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改革对矿山企业及税收的影响

2022-09-10

1 资源税改革前对矿山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前大部分矿产品从量计征, 即对附加值高的矿产品多征税对附加值低的矿产品少征税。但矿产品由于其天然的属性, 根据其形成和赋存条件不同, 形成了富矿与贫矿、易开采与难开采等情况。企业对矿产品“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成为降低开采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但是,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采富弃贫”的开采方式是对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同时, 由于相同矿产品品质的不同, 其销售单价相差较大, 也造成企业税负不均。如石英矿中最好品质水晶与普通玻璃用石英其价格相差数百倍, 但执行统一率税3元/吨。

2 资源税改革后的变化

资源税改革成功地引导了企业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税改后, 从价计征, “采富弃贫”, 随着收入的增加, 资源税的纳税额也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很好地体现出资源税的本质, 开采好品质的矿石, 销售收入高, 多交税;销售低品质的矿石, 销售收入低, 少交税。税负更加合理, 有效地引导企业“贫富兼采”, 即可以有效地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 又可以利用税收的杠杆合理增加企业利润。以安徽省石英砂税率为例, 税改后税率由原3元/吨, 变为按销售收入的7%计算。这样计算平均销售单价超过42.86元/吨, 资源税就会较税改前上升。

3 资源税改革后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资源税税改后, 由于计算税收的依据发生的变化, 在税收征管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1) 目前国内非金属矿中大多是中小型企业, 技术力量薄弱, 财务核算不规范, 计量不准确。税改前, 税务部门与国土部门数据共享, 以国土部门监测的年矿石消耗量监管企业的资源税缴纳, 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监管模式。税改后, 个别企业存在利用少报销售收入的办法偷逃税款。

(2) 某些大型集团企业, 利用关联方交易, 将其矿石以低价向其下游关联企业销售, 形成偷逃税款。

4 对资源税征管新问题的思考

4.1 对于少报收入逃避缴税的企业, 常用的方法是:对不需要发票的客户, 通过现金交易, 销售业务不入账

对需要发票的客户, 降低销售单价, 将销售不入账的量反映在需要发票的客户中。由于矿山企业的特殊性, 很难对产成品进行盘点, 也就为企业操作销售收入和利润留下了空间。由此可以看出, 仅从销售单价和账面销售量入手很难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和利润的行为。

4.2 小型露天矿山在开采和销售过程中, 存在将矿石划分为废石销售的现象

这里有因为技术原因不能准确区分矿、废石的客观原因, 也有为了逃避缴纳资源税人为错误划分的原因。

对隐瞒销售收入和通过不正确划分应税产品销售减少收入的和为, 税务机关除了加强征管的常规手段外, 更应当与国土等专业部门合作, 结合矿山企业当年采出矿石的品质和同类矿山同质矿石销售平均单价推算可能的销售金额。国土部门一般每年会对矿山企业矿产品消耗量进行核实, 并出具相关报告。税务机关可根据国土部门的相关报告结合企业申报矿产品销售量进行检查。比如某企业年开采量100万吨矿石, 其申报销售量基本相当, 检查中发现某一客户产成品出库单数量10万吨, 发票注明为20万吨, 说明存在10万吨矿产品没有在申报收入。结合该企业平均销售单价可以推算隐瞒的收入。对不正确划分矿石销售量, 降低应税产品收入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国土部门核实报告与企业申报数量核对的方法, 确认是否存在少报销售收入的行为。

4.3 对通过关联方销售, 偷逃税款的行为, 往往需要从下游企业着手

一般情况下, 下游企业除了从关联方购买原材料外也会从其他企业购买相同的原材料。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相同原材料的购入单价对比判断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当然, 也存在关联方只提供低品质矿石的情况, 可按照销售企业成本加成的办法判断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对于关联方交易只有于自产自用, 除了成本加成的办法外, 可以用下游企业产品与同类相似企业相同产品对比。对比相同产品原材料成本, 判断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比如:非关联方企业产品对外销售单价500元, 原材料单价100元, 而关联方企业产品销售单价相似, 原材料单价只有30元, 很明显关联方的转移价格不公允。

摘要:继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 2016年7月1日起, 资源税改革又在全国全面推行。此次改革将通过实行从价计征, 清理收费基金, 进一步完善绿色税收制度, 理顺资源税费关系, 减轻企业负担。资源税改革一年多来, 给矿山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对税收管理工作有哪些影响,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资源税,税收征管,影响

上一篇:《蘑菇贴》下一篇:肱骨干骨折26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