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诗

2024-05-07

关于春天的诗(通用11篇)

篇1:关于春天的诗

春天著名七言绝句诗词50首大集锦

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春夜》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送春》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桑茶坑道中》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春愁》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苏溪亭》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和乐天春词》杨万里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春草》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春别曲》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叹花》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春风》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立春偶成》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春思》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枊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戴春怨》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晚春二首》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边词》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春思二首》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春词》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莺梭》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春思》韦应物

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阊阖晓开凝碧树,曾陪鸳鹭听流莺。《春怨》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长安春》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篇2:关于春天的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刘方平《春怨》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游子吟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清平调・其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绝句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春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篇3:关于春天的诗

学习了常丽华老师的《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我颇有感触,萌发了带领学生“徜徉在春夏秋冬”的念头。于是,一个关于语文的美丽计划悄然实施。

一、春风中的诗情画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从春开始。

开学恰逢立春。我让学生查找有关春的诗歌,在班上举行“诵春诗比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学生们乐此不疲,吟诵不绝。在诗中春来早,我们似乎已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春雨贵如油”,众多文人墨客描写春雨的诗歌也很多,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春雨的诵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同学们相互应和着。

我们还朗读朱自清的《春》,背诵其中描写雨的句子: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清明,我们去查阅寒食节的资料,去读介子推的故事,每个同学查阅有关清明的诗歌,然后一起交流,大家选择最有名的古今诗文摘抄、背诵。假期,我们去踏青、祭祖,并记录感受。

花开花谢落满地,风起花飞舞韵姿,此情景虽说凄婉,可在春天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花落孕育着硕果。那是一个飞花的时节,我带领学生们观察“落花缤纷铺满地”。我们来到小城的绿化带,乡村的桃园,择一席之地,静静地坐在几棵樱花、梨花、桃树下,任白色和粉色的花瓣随着风打着旋儿落在我们身上、头上、脸上。没曾想,花儿飘落竟这般美妙。

我们轻轻地哼唱《红楼梦》中的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我们轻声朗诵: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们吟着,诵着,陶醉着……

巢宗祺教授在谈到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说:语感、感悟、积累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学生们诵读着祖国的经典诗文,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及文化的熏陶,不仅感悟了中华语言文字的意境和魅力,而且有效地积累了语言。

二、泥土里的春种夏收

课程标准对我们触动最大的是“过程”,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要关注过程。在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季节,何不带领学生们去种植、去观赏?

让学生种下一棵棵小树,让他们为小树命名,成立“护绿小队”。学生们干得可尽心了,他们在同小树一起成长。

班级的菜地工程启动了。先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去乡下参加劳动、访问农事、观察农田,然后让学生们去查阅春耕资料,看看种什么好、用什么方法种。终于,我们种下了小青菜。学生们写起了观察日记,还有人捉来了蚯蚓,浇水、除草和捉虫自然不用担心,学生们总是抢着去干。

四月中旬,准备收获了。学生们亲自去摘、拣、洗,中午吃午餐时,我带来了锅、电磁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青菜汤。当然,每个学生也都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一碗香喷喷的青菜汤。

三、文字间的童言稚语

把春天的记忆注入文字里,是最美妙的事情。

我鼓励学生把春天里的经历和体验,及时地写进文字里。有的学生写了厚厚一本,还将自己的这份记录取名为《春天里》。

这是王亚楠同学的记录:

星期五中午就餐时,赵老师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来品尝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美味的青菜汤啦!”同学们听了,一个个欢天喜地,乐得合不拢嘴。

老师首先选了几个同学去摘菜,其中就有我一个。我们高兴地来到小菜园,俯下身子,双手伸了过去,轻轻地把小青菜摘了下来,我们的动作都特别轻,生怕弄疼了小青菜似的。然后我们几个又把小青菜拿到学校食堂的水池里去清洗,被冲洗过的小青菜显得更绿了。不一会儿,小青菜就被我们洗得干干净净了。

带着洗净的小青菜,我们飞快地跑回教室,老师已经准备好了电磁炉,炉上一口钢锅正烧着水呢。很快水就沸腾起来了,老师笑着挥一手:“放青菜吧!”只见同学们你拿几根,我拿几根,纷纷把青菜放进锅里。

小青菜在锅里欢快地上下翻滚,颜色变得更深更绿了。老师又让我们放入油、盐,还加了美味的榨菜,等再烧开一滚之后,就可以出锅了……

美味的青菜汤终于做好了!我们拿着小汤碗排队去打汤。老师给我们每人分了一小碗,我坐回座位,轻轻嘬了一小口,哇,特别清香!

这碗青菜汤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果实,吃着可香了!

读着学生们的春日絮语,我也不由得开始了沉思。

我们面对的是儿童,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多姿多彩的。只有让他们在自然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充满生命的张力。

篇4:诗的春天,春天的诗

正直、进取、激情的作家,常常对春天产生审美意趣,他们热爱诗一般的春天,抒写赞赏春天的诗。请听文学改革家韩愈的歌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前两句潜存着因果关系,正由于京都长安的街道细雨像酥油那样滋润,刚刚萌发的小草在雨中才更显得一片清新,但走近俯视就会发现草色还不太浓重。凡是早春漫游过开封禹王台的人,望着那被微雨洗浴了的一块块像嫩绿色地毯似的草坪,恐怕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吧。作品后两句是即景评说,借景寓情。诗人显示:青草迎风吐翠之际,正是春天最为美好之时,甚至比烟柳全盛之日更有神味。这首赠给老作家张籍的诗,是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即韩愈逝世前一年写的。不管作者的写作动机如何,这篇称颂早春景色的名作,确实含蓄地表达了一位年迈的文学改革家对新的生命、新的青春力量的赞美。

有的作家以诗赏春,作品中含蕴着无限喜悦欣慰之情,如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鹈鹕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春水生二绝·其一》)

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作者辗转漂泊到成都写的,是杜甫五十岁时的作品,诗人生活仍然贫困,但暂时得到安定,免于流离之苦。绝句极写见春水而喜,却不说作者自喜而只言那些欢跃的水鸟。“莫漫喜”,末句将水鸟拟人尤妙:“吾与汝曹俱眼明。”诗人和那些富有生气的小动物交了朋友,堅信自己的心也和它们一起跳动。如此精巧的白描,岂非更加委婉而深切地显出诗人喜春水爱春天的愉悦之情?杜诗以沉郁著称,但纵观中国文学史,我们会发现大作家的文学风格总是多样性的。类似上述两首的咏春诗。杜集中还有不少,它们显然并非“沉郁”,倒有些像晚唐文学理论家司空图所总结的“自然”“冲淡”“豪放”等品。“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二十四诗品·豪放》)司空表圣这个美学基本理论判断,很能帮助我们鉴赏咏春诗和一切文学佳作。

歌唱蓬勃生命力的美,是咏春作品最为引人感人之处,这就需要作者对真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有的诗人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特再举数例:“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白居易《春风》)

作家用“慧眼”透过春日秀洁的帷幕,凝视着不大为人注意的事物,以生花之笔,描绘出新生命的活力和形象。鸳鸯本在平静的河面悠闲浮游,但春风急来,水波骤起,鸳鸯随浪起伏,银花散飞。刘禹锡的“惊起鸳鸯出浪花”,以“形似美”见长。只根据这一诗句,画家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动态意境的《春江图》。

春天是无私的。它使京城花园中的早梅先开,继而让桃梨等竞放。令人感到风趣的是,春的降临,也给农村飞送了欢笑,田野的荠花榆荚表示满意,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来!”这里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白乐天创造了“神似美”。

诗的春天需要春天的诗,因为春天的诗,歌唱了新的生命的美。更劲健挺拔地投身于诗的春天、进取的春天。

——选自《当代散文》

【品读借鉴】

作者通过对春天充满诗意的歌咏,抒发了对春之声的喜爱之情,对春天的活力和生命的赞美和老而弥坚的豪情。文中大量引用前人描写春天的诗篇印证和扩充了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同时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篇5:关于春的作文:春天的诗

转瞬间严冬逝去,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春天是来之不易的,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咏梅》所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没有风雨,没有飞雪的洗礼,就不会有春天的到来。元代诗人刘因《探春》写出: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冬春交接之际,严寒总是迟迟不肯退让,残雪拥守着颓墙负隅抵抗,然而春光还是顽强地来到柳丝之上。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又是充满诗情的时节。春光历来为诗人所钟爱。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中的最是说出了新春是一年中春色最美丽的时候。诗人喜爱新春,赞美春天,是因新春景色艳丽,处处皆可入诗入画,春风春雨皆为诗。

你看春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春天来了,江里的水碧绿得就像蓝色一样,鸭子最先知道江水已暖,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嬉戏,江南水乡花草繁盛,桃花鲜红欲燃,竹林青翠欲滴,诗人用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早春的美景,形象生动,情趣无限。

你看春风:东风吹雨衣不湿,我在桃花深处行(明·罗洪先《后园咏》);风吹柳花满店香(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五代·冯延巳《谒金门》)。春日风和日丽,微风吹在水面上,把一池的春水都给吹皱了,掀起一圈圈的涟漪。柳花随风飘着,却送来满店的芳香。我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游赏,东风夹着微雨飘来,却不会沾湿衣服。道出桃花伴细雨、杨柳送微风,描写春天可爱的美景,也道出春风是如此温柔多情,充满温馨。你看春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新春那一枝桃花已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杨花点点是春心(宋·张炎·词《西子妆慢》)。柳絮杨花,在春天里随风飞扬,描写春日繁花似锦,景致十分迷人。

你看春日虫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黄鹂婉转地鸣唱于翠柳之上,白鹭翱翔于蓝天之中,其境界开阔,景色佳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中处处着眼于描绘春日喜人的明媚春光,正因为是早莺,才去争暖树,正因是新燕,才忙着啄春泥,这样准确而生动的描绘,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同时诗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画面的颜色多么新艳动人,把春天的景色描绘得瑰丽多彩,惟妙惟肖,充满诗情画意。

篇6:春天的诗——《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送春》作者简介

王令(一零三二~一零五九),字逢原,初字锺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於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生,往来於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宋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为知己,遂以文学知名。卒於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一○三二~○五九),字逢原,初字锺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於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生,往来於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宋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为知己,遂以文学知名。卒於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送春》简介

这是一首以送春为主题的诗,表现了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人生追求。

这里一、二句写了暮春三月的景象,其中“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暮春时期的特点。 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诗人的坚定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难能可贵,催人奋进。这大概就是近前年来该诗被后人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吧。

篇7:有关春天的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绝 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篇8:关于春天的诗

关键词:牧歌,人性,和谐

一、“牧歌”的本质和来源

(一) “牧歌”的定义

席勒在《以牧歌的例子论牧歌的本质》中给“牧歌”下了这样的定义:“天真而又快乐的人性的富有诗意的描述。”[1]而这种“描述”是具有两个特点的:第一, “牧歌”是与“城市生活”相对立的审美范畴;第二, “牧歌”是“在文化开始以前的人类童年时代中占了一个地位。”[2]席勒所论述“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的“人性”不同于古代的“人性”, 是人性和谐状态的分裂和人性在现代世界的异化。因此, 席勒在做这个定义的时候, 就必然会突出这两个特点, 使他的“牧歌”观同整个论文及他的“人性”观相一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之后,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人类的欲望迅速膨胀, 新的生产关系也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宗法制度;在激烈的变革和进步的同时, 作为个人, 同他人、同社会以及同时代的关系也趋于复杂和多变。人开始“异化”, 灵与肉的矛盾开始成为人类关注和探讨的焦点。而“牧歌”的提出成为席勒思考人性和健全人性的一种尝试, 只不过他是用文艺的手段来完成的。

(二) “牧歌”的来源

在席勒的论述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即“牧歌”状态下的“人性”存在于“文化开始以前的人类童年时代”, 他通过考察人类发展史和艺术发展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种“天真和快乐”的确是同原始社会中人类思想的懵懂、单纯状态有关;虽然是懵懂状态, 但却成为当时人们所向往的, 因为人们无法解决现实的“恶”,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消逝的“善”。而艺术恰巧可以提供这种可能性, 即用“虚构”的方式唤醒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但是, 在用艺术虚构的时候, 诗人们就遇见了困难, “对于一个从事于完成文化的伟大使命的人来说, 无限重要的就是获得可能实现这个状态的感性的确认;由于实际经验远不是支持这一信念, 反而总是否定它, ……诗的天才总是来援助理性, 以便把这个观念导入直觉之中, 在个别场合下加以实现。”[3]要实现这个“最终目的”, 诗人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把“牧歌”表现出来, 这除了需要诗人自身“人性”的完善之外, 还需要适当的文学技巧。选择不同的技巧, 就会决定不同类型的“牧歌”, 或是“素朴处理”, 或是“感伤处理”;不同牧歌诗人的创作就显示了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

二、“牧歌”的素朴处理和感伤处理的对比

(一) 牧歌的诗效果的局限性

“牧歌始终是美的和鼓舞人心的虚构, 诗的天才在描绘田园生活中是为了理想工作的”, 他的目的是使人类“摒弃了虚伪生活的一切污点”[4]。但是, 牧歌自身存在一个悖论, 那就是它同人类文化“对立”, 它只能“通过否认一切艺术并使人简单化而达到它们的目的”, 这是同人类进步发展根本对立的。在理论上, 牧歌使人类退步;但在实际中, 牧歌的确引导人们进步, 使人们高尚起来。我们既不能否定艺术的作用, 也不能使人类回到蛮荒时代, 这样就留给诗人们一个命题:如何使用艺术的手段健全人性。不同的艺术手段的运用形成不同的审美层次, 达到的审美效果也不同, 席勒结合当时牧歌创作的实绩来阐述了这一命题。

“只有在我们需要宁静的时刻, 而不是在我们的精力需要活动和起作用的时刻, 我们才喜爱和寻找牧歌。它只能给予有病态的心灵以治疗, 而不能给予健康的心灵以食物。它们不能使人生气蓬勃, 而只能使人性情柔和。”[5]这是席勒针对普通牧歌进行的发难, 同时也是他为最高级的牧歌提出的标准。这种较低级的、较普遍的牧歌只能实现健全“人性”的一个方面。当人性在城市文明受了伤的时候, 它可以逃避到牧歌的虚幻世界里, 暂时忘却矛盾了进行“疗伤”;但是, “痊愈”之后它依旧不得不面对城市文明带来的矛盾, 依然会再次“受伤”。这时的“人性”还不是完全健全的, 还不能完全抵挡外部世界带给内部生命的压力, 因为这时的它还不是和谐状态。席勒期望“健康的心灵”, 它不满足于暂时的“柔和”, 而是“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能够促人同现实斗争的力量, 是能保持自身各种矛盾的平衡的力量。只有这样, 人性才能到达完善状态, 才能避免被异化。

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是诗人们只选用单一的创作方法, 单纯的“素朴处理”或是单纯的“感伤处理”, 它们各有利弊。素朴的诗“作为绝对的描述”, 它具有“题材”上的优势。因为原始状态的人性与自然是统一的, 和谐的, 表现自然就是在表现和谐的人性。但是在诗人竭力摹仿古希腊的自然的时候, 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摹仿已经逝去的自然, 诗人无所皈依, 削弱了艺术的想象力。上文已经讲过, 牧歌是必须依赖想象力的, 就是虚构和理想, 所以感伤处理要比自然处理更有优势。它“作为绝对物的描述”, 是诗人将自己的观念融注在牧歌中, 自由地创造着, 他的优势就是形式的自由。但是, 感伤的诗人“在表现理想的时候, 作者把自己局限在狭隘和贫乏的牧人世界内”, 他们本应该寻找更多的理想和形式的, 进行创新的。这样, “他所作的理想化恰好足够削弱画面的个别的真实, 而且他所作的个性化恰好足够损害它的理想的价值。”[6]在这里席勒强调了牧歌的“真实性”, 又强调了牧歌的“理想性”;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 就成为他极力褒扬弥尔顿诗歌的理由了, 同时也是他最美的牧歌性的诗的典型。

(二) 弥尔顿的诗是“最美的牧歌性的诗”

席勒是这样高度评价弥尔顿的:“弥尔顿对人类最初一对男女和他们在天国的天真状态的卓绝的描绘给予了我们更高得多的满足;这是我所知道的感伤牧歌中最美的一篇。在这里自然是高贵的, 聪慧的, 极其素朴的, 然而非常深奥的;这里是表现在最优美形式中的最崇高的人类实质。”[7]这种高度评价不仅体现了席勒最美的牧歌的具体文本, 而且提出了最美的牧歌的创作方向。弥尔顿的诗歌突破了描绘古希腊牧人生活的题材的局限, 将描绘对象转向了伊甸园;他提供了一种新的牧歌的审美对象, 拓宽了牧歌的表现领域和创作思维。他笔下的“自然”和“人性”也同样达到了完美状态, 是符合席勒心目中完美的“人性”的。在“深奥”的背后, 不仅仅向读者提供心灵的栖息地, 而且使读者思考, 达到“诗意和哲理的结合”——这是符合席勒著作的独特风格。[8]弥尔顿使用宗教题材创作不仅使牧歌的真实性和理性想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而且使人性通过牧歌的陶冶达到和谐成为了一种可能——通过宗教来健全人性。

文艺复兴强有力地冲击了中世纪教会的权威, 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推动作用下, 人类被禁锢已久的欲望重新膨胀起来。但是过分的膨胀带来了人文主义者意想不到的问题, 旧秩序被打破, 新秩序尚未建立, 社会处于混乱和动荡之中。每个人打着自由的旗号来放纵自己的欲望, 没有任何可以节制的方法;这时, 人文主义者意识到, 宗教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和价值的, 因此在驱除了宗教的政治意义之后, 把世俗的宗教从新“请回来”, 成为人文主义者解决泛滥的人欲的妥协的方法。而弥尔顿对于宗教题材的重新演绎, 恰好物化了当时人文主义者的设想, 很好地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和古希伯来-基督文化传统调和起来, 符合了席勒的牧歌观念。

三、最高类型的牧歌:美的理想运用于现实的生活

(一) 最高类型的牧歌的标准

席勒以弥尔顿的诗作为最美的牧歌的例子, 说明了要创作最美的牧歌的方法是将“素朴处理”和“感伤处理”结合起来, 以达到“完全的自然”和“完全的理想”, 诗人的目的不要将人们带回“我们的童年时代”, 而是“引导我们向前迈进, 达到自我成熟的境地”。“让他 (指牧歌诗人——笔者注) 努力写出这洋的一种牧歌, 它表明牧人的天真存在于文化状态中, 活跃和热烈的生活状况中, 最广阔的思维中, 最优美的艺术中, 最高雅的举止和趣味中。——总之, 它不是要把人带回到阿加狄亚, 而是要把人引导到伊利西姆。”[9]“阿加狄亚”是指幸福牧人的地方;而“伊利西姆”是指希腊神话中死者灵魂永远安息的地方。可见, 席勒是希求人类的灵魂永久的安宁, 就具有了形而上的乌托邦理想了。在最美牧歌的标准中, 席勒强调了牧歌应立足于现实世界的真实, 在真实中表现理想的人性, 重视文化和艺术, 提出了牧歌的合法化命题。牧歌作为一种虚构, 它的目标是推动人类进步的, 这是它的真正目的;而借助古希腊的牧人生活, 或者是其他神话、宗教的题材只是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只有立足于这样的创作方法, 才能实现席勒企图利用审美教育来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的目的。席勒的文艺观是审美性和功利性的统一, 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

(二) 席勒的哲学观

席勒的美学思想是由他的哲学观决定的。在他的牧歌理论中体现了运动、发展的思想, 这是值得注意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运动的哲学观呢?直接的原因是席勒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之父, 开创了辉煌的哲学事业, 对整个现代思想影响巨大。而他哲学形成的基础又是当时德意志的社会现状决定的, 这是最基本的;同样, 这也是席勒思想形成的决定性力量。18世纪后期的德意志, 经济落后, 政治分裂, 封建专制严重。而同其他西欧国家相对比, 各方面都很落后。英国已经完成了君主立宪,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法国也爆发了大革命, 冲击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旧秩序。最初, 法国大革命是最进步的象征, 但是由于它过于激进, 后期演变为恐怖主义。德意志先进知识分子从希望变为失望, 这使他们开始分析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探索其他的救亡德意志的途径。同时这也是由于德意志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决定的, 他们渴望革命可能带来的光明但同时是又害怕革命过程中的流血和代价, 于是, 从康德开始,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德意志式的大革命”。所以, 席勒的文艺思想也是否定了现实的暴力革命, 而是企图利用审美教育来完成社会的改革, 具有空想性质。但是,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德国古典哲学在理论上完善了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过程, 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看待人类前进过程中的曲折性, 还是具有合理的和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

因此, 席勒在为自己的牧歌理论提供哲学依据的时候, 就进行了这样的阐述:“牧歌就是一种在单个人中和在社会中完全和解了的斗争, 就是一种爱好和法则的自由结合, 就是一种已纯化为最高道德品质的自然, 一句话, 就是已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美的理想。”[9]席勒的关注点始终是社会中的人, 关注人在社会化中的“斗争”, 鲜明地体现了他哲学中的运动思想。“斗争”的目的是“和解”, 在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的同时, 也注意到矛盾的统一性, 这是一种辩证的运动观, 是科学的。“爱好和法则的自由结合”表现了作为个人的个性和作为社会人的群体性的和谐, 这就是完整的人性, 最终统一到“纯化为最高道德品质的自然”,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完成了人的统一, 最终解决了人的异化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席勒是一个站在土地上的爱幻想的诗人, 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这是一种高度的境界, 同时也是席勒作品和思想具有永恒生命的原因所在。

注释

1[1][2]蒋孔阳.古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第27页.

2[3][4]蒋孔阳.古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第28页.

3[5]蒋孔阳.古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第29页.

4[6]蒋孔阳.古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第30页.

5[7]蒋孔阳.古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第31页.

6[8]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第175页.

篇9:春天的诗页

春天,是遐思的季节;春天,是畅想的季节。春之细雨,滋润着旷凉的泥土;春之徐风,舒展着萌动的嫩绿;春之碧光,映射着水面的涟漪;春之潮汐,洗涤着大地的尘埃。

让我们从春天起步,体会春的韵律、春的气息。

——题记

第一诗页:毛茸茸的樱花雨

轻织如酥的三月微微细雨,你踏歌而来。

走进春天的梦境,遍植缤纷的微笑,甜甜的童音在原野上轻轻飘扬。

清亮的鸟鸣密织,飞掠梦的柔情。祝福的音符在萧萧牧笛里,以高高的姿势飞翔,就像童年的风筝,斜映在那片樱花之上,放牧芳香四溢的梦想与渴盼。

心潮如水,漾起古朴的民谣,樱花雨飞扬,如雪的花潮载满期冀,轻拥年轻的脚步走向六月的火热季节。

第二诗页:春光的面庞

那条公路不是每辆车都敢去跋涉的,在心事沉重的日子尤其这样。

春光的面庞充满天真,领我走向簇新的门庭,无需解释因何已跨越沟壑,萌动的气息告示人们,再不会有胆怯和困惑了。

春光的面庞就是这样,镶绿的素衣披在公路上。冬雨中最后的落叶搁浅,成为溪中小舟。这些小舟哦,想落就落,想漂就漂,漂泊到哪里都有岸。小舟不像我们乘坐的车儿,总是沿着指定的路线……

往前走,春光是一个多梦的夜晚。

有一支小夜曲,向公路伸出纤细之手。

既然春光的面庞如此娇柔,那就吻吧笑吧哭吧,让爱她的情感闸门洞开。

争相开放的杏花、桃花唤伊早醒,春光的面庞令人失眠。

惦念的心灵已为此悄然芬芳,沾露水的公路驾驭青春骏马,在呢喃中升华而去。

鹅黄的思绪疯长,我待车儿刚刚停下,走出温暖的车内,掬一缕醇厚的春晖,细细品尝。

第三诗页:布谷声声

三月阳春,布谷悠长的啼鸣叩击着农民的心弦。

该是播种的季节了!

农夫握着彩笔,在熟悉的土地上设计夏天的碧绿,秋天的金黄。

我踩着窄窄的田埂,也构思着故乡田野的意境。

绚丽的画面背景中,我斑斓的学生服渐渐模糊变小。

风雨中,我弯腰的姿势慢慢拔节,定会在夏日的阳光里丰腴起来,长成庄稼汉的名字。

他们都说我成熟了,就像田野的稻谷。

布谷声声,韵味无穷。

这时节,把希望的曲子传进千家万户,染绿故乡广袤的田野。

第四诗页:又是一年春来到

不经意间,一场洋洋洒洒的细雨,给远处的丘陵蒙上了一层绿意。

春风轻轻吹过,仿佛将河边的柳梢深情地吹醒。

泥土里的小草已悄悄探出了头,田边地头的油菜花也争先恐后地露出了嫩黄的花蕾。

经过几天的寒潮,春天真的来了!

看着粉嫩的花,青绿的草,还有自由飞翔的鸟,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迫不及待地来到郊外,去闻闻青草的芳香,去亲吻暖暖的太阳,打开自己的心窗,感受春天的生机,让久违的阳光照晒心房。

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给远离了自然,生疏了自然的我们带来了意外和惊喜,而大自然却颇有风度地保持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季更替,不动声色地周而复始。

在远离了数九严寒的冬天,已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天里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人生不也和大自然一样吗?

快乐和忧伤相伴,喜悦和痛苦如影相随。

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勇敢面对,在逆境中寻找阳光,在严冬中寻找春天。

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进了今天,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的人生也更容易悲喜交加。让我们感谢成功,因为它给了我们胜利的喜悦;让我们感谢美满,因为它给了我们幸福的滋味。我们更要感谢失败,是它强化了我们的能力。

只要心存感激,人间处处四月天,人生哪还担心有过不去的坎,爬不过的山呢?

让我们心存感激,在挫折和失败中学会寻找又一个春天吧!

第五诗页:故乡山水之春

早春的雾是一把锁,半边山锁在江畔的雾里,何止千年万年。

春雾,锁住的是青山的一声声叹息,日月作证,青山就是这样寂寞的,就是这样停止飞翔的。阳光把满山的枫叶灌醉,让青山感觉出温暖,让春天降临到百姓的身旁,让我回到父亲母亲的身边。

春天的云,在山巅上倾诉。春天的鸟,在山坳里徘徊。

一路上的风景都是时光撕下的旧日历,一叶叶飘飞,沾着湿漉漉的回味。还有山岚,还有落英,还有坚强的岩石和脆弱的枯藤。

雾,把生命拥在怀里,生命之轻,让我把大山的美丽看透。

只有活在山里的人,才目睹了被锁的心事每年都在发绿。

沉默,复活,半边山不朽的石头成为风景的看点。我就坐在石头上,等美景到来。低头间,山下的河流扑入眼帘。

我想,养育生命的,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河流。

我生命的河流却是青山腹地里的一条暗流,渗进了青山的钙质和大山的岩浆。这样的河,给了我青山的骨骼。

水磨河的对岸我从来没有去过,只在遥望中看到了一次次挺直的身板和一次次又弯下去的腰。向东,一条河流淌的方向,涛声奔涌,沉淀。

我不知道,大地的洪峰是怎样穿过大山的肌肤,把时光切割成这样一株株晶莹剔透的石笋、石林,把大山的骨头锤炼成一条河的诱惑,倒垂在人们的仰望和幻想中。

有那么多的乳汁在流,有那么多的岩浆在涌,有那么多的石笋在成长,水磨河让回家的人开始倾听生命。

石钟乳,不是甜的,它是大山凝固了的生命,我用舌尖去舔过;而水磨河,是养育我的母亲。

篇10:献给春天的诗

清风,

拂过平静的水面;

远山,

在河岸的石堆旁换颜。

一声燕语,

划破空旷的呢喃。

把翅膀晒上了白白的云端。

谁的旅迹,

留在这青青的.麦田?

你的歌,

是娟舞飞扬的呼唤。

把故乡的柳笛染绿,

把我的诗行铺展。

音韵的节奏,

象铃声一串一串。

山间,

泉水流过的声响里,

碧绿的菜花金黄灿灿。

桃枝漫舞,

是你曾经的笑脸。

草丛依稀,

沙沙的泥土浅浅的温暖。

让小虫睁开了睡眼,

朦胧中,

又牵手了童年。

那个田埂上的豌豆花,

那个麦田的守望。

轻轻地,

在哼唱中,

我骑车穿过原野。

身旁的翠色是淡淡的清香,

耳边的风致是明媚的新醉。

放松吧,

让身心。

让自然的呼吸,

沉浸于你的怀抱,

篇11:描写春天的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辛夷坞》

唐·裴迪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4、《采绿》

先秦·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5、《绿衣》

先秦 诗经·国风·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6、《古诗十九首》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7、《情诗》

魏晋·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8、《杂诗》

魏晋·张协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9、《巫山高》

南北朝·王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属。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10、《王孙游》

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11、《古意》

南北朝·颜之推

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

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绿芷。

歌舞未终曲,风尘暗天起。

吴师破九龙,秦兵割千里。

狐兔穴宗庙,霜露沾朝市。

璧入邯郸宫,剑去襄城水。

未获殉陵墓,独生良足耻。

悯悯思旧都,恻恻怀君子。

白发窥明镜,忧伤没余齿。

12、《离别难》

唐·白居易

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东回一望尘。

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

13、《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4、《薄命妾》

唐·曹邺

薄命常恻恻,出门见南北。

刘郎马蹄疾,何处去不得。

泪珠不可收,虫丝不可织。

知君绿桑下,更有新相识。

15、《古莫买妾行》

唐·曹邺

千扉不当路,未似开一门。

若遣绿珠丑,石家应尚存。

16、《赠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7、《长相思》

唐·冯延巳

红满枝,绿满枝。

宿雨厌厌睡起迟。

闲庭花影移。忆归期。

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18、《暮春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9、《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0、《阳春歌》

唐·李白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岁岁年年奈乐何。

21、《重过圣女祠》

唐·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22、《望江梅》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23、《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4、《生查子》

唐·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25、《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26、《归国谣》

唐·韦庄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27、《蕉叶》

唐·徐寅

绿绮新裁织女机,

摆风摇日影离披。

只因青帝行春罢,

闲倚东墙卓翠旗。

28、《鸳鸯草》

唐·薛涛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29、《独不见》

唐·杨巨源

春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30、《醉桃源》

宋·秦观

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31、《更漏子》

宋·晏几道

出墙花,当路柳,借问芳心谁有。

红解笑,绿能颦,千般恼乱春。

北来人,南去客,朝暮等闲攀折。

怜晚秀,惜残阳,情知枉断肠。

32、《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上一篇:十大品牌策划公司下一篇:公文写作技巧五步法