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技论文

2024-05-06

教学科技论文(通用8篇)

篇1:教学科技论文

科技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科技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接触紧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学生学习起来应该趣味浓厚,又能够利用当地资源,因陋就简,使学生具有学以致用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1、我国古代的杠杆技术及应用。

2、鹤望兰鲜切花的`生态习性及其切花的栽培与养殖技术。

3、百合切花的生态习性及其的栽培与养殖技术。

三、目标与要求

1、知道我国杠杆技术及应用,学习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够学会鹤望兰、百合切花的习性及采、养、保鲜技术,使之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

四、教学措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学理论,再参观百合切花、鹤望兰切花的生产、栽培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学习。

五、课时分配

古代杠杆: 2教时

鹤望兰切花: 9教时

百合切花: 10教时

六、教具细目

实际栽培的各种工具

七、教学进度

9月 古代杠杆

9-10月 鹤望兰切花理论及参观,百合栽培

11月 鹤望兰切花栽培

11-12月 百合花的采摘、保鲜、市场营销

篇2:教学科技论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时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学生科技教育力度,努力在学生中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宏扬科学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校实际动身,本着坚持学校科技特点教育,并有所突破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设计展开科学普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逐渐进步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酷爱科学、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现状分析

1.学校领导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达成共鸣,十分支持科技活动的展开,并积极帮助科技组规划未来发展。

2.随着科技经费投进的增加,有关科技教育所必须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3.科技活动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活动基础扎实,内容丰富,参与面广泛。

4.科学教师队伍气力相对薄弱,目前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2名,其他教师的科技辅导能力有待进一步进步。

5.学生科学素养有待关注和进步,他们缺少持久、连续地完成科学活动,刻苦、深进、持久、争先的品质不够。

三、主要工作

1、常规科普教育工作:

(1)结合大队部工作完善班级科技园地(植物角、科技园)的建立工作。(2)校园科技成果展现栏的更新及布置工作(宣传栏、黑板报等)。(3)抓好科技教师参加培训的学习。

(4)结合学科特点,深进发掘教材中科学教育的素材。展开好探究、自然、劳技、计算机等各学科的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5)通过为班级、为教师提供、定阅一批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和报刊。帮助全体师生丰富信息及有关理论。

(6)展开校级科技之星评选,表彰在科技活动中表现优良的学生。

(7)提拔科技能力出色的学生进进科技社团,为各级科技比赛储备人才。(8)展开校园科技节。

2、特点科普重点工作:

(1)继续将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展开相干主题的科普系列活动。(2)以沙依巴克区科技创新大赛为学校科技活动的抓手,展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使科技活动成为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

(3)组建校级科技社团,积极组织,认真练习,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计划的选择适合的项目展开比赛活动,不断进步获奖的数目与层次。(4)广泛展开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科技活动,使100%学生都能参与普及型爱好活动。

(5)规范科学课堂教学,要请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室场、装备,认真展开好各项科学实验。

(6)尝试展开“家庭实验室”项目,让学生把部份实验带回家,以家庭为单位,家长与孩子互动参与的情势完成学校中没法实践的实验项目。本学期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激发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积极推动校园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科学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活动主题:走进科学 走进梦想

三、活动时间:2015年5月

四、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

(一)前期热身类

1、读一本科普书籍(各班主任负责)

专题阅读:每个学生至少带1本科普类图书或杂志(报纸)带到班级图书角,也可新购科普类图书带到班级交流阅读。每人读一本科普图书或杂志,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3—6年级每班上交3篇电子稿给李玲老师,时间:5月11日。

2、说一说科学家的故事(各班主任负责)

以“科学家的故事”为主题,利用本周时间让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搜集等方式查找有关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所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如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等。(故事力求短小精悍,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活动中去)班会课记录于5月9日上交给李玲老师。时间:5月8日班队。

3、看一场科普电影(科学组负责提供视频,班主任组织观看)科学组提前把科普电影拷贝到u盘,班主任下载后组织学生观看。时间:5—6年级,5月10日 科技社团 3—4年级,5月11日 四节课后 管理:班主任

(二)展示评比类

1、出一份科普小报 参赛对象:5-6年级 作品要求:

(1)5-6年级各班选送3份科技手抄报交给李玲老师,由李老师组织评委展评。

(2)手抄报统一用8k图画纸,所有参展作品均单面使用。版式要和正规报纸相似,如有报名(报头)、期号、留边、插头、栏目、编报者等内容。图片要与文字并重,文字要工整清晰。既要美化版面,又要与内容互相补充。(3)内容以科学知识为主(标题自拟)。

(4)讲究排版艺术,要求图文并茂、色彩协调、错落有致,整体效果好。

评奖办法:按选送人数的80%获奖,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评奖时间: 5月15日

2、画一幅科学幻想画 参赛对象:3-4年级 作品要求:

(1)3-4年级各班选送3幅科幻画交给苏雪婷老师,由苏老师组织评委展评。

(2)少年儿童在理解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少儿科幻画是真实反映孩子篇二:科技活动室工作计划 科技活动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素养。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它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目的

使学生娱乐身心,而且可以学到各种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和兴趣,以利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使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长大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三、活动方式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成员为7至9年级的学生。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过程中只适时的指导。以学生动手为主,理论教育为辅。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活动时间为每周一、周三、周五的活动课,每次活动时间必须保证在40分钟。

2、地点:科技活动室。

五、活动内容:

在本学期中,我校科技活动小组活动制定以内容:①小发明、小制作②科普活动③科技小实验等形式

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要注意“点”和“面”结合,也就是要把群众性活动和个别性活动结合起来。

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开展科技小制作。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小制作。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不仅可以学习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难磨练学生意志,成功地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开展小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正是对学生的两个基本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新型人才,改善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篇三: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结合课改的要求和学校科技教育规划的制定,积极推进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教育。

2.探索课堂教学与科普教育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领略科技前沿的风景。(听科普讲座,参与科普实践活动等)

3.建立自己的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4.创建自己的品牌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能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科技教育的实践; 5.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科技活动为基本形式,以探究性学习和兴趣活动为抓手,将科技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学校科技教育做到四个结合(1)与德育工作相结合;(2)与人文科学相结合;

(3)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师资培养相结合;

(4)与社区文明,社区教育相结合。建立学校科技教育与社区建设的共建互动饥制。

三、发展目标 开展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各科技辅导员要根据学校的活动计划,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地设计好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各科技辅导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身边科学,注意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不断钻研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使学生对失败有承受力,有顽强拼搏精神。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建立科学必胜的信念,培养创新意识。

4.通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和运用科学的客观标准和准则,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社交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工作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通过小实验和各种研究活动,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四、具体安排

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科技活动为基本形式,以研究性学习和兴趣活动为抓手,将科技教育与学校各项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科技教育与学生德育

1、积极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

(1)让每一位学生读一本科普读物(参考订阅《小学科技》《青少年科技报》);(2)看一部科普教育的电影、电视片;(3)讲一位科学家的故事;(4)参观一处科普教育基地;(5)写一篇科普小征文;

(6)召开“科技”为主题的班会。2.充分利用校园网、科技教育网、图书馆、宣传板报等提供科普知识和科技发展的信息资料。建立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和专业学会的联系,聘请专家开办科技教育知识讲座,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3.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和科普征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生活,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学思想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

1.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学教育的素材,作为备课的重要部分之一,开展各学科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学习知识形成和科学文化发展及科学家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2.积极参加和开展学科竞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科学竞争意识。(1)数学知识竞赛;(2)科普英语竞赛;

(3)绿色家园生物多样性科技活动;(4)叶画、皮贴画技能竞赛;(5)电脑小报制作竞赛。

(三)科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载体,学生在科学实践的亲身体验过程中,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科学意识。

2.通过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和评比,培养小小科学家。

(四)科学教育与创新小制作活动

1.开展各种科技小制作活动,使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模型制作;(2)工艺品制作;(3)废品利用小制作;

(4)实用生活用品小改革等。

2.参加市组织的各类科普教育活动。(1)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2)做好民工子弟学校的帮带工作。(3)组织开展“环保小卫士”争创活动。

(4)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的资源,搞好我校学生的科普传播社会实践活动。3.参加市、区少科站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1)天文知识竞赛;

(2)航天知识竞赛及航天城模型制作竞赛;(3)“金钥匙”知识竞赛;(4)智力七巧板拼搭比赛。

(五)加强科技师资队伍的建设

1.成立教师科技辅导小组,吸收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加盟; 2.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技教研活动和培训; 3.提供科技专用教室;

4.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奖励和保障制度,保证科技教育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篇3:科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科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

1 引言

由于许多高校英语专业仍保持传统的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 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力结构单一, 而近年来社会人才的英语水平整体提高, 非英语专业的人员也可承担本专业的翻译任务, 因此就出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高等院校, 特别是职业院校, 应在了解市场对外语人才能力、知识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的资源和办学特色, 突出个性, 培养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语人才。

许多企业需要既能翻译商务书信、商务文件, 又能翻译产品说明、操作说明、技术说明等科技资料的翻译人才。企业有这样的需求, 科技英语专业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可是, 目前不管是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培养出的翻译人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企业对翻译人才专业化的要求, 以至于出现英语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有些企业在招收翻译时明确提出应聘者需具有与这些企业的业务相关的专业背景。例如, 电子通讯企业要求翻译岗位的应聘者具有电子通讯工程专业背景, 机械电气企业要求应聘者具有机械电气工程专业的背景, 或干脆直接招收这些专业出身的、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工科人才。怎样解决这种学校教育不符合市场需要的问题,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 科技英语专业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的问题, 相关高校也想了一些办法, 做了不少努力,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目前科技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 课程设置缺乏明确的专业定向;2) 各课程之间的衔接有问题;3) 教材设计不合理。

(1) 专业定向不明确

有些学校的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中的翻译实例涉及通信、电子、计算机、环境、能源、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机械等方面。这样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虽广但不精, 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涉及其中任一专业的翻译工作。各个企业都有一定的业务范围, 业务涉及的专业范围都是有限的。故译员只需熟悉他效力的企业的业务所涉及的专业。学校在制定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限定涉及的专业范围, 使学生熟悉一门到两门专业, 从而能够在新入职时快速适应企业的翻译工作。

(2) 各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当

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大致有5种, 主要有:英语+方向、专业+英语、英语+主/辅修制、专业+第二学位英语、3+2或2+2模式等等。在以上各模式中, 学生既要修习语言类课程又要修习其它专业的课程, 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之大可想而知。因而很容易顾此失彼, 最终既没有学好英语, 又没有学好其它专业课程。另外, 专业课程与英语类课程之间没有建立联系, 两类课程平行进行, 没有交集。学生在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时, 不知道这些专业知识在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里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这也影响了他们学习其它专业课的积极性。

(3) 缺乏合适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专业英语教材, 例如《模具英语》、《电气自动化英语》等。可这些教材是供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所使用的, 而不是为科技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科技翻译准备的。这一类教材缺乏与翻译相关的论述。还有一类称为“科技英语翻译”的教材。这一类教材大部分还是属于以词法、句法为纲的“词法、句法流派”。这类翻译教程的布局谋篇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以词法、句法为线索编排全书内容 (张美芳, 2001:61) 。句子是翻译的基本单位。例句是从不同的篇章中截取的,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来展示某一种或几种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这些句子互不相关, 书中没有提供这些句子的背景。王建国指出“我国传统翻译教材的理论基础基本上承接了传统的翻译理论, 在编排上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痕迹, 即从词到句再到篇章的翻译。更为不妥的是, 大部分翻译引例没有语境”。词法、句法流派翻译教材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语境。

3 改革思路和实践

(1) 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身条件确定翻译结合的专业方向

我院从2008年起, 对科技英语专业进行了改革。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 实力强劲。因此, 我们把结合的专业领域限制在机械和电气。作为外语类院系, 我们没有工科专业的师资和实验设施, 但我们可以利用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的师资和实验室资源来为科技英语专业的教学服务。与机电专业有关的行业众多, 如机械加工、材料、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包装设备、电气自动化等。因而学生就业的行业范围十分宽广。

(2) 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协调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以我院为例, 我们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突出机电领域的翻译能力。因此除英语基础课程以外, 我们还开设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 以及与之配套的机械英语、液压与气动技术英语、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英语。上述技术专业课的难度控制在职业需要和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开设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机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结构, 以及这些课程设计领域的中文术语和行业用语。同步开设专业配套英语的目的, 一是使学生熟悉特定行业的英语表达方式和英语术语, 二是培养学生翻译这些专业资料的能力。在专业同步配套英语教材中设置有大量的英翻中和中翻英练习。学生要做好翻译练习, 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机电专业知识。因此, 翻译练习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机电专业知识的学习。

(3) 目前市场缺乏专门为培养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编写的教材

针对这一困难, 我院自己编写了《机械基础英语》、《液压与气动技术英语》、《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英语》以及《技术资料英汉翻译》等教材。这些教材全部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或项目式教学法。篇章是翻译的基本单位, 翻译案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些翻译案例中的篇章与翻译案例其它篇章相互关联, 并且与同期开设的机电专业课程的内容相对应。因此学生能够获得翻译的相关语境知识。翻译技巧是前人根据翻译实践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约性的。由教师在孤立的环境中向学生传授这些方法和技巧, 获得的效果不会太好。科学的方法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翻译任务, 从而获得翻译经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和归纳出可行的、有效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构建他们自己的翻译知识结构。

4 结语

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 其中高校英语专业的教育思想落后、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是主要原因。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与英语相结合的专业。有些高校已经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科技英语翻译专业而言, 英语与专业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科技翻译专门型人才, 课程的选择和课时的分配都要围绕这个目标, 做到英语与专业深度融合, 而不仅仅是英语与其它专业知识的简单相加。在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平衡, 使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够强, 专业知识够用, 入职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里的翻译工作, 并且具有较好的基础来支撑未来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渠, 李志梅.“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CEPE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 。

[2]王建国.功能翻译理论与我国的翻译教材建设[J].翻译中国, 2005 (8) .

篇4:幼儿科技教学探索

关键词:幼儿科技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45-01

我们尝试以科技活动为切入点,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品质。使幼儿逐步养成坚持不懈、敢于探究、不怕困难、友好合作等个性品质,努力使幼儿成长为热爱生活、快乐学习、主动探索、宽容合作、富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

一、儿科技教育必须与人文精神培育相结合

随着对科技教育的普遍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把锋利的刀,须用刀做有益人类的工作。为此,世界各国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而科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结合我园幼儿人格培育的研究,我园把科技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上,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亲近感、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寻找“合乎自然”的答案,获得对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引领幼儿热爱科学、关爱生命、善待生灵、主动探索、勤于创造,为幼儿科学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科技教育中人文精神启蒙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一)以幼儿人格发展课程为依托,构建科技活动资源库

我园的园本课程是幼儿人格发展课程。为此,我们把科技教育纳入幼儿人格教育课程中,并将其定位在培养幼儿科技人文素养的启蒙上,为孩子的创新人格和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资源库依据主题内容,共分为系列主题、活动方案、课件、资源素材库、自制教程等五个资源包。具体内容为:

第一模块:系列主题资源包。如:《生命是美丽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等,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切入点,在实施预成主题的同时,设计、构思与之相呼应的科技教育活动,并捕捉孩子在科学探索、操作方面的兴奋点,加以扩展,孵化出新的主题及科技活动。同时把相应的活动资源搜集、储存,也便于老师能进行加工、筛选和整合。

第二模块:活动方案资源包。我们以主题为依托,不断修整本园原有特色活动中体现幼儿科技素质培养的原创方案,以满足和培植幼儿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为宗旨,大胆设计,构思新的活动方案。注重环境创设和社区资源的利用,调整和生成与教育目标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促成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主动、生动地发展。

(二)精心设计科技教育环境,萌生幼儿科学人文意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艺术的环境”、“处处是创造之地”、“六大解放”等,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创设具有开发性、人文性、互动性和童趣性的科技教育环境。

1、创设大环境与小布景,激活幼儿的探索欲望

我们利用宽敞的走廊、楼梯转角等空间,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公共性大环境,如“惠山泥人展”,为孩子们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围绕这一环境,我们还组织参观“惠山泥人厂”、“学做惠山泥人”、“大阿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无锡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新生活的美好情感。

2、建立科技操作间,追随孩子的兴奋点

我们创建了幼儿园专门的科技操作间。通过创设自主、开放的探究环境,提供在探索中学习的机会,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活幼儿在其它学习中的“知识储备”,让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3、设立“创新活动区”,满足孩子的标新立异

创新活动区是各年龄班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满足孩子随时迸发的探究热情为宗旨的区域性的活动场所。孩子们可在这一区域将意犹未尽的探索活动得以延续;可将对大自然某一现象的兴趣移植到这一区域,与同伴一起寻求奥秘;可与同伴分担疑惑、分享成功;可与老师探讨问题、交流想法,让孩子大胆想象,培养孩子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三)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1、激发敢于探究的愿望

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还设计、构思了科技教育系列专题、活动、科技创新节、作品展示会等。

2、在克服困难中铸就幼儿顽强的毅力

现在的幼儿遇到挫折的机会较少,许多幼儿一遇到困难和失败便半途而废。于是我们在科技活动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增强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另外,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自然角和生态苑,让幼儿对自己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在“观察记录本”里,这样不但使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也养成了幼儿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3、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合作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互助成功的兴趣,而且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懂得了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学会了谦让、等待、轮流、共享、分工、合作的技能。

篇5:初中科技教学计划

本届科技活动节以“科技在你身边、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我校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争创科技教育特色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活动原则:

立足“普及性”、“提高性”、“创造性”的原则,广泛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突出“科技在你身边、科技创造未来”主题,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由德育处及有关教研组协调各部门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圆满完成本届科技活动节的各项任务。

三、活动时间:

四、主题:

科技在你身边、科技创造未来。

五、参与人员:

全体同学。

六、组织机构:

成立科技活动节组委会。

组长:副组长:组员:

七、科技活动节宣传、安全、后勤工作:

1、场地、奖品等工作安排,德育处负责。

2、在宣传栏公布科技活动节活动安排、科技活动节条幅等团委负责。

3、安全工作保卫科负责。

八、主要活动安排:

科技竟赛、评比活动、科普宣传、科普知识讲座、展览活动等。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时间:

1、团委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及计划下发至各班。

2、利用课间操及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科普知识讲座

时间:

地点:多媒体教室

2、科幻画优秀作品展

征集时间:

时间:

地点:团队活动室

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3、科普知识竟赛

时间:

地点:生物实验室

内容:生活中的科技知识问答。

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4、科技制作

A、“高空抛鸡蛋”实验

a、时间:

b、地点:教学楼前

c、场地:

d、工作安排:

e、安全工作:保卫科负责

f、“高空抛鸡蛋”实验内容要求:

将生鸡蛋利用科学原理包裹或用其它办法加以处理后,从三楼抛落于指定位置使鸡蛋不被摔碎,然后用天平称其所用设备最轻者为最佳。

g、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B、“电磁铁”实验(物理老师负责)

a、时间:

b、地点:生物实验室

f、“电磁铁”实验内容要求:

自制电磁铁吸取物体最重者为最佳。

g、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第三阶段:科技活动节总结表彰阶段

时间:

地点:操场

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内容:活动总结、颁奖等。

(1)科技活动节工作总结表彰及颁奖

(2)校长致词

九、活动说明:

1、学校将对在科技活动节中评选出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者将分别授予证书及奖品。

2、在科技活动节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科技活动节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3、“科技活动节先进班级”评分标准:

合计(参加同学获一等奖7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3分)最高分为第一名,奖励前三名。

4、各项目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组织报名。(除科幻画外其余活动每班限报2人)另外报一名同学负责组织联系。

5、科技活动节中需要的相关材料,各负责人要提前与总务处协调,保证供给。

篇6:科技小制作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时代需求,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

人类在执着追求科学技术进步,教师必须执着追求教育创新,培养科技创新之苗,储备科技创新力量,使学生养成科技创新的意识。惟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人类的重托;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下一代,教师要使下一代树立创新的理想和信念,首先自己先要坚定不移的树立创新的理想和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学生启发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习惯,一个科技小组带动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辐射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科技氛围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师生科学素养,体现着一所学校不断创新的精神面貌。我校近年来课改效果显著文化课成绩突出,但要立足长远实现创办名校的目标就必须注重科学文化的积淀,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我们必须坚持将《科技制作》作为学校课程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新的使命。

《科技小制作》学校课程方案的拟订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科学、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科技制作活动,倡导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在全校师生中广泛传播科技创新理念,兴起科技制作热潮,营造校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突出学校课程科技活动的特色。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学校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目标,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科技活动”为宗旨,大力倡导科技风气,营造特色校园,探索校园科技创新之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科技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素质,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习惯。

2、老师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制作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制作的重要性。

2、理解科技制作的原理,学会观察,学会探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兴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培养学习情趣,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发挥特长,学会学习;感悟到“探索”、“制作”的乐趣。三.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科技小制作》学校课程在3-6年级开设,周课时为一节,将纳入课时计划,本课程由担任科学课程的老师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

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学校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建立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如学校制定学校课程课堂常规管理记录表,采用“每课一记”的形式,及时反馈,及时处理。确保课程健康运行。

3、发挥科技制作创新的内涵,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获取知识的直接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结构的开放性,内容生成的动态性、个体群体的互动性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转变单一的知识授受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4、认真编写学校课程教材。

在建设学校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我校学生实际,按课程实施方案与细则,组织老师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课案,在这基础上编写出本课程的教材。

5、营造校园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开辟各类宣传阵地,来提高广大师生对科技活动的认识程度;学校定期举办科技节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6、加强学校课程、学校教材的科学研究。

就这一课程的开发实施,设立相关课题,组织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的研究,以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四.课程评价

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校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科技制作的原理的理解,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加强过程的管理,以促进课程的健康发展。三是对教师实施这一课程的态度、水平和绩效的考核评价。

2、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3、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课堂上表现、上课兴趣的记录,学生制作失败后的自我反思、师生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重视定性评价中,教师要客观地描述学生制作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

让科技气息时时荡漾在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之中,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为学生插上一双双科技的翅膀。

五.课程指导

1、科技小制作的特点。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小”字。“小”在哪里呢?(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以掌握。(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庭负担。(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2.活动形式(1)开设科技课,使学生普遍受到科学教育,并辅导学生制作。(2)建立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制作。(3)鼓励学生自己选题,独立完成小制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3.活动内容和辅导方法(1)依照图纸、说明,或印制好的材料进行制作。(2)以培养创造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的科技小制作。主要以制做儿童喜爱的玩具为主,有下列几种形式: ①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如“小鸡吃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抽拉玩具,抽拉时两只鸡头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是由于杠杆力点、支点的位置不同。学生在了解道理之后,各自设计、制作了许多新颖的杠杆抽拉玩具,如我坐火箭去太空、小猫钓鱼、打乒乓球、过峡谷等。②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教师利用实物讲解如何利用废旧钟表的齿轮和废旧玩具设计制作新的玩具。有些学生受到启发,自己完成了构思新颖、质量较高的活动玩具,如手操纵电动旱船、电动碰碰车、机器人、滑稽人跳舞、猫头鹰和老鼠等。③专题科技制作竞赛。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专题要求,各班学生人人设计制作,班内选拔出代表队,再进行年级竞赛。如一次四、五、六年级进行风力车比赛。我们规定赛车的轮子必须是用厚纸自制的,不能用现成轮子或其他代用品,其他大小、重量、样式不限。又一次进行橡皮筋动力车比赛,只限定必须用统一规格和长度的橡皮筋,其他不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制作的赛车多种多样,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4.注意事项(1)要按年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兴趣爱好分开档次,选择不同的制作内容。低年级要选择很容易制作成功的内容,如小降落伞;中、高年级则要从难度上有所提高。(2)要提倡创新。(3)不包办代替。(4)强调制作中要注意安全。

2、小发明成功的因素。

在明确了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是衡量小发明的质量标准以后,同学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希望自己能搞出优秀的小发明来。但是,步入小发明的成功之路,还要懂得小发明的成功要素。下面谈谈小发明成功的五个要素。

1、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任何创造发明都需要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发明。不可想象,一个一无所知的人会有发明创造。在历届全国及各省、市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参赛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运用课本上知识的结果。这里仅举两个例子说明。

3、创造性的学习有哪些特点呢?

(1)善于学习,兴趣广泛,知识面广,能牢固掌握各种基础知识。

(2)不死记硬背,注重理解,能灵活运用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篇7:《身边的科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2,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1,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药经常使用那些科技产品。

2,调查了解一种你们家经常用到的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种类、发展过程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老师放几个图片给大家看,大家边看边认真思考你们家的生活跟他们比有什么不同。看谁发现的最多。(学生边看边思考)

图片看完了,谁来说说你们家的日常生活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让学生说。)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借来探讨一下我们身边的科技。板书课题:身边的科技

二、问题探讨,形成认识

1,课本上的小主人公家里买了洗衣机,她感受最深的事什么?(留给学生看书、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

你们家有洗衣机吗?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家中没有的也要请他说说妈妈或者自己洗衣的情形就此引导孩子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苦,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3,你能说说你们家在拥有了其他科技产品后家里生活的变化吗?(让学生现在小组中久留,然后以小组微单位班级交流。)4,你觉得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省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小姐: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它给我们带来了生

活便捷,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三、体验内化,加深认识

课前请同学们调查勒戒一种自己家经常用到的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种类、发展过程等资料,把你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拿出来吧。

1,课本上的几个同学调查勒戒了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历史、种类,你看了吗?再看看吧,别忘了注意一下这几个同学搜集资料的方法》(留给学生看书思考的时间)谁裂解到了课本上几位同学没有了解的关于洗衣机的知识,拿出来 大家共享,好吗?(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2,请在小组中交流你搜集整理的其他科技产品的相关资料,别忘了交流你们整理这些资料都用了那些方法。(给孩子充分交流的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报)

3,在你了解这些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种类的时候,在你们大家共同交流时,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孩子感受科技发展的必然及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努力.)

小结:科技产品的不断发展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需求,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努力,相信同学们也将参与到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和努力中。

四、课后延伸

寻找身边的科技: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家庭、学校、社区、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科技不断发展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请你睁大眼睛认真发现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并完成一张调查表,看谁发现最多,你也可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调查表。

《身边的科技》说课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生存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周围都已成为科技的世界,可以说科技无处不在。人们创造了科技,科技又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们与科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将“身边的科技”作为我们 研究的主题。

1,活动的设计以普通生活事件为主,不单纯追求新颖和奇异。品德与社会课程主张从本班、本校学生生活中的普通事件来生成活动。活动设计应更多地选用普通儿童生活中遇到的普通事件。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自己不熟悉的活动不但不能把已有的经验融会贯通,而且时间长了学生还会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

2,本节课课本上“我家买了洗衣机”是按照“洗衣机的使用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探究的欲

望,随机展开对洗衣机的研究”的思路编写的。选择洗衣机作为研究对象,是为师生提供一个范例,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有学生选取其他 的科技产品进行了解。要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整理信息、交流共享等多种方法,使其感受到科技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只要能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3.要注重过程性和方法性指导。在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如:“寻找身边的科技”可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了解怎样改善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学科学、爱科学应当从小做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篇8:科技课教学要注意与游戏结合

一、选择适应孩子特点的游戏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我们应在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选取他们所熟悉同时又能为他们所理解的事物与现象,并将事物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原理深入浅出地融入游戏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现象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无时无处不在。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如《魔术鸡蛋》《纸条弹簧》《我的小电影》《离心力》《谁的小伞飞得高》《蛋壳游戏》《怎样让笔站起来》《看不见的大力士》等,正是将来自学生生活中的活动内容纳入到科技活动中,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另外,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还选择了一些会发光、发热、有膨胀、有颜色变化等事物现象作为游戏内容,这些事物的变化,以其形象和直观性而易于被学生所感知。

二、游戏材料要简单实用

适宜的材料应便于学生操作。如:大小适宜,以便于学生抓握、摆放;透明度好,可便于学生观察;无毒无害,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等,保证学生探索、感知的顺利进行。

适宜的材料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明显,利于学生感知并获得相关的经验。如:科技活动《小笨猪照镜子》中,为学生提供实验用的小勺应为新的光泽度好的不锈钢小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小勺中映出的头像,从而激发他们反复操作的愿望和兴趣,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并逐步完成对凸面、凹面镜成像特点的感知。

上一篇:节日 投诉信下一篇:保洁绿化主管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