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2023-01-17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扮演着技术“孵化器”的角色, 主要功能是加速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渗透, 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 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美国制造能力转化。

为重塑美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和竞争力, 美国政府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 以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向产业转移、向生产力转化。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核心单元是制造业创新中心 (以下简称“创新中心”) , 它担负着特定领域内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的职责。

经过向社会公开咨询与评估,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拟建立45个创新中心, 目前已建成7个, 分别是美国制造、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未来轻量制造、美国合成光电制造、美国柔性混合电子制造中心、电力美国和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中心。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融资方式、治理模式、项目运作及促进创新的举措, 对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建设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创新中心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转化与推广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扮演着技术“孵化器”的角色, 主要功能是加速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渗透, 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 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美国制造能力转化。

一是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转化与应用。每个创新中心专注于一个特定领域, 对处于“竞争前”阶段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展应用性研究、试验性开发、商品化试制, 把实验室环境下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产业环境下的生产能力, 将生产企业转化和应用新技术的风险与成本降到最低, 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能够被快速推广到产业界, 最终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是围绕特定先进制造技术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中心通过设置适用于各类机构的多层次会员制度, 将政府部门、大中小企业、行业联盟与协会、高等院校、社区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非营利组织等纳为会员, 构建了一个以特定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产学研政”共同参与的创新生态系统, 使得创新技术甄别、技术路线选择等更能贴近产业需求。

三是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 创新中心通过项目定制和招标, 推动会员之间紧密联系、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究, 达成共同的利益关注和资源投入, 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 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能够得以有效转化和应用。

创新中心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尽管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由美国政府部门主导设立, 但具体运作采取了商业化模式。融资方式上, 早期由政府出资一部分, 后期必须自我持续发展;治理模式上, 实行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商业治理模式;项目运作上, 聚焦技术前沿, 贴近产业要求, 按照市场需求来决定项目支持。

(一) 融资方式:初期由政府和会员共同出资, 逐渐过渡到自我发展。创新中心由联邦政府和私有部门按照1∶1的比例共同出资筹建, 形成一个5—7年的合资计划。联邦政府出资总额一般在0.7亿—1.2亿美元之间, 以逐年递减的形式投入。前3年, 联邦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启动资金和基础项目资助;第4年以后取消启动资金投入, 开始资助竞争项目;第5年以后取消设备投入, 主要资助基础项目和竞争项目。

同时, 创新中心需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收入模式, 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会员费、服务费、技术转化项目筹资、知识产权使用费、合同研究、产品试制、捐款等, 并在5—7年后脱离联邦财政, 实现资金上的完全独立和自我发展。

(二) 治理模式:实行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商业治理模式。尽管美国联邦机构主导了各个创新中心的技术领域定位、建立和初步融资, 但并不直接领导和干预创新中心的运作。

创新中心的日常管理一般交由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 要求该非营利组织必须是美国本土的机构, 并具备极强的整合“产学研政”各界资源的能力。

譬如美国制造的牵头机构是美国国家国防制造与加工中心, 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广泛的合作伙伴, 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创新中心设董事会, 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董事会成员来自于各个会员机构, “产学研政”各方都会拥有一定的席位。

上一篇:汽车销售折扣财务与税务处理探究下一篇:运动技术在防卫术教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