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2024-05-16

说说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精选4篇)

篇1:说说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说说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视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的参与,尤其是国家审计职能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许多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环境审计的 法律 、法规和审计规范,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培养了许多专职环境审计人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环境审计的试点,到 目前 为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涉及的领域还基本处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审计署组织的赴美外资环境项目管理与审计培训班,进行了21天的考察 学习,从美国环境审计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应尽快制定环境审计指南、完善环境审计依据

美国实施审计的依据是联邦政府审计总署的黄皮书即《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为审计工作制定了详实的细则,譬如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都有要求,美国无论那个层面进行审计都要严格遵照执行的。

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由于缺乏相关的审计依据或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有难度,审计风险较大。如对环保资金的界限欠缺具体规定, 影响 环保资产、负债、成本的核算;有些环保的效果和成本难于计量,目前按照推算产生的数据很难作为审计依据;有些环保事项为非货币计量,其成果或损失在 会计 信息中披露存在缺陷。

为此,一是要建立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避免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环境审计的范围、内容 、程序和 方法 等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应尽快建立相应机构, 研究 和制定一套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基本核算体系,为环境审计建立基础,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入 发展 。三是要严格环境标准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际环境标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标准,另一方面,要合理制定环境标准实施计划,充分运用环境监测手段,监督检查环境标准的执行。

二、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在美国,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业务中已经达到近80%,环境审计也不例外。绩效审计主要涉及到项目和管理活动,审计目标是项目及管理活动的 经济 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展全面的环境效益审计,涉及的领域较少。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一般都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审计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主要集中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方面,而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对履行国际公约和政府环境政策审计监督等内容,基本上处于空白。环境审计限于事后审计的消极防范,与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以提供决策依据的目标相差甚远。

为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环境审计在绩效方面积累的经验,围绕人大、政府关心的热点、难点和 社会 关注的 问题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管理活动的绩效审计,为完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三、重视审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美国环境审计人员是向全 社会 招聘,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有的是来自多个行业的技术人员。不仅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而且还考虑到未来审计 发展 方向的要求来选配审计人才。每位审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和综合 分析 的能力,以具有开展对绩效审计的能力。

而我国还缺乏一支由复合型专业人员组成的环境审计队伍。环境审计需要涉及环境 经济 学、环境法学、环境管 理学 、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目前 现有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也未全面涉及过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是当前环境审计亟需解决的 问题 。

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实,必须加强现有审计人员培训力度,引进熟悉环保知识、环保技术的专门人才,充实审计队伍,为搞好环境审计工作打下人才基础。同时要及时 总结 环境审计的经验,逐步建立起环境审计的 理论 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使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环境审计打好理论基础。

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全社会环保意识较强,而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破坏环境取得一时一地的繁荣和发展;有些部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侵占、挪用有限的环保资金;部分环保项目更是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还由于环保工程质量差等原因,环保项目未能取得预期的环境治理效果。通过环境审计能够有效地揭露环保资金、项目、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上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增强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同时通过对 企业 经营活动 影响 环境程度的审计,促使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出发,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企业形象,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而促进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2:说说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一、提升招商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业务培训。我区应定期组织各级招商干部进行课程培训,集中学习业务,逐步培养招商工作所需要的良好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熟悉产业政策,掌握公关技巧,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学习交流。区政府组织招商干部赴发达地区、先进县市考察调研,学习经验,转换思想,创新招商;三是加强服务意识。针对创业者的不同特点和创业的不同阶段,引入先进的创业培训理念和企业孵化模式,提供多维度的双创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招商的氛围。

二、加大治乱减负力度,加强惠民、惠企政策宣传。加大力度清理整治涉企乱收费的现象,推进涉企收费制度的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研究出台保护企业权益、完善非税管理等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权益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加强惠民政策宣传,让更多企业、群众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福利,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继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强化政策落实。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拓宽涉企服务“绿色通道”,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继续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创造新的区域竞争优势。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政策措施落实的步伐,让企业真正有办事便捷感、政策获得感和财产安全感。

篇3:美国环境审计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一、美国环境审计的制度变迁历程

美国对环境问题关注较早, 环境治理效果明显。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和美国会计总署 (GAO) 是环境治理的两大机构, 虽然都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 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 维护民众健康权, 但两者职责有所不同。EPA是环境执法的主要机构, 拥有环境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权, 负责环境审计的执行。对EPA环境审计制度变迁历程的回顾可为我国环境审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 美国环境审计的产生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 如1954年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1969年俄亥俄州化学污染引致石油及其他化学物质水面着火事件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促使民众和政府开始关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97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被称为“环保宪法”的《国家环境政策法》 (NEPA) , 同年7月尼克松总统签发了《一九七零年政府改组计划第三号令》, 将分散在大气污染控制委员会、联邦水质委员会、原子能委员会、农业部等部门的环境职能合并设立了EPA, 负责环境保护和管理, 其宗旨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1977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由于联合化学公司未告知股东潜在的环境负债而要求该公司定期审查其环境政策和程序, 以保证遵循环境法规。这次行动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记录的环境审计。随后, SEC又在1979年和1980年分别对美国钢铁公司和西方石油公司进行了环境审计。随着私人部门环境审计数量的逐渐增加, 环境审计开始被人们接纳和认识。但这时候人们对环境审计的概念、方式、效果等的认识迥异, 尚不统一。

(二) 1986年的环境审计声明

1985年12月8日EPA发布了环境审计政策的临时指导性文件 (50FR 46504) , 在所收到的评论意见的基础上, EPA对临时文件进行了修改, 并在1986年7月9日以《环境审计政策声明》 (51FR25004) 最终政策文件的形式予以颁布。该《声明》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1. EPA在参考《审计标准纲要》 (ASQC) 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IIA) 两个文件的基础上, 首次明确给出了环境审计的定义。

该《声明》认为, 环境审计是“为确保达到环境要求而由受管制主体对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进行的系统、有记录、定期和客观的检查, 包括评估已经实施的环境管理系统的效果或评估物资和业务的风险”, 但法律、法规、许可所要求的活动并不属于环境审计的范畴。EPA坚信有效的环境审计能够实现更高的环境法规遵循度、降低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2. EPA明确了其对环境审计的立场。

一方面, EPA鼓励而非强制受管制主体实施环境审计, 认为环境审计是改善受管制主体环境管理体系效果的重要保证, 可以提升环境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不论该环境审计是由独立的内部审计师还是由外部审计师执行。另一方面, EPA指出环境审计行为不能替代直接的遵循活动, 如设备安装控制、报告违规行为、保留管理记录等, 环境审计报告也不能取代EPA对监控、遵循等其他应报告或应获知信息的获取。EPA明确表示, 不会为了促使受管制单位开展环境审计或其他合理的环境管理行为而放弃检查、降低执法强度或提供其他类似的诱导行动。

3. EPA明确了其与州或地方管理机构的关系。

由于美国各州和地方管理机构对受管制主体拥有独立的环境管辖权, 因而各州更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治理;同时有些州在EPA颁布《环境审计政策声明》之前就已经实施了环境审计, 导致各州环境审计实施情况差异很大, 因此EPA鼓励而非强制各州采用与《环境审计政策声明》相同或相近的政策。

为促使环境审计在各州顺利开展, EPA进一步提出了指导环境审计开展的基本原则, 包括: (1) 受管制主体须持续报告或记录法律或法规所要求的遵循信息, 而不论此种信息来源于环境审计还是其他审计报告; (2) 管制机构不能为了使受管制主体采用环境审计而承诺放弃或限制针对设施的执法行为; (3) 管制机构在检查时应首先集中检查受管制主体环境遵循的绩效和环境维护的效果; (4) 在进行检查时, 管制机构应力争使检查要求、检查费用最小化; (5) 管制机构不应试图指定受管制主体实施环境管理或环境审计项目的内容和形式。

4. EPA列举了有效环境审计项目的基本要素, 此部分被环境审计专家Cahill称为是1986年《环境审计政策声明》文件中最重要的贡献。

EPA指出, 虽然私人部门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环境审计形式多样, 但有效的环境审计项目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 高管对环境审计的明确支持及对审计意见的承诺, 并应有具体的、有形的执行行动。 (2) 环境审计活动的独立性。环境审计人员的身份应能充分确保客观地和无障碍地调查、观察和测试。审计师的客观性不应被个人关系、财务或其他利益冲突妨碍自由调查或判断。 (3) 符合要求的审计队伍和审计培训。环境审计人员应拥有知识、技能和遵循审计客观性的纪律, 遵循职业准则。不管是全职的还是兼职的, 审计师都应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保持技能和胜任能力。 (4) 明确的审计目标、范围、资源和频率。审计目标应包括评估遵循适用的环境法律和评估内部遵循系统的适当性, 以履行相应责任。 (5) 收集、分析、解释和记录信息的程序, 以充分实现审计目标。与审计目标和范围相关的信息应该在现场审计前和现场审计中收集。这些信息要充分、可靠、相关和有用, 以给审计发现和建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1995年和2000年的环境审计激励政策

1. 为了使美国4 000万家受管制主体尽可能地遵循美国环境法律、法规

EPA下属的环境执法办公室 (OE-CA) 采取了四项有效措施, 即遵循援助、遵循监控、环境执法和遵循激励, 以实现更清洁的空气、更纯净的水及更适当地保护土地的目标。为此, EPA于1995年12月22日发布了《自我管理激励:发现、披露、纠正和违规预防》 (60FR 66706) , 这项激励政策旨在通过鼓励受管制主体自愿发现、披露、纠正和预防违规来提升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 凡是按照政策要求披露了环境信息的受管制主体可因此减轻民事处罚甚至免于刑事诉讼。

2000年4月11日, EPA又发布了修订后的《自我管理激励:发现、披露、纠正和违规预防》 (65 FR 19618) 。与1995年的环境激励政策相比, 修订后的环境激励政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第一, 2000年的环境政策将及时披露周期从10天延长为21天;第二, 2000年的环境政策明确地确认了EPA的环境保护标准, 以增强对环境设施违规行为进行审计政策判断的可信度。

2. EPA的环境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减轻处罚。减轻处罚是鼓励受管制主体实施环境审计的直接经济手段, 这项政策受到受管制主体的热烈欢迎。图1为1996~2007年间受管制主体自愿披露环境违规行为的趋势图。1995年前受管制主体主动披露数量为零, 1996~1999年披露数量逐渐增加, 在2000年后一度出现爆发式增长, 但随后趋于平稳。据统计, 2005~2009年有2760家经济主体披露了超过7 000件设施已发生或潜在的环境违规行为。同时, 1998年针对审计政策的调查结果也显示, 受管制主体满意度非常高, 有88%的被调查对象表明他们还会继续执行这项政策, 84%的被调查对象回答说会推荐这项政策给顾客和他们的合作者, 没有人回答不愿意再次使用或推荐给其他人使用这项政策。从实践来看, 这项激励政策的效果明显, 根据EPA的调查, 激励政策实施后, 环境处罚率下降了75%。

数据来源于Summary of EPA's Audit Policy, EPA。

尽管如此, EPA并非一味迎合受管制主体的利益需求, 而是明确规定减轻处罚需同时满足以下9项条件, 即通过环境审计或其他遵循管理系统来发现违规行为;披露必须是自愿的, 也就是说不是通过法律监控、例行检查中的抽样或审计程序披露出来;立即披露, 即在发现问题后的21天内或法律要求的其他更短的期间内披露;在EPA发现违规行为前自行发现的应及时披露;发现违规行为后的60天内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要预防违规行为再次发生;同一设施在过去3年内不能出现违规或同一违规行为在过去5年内不能在受管制主体其他设施上发生;某些违规行为不适用减轻处罚政策, 包括导致严重危害的违规行为、违反了管理机构、法律规定或所订立协议的特定条款;受管制主体必须积极配合EPA的执法行为。如果受管制主体没有满足第一个条件 (即系统发现) , 但满足剩余的8个条件, 则可以减轻75%的民事处罚。

(2) 不建议刑事指控。当受管制主体的违规行为未达到刑事犯罪条件, 即其满足减轻处罚条款中条件二至条件九, 且受管制主体诚实采取了系统的方法避免违规行为再次发生时才能免于被司法部 (DOJ) 或其他公诉部门提起刑事指控。另外, EPA强调受管制主体的违规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 即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形成实质性危害或危险) 的违规行为不适用此条款。

(3) 例行检查中不要求提供环境审计报告。EPA对受管制主体违规行为的认定不是依据审计报告, 不会根据自愿披露的环境审计报告对受管制主体发起民事或刑事调查, 这是他们的一贯政策。EPA一旦察觉受管制主体发生了违规行为, 便会独自收集相关信息而非依靠受管制主体提供的审计报告来识别该行为是否属于违规行为, 以及认定责任大小和危害的范围。

(四) 环境审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EPA的环境审计政策200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只是对某些条款做了微调。如为了使新注册成立的企业能够适用2000年的环境政策, EPA在2008年8月1日正式发布了《新成立企业适用环境审计政策的临时办法》 (简称《临时办法》) , 其中界定了新企业的范畴、减轻处罚的适用条件, 并详细列出和原政策相比《临时办法》在适用条件方面所做的改变。适用条件方面的变化主要有: (1) 将系统披露条件中的“定期”披露要件删除, 因为EPA认识到新成立企业的业务可能只是偶尔会涉及环境审计。 (2) 取消自愿披露条件中的“并非通过法律监控、例行检查中的抽样或审计程序披露出来”, 按照法律要求, 新成立企业在成立时就需要开展环境审计。 (3) 在立即披露条件方面, 将“在发现违规情况后的21天内披露”改为发现违规情况后的21天内或交易结束后的45天内披露。 (4) 原来规定“导致严重危害、违反了管理机构、法律规定或所订立协议的特定条款”不得适用环境审计政策, 现不予追究新成立企业在取得环保设备前的上述违规行为。 (5) 将“受管制主体必须积极配合EPA的执法行为”条件改为:当EPA在调查新成立企业是否满足《临时办法》所要求的所有审计政策条件时, 新成立企业必须予以配合。

EPA审计政策的调整符合实际情况, 越来越多的新成立企业主动运用环境审计政策, 自觉遵循环境法规, 积极减少和纠正环境违规行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美国环境审计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启示

纵观美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制度变迁历程, 可以发现其在变迁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并从中得到启示:

(一) 以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作支撑

主要体现在: (1)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构建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法律体系方面, 继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后, 又先后颁布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联邦农药法》、《清洁空气法》、《噪声控制法》、《安全饮用水法》、《职业安全和健康法》等多项法律, 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其中在污染防治方面有多项法律法规都涉及环境审计。 (2) 在环境机构设置方面, 《国家环境政策法》颁布后, 美国政府改变了过去环境执法机构多元化、政出多门的状况, 设立了统一的环境保护机构EPA。 (3) 在环境执法方面, EPA一直鼓励受管制经济主体进行环境审计, 提供环境审计援助和激励, 执行效果良好。

完善的法律体系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法律涵盖范围要全面, 二是法律要具有可操作性。我国也已经有了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两大法律体系, 但在环境执法机构和环境审计机制方面仍有欠缺。环境审计专业性、技术性强, 需要掌握专门知识、利用专业设备, 但我国环境审计在执法过程中主要是由审计署及地方各级审计部门主导完成, 审计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在执行主体方面, 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以检查的形式进行, 企业内部及第三方独立开展的环境审计还很少。政府审计部门资源有限, 无法承担大范围的环境审计, 限制了环境审计的发展, 因此应改变目前环境审计机构单一的局面, 鼓励企业内部及第三方自愿开展环境审计。

(二) 环境审计政策始终注重环境审计的效果

EPA的宗旨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因此其环境审计政策始终强调环境审计的目的是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和对环境的保护。1986年, EPA在其环境审计基本原则中指出, 管制机构检查时应首先集中于受管制主体环境遵循绩效和环境治理效果方面, 强调环境审计不能替代直接的环境遵循活动。1995年和2000年的环境审计政策进一步鼓励受管制主体通过环境审计发现、披露、纠正和预防违规行为, 以实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为了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EPA还对满足条件的受管制主体实行减轻民事处罚和免于刑事指控的激励政策。

在我国, 近年来环境审计日益受到重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 到2012年, 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的内涵除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之外, “环保性”亦为其要求之一。而我国目前开展的环境审计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重点项目的专项审计, 更多地是事后的惩处而非预防, 未能充分发挥环境审计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因此, 环境审计应紧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目标, 强化环境审计的实施效果。

(三) 强制与合作的平衡

美国的环境审计政策变迁体现了强制与合作的平衡, 已由原来过分依赖强制命令、民事制裁、行政罚款等手段转变为突出合作与激励, 其中合作既包括政府和受管制主体的合作, 也包括政府与普通民众的合作。EPA认为, 环境审计的执行主体不论是谁, 都是受管制主体的环境遵循行为, 应采取激励政策, 鼓励企业开展环境审计。对于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时间、对象、方式可以不做统一要求, 在环境执法时也不要求受管制单位提供环境审计报告。因为EPA的执法是根据其所收集的信息, 而非依据受管制单位的环境审计报告来进行判断。EPA只是对私人部门的环境审计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并指出有效的环境审计项目应包括的基本要素。

而在我国, 环境审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 以强制的方式实施, 这和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环境审计采取重点项目专项审计的现实情况是吻合的。但随着环境审计的不断发展, 单纯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审计模式必将难以为继, 应鼓励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和民间环境审计, 由政府部门对其进行指导, 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将环境受害程度降到最低。

摘要:环境审计是控制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从世界范围看, 美国的环境审计起步较早, 效果较好, 具有代表性, 值得借鉴。美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有四个代表性的阶段, 即:环境审计的产生, 1986年环境审计声明, 1995年、2000年环境审计激励政策及其进一步完善。本文回顾了美国环境审计的制度变迁历程, 并结合国情指出了我国发展环境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审计,制度变迁,审计政策

参考文献

[1] .车国骊, 田爱民, 李扬, 赵只增, 董宁.美国环境管理体系研究.世界农业, 2012;2

[2] .谭雪, 彭桃英.从核泄漏事件思考环境审计的重新定位.财会月刊, 2012;16

篇4:对我国环境审计的几点思考

环境审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机结合,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最初是以内部审计的方式进行的,旨在防范企业可能遭到环境诉讼和可能由此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埃及开罗召开的第十五届大会上,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列为主要议题,并发布了《开罗宣言》。开罗会议确定了环境审计的定义和内容。

环境保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这些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那么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最终必然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把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审计作为一项综合的经济监督行为,必须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现实中看到,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对环保资金收支不能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没有健全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评价标准体系,导致环保资金大量流失,使亟待解决的一些环保问题难以处理等现象。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研究和探索我国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规范环境审计的内容,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环境审计是由有关审计组织依据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地、定期地对被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管理系统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委托方。环境审计要审查各级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是否符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付诸于实践;审查环保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等,纠正错误、查出弊端,以促使被审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监督被审单位切实履行其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开展环境审计可以为环境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是环境经济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因此,笔者结合我国国情和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完善和规范我国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环境审计的技术标准和环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审计机构进行环境审计,需要建立、健全应遵循的技术标准。主要是指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准则,并使其具备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因为它是衡量环境审计质量的标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框架性的理论基础,指导审计机关如何充分考虑审计的类型、审计标准的目的和来源,建立技术标准。环境审计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广,我国环境审计起步又较晚,缺乏环境审计规范、环境审计方法和环境审计实务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环境审计准则目前尚有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环境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应采取何种审计类型、选用什么样的取证程序和方法、审计结果怎样评价等,只能凭审计人员的职业经验来做出结论,尚缺乏权威性。

由于与环境审计相关的许多问题很难直接用经济指标进行评价,环境审计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要做好这项工作,应针对不同的审计类型和不同的审计目标,分别建立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绿化效益的评价标准也应重视。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提出环境审计要用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和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方法,将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纳入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并对此加以确认和计量,建立一套适用的环境经济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要结合我国实际,以对环境保护的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发展环境审计

以对环境保护的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开展环保管理和环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审计是发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正确道路。这是由于,从以往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对环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存在许多问题。如挪用和无效使用等,具体表现为:一是排污费征收执行不力。有的地方年排污费的征收率仅为41.68%,有近六成的排污费不能征收到位;二是虚列排污费收支,有的将排污费列支为环保贷款或其他;三是环保贷款不规范,有的环保局拔出环保贷款资金,不按规定委托银行办理,甚至有的企业收到环保贷款也不做环保贷款账务处理;四是挤占排污专项资金。审计发现某县环保局将宿舍楼基建预付账款转列为专款支出——环保补助费支出。另外,还有的环保执法人员“靠山吃山”,造成排污费大量流失。这些问题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投入巨额环保资金的实际效果,非常有必要通过对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使有限的环保资金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

自我国恢复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已经在财务审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和方法。我国已经开展了对国务院所属的环境保护部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更应加以坚持并总结提高。

以财务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符合环境审计自身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就其本质而言,环境审计除了要更多依靠环境专家进行专业性更强的环境审查之外,与其他已经开展的一般审计相比,无重大差别。因此它的发展规律也只能体现出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并逐步扩展到绩效审计。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审计理论与实务、财会理论与实务、环境管理原理和环境管理方法。因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一个分支,或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另外,环境审计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对环境质量、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因此,审计人员还要具备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国开展环境审计时间不长,实践中审计人员多是以财务、工程审计知识见长,对于环境审计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手段等,离全面开展环境审计的要求尚有距离。因此,需要通过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组织学术研讨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以改变我国环境审计人力不足、范围不广、质量不高、收效不大等现状。

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审计要涉及多个被审单位和部门,必须要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尤其是环保部门。环保部门由于从事专业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及监控,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又是制定环保制度、标准、准则的主体,代表政府对社会的环保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审计作为环境经济监督部门应与环保专业部门加强协调和沟通,在环境经济效益的评价方面做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从而使环境审计机构能够担负起独立于环保部门之外的审计监督行为,对被审单位的环境管理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检查。

四、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

建立环境会计,为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在国外,环境信息披露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作为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披露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分析与问题讨论”部分。我国环境会计发展滞后,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企业也不重视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的核算,企业会计披露环境信息很少,审计人员难以从会计报告中直接获取审计证据。因此,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程度、详细程度和披露方式进行规范,与其他国家的会计专业组织加强沟通和相互学习,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作出有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处理方式的规定,并随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已就环境问题计量和会计披露的处理进行了很多研究,也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基本都聘请了自己的环境顾问,并就环境问题建立了自己一套工作体系或研究体系,包括有关模型及配套软件程序,环境自我评估规划和市场调研等。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环境方面称职地承担起审核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也应该学习国际先进同行的做法,考虑聘请自己的环境专家和技术专家,制订出一套在我国行得通的工作体系。借鉴国外经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参与协助政府部门界定环境管理问题和企业环境责任问题。

上一篇:成长匆匆范文下一篇:新生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