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反思

2024-05-08

德育课堂反思(共10篇)

篇1:德育课堂反思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摘要: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利用好课堂的阵地,以课堂为切入点,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所谓教学的实效性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1]。事实上,在中职政治课堂中会有一些现象,笔者在课堂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知识点时,通过事例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结果,大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中窃窃私语,并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在平时生活中,有部分学生更是素质堪忧。例如:逃避参加集体活动、为了一点矛盾与同学起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不爱惜集体的公共财物,这样的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这是政治课堂需要反思的地方,对于中职组织教师而言需要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好呢?”

一、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错位。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知识点的传播成为教师授课中考虑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绝大多数德育教师而言,更在意的是教学的理论性,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空洞的知识点的灌输,教条化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老师讲知识点,学生背知识点,考试就写写知识点。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2.教学过程过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在意的是教学结果,由此忽略教学过程。例如:价值取向的讲解,大部分情况下局限于告知学生“自私不是人的本性”、“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的理想”等,在此过程中并没有从学情出发,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人文性应该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有的课堂缺少很多人文情怀和人文涵养。

3.教学模式单一化。虽说教学模式虽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变革,但大多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缺少必要的实践探索活动。这样讲授的单一模式很难生成学生的智慧,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信息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对于旧事物没有批判和质疑精神,对于新问题没有探索与创造。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双方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更重要的是双方平等的互动和交流。

4.教学效果评价片面。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建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评价标准未能真正出台。对于以往的评级标准,虽然做过改革,但是无法摆脱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而这种评价体系已经在社会、家长及学生的心中扎根,只要提到对学校的评估、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生的看法就“以成绩为中心”,只看重结果,淡化学习的过程,只局限于课本,不能真正源于生活。

二、解决思路

1.必须树立生本理念,准确定位德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前面已经谈到,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急功近利思想的驱动下,德育课堂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应付考试,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可能会忽略学生的思维品格的形成。这就直接关乎政治课堂。从德育课堂的目标出发,我们主要从情意目标、道德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这几个方面考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他们对社会、对学习、对生活生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责任意识。

2.挖掘课程资源,寻找与教材的视域融合。德育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有应有的补充,使德育课堂变得更丰富,充满活力。笔者在讨论人生价值的时候,出示了两组材料,让学生各抒己见。一则材料是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为救落水儿童牺牲的事情。这不是一则新材料,却能引出新话题。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行为值得提倡。在那样的情境之下,生命是平等的,必须有救人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奋不顾身,是良心所为,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这样的抉择。这其实从侧面说明,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另一则材料与之相对应,是船主陈某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由于很多的原因,社会中有不完善也有阴暗的一面。有时候,我们所提倡的奉献,并不能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回报。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内心道德信仰,恪守自己的道德标准。

三、效果评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生生合作交流中进行相应思考反省,同时对于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在此过程中,能够衡量不同价值观点,明确自己的价值立场。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意义,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对于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只有使青少年具备必备的责任意识,才能使他们始终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崔允?t.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2:德育课堂反思

文/张昕

从我中学的经历来看,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尽完善。当年的初中对于学生的“德育”,就是在学生违纪之后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而“德育处”也是令学生恐惧的代名词,“德育处”的主任、老师也成为学生中。在现在看来,我觉得这样的“德育”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和普遍的社会价值观相一致的,但是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教师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个人觉得,德育应该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现在来看,我国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太过于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使是设置了“思想品德”、“政治”的科目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教学,而缺失了对学生实践的教育。“教育”一词分为两个意思:“教”与“育”,教师不只是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从我个人的学生经历来看,“早恋”一直是学校德育的重点内容,尤其是中学生的“早恋”更是老师和家长令行禁止的现象,原因很简单,“早恋”会影响学习。对于这种现象,很多老师和家长处理得不是很适当。以前我也在各种教育类的书上看到过处理“早恋”的方法,因为中国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这一方面的的教育是缺失的,甚至是避而不谈的,因为好奇和青春期的影响,学生中间出现了这种现象,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对此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真正了解到“早恋”对学习的影响。另外,学校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也是缺失的,在我接手的班级中,我经常看到学生因骂老师或者打架而被停课的现象,出现这些的原因是学生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小的方面,比如乱扔垃圾、就餐桌面脏等,都是学校德育的缺失。

篇3:德育课堂反思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有效教学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德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律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中职德育教学,关系到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但在实际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身心都需要引导的中职学生,如何让德育课堂变得更有效,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努力的方向。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中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以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

这些教育理论都是对有关有效教学的论述。有效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取得具体的进步、收获和发展。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教育行为,教是为了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的活动是影响有效教学能否在课堂中顺利实施的直接因素。

1. 学生厌学情绪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成绩相对其他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普遍较差。他们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的这种特殊知识背景,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在课堂上睡觉,玩网络游戏,看电子小说,随意网页浏览等现象司空见惯。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直接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施。

2. 学生叛逆心理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美国著名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中职阶段(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中,容易失去对生活的自信心,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空虚”“困惑”和“烦恼”。他们难以正确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成长中的种种具体问题,对纪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青春叛逆期的中职学生,极容易感情冲动,无视老师的教育教导,影响有效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有效教学能否在课堂中顺利实施,除了学生的因素,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1)标签化、脸谱化地看待学生。教师以先入为主的心态,给中职学生贴上了标签,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教不教,效果不大。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不认可,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的存在。如果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的存在,学生也就无视这门课程和老师的存在。德育课堂变为了老师自己的自说自话、自误自乐。自说自话的课堂教学,不如不说,充其量是完成了教学过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再做这些无用功,不能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把学生标签化,脸谱化,是导致课堂无效、形式化的因素之一。

(2)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应摒弃为教而教的传统观念,应为学而教。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鉴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老师往往会由课堂中的导演,转变为课堂中的主角,而把本应是主角的学生逼到了死角,变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如此,势必会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只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三、有效教学策略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课堂而言,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自觉到河边饮水,而不是被迫按着马头才饮水。

德育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如果教师道德素养低,对学生无责任、无爱心,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与尊重,缺乏对学生的研究和思考,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亲和力,只是凭借师道尊严,强硬的对待、管理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不但不服管教,而且极有可能把师生关系搞砸。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平等的与他们对话,相信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愿意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愿意与老师建立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就不是按着马头让马饮水了,而是马自觉自愿地低头饮水。

2. 教师要善于进行反思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活情景,没有现成的公式和模式可以套用,课堂中出现一些“遗憾”也是难免的。也正是因为课堂中这些遗憾的存在,才会更加促使教师不断的思考、反思、追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避免遗憾的发生?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地教学方式?我的教学有效吗?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教学这门课程尽量减少遗憾,趋向高效,彰显课堂的精彩和完美。

3. 恰当的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德育课堂中,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课本上的一些道理学生听起来往往觉得比较抽象、空洞。如果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引用一些鲜活的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法律、生活、职业》中“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时,选取一群花季少年迷惘、沉沦、犯罪的视频播放,这些令人扼腕的真实故事,极大的震撼了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情景中,活生生的案例,比老师枯燥的说教,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更能促进学生道德的养成。

(2)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产生情感的教学方式。德育实践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到生活中感受、体验。如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法庭旁听相关案件的庭审过程;学习《职业生涯发展》求职方法一课,让学生组织模拟招聘会,真切感受真实面试的氛围,通过模拟招聘,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有这样一句英语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是多么重要。

研究探索中职德育课堂的有效教学,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增强德育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磊.中职德育教育有效教学微探.华章,2014,(13).

篇4:德育课堂反思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 有效教学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德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律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中职德育教学,关系到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但在实际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身心都需要引导的中职学生,如何让德育课堂变得更有效,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努力的方向。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中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以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

这些教育理论都是对有关有效教学的论述。有效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取得具体的进步、收获和发展。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教育行为,教是为了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的活动是影响有效教学能否在课堂中顺利实施的直接因素。

1.学生厌学情绪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成绩相对其他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普遍较差。他们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的这种特殊知识背景,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在课堂上睡觉,玩网络游戏,看电子小说,随意网页浏览等现象司空见惯。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直接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施。

2.学生叛逆心理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美国著名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中职阶段(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中,容易失去对生活的自信心,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空虚”“困惑”和“烦恼”。他们难以正确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成长中的种种具体问题,对纪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青春叛逆期的中职学生,极容易感情冲动,无视老师的教育教导,影响有效教学目标的达成。

3.有效教学能否在课堂中顺利实施,除了学生的因素,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1)标签化、脸谱化地看待学生。教师以先入为主的心态,给中职学生贴上了标签,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教不教,效果不大。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不认可,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的存在。如果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的存在,学生也就无视这门课程和老师的存在。德育课堂变为了老师自己的自说自话、自误自乐。自说自话的课堂教学,不如不说,充其量是完成了教学过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再做这些无用功,不能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把学生标签化,脸谱化,是导致课堂无效、形式化的因素之一。

(2)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应摒弃为教而教的传统观念,应为学而教。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鉴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老师往往会由课堂中的导演,转变为课堂中的主角,而把本应是主角的学生逼到了死角,变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如此,势必会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只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三、有效教学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课堂而言,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自觉到河边饮水,而不是被迫按着马头才饮水。

德育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如果教师道德素养低,对学生无责任、无爱心,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与尊重,缺乏对学生的研究和思考,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亲和力,只是凭借师道尊严,强硬的对待、管理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不但不服管教,而且极有可能把师生关系搞砸。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平等的与他们对话,相信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爱,愿意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愿意与老师建立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就不是按着马头让马饮水了,而是马自觉自愿地低头饮水。

2.教师要善于进行反思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活情景,没有现成的公式和模式可以套用,课堂中出现一些“遗憾”也是难免的。也正是因为课堂中这些遗憾的存在,才会更加促使教师不断的思考、反思、追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避免遗憾的发生?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地教学方式?我的教学有效吗?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教学这门课程尽量减少遗憾,趋向高效,彰显课堂的精彩和完美。

3.恰当的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德育课堂中,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课本上的一些道理学生听起来往往觉得比较抽象、空洞。如果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引用一些鲜活的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法律、生活、职业》中“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时,选取一群花季少年迷惘、沉沦、犯罪的视频播放,这些令人扼腕的真实故事,极大的震撼了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情景中,活生生的案例,比老师枯燥的说教,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更能促进学生道德的养成。

(2)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产生情感的教学方式。德育实践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到生活中感受、体验。如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法庭旁听相关案件的庭审过程;学习《职业生涯发展》求职方法一课,让学生组织模拟招聘会,真切感受真实面试的氛围,通过模拟招聘,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有这样一句英语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是多么重要。

研究探索中职德育课堂的有效教学,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增强德育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磊.中职德育教育有效教学微探.华章,2014,(13).

篇5:德育教育反思

——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

讷河市龙河镇康庄学校李 福

一个合格的教师,他会经常反思自己工作。反思,是指教师能够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学生做人成才的引导者的角色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与思考,也就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回顾、观察、诊断、思考、修正,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道德修养。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大发雷霆”,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耐心讲解。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平心细想,1

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此下去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学生的前途。

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都不同程度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很大程度上缘于学习动机。特别是当代的小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信息,还有社会飞速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等等,这给当今教育带来严峻挑战。教育的形式也需多样化,教师的职能也要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知识的创造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将以前单纯的教学生知识变为教学生怎样学,怎样让学生去学,怎样让他们想学。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切好办。“我们每位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要用爱心去温暖每个孩子,要不断反思自己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篇6:《燕子》德育教学反思

“燕子”我们大人都看见过,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问了学生后)有的学生还真没看到过。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燕子的轻快与灵动,除了让学会品味词句外,还可以结合图片与幻灯,让他们亲眼看看那小燕子,亲耳听一听那声音,真切感受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二、充分发挥想象力

解决本课的难点,我觉得还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本课的句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掠”是什么意思?从“掠”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呢?此时,教师可范读,让孩子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让他们听着老师的读而发挥想象,燕子是怎么飞过去的?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掠”,感受到了小燕子,是那么轻快、迅速的飞过,效果较好!

三、字词引导好

应该掌握的字词还得引导好,如本课的“燕”写字教学时指导笔顺;“漾”结构要把握好;“倦”指导时当心多写一笔等。

欣赏:

薛老师教学片断:

生4:燕子从稻田上飞到柳树下了,就是说

师:你把句子读完整

生4:“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前面的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后面赶来的只是掠过湖面。“掠”讲它们速度很快

师:这个发现好。燕子就是飞,这里用来什么字?

生:掠

师:掠,圈出来。这个掠,刚才你说?

生4:就是说它飞行速度非常快

师:对,“掠”形容速度很快。这里写了几种掠的姿态?

生4:写了两种。一种是斜着身子,一种是横掠过湖面。写的飞行姿态各不相同。

师:对,你看,两种不同的姿态,速度非常快。你从这个“掠”字还能看出什么?不但快,而且这个姿态怎么样?

生4:非常的优美。

篇7:2008德育反思

说起德育教育,我以前有一个误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就是班主任的事。自从我们杨校长倡导咱们要“全员育人”这个理念后,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真的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做,才会见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讲,一个学生的素质,不仅与学校有关,某种程度上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更有直接的关系。假如一个学生,如果家长有素养,教子有方,言行举止都给孩子起到榜样,这样熏陶出来的孩子,我们教起来比较省心。如:我经常目睹到,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两个学生随地吐痰,大多数学生很自觉,不随地吐痰,这就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呀!我作为一个助理,又作为一个任课教师,我经常有机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我的课堂。具体我是这样渗透的:

把你的 会影响一部分同学的,他们一看到你交卷了,就焦虑了,慌张了,人家都交了,我还没答完呢,可能时间快到了,带着这样的心理答卷,肯定会影响答卷质量的,所以为了你的同学,请你悄悄的做好,耐心的检查检查自我的试卷,等大家都写完了,一起交卷,既有利于自我,也有利于大家!

篇8:德育课堂反思

2012年9月, 我在本校新2010级一班讲授了一堂高三复习课, 课题为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该节属力学重点内容, II级要求。授课班级为理科班, 学生基础总体相对较好, 有一定的课堂探究氛围。

2. 课前准备

课件准备;查阅考纲要求和课程标准及四川省物理学科教学要求;撰写教学简案;布置学生复习必修的该节教材, 完成教辅资料学案。

3. 授课 (部分) 实录

本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进行教学。 (1) 自主梳理再现: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内容及重点提示, 约10分钟。 (2) 典例探究应用:两大定律的规律方法、习题探究例1、例2、例3, 约15分钟。 (3) 变式跟踪训练:跟踪训练1、2, 约10分钟。 (4) 归纳总结:约5分钟。

4. 课后问题的由来

本次课就知识本身而言我觉得自己讲授不存在问题, 讲课也如行云流水, 但课后该班一学生就跟踪训练2的提问使我猛然意识到, 我的课堂处理有问题, 引起了我强烈的震撼!

【跟踪训练2】有学者做过一个实验:如图所示, 把一个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静止的鸡蛋B撞去 (B和A完全一样, 用相同部位撞击) , 最后都是静止的鸡蛋B被撞破, 则以下说法无误的是 (ACD)

A.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

B.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小于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

C.碰撞瞬间, A蛋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

D.A蛋碰撞部位除受到B对它的作用力外, 还受到A蛋中蛋黄和蛋白对它的作用力, 所以碰撞部位所受合力较小

课后有学生追问我: (1) 老师, 当真会是B被撞破吗? (2) 老师, 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 经受同样的撞击, 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结局咋差别这么大?

学生的追问使我猛然意识到, 我在课堂上有两个地方的处理有遗憾: (1) 原来我可以在与学生一起探究跟踪训练2时, 用两个鸡蛋在课堂上亲自演示, 以使学生真正信服, 但我没有动手做实验。 (2) 结局咋差别这么大, 原因是主动与被动 (惯性) , 我可以把这个结论顺势提升到哲理高度进行思想教育:同样一个人, 对事情 (学习) 的处理态度不一样, 结果相去甚远——使学生明白培养积极主动心态的重要性!

5. 课后反思

(1)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2) 课标三个维度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地位怎么样?评价一个人的标准首先是看其“德”, 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应该是首要培养目标, 新课程下的课堂探究, 应该以人为本, 德育优先。

(3) 亲历探究实验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生成有多大影响?“探究”即探索追究, 多方寻求答案, 解决疑问。只有亲身经历探究实验过程, 才会对知识结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才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重新设计 (部分)

(1) 导入:简介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物理学史,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约4分钟。

(2) 自主梳理再现:牛顿第一、三定律内容及重点提示, 约6分钟。

(3) 典例探究应用:两大定律的规律方法应用探究例1、例2、例3, 反思讨论, 约13分钟。

(4) 变式学案跟踪:跟踪训练1、2, 约15分钟。对跟踪训练2拓展: (1) 课堂实验探究:用两个鸡蛋做碰撞实验, 以验证跟踪训练2的选项结果。 (2)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 一个运动, 一个静止, 结果运动的完好无损, 静止的被撞破了,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主动与被动关系) (3) 把这个结论引申到哲理人生, 有何启发? (积极进取)

(5) 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约2分钟。

我们对课堂的处理, 哪怕是一个细节, 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就如本次课一样, 多安排一个探究实验, 多拓展一点以达成情感价值目标, 课堂探究就有了“质”的提升。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探究教学要从三维目标去进行反思, 本文拟以一堂真实的高三复习教学反思案例, 分析说明探究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重要性。

篇9:德育课堂反思

关键词:追问;反思;效度;提升

一、一个概念界定

《中国教育报》记者2001年对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采访时提出一个问题:“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林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实质上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即反思能力。从实用的专业知识的角度理解“反思性教学”,批判的思想依赖于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其本质在于立足变革,不断对自己或社会进行怀疑、审视、解剖或清算,旨在充分发扬自己的天赋,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教学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自我改造”。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評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德育课堂中实施教学反思,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维度不断追问自己、追问学生、追问同伴、追问专业,这是我们德育课教师的一种道德责任,又是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度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两份设计框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中职德育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进行该课例教学之前,我首先从网络上搜集到一则教学设计,通过不断反思追问,我形成了一份自己的教学设计框架,并在公开课上运用此份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获得了成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列举事例,并运用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道理,说明坚持集体主义应做到的三种要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提高对问题的分析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集体主义觉悟,对“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从内心里有新的体会。

[教法设计]:交互式、讨论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生表演、即兴演讲

[教学过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板书)

举例:多媒体播放《孔繁森》片断。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总要求(板书)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板书)

举例:多媒体投影材料《流星花园》中精选出来的“校园四霸”欺负老师的一个片段。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具体要求

(板书)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板书)

①要尊重人 ②要主动关心人 ③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板书)

举例:播放新闻剪辑图片,2002年5月4日,山西运城富源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板书)

①什么是小团体主义?它有什么危害?

②生活中小团体主义还有哪些表现?

(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板书)

举例:多媒体投影漫画:《其他的一概看不清楚》。

①个人主义的含义。(板书)

②个人主义的危害。(板书)

以“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做时代骄子”为主题,请学生发表即兴演讲。

最后,大家一起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三个时间维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德育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适合他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要切实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度,就必须以自己、学生、同伴、专业为反思对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时间维度的把握,实现德育课堂预设、生成、辐射效度的提升。

1.课前追问——提升德育课堂预设效度

很多教师把反思简单理解成为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认为反思应当就是课后完成的。实际上,课前的教学预设反思是提升德育课堂教学效度的前提。我们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就在于我们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预设

的实践反思,因而也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

预想的作用。因此,要上好一堂德育课,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前追问目标、追问资源、追问学情,积极反思教学预设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认识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实施教学预设的反思。

2.课中追问——提升德育课堂生成效度

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过程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构。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生成度。德育课堂中教学反思是通过对学生感受的追问、学生争议的追问、学生失误的追问,来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度。

3.课后追问——提升德育课堂的辐射效度

德育课堂的辐射效度往往是通过德育课信度达成的。德育课信度的达成很大程度上是靠课后对目标达成度的追问和再度设计的追问实现的。一位德育课教师只有在自我反思基础上,通过听评课活动,广泛征询学生、同事、专家的指导意见,并通过对一堂课多方位的反思追问,有效把握课堂概况,掌握课堂的有效信息,提升德育课堂的辐射效度。

教师是一个要求不断反思的职业,每一个德育课教师只有用

心去学习、用心去关注、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反思、用心去研究,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德育课教师。正如叶澜教授说的那样:“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

可能成为名师。”德育课堂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通过对自我、学生、同伴、专业的追问实现的。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对教育的激情与反思精神。一位德育课教师只有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反思,捕捉追问对象,形成问题意识,才能有力地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效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钟启泉,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初中德育工作反思

初中德育工作反思篇一

德育工作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贯穿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我们年级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在学生工作部领导的大力协助支持下,牢固树立务实创新、全面育人的思想,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广泛开展了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活动。现将本学期初一年级所做的主要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为先导

思想指导行动,行动是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开端和切入点。对于初一新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年级组紧紧抓住广播操训练这一契机,利用训练期间的一切时间,灌输勤奋学习,团结协助、坚持不懈的思想理念,组织开展了“如何巩固训练成果”“学习为谁”的大讨论,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使学生前进有了方向,行动有了准则;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充分利用班会课、心理辅导课和晨会时间,疏导学生心理,培养健康向上,勤奋刻苦的思想情操,为以后的文化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二、持之以恒抓常规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纪律是成功的保证。初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校的不同导致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参差不齐。规范他们的行为,优化他们的思想尤为重要和艰巨。因此,我们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从教室美化到清洁区卫生;从收交作业到课间文明休息;从做两操到升国旗……做到有要求,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学期来,初一年级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做到卫生工作准时有序,晨读晚修自觉到位,自习安静认真,初步形成了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氛围。

三、脚踏实地建班队

学生是班级的细胞。班级的建设是年级形象的外在表现。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抓紧抓好班级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紧紧依靠班主任这一最直接最亲近的管理者。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商量,探讨,针对年级,班级现状,及时召开班主任会议,或传达上级意见,或布置每周工作,或针对现状提出整改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将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此外,各班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根据各班的实情制定《班规》,以制度为保证,培养学生的自觉管理意识,加强班级风气和文化建设;任课老师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一些不良因素和不良现象遏止在萌芽阶段;年级组和学生会定期定点进行巡查,避免和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生活化德育见成效

本学期各项活动频繁,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学生开拓视眼,陶冶情操,培养能力,锻炼自我的好时机。学校搭建舞台,学生展示自我,这是品质学校办学理念的又一体现。作为初一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奇,年级大力支持,想方设法提供时间和可能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精心准备,为班级年级赢得荣誉。

整体上,我们各方面工作都在逐渐走上正轨,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在班级管理上,还有个别班级暗藏着较多不稳定的因素,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学生经常发生小摩擦、拉帮结派等等。

2、有个别教师的管理不是很到位,方法欠佳,效果不明显;对问题学生的帮教,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指导;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的教育和辅导还做得不是很到位等等。

因此,我们今后还要加强班级的有效管理,更加注重整体风气的培养,牢牢把握德育关;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创新性、积极性和灵活性,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年级组群体中培养争先赶优的良好氛围,并扎实地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活动,树立一种人人奋发向上、不进则退的竟争意识。我们坚持“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调整,在调整中进步”的原则,将继续发扬优势,克服不足,努力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初一德育品牌。

初中德育工作反思篇二

初一年级在级部三位主任带头示范、扎实工作作风的带动下,所有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勤恳,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行为规范教育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效显著。初一级部的卫生保洁工作走在了全校的前列,所有班级做到窗明几净,清洁区保洁力度大,效果优;学生文明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年级学习气氛浓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自开学以来,各个班级狠抓学风建设,半学期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乐学奋进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早晨,所有班级6:50学生已基本到齐且书声琅琅;更让我们难忘的是:6班班主任在刚开学的军训期间,就开始培养早晨到校读书的习惯,到今天,这个习惯已经成为6班学生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你走近6班,你听到的总是书声琅琅,不管老师在不在班。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其他各班的学生也纷纷加入到校就读书的队伍中来,最令人感动的是:8班、6班、10班、14班、3班、4班、2等班早来的学生能够在班级大门未开之前,就能够掏出课本大声读书,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午2:00,所有学生已基本坐定并埋头苦读;课堂上活而不乱;课外自学蔚然成风;其中初一(1)(4)(5)(6)(8)(10)(14)(15)八个班在强化团队建设方面,推进良好班风形成等方面肯动脑筋,学生学习意识强,学风浓厚,成绩在全年级领先,被评为“学风优秀班集体”。

郭敏、伍树凤、严方芹、李叶红等班主任老师重视学生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学生每天到校后即使门没开都能认真读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史忠耀老师,是初一年级年龄最长的班主任,工作勤恳,踏实认真,每天总是早早到校,组织好学生早读,检查好教室、清洁区卫生,班级工作井井有条,学生充满活力,班级管理渐入正轨。

朱磊、朱玉姣、胡迎迎、陈薇老师第一次做班主任,他们虚心好学,经常向身边的老班主任请教,注意处理好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关系,所带班级渐入佳境,自身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孙婧老师在身体不舒服,医生要求休息两周的情况下,因不放心班级,只休息了一周,就拖着病弱的身体到校上班,一上班就全身心扎在班级,及时处理班级事务,获得了周围人的好评。

汪韦老师在中途接手班主任后,坚持早来迟走,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迅速进入状态,班级工作大有起色,学生精神面貌日益好转,为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初一(2)学生良好班风、学风正在形成,班级工作渐入佳境。

初中德育工作反思篇三

学生大量的时间在学校,因此加强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主要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本学期以庆“六.一”活动为契机,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凝聚力,通过部分学生的文艺训练,提倡全班学生帮扶训练为完成本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并取得预期的成绩。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万般素质,以德为首”,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利用各种时机,不时对学生进行了基本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利用第二课堂观看了《大决战》等一系列爱国主义影片;利用班会召开了学习“八荣八耻”主题班会,并写出心得让学生知荣明辱;第四周组织召开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针对其它班级内不时出现的安全问题,本班加强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召开了预防疾病宣传会和主题为“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教育,使每一个学生树立起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自身的保护能力。通过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受到了人格的熏陶。

上好周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用爱国将领、爱国人士的事迹来鼓舞大家,用观看爱国影片的途径来进行历史教育,回顾历史,把握今天,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利用新中国的成就展望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让学生以我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为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人而努力。

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体会自己是公民的责任,丰富课余生活,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进行了两次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户外清理垃圾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干得热火朝天。我及时进行了表扬教育,使他们明白劳动光荣。

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及社会不可替代的,正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正确的教育学生不能太粗暴,也不能溺爱,同时与老师多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上一篇:适合做班歌的歌曲下一篇:申请农业银行贷款的一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