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治理及其启示

2023-01-19

第一篇:美国社区治理及其启示

96分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D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2.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A A.华盛顿 B.里根 C.罗斯福 D.杜鲁门

3. 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A A.9倍 B.10倍 C.7倍 D.8倍

4. 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A A.1918年 B.1917年 C.1916年 D.1919年

5. 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C A.威尔逊 B.杜鲁门 C.罗斯福 D.肯尼迪

6. 当时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B A.它的陆军力量 B.它的海军力量 C.它的经济实力 D.它的军事实力

7. 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C A.0.1 B.0.07 C.0.05 D.0.08 8. 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B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人口问题 D.社会问题

9. 19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哪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D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0. 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B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方,实现西欧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代表了BD A.美国正式建立世界霸权

B.美国开始从建立世界霸权,转向巩固西方霸权,由建立全球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转而寻求特定的经济安排

C.美国已经不满足于西方霸权,从而转向建立世界霸权 D.美国霸权战略的转轨

2. 关于威尔逊的14条计划,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BC A.14条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威尔逊提议成立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B.14条计划是美国干预国际事务的首次表态 C.14条计划是是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宣言

D.14条计划体现了美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单边外交原则 3. 以下对战略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 A.战略概念古旧有知,中国古代称之为庙算、谋略、韬略、方略、兵略等 B.最初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中,战与略是分别使用的,前者指的是战斗,交战,战争,后者指的策划、策略、谋略等 C.从西方来看,18世纪之前,西方学者和战略家并没有将战略和战术区分开来

D.最初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中,战与略是没有区分开来的,而西方学者和战略家将战和略分别使用

4. 美国的战略历程包含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ABCD A.霸权准备期 B.霸权确立期 C.霸权护持期 D.霸权扩展期

5. 关于美国世界霸权的确立表述正确的有:ABCD A.美国利用联合国等全球性政治组织,确立了全球的政治霸权地位 B.美国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建,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C.美国通过与苏联的意识形态斗争,获得了西方精神领袖地位 D.美国通过与苏联的军事对话,确保了军事霸权地位

6.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将几个地区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迅速成为两洋国家。这几个地区是指?

A.德克萨斯 B.纽约 C.新墨西哥 D.加利福尼亚

7. 1.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如何确定新时期美国大战略,成为美国各界关心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国内激烈的战略讨论凸现了美国的各种战略选择,这几种战略选择分别是:

A.新孤立主义战略 B.选择性接触战略 C.合作安全战略 D.单极霸权战略

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霸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复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遏制苏联在东欧这些国家的渗透,控制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建立全球霸权的目标. 正确

正确 错误

2. 国家实力堪称一个国家大战略的家底,它既是国家大战略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大战略目标的手段。正确

正确 错误

3.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华盛顿,6月26日与会各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1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错误

正确 错误

4. 美国内战结束之后,美国将建立拉美后院作为主要的扩张目标,但是已经开始突破美洲范围,与欧洲列强在其他地区争夺战略利益。正确

正确 错误

5. 单极霸权战略,它的主要核心任务就是寻找和确定竞争对手,不管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这是美国当前战略谋划的核心。正确

正确 错误 6. 1939年以来,美国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这种援助导致了美国与德国、日本等法西斯主义国家战略上的紧张和冲突。正确

正确 错误

7. 美国大战略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一个相对次要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国,确保其世界霸权地位的过程. 正确

正确 错误

8. 19世纪7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这种发展破坏了美国与欧洲大国关系的稳定。错误

正确 错误

9.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获利,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受到了一定程度地削弱。错误

正确 错误

10.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确

正确 错误

11.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击垮了国内的孤立主义,从此,扩张主义占据了美国霸权战略的主流。

正确 错误

12.截止二战后,美国在海外一共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海域都处在美国海军的控制之下。 正确 错误

另外一篇的参考网址: 附满分参考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fYEfzEyuG3WTpIOIXtCzf4BAsadTVW7F9oq-PxBK9AddmrFEMaxj51qRIxcAhPcxUkffN9I0-bG6FcJ0qsNNBjWo9U7cH7noGgD1FJHhXH_

第二篇:美国企业档案馆的发展及其启示

徐拥军 张斌 舒蓉 王薇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

100872)

摘要:文章简述了美国企业档案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IBM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等4家世界知名企业的档案馆建设情况,总结了美国企业档案馆建设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企业档案馆的启示:应该在竞争中求生存,通过贡献谋地位;确定多元化、综合性的功能定位;以对内服务为主,对外服务为辅;构建丰富多样、具有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关键词:企业档案馆;企业档案;美国 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相应地,美国企业的档案工作和档案馆建设也比较成熟,有诸多值得我国企业档案部门借鉴和参考之处。

1 美国企业档案馆的发展历程 美国企业档案馆的产生,与美国商业历史研究的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1925 年,哈佛大学成立了商业历史协会,人们日益重视对商业历史的研究。但是当时企业的档案大都处于无序状态,没有专人管理,无法为企业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提供信息。于是,学者开始从理论上探讨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1]1937年,美国历史学者拉尔夫·豪威尔(RalpM. Hower)撰写了《企业档案的保存》,由哈佛大学商业历史协会以小册子形式发表。文章建议企业建立自己的档案馆,以准确反映企业对所属行业和美国所作出的贡献。1938年,奥利弗·霍姆斯在《美国档案工作者》上发表了《企业档案的鉴定与保存》,进一步阐述了保存企业档案的重要性。[2]

1943年,美国第一家正式的企业档案馆———费尔斯通(Firestone)轮胎与橡胶公司档案馆成立。费尔斯通是一个家族企业,主要为美军提供军需品。费尔斯通家族意识到公司对美国军事的贡献需要被记录并作为档案保存下来,以备1950年将举行的公司50周年庆典之用,于是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档案馆。20世纪40至50年代企业档案开始扎根于美国,但是发展相当缓慢。20世纪60 年代,美国4个庞大机构建立了自己的档案馆,它们分别是IBM公司(1961年)、海湾石油公司(1965年)、芝加哥交易所(1968年)、教育考试服务部(1969年)。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档案馆迅速增长,每年都有一家大型公司建立企业档案馆,如迪斯尼、福特基金会等。[3]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个时期许多公司的企业文化经历了大变革,从家族模式蜕变出来,由职员终身雇佣制转变为短期雇佣形式,当雇员离职之后,许多公司集中纪念的意识逐渐淡薄,这就需要用系统记录来保存档案,即由人回忆公司历史变成为由文字记录公司历史。[4]到1980年,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修订的《企业档案馆名录》,收录了北美企业档案馆200多家,全职档案工作人员60人。[5]

20世纪80年代,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许多公司开始精简机构和人员,企业档案馆首当其冲,许多历史悠久的企业档案馆被撤销,例如最早成立的费尔斯通公司档案馆。一些企业干脆将自己的档案送到公共档案馆或大学档案馆保管。例如,世界著名的广告公司沃尔特·汤姆逊(Walter Thompson)公司曾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档案馆,1987年公司被一家英国企业吞并后,其档案被转送给都克(Duke)大学图书馆特藏部。还有一些企业档案馆不再聘请专业的档案人员,而是由公司的公关人员或图书馆员来兼职管理档案,如IBM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等。[6]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档案工作者也意识到,企业档案馆的价值依赖于他们对公司的价值,必须重视对档案的商业利用。企业档案馆不能仅仅关注为企业历史研究服务,而应该将自己的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投入到经营中,使企业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当前的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努力地为公司所有部门服务,甚至将档案馆变成赢利部门,为特殊的需要提供有偿服务。[7]可口可乐公司档案馆馆长菲利普·穆尼说:“只有当一个档案项目能够与当前的市场推广项目在工作和资金方面密切配合时,它才能期待获得适当地支持„„在可口可乐公司,每年靠从档案中寻找意向而制成的产品可以产生超过700万美元的利润”。[8]

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美国又有几家重要的企业建立档案馆,包括1989年成立的微软公司档案馆、1991 年成立的美国菲利普石油公司档案馆、1993年成立的摩托罗拉公司档案馆、1997年成立的美国国际集团公司档案馆等。[9]进入21世纪后,美国企业档案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档案馆的服务效益,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成立自己的企业档案馆。2011年1月更新的北美《企业档案馆名录》中,企业档案馆的数目已达到352家。[10]

但是,在美国通常只有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型的、效益良好的企业才建立专门的档案馆。而更多公司主要委托商业性文件中心保管本企业的档案。目前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业性文件中心是Iron Mountain和Recall Corporation 两家跨国公司。前者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 多个分支机构,拥有12万客户。后者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8万客户。[11]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将本企业的历史档案送给当地的公共档案馆或大学图书馆保管。这些档案主要供公众历史或学术研究之用。美国一些联邦政府组织(包括美国档案与文件署下属的国家历史出版物和文件委员会、国家人文基金会)设有向接收企业档案的公共库房提供资助的项目,但不资助企业。[12]

2 美国几家知名企业档案馆建设的情况

2.1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档案馆与历史中心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创建于1877年,是美国最大的本地和长途电话公司,2010年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排名第21位。AT&T档案馆与历史中心,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企业档案馆,是一笔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国家财富。它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AT&T 总部所在地)和新泽西州沃伦市都设有分部。总馆藏包括记录AT&T辉煌过去和美国通讯产业复杂历史的4万多立方英尺的档案、150万张照片、5万部录像和视频,以及2万件产品。[13]

AT&T档案馆与历史中心现有的馆藏是通过合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西部电子公司和贝尔实验室三个档案馆的馆藏形成的,记录了大部分美国通讯史。AT&T 档案馆与历史中心收藏的原贝尔实验室的5万多份实验记录和7万多卷与研发有关的论文最令物理学家感兴趣。这些档案记录了AT&T19世纪到现在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许多档案形成日期早于1925年贝尔实验室成立。档案馆还积极主动地收集行政管理档案和其他类型档案,其中包括实验室早期两位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档案。[14] AT&T 档案馆与历史中心一般不对公众开放,但是在档案产生30年以后可用于学术研究。AT&T档案馆与历史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为学者的研究提供照片或其他档案,一般通过预约方式进行,并通过在线数据库对学者利用档案情况进行追踪。

2.2 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 福特汽车公司(Ford)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1903年由亨利·福特(Henry Ford)创立,2010年在世界财富500 强中排名第23 名。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成立于1951 年,共保管从1903 年至今约7000 立方英尺的档案。所有的馆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福特作为公司创始人及领导的个人档案,另一部分是福特公司作为一个工业企业的档案。大部分档案都被分成领导人信件与内部业务、领导人演讲记录、公司报纸与期刊,以及几百个包括福特汽车公司活动、项目和建筑在内的小的档案集合。在1964年,大部分亨利·福特档案材料与46万张照片、底片都被捐赠给亨利·福特博物馆。[15] 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从成立之日起就开展了口述史项目,制作口述档案。到目前为止,档案馆已经采访了131人,对这些人的214次采访共形成了近270个小时的录音档案,其中230个小时的录音档案已经整理成超过7000页的手稿。档案馆第一份档案即是对享利·福特童年伙伴的采访,他描述了与享利·福特在苏格兰乡镇学校一起度过的时光。[16]

由于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档案随时可能消失,因此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正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捕获和保存企业在21世纪形成的档案。为了保存对福特汽车公司的全面记录,从2007年开始档案馆对公司网站Ford.com(在2010年变成了corporate.Ford.com)进行周期性网站捕获(网页归档)。[17] 1998年,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与亨利·福特博物馆达成协议,博物馆主要负责为公众服务,档案馆主要为企业服务。档案馆对内服务主要是提供档案支持公司的业务活动,包括产品研发、公共关系活动、法律诉讼、公司历史与研究、公司纪念活动等。对外服务主要为历史学家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图片,为学校和图书馆提供教育资料,回答公众的信息咨询。[18] 2.3 IBM 公司档案馆[1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创立于1911年,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2010 年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排名第48位。IBM 公司档案馆成立于1961年,现有正式员工5名、合同工7名。档案馆附属于公司秘书室,是一个以公司内部为重点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它的使命是为满足公司长期的业务、法律和历史信息需求进行档案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20] IBM公司档案馆藏有3500英尺档案材料、近5000部电影和录像、2000多幅图片、几千盒录音磁带,以及几千件美国IBM 生产的设备和存储器。档案馆还有一些特色馆藏,例如IBM 公司创始人老托马斯·沃特森(Thomas Watson)和小托马斯·沃特森(Thomas Watson Jr.)的档案、公司通讯材料(新闻稿、出版物以及广告)、产品档案(营销文件及技术手册)、照片、声音和视频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档案馆还收集了大量具有文物价值的精密设备,包括17世纪的加数器、19世纪的钟表和20世纪的计算机等。

IBM公司档案馆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对档案的物理控制和智能控制,以增强提供档案信息内容的主动性。档案馆对内服务主要是为大范围的国内和国际业务活动提供信息支持,这些业务活动包括信息交流、市场营销、客户关系、法律诉讼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档案馆还为企业的周年纪念日活动提供信息与帮助。2011年1月至10月,档案馆的参考咨询业务已收到1100 多条信息询问,其中有45%来自公司内部。IBM公司档案馆在对外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方面持谨慎的态度,凡是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档案一律不向外界提供。现在50%的档案是可以对外开放的,主要是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信息支持。[21]档案馆负责对IBM的历史网站进行管理,在网站上发布档案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与信息需求者进行交流。在特殊情况下,档案馆也会要求研究人员亲自来档案馆进行研究。截止2011年8月,已经有45万人访问了IBM的历史网站。

2.4 陶氏化学公司档案馆[22]

陶氏化学公司(Dow)创立于1987年,是一家多元的化学公司,2010年在世界财富500 强中排名第161位。陶氏化学公司档案馆被称为“赫伯特·H·陶历史博物馆”(The Herbert H. Dow HistoricalMuseum),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米德兰市。馆藏档案年限从1872年至今,馆藏内容包括:(1)公司的历史档案,特别是收集了创始人赫伯特·H·陶的档案;(2)音像档案(视听材料),包括照片,影片,视频,录音带和广告片等;(3)印刷品,包括人物传记、产品和位置历史、报告、陶氏出版物、重要人物的论文集;(4)与企业历史有关的各种各样的其他主题的档案。

陶氏化学公司档案馆对一般公众开放,但有一部分档案的利用权限受到限制。档案馆中的照片可以外借,档案馆工作人员可以为用户需要的印刷材料提供复制服务。

3 美国企业档案馆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1 传承公司历史,培育企业文化

美国许多大型企业具有较悠久的历史,例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福特汽车公司、IBM 等公司都始创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作为“百年老店”,这些企业都十分重视档案管理,重视对企业历史的研究。它们通过保存企业档案、挖掘企业历史,弘扬公司的优秀传统、增加公司的历史积淀、提高公司的文化气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经常说:“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我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做成百年基业的公司,必须努力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档案管理。档案是企业历史的沉淀物,是公司文化的固化物。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价值,努力建设好企业档案馆。[23]

3.2 在竞争中求生存,通过贡献谋地位 美国是一个奉行实用主义的国家。美国企业建立档案馆主要是希望档案管理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企业效益下滑,企业管理层从减少经营管理成本的目的出发,就可能考虑裁撤档案馆。事实上,在美国通常只有那些历史悠久、效益良好的大型企业才建立专门的档案馆。而其他公司则或者将企业档案委托商业性文件中心保管,或者将企业历史档案送给当地的公共档案馆或大学图书馆保管。因此,美国明尼苏达历史协会征集整理部詹姆士·福格蒂说:美国企业档案工作的显著特点是企业档案人员时常感到有被公司解雇的威胁,企业档案人员工作的价值直接依赖于他们对公司的价值。向公司内部客户提供服务的好坏对企业档案馆而言至关重要。[24]近年来,美国企业档案馆为了最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越来越注重为企业当前的各项业务活动提供信息、知识服务,而不是像早期那样只专注于企业史料保管和公司历史研究。 这启示我国企业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外部的约束力量——国家档案法规制度的强制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而应该主要取决于内部的驱动力量——档案工作能为企业创造直接或间接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档案工作者应该通过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提供各种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提升自己的职业地位。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烈的效益驱动下,企业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就有被企业管理层裁撤之忧。

3.3 多元化、综合性的功能定位

美国企业档案馆通常充当多种角色,是一个综合性机构。除了作为传统的企业档案(史料)保管中心存在之外,它们还具有信息服务中心、企业形象展示中心、工业文化遗产中心、企业博物馆等多种性质。例如,AT&T 公司档案馆与历史中心既是AT&T的档案(史料)保管中心、历史研究中心,也是美国通讯行业的文化遗产中心。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是福特的档案(史料)保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企业形象展示中心。IBM公司档案馆除了是IBM的档案(史料)保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形象展示中心之外,实际上还是IBM的博物馆。 这启示我国企业档案部门:应该调整和拓展自己的功能定位,不能仅仅以一个“档案馆”的形象或身份出现和存在,而应该兼具信息(知识)服务中心、企业形象展示中心、工业文化遗产中心和企业博物馆等多种角色。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与地位。

3.4 以对内服务为主,对外服务为辅

美国企业档案馆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包括周年纪念活动、法律诉讼、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研发等;同时,为了更好向社会公众展示公司历史和文化、塑造公司品牌形象,在保证不泄漏公司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也为历史学家、新闻媒体、学校师生和研究机构等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例如,AT&T公司档案馆与历史中心一般不对公众开放,但是在档案形成30 年以后可用于学术研究。IBM公司档案馆在对外提供服务方面持谨慎态度,但50%的档案可以对外开放。除了传统服务方式之外,现在企业档案馆越来越强调通过网站提供档案服务。例如,IBM公司档案馆负责管理的历史网站,已经45万人次的访问量。

这启示我国企业档案部门:应该首先立足于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支撑公司各项业务工作,为公司创造直接和间接的商业价值;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尤其是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与研究和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等保持紧密联系,促进公司历史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

3.5 丰富多样、具有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为了履行企业档案馆的功能和职责,服务于企业内外用户,美国企业档案馆都建立了内容、载体和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具有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例如,除了收集普通档案之外,陶氏化学公司档案馆和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收集了公司创始人的档案,IBM 公司档案馆收集了许多本公司的产品样品或模型;AT&T 公司档案馆收藏了珍贵的贝尔实验室的实验档案,福特汽车公司档案馆收集了口述档案和官方网页档案。

这启示我国企业档案机构,除了按照国家法规制度确定的归档范围收集档案之外,还应特别注意收集如下档案:(1)公司创始人的档案;(2)公司历史上代表性的产品样品或模型、广告宣传片等;(3)公司或所在行业历史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和纪念意义的实物;(4)公司各种正式出版物(包括公司报纸)和内部编印材料,公司领导和重要员工(尤其是科学家)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文章;(5)公司重要科学研究和实验活动的档案材料;(6)对公司领导和重要员工采访形成的口述档案;(7)公司官方网站的网页档案,等等。 参考文献: [1][2][6][9]Elizabeth W. Adkins.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Arch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Overviewand a Personal Perspective [J].American Archivist,1997(Winter):8-21;肖永英.美国企业档案馆的发展:在竞争中求生存[J].北京档案,1999(8):36-37 [3][4][7]余武英,傅西亚,尚永.美国企业档案发展漫笔[J].湖北档案,2001(5):19-20

[5]王遦,马素萍等. 现代企业文件与档案工作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3

[8][24]詹姆士·福格蒂.美国企业档案馆的发展和企业文件的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04(2):4-7

[10]Directory of Corporate Arch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Canada[EB/OL].[2011-11-16].http:///saagroups/bas/directory/

[11]黄霄羽.全面解析商业性文件中心[J].档案学通讯,2009(6):75-78 [12]吴开平、蔡娜.国外企业档案管理研究及启示[J].中国档案,2005(6):36-37

[13]History of Physics Resources at the AT&T Archives[EB/OL][. 2011-09-16].http:///history/newsletter/spr98/att-arc.htm [14]The AT&T Archives and History Center Documentsthe Complex History of Tele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s[EB/OL].[2011-11-16].http:///history/

newsletter/spring2007/att.html [15]SAA:Buisness Archives Section Website[EB/OL][. 2011-11-23].http:///saagroups/bas/directory/

[16] Ford Motor AAM2008 [EB/OL].[2011- 11- 19].http://www2.archivists.org/sites/all/files/FordMotorAAM2008.pdf

[17]Ford.com website archives project[EB/OL].[2011-10-14].http:///research/fordwebsitearchive.aspx

[18]The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EB/OL].[2011-10-08].http://archivists.metapress.com/content/p5971k5410-0456rm/ [19]IBM Achives[EB/OL].[2011- 09- 18]. http://www- 03.ibm.com/ibm/history/

[20][21]张永慧,尚真.赴美考察企业档案工作的启示与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0(2):38-40

[22]Planetware[EB/OL].[2011- 09- 18].http:///michigan/midland-us-mi-mid.htm

[23]张斌,徐拥军,杨青,等.德国企业档案馆的发展及其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2(2):89-92

本文来源:《档案学研究》 2012 年第 6 期

第三篇:浅议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及其对我国启示

数据库】经济类2008年三季度

【文献号】1535

【原文出处】知识经济

【原刊地名】重庆

【原刊期号】20087上

【原刊页号】72~73

【分 类 号】MF1

【分 类 名】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0809

【标 题】浅议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及其对我国启示

【作 者】王瑾

【作者简介】王瑾,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723000)

【内容提要】行政公开制度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价值标准,它已经成为衡量各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行政公开制度最为完善和系统的国家,它在行政公开制度领域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许多国家学习和参照的蓝本和典范。本文从简述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入手,分析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题】住房保障

【关 键 词】行政公开/启示/制度

【正 文】

一、美国行政公开制度简述

行政公开,指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相对人和公众公开,使相对人和公众知悉。行政机关通过公开行使行政权力的依据和过程,说明所做决定的理由,满足公众知情的权利,增强行政的透明度,体现行政的民主。行政公开原则的确立,对于公民知情权的保护,促进公民对行政的参与、抑制腐败、监督权利等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往往都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行政公开制度最早起源于北欧的瑞典,却成熟和完善于美国。

传统上,行政保密是一项原则。二战之前,美国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公开由行政机关自由裁定,公民无权要求行政机关公开行政行为的依据和理由。唯一的例外就是在诉讼中公民可以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公开必要的法律依据和理由,也就是以保密为原则,公开为例外。二战之后,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有关行政公开的制度开始发展起来。

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版权法》是美国信息立法体系中的两个原则性法案。前者规定了政府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使用。后者规定版权保护不适用于政府的任何文件、报告等文本,排除了政府机构享有版权持有人权利的任何可能性,是对前者的补充。当代美国关于政务公开的最重要的法律有1967年的《政府文件公开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也译为情报自由法)、1976年的《政府会议公开法》(The Federalment in the sunshine Act,也译为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和1974年的《公民隐私保护法》。其中,《政府文件公开法》是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被美国人誉为国家的荣誉、民主的典范和开放社会的象征。正如当时美国的司法部长在《政府文件公开法》正式实施的说明中强调的:“如果一个政府是真正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的话,人民必须能够详细地知道政府的活动。没有任何东西比秘密更能损害民主,……在当前群众时代的社会中,当政府在很多方面影响每个人的时候,保障人民了解政府活动的权利,比任何时代更为重要。”《政府文件公开法》奉行的指导思想是对政府文件,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通常,不公开的范围仅仅限于该法所规定的九种例外信息,分别是:国防和外交机密文件、纯属机

关内部人事制度的文件、其他法律增加的免于公开的文件、商业秘密、诉讼资料、特殊的档案、执法文件关于金融管理的情报、地质情报。需要强调的是就这九种不于公开的例外性规定,也只是许可性规范,而非任意性规范,也就是说政府对于这九类信息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除了上述九类不公开的信息,行政机关的记录或者档案都必须以某种形式公开。《政府文件公开法》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在于公开对象的广泛性,体现在公开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并且不要求他们说明理由,只要能够指明所要求的文件,按照行政机关所规定的手续和费用,就能够得到政府文件,而不是把公开的对象限定在和文件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正如,人们享受阳光是当然的权利一样。另外,该法还规定了在行政机关拒绝公开相应的文件时,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请求法院命令行政机关公开当事人所要求的文件。当然政府依法可以拒绝公民的请求,但是必须履行严格的步骤:“第一,政府人员向机构负责人提出信息公开的豁免申请,并声明拒绝公众使用的理由;第二,由机构负责人向法庭提出申诉,申请获准信息公开的豁免权。如果法庭拒绝政府机构的申请,那么该机构必须无条件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该法还对政府机构的信息收费标准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即允许政府向信息用户收费,但是严格限定在信息查询和复制的成本范围内,从而排除了政府机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商业性开发的可能性。

1974年的《公民隐私保护法》规定行政机关的个人记录必须对本人公开和对第三者限制公开的原则。1976年的《政府会议公开法》规定合议制会议机关的会议必须公开,公众可以观察会议的进程,取得会议的文件和信息。鉴于《政府文件公开法》不再与现代突飞猛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1995年,美国政府又通过了新的信息扩散政策,即《精简公文法》,其所树立的立法目标有两个:“一是防止政府机构垄断、独占政府信息资源,消除政府机构的任何限制性做法,及时、公正地干预政府机构对信息资源的垄断行为;二是通过实行免版税原则,禁止政府机构从事商业性开发。”可见,美国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是很完善的,它对于美国推行民主政治、遏制行政腐败和保障公民的私人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版本和蓝图。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所在

行政公开制度在我国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在经济改革,反对腐败,推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一些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这些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从立法现状上来看,问题表现在:“

1、没有统一的公开行政法典;

2、涉及公开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单行法中;

3、有关行政公开的法律规定主要是立法公布和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性公开两个方面。”

从观念上来看,问题表现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本位、官本位的法律传统,在这种法律法律传统下,我国奉行的是“权威行政”。在权威行政中,“官”与“民”始终保持着明确的界限。并且沟通不畅,政府视公民为被管理者和被统治者,行政服务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恩赐性。要营造这种神秘的色彩,当然就不可能做到公开,暴露在阳光底下就不再神秘。具体来讲,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第一,法律和制度保障不到位,政府信息公开往往被视为一种政府的办事制度,是政府的一种职权,没有成为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普遍制度。在我国尚没有一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务公开制度,有关的具体规定只是散见于《保密法》、《统计法》、《档案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批法律法规中。这使得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第二,政务公开往往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表现在只公开一些无关痛痒的办事规章制度和用以表明政绩的的数字数据,而对于涉及人权物等权力核心内容以及办事的结果和依据等实质性公开不到位,甚至不公开,这种状况使得信息公开成为应付上级,糊弄群众,自

欺欺人的花架子。第三,行政公开的广度不够。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还仅仅限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公共组织和国有企业,而它们的信息公开很有限,存在很多的死角和盲区。第四,我国缺乏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是否全面、属实,公开的措施是否到位等都无法受到监督和约束,即便是确定不准确、不全面、不属实、不到位,也没有具体的责任追究机制。所以,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只是一只好看而不中用的花瓶。

三、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确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启示

应该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政务公开制度尚不存在,有待确立和完善,结合美国相关制度的经验,提出如下看法:

第一,要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服务行政和权威行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政形态,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政理念。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启蒙思想家就告诉我们,行政权力的受任人绝对不是人民的主人,而仅仅是人民的官吏,人民可以委任他们,自然也就可以撤换他们。在服务行政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和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在这种大的理念下,行政服务带有契约性,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信条。我们可以从美国1967年的《政府文件公开法》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务信息公开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所有的公民,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都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信息,如果政府拒绝公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可以看出公民在行政关系中绝对不是被当作被管理者和被统治者来对待的,他们是真正的权利者,美国的这种以公民权利为核心,政府服务于公民的行政理念是值得并且必须借鉴的。我国目前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了相应的提法,但是,离真正的服务行政还很远。

第二,在公平和效率中要以前者为核心价值,树立公开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的观念。公平和效率是法律所追求的两大价值,二者在一定情况下是统一的,过于延迟的正义在某种情况下等于不正义。但是,二者又是矛盾的,在二者产生冲突的时候,是牺牲正义来保证效率,还是让效率让位于公平?现代法治要求我们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丧失公正性的法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得不以牺牲效率来保证实现公正。而公正又以公开为前提,诚如英国上议院休厄大法官在著名的1924年国王诉苏塞克斯法官案所作的评论那样:“公平的实现本身是不够的,公平必须公开地、在毫无疑问地被人民能够看见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广泛的信息或是没有取得这些信息的方法,那么她只能是一场闹剧或悲剧的前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包括在宪法中写明和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我们看到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宪法》、《版权法》到《公民隐私保护法》、《政府会议公开法》、《精简公文法》等都有关于政务公开的规定,尤其是1967年的《政府文件公开法》更是美国政务信息公开的核心法律。我国在宪法中应该加入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宪法中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公民知情权的前提条件。美国1791年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使用。这一规定美国制定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法律的指导原则,也是《政府文件公开法》、《政府会议公开法》、《公民隐私保护法》等法律的灵魂所在。另外,应该制定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其地位应该相当于美国的《政府文件公开法》,对有关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公开的施行机关,公开的实施程序,公开的收费标准等等尽可能地做详尽的规范,使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得以制度化和法律化。

第四,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美国的这一监督机制包含行政监督、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表现在,美国行政机关在收到公民合法的公开申请时,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给予查阅的决定。公民对其决定有意见时可以向相关机构提出控告。美国文官惩戒保护委员会有权决定是否给拒绝提供应公开文件的责任人员法律处分。司

法监督是指公民有权向法院控告行政机关封锁行政文件的行为。法院通过司法审查有权阻止封锁行为,有权直接命令行政机关解除其封锁行为。立法监督表现为根据《美国法典》规定,每个行政机关每年都必须向参众两院提交一份报告,内容包括:该行政机关决定拒绝或满足提供文件的要求的次数和每次拒绝的理由;公民和法人提出申诉的次数,申诉的结果以及驳回申诉的理由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等,从而实现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我国也应该建立起从不同监督主体入手的全方位立体监督结构。具体的讲,应该建立起以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为主要监督途径,结合立法监督、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监督,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以由纪检监察部门充当专门机关进行监督,同时负责责任的追究,要对追究的范围、对象、责任的确定与追究、处分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专门机关应该具有建议或处分未遵守公开制度人员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 杨曙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奠定美国政务公开制度的三部法律[M].中国改革,2001(3),63页

[3] 杨曙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奠定美国政务公开制度的三部法律[M].中国改革,2001(3),64页

[4] 王欢喜.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四川档案,36页

[5] 刘艾莉.中美行政公开制度比较研究[M].中州大学学报,2006(1),12页

第四篇:谈美国养老金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美国 养老金制度 中国 养老政策

论文摘要:美国是世界上养老保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在随着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革。系统阐述美国养老金制度的结构内容,积极探索其改革的最新思路和路径,客观总结对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启示,这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养老金制度的结构内容

美国养老金制度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发展,现行的退休金体系由三大支柱组成。政府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计划(SocialSecurityProgram)面向全社会提供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覆盖了全国96%的就业人口,是这个多层次体系中的基石。由政府或者雇主出资,带有福利的退休金计划构成了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前者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PublicSectorPlans)是指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为其雇员提供的各种养老金计划,后者雇主养老金计划(Employer-BasedPensionPlans)则是指企业及~些非营利组织和机构为其雇员提供的养老金计划,通常也被称作私人养老金计划(PrivatePensionPlans)。第三支柱是个人自行管理的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s),是一种由联邦政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而发起、个人自愿参与的补充养老金计划。

二、小布什任期内美国养老金制度的概况

早在2000年总统竞选中,布什就提出了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张。在2004年大选中,布什宣称将把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放在第二任期国内日程的首要地位。2005年2月2日,布什在连任后发表的首次国情咨文中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私人投资账户,即把工薪税(payrolltax)的一部分转移到个人投资账户上,以期金融市场能给比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更高的回报,解决因“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而带来的迅速增长的老年退休金不足问题。

在2004年总统选举期间,布什为获得选民对其连任的支持,在竞选演说中反复阐述了其在国内重要议题上的立场,大致勾画了第二任期的施政蓝图。2004年8月30日召开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布什竞选纲领,坚决反对堕胎、同性婚姻合法化和其他形式的对同性婚姻的合法承认,倡议使布什的减税计划永久化,呼吁设立私人投资账户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建立“业主社会”的一部分,首次全面提出了布什第二任期国内政策议程。2004年11月3日,布什在庆祝选举胜利的一次选民集会上承诺,他“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改革落后的税制,为下一代加强社会保障,还公立学校本来面目,遵循家庭价值观和信仰。” [1][2][3]下一页 社会保障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美国政治的第三条高压线”,也就是说,对社会保障制度作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而不付出政治上的代价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保障是“新政”的基石和“最持续的遗产”,更重要是因为,从选举政治的角度看,两党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上的斗争实质上是一场争夺老年选民的斗争。 [!--empirenews.page--]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共和、民主两党都自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神”,希望借此扩大政治影响。因此,社会保障改革越来越成为历届总统争取选民的“诱饵”。早在大选初期,小布什就提及其工作重点将放在社会保障,教育、减税和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近年来,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美国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的难题日益突出。小布什入主白宫后,将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列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并于2001年5月下令专门成立了一个南16人组成的“强化社会保障总统委员会”,负责研究以允许部分社会保障税投资金融市场从而获得较高回报率为核心的改革计划。

美国养老社会保险的原则是“每一代人都为前一代人支付退休金,而从下一代人那里领取退休金。”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人口出生率下降,美国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生活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

三、美国养老金制度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时期,养老金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过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也需要在重视国情的前提下,客观借鉴、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科学协调养老基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美国三支柱养老体系中,除社会保障计划为现收现付制外,另两支柱都是积累制。随着养老金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养老金参与资本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基金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三大主要机构投资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养老金投资收益率都在10%以上,投资者(雇员)从中可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自2000年,华尔街股市持续下滑,集中投资股票的雇员养老金收入受到重创。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理智地设计投资组合,巧妙地分散投资风险,以确保投资安全,但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对养老金基金投资管理的方向不会改变。

中国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前景十分令人担忧。从辽宁省做实个人账户的实践看,养老保险基金不能投资于资本市场,主要的投资渠道为银行协议存款和国债,但两者的投资回报率不到2.5%。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社会工资平均增长率高达8.1%。投资回报率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即低于生活水平增长率,养老基金的低运营收益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基金的支撑能力脆弱可想而知。在中国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尽管中国还不具备发达的资本市场,民众投资理财的意识也较弱,但是以积累制为特征的养老金制度决定了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对接是必然之路。尽管养老金投资安全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要坐等资本市场完善后才发展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制度安排的统一性与特殊性。自1920年美国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建立起来,联邦政府雇员的养老金制度一直是在第一支柱——社会保障计划之外,作为独立的系统运行。1983年,为了应对社会保障计划的财务危机,进一步扩大计划的覆盖面,联邦政府修改了相关法律。经修订的社会保障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新雇员全部参加社会保障计划,新的联邦雇员退休金制度应运而生,至此联邦政府雇员退休金制度与联邦社会保障计划实现了并轨。除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计划之外,新制度还包括基本津贴计划和节俭储蓄计划两大层次,而且对于消防员、执法工作者另有退休规定。在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衔接的同时,联邦政府雇员退休金制度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特殊性。 [!--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 与美国情况类似,中国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差异明显,两种制度并行的格局至今存在。20世纪90年代,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拉开序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初步建立了统账结合模式下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则相对滞后,仍保持着传统现收现付制模式。制度不统一,造成同类人员参保义务和待遇水平不平衡,引发了社会矛盾,制约了人员在机关和企事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因此,对两种制度进行有机衔接、并轨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美国的经验值得认真思索和借鉴。2001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指出,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范围地进行了统一制度的试点。各地经过试点所形成的共识恰与美国的改革思路相似,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针对公务员和不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再灵活建立职业年金或是补充养老保险,充分体现了制度安排的统一性与特殊性的结合。

第三,高度重视关键技术的细节设计。美国养老金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关键技术问题非常重视,如明确的税收制度设计、严格的投资管理规定等。特别是关于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的严格限制尤其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根据美国公务员退休制度,如果未满足退休年龄、服务年限的规定而离职,必须等到62岁以后才能享受退休待遇。再如,美国法律规定,最低退休年龄是62岁,正常退休年龄是67岁。只有达到最低退休年龄,才具备申领一定比例第一支柱社保退休金的资格。如果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后申领,退休金数额会增加。如果推迟退休到70岁,退休金数额会更高。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规定,男性年满60岁。女性年满55岁,即可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在当时全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足40岁的情况下,这样的退休年龄规定当然无可厚非。但目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上升到70岁,传统的退休年龄规定明显脱离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实际。“低龄养老”造成了养老保险费用上涨,政府财政负担沉重,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下降等诸多负面影响。适当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可喜的是,2004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开始考虑重新设定合理退休年龄的问胚。总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既要明确目标,选择符合国情的制度模式,也必须重视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在某种意义上,后者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结语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时期,养老金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重视国情的前提下客观借鉴、吸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紧密连结的体系。

美国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首先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组织体系;其次是10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是完善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美国农业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领导了农业一体化的方向。

(一)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工综合企业;二是工商企业;三是农业合作社。美国的食品加工业已是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

1、农工综合企业。农工综合体是把农业生产本身同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纳入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融合为一个企业。综合体实行统一核算,形成完全垂直一体化的综合经营。在综合体一体化经营的基础上,几个相互连接的生产环节被置于单一所有权下,由同一个指挥中心管理和协调,实行类似流水作业的工作程序。

2、工商企业。由私人工商企业与农场主签订合同,通过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直接的业务往来向农场主提供服务,通过合同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从而把产供销统一起来,原有的工商企业和农场仍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不变。合同制在战后成为私人公司与农业结合的一种主导类型,在目前实现了一体化经营的农产品的产值里,合同制部分占75%。

3、农业合作社。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单个农民出于自身产销利益的考虑,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美国合作社主要有四

种类型,分别是生产、销售、购买供应和服务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在美国农村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在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美国农业产业化政策体系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农业政策转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通过稳定农产品价格、扩大财政对农业支出、增加对农民补贴等多方面措施,在有效促进美国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增强美国农业竞争力的同时,农民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美国农业支持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

1、生产支持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对多数农产品生产都给予支持,具体支持方式和程度随产品不同而有所差异。法律规定享受政府直接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的农产品,对有些农产品虽没有补贴规定,但如果出现灾害或其他特别情况,也常常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2、对外贸易支持政策。由于美国农产品30%以上都依赖于出口,所以美国农产品出口一开始便着眼于全球市场。2002年的农业法曾要求农业部制订一项农业外贸长期战略,明确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机会,确保不同部门的资源、项目和政策相互协调。

3、农业政策性保险。美国普遍实行国家对农保险提供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美国是世界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国,其农业保险制度也相当发达。美国的农业保险是以农作物保险为主,目前,可保作物种类和参与率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美国农业产业化管理体系

美国的农业产业化职能在农业部,它包括农业行政、农业财政、农业金融、农业计划、农业政策、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农产品商业信息、农产品出口。

1、确立农产品市场交易标准。农产品市场交易标准旨在把各种假冒伪劣商品排除在市场交易之外,使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能够更好的经营,为农业生产部

门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同时,为了履行其监督执行的职责,农业部不仅在部机关建立了相应的主管机构,而且在全国各地维持了一支庞大的现场工作队伍。

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农场主由于力量分散,经济实力弱小,往往成为垄断行为、不公平竞争行为和其他商业欺诈行为的牺牲品。美国国会先后通过若干法律,对垄断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将非股份制、非盈利性的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为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确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市场交易环境,为入市交易的经营者规定了经营行为标准,进而保证农产品运销加工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3、提供各种服务。美国农业部是美国政府第一大管理机构,它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参加者,又是协调者。作为参加者,它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系统向农场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作为协调者,它又利用自己的独特地位与身份从总体上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从一个移民国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农业大国,除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之外,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保护起了重要的作用,有许多好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必须形成强大的法律保障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和制定保护农业的政策,推进农工商一体化。目前,美国国会已经制定了几百部有关农业的法律,使农业在产、供、销各个环节都得到法律的保护,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化政策体系。二是进行执法监督,联邦政府、州政府、私人企业每年约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农业的执法和监督;三是通过立法稳定农业的投入机制,使对农业的投入有法律保障。

(二) 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

美国农业立法人员促使美国政府把农业教育、研究、技术推广作为重要职责,形成了极有特色的“三位一体”的体系,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许多国家所效仿。这个体系有三个特点:(1)州农业大学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

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为农业生产服务;(2)推广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县政府以及个人共同负担,其中州政府负担50%左右,教育、推广、科研机构均可申请农业推广经费,每年的研究推广计划由基层向上申请,推广站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3)美国的农业推广体系由农业部、州农业推广中心、县农业推广站组成。推广部门每年印发大量的科技资料,免费提供咨询,上门辅导和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市场化的调控机制

美国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几乎都是采取了市场机制,真正做到了用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政府一般不直接对农场主发号施令,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市场解决不了的,如环保、科研、农业生态等涉及全社会共同发展的领域。美国农业的宏观调控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专门的政府调控职能机构,政府农业部门对农业的管理非常专一,种子、农药、植保等等都有专门机构、专门的政府官员去专门管理,通过政府部门的严格执法来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侵犯;二是有充足的财政支持,政府实行农场主“自愿”的农业计划,并用价格、信贷、补贴等手段予以有力的配合,从而实现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四)实现城乡和谐的发展目标

农业生产向少数大规模农场集中,意味着许多农民及其家庭必须放弃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和谋生,这个基本条件是由乡村城市化所创造的。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乡村城市化表现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人口、劳动力和产值的份额都下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这就为土地集中创造了条件。如果不是城市化吸纳了大量人口和劳动力,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和农业经营规模扩大都会受到限制,农业产业化也无法有效展开。

上一篇:民工工资月清月结制度下一篇:灭火应急预案演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