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可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机制,利用河北省2010—2018年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面板数据,采用SVAR模型,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發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动态视角研究两者双向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双向影响呈非对称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金融发展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技金融发展论文 篇1:

聚焦科技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

“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

10月24日至25日,来自政界、金融界、科技界等数百名社会精英齐聚东湖之滨,共襄武汉金融博览盛世。24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暨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

中心开幕。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并宣布开幕,省长王国生致辞。王国生在致辞中说,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武汉金博会已成为银政企合作的桥梁和科技金融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极大提升了湖北金融业的

综合实力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品牌效应。今年的金博会以“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增效”为主题,紧扣改革新要求,顺应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拓展了科技与金融同步创新、融合发

展的新空间,必将为传播金融文化、促进金融改革,推动湖北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王国生指出,近年来,湖北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

金融创新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2013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600多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入全国三甲。湖北科技金

融改革创新既任重道远,又潜力巨大。我们将以本届金博会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快湖北金融业改革发展步伐,推进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自主创新战略的能

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科技金融:已成为湖北金融业重要名片

会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认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大空间,需从四处着手:一是要完善多元化金融业态和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二是要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机制;三是健全科

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四是进一步构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体系。“科技金融已成为湖北金融业一张重要名片。”潘功胜认为,湖北科技金融创新卓有成效,科技信贷资金的投放稳步增长,科技金融

产品与服务模式日益丰富,科技金融要素市场逐步形成。他向湖北提出希望:“我们正与湖北探讨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试验区的建设,希望武汉能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中国保监会主席助

理梁涛认为,保险业在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强融资能力、化解创新风险、分散经营风险、为从业人员提供保障等方面都大有作为。其中,在助推科技企业抵御创新和经营风险方面尤为突出。以

湖北省出口信用保险为例,保险机构与省商务厅、财政厅联合搭建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托管平台,省政府专项支持300家小微企业参保。根据海关统计,投保小微企业出口平均增幅28%,其中46家实现

80%以上增长。

5年左右:实现武汉城市圈金融服务一体化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广晶在武汉金博会上提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效的重要推动力量。《武汉城市圈科技金

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方案提出,我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武汉城市圈金融服务一体化,基本形成有效支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科技金融紧密

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建成实验股权资本化、智力资本化、资产证券化的“资本特区”。曹广晶认为,为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一方面通过金

融杠杆促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另一方面通过科技金融创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新技术集聚。其次,要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构建功能完善、机构健全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同时,打破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地域限制,充分发挥区域金融协同效应,深化和扩大区域科技金融合作。

科技金融:要诞生符合自己规律的产品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邓天佐表示,当前急需建立一个平台把分散的资金与项目联成链条。“建立平台是第一步,但科技创新项目和金融工具不是‘拉郎配’。”邓天佐说,科技金融只有诞

生了符合自己规律的产品,才能谈科技金融创新。这种创新过程,既是对科技企业的挑战,也是对金融行业的挑

战。邓天佐建议,像武汉这样高智力集聚的城市,应促进烽火等领军企业搭平台,积极探索帮助院校原始创新产业化,实现从跟踪创新到引领创新。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副主任杨晓军表示,银监会将

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面向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机制。杨晓军说,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势在必行,应积极发展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组织。此外,建立

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平台,推动创业投资、银行信贷、科技企业改制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防伪专业化和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杨晓军表示,银监会将鼓励金融机构根

据科技企业成长状况,动态分享相关收益,完善科技贷款审批机制,提高科技贷款审批效率。作为证券行业的一名“老兵”,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葛伟平坦言,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将是深化市场体制

改革的必然要素,其中,证券业有效服务了不断增强的直接融资需求。谈及湖北证券行业,葛伟平表示,除传统业务外,将支持湖北券商积极创新产品业务和交易方式,“探索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实

施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此外,他还指出,将支持证券经营机构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尤其是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湖北加快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将鼓

励券商全方位参与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重点支持长江证券柜台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证券机构通过报价系统开展业务”。

一种事实:让中国企业“走出去”

美国史带战略伙伴集团总裁钮小鹏表示,目前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资本的流动走向开始出现多选的情况,中国目前如果希望引资进来的话,必须要存在很强的差异化,在差异化的过程中,“双向”

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以前我们讲国际化,在招商引资中,都是外资引进来,而现在是让中资走出去,全面超过外资引进来的数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钮小鹏表示,当GDP需要下行的时

候,很多传统的行业、中小企业,也包括国企,都可能会面临业务上的一些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在海外的一些市场去发展,是整个业务发展的必要范围。钮小鹏提到,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已经不光

是一种现象、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事实。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投资已经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在这种新的金融所驱动的中国企业全球性发展的新生态链发展之下,一个非常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企

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更多的“引进来”。不光是资金方面,不光是人才方面,不光是企业本身落地方面,还有很多的技术方面。钮小鹏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新金融非常重要的

一个环节。从湖北、武汉未来发展的角度讲,金融作为支撑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实体经济最终都要靠金融推动。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城市,有非常大的实力和机遇能够乘着这个“东风”做大做

强。

辜胜阻:给科技金融开“药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科技金融不是简单的‘科技+金融’,而是通过一系列金融制度的创新安排,产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价值叠加效应,以创新为本、双向融合、相

互促进。”他首先承认湖北是传统的科教大省,但却指出湖北与科技强省存在着差距,也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人才和成果“东南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湖北如何从科技大省转

变成科技强省?

辜胜阻认为,关键要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构建支持创业创新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显著提高股权投融资比重,改变金融“短板”。“支持高科技企业,不能只靠银行贷款,因为银行往往厌

恶风险,只有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才能承担高风险、分享高回报。”辜胜阻用数据来论证:2011年,VC新增投资额对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的拉动系数为1:7,远高于同期银行

贷款对经济1:1.02的拉动系数。又一个问题是如何发展“科技金融”?辜胜阻给了一张“药方”:首先,要吸引投资机构的集聚,大力发展VC和PE,培育更多天使投资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

转化。其次,要推进湖北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天使投资、VC和PE退出渠道。用好新三板的全国扩容机遇,争取打造新三板的“湖北板块”。此外,构建多层次信贷体系,大力发展类似美国社

区银行的“草根金融”,推进政府金融担保回归公益性,解决“担保难”和“抵押难”问题,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并以东湖高新区作为载体打造资本特区和人才特区,营造良好发展的“小环境”

,打造技术企业“蔬菜大棚”,让科技型企业在冬天也能“活得好”。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有五大金融风险需要警惕: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使信贷风险上升;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产能过剩领域的贷

款已经成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影子银行运作不规范、缺乏透明度给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流动性错配形成“钱多”和“缺钱”并存的结构性金融风险。辜胜阻还表示,长

江经济带与中部城市群面临发展机遇,近10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城市和90%以上的城市人口和

经济规模。在此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稳增长”的新引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人口超过1亿。长江中游城市群如果能达到长三角城市群的水平,将可以增加

2万亿元的消费内需。他说,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无论采用T型战略或弓箭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都将成为战略支点,有着其他一些城市群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将成为落实和推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

撑。武汉得“水”独厚,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得“科”独厚,科教资源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得“中”独厚,中三角地区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3小时高铁圈内,聚集着数亿人

口;成本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水运优势十分明显,水路运输成本仅为铁路的1/6、公路的1/28、航空的1/78。本届金融博览会暨创业投资大会由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联合主

办。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为大会支持单位。开幕式后,举办了主题论坛。全国189家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总部领导出席开幕式。在为期2天的时间里,举办了多场

专题论坛和地方金融发展专题研讨班等系列活动。

科技金融发展论文 篇2:

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可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机制,利用河北省2010—2018年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面板数据,采用SVAR模型,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發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动态视角研究两者双向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双向影响呈非对称性。其中,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存在正向促进效应,资本市场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最大,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最小,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和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影响程度居于两者之间;而科技创新对商业银行科技贷款、资本市场投入、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和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也均存在正向促进效应,但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SVAR模型;金融服务;创新溢出效应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动力;而金融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科技与金融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只有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二者形成合力,才会带动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厘清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影响机制,深入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协调状况,对于推进两者的互动发展和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科技创新,2011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发布《关于确定首批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通知》,明确了16个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试点地区;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标志着科技金融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河北省在2015—2018年也相继发布《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意见(冀政字〔2015〕4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应加大科技企业融资力度、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河北省通过推进科技金融供给侧改革,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已初步建立起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机制,但目前河北省科技金融投入结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科技金融资源对接科技创新领域的效率仍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河北省2010—2018年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引导科技金融有效服务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科技金融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科技金融”的内涵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科学和统一的理论定义。最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作为经济范畴概念提出。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华尔特·罗斯托[2]在熊彼特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创新”概念拓展为“技术创新”,并认为科学技术是创新的主导力量。国内很多学者也对“科技金融”的内涵进行研究并进行理论阐释。赵昌文等[3]认为科技金融是构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创新型安排,是为科技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房汉廷[4]对科技金融提出了明确的涵义:以培育高附加值产业、创造高薪就业岗位、提升经济体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促进技术资本、创新资本与企业家资本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深度聚合的一种新经济范式。他将科技金融概括为一种创新活动,并进一步指出它是创新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其本质是金融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高度融合。国内其他学者也对科技金融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进行研究,但总体上还是属于以上两种代表性观点的经济学范畴。

(二)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关系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从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带动科技金融发展两个方面展开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一方面,多数学者认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Saint Paul[5]提出金融市场多元化投资可有效管理科技创新风险,缓解银行“惜贷”困境。芦锋、韩尚荣[6]采用面板模型分析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发现不同区域和阶段,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性。张玉喜、赵丽丽[7]进一步结合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短期内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长期内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其中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本是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曹文芳[8]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湖北省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关系,发现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公共科技金融影响程度最大,创投风险资本最小,银行科技贷款居中。另一方面,关于科技创新对科技金融的影响,学者们认为:一是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如刘继兵、李舒谭[9]提出科技引领的金融创新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二是认为科技创新会制约金融发展,如李敏[10]提出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会导致金融行业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科技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另外,还有学者认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关键,张江朋等[11]相继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认为两者协同度较低且具有区域差异。王仁祥、付腾腾[12]从脆弱性角度出发,运用函数模型对湖北省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李健、马亚[13]认为科技金融能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科技与金融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戚湧,郭逸[14]发现我国科技创新能有效带动科技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显著。路启梅等[15]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发展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非线性作用结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较多,并且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国内学者的研究以定性研究居多,定量与实证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现状、存在问题、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等,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两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单向影响,而研究科技创新对科技金融的影响较少,缺乏对两者互动关系的探讨;二是大多数学者研究两者的协同和耦合发展关系较多,且大多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或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测度,仅从静态视角进行度量,缺乏对两者关系的动态演进分析。笔者通过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机制,利用河北省2010—2018年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面板数据,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VAR模型从动态角度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双向互动关系并通过横向对比寻求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从而为促进河北省两个创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机制

熊彼特[1]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发展理论,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从微观层面分析技术创新与金融手段的相关性,认为金融参与引导企业并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获得更高收益。熊彼特在论述金融与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时强调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经济的五次技术革命都印证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发展范式,科学技术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因获得金融资本的支持,从而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和产业化,同时,科技创新又反哺于金融创新,推动其发展。

科技金融体系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等科技金融主体将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成果资本化并获取高附加回报的过程总和。根据以往大多学者对科技金融的划分,笔者将科技金融按照资金投入的主体不同,划分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科技金融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科技金融。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内各要素密切关联,形成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良性互动循环系统(见图1)。

基于不同科技金融资金投入主体,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互动发展路径分为两条。一是由政府主导的公共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路径。政府通过财政科技投入和政策倾斜等方法,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创新环境,引导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才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现更高的科技创新产出。创新溢出效应作为科技研发活动的外部性损失会降低科技创新投资收益,进而抑制自主创新,而公共科技金融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补偿损失,从而激发企业投资研发的积极性。反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增加又可以促进公共科技金融的投入力度,公共科技金融通过财政科技拨款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又可以扩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由市场主导的市场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和收益高等特点,按其发展过程可划为新技术和新产品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三个阶段,科技金融可借助金融服务主体的多样化优势为处在不同科技创新阶段的创新主体提供有效的资金配置方式。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需求,改善了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提供了充分的风险规避手段,保障了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市场科技金融主体倾向于投资具有高潜在价值的科技创新项目并获取高额回报,而高额的投资回报会进一步吸引市场科技金融主体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企业研发投入和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汇集金融资本,带动市场科技金融规模不断扩大,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多资金,从而促进科技创新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催生更加活跃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更高的科技创新产出。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满足了科技金融的技术需求,加快了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当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达成系统良性循环时,就实现了市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良性互动,从而带来系统内各要素流动、资源整合及体制变革,社会经济也将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四、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实证分析

(一)指標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技金融指标,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来表示;二是科技创新指标,用科技创新能力来表示。笔者借鉴赵昌文等[3]对科技金融投入主体的界定,将科技金融的投入来源分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政府四个部门,并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因子划分为四个渠道:商业银行科技贷款、资本市场科技投入、企业自主投入和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其中,商业银行科技贷款用商业银行科技贷款投入力度(Debt)表示,具体用科技型上市公司长期借款总额与地区GDP比值来衡量,该比值越大表明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越大。资本市场科技投入用资本市场投入力度(Stock)表示,具体用科技型上市公司股票筹资总额与地区GDP比值来衡量,该比值越大表明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越大。企业自主投入用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力度(Firm)表示,具体用科技型上市企业未分配利润与地区GDP比值衡量,该比值越大表明企业自主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越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用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Allowance)表示,具体用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与地区GDP比值来衡量,该比值越大表明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越大。

科技创新属于产出范畴,以往很多学者选用单一指标“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作为科技创新指标。为了能够比较直观、全面地反映地方科技创新整体情况,笔者借鉴张玉喜等[7]的科技创新指标选取办法,按照科技创新发展阶段将科技创新能力主因子划分为新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技术产业化。其中,新技术研发用专利申请授权量(Patent)衡量,该指标越大,说明技术研发能力越强;技术成果转化用技术市场成交金额(Turnover)衡量,该指标越大,说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越强;技术产业化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Sale)衡量,该指标越大,说明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越强。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结果的可计算性,笔者从科技金融供给主体的四个渠道选取代表性指标,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笔者以2011—2018年河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年末余额、政府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上市公司股本及未分配利润、专利申请授权量、技术市场交易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原始数据为实证研究样本,样本数据取自《河北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用Eviews8.0等统计软件完成。

(二)数据处理

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及技术产业化三方面,分别用河北省专利申请授权量、技术市场交易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三个变量代表新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及技术产业化能力对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因选择的指标数据量纲不同,笔者对所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求三者几何平均值,测度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数据处理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2010—2018年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其中,专利申请受理数、技术市场成交金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说明河北省新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及技术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提升速度明显高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三)模型选取

研究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关系,不仅要考虑一种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同期影响,还需考虑变量间的滞后影响。因此,选取结构性自回归模型(SVAR)进行测算,对变量施加约束条件,全面考察变量间即时性和滞后性结构关系,通过脉冲图和方差分解得出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变化关系,表达为:

Ayt=AΦ1yt-1+…+AΦpyt-1+AHxxt+εt(1)

其中,yt为内生向量,xt为外生向量,p为滞后阶数,Φ1…Φp、Hx是需要估计的参数矩阵,εt为白噪声向量,A为内生变量之间的同期关系矩阵。

若内生变量之间存在正向冲击,则说明该地区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能推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发展;反之,则抑制发展。

(四)模型检验

1. 单位根检验。采用Eviews8.0软件进行检验(见表3),发现科技创新及科技金融指标一阶差分数据均通过ADF检验,即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过程,其中△Debt代表银行科技贷款投入力度,△Stock代表资本市场投入力度,△Firm代表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力度,△Allowance代表R&D财政补贴投入力度,△Tech代表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2. 稳定性检验。构建VA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由图2所示,全部特征根倒数均位于单位圆以内,模型稳定。

(五) 实证结果分析

采用SVAR模型测度河北省不同科技金融渠道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下为测度结果。

1. 银行科技贷款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分析。从图3、图4可知,对银行科技贷款施加1个正向冲击后,短期内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小,在第2期后正向效应开始显现并持续上升,但幅度不大。从方差分解图4可知,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方差贡献率长短期内均很稳定,贡献率为0%,几乎无影响。这说明河北省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应已趋于稳定,但贡献程度仍较低,亟需优化科技贷款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支持效率。此外,对科技创新施加1个正向沖击后,短期内对科技贷款的影响较小,在第7期正向效应开始显现并持续上升,而科技创新对科技贷款的贡献率由第1期的54%上升至100%,影响程度逐渐增强。现阶段,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虽达3 000多家,但与全国平均金融机构密度相比还较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每万人机构数仅为0.43、0.07和0.15,资金相对存量较低。此外,2015年以来,河北省科技贷款额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在2018年仅为5 080亿元,虽然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较小,但科技创新的成果数量在增加,科技创新发展又会促进科技金融的资金流向技术创新领域。因此,科技创新对科技贷款的影响程度在中长期内逐渐增强。

2. 资本市场投入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分析。从图5、图6中可以看出,对资本市场投入施加1个正向冲击后,短期内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小,在第2期后正向效应开始显现并持续上升,呈放射状。这说明河北省科技型企业股票市场融资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从方差分解图6来看,资本市场投入对科技创新的方差贡献率由第1期不断上升,在第6期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在第8期跌至40%后回升至峰值60%,贡献率波动加大,说明河北省资本市场投入对科技创新虽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并不稳定,资本市场资金存量大、周期长及风险偏好更为分散的特点,使得科技创新主体能够获得大量持续资金支持长期研发活动,减少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有效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此外,对科技创新施加1个正向冲击后,从第2期对资本市场投入的影响逐渐增大,在第8期出现小幅下滑后继续上升,而科技创新对资本市场投入的方差贡献率波动较大,在第1-8期呈上升—下降趋势,并在第9期趋于平稳,贡献率达60%。2009年,河北省政府发布《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我省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后备上市企业培育协调机制,鼓励和支持高科技、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到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河北省科技型上市公司股票筹资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资本市场科技金融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断增强。同时,科技研发效益不仅吸引了大量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聚集大规模的流动资金,而且促使科技型企业加大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进行研发再投入,实现科技创新促进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的发展。

3. 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分析。从图7、图8中可以看出,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施加1个正向冲击后,从第2期开始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效应显现并持续波动上升,呈放射状,且在第9期达到稳定状态,这说明河北省的科技型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从方差分解图8来看,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的方差贡献率由第1期不断上升,在第4期达到峰值48%后迅速下降,在第8期跌至32%后回升至峰值50%,贡献率波动加大,说明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并不稳定。此外,对科技创新施加1个正向冲击后,短期内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正向效应逐渐降低,从第2期影响开始增大,在第5期下滑后继续上升并不稳定,而科技创新对资本市场科技金融融资的方差贡献率较为平稳,长短期内贡献率在6%左右。这表明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在短期内会促进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且影响力随时间递增,在中期内促进作用减弱,长期内则持续增强,但影响力度较小,仅6%左右。近年来,为引入科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河北省科技型上市公司的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呈上升趋势,企业对科技研发越发重视,但因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未分配利润,而利润可得和规模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对科技创新存在不稳定的正向效应。

4.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分析。从图9、图10中可以看出,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施加1个正向冲击后,短中期内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小,从第7期后正向效应较为明显,并缓慢上升。这说明河北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较小。从方差分解图10来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方差贡献率较为稳定,短期内为0,在第4期贡献率为正并呈现小幅上升,在第6期达到峰值后下降并趋于稳定,贡献率仅为2%左右,说明河北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具有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力度较小。此外,对科技创新施加1个正向冲击后,短期内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为负向作用,在第3期由负转正,且影响作用逐渐增大,在第5期达到峰值后出现小幅下滑后继续上升,而科技创新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差贡献率短期内逐渐下降,在第2期跌至2%并趋于平稳。这表明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在短期内会削减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但负向作用逐渐递减,而在中长期内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会促使政府加大研发补助,但影响作用较弱。自2013年以来,河北省财政科技支出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平均支出水平仅为47亿元,与北京(238亿元)和天津(86亿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其科学技术支出占河北省地方财政的比重仅为1%左右,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科技型初创企业,但支持力度较小。

(六)结论

本文通过采用SVAR模型对河北省科技金融渠道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关系进行测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总体而言,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存在非对称性特征。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存在正向促进效应,其中,资本市场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最大,银行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最小,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和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影响程度居于两者之间;科技创新对银行科技贷款、资本市场投入、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和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也均存在正向促進效应,其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2. 具体而言,银行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支持效应趋于稳定,但贡献程度仍较低,资本市场投入对科技创新虽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但并不稳定,波动较大;科技型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正向支持效应波动上升,长期内较为稳定,但方差贡献率波动较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存在正向促进效应,但影响较小,方差贡献率较为稳定,短期内为0,长期内贡献率仅为2%左右。科技创新对银行科技贷款短期内影响较小,长期内正向促进效应明显,贡献率达100%。科技创新对资本市场投入的正向效应长短期内均较为明显,且呈放射状延伸,但其方差贡献率波动较大,1-8期呈上升—下降趋势,第9期趋于平稳,贡献率达60%。科技创新短期内对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存在正向效应,但并不稳定,呈上升—下降—上升三段式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的发展在短期内会削减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但负向作用逐渐递减,中长期内科技创新增强会促使政府加大研发补助,但影响作用较弱,方差贡献率仅为2%。

五、促进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建议

现阶段,河北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已初步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但就不同科技金融渠道而言,其科技金融资源对接科技创新效率较低。因此,应积极推进科技金融供给侧改革,从银行科技贷款、资本市场投入、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四方面优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进一步提高河北省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保障科技金融主体的投资利益,从而确保科技金融的持续投入。

(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双向影响呈非对称性。其中,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影响程度小,贡献程度较低,仅为2%~3%,说明河北省财政科技支出较低,难以有效扶持企业发展初期的科技研发。因此,河北省应加大对企业的科技财政补助,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补助、税收优惠和延迟纳税等财政政策支持,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基本保障资金。但是,政府补助资金的投入不能过量,否则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

另外,河北省应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根据风险投资、科技保险和科技信贷等金融产品的特点,制定既能满足融资需求又能分散风险的制度,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提高创新产出的能力。可利用技术手段和专家测评等方法筛选出有发展潜力的创新领域,优先进行投资,提高研发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支持

河北省科技贷款与科技创新存在正向促进效应,但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贡献较小,亟需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首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技支行,稳步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其次,加快建立知识产权质押物评估、处置和交易机制,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投融资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化。最后,河北省应鼓励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通过投贷联动模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股权和债券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三)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河北省资本市场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虽存在正向促进效应,但波动性较大,影响力度较大。现阶段,河北省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多为中小型企业,因此,亟需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培育辅导,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境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境外市场上市挂牌融资,鼓励已上市和挂牌科技企业通过增发股票和发行债券实现再融资,并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完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退出和流转机制,支持科技初创企业融资。

(四)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增大企业自主研发投入

河北省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但短期内贡献率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长期内趋于稳定。这是由于河北省科技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资金主要源于其未分配利润,属公司所有者权益,低成本与投资者监督相互制约导致其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效应稳定性较差。因此,科技企业应建立内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潜在投资项目审核,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差异化考核,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奖惩办法;同时,政府也应建立外部评价激励机制,对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进度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作为政府实施补贴和补偿等政策的依据,进而促进科技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促使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效率。

(五)提升科技創新人才的培养

河北省科技创新对科技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较低。科技发展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使各地区教育平衡协调发展。河北省应积极响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建设机遇,推进“巨人计划”“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外专百人计划”等,吸引创新人才,打造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提高河北省科技创新产出能力。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WALT W R. Politics and the stages of growt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3]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房汉廷.科技金融本质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5(5):5-10.

[5]Saint-Paul G. Technological choice, 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2(4):763-781.

[6]芦锋,韩尚容.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6):139-147.

[7]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177.

[8]曹文芳.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13):160-163.

[9]刘继兵,李舒谭.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西南金融,2018(3):48-52.

[10]李敏.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挑战及应对[J].证券市场导报,2019(2):69-78.

[11]张江朋,邱添,张璞.科技金融与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机理——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7):14-24.

[12]王仁祥,付腾腾.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35-40.

[13]李健,马亚.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平台模式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5):23-32.

[14]戚湧,郭逸.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41-49.

[15]路启梅,马艳丽,许佳琦.科技金融影响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9(5):12-19.

责任编辑:李金霞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VAR model; financial services; spillover effect of innovation

作者:韩景旺 陈小荣

科技金融发展论文 篇3:

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投影寻踪模型; Theil指数

一、引言

科技金融是一切服務于科技企业以及科技成果发展、创新的多方资源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要大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步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因此,本文对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科技和金融两个视角,考虑科技金融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科技金融的发展状况、服务水平、产品结构等,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度把握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这对于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已有文献多基于宏观层面开展关于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其一,关于影响机制的研究。King et al.[1]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考察金融体系与创新活动的关系,认为金融体系通过为创新活动提供企业家评估、资金筹集、风险分散和创新预期收益评估服务,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几率;柏建成等[2]认为,金融业主要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人才培育等渠道促进科技创新;黄国平等[3]认为,金融体系通过化解和管理创新风险、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供创新资金支持等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王宏起等[4]运用协同理论分析了科技金融影响科技创新的机制,认为科技金融子系统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审查机制对创新项目进行择优筛选,并为科技创新提供事后监督管理,有效的科技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其二,关于影响效果的研究。学者们充分肯定了金融对创新的支持作用[5-6],认为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但不同类型金融市场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7];多数学者肯定了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8-12],但龚传洲等[13]认为,证券市场的作用有限,而中长期信贷与财政科技投入显著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柏玲等[14]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均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正相关;还有部分学者从动态视角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15-16];也有学者认为,短期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不明显[17],且科技金融对不同阶段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18],并具有时滞性和时变性特征[19]。其三,关于影响的空间差异性研究。有部分学者从空间的视角对该影响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创新水平差异悬殊[20],科技金融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效率和初始创新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21],且科技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2]。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在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实证研究,为本文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但实证研究侧重于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效果的检验,鲜有从不同层面对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2009—2019年为数据样本,采用投影寻踪模型、Theil指数等方法,对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及其构成要素的空间分异进行分析,以期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一)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各地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及其构成要素。投影寻踪模型方法是一种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处理高维度、非正态、非线性等数据,相较于传统的熵权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更能全面、客观反映所评价事物的综合水平。评价模型步骤如下:设第i个样本第j个指标为Xij(i=1,2,…,n;j=1,2,…,m),首先,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或者数值范围相差较大,因此,在建模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即Xij=(Xij-min Xj)/(max Xj-min Xj),其中max Xj、min Xj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样本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其次,构造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指标函数,若(a1,a2,a3,…,am)为m维单位向量,则样本i在一维线性空间的投影特征值(Zi)的表达式为:

接着,构造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投影目标函数:Q(a)=S(a)×D(a),Q(a)为目标函数,S(a)为类间距离,D(a)为局部密度。如式2所示,类间距离就是投影特征值(Zi)的样本方差,E为样本均值。假设投影特征值(Z)的距离rik=Zi-Zk(i,k=1,2,…,n)

局部密度函数D(a)如式3所示,R为局部散点密度的窗口半径,取值0.1×S(a)。f(X)为单位阶跃函数,f(X)=1,X≥00,X<0。局部密度函数D(a)越大,分类越显著。

最后,当Q(a)取得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投影方向就是所要寻找的最优投影方向。即:

这是以aj为优化变量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本文将采用遗传算法(GA)对其进行优化求解。将最终求解的aj也即各指标的权重,代入式1,便可求出各个省份的Zi值。

(二)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20)》《中国金融年鉴(2010—2020)》《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2020)》《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10—2020)》《各省(市)统计年鉴(2010—2020)》《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0》,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齐。综合考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划等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板块和八大综合经济区进行研究①,并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

(三)指标选择

基于前文分析并参考现有研究,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纳入科技金融支持指标,用于评估科技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科技金融所提供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具体从政府支持、市场支持和企业自主三个角度进行衡量。其次,纳入科技创新指标,综合反映科技金融支持背景下,科技创新投入到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再到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科技创新动态发展过程。最后,纳入社会发展测度指标,用以综合反映科技创新提升所带来的社会发展,具体包括经济效率、产业结构、环境保护以及民生发展(具体见表1)。

四、實证结果与比较分析

(一)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不同层面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性,本文分别从全国、八大经济区、省际三个层面,基于前述方法和基础指标进行计算得出不同层面的2009—2019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简称“金融支持发展综合指数”)以及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三个一级指标指数。

1.全国层面

如图1所示,2009—2019年全国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指数整体趋势平稳,仅在2013年呈现显著波动。究其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市场资金充足,企业恢复活力,科技投资、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出阶段性高涨态势;2014—2019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过渡,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对企业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等提出要求,企业发展陷入转型阵痛期,社会发展速度随之减缓、科技创新热度随之降低。根据投影寻踪模型金融支持发展综合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三大要素构成指标中,科技创新指数最小,社会发展指数最大。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潜力巨大,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社会发展指数处于相对高位,说明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金融的支持,最终会促进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

2.八大经济区层面

如图1所示,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了更好反映八大经济区之间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选取2009、2013、2019作为代表性年份构建数据分析,如图2所示。综合指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不管是在科技金融服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要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区。综合指数排名第二的北部沿海经济区,科技创新指数相对较弱,而其他两个指数则相对较高,南部沿海经济区科技创新指数相对较高,而科技金融和社会发展指数则相对较低。综合指数排名后三的分别是大西北、大西南和长江中游经济区。大西北经济区在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社会发展指数则表现较好。大西南经济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水平优于大西北经济区,但其社会发展指数近年来未能取得突破,尤其是2019年,其社会发展指数只有0.802,为全国最低。长江中游经济区的科技金融指数逐年递增,发展态势较好。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水平与大西北、大西南经济区旗鼓相当,但其社会发展指数表现突出,几乎与东部沿海地区一致。东北经济区科技创新指数表现较为稳定,基本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且仅次于南部沿海经济区。但其科技金融和社会发展指数相对较低尤其在2019年,仅高于大西北经济区。

3.省际地区层面

如图3所示,通过对各地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指数进行排序,结果显示从大到小依次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2009年综合指数最高的广东省(4.02)与最低的海南省(0.24)相差3.78,而2019年综合指数最高的广东省(4.10)与最低的海南省(-0.08)相差4.18。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各类金融工具的总称,如何使科技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为了验证本文选取的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我们将计算结果与现实中的基本事实进行比对。从图3中计算结果发现:综合指数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广东、北京和上海,这三个地区均是全国科技金融最为发达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而依据清科研究中心《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发布的城市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结果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属于第一梯队,在科技金融各领域均居领先地位。计算结果与事实相符,这表明本文所选取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是合理有效的。

(二)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差异

1.全国金融支持发展水平差异的发展趋势

基于前文分析,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各地区间,各经济区间发展差异显著,但差异与其趋势如何?将通过构建全国及各经济区间的Theil指数对差异进行测度及分解。从图4可以看出,全国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处于平稳下降趋势。而各经济区内的差异大于各个经济区之间的差异,从平均历史贡献度来看,经济区内差异占总体差异贡献度的70%左右,而经济区间差异则解释了30%左右的总体差异。说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配置合理,各经济区协同发展,但是经济区内差异仍然较大,将是今后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方向。

2.全国金融支持发展水平的差异分解

为进一步分析各经济区内及经济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分别计算了各地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Theil指数,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地区构成分解。由表2可知,北部沿海、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省间差异较大,东北、长江中游经济区的省间差异较小。

北部沿海经济区内差异是构成全国总体差异最为主要的原因,贡献份额维持在32%~39%之间。东部沿海亦对总体差异的构成产生一定影响,但贡献度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13.71%下降至2019年的7.12%。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在总体差异中占有份额较小,区内差异亦较小,由于各省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趋同,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相似,导致区内差异较小。2019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人均GDP为41 895.62元、34 024.35元、31 384.82元、32 033.34元,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实际人均GDP为57 070.57元、45 376.25元、44 728.25元,省际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及建立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关键期,从宏观和中观层面研究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对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优化评价指标选取、拓展各经济区内空间结构分析,以2009—2019年为数据样本对中国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相关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從全国层面看。我国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趋势平稳;但通过对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上升空间很大,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所带来的一系列成果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从区域层面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是我国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最快的地区。从区域层面内部看,东部沿海经济区的上海,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北京,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广东,东北经济区的辽宁,黄河中游经济区的内蒙古,长江中游经济区的湖北,大西北经济区的新疆以及大西南经济区的重庆,分别都是其所在经济区金融支持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对经济区内整体发展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看。从长期来看,全国各地区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各经济区内的差异大于各经济区间的差异,经济区内差异占总体差异贡献的70%左右;并且各地区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水平的差异要远远大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政策建议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金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上述研究结论来看,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且区域间差异较大,这与科技金融支持水平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构建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资本为支撑、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的作用,完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对企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各阶段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贷款风险补偿、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二是金融机构要增强其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完善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出适合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与保险、信托等机构展开合作,探索科技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三是企业要保持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并建立高效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时政府也要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要简政放权,让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二,针对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不同区域,提供与之匹配的资源与措施。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先后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资金需求特点不同,需要的科技金融资源也不同,因此政府应分科技创新不同阶段设立具有针对性的科技金融资源。同时,科技创新水平不同区域,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和市场支持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具体来看,在区域创新效率较低的区域,政府支持所起到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并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与环境;在区域创新效率稳步上升区域,应着力于借助企业自主创新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并逐步吸引市场资金有力支持;而在区域创新效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应积极发挥市场配置机制作用。

第三,降低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实现协同发展。一是要推动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各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相对发达地区要发挥其领先优势,贡献资金和技术,促进要素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二是可以采取区域联动互助发展模式,加强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高、低区域间的相互合作。三是各经济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其内部各地区的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构建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KING R G,LEVINE R.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3):

513-542.

[2] 柏建成,高增安,严翔,等.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9):61-68.

[3] 黄国平,孔欣欣.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2):33-42.

[4] 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29-138.

[5] SCHUMPETER J.The theory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2:121-137.

[6] 张明喜.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及其绩效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6):14-19.

[7] 明明.金融发展促进科技进步的效用分析[J].浙江金融,2013(8):18-22,36.

[8] CANEPA A,STONEMAN P.Financial constraints to innovation in the UK:evidence from CIS2 and CIS3[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8,60(4):711-730.

[9] ATANASSOV J,NANDA V K,SERU A.Finance and innovation:the case of publicly traded firms[J/OL].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7.

[10] 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16-122.

[11] 和瑞亚,张玉喜.中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贡献的动态综合估计研究——基于自向量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8):60-64.

[12] 林妍,刘霞.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融资效率研究——基于京津冀的比较视角[J].会计之友,2019(20):101-106.

[13] 龚传洲,陆彩兰,胡建生.我国科技创新融资支持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5):109-116.

[14] 柏玲,姜磊.金融支持区域创新的竞争和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25(7):13-23.

[15] 俞立平.省际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4):88-97.

[16] 刘纳新,伍中信.新常态环境下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5(23):39-43.

[17] 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2):177-184,214.

[18] 芦锋,韩尚容.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6):139-147.

[19] 郑玉航,李正辉.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7):127-136.

[20] 陈敏,李建民.金融中介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随機前沿的距离函数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85-90.

[21] 马凌远,李晓敏.科技金融政策促进了地区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软科学,2019(12):30-42.

[22] 杨宜.科技金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地区的空间计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4):40-50.

作者:戴伟 耿志飞 张雪芳

上一篇:基地后勤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危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