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2024-04-26

税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精选6篇)

篇1:税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99金融 992262余和成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已成为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产生于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已成为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之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途径

据调查,2000年底,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总量占信贷资金总量的4.6%。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以直接的、合规的渠道为主,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是以间接的、不合规的方式为主。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来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流人股市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银行资金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调查分析,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对证券公司贷款、股票质押贷款、债券抵押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自2000年2月13日《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以来,银行与券商合作较顺利。此项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二是银行资金流入股市最直接的途径是证券公司从银行拆借资金。相对于贷款而言,这种资金来得便当,关键时能应急,是比较理想的品种。三是三类企业(国有、国有控股和上市公司)按规定投资股市,授信额度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开绿灯,其方式是通过银证转账和提现直接进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经调查分析并综合有关指标推算,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占流入股市资金总额的40%左右,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是以非三类企业为主。

1.信贷资金转移给“关联企业”,隐蔽地进入股市。企业A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或有贷款企业的自有资金,划转到大股东、母公司或与其有业务往来关系的企业B,由企业B将资金划入投资代理人或证券公司进入股市。

2.信贷资金以“委托代理”形式流入股市。委托理财是很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企业的首选方式。受托代理人或券商会把资金用于新股申购或二级市场投资,其收益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就是“委托收益”。

3.以“过桥贷款”的形式进入股市。由企业在证券公司存放一定的保证金,证券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向银行申请取得贷款,企业再将贷款划入证券公司进行股票投资。

4.通过购买上市交易的债券、参股证券公司等方式,部分资金转入股市运作。但这类企业对进入二级市场大多持谨慎态度。

5.用承兑汇票等方式轮回套取银行资金后进入股市。企业与子公司、大股东等“关联企业”协定,开具无实物交易的承兑汇票,然后到商业银行贴现,用背书的方式或票据再回购,取得银行资金。将取得的资金部分留作下一次的保证金,每次贴现又派生资金,创造出虚假贷款,以代理等方式进入股市,银行资金成本远低于在股市的盈利率,因此企业可以坐收渔利。

6.非三类企业常用自有资金投资股市,而生产资金缺口留给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贷款由于监管和信贷管理制度的缺陷,贷款被变相挪用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7.少数企业通过虚增盈利、货款不入账等方式,逃避信贷监督,以个人名义开户进行股票投资。这部分资金流入股市通常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少数企业采取虚增盈利金额,提取所谓的经营利润作为长期投资而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票;另一种是违反财务制度,利用收贷款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截留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投资股票,带有相当的隐蔽性。

8.对自然人贷款的部分资金变相流入股市。对自然人而言,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个人综合消费信贷、个体私营经济贷款以及通过证券公司担保将股票质押或存单质押等途径获得的贷款投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台规地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积极影响

信贷资金合规地流入股市将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新渠道。信贷资金通过正规的途径流入股票市场将吸纳一定的货币,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到股票市场。由于证券公司可用自营股票作质押向商业银行融资,在规定的范围内,质押率越高,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就越多,贷款成为股票后可再质押再贷款,如此循环往复,可通过乘数效应使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成倍增加。不仅如此,由于股票质押贷款的施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分割状态被打破,股票质押贷款将通过乘数效应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商业银行将重新具有再贷款的积极性。《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股票质押贷款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贷款对象,拓展了新的放款渠道。以2000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16087.5亿元为基数,平均股票质押率达20%左右计算,此项业务的全面开展将为股市带来3200多亿元资金,至少推动股指上扬15%以上。这对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活跃股市,推动国企改革和支持经济持续发展将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

适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积极影响,这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促使货币和银行的流动性提高。随着2000年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量的快速增加,货币流动性(M1/M2)自2000年初以来呈现出逐月增强的趋势,12月末,货币流动性为39.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此外,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还会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并通过信用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第二,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会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同时进行,这样会影响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与投资,从购买证券和增加投资两个方面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贷款结构调整也改变其资金融通条件,引致金融证券资产和实物资本价格上升,导致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产量提高,直到价格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第三,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利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供求平衡。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影响人们持有的资产结构,也影响人们拥有财富价值,并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必将影响该市场股票的供求状况,使股票价格上升,股指被推升。从而在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在财富效应作用下,居民以股票形式拥有的财富增长,必然促进其消费的增加和投资的扩大;二是有利于上市公司在一个较高的价位配售股票,增加其募集资金的数量,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合理的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从货币理论上看,诸如允许开办个人消费信贷、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融资以及股票质押贷款等业务,皆属于金融制度创新措施,这些措施使证券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为积极,也将推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逐步改变为利率。二是在信贷供给过程中,企业大规模从股市直接融资,银行信贷供应资金的机制趋弱,中介机构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因而会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也能有效地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从资金来源看,可以分为居民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与机构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两部分。通过近两年的政策调整,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证券市场准入权。各类市场主体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给货币信贷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顺利传导。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增长过程中,收益率的差异会导致资金流向的变化。据推测,200O年股票一级市场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20%左右,一级市场集聚的资金量随着新股发行的日趋集中,最高时突破了7000亿元。随着股价连创新高,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资金自然会由实际经济领域大量涌向“泡沫”滋生的股票市场,但由于本应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前两年,面对国内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货币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其关键问题是商业银行在扩大货币投放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结果是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从各种途径流入股市,2000年底一级市场上滞留资金7000亿元,二级市场股票流通市值l6087亿元,其中股票市场上新增资金的来源大量是2000年信贷资金增加额,造成银行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和生产的资金供应不足,大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和实施效果。

2.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中央银行对经济发展所需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和调控更加困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的货币需求发生混乱,这一方面表现为银行业资金平衡难度增加,资金供求矛盾愈益突出,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依赖于同业存放来寻求资金平衡,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使银行信贷需求管理难度增加,企业信贷需求由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从实物资产转向虚拟资产,影响了中央银行从实体经济部门获得的货币政策参考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了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难度。

3.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信贷政策最大的影响将是误导资金流向,削弱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从银行本身经营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而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反而使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无法进行跟踪监督,必将影响银行对整个资金投向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信贷资金形成新的风险。由于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占用了银行的资金规模,银行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必定减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将影响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国家宏观的货币信贷政策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载体,其实体经济贷款不畅将严重阻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金没有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大量流入股市,会形成股市投资一片繁荣和活跃、实际投资却增长乏力的局面,进而形成整个社会资金供给充裕、但实业领域资金供应相对不足的局面。这会削弱银行进一步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的能力,削弱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势必造成银行货币供应的放空和资金需求的大起大落,对尚待完善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会构成较大的冲击,也使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政策效果削弱。

5.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庄家操纵股市,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坐庄属违法行为。如果券商直接或变相地进行循环质押,则证券市场上的信用总量会大幅度扩张(质押率为l/3,入市资金总量将达到最初抵押股票价值的l/2,超出计划资金流入量的50%)。目前在股市上坐庄实际上是在操纵市场,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

者之一,常常被庄家绑进了利益团伙,从而间接成为股市的操纵者——通过各方的违规和钻空子操作,沆瀣一气地做局和投机,很容易造成整个证券市场的股价体系严重紊乱,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阻碍,最终给证券市场及银行自身埋下重大隐患,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负面影响。

四、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监管的措施

为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我们必须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措施。“疏”就是要开辟和疏通投资渠道,依法让合规的银行资金顺畅地进入资本市场;“堵”就是要堵住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中央银行与证监会、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协调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监管。

1.对贷款投向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质量。一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其他信息工具,建立统一的银行信息系统,监控借款人的所有借贷行为,防止出现借款人利用银行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缺陷,通过多方借款实现循环质押和循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进行有目的的跟踪,发现有转移资金用途投入股市的企业,就立即进行通报并采取必要的收贷措施,由央行牵头,以同业协会的名义,对其执行停止一年或几年贷款、授信、贴现权利的处罚。二是利用高科技实现交易账户的实名系统,容纳不同的交易机制,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风险的实时控制,以及对交易记录的实时控制,并做到信息共享、监管一体,共同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现象进行查处。

2.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进行监管的合力。(1)对流向证券公司的大笔资金实行申报制度,从而减少违规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在当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证券部门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和协调配合,实行联合监管,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消除监管“盲区”,减少监管“误区”,防止在结合部位银行信贷资金的违规流入。(2)建立健全监管当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度。就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而言,一是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高层定期沟通制度,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域性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制度。二是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实施联合监管,充分共享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的职能作用,从整体上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3.依法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尽快制定加强对企业单位买卖股票的监管控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哪些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属违规行为及如何处置,如企业用信贷资金进行生产销售之后的资金来买卖股票是否违规,对已经发放的被确认为违规的信贷资金是否收回。二是依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的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4.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逐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一是完善市场运作规则,改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监管制度。二是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和运行的不同阶段来制定市场运行规则。三是不断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篇2:税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摘 要: 两年多的中国股市,就如像坐过山车,上海综合指数先是从2005年6月998点,到2007年10月6124点,然后2008年4月23日回到2990多点。先是上涨飚升6倍,后是下跌50%以上。这种现象说明自身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股市在早两年的时间内快速上涨,其上涨幅度早就超过一些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了。既然股票的价格背离了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其价格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也就是自然。特别是在国内股市向下调整时,正好面对着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震荡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中国股市来。二是最近国内股市这样快速的下跌,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权重股、蓝筹股全面下跌。

关键词: 权重股,蓝筹股,中国股市,股票指数,投资者利益,投资者信心

权重股:就是总股本巨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它的股票总数占股票市场股票总数的比重很大,其涨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很大。比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等股票。

蓝筹股:多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此类上市公司的特点是有着优良的业绩、收益稳定、股本规模大、红利优厚、股价走势稳健。

两年多的中国股市,就如像坐过山车,上海综合指数先是从2005年6月998点,到2007年10月6124点,然后2008年4月23日回到2990多点。先是上涨飚升6倍,后是下跌50%以上。4月24日,股市交易印花税一下调,整个市场立即沸腾,当天几千只股票都封在涨停板,当天两市指数上涨9%以上。但是,股市的上涨仅是一天,后两日,市场并没有继续24日股市快速飙升的态势而又开始下跌。但是,4月30日上海综合指数又上升到3700点上。

一、哪些因素在影响当前的股市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自身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股市在早两年的时间内快速上涨,其上涨幅度早就超过一些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了。既然股票的价格背离了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其价格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也就是自然。特别是在国内股市向下调整时,正好面对着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如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震荡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中国股市来。特别是在国内股市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只要国际金融市场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掀起股市下跌的波澜,投资者一定要小心为上。这就是股市的恐惧心理。

二是最近国内股市这样快速的下跌,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权重股、蓝筹股全面下跌。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投资者失去了市场信心。股市权重股代表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在国家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经济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权重股不仅不会下跌,反之应该其价格是向上的。但实际上国内权重股不仅没有向好,反之成了下跌最为严重的重灾区。那么国内股市的权重股为什么会持续下跌?问题就在于政府对这些上市公司干扰太多,从而导致了投资者对这些权重股失去了信心,导致了投资者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可以说,无论是早两年股市的`快速飚升,还是近几个月来国内股市的跌跌不休,并非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发生了变化,也不是国内经济实体有多大的变动,而是股市制度规则的缺陷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不足,是投资者看不到政府对股市干预政策什么时候会出台、什么时候会停止,因此,股市的制度缺陷及股市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了当前国内股市最大的风险。

二、如何看待当前政府对股市的政策

有人把最近管理层密集地发布一系列促进国内股市发展的政策说是政府救市,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我的理解是这是政府重新整顿股市的制度规则及股市的秩序,重振股市投资者信心。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界定产权制度、保证市场合约的有效履行、保证个人财产不受到他人侵害等。而这些基本职责履行就是通过政府的制度规则制定、创立、修改与完善等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政府对股市的职责并非是关注股市指数高低,而是要保证市场的游戏规则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市场投资者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进行交易。而政策是制度规则确立的一种方式。管理层密集出台旨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三、把现在的基础制度完善好,让投资者利益得到真正保护,让投资者信心确立起来,这就是中国股市发展的根本所在

总之 ,目前中国股市的问题,就在于其基础性制度不足,这不仅表现为股市制度本身缺陷与不完全,也表现为股市制度确立、确立程序不公开、不透明、甚至于没有合法性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无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容易让市场成为少数人掠夺他人财富的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投资者信心是不可能确立的。因此,中国股市要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宗旨上来全面检讨现行的制度规则,来确立这些制度规则确立的程序,而不是仅是关注股市指数高低。否则,中国股市永远走不出这种巨大震荡的轮回。

篇3: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研究综述

货币政策在影响股票价格的所有因素之中无疑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受关注的因素之一。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工具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而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盈利能力和投资者预期产生影响, 从而使股票价格随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

实践表明,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上涨, 居民会不断将其银行储蓄转化为股票等金融资产, 各类机构投资者也不断发展壮大。因此, 就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无论对于个人投资者还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都十分重要, 因为需要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来优化其金融资产结构;对中央银行同样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重要渠道, 如果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影响, 那么这就证明货币政策会经由股票市场传导, 反之则相反。本文的目的在于就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方面的经验研究进行全面综述, 并指出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货币供应量变动与股票价格走势

中央银行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从而影响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 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相当于冻结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着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 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 证券市场价格便趋于下跌。同样,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 对再贴现率资格加以严格审查, 那么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就会增加, 市场贴现率上升, 社会信用收缩, 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减少, 使证券市场行情走势趋软。相反, 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降低再贴现率, 通常都会导致证券市场行情上扬。

就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Sprinkel (1964) , 他运用1918-1963年期间的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数据, 通过作图的方法研究了货币供应量变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峰值领先股票价格峰值约15个月, 货币供应量谷底值领先股票价格谷底值约2个月, 由此得出运用先行货币供应量数据可以预测未来股票价格的结论。Keran (1971) 采用回归方法考察了1956年第一季度到1970年第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和标准普尔500指数, 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领先标准普尔500指数两个季度, 即先行货币供应量数据可以预测股票价格。Homa和Jaffee (1971) 运用1954-1969年的季度数据, 采用与Keran (1971) 相同的回归方法, 得出了与Keran (1971) 相似的结论。Hamburger和Kochin (1972) 也使用回归方法, 运用1950年第一季度到1970年第二季度的数据, 就美国货币供应量对准普尔500指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不仅会间接影响股票价格 (即货币供应量变动会影响利率与企业预期收益, 而利率与企业预期收益的变动又会影响股票价格) , 还会直接影响股票价格 (即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增加, 从而使股票价格上升;货币供应量下降会使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减少, 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 。此外, 如果货币供给的波动性较高, 股票价格就会比较低;如果货币供给的波动性较小, 股票价格就会比较高。

与先行货币供应量数据可以用来预测未来股票收益这一结论相反, Cooper (1974) , Pesando (1974) , Rozeff (1974) , Rogalski and Vinso (1977) 的研究结果表明先行货币供应量并不能预测股票价格, 相反股票价格可以预测货币供应量。Rozeff (1974) 对Beryl Sprinkel的结论进行了重新检验, 结果表明当前的股票价格变动实际上与先行货币供应量变动无关, 先行的货币供应量变动不能用来预测当前的股票价格。相反, 股票价格的变动与当前和未来的货币供应量变动有关。因此, 货币供给增长率不能用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动, 股票价格倾向于与货币供给变动相一致。Rogalski and Vinso (1977) 进一步改进了Rozeff (1974) 的分析, 并且断定:“因果关系并不是从货币供给到股票价格, 而是从股票价格到货币供给”Thorbecke (1997) 检验了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 他运用Lastrape (1996) 的VAR方法, 发现货币供应量紧缩对于小公司的股价有很大的负影响, 该结论证明了货币政策会影响小公司的借贷能力。Patelis (1997) 检验了货币政策可以用于股票收益预测性的作用, 他运用了Fama and French (1989) 的长期回归方法, 使用两组解释变量:货币政策指标和“金融变量”;货币政策变量是: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与十年期的国债利差、6个月期的商业票据与6个月期的国库券违约之差, 非借入准备金的数量、与总准备金增长正交的非借入准备金增长比率;金融变量包括:红利收益、十年期国债与一月期国库券收益之差, 一月期的实际利率。被解释的超额股票收益的变动, 从一月期的10%上升到两年期的45%, 在更长的时间, 这种更高的预测性与Fama 和 French (1989) 的结果是相一致的。Patelis (1997) 发现, “与货币政策变量相独立的金融变量也有预测能力, 反之则相反”钱小安 (1998) 采用静态回归的方法, 以1994年3月至1997年6月沪指和深指的同比增长率作为股票价格指标, 对货币供给量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沪指、深指与中国M0同向变化、与Ml无关、与M2反向变化, 相关性较弱且不稳定。因此, 他认为预期因素在股价形成中更重要, 故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大。唐齐鸣 (2000) 实证研究了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中国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发现股票收益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具有正的相关关系, 他认为中央银行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货币供给量以影响股市。李红艳、汪涛 (2000) 采用1993年1月至1999年8月的数据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价格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货币供给量不是引起股票市场变动的因素。

孙华妤、马跃 (2003) 采用滚动式向量自回归与增加时滞的自回归系统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相结合的计量估计方法, 运用1993年10月至2002年6月的月度数据, 结果发现货币供给量M0、M1、M2对股票市场都没有影响, 但央行的利率变量在15个子样本中对股票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胡援成、程建伟 (2003) 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 以货币供给量M0、M1, 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作为解释变量, 以沪深两市股票流通总市值为被解释变量, 研究了1993-2001年的季度数据, 对中国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 而利率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小。

刘熀松 (2004) 使用年度与月度数据, 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价格进行了研究。运用1991-2003年之间的年度数据, 刘熀松发现新增M0的增减方向与股市涨跌方向基本同步, 新增M1的增减方向与股市涨跌方向也基本同步;运用1995年1月至2003年8月之间的月度数据, 刘熀松发现M1对上海股市价格的变化有影响, 但M1与上证指数月收盘指数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 我国股市价格的变化会引起M0的变化。薛永刚、曹艳铭 (2008) 利用1998年1月到2007年2月的月度数据, 通过HP滤波、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方差分解以及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 对我国M1、M2商业贷款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性进行研究, 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变量与股票价格存在不完全双向因果关系。李星、陈乐一 (2009) 运用1999年1月至2008年4月之间的数据, 对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认为货币供应量对股票指数产生正向的影响, 而且也会对股市成交量产生正的影响。

综上所述,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较晚, 国内学术界就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晚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而且现有的研究大多也是模仿国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无论是采用回归方法还是VAR (向量自回归) 方法, 虽然有少量的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不能用来预测股票价格, 但是绝大多数文章都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动会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宣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长期以来, 学术界关于货币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Thorbecke 和 Alami (1994) , Thorbecke (1997) 用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变动宣告来度量货币政策, Tarhan (1995) 则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来度量货币政策。

1.货币供给宣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Berkman (1978) 和Lynge (1981) 发现, 货币供应量宣告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反向的影响。Berkman区分了预期与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变动, 而Lynge并没有区分预期与非预期货币供给变动。Berkman研究表明, 只有非预期货币供应量宣告才会影响股票价格, 而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宣告对股票价格没有影响。Pearce 和 Roley (1983) 也检验了非预期货币供给宣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他们采用1977-1982年的周数据, 估计了下列模型:

ΔPt=a+b (ΔMta-ΔMte) +εt

其中ΔPt代表股票价格的百分比变动, ΔMta代表货币存量的宣告变动, ΔMte代表预期货币存量的变动, 他们将该样本区间分为三个子区间, 分别估计上述模型, 每个子区间参数b的估计值都为负 (其中两个子区间b是显著地) 。

2.贴现率变动宣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Waud (1970) 的研究认为贴现率变动宣告会对利率和股票价格产生影响。Smirlock 和 Yawitz (1985) 通过区分“技术性”贴现率和“非技术性”贴现率后发现, 无论贴现率变动是技术性的还是非技术性的, 1979年之前不存在宣告效应。另外, 1979年之后, 技术性贴现率变动不存在宣告效应, 而非技术性贴现率变动则存在显著的负宣告效应。与Smirlock和 Yawitz (1985) 相反, Jensen和 Johnson (1993) 发现技术性和非技术性贴现率变动都存在显著的宣告效应, 虽然非技术性变动的效应更强。与以前的研究不同, Jensen 和 Johnson (1995) 研究了贴现率变动前后股票的长期收益。通过对贴现率变动对宣告前 (前15日-前1日) 收益, 宣告时 (0-1日) 收益和宣告后 (2-16日) 收益的研究, 他们发现贴现率变动宣告对宣告前后以及宣告时的股票收益都有负的影响。宣告前收益表明, 股票市场可以预测贴现率变动。

3.货币供给宣告和贴现率变动宣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Pearce 和 Roley (1985) 将1977-1982年的样本区间分为1977-1979年10月和1979年10月至1982年10月两个子区间。在1979年10月之前, 美联储采用利率目标制, 而1982年10月后又重新强调利率目标制。他们研究了货币的非预期货币供应量变动、通货膨胀、产出和贴现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 货币供应量的突然变化对1979年10月之前和之后的股票价格都有统计上显著的逆向影响, 而通货膨胀与产出冲击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则是有限的。Hafer (1986) 的研究区间为1977-1984年。他将这个区间又分为1977-1979年, 1979-1982年, 1982-1984年三个子区间。结果发现只是在1979年后, 即在后两个子区间货币政策宣告才会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的逆向影响。Hardouvelis (1987) 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79-1984年, 结果发现1979-1982年和1982-1984年间货币政策变量会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同时, 他们还发现货币政策变量 (如货币供给) 会影响股票价格, 而非货币变量 (如产出) 则对股票价格没有影响。

4.联邦基金利率宣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 美联储的任何政策变动都会影响到该利率。Thorbecke 和 Alami (1994) 采用事件研究法, 使用Cook and Hahn (1989) 的1974-1979年联邦基金数据, 结果发现股票收益和联邦基金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逆向联系。Thorbecke (1997) 发现联邦基金利率的政策性变动会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变动有显著的负影响。1974-1979年的数据, 他采用Cook 和 Hahn (1979) 的数据, 自己构造了1987年8月11日至1994年12月31日这个区间。

Michael和Marcel (2004) 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过观察美联储货币政策宣告当天,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变动, 发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在货币政策公布的当天, 平均而言, 货币政策紧缩50个基点, 股票价格收益下降大约3%。此外, 当货币政策变动未被预期到时, 货币政策态势存在定向变动和市场高度不确定时, 股票收益波动会更强, 并且发现这些影响存在很大的不对称, 即美国个股对货币政策冲击具有高度的不一致性, 作者认为这种不一致性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托宾q有关。首先, 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美国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行业效应, 周期性行业如技术, 通信和周期性消费品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是非周期性行业的2-3倍;其次, 构成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股票中, 现金流量低、规模小、信用评级低、资产负债率低、PE值高以及托宾q高的股票收到的影响更大, 货币政策对低现金流企业的影响是高现金流企业的2倍;最后作者运用生物学中的倾向分数匹配法, 将货币政策对个股与行业股的影响分解, 结果表明, 行业影响解释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影响的大部分。

5.公开市场操作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Tarhan (1995) 检验了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 他发现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对股票价格没有影响。

国内方面, 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货币政策还很不完善, 运用时间研究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

综上所述, 运用事件研究法, 学者们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有的认为货币政策宣告会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影响, 有的认为会货币政策宣告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逆向影响, 有的则认为货币政策宣告对股票价格没有影响。这不仅与其采用不同的方法度量货币政策有关, 也与其不同的研究区间有关。

三、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Christos和Alexandros (2006) 以利率度量货币政策, 检验了13个OECD国家的货币政策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变动不仅对股票收益有影响, 而且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当前股票收益和未来股票收益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Ling (2006) 研究了1962年1月至2002年12月之间, 美国货币政策对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这40年中, 货币政策在解释股票价格变动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这篇文章的证据清楚地表明, 过去40年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变动, 在不同的时期, 货币政策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股票收益。例如, 在沃尔克任美联储主席期间, 现在的和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都对股票收益有很大的影响, 而在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期间, 只有先行货币政策变动才会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

Arabinda和Alexander (2008) 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经济萧条和紧缩的信用市场时期, 未预期的联邦基金利率变动对股票收益会产生更强的影响。使用公司数据, 他们还发现在紧缩的信用市场环境下, 有融资约束的公司比相对没有融资约束的公司更容易受到货币政策意外的影响, 该结果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是相一致的。

Jon Wongswan (2009) 采用高频数据, 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意外对15个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股票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 美国货币政策意外在短期内对这些国家的股票指数有很大的显著的影响。平均而言, 未预期的联邦基金利率每下降25个基点, 这些国家的股票指数会下降0.5%-2.5%。这表明,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股票市场的一个风险因素。

四、结语

本文就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方面的实证学术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方法:回归法、事件研究法以及VAR (向量自回归) 方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度量则以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贴现率为主。虽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预测股票价格。

通过综述可以看出这一研究领域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 (1) 既然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那么货币政策不仅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也一定会对股票交易量等产生影响, 尽管一般而言, 量与价是正相关, 量是价的基础, 但二者经常会非技术性的互相背景, 而这一点,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人研究。 (2) 目前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主, 而对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因此加强对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研究, 会使这一问题得到更加广泛的验证。 (3) 现存的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只关注货币政策对总体股票市场的研究, 而对各行业股票和个股的影响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摘要:货币政策在影响股票价格的所有因素之中无疑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受关注的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货币政策宣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并对这些研究领域存在的缺少对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研究, 以及对行业股票和个股影响的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篇4:关注财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5·30”凌晨调高印花税,是财税部门出的第一狠招;接着便有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于6月18日联合发布调整2831种商品的出口退税新规;再接着,6月29日闭幕的十届人大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两项决议,一是授权国务院可减征或停征利息税,二是批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

这还没完,7月5日,报上又有两条消息:一是国税总局在最新的通知中要求地方税务机关,对已到期税收优惠政策仍在执行的,必须立即予以纠正。通知点了9家上市公司的名,它们是上海石化、青岛啤酒、昆明机床、马钢股份、广船国际、仪征化纤、东方电机和渤海化工(即现在的创业环保),清一色H股,且大部分系绩优蓝筹。笔者随机抽查了几家公司的所得税率:上海石化,2006年(下同)税前利润84367万元,所得税4026万元,税率4.77%;马钢股份,税前利润275672万元,所得税42224万元,税率15.32%;东方电机,税前利润92479万元,所得税9424万元,税率101.9%;广船国际,税前利润50980万元,所得税584万元,税率1.88%。显然,都低于H股公司所能享受的合资企业25%的所得税率。若严格按照税率执行,今年这几家企业的净利润都将大受影响。

二是7月4日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作关于节能减排问题的报告时说,经济增长向过热发展的趋势并未得到抑制,为此,国家将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以及调高资源税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而就在马凯作节能减排报告前数日,温家宝总理视察太湖,并在无锡主持召开了太湖、巢湖、滇池“三湖”治理座谈会,听取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云南5省市关于“三湖”治理的情况汇报。紧接着,环保总局决定从7月3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严重的6市2县5个工业区实行“流域限批”,并公开点了38家重污染企业的名,其中就有两家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和中国石化。很遗憾,又是两家响当当的绩优大蓝筹。

央行和财税被认为是宏观调控两个最重要的部门,央行调控的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即所谓收紧或放宽银根(目前又叫流动性),而财税则是直接调控企业的经营和利润。笔者始终认为,对股市起长期作用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资金和筹码的供求关系只能在中短期产生影响(当然影响也不小)。如今,财税政策直接走向前台,若调控不当(过度),甚至会动摇股市的基石。如果说从“5·30”以来的下跌,受创伤最深的还是那些绩差股、题材股。若是挤泡沫的话,上文提到的包括节能减排、铁腕治污、开征环境税、调高资源税等措施,其所涉及的行业和地区,则多为重化工行业和经济发达地区。统计显示,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约占7成,包括钢铁、石油、石化、建材等在内的高能耗行业,通常又是业绩最好、成长性最佳的群体。而如果调高资源税,采掘、有色金属等蓝筹集中的板块又将大受影响。

篇5: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关键词]平抑股价 套期保值 卖空机制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的一种金融期货,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股指期货交易不同于以往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期货交易,具有自身的特点:

1.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指数。

2. 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

3.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进行现金交割,即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意义

纵观金融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增加了套利交易,从而缩小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二是期货的高杠杆率会提升资金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三是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的避险的工具提高了参与者的投资意愿,从而会增加市场的成交量。

1.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做多市场,投资者只有通过先行买入股票,然后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才能够获取收益,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而股指期货引进了做空机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便易的投资与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股票市场上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股指期货市场的诞生将使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更趋完善; 并极大地丰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将运用期货交易作为投资、避险与资产管理的工具。股指期货使人们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成为可能,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吸引投资者和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的灵活机制进行操作, 使股市不会因为熊市而长期沉寂。同时,股指期货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可以像传统商品期货那样,通过同一标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或者是通过期货特有的杠杆效应进行投机交易,赚取投机收益。因此,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种,又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满足了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2.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渠道

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构建完美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在股市整体下跌即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却无法发挥作用。而股指期货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基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剥离出来,变成可交易的产品,使得风险可以有效转移。所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原理,根据股票指数和股票价格变动的同方向趋势,在股票的现货市场和股票指数的。期货市场上作相反的操作来积极应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3.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强烈,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缺乏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市场, 故我国的金融体系算不上是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建立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也需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必须具备足够多的强有力的市场调控手段和工具,实践证明,股指期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在 年的东南亚金融**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指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香港政府动用巨资干预金融市场, 其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的联动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这是香港政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市场可利用,香港政府的市场干预成本将大大提高,效率会相应降低。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股票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及我国整个宏观金融市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股市正处于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的正是借危机兴改革,在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创建的同时,兼顾创业板、融资融券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弥补市场结构缺陷,打牢市场稳定发展基础。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迟铁 黄一康:浅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意义与风险.长春市委党校学报,(06)

篇6: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股市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改革和政策,投资者应该如何制定战略,又有哪些板块会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受益者呢?本文主要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可能对股票的影响和股票投资建议。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股市 投资 投资建议

前言

过去20年的历史表明,三中全会往往是启动重要经济体制改革的踏板,十二届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体制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建设新农村;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议程则涉及到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新战略的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召开,公布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决定资本市场命运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亦有望引领中国股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无疑将提振市场人气,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及后续政策对股市的深远影响。

一、历年三中全会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到14日,会议前大盘上涨半个月,会议结束以后上涨保持了一个月,然后下跌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到14日,会议前大盘上涨2个月,会议结束以后上涨一个月,然后下跌。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到14日,会前大盘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一个月,然后上涨。长期来看,在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色煤炭、钢铁、金融和地产等行业上涨幅度最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投资成为当时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到12日,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会议前大盘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一个月,然后上涨。对比此前历届三中全会后的股市表现,可以看到,A股市场的表现在历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往往是会前下跌的会后涨,会前涨的会后跌的规律。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A股市场一改近一个月的持续阴跌走势,走出了探底回升的两连阳,市场初露走稳意味。那是哪些改革和政策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如此的影响?

(一)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公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作用”,暗示政府未来将对大宗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上进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公报中还提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预计将打破国企在多个行业的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开放竞争性环节价格。以石油为例,开放竞争性环节价格意味着石油进口、销售环节全面市场化,中石化就没有必要对终端(石油零售商)进行管制,这样石油零售商的进价将是完全市场化的价格,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从而给其带来丰厚收益。因此石油行业板块股票预计会上涨。

(二)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公报中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专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从短期来看,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出现繁荣的局面;从长远来看,将使我国传媒文化事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和运行空间。

文化产业的股票呈现上涨趋势。例如,皖新传媒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个月中股票上涨了11.52%,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大的受益者。改革和政策的推出使更多投资者把眼光投向了文化板块,有了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三)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决定》中提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在未来股市中,像国际实业、新疆城建和曲江文旅这类股票都将成为新政策的受益股。

(四)全面深化改革定调新土改

《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

在此改革下,像敦煌种业、北大荒一类的土改概念股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以敦煌种业为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走强。

(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国防改革概念应该说是三中全会意料之外的改革领域,之前的土改油改已经被市场蹂躏了多遍,会前已经炒高,上涨空间不大,所以国防改革或者说是国家信息安全概念就成了股市的热点。国防改革涉及到的大部分都是航工军工概念,像航天长峰、航天晨光、蓝盾股份、英飞拓等多支股票。其中航天晨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持续出现涨停,大量资金的疯狂涌入使股价一再上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一个月中股价上涨了近40%。

(六)生态文明建设

公报中还指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由于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在会议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把环保上升到文明的高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可见政府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关注。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环保产业的发展,我国减排压力依然巨大,行业层面订单增加、环保工程在不断推进、环保公司业绩逐渐向好,这些从业绩和政策层面分别支撑了环保行业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环保板块仍将维持较高的估值。像水污染处理方面的碧水源、津膜科技,大气污染治理的龙源技术、龙净环保,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桑德环境、东江环保。

生态文明建设或将推动第四轮工业变迁。四大类行业将面临分化:第一,环保要求提高,污染行业面临挑战。第二,过去出口和内需较好,公用事业及重化工行业产能大幅扩大,如今面临去产能压力。第三,下游消费制造行业,过去10年处于持续去杠杆,产能压力不大,当前需求尚可,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第四,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升级关键,未来发展空间大。

(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

《决定》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此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把服务亿万老年人“夕阳红”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像一些主营老年人用品、保健品的股票可以多加关注。

《决定》中还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渐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的放宽使奶粉、婴儿医疗等概念股将长期受益,值得关注。

三、结论

中国股市一直对政治反应敏感,新出台的改革和政策对中国股市必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新三驾马车拉动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势必为新一轮长牛市夯实基础。而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中国股市在成为“自主创新的发动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的同时,也将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国民财富的聚宝盆”。投资者应当抓住新一轮的投资机会。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实践项目一计算机硬件组装与调试下一篇:龙庆峡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