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技巧五步法

2024-05-07

公文写作技巧五步法(共8篇)

篇1:公文写作技巧五步法

议论文文段写作五步法

议论文文段的写作可采用“五步法”来完成 :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小节的分论点。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节要论证什么问题。(观点句)

(2)第二步:阐释或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论证。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不能起论证作用。(阐释句)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材料句)(4)第四步:分析说理。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设法。(分析句)

(5)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结论句)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一般来说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例文

(观点句)有底线的人生,才不会被污染。

(阐释句)纵使平庸,纵使没有衣冠华服,也不能让自己失去那一颗纯洁的心。(材料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身在浊世而不染一丝污渍,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在污言秽语扑面而来之际,在国君的威逼之下,李太白坚持本心而不动摇,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豪言。(分析句)这都是名流千古的人,他们都有着内心的底线,都有一份坚持。而没有底线的人,不是遗臭万年,就是化为历史的尘埃了。(材料句)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残暴的秦始皇,还有那“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分析句)查查历代各朝的亡国之君,哪一个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例文

(观点句)但人生不能没有底线,那样只会让你随波逐流,拥有底线,才拥有了人生的根基。

(阐释句)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底线,才拥有做人的傲骨。(材料句)拥有底线,是文天祥在押送途中仍长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傲骨;拥有底线,是屈原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的至死不渝;拥有底线,是苏武被困匈奴十余载仍不肯叛国的忠心不二。(阐释句)一个人若连底线都可以逾越,只能说他枉为人。

(材料句)失去底线,是秦桧那等小人的保己卖国;失去底线,是卫律之徒的背家弃国;失去底线,更是清政府那般的欺软怕硬。

(总结句)拥有底线,才拥有屹立不倒的基础,才能建筑你的万丈人生。实际上,议论文的段落最关键的就是分析,可有不少同学不知道怎么分析。我们看到,就是有些高考的高分作文也欠缺有力的分析。那么,到底该怎样分析呢?在此向大家介绍几中常见的分析方法。例文

人生不必有太多防线,那样只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变得孤傲无援。当年楚河汉界,刘项各据一方,占尽优势的项羽却最终兵败乌江,何也?只因项羽心中有着太多的防线,使得他刚愎自用,不信任贤才,最终将江山拱手让人。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例文

心中的杠杆倾向于别人的人总是听从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人也很难在生活之中有所作为。如果总是听从别人的意见,失去了自我,那么这样的生活还是自己的吗?这还是属于自己的人生吗?只有他人的意见,而无自身观点,此谓失其本性,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大道。只有调整自己心中的杠杆,使之平衡,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才会在自己晚年时,毫不犹豫地说出“我不后悔”。

二、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也就是说,如果所叙事例是由A(条件)到B(结果),分析时就假设非A(无A这一条件),必然(或可能)得不到B,再进一步总结说,得到了B,必定有A。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与叙述殊途同归,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再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例文

但人生不能没有底线,那样只会让你随波逐流,拥有底线,才拥有了人生的根基。

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底线,才拥有做人的傲骨。拥有底线,是文天祥在押送途中仍长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傲骨;拥有底线,是屈原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的至死不渝;拥有底线,是苏武被困匈奴十余载仍不肯叛国的忠心不二。一个人若连底线都可以逾越,只能说他枉为人。失去底线,是秦桧那等小人的保己卖国;失去底线,是卫律之徒的背家弃国;失去底线,更是清政府那般的欺软怕硬。拥有底线,才拥有屹立不倒的基础,才能建筑你的万丈人生。

三、正反对比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正反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即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懂得宽容,使你获得更纯净的友谊。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懂得宽容,你便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那自然会“有朋自远方来”,相识满天下。若一个人不懂宽容为何物,常常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讽人之失,讥人之误。这样的人,往往是被人敬而远之,众叛亲离。

四、同类归纳

为了增强说理的气势,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常常用排比的形式列举一组相似的典型论据,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也将这种方法称为“点例论证”。例文

有底线的人生,才不会被污染。纵使平庸,纵使没有衣冠华服,也不能让自己失去那一颗纯洁的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身在浊世而不染一丝污渍,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在污言秽语扑面而来之际,在国君的威逼之下,李太白坚持本心而不动摇,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豪言。这都是名流千古的人,他们都有着内心的底线,都有一份坚持。而没有底线的人,不是遗臭万年,就是化为历史的尘埃了。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残暴的秦始皇,还有那“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查查历代各朝的亡国之君,哪一个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志气是人生关键的大前提。没有志向的雄鹰,便只能像麻雀一样在小树间徘徊,没有志向的猛虎,便只能像狐狸一样畏首畏尾,同样,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只能生活在生活的低谷,永远无法发挥能力。岳飞,从小便立下报国的大志,爱迪生从十岁起就做起了实验,朝着科学顶峰迈进,雷峰也把自己终身的目标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上。成大业者,必有其大志。有了志气才能在逆境中战胜自我,在顺境时警醒自我。作文题目

根据诗人舒婷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著名诗人舒婷在完成200行长诗《最后的挽歌》和三卷本文集后,表示到此止步,告别诗坛。理由呢?舒婷是这么说的:自己没有更好的诗歌献给读者时,宁愿停止歌唱。

当没有更好的诗歌献给读者时,自己宁愿停止歌唱,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人生与艺术态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篇2:公文写作技巧五步法

这个问题其实没想象那么严重,着装恰当体现出一定的职业感即可,太讲究反而显得太做作,很可能让考官不舒服。大方得体、符合身份环境就可以了。男生着装能显示阳光整洁的精神气儿即可。女生可以稍微有点讲究,但不要太刻意打扮。大方得体即可。一般是套装、正装。颜色为黑、白、灰、蓝即可。不要穿过于艳丽或奇装异服,不要化浓妆,佩戴过多首饰,面试场合追求的职业感,着装最好符合机关单位的工作环境,端庄感很重要,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建议不超过三种颜色为好。

第二步:了解考官基本情况

在面试过程中我们要清楚,你的“对手”不仅仅是和你竞争岗位的考生还有决定你前途命运的考官,考场如战场,如何征服考官、获得考官的认可和肯定才是你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一个人的长期的工作身分、工作阅历往往形成特有的“角色”形象,这就是形象特征,包括他的价值观、用人观,审美观和看问题、评价问题的个性特点。所以了解考官什么人担任非常重要。考官通常是由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党政机关的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局长们、人事处(科)长们和相关官员担任,他们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并获取考官资格证才能进行公职面试。换句话说是由“老公职人”给“新公职人”评分,他们是机关人,有着特定的政府思维和机关表达方式,他们并不是知识型的专家、学者、博士后。他们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当其下属,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在机关工作,因此对机关工作背景以及机关人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准备过程中最好多了解机关工作实例,请教有机关管理经验的人士,掌握与所报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是致胜法宝。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参加面试培训

“大道至简”,最高效的,往往是最简单的。参加有资质、实力雄厚、有一定权威的培训机构进行面试培训是快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捷径。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以及全真模拟的仿真环境下,能快速熟悉面试流程、尽快掌握面试技巧、迅速提升面试能力的最佳方式。第四步:熟悉面试题目、掌握真题规律

面试并不像演讲、朗颂一样是语言的表演。面试的根本目的是让你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如何创新式的解决?是测试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三个阶段。因此,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考生要注意,尽量从面试题目中间接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高强度进行真题演练,掌握答题规律。最好的方式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同时还是进行“角色扮演”。把自己当做刚入机关的“新人”,而考官就是你的领导。当让你解决实际问题时,你就用你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来向领导汇报,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切不可没话找话、绕来绕去。你要明白考官都是现实中真正的“官”,你既无办法、又无思路,还啰啰嗦嗦,想要得高分就很难了。因此在实战演练时尽量保持言简意赅的风格,善于化繁为简,惜言如金。

第五步:掌握面试答题要点

篇3:公文写作技巧五步法

一读

“读”是指阅读, 或者说是“博览群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教材, 教材最初为自编讲义《科普写作基础知识》, 后为《科普写作技巧》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二是浏览课外科普读物。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 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 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 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 次之再李清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 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 不用一年工夫, 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教香菱做诗的方法, 对于初学科普写作的青年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多读多看科普名家的作品, 既可以学习和继承前辈科普作家的优秀传统;又可以从众多科普作家的创作中吸取写作经验, 领悟写作技巧。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也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科普写作的初学者要掌握科普写作的技法, 要提高科普写作的水平, 多读优秀的科普作品, 是颇有成效的自学方法之一。

“读”又可以分为粗读和精读两种。“粗读”指广泛浏览和快速阅读, 目的是让学生在广度上对科普写作有个粗略的了解。“精读”是在深度上化些功夫,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一些科普创作理论和写作技法。

例如,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高士其的《天石》和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两篇科学小品时, 要求学生领会两个问题: (1) 什么是科学小品? (2) 科学小品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势必就更加认真了。在阅读过程中, 他们经过自己的品味和思考, 就容易有所收获。

学校图书馆内, 通常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类图书和涉及各个领域的科普类图书。开架阅览室也备有各种报刊杂志近百种, 其中科普期刊如:《科学》、《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航天》《航海》、《百科知识》、《科学生活》、《科学24小时》、《科学之友》、《风景名胜》、《服饰》、《四川画报》、《大众医学》、《康复》、《卫生与生活》、《自然与人》、《开卷有益》、《军事文摘》、《长寿》、《集邮博览》、《健与美》、《科学世界》、《知识窗》、《大自然》、《园林》、《大众花卉》、《自动化博览》、《家用电器》等。各类科普图书和科普杂志都可以作为科普写作课的课外读物。

浏览科普读物,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使学生进—步从感性上去认识和体会各类科普文体的特点, 从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普写作的兴趣。

近年来, 我们在某些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科普写作》课程中还向学生推荐了100多种科普名家的优秀科普作品, 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二析

“析”是指佳作赏析。主要是精选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供学生阅读与欣赏, 便于学生从感性上品味、领略有关科普创作的理论及科普写作技法。

教师可以从科普评论的角度, 根据专题讲座的中心内容, 结合科普佳作进行分析,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写作理论, 并使他们初步掌握科普写作的某些技巧。

“析”可以全面性地对所选科普作品进行欣赏分析, 也可以根据所选佳作本身固有的特色, 有重点地去欣赏分析。《科普写作技巧》这本教材中的“请您欣赏”和“专家点评”, 实际上就是一种赏析方式。我们结合专题讲座对科普佳作进行欣赏分析, 教材中的每个专题, 我们都相应地精选了科普名家名作, 供学生欣赏、阅读, 然后再加以评析。在《科普写作技巧》第二讲《神箭手百步穿杨———确定选题的技巧》的“请您欣赏”板块中, 我们选用了科普作家陈芳烈的《邮票上的“通信”》, 在“专家点评”板块中结合本讲专题对该文进行了赏析:《邮票上的“通信”》这篇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 引人注目。尤其是广大集邮爱好者, 只要一看到这个题目, 就会为之眼睛一亮。因为这个选题, 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科技含量极高的集邮专题。再说, 1983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通信年”, 向人们展示这样的集邮专题, 是十分切合时宜的。而该文作者陈芳烈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及丰富、翔实的内容, 并借助于27枚邮票, 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通信的起源、传说以及近代电话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知识, 为人们了解“通信”, 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果从“选题技巧”来看, 这篇佳作就很值得我们品味与鉴赏:

1.选题方法

这篇文章属于“社会性选题”。“1981年11月19日, 联合国大会宣布, 1983年为‘世界通信年’。”这一信息的发布, 很自然地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 特别是青年读者会格外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这也是一种社会热点。作者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并很快确定了选题,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 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料 (包括邮票的搜集) 上的准备。在落笔行文时, 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始就依此为由头, 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2.选题原则

作者兼顾了其中的四个原则:

(1) 客观性原则。“通信”及其历史演变、发展, 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古代原始的光通信 (如狼烟、烽火、孔明灯等) 和声通信 (如鼓声、锣声、笛声、口哨声等) 以及近代、现代、当代的电话通信和卫星通信, 都是客观事实。这就符合了选题的“客观性原则”。

(2) 新颖性原则。这篇文章中所介绍的无线电话、电视电话、录音电话以及国际通信卫星等电信技术, 在当时都可以称得上是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成果。因此, 这篇文章的选题符合“新颖性原则”。此外, 作者将集邮和通信技术的普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富有新意的, 这就是写作上的一种创新意识, 这也符合“新颖性原则”。

(3) 需要性原则。“通信”, “虽然它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 但有关通信的知识, 却远非家喻户晓。”由于作者清醒地看到这一现实, 因此, 这篇文章的选题符合“需要性原则”。作者已经预见到, 这篇文章的刊发, “将有助于人们了解通信”, 并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这也是社会的需要。

(4) 可行性原则。作者在确定《邮票上的“通信”》这一选题之前, 已经捕捉了一定的社会信息。陈芳烈先生本人就是一位电信专家, 他对世界通信史比较熟悉, 手头已经掌握了较丰富的资料。另外, 他对《知识就是力量》这本杂志也比较了解。这是一本综合性的科普期刊, 读者对象大多在初中文化以上。有了这么一个“知彼知己”的过程, 这篇文章的选题, 自然又符合了“可行性原则”。

3.精耕细作

作者为了写好这篇文章, 除了广泛地收集和积累资料外, 还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 由三个自然段所组成, 交代了写作缘由, 点明了全文要介绍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内容比较丰富, 所占篇幅相对要长一些, 由“通信的起源”、“传说与通信”、“形形色色的电话”、“卫星通信”等四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资料涉及古今中外;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

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作者广泛收集并精选了27枚邮票。在介绍“通信的起源”时, 作者选用了5枚邮票, 其中有《角笛》 (牙买加, 1965) 、《非洲长鼓》 (尼日利亚, 1965) 、《日光反射信号》 (马里, 1965) 、《烽火和信标通信》 (摩纳哥, 1965) 、《从印度的烽火到通信卫星》 (老挝, 1974) 等。在介绍“传说与通信”时, 也选用了5枚邮票, 其中有同一题材的《电信事业的保护者———报喜天使加百利》, 分别由梵蒂冈 (1959) 、安哥拉 (1965) 、澳大利亚 (1973) 三个国家印制发行。另外两张是《海神和海底电缆》 (巴西, 1973) 和《宇宙以妇女为象征》 (捷克斯洛伐克, 1974) 。在介绍“形形色色的电话”时, 作者精选了6枚邮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多哥分别在1972年和1976年发行的《电视电话》和《录音电话》, 以及在1976年由格林纳达和马达加斯加分别发行的《船舶电话》和《无线电话》, 这标志着现代电话的发展方向。

利用人造卫星进行通信, 这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成果。在介绍“卫星通信”时, 作者又精选了11枚邮票。美国1960年发行的《回声—1号》, 记载了首次进行卫星通信试验的历史事件。1965年, “国际卫星1号”发射, 标志着真正的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始。1967年, 日本发行了《国际卫星2号》。1976年格林纳达发行了《全球通信》, 这枚邮票形象地展示了利用三颗静止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原理。

“绚丽多彩的邮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诱人的‘通信世界’。但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它的凤毛麟角。”第三部分的这两句话,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总结了第二部分, 又过渡到下文。“下文”也只有两句话:“无限广阔的通信世界还有待于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去认识、探索、发现。我国通信现代化的灿烂前景正在向我们召唤!”作者在这里, 用展望式的结尾, 给读者留下了美妙的遐想, 余味隽永。

通过赏析, 学生对本讲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 对本讲的要点把握更准了。再譬如, 要解决学生写作中的“构思开头难”问题, 我们曾以《多彩多姿的凤头》为题, 选择了十几篇科普小品, 专门欣赏分析了这些文章的“凤头特色”。通过这次专题性赏析, 学生们从中领悟了科普文章的开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千变万化。当然, 学生们也初步掌握了十几种“开头法”, 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

如果说, 佳作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的话, 那么, 对学生习作中的“佳品”进行讲评, 这就是另—层次的“赏析”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无疑是一种催化剂。

选择一本科普书籍或指定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 安排学生写“书评”或写“读后感”, 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普读物的赏析水平。

三仿

“仿”, 本文是指借鉴和模仿。我们认为, 仿写是写作实践中的一种较好训练形式。仿写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入手, 可以让学生借鉴和学习科普佳作在立意、构思、表达、语言等方面的长处, 这对于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益的。

在仿写训练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注意两点:

第一, 仿写是仿照一篇文章的样式、结构和写法等, 自己另写一篇相类似的文章。因此, 主要内容与所用材料和原文是不相同的, 切忌对原文进行改头换面。

第二, 不要将仿写与缩写、扩写、改写等混淆起来。缩写、扩写与原文的主题一致, 仿写则另起炉灶, 写不同的内容, 表达不同的主题;改写可以改变原文的体裁、写法等等, 而仿写则要求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大体相类似。

在仿写训练时, 选用范文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由教师选一篇, 指定全班学生均以此为模仿对象。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检查训练效果。

二是由学生自行选择, 这种方式, 似乎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兼容上述两种方式。

实践告诉我们, 通过仿写的训练, 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科普写作的畏难情绪, 又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独立写作打下基础。

四积

“积”是指对写作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写作必须先占有资料, 这是取决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思想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中外科普作家的成功作品, 都是在大量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有人曾对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科普作品选《智慧的花朵》作过粗略的分析和统计。其中, 科技史话《火药和火药武器》 (茅左本著) 全文5000字, 引用的57条资料涉及史书、医书、科学史、战争史、贸易史、文件档案、壁画资料等。从时间跨度上来看, 早自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直至现代, 上下凡2000余年。科学小品《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 (温济泽著) 全文2500字, 引用了32条资料, 涉及时间概念16处。列举了古埃及、英、俄、美、德、法等数十个国家的史料。科学小品《闲话荔枝》 (周瘦鹃著) 全文1300字, 引用了21条资料, 其中引用果树资料8处、诗文9处、传说3处。科学小品《蜾赢俗称螟岭虫》 (周建人著) 全文2500字, 引用了17条资料。这些科普文章内容丰富, 写得妙趣横生, 读起来丝毫感觉不到资料的累赘。相反, 倘若没有这些资料, 内容就会显得空泛、干瘪而索然无味了。

在初次安排写作训练时, 学生就普遍反映, 没有写作材料。于是, 我们就以《巧媳妇找米下锅》为题, 为学生举行了一次专题讲座, 介绍了收集资料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多种途径。

在专题辅导后,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浏览各种报刊杂志, 尤其是科学普及类期刊。在查阅过程中, 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摘录有关资料。当然, 随着“电脑”的普及, 许多学生都能通过“上网”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并进行“下载”。

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比无意注意收效更大。因此,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随便翻翻”中做个“有心人”, 在浏览时要留意自己所感兴趣的材料, 并随时摘录下来。另外, 我们还要求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从学习中、生活中、参观活动中、社会实践中捕捉信息, 获取写作材料。

为了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 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 这也为学生们在未来事业中不断进取, 提供了一种治学的方法。在教学中, 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应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写作科普短文了。我们认为, 这是学生开始具备科普写作能力的良好开端。

五创

“创”是指独立写作。独立写作需要具有创造性, 因此, 我们的学生必须提高收集信息、确定选题、设计标题和加工信息等综合能力。

科普写作, 其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要求作者能把自己学习、生活、科研中获得的科学素材, 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 撰写成可以向大众传播的科普作品;或者是将在调查研究中和科学文献中获取的材料, 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 融汇贯通, 再从新的角度, 以新的观点, 用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加工撰写成科普作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性”。

青年学生今天的“独立写作”, 虽然尚处于“学步”阶段, 但是他们已经认识到, 科普创作必须善于从浩瀚的科海中去发现、寻找到最前沿、最新鲜、最典型的材料, 然后用生动、通俗、形象的手法加以表现。

《科普写作技巧》全书分为六讲, 每讲由“讲座笔记”、“请您欣赏”、“专家点评”、“思考回答”、“不妨一试”五个板块组成。其中, “不妨一试”, 就以各种不同的训练形式,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 做到“读写结合”, 从而达到“下水学游泳”的效果。

例如, 《科普写作技巧》一书在第四讲“说书人匠心独运———构思谋篇的技巧”中的“不妨一试”板块, 我们就设计了三个训练题:

一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 阅读报刊上的科普文章10至20篇, 分别指出它们独特的开头方法和结尾方法。

二是阅读5至10篇科学小品, 分析它们的结构类型。

三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 运用自己采集的资料, 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或其他样式的科普作品) 。

近年来, 我们在科普写作教学中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科普创作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活动。

篇4:英语概括写作五步法

1. 审中文。

有的同学一拿到试卷就开始看读写任务中的阅读文章,急急茫茫想把概括先写完再写后面的论述。殊不知概括是读写任务的一部分,与所写文章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先研究整体,研究写作主题,才知道概括的主要内容或者指向,这样既能大大降低概括的难度又能提高概括的准确性。如2012年高考中,从“就老师影响学生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可以推测出短文一定是关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重点还会落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上面。短文中就出现了“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her life”和“played an important part”两个和“影响”有关的字眼。

2. 找单词。

审完中文要求,就看英语阅读文章并找出关键词。如果是记叙文,表达“谁干什么”的词就是关键词,只要抓住“谁干什么”就行了。首先找出“谁”,把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找出来。如短文中出现了“my husband” “his student”两个人物。然后就找“干什么”的词语,即把主要的谓语动词找出来。文中的主要动词有:“received a letter” “thank him”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第一段);“helped me discover the talent for math” “showed me the beauty of math” “made continuous progress” “have a great influence”(第二段);“(was) a wonderful gift ”“was special”(第三段)等。

3. 挑重点。

找出关键词之后,再进一步分清主次,找出重点词语。首先是人物,谁重要一些?如果不重要就去掉,如果和主要情节有关就保留。从文中分析可知“my husband”和“his student”两个人物都重要,主要人物是“my husband”。其次是动词的主次问题。第一段是“received a letter”和“thank”,第二段是“helped”和“have a great influence”,第三段是“was special”。

4. 重组合。

在挑出“谁干了什么”这些词语之后,就可以依据文章的原有意思用自己的语言重组句子,既要避免照抄原文,又不能偏离原文意思。如根据以上重点词语可以形成如下句子:(1)My husband received a letter from his student.(2)His students wanted to thank him.(3)My husband helped her study math and encouraged her to study it.(4)He has influenced her greatly.(5)My husband was touched because it arrived at a special time.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人称的问题,因为要用第三人称,所以就不可能出现“my husband”,只能转成“the writer’s husband”。在这一步,其实形成简单句就行了,对于水平比较高的考生,可以不用写出来,直接过渡到下一步骤。

5. 定句式。

在重新组合简单句之后,从文章的情节或者重点出发,根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恰当的句式,用约30个词表达出来。如在重新考虑以上五个简单句之后,运用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就可以这样概括为:The author’s husband received a letter, in which the student expressed her thanks to him for encouraging her to study math and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her. He was touched by the letter. (34 words)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掌握好概括写作五步法,写好概括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附:2012年广东英语高考试题之读写任务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My husband received a letter a month ago from a young woman who had been his student when she was in middle school. She was writing because she wanted to thank him for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her life.

In the letter she wrote, “You were the teacher who helped me discover my talent for math. Before you came to teach us, I had been terribly poor at math, and had never thought that I would be interested in it. To my surprise, you magically showed me the beauty of math. I guess that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my attitude towards it. Gradually my interest in it began to grow. Thanks to your encouragement, I made continuous progress in math, and finally made up my mind to study it in the university. Today I am working as an accountant at Valley Medical Center in California. You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Thank you!”

What a wonderful gift to a retired teacher! My husband has received many letters from students over the years. This one was special, for it arrived at this time in his life when he is in very poor health.

【写作内容】

1. 以约30个词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 以约120个词就老师影响学生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内容包括:

(1)上文使你想起哪位对你帮助最大的老师;

(2)举例说明该老师对你学习或成长的影响;

(3)你怎样看待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单位:广州市铁一中学)

篇5:五年级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起好头,能为顺利地展开文章打下基础。古人写文章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的开头,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应试作文中,“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者的目光,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为文章增添色彩。下面介绍常见的五种常用的技巧:

一、开门见山法。

二、设置悬念法。

三、情景渲染法。

四、修辞排比法。

五、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六、景物开篇法。

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

同学们要记住,写什么作文,最后的结尾一般来说是要抒情的。结尾的时候要注意三点:

一、再次切题

二、首尾呼应

三、运用优美的语言点明道理。

作文开头与结尾技巧训练

请运用学到的文章开头方法写写以下文的开头和结尾:

一、《感动》:

开头:

结尾:

二、《难忘的一件事》:

开头:

结尾:

三、《一件助人为乐的事》

开头:

四、《一件趣事》

开头:

五、《第一次 》

结尾:

六、我长大了

结尾:

七、《 的爱》

结尾:

八、《同学之间》

开头:

九、《一件后悔的事》

开头:

结尾:

作文开头与结尾技巧训练

请运用今天学到的文章开头方法写写以下叙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一、《感动》: 开头:

1、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事情它们都像海边的贝壳一串串地在记忆里闪光。但其中有一件事令我最受感动。提起那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2、我经历的事情如天上的繁星,有的让我羞愧难当,有的让我愤怒无比,有是让我体验成功,有的让我感动不已。现在我就把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

3、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描绘着自己的色彩。生活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品尝着自己的味道。生活是漫漫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是路上的远行者。打开记忆的大门,那件事深深感动着我。

结尾:

1、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是我常常记起,它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让我常常沉思,常常感动。

2、我今生今世也不会忘记那个雨夜的情景,它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是那样的刻骨铭心....二、《难忘的一件事》: 开头:

岁月不会回头,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长就是希望编织的彩带,串连回忆和向往。让时间回到两年前的那一刻,那件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事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生命只在年轮上转了十五圈,生活已告诉了我很多、很多„„在我的心里深深埋藏挥之不去的,是那一年的,发生在我生命中的那件事。结尾:

1、事情过去了很久,而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爱如潮水,一次又一次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三、《一件助人为乐的事》 开头:

1、“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2、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别人遇到困难,就要尽自己的能力出手相助。老师也教育我们,要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至理名言。你可能问我为什么,这还要从我记忆深处的一件事说起。

四、《一件趣事》

开头:

童年像一条河,朵朵浪花在朝阳照耀下充满欢乐。秋高气爽的季节,那次„„真有趣。

我经历过的事情如天上的繁星,有的让我羞愧难当,有的让我愤怒无比,有是让我体验成功,有的让我快乐不已。现在我就把最有趣的一件事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其中无穷的乐趣。

五、《第一次 》

结尾:只有自己去尝试第一次,才能获得自己从未得到过的东西。所以,人生要不断尝试新生活,这样才回多姿多彩。

六、我长大了

结尾:时间老人在我耳畔悄声说道:“你已长大了!”我惊诧不已,是吗?我已长大了吗?是啊,我正由年少的无知幼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

七、《 的爱》 结尾:

1、妈妈,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亲爱的妈妈,您给予我的一切,此刻化成温暖的点点滴滴,是那样清晰,那样甜蜜。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妈妈,我爱您!

2、事情过去了很久,而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爱如潮水,一次又一次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八、《同学之间》

开头:当你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别人,你会发现,你的周围时刻充满着阳光。

九、《一件后悔的事》

篇6:中考作文指导:散文写作五点技巧

散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其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到纸上。“(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凡是能够引起作者动情的,凡是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的,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在一篇散文里,作者可以展开广阔的思路,无所拘束,任意驰骋。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老是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散文广泛的题材领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上面举到的几篇文章,取材面相当广泛。有的是以个人经历为突破口,深挖细掘,探索心灵中隐秘的宝藏(如《茉莉,我爱你》);有的敏锐地抓住当今时事,细察社会发展轨迹(如《随遇而安》);有的恰到好处地联系课本知识(如《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则进入历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如《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广阔的题材显示了考生敏锐的思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篇7:英国留学个人陈述写作五个小技巧

1、突出个性化

在个人陈述的开头,可以用你一个独特的故事开始你的个人陈述,以充分的个人情感表达对这个课程项目的独特兴趣

2、表现独特性

描述你的重要经历,既可以是你兴趣发展的历史经历,也可以是增强你申请该课程决心的特殊经历,还可以是对你的人生产生深刻影响的.经历。

3、表明可行性

你对学校、课程、研究领域、教授的了解将有助于为入学部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影响。你在解释为什么你与申请课程相匹配时,这方面的内容将加强可行性的说明(注:这方面的信息可以从网络、学校资料等方面获得)。

4、委婉地表达

你必须在个人陈述中诚恳地表达你的观点和想法,但是必须策略地描述你的优势和不足,即以积极、肯定的观点表达你能够满足入学要求,委婉地表达你会改进不足。特别是你的不足与入学要求相冲突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5、清晰陈述目标

篇8:“三步法”教会学生写作

一、积累丰富素材,让写作有源头活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么要指导学生做好哪些方面的积累呢?

1. 语言方面的积累。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优美的语言要在阅读中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或制作成读书卡片。此外,平时也要注意捕捉记录大众口语和鲜活的网络语。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写作就会妙笔生花。

2. 材料方面的积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写作时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于是就去胡编乱造甚至抄袭,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要引导学生积极深入观察生活,并以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见闻。引导学生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血有肉。

3. 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方法有二:第一要善于辑录,也就是要经常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并加以分类。第二要善思,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加强积累要做好以上三项功课,并要定期整理分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甚至还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记诵,拥有源头活水,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二、模仿经典范例,让写作有章可循

模仿是学习写作必不可少的步骤。提倡模仿,绝不是主张生搬硬套,或是背上几篇“范文”,记住一套做文章的“公式”,到时拼凑成文。借模仿来提高作文水平,是有一定技巧的。

1. 模仿书面语言

首先要去理解、背诵古今中外诗文中精彩绝妙的句段,然后在写作时把这些精彩绝妙的句段用在作文中,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比如写登上山顶的感受,用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章语言就优美起来了。接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仿写,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的具体需要,模仿积累下来的精彩绝妙的句段,仿写一段大意相似的语段,这比第一步又进了一层。

当然,模仿书面语言只是一种暂时性手段,其目的是要化难为易,使学生增强写作信心,以激发写作兴趣。因此要求学生调动平时积累,不宜省去阅读和搜寻环节,更不能拿类似写作精彩词句汇编的书让学生照抄,以免模仿走入误区。

2. 模仿篇章内容、结构或立意

所谓模仿,还可以是根据文章的某一个主要方面得到的启示,去构思自己的文章。如可以模仿《山中访友》拟人化的笔法写《家乡的秋天》;如学习《伤仲永》可以模仿先叙后议的构思布局去写一篇借事感悟的作文;读了《背影》,就可以根据文中事例举一反三,调动积累,写出一个平凡中见真情的事例来。这样的模仿实际上就有了经过自己思考、创作的思维过程。有了自己的写作成果,学生就有了写作的乐趣。所以说,模仿应当是“仿”中有“创”,最终目的还是要写出自己有创新的好文章来。

3. 模仿生活

生活不仅是写作的源泉,更是学习写作最好的老师。模仿生活先要观察生活,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如可以教学生从各种感觉方面来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时又要抓住其最突出的特点。接着就是如实描绘生活,记事情要写清楚过程,描写人物要着重写他的言行举止,甚至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观察后的体验感受。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写的内容,就解决了没有什么内容好写,或写得很粗糙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完《故乡》一课后,先让学生回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闰土特点的,然后布置学生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写人的技法,又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家长,起到了多重效果。

我们所做的模仿,就是要善于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在模仿中求创新。通过模仿,学生学会了怎么写,写作兴趣才能激发出来。

三、培养创新思维,让写作推陈出新

人们常说,文章忌随人后,写文章应该“见前人之未见,发前人之未发”。其实这些都是在说创新。创新是写文章的最高境界。除了材料要新之外,如果再抓好以下几方面训练,写出的文章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 拟题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无疑是有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瞬间便能吸引读者,出奇制胜。

文题要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要做到不落俗套,避俗趋新。如半命题作文《______的爱》,如果填上类似“母亲”“伟大”等,就缺少新意。如果善于联想和想象的话,就能写出像《无言的爱》《如山的爱》等新颖别致、含蓄隽永的题目来。

拟题要新常要借助修辞,如《我渴望老师的“阳光”》(比喻);《都是作弊惹的祸》(仿拟);《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对比)。这些题目非常新颖,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2. 构思新。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即使是题材再好,如果没有好的形式来表现,也会让人觉得遗憾。所以在写作中,要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精心构思,学会出新意。

在构思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能够平地生波澜的能力。就是在一件小事的叙述中,构思出几个起落,从而吸引读者,收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这样的文章就显得有回味、有新意,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尺水兴波,无风起浪。人们还形象地比喻好的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能够简洁明了,新颖别致,能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中间部分要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套话,并且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个性。结尾干净利落,别开生面,让人回味无穷。这些都是说构思上的独到之处。值得认真学习和体会。

3. 语言新。

文章的语言不一定全是名言名句的堆砌,华丽辞藻的铺陈,朴实的文字同样也能蕴含耐人寻味的内容,同样也能让文采飞扬,个性化的语言、鲜活的语言同样能让文章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的学生这样写老师上课时的情景:“我们的语文老师声音激昂,说到激动时,前排的同学不免要沐浴在他的和风细雨(手势、唾沫)之中,只有手脚灵活的赶紧用书本婉谢了他的恩赐。”这样幽默的说法,在幽默风趣中蕴含着对学习生活的感悟。这样的叙写就富有生活气息,新颖别致,活泼动人。

作文要创新,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要避免走进创新的误区。不能重形式创新而轻内容,或只重华美语言而轻创造性思维,以致走上“华而不实”的歧途。

上一篇:关于春天的诗下一篇: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