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技论文

2024-05-14

数学科技论文(精选8篇)

篇1:数学科技论文

数学运算已经在众多科技领域和当代无止境的工艺与科技的产业链中里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使用在本文中所讲述的数学内容,各种实际应用问题可以被解决。当然,我们不能解决一些出现的更加先进类型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构造一种更加先进的数学模型来解决这类问题。因此,获得在本文中提到的数学的真正含义会对你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价值。对代数的通透的理解对任何形式的基础领域数学都是很有必要的。它对帮助读者学习和理解提到的基础步骤和操作十分重要。否则将来问题的发展与应用理解起来会很困难。除非代数操作理解得很好,否则结果将会变成一个疲软的根据在将来各种数学以及数学所应用到的科技领域里。

我们应该重新开始在数学领域的学习,通过回顾各种数字与图形的基础步骤与操作。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理解各种在代数领域的问题,将来会对我们在其他数学领域的进步很有必要,比如三角函数与微积分。

篇2:数学科技论文

1、若分式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B.C.D.x≠-1)

2、一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打出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这次成绩的众数是()A;6B;8C;10D;73、若一组数据1,2,3,x的极差为6,则x的值是()

A.7B.8 C.9 D.7或-34、矩形的面积为120cm2,周长为46cm,则它的对角线长为()

A.15cmB.16cmC.17cmD.18cm5、如图,△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则BD等于((A)4(B)6(C)8(D)

第5题第7题第14题第17题).

6、等腰梯形ABCD中,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7、函数y1=x(x≥0),(x>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结论:

①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的坐标为(2,2); ②当x>2时,y2>y1;③当x=1时,BC=3; ④当x逐渐增大时,y1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2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8、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

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A.3cmB.4cmC.5cmD.6cm,则 的值为(C.14)

9、已知A.12B.13D.1510、三角形三边之比分别为①1:2:3,②3:4:5;③1.5:2:2.5,④4:5:6,其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数据2,x,9,2,8,5的平均数为5,它的极差为

1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34=。

13、约分=

第18题

1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ABC是______三角形.

15、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则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和面积分别是 ________.

1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6,则连结各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17、如图5,若点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轴于点,的面积为3,则.

18、在矩形 中,,平分,过 点作 于,延长、交于点,下列结论中:① ;② ;③;④,正确的。(填写正确的题号)

三、解答题:(19-25题每题8分,26题10分)

19、(1)已知,求

20、今年,苏州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人1 000万元资金.对城区4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13升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某社区为配合政府完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1200户家庭中的120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汇总成下表:

改造

情况 均不

改造 改造水龙头 改造马桶

1个 2个 3个 4个 1个 2个

户数 20 31 28 21 12 69 2

(1)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__户;

(2)改造后.一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节省5吨水,一只马桶一年大约可节省15吨水.试估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

(3)在抽样的120户家庭中.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多少户?

21、如图,在□ABCD中,已知点E和点F分别在AD和BC上,且AE=CF,连结CE和AF,试说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2、如图,在△ABO中,已知A(0,4),B(﹣2,0),D为线段AB的中点.

(1)求点D的坐标;(2)求经过点D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篇3:数学科技论文

一、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学生与老师都注重数学卷面分数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死搬硬套, 因此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思考与应用, 长期发展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一种“没有标准答案就无法做题”的不良局面, 长期依赖于数学标准答案, 不求甚解, 只为了获得一个验算结果草草了事, 所以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 不注重学习的思考与逻辑能力的培养, 经常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数学中函数的学习普遍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 但是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下, 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教学节奏, 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以小组互动的模式展开学习, 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以教室和课本为主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材料, 虽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教师逐渐将教学空间扩大到生活中去, 促使学生视野上得到了开阔, 但由于教学材料仍旧停留在教学课本上, 即使在利用了信息技术后, 无论是从网上搜集到的教学资源还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教学资源, 都难以“跳”出教学课本知识的大纲结构, 促使教学资源缺乏灵活性, 特别是对于数学这一类知识较为严密的学科来说, 小学生在这样情况下获取的知识难以得到思维上的扩展, 促使小学生所学得的知识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进步, 尤其在教学方面, 众所周知, 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仅仅只会利用书本上的知识, 让学生机械地去咽下去。在时代发展的今天, 在教育这个重大课题上, 我们必须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 一方面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与乐趣。科技手段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方法, 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据此, 我们必须对高校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将科技手段应用到数学教学领域也完全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二、科技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能发挥出一定促进作用, 利用动画效果来激发学生兴趣, 还可设置微课提高教学质量。

(一) 动画效果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教学材料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源, 促使教师能够选择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 并将这些资源引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以一种合理的教学形式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 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以及对知识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传统数学课堂上通常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 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率低下, 过程枯燥无趣, 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而如果将动画效果应用在PPT课件制作上, 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丰富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 将一些课堂上没有的内容进行丰富,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立体几何图形”这一章时, 可以将动画效果应用其中, 将复杂多变的几何关系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二) “微课”的应用

微课主要内容由课堂教学视频组成, 同时还有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学反思、素材课件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 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明确的资源应用环境。将“微课”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充分满足了学生内心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述“三角函数”这一章时, 由于有些学生基础较差, 对于函数的理解不够透彻, 通过教师的心细讲解, 有些学生才稍微理解, 但一下课, 学生就将知识抛之脑后了, 最终还是无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这个时候, 将“微课”应用在教学上便能充分弥补问题, 教师可以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录成小视频, 视频采用一个课程一个主题, 主要研究问题皆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例如难点、疑点突破、重点强调、教学方法、策略思考、教学反思等等既具体又真实的问题。学生通过“微课”完全可以巩固知识, 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微课程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重要革新。

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教育者提高了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性, 充分的了解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并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 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地位, 才能促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得到较大的锻炼空间和提升空间。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我国在教育领域上得到了相应发展, 对于高校数学教学来说, 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 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将科技手段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更多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是学生必修的科目, 据此, 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 利用先进技术来开展数学教学, 尝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科技时代,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佳梅.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应顺应中学教育发展趋势[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6:90-94.

篇4:现代科技与数学教育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数学 创新

在当今数学的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探索、思考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的真正的问题,期间他们所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再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互换,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开展创新教育

1、创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动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传统教育中,课堂气氛严肃,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被动局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提问的欲望和权利,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内化、吸收的热情,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迸发。

2、质疑问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们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古人云: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活跃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四、数学创新要和信息技术密切结合,溶入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一切数学成就无不打上历史和社会的烙印。每项重大的数学成就,总是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密切相关,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信息科学中的数学问题,是当前的一项时尚。近几年来,信息技术成为人脑的延长,并且比人脑更加精确而快速。但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 “数学实验”。

参考文献:

[1]潘云泽,王以宁.《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年。

[3]郑芳.《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

篇5:数学科技论文

1.确定正整数n,使极限Ilim

220sinx(1t)21arcsintdtexsinnx

存在,并求出此极限。2.讨论由lnxyarct在区域D(x,y)yy

xx,x0内确定的隐函数2

yf(x)的极值点的极值,并说明是极小值还是极大值。

3.设yf(x)在0,f(0)0上有二阶导数且,证明:存在,,0,,使12322

22f(3)sin(21)f(1)。

n4.求极限limun,其中un(15.z12n1n)(1)(1)(1)。…n2n2n2n2x2u2

xysintdt,uu(x,y)可微,求dz。

6.一质点在力FF(yz,zx,xyg(x,y))作用下沿曲线:AB运动。

AA(1,0,0),BB(2,3,3).已知g(x,y)dz1,求这个过程中F所作的功W。

1x2y2

z21在点A(1,1,)处的切平面,平面2是此椭球面的另7.平面1为椭球面244

一切面,切点为B.2平行于1,求以点A,B及C(2,0,0)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

8.求级数(1

n11111…(1)n1)x2n的收敛半径及其和函数的单调性及凸性 n234

9.求曲线C:yf(x)1

0xtdt,x0,1绕x轴旋转所成的曲面的表面积。

ab,f(x)1,xa,b,2函数yf(x)在a,b上连续,在a,b内有二阶导数,x0

估计近似公式b

篇6:数学科技论文

(如无特殊注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以“0”分计算)

一、(12分)按数列极限定义证明:lim2n

n13n0.二、(14分)若f(x)在点x0连续,证明:f2(x)也在点x0连续.三、(14分)证明:f(x)axb(a0)在(,)上一致连续.四、(16分)设f(x)在[0,1]上可导且导函数连续.证明

limnxf(x)dxf(1).n01n

五、(16分)证明:级数

n1sinnxn在区间(0,)内条件收敛.六、(14分)证明:函数序列sn(x)(1x)xn在[0,1]上一致收敛.uxy

七、(16分)通过自变量变换11,变换方程 vxy

x2z

x22(xy)22zxy2y2z

y220.八、(16分)计算:Lx2y2z22az,若从z轴的正ydxzdyxdz,其中L为曲线xza(a0)

向看去,L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九、(16分)设D是两条直线yx,y4x和两条双曲线xy1,xy4所围成的区域,F(u)是具有连续导数的一元函数,记f(u)F(u).证明

F(xy)Dydyln241f(u)du, 其中D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十、(16分)证明:含参变量积分I

篇7:数学科技论文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只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数学才是成功的数学。课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拥有自主发展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评意识。

篇8:数学科技论文

大学生数学竞赛主要包含数学建模竞赛和高等数学竞赛两类.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科技活动, 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高等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办, 是全国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大学生学科竞赛, 目的是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 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竞赛的成效

大学生数学竞赛为学生搭建了创新的平台, 在竞争环境中,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的学生, 受到了科学合理的培训和引导, 在综合素质与数学素养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几年, 我校的高等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后续影响及规模令人欣喜.

1. 数学竞赛的重要地位得以彰显

几年来, 数学竞赛教育的开展, 有力地促进了竞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推动了学风建设, 丰富了校园科技文化生活. 数学竞赛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报名参加数学竞赛争先恐后; 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共664人, 其中数学建模获国际级奖励21项. 特别是在2009年, 我校学生包揽了河北省高等数学竞赛的前五名. 数学建模竞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 锻炼能力, 体验生活与社会. 通过近几年学生广泛参与, 他们在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检验、巩固和深化, 在获得自身锻炼和体验的同时, 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结构, 以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形势和就业的需要, 顺利地完成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 创新活动成果不断涌现

随着数学竞赛培训机制的不断完善, 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活动中获奖成果不断涌现. 竞赛学生在学习、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出强势的后劲. 通过对参加竞赛学生的调查, 我们发现其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数学竞赛学生后续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竞赛的学生达400多人次, 获省级以上奖励100多项. 竞赛学生毕业两年内创办了河北宣盛硫酸亚铁有限公司、河北邢辉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三、数学竞赛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以数学竞赛为载体, 将数学竞赛办成常规性的活动. 不仅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培养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 而且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1.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高等数学竞赛以微积分学、级数等为主要考查内容,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基础技能. 数学竞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对学生施加竞赛成绩的压力, 而是充分发挥竞赛的知识融合和能力培养作用, 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竞赛的意义并不在于成绩, 而在于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变被动的知识记忆为主动的技能学习. 数学模型竞赛来自实际问题或有明确的实际背景. 通过训练和比赛, 同学们不仅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提高, 而且在团结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攻关, 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等方面将都会得到十分有益的锻炼.

2. 促进课程改革, 推进实践教学

以大学生数学竞赛为载体, 在我校设计艺术专业开设了直观微积分课程, 激发了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艺术学生智能的有效开发. 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中, 增设了建模选修课. 同时, 大学基础课程的内容上也做了相应的改革, 构建多元课程模块, 采取分层、分类的形式,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实现人才培养形式规格的多样化. 如在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增加案例部分和数学实验,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日趋重要的推动作用, 已成为考核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 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hujuan Yuan, Wenjing Zhao, Aimin Ya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ollege Mathematics Contest.PMSS, 2013, 16 (1) :81-85.

[2]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学数学, 2009, 25 (5) .

[3]刘长宏, 戚向阳, 薛猛, 等.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 .

[4]张耀峰, 沈卉卉, 王玉宝.依托数学建模竞赛,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9 (6) .

[5]孙晶.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春大学报, 2010, 20 (12) .

[6]张友琴, 王萍, 朱昌平, 朱晖.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7) .

上一篇:《风》教学设计年级下册下一篇:考研英语词汇 利用前后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