我国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方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医疗保健机构缺乏,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均由家属照顾和协助康复锻炼,因此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偏瘫、失语患者,常有自悲、孤僻、抑郁等病态心理,家属要体谅患者,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需要,消除忧虑,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照顾患者是精神和身体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由于病情迁延和患者自理能力全部或部分丧失,因此照顾者可能出现体力不支、影响家庭经济收入等困难,对患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家属要做好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

1.2.3确保护理人员与患者良好沟通,共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及精湛的技术能力,能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康复知识,介绍疾病的治疗进展,并能熟练掌握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康复训练,使患者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放心地将自己托付于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沟通、交谈、安慰、鼓励患者,唤起患者的自信心,主动参与康复计划。通过沟通护士更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以便更好地修改制订护理方案,护理过程要尊重患者,对于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造成情绪不稳定,护士应关心、体谅,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对患者诉说病情表示高度理解和同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对患者的要求及时周到解决,缩短护患距离,共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结果

53例患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情绪稳定,摆脱了心理困扰,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积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讨论

因为脑中风偏瘫患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所以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身心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恢复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首先要注意训练时机的选择,切忌急于求成和拖延时机。其次在主动运动和步行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急燥心理,加强安全防护。再次,还需防止病人和家属在不适当时机训练或加重训练。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时,有时会因心情急躁或家属责备等产生挫折感,而拒绝训练。经过对53例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护理后,发现心理护理在患者身体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指导鼓励与督促相结合,激发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让家属也参与进来,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同时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同情尊重患者,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所有这些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给于脑中风患者以及时心理护理,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萍,李会会.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102-103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

上一篇:一堂数学课的反思下一篇:感谢政府领导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